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8200000005

第5章 帝国的惆怅(5)

这其实也没有争议。争议仅仅在于,赵藩对这位主角,或者说,他对武侯的治蜀,究竟是肯定呢,还是批评?多数人的意见认为是肯定,而且是全面肯定。具体地说,就是上联肯定诸葛亮的南征孟获是“攻心为上”,下联肯定诸葛亮对法正宽,对马谡严,均无失误。这当然也讲得通,但总觉得有些别扭。因为赵藩撰写此联的目的,是要委婉地批评和告诫岑春煊。通过赞扬诸葛亮来批评和告诫,当然也行,但总不如通过批评某个人来得有力。何况“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一句,明摆着就是批评的口气。赵藩是不能直接批评岑春煊的,只能“指桑骂槐”。如果那“桑”不是诸葛亮,能是谁,该是谁?遍查蜀史,怕是找不到比这位名相更大的“桑树”了。

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诸葛亮的治蜀。我一再说过,在诸葛亮的领导下,蜀汉是当时治理得最好的国家。但同时,它又是最早灭亡的政权。这就说明,治理得最好,并不等于没有问题,没有教训。找出这些问题,总结这些教训,比一味地讴歌和颂扬,将更有益于我们今天的发展。这才是我们要讨论“攻心联”的真正原因。

那么,诸葛亮他有问题吗?

治蜀问题何在

先看诸葛亮都做了些什么。

从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受托永安,到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病逝军中,诸葛亮在蜀汉执政十一年。此间,他主要做了四件大事,即东和孙吴,南定夷越,北伐曹魏,内修法制。这四件事,都在《隆中对》的规划之中,可谓“既定方针”。至于结果,则有成有败,有得有失。最成功的是东和孙吴。直至蜀汉灭亡,两国关系都相当之好。后来曹魏大军兵临城下,蜀汉朝廷还有人主张投奔孙吴。最不成功的是北伐。对于诸葛亮的北伐,吴人张俨的评价是四个字:“空劳师旅”(《默记》)。今人田余庆先生的评价也是四个字:“积年无成”(《〈隆中对〉再认识》)。其实此事岂止徒劳无益,简直就是劳民伤财。用张俨的话说,就是“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默记》),实际上加速了蜀汉的灭亡,所以是最不成功的。

这就让我突发奇想:赵藩联中“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一句,莫非说的就是北伐?

此言一出,肯定有不少人嗤之以鼻。因为谁都看得出,赵藩这话说的是“内战”,不是“外战”。为什么呢?因为有“反侧”二字。什么是“反侧”?就是“不安”。民不安,就叫“反侧之民”。心不安,就叫“反侧之心”。心存“反侧”,就不是“顺民”。因此要“攻心”,让他们“安下心来”臣服。那么,这里说的“反侧”是指曹魏吗?当然不可能。曹魏之于蜀汉,不是“反侧”,而是“敌对”。对付曹魏,也只能靠“武器的批判”,“攻心”(说服教育或怀柔政策)是没有用的。

那么,诸葛亮要“攻”谁的心?

通常的解释,是“南中”的“夷越”,也就是孟获那些人。他们原本是不肯臣服的,对蜀汉也是存有二心的。这就是“反侧”。后来,诸葛亮南征时,采纳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对孟获等人七擒七纵,不杀不辱,终于使他们心悦诚服,宣称“不复反矣”(《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攻心联”的上联,说的就是这件事。

