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1000000004

第4章 文化反思(4)

愿天下同乐

——春节感言

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全民的集体狂欢日——春节,即将来临了。

从一定程度上讲,春节是观察、衡量中国社会变化、发展和中国普通老百姓生活水准的十分重要的窗口、标尺。上世纪60年代初,我还很小,小孩盼过年,可是盼来的不过是大年三十吃几块红烧肉,而且这每户一斤猪肉的供应,也是春节凭票排长队买来的。到了后来,特别是“文革”十年,提倡过“革命化春节”,过年不仅物质匮乏,文化娱乐生活也十分单调、贫乏。不是所有的童年的回忆和童年所有的回忆都是美好的,我的关于过年的童年回忆就甜蜜中带着苦涩。而且,我敢说,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关于过年的共同童年记忆。

中国老百姓真正红红火火过大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的提高,人均收入的上升,社会环境的宽松、和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丰富多样,这一切都为中国普通百姓过年提供了充分的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也大大地更新了过年的模式,丰富了春节的内容。合家去大饭店吃年夜饭、春节港澳游、网上拜年、“度假村”休闲……这些若干年前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过年方式,如今已进入许多寻常百姓家。因此,如果不抱偏见,每一个人从春节都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进步、文明了,中国老百姓的日子确实一天比一天好了。

然而,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种种矛盾、问题、困难、缺陷,包括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悬殊过大、“三农”问题严重、失业、下岗人员增多、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弱势群体陷入困境等,并没有由于春节的到来而突然消失或都得到解决。在“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另一面,我们还应该看到:在一些贫困的农村,农民们过年期间的生活水准,恐怕还远远抵不上城市人的平时生活;而城市里那些靠领低保救济金度日的下岗工人,在除夕的万家鞭炮声中,也只能是苦中作乐了。此外,辛苦一年,民工们却讨不到用来过年的“血汗钱”;靠贷款上学的贫困大学生因无钱回家,只得留在寒冷的学校宿舍里度过春节;而还有为数尚多的普通老百姓,一边在欢度春节,一边开始在为春节后的生计奔波,为新学期孩子的高额学费在忧虑。俗话说“年好过,月难熬”,对于一些平时生活仍处在困难之中的老百姓来说,春节毕竟是太短暂了……

也许,在这普天同庆喜洋洋的日子里,我不该提起这些弱势人们的不幸和苦难,扰乱了富人和所谓“白领”“中产阶级”的良辰美景,真是煞风景!但是,也正因为在这样的日子,社会和人们才更应该想到他们。如果弱势群体和困难人们连春节都没有过好,连春节都没有感到生活的美好,社会和人们难道不应该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吗?我们不能像马克思所说的“将背对着人间的苦难”,我们期盼天下同乐!

中国古人就有过“大同”的梦想,唐代诗人聂夷中的名诗《咏田家》:“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但照茅草屋。”道出了古代知识分子对弱势群体的仁爱之心。法国著名作家拉布吕耶尔甚至说过如此偏激的话:“面对眼前的苦难,人们会因幸福而感到羞耻。”如果说这一切不过是文人的乌托邦和悲天悯人,不足道也,那么,当代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更应该真正以人为本,建立民本社会,缩小贫富差距,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治国方略,在我看来,这正是将“天下大同”变为现实的伟大实践!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来到。我更相信:一旦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春节会更加红火,包括弱势群体、困难群体在内的每一个中国老百姓,才会真正地享受到春节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和幸福。春节才会真正是“天下同乐”,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爱”的匮乏

当今社会,“爱”实在是太丰富乃至饱和了!

从报纸到书刊,从电视到网络,几乎没有一条新闻不是在传递着有关爱的信息:爱心行动、爱心交流、爱之桥、爱之友……几乎没有一篇文章不是在谈论着有关爱的话题:人性、人道主义、人文关怀……几乎没有一部文学作品、一部电视剧、一首歌曲不是在描写爱、吟唱爱——人类之爱、亲情之爱、男欢女爱……爱得浓得化不开,爱得叫人发腻。

遗憾的是,“爱”在这里大多不过是纸上写写议议,口头说说唱唱而已,大多不过是官样文章、职业语言、作秀姿态、广告包装、精神佐料、文人话题、商界噱头而已。

在现实生活中,我经常感受到的是:爱的匮乏。

一次,我随某艺术团体到贫困地区进行“献爱心”演出活动。在乡下露天搭起的大舞台上,一位当红歌星面对着台下拥挤的人群,做悲天悯人状、痛苦万分状,高呼:“父老乡亲们啊,我爱你们!我爱这片贫穷而又多情的土地啊!”演出结束,村长特地跑到后台,找到这位“博爱”的歌星,想请她到附近的希望小学教室里去看看,意思当然是希望能得到她的一点慈善之举。可是,她却一口回绝,因为她马上就要驱车赶到另外一个场地作商业演出,那里可不是奉命“献爱心”,而是有高价出场费的。失望的村长离开时骂了一句话:“唱首歌就算献爱心?狗屁!”

