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3700000009

第9章 斯文(1)

文章之道恰如哲学之道

至低很可能就是至高

终点必定潜伏于起点

天下没有一种文明会把好事占尽,当它展现出某一方面的千年优越,背后一定还牵连着另一方面的千年昏暗。

我们一定误会了中华文明的早期精神大师,把他们看成是坐在云端上替天立言的圣人。其实他们是颠簸在泥途牛车上的观察家,天天苦恼着应该如何打理纷乱的世间。

文明有可能盛载过野蛮,有可能掩埋于蒙昧;文明易碎,文明的碎片有可能被修补,有可能无法修补,然而即便是无法修补的碎片,也会保存着高贵的光彩,永久地让人想象。能这样,也就够了。

区区如我,毕生能做的,至多也是一枚带有某种文明光泽的碎片罢了。没有资格跻身某个遗址等待挖掘,没有资格装点某种碑亭承受供奉,只是在与蒙昧和野蛮的搏斗中碎得无愧于心。无法躲藏于家乡的湖底,无法奔跑于家乡的湖面。那就陈之于异乡的街市吧,即便被人踢来踢去,也能铿然有声。偶尔有哪个路人注意到这种声音了,那就顺便让他看看一小片洁白和明亮。

文明是对琐碎实利的超越,是对各个自圆其说的角落的总体协调,是对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基元性原则的普及,是对处于日常迷顿状态的人们的提醒。然而,这种超越、协调、普及、提醒都是软性的,非常容易被消解。

中华文明缺少一种宏大而强烈、彻底而排他的超验精神。这是一种遗憾,尤其对于哲学和艺术更是如此,但对整体而言,却未必全是坏事。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保持着一种实用理性,平衡、适度、普及,很少被神秘主义裹卷。中国先哲的理论,哪怕是最艰深的老子,也并不神秘。在中国生根的各大宗教,也大多走向了人间化、生命化。因此,中华文明在多数时间内与平民理性相依相融,很难因神秘而无助,因超验而失控。

中华文明能成为唯一没有中断和湮灭的古文明,粗粗一想,大概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赖仗于地理环境的阻隔,避开了古文明之间的互征互毁;

二是赖仗于文明的体量,避免了小体量文明的吞食,也避免了自身枯窘;

三是赖仗于统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统,避免了解读的分割、封闭和中断;

四是赖仗于实用理性和中庸之道,避免了宗教极端主义;

五是赖仗于科举制度,既避免了社会失序,又避免了文化失记。

中国古代的神话,我将之分为两大系列,一是宏伟创世型,二是悲壮牺牲型。

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羿射九日,都属于宏伟创世型;而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则属于悲壮牺牲型。这中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这四则神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足以和世界上其他古文明中最优秀的神话媲美。

这四则神话的主角,三个是女性,一个是男性。他们让世代感动的是躲藏在故事背后的人格。这种人格,已成为华夏文明的集体人格。

说奔月神话。

这是一个柔雅女子因好奇而投入的远行,远行的目标在天上,在月宫。这毕竟太远,因此这次远行也就是诀别,而且是与人间的诀别。

有趣的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抬头观月,随之也可以凭着想象欣赏这次远行。欣赏中有移情,有揣摩,有思念,让这次远行有了一个既深邃又亲切的心理背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夜夜心”,是嫦娥的,也是万民的。于是这则神话就把蓝天之美、月亮之美、女性之美、柔情之美、诀别之美、飞升之美、想象之美、思念之美、意境之美全都加在一起了,构成了一个只能属于华夏文明的“无限重叠型美学范式”。

这个美学范式的终点是孤凄。但是,这是一种被万众共仰的孤凄,一种年年月月都要被世人传诵的孤凄,因此也不再是真正的孤凄。

按照文化人类学的观念,传说和神话虽然虚无缥缈,却对一个民族非常重要,甚至可以成为一种历久不衰的“文化基因”。这在中华民族身上尤其明显,谁都知道,有关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决定了我们的身份;有关补天、填海、追日、奔月的传说,则决定了我们的气质。这两种传说,就文化而言,更重要的是后一种神话传说,因为它们为一个庞大的人种提供了鸿蒙的诗意。即便是离得最近的《诗经》,也在平实的麦香气中熔铸着伟大和奇丽。