这当然完全讲得通,但也不是没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第一,南定夷越在诸葛亮所做的四件大事中,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还是东和孙吴、北伐曹魏和内修法制。第二,南抚夷越的实际效果,也并非如《汉晋春秋》所说的那么好。这也是学术界早就有人指出过的。比如缪钺先生在《三国志选注》的《前言》中,就说“诸葛亮征南中事,当时传说不免有夸大溢美之处”,而且明确指出七擒孟获“不合情理”,南人不反“不合事实”。何兹全先生的《三国史》,也用《三国志》之《李恢传》、《马忠传》、《张嶷传》中的大量材料,证明诸葛亮北还后,南中的叛乱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所以,后来曹魏大兵压境,刘禅打算逃往南中,谯周就说去不得。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南方远夷”的臣服,是丞相用武力逼出来的(兵势逼之),并不可靠。而且,他们臣服之后,反倒要多交赋税,就更是心怀不满,甚至充满仇恨(以为愁怨),因此随时都可能暴乱(见《三国志·谯周传》)。看来诸葛亮的“攻心”,并没有达到“反侧自消”的效果。这个未必成功的事例,怎么能用来劝谏岑春煊?

然而诸葛亮进行的战争,除了南征,就是北战。所谓“从古知兵非好战”,如果不是指南定夷越,也就只能是指北伐曹魏了。

其实讲通这一点并不难,只要弄清楚诸葛亮北伐的真正原因就行了。前面说过,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是不成功的。不成功的原因也有三条,我在《品三国》(下)的《以攻为守》一集中讲过,即:曹魏非速亡之国,益州非进取之地,诸葛非将略之才。这三条,至少前两条,诸葛亮应该是心中有数的。何况《隆中对》说得很清楚,北定中原,复兴汉室,一要天下有变,二要两路出兵。现在,天下无变而荆州已失,岂是可以北伐灭魏的时候?

于是问题就来了:既然如此,诸葛亮为什么还要锲而不舍地进行北伐呢?

答案就在《出师表》。《出师表》一开始就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是实话。也就是说,诸葛亮出师北伐,是因为蜀汉政权受到了威胁。那么,威胁来自何方?来自孙吴吗?不是。诸葛亮执政后,吴蜀盟好已经恢复,双方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来自曹魏吗?也不是。赤壁之战后,曹魏从来就没主动攻打过刘蜀。反倒是刘备攻汉中,关羽围襄樊,孔明出祁山,屡屡挑衅。所以,这笔账也不能算在曹魏头上。曹魏不进攻,孙吴没威胁,所谓蜀汉政权处于“危急存亡之秋”,就只有一种可能——他们内部出了问题。套用孔子的一句话说,就是吾恐诸葛之忧不在曹魏,而在成都城中也。

实际上我在《以攻为守》一集中已经讲过,诸葛亮坚持北伐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理想必须实现”;二是“小国更要图强”;三是“安内必先攘外”。因为无论是转移注意力,还是加强凝聚力,战争都是最好的手段。一个国家,如果处于战争状态,管理和治理起来就顺手得多。要整治或者镇压反对派,也方便得多。想当年,执掌鲁国国政的大夫季孙,就曾经因此而准备进攻鲁国的附庸颛臾,所以孔子才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不过诸葛亮和季孙氏的情况并不相同。季孙攻颛臾是以强凌弱,诸葛伐曹魏是以弱抗强。季孙之忧在鲁君,故曰“萧墙之内”;诸葛之忧则不在刘禅,故曰“成都城中”。那么,让诸葛亮感到忧心忡忡的,究竟是哪些人呢?

谁有“反侧之心”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楚蜀汉政权的内部结构。

我在《品三国》(下)多次说过,刘备、诸葛亮建立的蜀汉政权,是由三股政治势力组成的。第一股是“本土势力”,包括原仕洛阳的益州官僚和仕于益州的本土豪强,我们统称之为“益州集团”。第二股是“刘璋旧部”,包括追随刘焉父子入蜀的和后来投靠刘璋的,我们统称之为“东州集团”。第三股是“刘备亲信”,包括刘备的骨干(如关羽、张飞)和后来投靠刘备的(如马超),我们统称之为“荆州集团”。这三股力量,由于有先来后到的原因,就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主客新旧关系。简单来说,益州集团是主是旧,荆州集团是客是新,东州集团夹在当中,既是新是客(相对于益州集团),又是旧是主(相对于荆州集团)。这就已经够麻烦的了。更麻烦的是,新来的“客人”又总是要压制旧有的“主人”。刘璋的东州集团要压制益州土著,刘备的荆州集团则不但压制刘璋的东州旧部,更压制益州的土著豪强。结果便形成了一种“鸡尾酒”似的结构:刘备的荆州集团在最上层,刘璋的东州集团在中层,益州的土著集团在最底层。这就是蜀汉政权的大体状态。

