登陆注册
6190300000002

第2章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人性的弱点

一战期间,在一次战役中,一座小城被摧毁了。人们四处逃难,这里成了一座空城。这一天,正在赶路的一个农夫和商人走到这座小城,他们想大概能有值钱的东西,于是开始在街上搜寻。果然,他们发现了一大堆未被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

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贪婪的商人将农夫所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重负让他气喘吁吁、行动缓慢。

走了一会儿,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质的餐具。于是农夫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商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作罢。

突然天降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当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家了,他变卖了银餐具,生活富足起来。

有时候,遇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我们也许听听就罢了,不愿做深入思考。其实仔细想想,我们身边的人以及我们自己,有多少人在做着故事中的商人所做的傻事。有多少人为蝇头小利算来算去,终究一事无成,如一粒尘土来到世间,庸碌过后,仍旧是尘归尘,土归土。他到来那刻,世界似乎在打盹儿,没有被他激起一点涟漪。

正如南怀瑾先生所指出的,一个对小利唯利是图的人,必将失去大利。其实见小利而心动是人性的一个普遍弱点,普通人如此,一国之君也难以超越。针对梁惠王的求利心理,孟子在说完“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句话后,进一步阐述道:“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也就是说,如果人人都像梁惠王一样,怀着谋国的居心,只图以急功近利为目的。那么,上行下效,那些在高位的大臣、卿大夫,也只求顾全自己的家族利益;一般的国民,也就只为自己的身家利益打算。这种观念发展下去,一定会使全国上下各个阶层都变成以利害为生活的重心,造成“当利不让”的风气。这样的话,国家就太危险了。其实孟子是在劝说梁惠王放弃眼前的小利,而为天下、为千秋万代的大利着想。结果梁惠王根本听不进孟子的话,他还在做他自己扩张领土的春秋大梦!可见,超越小利的诱惑是人生一大难事。

元代的一位文人曾作《正宫·醉太平》:“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显而易见,这是讥讽贪小利者,其刻画真是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也许有夸张之嫌,但也足够引人思考。

做人,千万不可被小利蒙蔽了双眼,须将眼光放长远,方能成就大事业。

冯就是历史上那个骄傲的门客,因为饭桌无鱼,便弹铗而歌。后来,他被孟尝君的诚意与谦逊所感动,终于为其利益而奔走。

有一次,孟尝君想从门客中选人代他到薛邑(孟尝君的封土)收债。冯主动申请前往,孟尝君很高兴,便同意了。冯收拾停当之后,向孟尝君辞行,并请示:“收完债,您需要买些什么东西吗?”孟尝君顺口答道:“先生看我家里缺什么,就买些什么吧!”

冯驱车来到薛邑,他派人把所有负债之人都召集到一起。核对完账目后,他便假传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给负债诸人,并当面烧掉了债券。百姓感激不已,皆呼万岁。

冯随即返回,一大早便去求见孟尝君。孟尝君没料到他回来得这么快,半信半疑地问:“债都收完了吗?”冯答:“收完了。”“那你给我买了些什么回来呢?”孟尝君又问。冯不慌不忙地答:“您让我看家里缺少什么就买什么,我考虑到您有用不完的珍宝、数不清的牛马牲畜,美女也很多,缺少的只有‘义’,因此我为您买‘义’回来了。”孟尝君不知其所云,忙问“买义”是什么意思。冯就把债款赐薛民的事说了,并补充说:“您以薛为封邑,却对那里的百姓像商人一样盘剥刻薄,我假传您的命令,免除了他们所有的欠债,并把债券也都烧了。”孟尝君听罢心里很不高兴,只得悻悻地说:“算了吧!”

一年后,孟尝君由于失宠被新即位的齐王赶出国都,只好回到薛邑。往日的门客都各自逃散了,只有冯还跟着他。当车子距薛邑还有上百里远时,薛邑百姓便已扶老携幼,夹道相迎。孟尝君好生感慨,回头对冯说:“先生为我所买的‘义’,我今天终于看见了!”