漠然于空间也必然漠然于时间,这个关系,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已经说清楚。那么,一个文明如果不能正视外部世界,也就一定不能正视自己的历史,尤其是历史上那种与蒙昧、野蛮搏斗时留下的狞厉。一味把自己打扮成纤尘无染的世界判官,反倒是抽去了强健的体质。李泽厚先生说,即便狞厉如饕餮也会积淀深沉的历史力量,保存巨大的美学魅力。一种文明如果失去了这种魅力该是多么可惜。

本来,人类是为了摆脱粗粝的自然而走向文明的,文明的对立面是荒昧和野蛮,那时的自然似乎与荒昧和野蛮紧紧相连。但是渐渐发现事情发生了倒转,拥挤的闹市可能更加荒昧,密集的人群可能更加野蛮。现代派艺术写尽了这种倒转,人们终于承认,宁肯接受荒昧和野蛮的自然,也要逃避荒昧化、野蛮化的所谓文明世界。如果愿意给文明以新的定位,那么它已经靠向自然一边。

文明的非人性化有多种表现。繁衍过度、消费过度、排放过度、竞争过度、占据空间过度、繁文缛节过度、知识炫示过度、雕虫小技过度、心理曲折过度、口舌是非过度、文字垃圾过度、无效构建过度……对这一切灾难的爆发式反抗,就是回归自然。

文明的延续是生命化的。有时乍一看只是无生命的木石遗存,但它们与一代代的生命都能建立呼应关系。如果一种文明的遗迹只能面对后代全然陌生的目光,那么它也就真正中断了,成了最深刻意义上的“废墟”。

我们正在庆幸中华文明延绵而未曾断绝,但也应看到,正是这个优势带来了更沉重的过度积累。因此新世纪中华文明的当务之急,是卸去重负,轻松地去面对自然,哪怕这些重负有历史的荣誉、文明的光泽。即便珍珠宝贝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的时候也应该舍得卸下,因为当人力难以承受的时候,它已经是一种非人性的存在。

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呢?如果辉煌的知识文明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身心负担,那么再过千百年,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

请想一想长江三峡吧,那儿与黄河流域的差别实在太大了。那儿山险路窄,交通不便,很难构成庞大的集体行动和统一话语。那儿树茂藤密、物产丰裕,任何角落都能满足一个人的生存需要,因此也就有可能让它独晤山水、静对心灵。那儿云谲波诡,似仙似幻,很有可能引发神话般的奇思妙想。那里花开花落,物物有神,很难不让人顾影自怜、借景骋怀、感物伤情。那里江流湍急,惊涛拍岸,又容易启示人们在柔顺的外表下志在千里、百折不回。

相比之下,雄浑、苍茫的黄河流域就没有那么多奇丽,那么多掩荫,那么多自足,那么多个性。因此,从黄河到长江,《诗经》式的平原小合唱也就变成了屈原式的悬崖独吟曲。

连我身上的文化,也有绵长的因缘。

妈妈抱着我在乡村中给人写信、教人识字,使我亲近了最初的笔墨,这算是最近的“因果报应”。妈妈又何以识字?几百年的乡塾书声传到她身上,中转过多少固执而贫困的书生?在文字几乎不敷实用的漫长年代,一间间风雪茅舍如何免于倒塌?一个个临终的塾师如何留下嘱咐?每一步都是在不可能中发生的奇迹。

因此,是无比遥远的因果,落到了我的笔尖。

科举实在累人。考生累、考官累,整个历史和民族都被它搞累。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应该对它低头致敬。它以一千三百年的惊人坚持,在这么辽阔的土地上实现了一个梦幻般的政治学构思。那就是,通过文化考试在全国男子中选拔各级管理者,使中华文明越过无数次灭亡的危机而浩荡延续。正是这种延续,使我们有可能汲取千年前的伟大精神力量,知道什么是永恒的高贵,什么是不朽的美典。