还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关于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方面话题的文学研讨会。与会者都是著名与不著名的所谓学者、教授、专家、作家。在会上,一个个慷慨陈词,鞭挞假、恶、丑,歌颂真、善、美,大谈人性、人道主义、人类之爱、民间立场、草根意识、宗教情怀之类学界文坛流行语。会议临近结束,某高校一位教师忽然站了起来,动情地叙述了在他所供职的系里,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农村贫困学生的遭遇,他想借此机会,动员与会者,伸出关爱援助之手。这位教师叙述完毕,整个会场突然变得非常宁静,大家面面相觑,又互相逃避他人的目光。直至离开会场时,竟然只有那么两三个人扭扭捏捏地从袋里掏钱……

中午,自然有被与会者誉为“儒商”的老板赞助提供的丰盛的午餐,气氛又开始活跃起来。正在大家酒酣耳热、高谈阔论之际,我听到了隔壁包厢里有吵骂声和哭泣声,跑过去一看,发现原来是那位上午在会场上纵谈基督之爱与人类之爱、大出风头的某研究所文学研究员,正在厉声训斥一位显然来自乡下的、瘦小的女服务员。训斥中还不时夹杂着两句别人听不懂的带方言的谩骂,可怜的那位女服务员呆立一旁,吓得瑟瑟发抖。一问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服务员一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茶杯,茶水淌到了那位以谈“人类之爱”而在学术界著称的理论家的身上。

此类事,我耳闻目睹甚多,不说也罢。每当此时,我就不免想到李敖的一则语录:“爱可缩小也:也对伪善者的一个劝告:‘爱眼前人就好啦,不必爱全人类啦!’”

由是,我也想提醒一切信奉“文如其人”“歌如其人”“戏如其人”的单纯、善良者:爱的宣言、爱的口号、爱的文章、爱的作品、爱的歌曲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我们这个社会真的快要变成博爱的伊甸园了,它只是标志着伪善者的增加,掩盖着爱的匮乏。

也许,我平素见到的大多是官场、文坛、艺苑、学界中的事,不足为据。这些“圈子”原本就是名利场,与名利场中人谈“爱”,无异与虎谋皮。因为爱是需要牺牲的、奉献的,需要超脱名利的。也许,真爱在民间,在底层,在普普通通人的日常自然的行为中,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

“学”的贬值

“学”在这里指称的是学历、学位、学术职称、头衔、学术著作、文学作品以及与此相关内容。

温故而知新,先说几段往事。

上世纪6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孩童。住在我家隔壁的邻居的儿子从复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省城一所重点大学任教,两年后,晋升为讲师。这件事一下子在小镇上传开了,成为那几天大人们聚集时谈论的焦点。言谈中,人们不仅羡慕这位邻居,也为小镇上出了一位大学讲师而自豪。在大人们的影响下,我对大学讲师也充满了敬畏感,并在心底立下志愿:将来一定要争取当一名受人尊敬的“大学讲师”。

70年代初,我在农村插队。有一次,一位爱好写诗的同学邀请我去拜访一位作家。这位作家其时当然已不是坐在家里写作的作家了,而是在几年前就被下放到农村,距我们村不远。当我们来到作家那间破烂的茅草屋里时,他惊喜异常,热情地和我们交谈起来。交谈中,他从积满灰尘的旧帆布箱里拿出一本书,签上自己的名字,送给我们。我一看,是他创作、出版于60年代初的一部谈小说创作的著作,当时的激动心情真是难以言表,一直当作宝贝珍藏着。

80年代中期,我研究生毕业后,回了一趟阔别已久的当年插队的村庄。那时,继高考制度恢复之后,也刚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毕业的研究生还很少,许多人甚至不知道“研究生”为何物。所以,当我回到村庄后,消息一下子在三里四乡传开了,说当年在这里插队的一位知青,如今成了据说以后都要当大官的“研究生”。于是,一拨一拨的人跑来看我,一睹我的“风采”,场面十分热闹,颇有点像今日年轻人“追星”,弄得我很尴尬。

这几件往事,今天回忆起来,恍如隔世;而对于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是的,时代、社会的变化之快,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今天我们看到的现实是:

高等教育正以“大跃进”的速度发展着,“精英教育”正在向“大众教育”转化,本科生、研究生年年扩招,对许多人来说,上大学已不是问题,而是上什么大学的问题;读本科已不是问题,而是考不考研究生的问题。有人甚至形容现在高校里是“本科生不如狗,硕士生满地走,只有博士生稍微抖一抖”。

“大学讲师”不再受人尊敬了,反之,如果一位大学讲师几年后还没有晋升为副教授,则处处显得低人一等。曾经令人敬畏的教授也多如过江之鲫。至于在各种会议上和各种各样的交际应酬场合,对出席者相互赠送的名片上印着的那一大堆显赫头衔,譬如“××学会会长”“××协会理事”“××机构顾问”“×××课题组负责人”,“××大学兼职教授”,大家彼此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许多人保不准回家后就会将这些名片扔进废纸篓里。

发表论文、出书已成为稀松平常之事。在我的周围,似乎人人都出过书,有的甚至出了八本、十本,真所谓“著作等身”。借用一句流行语:“天上掉下一块石头,砸到路上行人,其中十个人中就有八个人出过书。”大学教师出书,中小学教师也出书;教授出书,助教也出书;专家出书,官员也出书;文人出书,明星、商人也出书;公费出书,自费也出书;还有拉赞助出书、合作出书、搭在别人名字上出书,不一而足。至于这些书质量如何,对社会和文化建设有何价值,是否有人阅读、受读者认可,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出书是出书者的通行证,它可以给出书者带来职称、加薪、名声、头衔、包装、招牌等种种好处,可以成为转化为权力资本和商业资本的文化资本。在任何方面都要进行所谓“文化包装”的今日,无论你从事哪个领域的活动,如果你想出人头地,是一定要弄本把书出出的……

思昔观今,夫复何言!真是:“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变化、发展当然是大好事,从上述的现象中,我们也确实看到了改革开放给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带来的巨大变化与飞速发展。“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更多的人才能够不拘一格,脱颖而出,专家学者队伍的扩大,学术出版的繁荣,这些于国于民都是好事。可是,在“变化”“发展”“繁荣”的背后,我们难道不是同样看到了学历、学位、学术职称的泛滥与贬值,学术著作与艺术作品的泡沫与垃圾吗?而随着“学”的贬值,则是名的升值、利的升值。当学历、学位、学术职称、学术著作几乎已经成为所有的人追名逐利之途径、手段、工具时,学术、教育、文化的“繁荣”令人可疑,学术腐败与文化堕落、倒退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像在经济领域强调“可持续发展”一样,教育文化领域也到了该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候了,到了该从“大跃进”发展速度降温的时候了(我劝大家读一读米兰·昆德拉的长篇小说《缓慢》)。否则,变化、发展越迅速,“学”就会越贬值,“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其情形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文中指出的,现代社会的危机之一就是一切具有短暂性:“在速成食品、速成教育甚至速成城市已经司空见惯的社会里,最称得朝成暮毁的东西,实在莫过于名望。”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制止脱离控制的加速度”。

同类推荐
  • 横河民间故事集

    横河民间故事集

    张水洲编的《横河民间故事集》是叙述横河境域内人事景物的民间故事集子。本书分为神话、传说、故事和笑话四个体裁类。其中分为几个小类,即传说分为人物传说、风物传说、景观传说、生物传说和历史传说五个小类;故事分为生活故事、俗语故事、幻想故事和抗日故事四个小类。神话和笑话因篇数不多,就不再分小类了。此书共计编入民间故事244篇(则),30万余字。前面附横河镇镇域图、横河民间故事分布图和人物、山水、景观等的照片,在分布图中标出了主要的民间故事传说产生地,故事传说中主要的人物、山水和景观等也以照片展示出来,以便读者形象地认识之。
  • 爱在唐诗,情在宋词

    爱在唐诗,情在宋词

    因为喜欢唐诗宋词里的文字,所以我在那里邂逅了一场场倾城之恋。待繁华落幕,待经年流尽,爱却仍在唐诗,情也仍在宋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诗里的爱,宋词里的情,一经读过,便深入骨髓,想要忘记,怕是很难了。因为这里的爱和情,是契合到人的心灵深处的。那些诗词里的爱情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山无陵……天地和,乃敢与君绝!”千古传颂着的爱情,让我们读到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优美,也为结局“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而肝肠寸断。
  •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住特定历史人物的个性,描写了14组红军女战士的光辉形象。这些女人,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了白区,承担着献身革命与护卫家庭的双重重担。作者从这些红军留下的女人身上,挖掘她们的伟岸人格,圣洁的品格,不屈的个性……
  •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闻一多最脍炙人口的诗歌、演讲、文艺评论、学术研究、散文、杂论、书信等作品遴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闻一多在诗歌方面成就最大,《闻一多大全集》的遴选也比较侧重于其诗歌作品。如诗集《死水》《红烛》《真我集》等,无一不体现了闻一多的“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主张。
  • 文学理论向度研究