冯焚债券而买“义”,此举确实高明。这也印证了他的大智慧与长远眼光。他没有被眼前的小利所迷惑,而是从长远出发。孟尝君作为战国的四公子之一,在这一点上比起冯来,也略逊了一筹。

急功近利带来的往往是目光的短浅、思考的匮乏,以小利而大喜,以小失而大悲,结果是因小利而亡命。要想摆脱小利的诱惑,不懈地去追求大利,其实是很困难的,这需要大胸襟、大气魄、大智慧。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战胜自我,为了心中的目标而执着前行。

私欲和爱恨是痛苦的来源

“拨草占风辨正邪,先须拈去眼中沙。举头若味天皇饼,虚心难吃赵州茶。”宋代黄龙慧南大师写下的这首禅机丰富的诗,仔细品味,其意思便是奉劝世人莫贪功求利,心中超然,自然可得佛道。

南先生一直以来都爱修禅佛,他在说修行的方法时曾言,任何一个修行的人,都要时时刻刻谨记三个字——“善护念”。好好照应你的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如果你的心念坏了,只想修佛成功有了神通,手一伸,银行支票就来了;或是有些年轻人,修道是为了得神通,就看见佛菩萨了,将来到月球不需要订位子,因为一跳就上去了。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念来学佛是绝对错误的。

其实,不仅学佛如此,人们若始终带着这些观念投身生活,即便他是修行者,他的生活也会充满了冷漠。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金砖银瓦,而缺乏真正的人情。

一个有钱人因为母亲去世,就去寺里请佛光禅师诵经超度。这个人很关心诵经的费用,于是不停地问禅师:“诵一卷《阿弥陀经》要多少钱呢?”

佛光禅师看这个人这么爱钱,便要捉弄他一下,就不客气地说:“要十两银子。”

那人认为太贵,就讨价还价说:“禅师,十两银子也太贵了吧!能不能打八折,八两如何?”

佛光禅师心中觉得好笑,但还是点点头道:“好吧。”

在诵经进行佛事的过程中,那人听到佛光禅师念念有词地说:“十方诸佛菩萨,佛光今天诵经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亡者,让她能往生东方。”

那人听后觉得不对头,就向禅师抗议道:“不对呀,禅师,我只听说过人过世以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听说过往生东方啊!”

佛光禅师调侃道:“往生西方世界需要十两银子,你坚持打八折,只好送亡者到东方去了。”

那人很尴尬,只好说:“我再加二两好了,你还是让我母亲往生西方世界吧!”

为了钱而不顾亲情的人是可笑而可悲的。利是什么?信手得来信手去,没人能将它永远留在身边。人是赤条条地来,自然也是赤条条地去,为什么还总是想不开呢?名利本为浮世重,贪得无厌只会为人们带来祸害。它所引起的欲望阴云会彻底覆盖一个人的本心,倘若不慎沾染上贪嗔的习气,就会陷入欲望的深渊中不能自拔。于是,南怀瑾先生举了佛门的一个例子,来说明贪的恶处,奉劝世人不要为贪而耽误自己的前程。

有一位法师一辈子做好事、积功德、盖庙子、讲经说法,他自己虽没有打坐、修行,可是他功德很大。年纪大了,法师就看到两个小鬼来捉他。那两个小鬼在阎王那里拿了拘票,还带个刑具手铐。这个法师说:“我们打个商量好不好?我出家一辈子,只做了功德,没有修持,你们给我七天假,七天打坐修行成功了,先度你们两个,再度阎王。”那两个小鬼被他说动了,就答应了。这个法师以他平常的德行,一上座就万念放下了,庙子也不修了,什么也不干了,三天以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片光明。这两个小鬼第七天来了,只看见一片光明却找不到他了。完了,上当了!这两个小鬼说:“大和尚你总要慈悲呀!说话要有信用,你说要度我们两个,不然我们回到地狱去要坐牢啊!”法师大定了,没有听见,也不管。两个小鬼就商量,怎么办呢?只见这个光里还有一丝黑影。有办法了!这个和尚还有一点不了道,光里还有一点乌的,那是不了之处。

因为这位和尚功德大,皇帝聘他为国师,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和金缕袈裟。这个法师什么都无所谓,但很喜欢这个紫金钵盂,连打坐也端在手上,万缘放下,只有钵盂还拿着。两个小鬼看出来了,他什么都没有了,只这一点贪还在。于是两个小鬼就变成老鼠,去咬这个钵盂,咔啦咔啦一咬,和尚动念了,一动念光没有了,就现出身来,他俩立刻把手铐给和尚铐上。和尚很奇怪,以为自己没有得道,小鬼就说明经过,和尚听了,把紫金钵盂往地上一摔,说:“好了!我跟你们一起见阎王去吧!”这一下,两个小鬼也开悟了。