这可真是地地道道的“反客为主”、“后来居上”。将心比心,作为过去的“主人”,此刻的“奴仆”,益州集团决不可能打心眼里喜欢蜀汉政权。他们的“蠢蠢欲动”和“图谋不轨”,几乎是必然的。再加上刘备在猇亭和夷陵一败涂地,就使形势更加严峻,正所谓“刘备建国,基础不牢;夷陵战败,地动山摇”。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员罗开玉先生统计,从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到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益州土著豪强发动的大规模武装叛乱竟达九次之多(《成都武侯祠“攻心”联再研究》),蜀汉政权可以说是坐在了火药桶上。

土豪“武卫”,名士“文攻”。一些益州名士到处散布流言蜚语,猖狂攻击蜀汉政权,扬言只有曹魏才能一统天下。比如张裕就公开说“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三国志·周群传》);周舒则说“当涂高者魏也”(同上引),意思是取代东汉的当是曹魏。杜琼还进一步做出解释,说是“名官尽言曹,吏言属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三国志·杜琼传》)。谯周则拿刘备父子的名字做文章,说“备”的意思就是“足够了”,“禅”的意思就是“让出去”,“如言刘已具矣,当授与人也”(同上引)。这些言论,都被陈寿记录在案,可见当时议论之多,足以蛊惑人心形成“反侧”,成为刘备、诸葛亮执政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一点,诸葛亮显然意识到了,而且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成为蜀汉政权领导核心后,很注意从益州集团中选拔人才。比如杨洪,犍为郡武阳人,就是诸葛亮一手提拔的。杨洪提拔的门下书佐何祗,几年后也当了广汉太守,所以当时的益州人士都佩服诸葛亮能人尽其才(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这是记载在《三国志·杨洪传》正文中的,不是野史,应该可靠。此外,被诸葛亮信任重用,同时也敬佩诸葛亮的益州人士,也还有一些,比如蜀郡成都人张裔。张裔对诸葛亮,可谓心悦诚服,推崇备至,赞不绝口。他到处对人说,但凡在诸葛亮领导下的,都会奋不顾身地忘我工作(参看《三国志·张裔传》)。这也都是实话。实际上就连那些反对派,也不一定反对诸葛亮。比如前面说的那个谯周,就反汉不反亮。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第一个跑到前线奔丧的就是他。但这并不妨碍他“颠覆”蜀汉政权,也不妨碍他“诱导”刘禅降曹。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尽管诸葛亮本人威望高,人品好,工作做得多,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益州集团,始终是蜀汉朝廷必须面对的“反侧之民”。

武侯治蜀与“攻心联”(2)

原因也很简单:无论诸葛亮怎样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也不能改变刘备既定的组织路线——荆州第一,东州第二,益州第三。我们不妨看看刘备、诸葛亮信任重用的都是什么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不算,其他的如庞统,荆州襄阳人;法正,扶风郿县人;许靖,汝南平舆人;糜竺,东海朐县人;董和,南郡枝江人;魏延,荆州义阳人;杨仪,荆州襄阳人;马谡,襄阳宜城人;蒋琬,零陵湘乡人;费袆,江夏鄳县人;姜维,天水冀县人。这些人有的属于荆州集团,有的属于东州集团,但都不是益州人。当然,益州土著也有受信任的,比如费诗,犍为南安人;黄权,巴西阆中人;王平,巴西宕渠人。不过他们的受信任度都要打折扣,或者先不受信任(如王平),或者后不受信任(如黄权),或者中间出问题(如费诗)。而且,即便被提拔,也到不了最高层。诸葛亮去世后,接班的三个人,蒋琬、费袆、姜维,便都不是益州人。益州士人不是傻子。这格局,他们还能看不明白?

