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2800000006

第6章 神奇雨雪(1)

雪花五颜六色、雨丝只在天上飞、黄雨从天而降,更不可思议的是,冰雹里竟然藏有大鲤鱼。神奇的雨雪,还使许多地方形成了独特气候和地貌。古刹闹鬼、沙漠降雪、悬棺千年不朽、西南美酒飘香……这些奇异现象,原来都是“天公”一手导演的结果。

魔鬼雨只在天上飘

明明看到天上有雨在飘,但地面上就是一滴雨的影子都看不到,这种现象是不是太奇怪了?

是呀,这种只见其影不见其身的雨,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出现,在我国的一些地方,人们把这种雨叫做“魔鬼雨”。

吐鲁番的“魔鬼雨”

让咱们先到新疆的吐鲁番去见识一下“魔鬼雨”吧。

吐鲁番大部分是沙漠地区,虽然盛产葡萄干和哈密瓜,但吐鲁番的雨非常少,一年的降雨量只有50~100毫米,最少的地方只有10~20毫米,而降雨更少的托克逊县城就更惨了,一年的降雨量只有6.9毫米——这么一点雨量,还不够沙漠里一天的蒸发呢。不但降雨少,下雨的日子更是屈指可数,吐鲁番每年平均只有15天下雨的日子,而托克逊还不到10天,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仅能淋湿地皮的小雨。

在吐鲁番,人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有时天空布满了乌云,狂风怒吼,亮起了耀眼的闪电,眼看着一场雷雨就要来临,但常常是等了半天,眼望着云都散了,雨点还没有下来;有时天上乌云翻滚,但地面上仍然热尘沸扬、毫无雨水淋湿的情景,但如果你举手在空中左右晃动,竟能触摸到雨丝,感觉到丝丝凉意,十分怪异。因为不理解,所以当地人把这种现象叫做“魔鬼雨”。

关于“魔鬼雨”,当地还流传着一种传说呢。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吐鲁番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好地方,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有一天,一群沙漠魔鬼来到这里,它们看到这么美的地方,立即住下不走了。这些魔鬼十分贪婪,它们张开大嘴,不但吸干了吐鲁番的河水,还把天上的降雨也吸走了。没有了雨水滋润,吐鲁番便变得又干又热,成为今天的沙漠地区。而人们也把这种下到半空便被魔鬼吸走的雨称为“魔鬼雨”。

其实,这种雨并不是魔鬼雨,它在气象学上被称为“雨幡”。

“魔鬼雨”的前世今身

那么,“雨幡”是如何形成的呢?气象专家指出,尽管沙漠里空气干燥,但在夏季,空气的上下对流非常强烈,因此有时可以在云中生成极大的雨滴。这些雨滴有时也能下到地面上来,但很多时候,雨滴在空中便被蒸发而成为“雨幡”。

你可能会问:雨滴怎么会在半空中就被蒸发了?没错,让我们来看看沙漠地区的干燥状态。气象部门经常用相对湿度来衡量空气含水汽的多少,相对湿度100%就是空气饱和了。沙漠地区的平均相对湿度只有20%左右,午后经常会低于10%。有时,在气象记录里,还会发现有0%的记载,也就是说空气中一点水汽都没有,至少是仪器测不出来。在夏天相对湿度很低的情况下洗衣服,如果你一件一件地洗,一般来说,你洗到第三件时,第一件就已经干了。

沙漠里的中午,地面究竟有多高的温度呢?在我国,70℃的纪录是不少见的。吐鲁番地面温度表的最高刻度是75℃,可是有好几次水银柱已远远超出了75℃。在吐鲁番盆地南部沙丘的表面,曾经测得过82.3℃的高温——这么高的温度,可以将鸡蛋在短时间内烤熟,当地人也经常在沙地里烤鸡蛋吃哩。地面温度高,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就跟着水涨船高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又干又热的空气里,天上的雨滴能顺利落到地面吗?当然,除了少数大雨滴能落到地面,大多数都在空中便被蒸发了,这便是“魔鬼雨”形成的根本原因。

