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8200000008

第8章 帝国的惆怅(8)

不过,宦官为了拥立皇帝,自己的损失并不小。何况宦官能够废立,却不能代替,天子还得皇家的人当。这就没谱了。比如文宗,居然打算剿灭宦官。这才有了“甘露之变”,宦官们也只好把他软禁起来。又比如敬宗,简直是个魔王,喜怒无常,为非作歹。宦官们动辄得咎,被折磨得死去活来,最后只好把他杀掉。仔细想想,这可真不是个事。

小太宗与大败局(2)

所以,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三月二十三日武宗弥留之际,宫中那些主事的大宦官,几乎没有片刻犹豫,就选定了十六宅的光王做接班人。在他们看来,让这样一位傻乎乎的爷们坐在龙椅上,起码不必再担惊受怕。至于朝臣,尽管惊诧错愕,却也无可奈何。

一代英主小太宗,就这样因为他的“痴呆”而走到了前台。这可真是帝国的惆怅!

事实证明,宦官们这回是既看走了眼,又打错了算盘。宣宗不但不痴呆,反倒很有剿灭宦官的想法。据《资治通鉴》,宣宗曾以“讨论诗歌”为名,召翰林学士韦澳进宫,屏退左右,悄悄地问他:近来朝野的舆论,认为宦官的权势如何?

韦澳回答:陛下天威独断,非前朝可比!

宣宗闭着眼睛摇头说:片面!片面!危险依然存在。又问:依卿之见,该怎么办?

韦澳说:依靠朝臣和外官,未必保险。甘露之变(文宗联络朝臣和外官剿灭宦官,反被宦官所制),就是前车之鉴。不如在宦官当中,选择德才兼备者与之密谋,或许靠得住。

宣宗听了摇头说:这是下策!朕太了解他们了。这些人,从不入流、七八品升到四五品,一个个都感恩戴德。一旦升到三品,马上就狼狈为奸、同流合污,跟原先那些人打成一片,怎么靠得住?

这话恐怕只说对了一半。韦澳的办法行不通,哪里只是靠不靠得住的问题!靠得住又怎么样?无非这一伙换成了另一伙,笑面虎替代了野心狼,还是换汤不换药。宣宗要做的事情,是要根本改变宦官干政的局面。这样的事,哪里能靠宦官?

于是宣宗要宰相令狐绹想办法,而令狐绹的办法是“慢慢来”。令狐绹密奏说:只要有罪不赦免,有缺不递补,天长日久,宦官们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小,直至一干二净。

显然,韦澳的主意是“馊主意”,令狐绹的办法是“没办法”。当然,如果宣宗皇帝能够“万寿无疆”,这办法也未必不是办法。可惜这只是一厢情愿。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八月七日,宣宗撒手人寰。而且,跟他前面好几位皇帝一样,也是死于非命。

说起来,晚唐的皇帝,也是大成问题。他们一个个,几乎都不得好死。敬宗,是被宦官杀死的。文宗,是被宦官气死的。穆宗和武宗,是欲求长生不老,服药过量毒死的。这几个皇帝的父祖宪宗最糟糕,是因为服用丹药而变得暴虐,被不堪忍受的宦官杀死的,可以说是既死于宦官,也死于丹药。

这实在是殷鉴不远,然而宣宗却未能免俗。他,也是服药中毒而死。

宣宗一死,以王宗实为首的一派宦官立即动作,又从十六宅里拖出一位据说是皇长子的郓王,立为皇帝。这就是懿宗。这可是一个宦官们喜欢的皇帝。他除了吃喝玩乐,什么正经事都不会做,在位的年头却比宣宗还长。依照谥法,温柔贤善就叫做“懿”。懿宗对谁“温柔贤善”呢?宦官吧!

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七月十六日,懿宗病重不省人事。这一回,宦官们的事情就做得更绝。皇帝几个年长的儿子都莫名其妙地人间蒸发,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接班的是个十二岁的娃娃李儇。这就是僖宗。这位皇帝也更绝,干脆管宦官田令孜叫“阿父”。实际上僖宗也是个可怜虫。他享年不过二十七,流亡在外倒有两次。一次是广明元年(公元880年)躲避黄巢,往成都跑;一次是光启元年(公元885年)躲避李克用,往汉中跑。依照谥法,小心畏忌就叫做“僖”。僖宗怕谁呢?除了“反贼”,不知还有没有宦官。

更可怜的,是僖宗的弟弟昭宗李晔。昭宗其实是想振作一番、有所作为的,最后却落入野心家朱全忠(也就是后来的后梁太祖朱晃)手中,并被弑杀。这是天复四年(公元904年)的事,离大唐帝国的正式灭亡只有三年。