何况他们早就把账算清楚了:蜀汉不过一州之地,政治资源和经济利益都有限。也就是说,蛋糕就这么大,吃的人多了,到嘴的就少了,何况“切蛋糕”的还不是自己人?天下太平的时候,他们原本是“一等臣民”。刘璋时代,降为“二等”。刘备一来,又变成“三等”了,怎么会愿意?还不如让曹魏来统治。那么,曹魏来了,益州集团就不会变成“四等臣民”吗?不会。因为曹魏要夺取的是天下,不是在益州占山为王。何况曹丕接班以后,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也就是由各地名流担任本郡“中正官”,负责推荐本籍士人。这对益州士族是有利的。果然,司马昭灭蜀后,就将原属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的官员都调回中原,实施“蜀人治蜀”。这就更让益州集团觉得,他们反蜀汉是反对了。

所以,尽管并非所有的益州人都反蜀汉,但反蜀汉的却多半是益州人。比如周舒,巴西阆中人;杜琼,蜀郡成都人;谯周,巴西西充人;被诸葛亮杀掉的彭羕,广汉人;被刘备杀掉的张裕,蜀郡人;刘备时期装聋作哑“闭门不出”,好不容易被诸葛亮请出山来又“乞老病求归”的杜微,梓潼涪县人。他们清一色地都是益州人。至于那些搞武装叛乱的,怕也都是。这些人,或者有权,或者有钱,或者有名,或者有人,势力大得很,不是南中的孟获等人可以相提并论的。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攻心”对象,就该是他们。诸葛亮要消除的,也首先是他们的“反侧之心”。

那么,这和“攻心联”又有什么关系呢?

是谁“宽严皆误”

同类推荐
  • 三国骁雄韩遂

    三国骁雄韩遂

    序言本小说主角韩遂,从距184年爆发黄巾起义尚有21年的公元164年冬写起,尽量吻合史料记载的重大事件和时间,重在推演东汉末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介绍了东汉末年许多重量级人物以及他们的来龙去脉。历史人物的重要职位、重要事件及时间基本遵循历史。通过文学手法将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使之生动鲜活。184年,韩遂以凉州小官吏身份被大将军何进召见,同年因在西凉名望大而被逼迫参加叛军,187年灭叛军首领掌握军权,雄据西凉32年,与曹操起兵到去世32年军政生涯相当,比出身西凉的重量级人物董卓、李傕、郭汜、张济、马腾等都活的长,是解读东汉覆灭秘密的关键人物。刘备214年占益州,韩遂亡于215年,东汉亡于220年,三国正式形成于229年,北魏始于386年,隋朝建于581年,唐朝建于618年。这些政权的种子其实都与汉末西凉密不可分。耳目一新的东汉末年趣闻、天文地理、历史人物、事件、物产、物价、贸易、风土人情等足以一饱眼福。对西部甘肃、青海、宁夏、内外蒙古以及中原、东北、南方、周边国家等地的历史有全新的了解。
  • 楚汉枭雄

    楚汉枭雄

    重生秦末,斩尽人间不平,丹心碧血,谱写华夏千秋。
  • 大文豪

    大文豪

    久经商战中勾心斗角,推杯把盏中尔虞尔诈的文学青年陈凯之回到了古代。放眼看去,这里尽是歌楼酒坊,灯红酒绿,才子佳人。好吧,暂时这些和陈凯之没关系。寒门少年一枚,身份尴尬。且看这寒门少年如何一路逆袭,成就大文豪的精彩之路。
  • 重造天下

    重造天下

    明末史诗,明末的清明上河图。注重文史,注重语言。
  • 中国历史博览3

    中国历史博览3

    《中国历史博览3》主要内容分为“隋唐”、“五代十国”、“宋”三个章节。
热门推荐
  • 蕴仙

    蕴仙

    陈封从仙界堕入凡界,成为宋国文臣之子。无奈家道变故,流落四方。快意恩仇的侠行,让他体会到仙界不曾有的畅意。时光流逝,谁在叹息?他不是霸主,是一方难缠的狠敌!
  • 农家王妃太逍遥