攀西“魔鬼雨”

除了吐鲁番,在我国川南的攀枝花等地,有时也能看到“魔鬼雨”的身影。

2006年8月初,有个姓刘的驴友和几个朋友一起到攀枝花市去游玩。一天中午,他们在盐边县城附近的山头上拍照片,不知何时,原本晴朗湛蓝的天空被厚厚的云层遮盖起来,为图个凉快,他们干脆把衣服脱了,准备洗个雨水澡。哪知过了好几分钟,身上连一点冰凉的感觉都没有,再看地面,连一滴水都没见到。“难道是雨停了?”他们又抬头望向天空,却分明看到雨丝仍在天空飘飞,几个人被惊得目瞪口呆。

刘先生很快将这种现象告诉了报社记者。记者第一时间电话采访了攀枝花市气象局。一位名叫郝培的观测员告诉记者,这种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雨幡,但她还从没观测到这种现象。郝培称,这种现象在攀枝花很少见。

难道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一种偶然?带着疑惑,记者赶赴攀枝花市。晴朗的攀枝花此时虽已入秋,但室外阳光仍很炽烈火辣,空气比较干燥。说起雨幡,市区里的不少居民们都摇头称不知。而在盐边县,不少当地人却声称见过类似的奇怪天气现象。一李姓当地人告诉我们,他今年见过好几次雨幡,每次都是在田里劳动时看到的。老李称,他记得上一次遇到雨幡时天气非常热,忽然间,万里晴空陡转一变,几声闷雷响过,顿时黑云压顶。不一会儿,天空中开始飘下雨丝,然而,雨下了好几分钟,地面却毫不见湿,路面仍烫得人脚底生疼。“那雨丝就在天空和头上晃动,就是落不到地面来!”他说,整个空中飞雨过程差不多持续了10分钟左右,很快便云散雨收。根据李的说法,“这种现象一年难得看到几回,因为非常怪异,所以一些迷信鬼神的当地人都把它叫做‘魔鬼雨’,说是天上落下的雨被看不见身形的魔鬼吸食了!”

那么,攀枝花的“魔鬼雨”是如何形成的呢?原来,川西南河谷地带气候比较干热,酷暑季节气温最高可达40多摄氏度,地表温度更能达到70多摄氏度;但全年的降水量却只有600~700毫米,因此蒸发量反高过降水量的1倍多,高达1300~1400毫米!正因如此,天上的雨在下降过程中,还来不及落到地面,便被地面上方干热的空气蒸发完了,于是便形成了“空中雨”。因为造成降雨的只是过路的“积雨云”,所以“空中雨”维持时间较短。

怪雨之谜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而天上的降雨,也是千奇百怪。下面,咱们一起去看看自然界中的怪雨现象吧。

从下往上飞的怪雨

雨,一般都是从天而降,从上往下洒落。但在有的地方,雨却是从下往上飘洒,令人惊奇不已。

2004年7月的一天,一群游人在江西庐山游玩时,就领略到了这种神奇的怪雨。这天的天气非常晴好,晴空万里,阳光炽烈。站在庐山半山腰,可以清晰地看到山下很远的地方。游人们兴致勃勃,一边游玩一边向山上攀登。时至正午,一大片白色的云团从山脚缓慢上升。不多时,只听云团中传来隐隐雷声。由于云团在游人下方,所以人们感受到隆隆雷声就来自脚下。忽然,一阵雨滴劈头盖脸地砸向游人。“好好的天怎么下雨了?”人们迷惑不解地抬头观望,只见头顶上的天空依然晴朗湛蓝,没有一丝云彩。俯瞰脚下,唯见云团滚滚,势如千军万马。那亮晶晶的雨丝正是来自半山腰的云团!