顺便说一句,昭宗,也是宦官所立。

毫无疑问,这决不是宣宗的遗愿.更不是他希望看到的结局。事实上,宣宗原本是看中三子夔王李滋的。可惜,宣宗驾崩之日,支持夔王的一派在宫廷斗争中举措失当,一败涂地;而宣宗自己,又一命呜呼,鞭长莫及。

但这决不等于宣宗没有责任。如果他早立夔王为太子,事情或许就不会这样。

那么,他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皇帝也要守王法

宣宗不立太子,与他的执政理念和执政风格有关。

我们知道,对于帝国而言,所谓“政治”,无非就是秩序和人事。这两条,又相互关联。人用对了,秩序就得以维持;秩序井然,则用人也错不到哪里去。反之,失人则失序,失序亦失人。这是王朝治乱兴亡的经验教训。

这就一要靠君主英明,二要靠制度保证。相比较而言,制度又更重要。制度健全,君主弱一点,问题也不大,甚至更好。因为君主太强势,往往不愿意受制于制度,也常常会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来。比如汉武帝,就一而再、再而三地破坏制度。所以,法家甚至希望君主无能无趣。无能无趣,才能无为。君无为,则臣自为;人不治,则法来治。国家机器自行运转.帝国才能长治久安。

不过,再好的法,也要人来执行。何况帝国之法,原本就是“王法”。如果帝王带头乱法或枉法,制度再好也没用,臣下和百姓也只能徒唤奈何。可惜,历朝历代的皇帝,只要不是傀儡,多少有点能耐,都难免乱法或枉法,甚至喜欢“法外加刑”或者“法外施恩”,因为非如此不足以体现至尊天子的绝对权威。

这样看,只要一不乱法,二不枉法,就要算是一个好君主了。

宣宗,就做到了这一点。

其实,宣宗也曾有过“法外施恩”的想法。大中六年(公元852年)三月,宣宗下诏,赐给右卫大将军郑光庄园,并免去其赋税。郑光,是宣宗生母郑氏的兄弟,不折不扣的“国舅爷”。何况郑氏原本只是宪宗皇帝的宫女,宣宗登基前又是不遭人待见的“痴呆儿”,郑家应该并不富裕,宣宗希望给他们一点补贴,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这事却遭到政府的抵制。政府,就是中书、门下两省的联席会议,也就是前面说过的“政事堂会议”。唐代制度,皇帝的命令,如果不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就不合法。当然,这个制度,以前也有人破坏,比如武则天、唐中宗。但这终究不对。所以,这一回,政府接到宣宗的敕书,便依法予以驳回。

中书门下的回奏说:

税役之法,天下皆同。陛下曾屡发德音,谆谆教诲臣等,执法一定要公平公正,宫中野外,一律平等。此番独免郑光赋税,似乎有违陛下此前圣意,事情虽小,关系甚大。

这当然是很不给皇帝面子,然而宣宗却欣然接受。他给政府回话说:

朕提此议,无非考虑到郑光以元舅之尊、国戚之贵,总得有些不同寻常的优异待遇。现在看来,倒是朕考虑不周了。何况亲戚之间,瓜田李下,难免徇私嫌疑,也难免招人物议。卿等若非真心爱我,哪里会有如此嘉言?凡事如果都能这样,天下又何愁不治?朕愿与众卿共勉:令行禁止,善始善终!

宣宗此举,可谓“不乱法”。另一件事,则可谓“不枉法”。这事同样发生在郑光身上,时间则是在大中十年(公元856年)。这年五月,宣宗任命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建设部副部长)韦澳为京兆尹(首都长安市市长)。韦澳为人正直,雷厉风行。刚一上任,权贵豪强都纷纷夹起尾巴。韦澳又查得郑光的庄园多年欠缴税款,管家的态度还极其蛮横无理。前面说过,郑光免税之议,是被政府驳回的,宣宗也认可。于是韦澳就将郑光管家捉拿归案。郑光闻讯,当然要走郑太后的后门。宣宗便在延英殿召见韦澳,询问此事。

宣宗问:爱卿打算如何处置?

韦澳的回答很干脆:法办!

宣宗说:可是郑光很喜欢这管家,怎么办?

韦澳说:陛下将臣从朝廷调到长安,就是为了清理京畿的积弊,使之真正成为首善之区。郑光的管家长期偷税漏税,已是国家的蠹虫。如果居然逍遥法外,那就是陛下之法,只实行于弱势群体了。这样的圣旨,臣不敢听命!