就是这一个故事,足以说明除贪之难。

其实,人与人的追求不同,欲望也不同。有的人求子孙满堂,得之,心满意足;有的人求福如东海,得之,心中无憾;有的人求无上智慧,得之,最是得意;有的人求万事如意,得之,甚为欢喜;有的人求名扬四海,得之,风光无限;有的人求家财万贯,得之,幸福无比。但是无论是求喜、求乐、求名、求财,说穿了,都是欲望在起作用而已。

佛说“贪、嗔、痴”为人生“三毒”,是为众生业障的根本。妒忌、残害等心理,都是随“三毒”而来的无明烦恼。在这“三毒”之中,“贪”为第一毒,因此,一个人要想有一个纯朴宁静的心灵,首先就要驱除贪的念头,摒除功利主义,摒除对欲望的无限渴求。

欲望过多,不加节制,人的心便会发生病态的畸变,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继而出现不正常的行为。功名利禄没有满的时候。人越是得到,胃口就越大,每天便会为这些事物殚精竭虑、费尽心机地算计,更有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地走极端。而不能控制功利心态的人,往往不自知,如同一只转磨的驴,只顾一个劲儿地往前走,没办法停下来,最后才发现自己遍体鳞伤,筋疲力尽。

事实上,贪嗔痴恨爱恶欲,人们大多对其都是有忍耐力的,只不过有人以这些事物不断诱惑自己为借口,而真正无法控制的却是自己的内心。作为不是修行者的凡人,不必完全戒掉众多情绪,但是要想获得生活上的平静和祥和,便要看淡这些私欲和爱恨,它们,正是人痛苦的来源。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

战国时期,在长平之战中,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免除了赵国当时指挥军队抵抗秦军的廉颇的职务。但这一免职的结果是:赵国痛失国之重镇,廉颇喜得世态三昧。不久,赵国为救亡图存,起用廉颇。“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唉,有利可图,趋之若鹜;权势一去,顿作鸟兽散。小人社会竟占了主导,实在悲哀。门客是小人,也是痛快人,一语道破了人世的真相。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声音使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味觉受伤,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应该致力于基本的维生事务,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有所取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为了利益而改变自己的初衷,是人性的悲哀,然而偏偏是那声、色、货、利以及口腹之欲,常常让人们任性自欺而上当受骗,许多人都心甘情愿地跳入陷阱而不自知。

一条小鱼奢求鱼钩上肥美的鱼食,便想毫不费力地去获得,然而那美食正是致命的诱惑。人们就像这鱼儿一样,看到了满目的诱饵,却不知危险已经近在咫尺,每去够一下,都是将自己的脖子更接近勒颈的绳索一分。直到有一天,鱼儿被人勾住了喉咙,便再也回不去了。有时候,声色货利,就是奸人最惯用的手段,用来诱惑那些不能自控的人。

盛唐以后,宦官专权日趋严重,继高力士后,宦官李辅国独揽朝政,甚至对代宗说:“大家(指皇帝)但内里坐,外事皆听老奴处置。”几十年后,唐朝廷又出了一个擅权干政的大宦官仇士良。仇士良擅权干政二十余年,一贯欺上瞒下、排斥异己、横行不法、贪酷残暴,先后杀二王、一妃、四宰相。史书评价他是“有术自将,恩礼不衰”,有长期把持朝政大权的秘诀。那么他的最大奸术又是什么呢?在感到日暮途穷、有可能遭到武宗清算时,仇士良这个老奸巨猾的阉党首领自动请求告老还乡,希望以退自保。临行前,他对送行的喽啰、宫内爪牙们说:“要把皇帝控制在手里,千万不可让他有空闲工夫。他一有空闲,势必就要读书,接见文臣,听取他们的谏劝,智深虑远,不追求吃喝玩乐。这样,我们就不能得到宠信,权势也会受到影响。为了你们今后的前程打算,不如广置财货鹰马,用以迷惑皇帝,使他极尽奢侈,没有一点空闲时间。这样,皇帝就必然不会留心学问,荒怠朝政。天下事全听凭我们做主,宠信、权力还能跑到哪里去?”这一席话说得众宦官茅塞顿开,如获至宝,一个个俯首拜谢。