    农家王妃太逍遥

    顾如瑾,现代第一鬼医,却因飞机失航穿越异世,落入悬崖底下成了无人问津的山林野蛮女。萧夜寒,元夏国人人敬畏的鬼王爷,杀人如麻,冷若冰霜。一次暗杀身负重伤不慎跌落悬崖,砸破某女辛辛苦苦盖了三个月的茅草屋。她秉着医者父母心救了人,然后理所当然使唤当劳力,日子过得舒坦又惬意。“萧夜寒,给你报恩的机会来了,带我上悬崖。咱们两清!”“嗯,带回王府,送柴房!”野爪太锋利,先磨磨性子,再好好调教!顾如瑾炸毛,养金丝雀啊,找错人了!于是她逃了……当日,通缉令遍布全城,鬼王萧夜寒全城通缉一女子,据说是这样写的:离王府出走某暴力女一枚,看似软妹子,内心硬汉子。虽面若桃花顾盼倾城,却为人野蛮恶毒,做事毒,嘴巴毒,心更毒!有能人者将其带回王府,重重有赏!然后的然后……她成了元夏朝人人羡慕的女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骂公主逗皇子,皇宫内外横着走!有人要挑衅?离王府几百侍卫齐刷刷一站,挑衅者灰溜溜跑了。有人要比斗?离王亲信军队几万人一出,比斗者目瞪口呆傻了。有人想攀关系?行,先过问离王妃再说。什么,离王在哪里?某男人抱着娇妻爱不释手,本王很忙,一直没空!白天忙,晚上更忙……本文一对一,盛宠温馨路线,男女主身心干净!喜欢的赶紧跳坑吧!
  • 幽幽大秦

    幽幽大秦

    秦时升明月,天行颂九歌自大周以来,诸侯割据群雄并起,纷纷扰扰六百年战乱之世,未有前路。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圣人辈出的奇幻时代,造成了绵延至后世传承千年的思想留存。值此岁月,关外铁秦幽幽而立,奋六世之余烈,扫清六合迫在眉睫,嬴政,这个注定将这片大地的嘈杂声音尽数毁灭,只余留他一个人的尊言的人,也在默默的积蓄实力,等待一朝发力之时。所有的一切都按照既定的天命运转了下去,不会有变亦也不能有变,而就在这样的时代,某个从天外降临而来的人跌倒在赵国边野,陷入了未曾饮水即将死去的濒危之刻。天地间,是否真的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冥冥中掌控着这一切?四六一四八五三四灵。银魂剑心-秦时。
  • 盛世风度

    盛世风度

    简介:桃花扇底香风正浓,菱歌曼舞红绡无数。女主前半生就是个沉溺在繁华盛世的纨绔女儿,整日在脂粉堆里厮混。有时候她行为偏僻乖张,叛逆痴狂,放纵无度。有时候她一副小人嘴脸,多可少怪,做小伏低。凉笛吹破故国的天空。一片梨花急急旋落,惊扰了湖面的繁华盛世。天地倒转,才知原来是乱世一场。女主马上收拾金银细软跑路,乱世就乱世呗,我还能补天咋滴?大佬们权谋的权谋,复国的复国,宫斗的宫斗,打仗的打仗。女主目瞪狗呆,跟个二傻子似的:咱不知道他们在干啥,咱也不敢问,跑了跑了。某位病如西施的美男顺势靠在她肩头做蹙眉捧心状:哎呦,心口疼,要亲亲揉揉才能好。女主狂抽嘴角:完了,这下彻底走不了了。本文群像,女主离经叛道,放纵沉溺,配合食用几个狂拽酷炫屌炸天的女配男配。小剧场里邪魅狂狷的作者也会时不时的客串一下。
  • 帝王殇:天赐红颜