宣宗说:你说得很对,道理也是这样。可是郑光那里,朕也不好交待。要不,爱卿将那罪人痛打一顿,饶他不死,你看行吗?

韦澳说:既然如此,臣不敢不奉诏。不过,也请陛下批准,什么时候郑光把欠税补足,臣什么时候放人。

宣宗听了,高兴地说:当然可以!朕因为郑光,妨碍了你执法,非常惭愧!

实话实说,我读史书至此,也不能不为之叹服。我不知道郑光的管家在抗税的时候,有没有说过“我爸是李刚”之类的话。但韦澳肯定知道他“爸”是“李刚”。宣宗就更不用说,他自己就是“李刚”,是大唐帝国最大的“李刚”。然而怎么样呢?韦澳并不管那厮的后台是“李刚”还是“郑光”。宣宗这个最大的“李刚”,也只能请求执法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轻发落,还要再三道歉,表示“殊以为愧”。想想现在,就真不知道是谁该惭愧了。

当然,传统社会毕竟是一个人情社会,情面也不能完全不讲。尤其是宣宗与郑太后,原本都是苦命人。那份特殊的情感,岂能去怀?因此,宣宗登基后,对他的母亲十分孝敬,竟“不居别宫,朝夕奉养”。对舅舅郑光,也尽量给予照顾。可惜郑光不争气。宣宗跟他讨论政事,他却“应对鄙浅”。宣宗只好“给待遇不给职权”,安排他一个闲职。甚至,哪怕太后不断唠叨说郑光家贫,宣宗也宁肯私下里给他钱财,却决不委以重任。

执法如山,从谏如流,坚持原则又适当照顾,宣宗确实是难得的好皇帝。

危险的政治

不过,皇帝太“好”,也麻烦。

大中九年(公元855年),怀州刺史一职空缺。宣宗给政府写了张条子,上面有个人名:李君奭。宰相们看了一头雾水,不知这李君奭是何方神圣,如何竟入圣上法眼。李君奭本人,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为什么莫名其妙升了官。直到李君奭进宫面圣辞行,谜底才揭穿。原来,李君奭本是醴泉县令。宣宗打猎的时候,看见父老乡亲们在寺庙里烧香磕头,求佛祖保佑李君奭留任醴泉,因此知道他是好官,这才有了钦点之事。

泾阳县令李行言,也是被宣宗在打猎时发现,从而晋升为海州刺史的。而且,李行言升官比李君奭还早,是在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只不过那次宣宗遇到的,是一个樵夫。宣宗问那樵夫是哪里人,答曰泾阳。又问县令是谁,答曰李行言。再问为政如何,答曰死心眼。樵夫说,县里抓了几个强盗,神策军的人来要,李县令居然不给,还把他们都杀了。

宣宗马上就记住了李行言。回宫以后,又把他的名字写下来,贴在寝殿的柱子上。等到李行言升任海州刺史时,宣宗又赐他金鱼袋和紫色官服。李行言谢恩毕,宣宗问: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李行言答曰不知。宣宗就让左右把殿柱上的纸条拿给他看,这才恍然大悟。

醴泉和泾阳,都属于京兆。京兆的县令,级别是正六品。刺史,正四品。唐代官服,七品浅绿,六品深绿,五品浅绯,四品深绯。三品以上,才能衣紫。从县令升到刺史,由绿变绯,这就成了“红人”。如果还要赐紫衣,岂非“红得发紫”?一个基层官员,因为偶然的机缘,被至尊天子发现赏识,就脱颖而出,扶摇直上,甚至享受高干待遇,这就不能算是正常,只能叫做“侥幸”。

对此,朝臣们自然会有看法。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十一月,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正四品)蒋伸跟宣宗单独谈话时,就在不经意间冒出了一句:最近大家都觉得,官位好像很容易得到。因此上上下下,都心存侥幸。

宣宗吓了一跳:是这样吗?那可就乱了!