除了庐山,我国的峨眉山等地也会出现类似的怪雨。在峨眉山,这种山腰雨现象,被当地人称为阴阳界:从山脚发展起来的积云,往往爬到半山腰便无力再爬了,它们在峨眉山中间形成了一条“界线”,山下被称为“阳间”,山上被称为“阴间”。很多时候,“阳间”下雨,“阴间”却不会下雨,因此,游人在山顶时常听见雷声,但却感受不到半点雨滴。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气象专家解释,原来,在庐山、峨眉山等地的深谷中,水汽在受热后,常会产生对流运动,形成一股强烈上升的对流云团。云团中蕴藏了大量的雨滴。当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其“托举”雨滴的升力超过了雨滴的重力时,便会将雨滴往上抛洒,从而出现了天空无云却下雨的现象。

大自然中,类似庐山天空无云却下雨的“怪雨”现象有很多。如在南美洲的巴拉圭,靠近巴西边境的巴拉那河地带,那里经常晴空万里,天空无云,却有永远也下不完的雨。原来,无穷无尽的雨来自于取之不尽的水源:在巴拉那河附近有一个著名的瓜依拉大瀑布,瀑布飞溅出的水花形成雾气,雾气被风刮到河谷地带再降落下来,于是便形成了无穷无尽的雨丝。

但一些无云也下雨的现象的原因至今无人能解:1991年10月30日,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宝塔村,天空万里无云,突然一束雨丝从天而降,不偏不倚地落在一米见方的地方,且连续好几天都是这样;1991年11月6日下午5时10分,安徽省肥东县上空晴空万里,没有一丝雨云,可奇怪的是,却突然下起米粒大小的雨,并持续了1分钟。

天降“黄雨”之谜

一夜春雨之后,第二天一早地面上出现了星星点点的黄色印斑。“黄斑”是什么东西?它从何而来?在繁花盛开、春光明媚的四川盆地,经常会出现这种天降“黄雨”的现象,让人大惑不解。

2006年4月4日,四川省荣县在经历了一夜春雨的洗礼后,天空放晴,空气清新,春光迷人,但在县城的许多地方,人们发现地面上有一层黄褐色的奇怪东西,尤其是雨后积水的地方,在阳光照射下“黄斑”颜色显得十分鲜浓。针对这一奇特现象,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查看,在排除“黄斑”是污染物的前提下,环保人员初步分析出原因:出现“黄斑”的地方,周围都有绿树花草(尤其是黄色的油菜花),雨打花瓣(浸透花粉)落地后便出现了这种奇特的“花瓣雨”现象。无独有偶,2001年4月初,雅安市雨城区南郊乡也曾出现过天降“黄雨”的现象:一夜春雨之后,人们发现村前村后的地面上,布满了星星点点的黄色印斑,有人怀疑是污染物,而迷信者则认为是村中出现了妖魔,“黄斑”便是妖魔走后留下的足迹,众说纷纭,人心惶惶,最后还是气象人员前去解开了谜团,确认“黄斑”来自村前村后大片的油菜花地。

那么,黄色的油菜花粉是如何与雨水混合、又是如何落到地面的呢?专家解释:春季,在大片鲜花盛开的地方,空气中混合了大量的花粉,在天气发生变化,将要出现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时,上升的气流就会把花粉带到空中,与空中水汽分子相互混合,并随雨滴降落到地面,这种被上升气流带到空中的花粉,下降时的区域可以离花粉源地较远,因而有些地方周围并无花粉源,却出现了天降“黄雨”的现象。此外,“黄雨”的形成,还有一种更直接的原因,那便是花粉源地上空飘浮的花粉,被下降的雨水直接浸润而降落到地面,当然,这种现象一般只出现在花粉源地附近的区域。

怪雪之谜

盛夏雪花飘飞、雪花形如米粒、白雪竟染粉色……一系列怪雪现象令人瞠目结舌。这些怪雪是如何形成的呢?

六月飞雪之谜

天气突变,雪花飘舞,气温剧降……六月降雪,十分罕见。元代戏曲家关汉卿所著的《窦娥冤》中便有“六月雪”的情节:窦娥受冤,被押赴刑场处斩,“天公”为其鸣不平,在炎炎六月天降下了鹅毛大雪。“六月雪”,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呢?