以声色犬马困住你,让你无暇顾及其他,只知道此间乐,不思蜀,自己却慢慢沦为别人的傀儡。有多少人因为难以抵制物欲的诱惑,从而使自己晚节不保,踏上了不归路。人的修养是一个漫长的坚持和追求过程,一桶牛奶倒进一杯脏水就成了一桶脏水。人一旦放弃了自己坚持的操守,就容易自暴自弃,从而抛弃自己最珍贵的宝贝。我们应当切记,有得必有失,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过于贪心的人不仅享受不到幸福,而且弄不好最终还会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搭进去,得不偿失。

岳飞曾赞一匹千里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它食量大而不苟取,拒食不精不洁之物,力量充裕而不逞一时之能,称得上负重致远之才。人亦是如此,不义之财勿纳,不正之道勿走,只有这样才能肩负重任,有所成就。

切勿陷入执着的怪圈

宋代诗人苏东坡善作带有禅境的诗,曾写一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南先生在《金刚经说什么》一书中提到了这句禅诗,他赞这两句诗充分地将佛理中的“无常”现象告诉世人。他对苏轼该诗的解释非常有趣:人似秋鸿来有信,即苏东坡要到乡下去喝酒,去年去了一个地方,答应了今年再来,果然来了。事如春梦了无痕,意思是一切的事情过了,像春天的梦一样,人到了春天爱睡觉,睡多了就梦多,梦醒了,梦留不住也无痕迹。

解释到这里,南先生长叹一声,人生本来如大梦,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老年人常回忆,想当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寻烦恼,因为一切事不能回头的,像春梦一样了无痕的。

在佛理中,人世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幻。万物有生有灭,没有瞬间停留,一切皆是“无常”,如同苏轼的一场春梦,繁华过尽是虚无。如果人们能体会到事如春梦了无痕的境界,那么就不会生出这样那样的烦恼了,也就不会陷入执着的怪圈不能自拔。

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张爱玲,对繁华的虚无便看得很透。她的小说总是以繁华开场,却以苍凉收尾。正如她在文中所说,小时候,因为新年早晨醒晚了,鞭炮已经放过了,就觉得一切的繁华热闹都已经过去,没她份了,就哭了又哭,不肯起来。

张爱玲生于旧上海名门之后,她的祖父张佩纶是当时的文坛泰斗,外曾祖父是权倾朝野、赫赫有名的李鸿章。凭着对文字的先天敏感和幼年时良好的文化熏陶,张爱玲七岁时就开始了写作生涯,也开始了她特立独行的一生。

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显赫的身世背景并没有让张爱玲从此置身于繁华富贵之乡,相反,正是这优越的一切让她在幼年便饱尝了父母离异、被继母虐待的痛苦。而这一切,却不为人知地掩藏在繁华的背后。

其实,纸醉金迷只是一具华丽的空壳,在珠光宝气的背后通常是人性的沉沦。沉迷于荣华富贵的人通常多是浮浅的人,在繁华落尽时他会备受煎熬。转头再看,执着于尘俗的快乐,执着于对事物的追求,往往最受连累的就是自己。因为你通常会发现,你所执着的事物其实并不有趣,而且时有令你一无所得。

赵州禅师是禅宗史上有名的大师,他对执着也有很精彩的解释。一次,众僧们请赵州住持观音院。某天,赵州上堂说法:“比如明珠握在手里,黑来显黑,白来显白。我老僧把一根草当作佛的丈六金身来使,把佛的丈六金身当作一根草来用。菩提就是烦恼,烦恼就是菩提。”有僧人问:“不知菩提是哪一家的烦恼?”赵州答:“菩提和一切人的烦恼分不开。”又问:“怎样才能避免?”赵州说:“避免它干什么?”

又有一次,一个女尼问赵州禅师:“佛门最秘密的意旨是什么?”赵州就用手掐了她一下,说:“就是这个。”女尼道:“没想到您心中还有这个。”赵州说:“不!是你心中还有这个!”