蒋伸赶快打圆场:乱倒没乱,只是侥幸之人多了。就算乱,也不是“难”(灾难)。

宣宗大为赞赏,称赞不已。蒋伸起身告辞,宣宗又再三挽留:爱卿再坐坐吧!以后你我君臣,怕是不能再单独见面了。

蒋伸听了,不得其解。其实宣宗的意思很清楚,就是打算拜蒋伸为相。因为唐代的规矩,宰相(国务委员)只能在延英殿议事时,集体面见皇上。反倒是兵部侍郎这样的“次对官”,可以单独跟皇帝见面。果然,没过多久,蒋伸“同平章事”。

哈!这实在太具有戏剧性,简直就是小说、电视剧的情节。唯其如此,才有问题。治国毕竟不是演戏,朝廷也不是剧场。国事倘若件件如此,政治也就成了儿戏。事实上,平淡无奇,才是太平之世;波澜不惊,才能长治久安。政局,还是不要太戏剧化的好。

何况由皇帝来过问安排人事,也未必就靠得住。那个被宣宗亲自敲打调教的建州刺史于延陵,最后还不是因为不称职,又被贬为复州司马?再说了,事无巨细,都是皇帝躬亲,大小官员,都由皇帝指定,要宰相干什么,要六部干什么?

但宣宗就好这一口,他甚至想把帝国所有的官员都管起来。大中二年(公元848年)二月,宣宗曾为此事咨询翰林学士令狐绹。令狐绹说,六品以下的,人数太多,宰相都管不过来,只能由吏部管。宣宗就让宰相开出五品以上官员名单,放在书案上经常查阅。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四)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四)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系列作品分为4册,包括文治武攻、斗智斗勇、随机应变、雄才大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别具慧眼、出奇制胜的故事、精明能干等智谋故事,内容宠大、史料丰富、情节入胜、叙述传神,引领着读者沿着中华祖先留下的历史足迹畅游浏览,使人在阅读欣赏中,感悟前人的智慧与神奇,引发今天的思考与遐想,从而充分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奇妙与伟大。本系列作品的编写目的是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第四册主要包括以智争宠,皇子谋权的谋略故事,如;武力夺位,皇子抢权的谋略故事;定国安邦,皇子用权的谋略故事;志趣各异,皇子修身治学的谋略故事。
  • 大明亲王

    大明亲王

    一梦千年,已然回明,弘治末年,曾毅一个落魄秀才初入朝堂,搅动了江海之水!PS:新书:黄庭真仙大家收藏支持下,谢谢
  • 三国之殖民海外

    三国之殖民海外

    新书《伐清与殖民》求新书投资人,看这本更新情况就知道包你赚。 新书求票票,求收藏,求评论,各种求。 谢谢,我需要你们的支持!谢谢!书友群132351271
  • 霸权之锦绣行

    霸权之锦绣行

    这是虚拟的四国争霸,但能从中国历史中寻觅到蛛丝马迹。非穿越,不宫斗,有的只是群雄争霸,儿女情长,阴谋诡计。庞大的古代战争场面,权臣间的争权夺利,帝皇的心机与胸襟,江湖间的血雨腥风。究竟四国中谁是最后的霸主?谁最终统一神州?为江山,为美人,为权势……
  • 地中海霸主之路

    地中海霸主之路

    一部保加利亚帝国的诞生史,一部巴尔干小国的奋斗史!主角穿越斐迪南一世,带领保加利亚崛起之路。一部合理推演文,不脑残!历史党必看,外国历史爱好者更是不容错过! 推荐新书《神圣罗马帝国》,幼苗需要呵护!欢迎加入地中海霸主之路书友群,群聊号码:688510445
热门推荐
  • 娇宠萌后

    娇宠萌后

    他说,这江山是朕的,也是你的,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朕要你和朕一同治理这江山。她说,不不,我没有这野心。他又说了,这江山本来就是你们沈家的,是我们冷家夺了你们沈家的江山,你如果想要,朕也可以还给你。她也又说了,既然你们冷家已经夺了去,那就是你们冷家的,我不要了。于是,最后两个人一合计,生个小包子出来,让他当皇帝,治理这江山……
  • 法的门前

    法的门前

    《法的门前》是美国经典法理学教材《法律之门》的作者之一彼得·德恩里科与原书中文译者邓子滨在原作的基础上,专为中国读者改编而成。原书在美国畅销30多年,历经8版,被誉为英美法的微型百科全书。《法的门前》既汲取了原书的精华,又特别为中国读者考虑,删繁就简,精心筛选和编撰了适合中国读者的素材和内容,尤其适合法学院的学生以及希望了解和思考美国司法模式的读者作为基础读物。
  • 慕少的千亿狂妻

    慕少的千亿狂妻

    高冷男人不上钩,怎么办?一哄,二勾引,三扑倒...前世,星辰在高速公路上活活拖死,一朝重生后,她誓要脚踩绿茶,手撕渣男。二十岁建立商业帝国,成就亿万财富,走向人生巅峰。只可惜前世瞎了眼,选择渣男,害慕霆萧最终为她而死。这辈子,她最大的目标,重新追回他做老公。耐何男人太高冷,撒娇,抱抱,求举高...均被残忍拒绝。星辰生气不追了,追老公哪有虐渣爽。慕家太子爷:“怎么,撩完了,不生个孩子就想跑?
  • 古装一姐:穿到大周做提刑