    帝王殇:天赐红颜

    她,是我的朋友!他,将是我的丈夫!婚礼!话说是最幸福的时刻,但在此刻,我却遭逢了友情的背叛。友情!话说是最珍贵的情感,但在今天,她却因爱情背叛了友情。难道友情与爱情就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我醒来后,看见的不是医院雪白的墙壁,而且蓝蓝的天空,枯黄的野草,一望无际的荒原。命运就如同脱离了轨迹,让我来到了一个奇异的空间,神奇的世界;也让我遇见了一个本不该相识的他。他有时霸道、冰冷、狂傲;有时却悲哀、寂寞、空虚……当一个心沉沦下去时,命运再次回归正轨,我才终于明白,我只不过是一个爱情的替身,他做的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为了我,而是埋藏在他内心深处的另一个她。这难道只能说明这场穿越终究只是一场华丽的错爱么?随着命运的齿轮继续运转,当我们异世相隔,虽说伤心,但更多的却是绝望。不同于地区的不同,而此刻却是时空的不同,原本以为只要看着你也会是一种幸福,但是此刻连见你的机会也被剥夺……前尘事,今世了,一朝既离两空空往事葬,情难还,几度心殇透心肠
  • 无人区

    无人区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冬天,发生在地球之上、中国西部的一种万众一心走向灾变的悲惨举动。数万淘金汉分别来自青海、甘肃、新疆、四川、宁夏五省区。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此覆灭,尸骨无存,只留下眼望雪峰摇摇欲坠时的惊叫,只留下雪石冰岩掩埋人的一刹那,生命的*后一声哀鸣。这惊叫和哀鸣变作浆汁,渗入冰岩,浸入时间,在不朽的大峡中日复一日地显现着,石破天惊。以后的岁月里,来寻找丈夫和亲友的男女们在傍晚的寂静中站在峡内聆听了片刻,就发现原来神经的承受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 允许我让你幸福到热泪盈眶

    允许我让你幸福到热泪盈眶

    《允许我让你幸福到热泪盈眶》是一部汇集民国16位当代文学大家的33篇爱情情书、散文、小说的作品集。全书以爱情为主题,其中包括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煽情书信,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肉麻情书,有陆蠡描写新婚与妻子甜蜜互动的散文,有朱自清回忆妻子武钟谦的温情散文等,为读者展现灰色历史中的唯美爱情故事。《允许我让你幸福到热泪盈眶》中民国文学大家的文笔、意境俱佳,真人真情,感动无数读者。
  • 第二颗太阳的味道

    第二颗太阳的味道

    童年是每个人专属的东西,是我们用一生都无法磨灭的事实,但是只要有爱存在,再灰暗的事实也会在爱的阳光中慢慢的挥散,取而的只有爱和阳光的味道……,故事的主人公将演绎出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共同期待……
  • 总裁是个妻管严

    总裁是个妻管严

    为了替母报仇,找个牛郎借宝宝。可不料爬错床、上错人,误惹腹黑狼大叔!大叔有三好:宠妻如宝,吊打渣渣,永远吃不饱!“大叔,梅小姐骂我不懂规矩,我打了她……”“手疼不疼?下次,别自己动手,免得累着自己。”“大叔,我去面试了,他们说我没设计天赋。”“哪家公司?我去收购了,给你玩!”“大叔,你每天晚上都欺负我,我要跟你离婚。”陆总裁将小娇妻逼到墙角,危险的眯起眼睛:“再说一遍?”“……”呜呜,大叔我错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嫁个绝色相公

    嫁个绝色相公

    月黑风高的夜晚,静的只剩下风声。我小心翼翼的走在林间的小道上,一手拿着手枪,一拿紧紧将重要的宝物搂在怀中。这件宝物,只是一副画而已。但是,这副画却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价值数亿元。可是,这副画现在确在我的手上,呵呵,没错,我是一个小偷……兼杀手。要说我的师傅是谁嘛?保密。要问我是哪个组织嘛?我是自由人士,无门无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