赵州禅师的话语给我们以足够的启示。人为什么放不下种种欲望,为什么追求种种虚华?就因为他们还没有看清事物的表象,心存欲念,执着不忘。

南怀瑾先生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都被现象骗了,人生永远不断地有明天,何必总是看过去呢?明天不断地来,真正的虚空是没有穷尽的,它也没有分断昨天、今天、明天,也没有分断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这么一个虚空。天黑又天亮,昨天、今天、明天是现象的变化,与这个虚空本身没有关系。天亮了把黑暗盖住,黑暗真的被光亮盖住了吗?天黑了又把光明盖住,互相轮替,黑暗光明,光明黑暗,在变化中不增不减。

其实,一切事物都是不增不减的,它有它自然循环的道理。繁华的世态看似好,让人可以过享尽荣华富贵的生活,所以人们不遗余力地追求,但它背后的真相不过如此。为了追求它,人们在不留神之际便沦陷成名利的玩物,失去快乐的生活。在这里,并不是要人们面对幸福和易于得来的金钱而不去享用,只是应把这些看得透彻些,活在当下,自在自然,坦然接受所拥有和能够拥有的一切。面对贫富的变迁少一些迷茫,多一些坦然,真正的幸福才能不请自来。

烦恼都是“自找”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这是《红楼梦》里的一句诗,写的是贾宝玉令人难以捉摸的多愁性情。其实,正如南先生所指出的,很多人都在“无故寻愁觅恨”,现在还是心情愉悦的,转眼就情绪低落了。“有时似傻如狂”,没有理由地变得“疯疯癫癫”,为什么呢?说不清道不明。就像南先生说的那样,没由来给自己找烦恼啊。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古人的诗句可谓一语道破了人生的真谛。世上的人每天都在忙碌、不安和烦恼中度过,一个烦恼过去,下一个烦恼又来了,愁钱、愁工作、愁房子、愁子女,更多的时候是顾影自怜……总之,各种各样的烦恼层出不穷,永不停息。但是,当你静下心来想想,一些事情是不是本来就无足轻重?哪些烦恼都是“自找”的呢?

有一位哲学家,当他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小屋里。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哲学家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哲学家一个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

“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哲学家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环境是最差的,上面的人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费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些花,种些菜。这些乐趣呀,数之不尽啊!”

后来,那人遇到哲学家的学生,问道:“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学生笑着说:“决定一个人快乐与否,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世间的人却大多不能像哲人一样看得开,他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烦恼所包围,心灵永远没有平静的时候,甚至在睡觉的时候,都在做各种各样奇怪的梦。《西厢记》里就有句这样的话:“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没有什么可怨的了,把东风都要怨一下。唉!东风很讨厌,把花都吹下来了,你这风太可恨了。然后写一篇文章骂风,自己不晓得自己在发疯。这就是人的境界,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是什么愁呢?闲来无事在愁。闲愁究竟有多少?有一万种,讲不出来的闲愁有万种。结果呢?一天到晚怨天尤人,没有什么可怨的时候,就怨起风物来了。风物哪里得罪你了呢?还是说不清楚。其实,常人会在那儿无故寻愁觅恨是无事找事,自寻烦恼。

就像一句古诗说的:“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南先生说:这就是人生。好梦最容易醒,醒来想再接下去,接不下去,所以,不要去叫醒梦中人,让他多做做好梦。佛总说唤醒梦中人,到底是慈悲还是狠心?南先生觉得一切众生都应让他做做梦,蛮舒服的,何必去叫醒他呢?

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也应学学南先生的“随缘”精神呢?“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只要你不自扰,不做个庸人,就是幸福人生的法门。其实不管学不学佛,如果一个人在面对世事变幻的时候,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本心,不自寻烦恼,不没事找事,不自作聪明,心中有一朵不动莲花,只等花苞绽放,一个快乐圆满的人生就很容易获得。要知道,许多让你感到不痛快的事情,往往不是外界环境造成的,那都是你从地上一个个拾起来的废物,不断给自己的真身洒下脏水,让你的身心枯黄的结果。

幸福取决于内心的简约

世间事物的百态可以形成千种景象,扰乱的不只是你的眼睛,更是你的心。然而繁华过后总是空,洗尽铅华方为真。南先生在《论语别裁》中借助论语中的两个场景来说明此句箴言。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子夏问孔子,《诗经》中这三句话到底说些什么,当然子夏并不是不懂,他的意思是这三句话形容得过分了,所以问孔子这是什么意思。孔子告诉他“绘事后素”,绘画完成以后才显出素色的可贵。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孔子在卫国看到一个世家公子荆,此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思想观念和修养,孔子都十分推崇。以修缮房屋这件事为例,刚刚开始可住时,他便说,将就可以住了,不必要求过高吧!后来又扩修一点,他就说,已经相当完备了,比以前好多了,不必再奢求了!后来又继续扩修,他又说,够了!够了!太好了。