    古装一姐:穿到大周做提刑

    被雷劈,被电击的穿越剧她演过不少,没成想只是借酒浇个愁,就莫名其妙穿越啦!而且还穿成最低配的奴隶,去伺候缺心眼的少爷就算了,成天和命案搅和在一起,几次三番差点把小命给丢了。为了给少爷收拾烂摊子,她是文能行医治病,武能制造枪炮,总算把小命儿给保住了。…圣旨赐婚,成了少奶奶,御夫之术现在修炼为时不晚。“三从四德相公可都记熟了?不但要牢记,重点是要运用,知否?”少爷:“娘子放心,秒懂。我来伺候娘子换上官服我们一道去审案。”…情敌来犯,论演技能赢她的还没在大周出现过。莲花妹妹:“哥,她欺负我。”“相公,都是我的错,要不让我离开这个家。”少爷“还不快给你嫂子道歉!”
  •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的诗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农民,命运之诗会永远呼啸在我的血液之中。我只能说,诗歌确立了我和世界更美妙的关系。我只能站在我的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的手打开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窝口,见证着时光流转,云飞雪落。我所有的诗歌,都与这片土地的宿命有关,都是对真理、正义、崇高、光明和美好无尽的向往。对文本的探索。无论明朗或晦涩,始终贯穿着坚定的精神立场,在爱与忧愤之间也有对落难的承担,隐逸着一份刀锋的光芒,这些诗歌是一个现代农民和土地和时代牢牢拥抱在一起的见证。我的创造和想象,探索和追求,就是为了在纷乱的汉语诗歌中获得独特而独立的音调,让自己拥有心灵的自足。
  • 有益健康128种室内植物

    有益健康128种室内植物

    也许你知道吊兰很适合装饰家里的环境,但你不一定知道它净化空气的能力很强大;也许一盆仙人掌对于你来说并不重要,但当它在夜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时候,对于你的意义就非同小可了。几盆小小的花草,也许不会使你的生活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它们源于自然的气息、绝对天然的属性却会为你的健康生活添加砝码。本书是《有益健康的100种室内植物》的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我们又精心挑选了28种室内植物,并重新修订了内容,目的是让本书更完美超值,更能切实帮助读者亲近自然,拥抱健康。我们建议您看完本书,就立即把适合您的花花草草带回家吧!
  • 心文化

    心文化

    “心之智”全文19篇。作者像一位心理导师,循循善诱,启迪你的心智,教给你通往理想生活的金钥匙。用“嘀嗒嘀嗒”的钟声,敲醒你珍惜时间,只有把握好今天,才能登上明天理想的客船。用毛泽东的自信与博学,李白的超脱与放达,苏轼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提升你乐观、大气的人格。用社会现实中具体的事例,引导你学会利导思维,在不利的事情中看到有利因素。用质变量变、厚积薄发、善于抓主要矛盾的理论和方法,再一次让人们在哲学的观念中,审视自己的思想与行动。
  • 万能卡片系统

    万能卡片系统

    钱小白被系统看中,但家人无故被绑架,当快要找到他们时,一个又一个危险的计划狠狠地套进钱小白这平凡人身上,这一切到底为了什么.......
  • 军校里的那些花儿:那一曲军校恋歌.2

    军校里的那些花儿:那一曲军校恋歌.2

    当记忆打开,那些过往以最美的姿态涌上心头。并非我忘了曾经的苦涩,而是所有沉淀在年少的时光都那么清澈,无论过去多少年,我都能透过沉积的岁月看见当年透明的心。叶小米,郝好,朱颜,丁素梅,任天行,庞尔,廖凡,张雪飞……念起这些熟悉的名字,彷佛我们还正当年少,意气风发,而时间早已越过那片操场,翻走我们20岁的篇章。眼前的生活已经天翻地覆,各自一转身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我们心里永远都保存着20岁那年的纯真。
  • 一路惊喜:尤金环球游

    一路惊喜:尤金环球游

    作品为作者游历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共和国、冰岛、马其顿、英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叙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游记,但它不仅仅是游记,还有作者以文字呈现的从自然风光和与各国普通百姓交谈中获得人生的感叹和感悟,给国人打开了一扇难得的观看异域风光的窗,让人开阔视野,在书中看无限风光。正如作者所言,旅行时一种思想不断自我茁壮的方式。相信读者能通过作者优美的文字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