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教授虽已至望九之年,可要做的事相当多,老来人更忙了。所以,采访季老的事费了些周折。当然,最终还是见到了他。
7月末的一个傍晚,我来到风景优美的北大校园,沿寂静的未名湖畔北行,不一会儿就来到傍水而建的朗润园——季老的居处就在这里了。
季老满头银发,神态谦和、平易,虽说刚出院不久,但他的精气神却如平素一样好。我已经听说,每日黄昏,季老爱在宅前的湖边小坐,养生静思,自得其趣。这次,还是按季老的习惯,我们来到湖边石上落座,面对绿意掩映的湖水交谈起来。季老的研究广涉梵学、佛学、吐火罗文、语言学、印度学、东方学、民族学、敦煌学、比较文学等诸多领域,且造诣很深,是公认的学界泰斗。季老还精通六七种外语,是很有成就的教育家、翻译家和散文家。季老以其学养之巨为世人敬仰。
季老年轻时在清华求学五年,后又留德深造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归国,长期执教于北京大学。他几十年里一意求索,勤奋不倦,终成一代大师。目前正在编辑、我们即将见到的24卷计800余万字的《季羡林文集》,将使我们能够全方位领略季老的学术成就和精神风采。
与季老闲谈很愉快。眼前是半池的荷叶,绿流香远;耳畔是季老娓娓的话语,意幽旨高。展望新世纪,季老说:“下个世纪将以东方文化为主导,来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西方文化中的有些东西发展到今天,已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环境污染问题就很突出。季老说:“东方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这是我的理解。东方文化认为人与自然不是敌对的,是和谐的、一体的;而西方文化的某些观点则认为人与大自然是敌对的,我以为不是这样。”
交谈中,我向季老介绍了《文化月刊》这本杂志。季老接过最近的一期《文化月刊》,兴致勃勃地翻看。季老说:“中国人民不是缺少福利,是缺少文化,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是当务之急。”末了,季老祝《文化月刊》越办越好。
风起摇荷动,林梢红渐消。在天光与水色的辉映下,鹤发童颜的季老精神矍铄、容光焕发,我们衷心祝愿季老健康长寿!
关于季老的近况,本文不多说了,还是请大家读读本期杂志内他的《在病房中》吧。
本文刊于《文化月刊》杂志1997年第8期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