历史上,我国南方的长江流域以及福建等地都下过“六月雪”。江西《金溪县志》记载,公元1653年,“金溪夏六月,炎日正午,忽降大雪,仰视半空,玉鳞照耀,至檐前则溶湿不见。”在福建,1661年《建瓯县志》记有:“建瓯六月朔大寒、霜降,初四日雨雪。”在现代,“六月雪”也并不鲜见。1981年5月31日上午,山西省管涔山区一带突然天气突变,先是凛风劲吹不息,使气温迅速下降,接着铺天盖地的中高云层慢慢移到了管涔上空,将整个天空笼罩得严严实实。临近正午,就在人们惊疑不定时,天空忽然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雪越下越大,似鹅毛般大片大片地洒落到地面。这场百年罕见的大雪一直持续到6月1日下午3时才停止,整个管涔山区大雪封山,到处一片银白,雪深25厘米,地面积雪三天后才完全融化。

1987年8月18日下午4时许,上海市也遭遇了不期而至的降雪天气。这天是农历闰六月二十四日,按常理正是当地最为炎热的时候,然而,纷纷扬扬的雪花不但消除了炎热,还使得人们不得不穿上了厚厚的御寒衣服。据气象专家分析,此场降雪是因为一场雷阵雨之后,3000~5000米高空的气温迅速下降至零下,这股高空冷空气与地面大量上升的暖湿水汽相遇,冷暖空气激烈交锋,结果冷空气占据上风,因而天空降下了大量的雪花。

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出现过六月降雪的现象。1816年夏季,西欧出现了罕见的反常天气:当地6月降雪不止,积雪深达16厘米,气温剧降,导致湖水结冰,路上行人穿起了厚厚的冬装,人们不得不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反常天气一直持续到8月,各种蔬菜相继冻死,田地里的庄稼遭到了严重冻害。

高纬度地区的“六月雪”现象似乎不足为奇,令人惊奇的是,热带地区也曾下过“六月雪”。1982年7月的一天,位于赤道附近的印度尼西亚伊里安岛的伊拉卡山区,就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雪袭击,大雪整整下了20多个小时,当地气温骤降到0℃左右。长期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当地人,从未经受过如此严寒,许多人在身上涂抹猪油以御寒冷。

同类推荐
  • 充满智慧的中国科技

    充满智慧的中国科技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美丽、古老的东方大国。其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底蕴之雄厚,在这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数不胜数的各种科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以及发明创造。本书着重介绍了中国几千年的科学方面的知识,让读者对中国的科学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在阅读中也可再一次体会到前辈们的智慧,另外也可学到许多科学常识。
  • 第七条猎狗

    第七条猎狗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 围炉夜话(国学启蒙书系列)

    围炉夜话(国学启蒙书系列)

    《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围炉夜话》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 少儿字谜猜解入门

    少儿字谜猜解入门

    “猜解”连在一起,既有“猜”的意思,也有解释、解析(谜面谜底扣合关系)的意思。不仅让读者学会猜字谜,当面对一条完整的字谜时还会解析为什么是这个字。书的结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介字谜的猜解20种方法并举出实例,第二部分为实战演练。共分100组,每组10个字谜。有规律讲解、有猜谜提示、难易适中、读者针对性强。是一本精编型谜书。
  • 有情世界

    有情世界

    《有情世界》收录了丰子恺的散文和童话作品。关注生活中轻微、琐屑的事物,抒写对于生活经历的所见所想,是丰子恺散文的精髓;童话在叙述上虽然夸张、荒诞,却往往能带给人以哲理和沉思。本书所写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和曾经接触的人,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其中篇目多次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
热门推荐
  •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2008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2008