南先生解释,以现在的人生哲学的观念来说,就是一个人由绚烂归于平淡。就艺术的观点来说,好比一幅画,整个画面填得满满的,多半没有艺术的价值;又如布置一间房子,一定要留适当的空间,也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不要过分迷于绚烂,平平淡淡才是真人生。来时双手空空,所以要双拳紧握;而等到人死去时,双手往往摊开,不带走财富和名声……明白了这个道理,人就会对许多东西看淡。幸福的生活完全取决于自己内心的简约,而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外在的财富。

很多情况下,我们受内心深处的支配欲和征服欲的驱使,自尊心和虚荣心不断膨胀,着了魔一般去同别人攀比。一番折腾下来,尽管钱赚了不少,也终于博得了别人羡慕的眼光,但除了在公众场合拥有一两点流光溢彩的光鲜和热闹以外,我们过得其实并没有别人想象得那么好。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戴维斯。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戴维斯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踱来踱去,越踱越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慢慢地,旧物件挨个儿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戴维斯坐在帝王气十足的书房里,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戴维斯被一件睡袍胁迫了,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则是被过多的物质和外在的成功胁迫着。

一个人活在别人的标准和眼光之中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悲哀。人生短暂,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本就不多,如果自己不能完完全全、真真实实地生活,而总生活在别人的参照系中,就更难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了。

当我们把追求外在的成功或者“过得比别人好”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的时候,就会陷入物质欲望为我们设下的圈套。它像童话里的红舞鞋,漂亮、妖艳而充满诱惑,一旦穿上,便再也脱不下来。我们疯狂地转动舞步,一刻也停不下来,尽管内心充满疲惫和厌倦,脸上还得挂出幸福的微笑。当我们在众人的喝彩声中终于以一个优美的姿势为人生画上句号时,才发觉这一路的风光和掌声,带来的竟然只是说不出的空虚和疲惫。

因此,简单的不一定最美,但最美的一定简单。由此可见,最美的生活也应当是简单的生活。因为大多数的生活,以及许多所谓的舒适生活,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而是人类进步的障碍和历史的悲哀。

人的一生短暂到让我们来不及感慨,仿佛一刹那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惊鸿一瞥、昙花一现,正如伟大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一样: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人生看似几十个春秋,其实不过是一声叹息之间就让我们的生命画上休止符。它就是这样一个从绚烂归于平淡的过程。年少的时候喜欢出名,因为少年都钟爱艳丽与繁华,喜欢一切新鲜刺激的事物,没有什么色彩能代表他们的意志和主张。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们渐渐地喜欢浓郁敦厚的色彩,那就像我们温和持重的性格一样。人老了才明白一切都不过是空,甚至自己的生命也会时常感觉到脆弱。这时少了年轻人的血气方刚,褪去了中年人的惆怅和幽怨,留下的是一颗通透的心灵。

一个老人到了岁月的尽头也会像少年一样,是一张什么也没有的白纸,所以世人常说老小孩。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此时的“白纸”绝不是少年时的空白,而是过尽千帆后的恬淡与豁达。这些就是我们许多人一生的时光掠影。

同类推荐
  •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本书乃根据《大学》精华提炼而成。《四书》之一的《大学》,系小戴《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是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径。该书由宋儒朱熹经过四十余年的精心研究编写而成,共分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乃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是曾子之意而门人所记。
  • 开心国学

    开心国学

    本书以儒家、道家及诸子百家思想为立足点,从《论语》、《孟子》、《中庸》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中,选取其关于学习、立志方面的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树立坚定、自信的信念,从小奋发图强;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品中,精选出帮助青少年加强自我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容,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人生,提高思想觉悟,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和塑造独立自主,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人格和价值取向;从《孙子兵法》、《墨子》、《韩非子》等诸子名家作品中,选取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处理日常生存问题,提供指导和借鉴。
  •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从《菜根谭》中体现出的有时孤高无为、有时又乐观进取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作者激烈的内心冲突。古人云:性定菜根香。静心沉玩,乃得其旨。读《菜根谭》,思人间事,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本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的经典文献,自它一问世,便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人人都可以在其中汲取有用的智慧,成功者读它,失意者读它,孤傲者读它,平凡者读它,生意人读它,居官者读它,就连僧舍道观、骚人墨客也莫不悉心研习。
  • 人生四书