    文学理论向度研究

    本书以向度作为考察文学理论的全新视角,通过分析并探讨载体向度、本体向度、读者向度与文学之外的文论向度,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创新研究,可作为文艺学、美学、艺术学等专业学生考研、专升本、自学考试时的重要参考资料。被评为“有见解的、内容扎实的、有益于我国文学理论建设的值得一读的一书”。
热门推荐
  • 当我转身时

    当我转身时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前七国志

    前七国志

    此书叙战国时,孙膑自请去云梦山鬼谷子处学兵法,途遇魏人庞涓,二人为兄弟,同去求学。后来学成后,二人各归其主,庞涓进攻韩国,孙率兵相救,生擒庞涓于马陵道,又会齐七国诸王,斩了庞涓。孙膑功成身退。
  • 翩翩风渐暖

    翩翩风渐暖

    【新书《最佳女配的完美翻身记》已连载,请多多支持!】姜筱橙承认,当初是她死心塌地的要嫁给檀悉栎,因为她爱,幻想着有一天檀悉栎会接受她,只是当檀悉栎带着那个女人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心碎了,也醒了。“名字我签好了,”把离婚协议书放在檀悉栎的面前,姜筱橙冷漠地说道:“轮到你签字了。”“好!”不带一丝犹豫,檀悉栎在协议上签下大名。十二年,一个轮回不后悔,从此就是陌路人。姜筱橙决定不再继续爱檀悉栎了,永远远离这个渣渣前夫。三年后,檀悉栎堵住了姜筱橙的去路,“好久不见我的前妻。”姜筱橙笑了笑,平静地回答:“不好意思,我不认识你,没有结过婚没有前夫,也不是你的前妻。”曾用名《豪门婚约:前夫,请放手》
  • 银海精微

    银海精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择己者云陆

    择己者云陆

    我在院中徘徊,突生一个念头。一个再次选择的机会,你会如何面对?这是否有对错?
  • 重生学霸小甜妻

    重生学霸小甜妻

    (已完结,1V1暖宠文。)霍宴倾,名动樊城的霍家掌权人。?传闻,他性情阴鸷,手段狠辣,不近女色。?传闻,他俊美得不食人间烟火,是令人着迷的禁欲系男神。?只可惜却是个瞎子。?前世舒心被渣妹抢了男友,霸占爸爸,换走心脏,最后心衰而亡。重生后,她誓要将所有欠她的统统讨回来,并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不仅,撕渣妹,赶继母,虐男友,更是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大学生成为了名声大噪的国家级建筑设计大师。而一路走来那个身份高不可攀的男人却一直护她左右。?他说:“心儿,你尽管放手去做,就算你将天捅了一个窟窿,也有我替你补上。”后来樊城人人皆知舒心是霍宴倾的心尖宠。推荐依琴新文《重生后我老婆变甜了》
  • 难经集注

    难经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男人要懂交际学

    男人要懂交际学

    《男人要懂交际学》(作者墨墨)是“魅力倍增丛书”之一。《男人要懂交际学》详细介绍了一些常用的交际法则。这些法则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交际法则的高手,他们善于运用这些法则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
  • 独霸冥界:判官的守财夫人

    独霸冥界:判官的守财夫人

    早遇见是缘,晚遇见亦是缘。只是,早遇见未必是良缘,晚遇见也未必是孽缘。这是一个守财奴的故事,这也是一个曾经的单纯的故事,这更是一个独宠的故事。这里面有萌宠,也有萌宝。这里面有欢乐也有眼泪,这里面有单纯也有腹黑。最后希望大家多多喜欢,多多留下宝贵的意见。
  • 邪王逆宠:医妃别太坏

    邪王逆宠:医妃别太坏

    她把他从鬼门关里拉回来,他睁开眼睛嗓音低哑的对她说,“多谢。”她笑意盈盈,挥动着手里的大把银票回道,“不必客气,其实你并不欠我的。”后来的某一天,他捏着她的下巴一脸怒容的问,“我和一座金山,你选什么?好好想想再说,当心你的小命。”她莞尔一笑,眼眸如淬了漫天的星辰,“我选金山。”“为何?”某男盛怒。“有了金山,美男有的是!”“...”“你就不怕我听了弄死你?”“不怕。”“为何?”“你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