    综述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概况与要点;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的司法解释;研讨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时间问题。面对知识产权案件持续较快增长的艰巨任务,各级法院全面加强各项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审判职能不断强化,审判领域不断拓展,审判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审判理论不断丰富,较好完成了知识产权审判任务,依法履行了知识产权审判职责,有效增强了知识产权司法权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司法保障。
  • 学会生活与学会工作(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学会生活与学会工作(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一套丛书。十年情缘。终身成长。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并日趋融入主流教育。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外、北科大这几所京西毗邻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们,策划并执笔编撰了《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青年素质教育读物。书中融会了他们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
  • 三国之君临天下

    三国之君临天下

    重生汉末成了少帝刘辨,天下动乱,董卓进京废立在即,刘辨命在旦夕
  • 金丹直指

    金丹直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林果飘香

    林果飘香

    本书以科学性为前提,以点带面,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内容丰富,信息量较大,适宜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果树是树木中与人们生活最为贴近的一部分,木本果树提供了世界上大部分的水果和干果,世界水果中产量最高的柑橘、苹果、葡萄、桃、梨等,干果中产量最高的核桃、开心果、杏仁、榛子、枣等都是木本果树。这些水果和干果丰富了人们的膳食结构,为人类提供了维生素、氨基酸等许多必需的营养,同时成为农林业发展中重要的经济作物。《科普通鉴:林果飘香》带你了解果树的生物学特性和果树栽培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我们合理消费果树产品,提高生产生活的质量有很大帮助。
  • 闲庭扫叶集

    闲庭扫叶集

    古典文化散文,贴近现世的心音,化解嫩寒的春温。《闲庭扫叶集》主要内容包括:韩愈的“八小时”、虎中奸计、李清照读书、菠萝蜜的沉思、宰相不谋私产、运动健身老不忘、饮酒与吃糟、批评家的胆识、鸡声断梦、情种、下定义的困难、零食等。
  • 让你猜猜我是谁

    让你猜猜我是谁

    在经过了多年的等待和努力后,钟庆东和自己公高中的暗恋的姑娘结婚了。婚后的婚姻却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美满和甜蜜,就在两人的关系愈见裂痕的时候,曾经和他恋爱过的女子离了婚。于是,一场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 做人·做事·做官

    做人·做事·做官

    本书荟萃包括省部级官员在内的诸多作者的八十余篇佳作,以做人、做事、做官的感悟为主,文风活泼,积极向上,指导性强,是帮助领导干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好读本,也是领导干部勤政廉政的好读本。一个单位怎样才能和谐,怎样才能做到公正?领导干部怎样才能保持清醒,在不同阶段世界观的改造重点有什么不同?公务员、“一把手”、副职怎样做好角色定位?年轻干部怎样尽快成长?领导干部怎样讲话?这些,还只是《做人·做事·做官》所解答的问题的一部分。
  •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本书即是全面描写这一光辉历程的纪实文学。全书分“携带一壶月光上路”、“序曲:1958”、“陨石,一部无字的天书”、“看似淡淡的喟叹里”、“月球,末路上的英雄”等二十个章节。作者从世界几大强国争相进军太空这一背景出发,以大开大阖的格局、气势澎湃的激情及目极八荒的视野,尽情讴歌了有关科技人员为了人类的未来与祖国的尊严,在太空探索事业上不断追求与奋斗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书中同时还涉及无论是在近代化,还是现代化进程中无不艰难跋涉的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其中所表现出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追求,也同样令人感慨不已。这是本书的思想精髓,也是本书价值之所在。
  • 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党的首要属性是政治属性,党员的首要身份是政治身份,党的领导的首要内容是政治领导。在新时代,政治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儿?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政治是什么?什么是政治上的明白人?怎样成为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意味着什么?如何炼就一双政治慧眼?这一系列问题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当我们的党员干部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对他们的政治能力的考验就开始了,在实践中解答好这些问题,是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关键。带着这些问题,本书从政治优势、政治承诺、政治大势、政治方向、政治洞察、政治立场、政治素养、政治历练、政治能力等角度,全方位探讨如何修炼成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提供方法论指引,有利于他们用政治慧眼洞察世情,用政治素养充盈自身,用政治能力改造世界,能够始终做到政治清醒、立场坚定、策略灵活、本领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