    人生四书

    “四书”包括《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塑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堪称中国人的“圣经”。“四书”几乎包罗了人生中的所有问题,尤其对于做人做事有着深刻而实际的意义。历代以来,凡是吃透“四书”的人,无论为官、从政,还是求学、经商,都能取得不凡的成就。本书站在现代青年人的角度,撷取“四书”中流传千古的智慧精华,并结合现实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从人生、世界、人性、人格、待人、处事、领导、财富、家庭、修养、学习等方面进行深刻而生动的解读,给读者以智慧的启迪,帮助读者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现实难题。
  •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

    王船山追求“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对这种和谐社会理想的追求因礼乐价值而铸就。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涵盖着小康与大同两个基本阶段,以礼之调适并实现的和谐社会的最高阶段即为大同。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船山在和谐社会的建构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不会因此而扭曲人性。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的和谐社会,必将为社会主义和谐的建构奠定一种崭新的路径。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必然要从船山先生的和谐思想中汲取营养。
热门推荐
  • 状留篇

    状留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竞技体育博览:畅享2008:百年盛会话源头

    竞技体育博览:畅享2008:百年盛会话源头

    本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奥运史话、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不灭的奥运圣火、运动员的最高奖赏、奥运会会徽、和平和团结的象征、与夏奥运“平起平坐”的冬奥会及致敬残奥会等。
  • 凤倾天下盛世为凰

    凤倾天下盛世为凰

    自古凤凰与龙乃天作之合,大婚之日仙、妖、神、魔纷纷祝贺。乃天下之大,唯有一人褪去以往妖娆的红衣,着绿衣之身闯入梧桐苑夺走新娘。“娘子,宝宝说饿了。”“穷奇,你瞎说什么,哪来的孩子。”“你忘了家里的小娃娃了吗?”凤倾嘴角抽了抽,停住脚步。“饕鬄饿了?”“放心娘子,有为夫在他不会将你清蒸红烧爆炒的。”穷奇说完,直接抱起凤倾消失在众人眼中。就这样在大婚当天,新娘和别人跑了,新郎还在水里泡着。
  • 阵之道

    阵之道

    身负前世血仇,真灵转世之后以武入道。武之一道,有大生死、大造化。且看林封如何纵横各大玄域,成就仙人之境。
  • 灵韵新生

    灵韵新生

    本文无男主,没有大帅哥大美女,也不脑残不套路,有的只是小小的脑洞,女主到现在还是一个小孩子,作者君可能不让她长大了。(想发个表情包却不会打的作者君!)简介无能,观者随意。
  • 超乎想象

    超乎想象

    想象力是虚无的,却又在方寸之中;想象力是无边无际的,却又在情理之内。它是铅笔,勾勒出情感的形状;它是炭笔,速写出理想的模样;它是心灵的调色板,或善或恶,多彩多样。《超乎想象》的故事充满悬念、伏笔,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她对小小说主题的开掘,对题材的选择,对结构的迷恋,以及对想象的发挥,令读者耳目一新。
  • 等待,在最好的年华

    等待,在最好的年华

    若得深情人,情何必知所起?你身上流着那个男人薄情的血,天生要被所有人疏离。不去纽约,死也不去。两句诅咒毁了两个人的童年,当尘封廿年的往事重现,原来有些不是理由的理由如此不可抗拒。亲情友情爱情,看似拥有的一瞬却已经预示着失去。两座城市,一场爱情;两个家庭,一段过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阳间巡逻人

    阳间巡逻人

    儿时喂养乌鸦,导致阴气很重,经常见鬼,后被人给我养了一只美鬼防身,另外,我还得给阴司打工才能活命。
  • 妃常狂野

    妃常狂野

    她,二十一世纪最顶尖的冷血女杀手,一次误会杀死自己的挚爱含恨自尽。他,傲视群雄威震天下。一场轮回她成了他的王妃。“本王要你生你便生要你死你便死,你的全部都是本王的?”他的狠绝深深扎进她的心里,而冷血狂傲的她却甘愿为了他付出一切:“你的心愿我帮你,哪怕是万劫不复我也心甘情愿。”乱世狼烟,喋血对峙,他便是她的一切,天下谁主沉浮!修罗地狱之中谁能救赎谁,谁能降服谁。??????
  • 玄天九变

    玄天九变

    文弱少年路小南因为骷髅之戒改变了原来的命运。天剑一神,雪舞二仙,罗刹三尊,飞仙四圣。这些传说中的人物究竟实力如何。四大凶地又隐藏着哪些神秘故事。这一切如此偶然,却又如次相似。路小南注定要走上一条不能回头的逆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