作为一个文化人,我又要对它摇头长叹。它是为了朝廷统治的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文化关口,看似重视文化,实质败坏了文化,尤其是败坏了整个民族的集体文化人格。在历代考生咿咿唔唔的文本诵读声中,中国文脉渐渐失去魂魄。

因此,由于它,中华文明一直保持着宏大存在,却又未能走向强健。

现代文明当然也有很多好处,但显然严重地吞噬了人们的自然天性。密集的教学、训导、观摩,大多是在狠命地把自然天性硬套到一个个既成模式中去。自然天性一旦进入既成模式,很少有活着出来的。只有极少数人在临近窒息之时找到一条小缝逃了出来,成了艺术上的稀世奇侠,或其他领域的神秘天才。当然,也可能在逃出来之后不知所措,终老于混混沌沌的自然状态。但即使这样,也活得真实,躲过了模式化的虚假。因此,现代文明不能过于自负。在人和自然的天性面前,再成熟的文明也只是匆忙的过场游戏,而且总是包含着大量自欺欺人的成分。

现代文明的推土机很难抵挡。推土机一过,一切都可想而知。因此,谁也不愿和它作对了,现在的很多文化艺术,都已经成了推土机的伴奏音响。

我对此稍有乐观。不是乐观于推土机的终将停止——这是不可能的——而是乐观于不少人的心底可能还有文化良知存活。这些存活的因素只是点点滴滴,却是人间真文化千年传承的活命小道。

科学像一个精致的闸口,本想汇聚散布各处的溪流,可是坡度挖得过于险峻,把一切水流都翻卷得浑浊了。而且,浑在心灵上,浊在操守上。

苏曼殊、章太炎他们都没有来过希腊,但在二十一世纪初,他们已知道,中华文明与希腊文明具有历史的可比性。同样的苍老,同样的伟大,同样的屈辱,同样的不甘。因此,他们在远远地哀悼希腊,其实在近近地感叹中国。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超越前人的眼光。

我们在世纪末来到这里,只是他们眼光的一种延续。所不同的是,我们今天已不会像拜伦、苏曼殊那样痛心疾首。希腊文明早已奉献给全人类,以狭隘的国家观念来呼唤,反而降低了它。

神话就是为后世记忆而产生的,它们作为“集体无意识”的审美形态,已经成为我们记忆的基础。但是,神话太缥缈了,缺少物态支撑,因此人类还是要靠历史学、考古学来唤醒文化记忆。

文化记忆的唤醒,往往由一种发现激活全盘,就像在欧洲,维纳斯、拉奥孔雕像的发现,庞贝古城的出土,激活了人们的遥远记忆。记忆不是一个严整的课本,而是一个地下室的豁口。记忆不是一种悠悠缅怀,而是一种突然刺激。

迈锡尼这座山头,活生生地垒出了一个早期文明的重大教训。那就是:不管是多么强悍的君主,多么成功的征战,多么机智的谋杀,到头来都是自我毁灭。不可一世的迈锡尼留下的遗址,为什么远比其他文明遗址单调和干涩?原因就在这里。

唯一让迈锡尼留名于世的人,不是君主,不是将军,不是刺客,也不是学者,而是一位诗人,而且他已经失去视力。因此,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形式上的胜利者,只属于荷马。历史的最终所有者,多半都是手无寸铁的艺术家。

当初,像希腊这样一个文明古国长期被土耳其统治,只要略有文明记忆的人一定会非常痛苦。因为文明早已成为一种生态习惯,怎么能够用一种低劣的方式彻底替代?

但是希腊明白,占领早已结束,我们已经有了选择记忆的权利。于是,他们选择了优雅的古代,而不选择痛苦。在他们看来,纳夫里亚海滨的这些城堡,现在既然狰狞不再,那就让它成为景观,不拆不修,不捧不贬,不惊不乍,也不借着它们说多少历史、道多少沧桑。大家只在城堡之下,钓鱼、闲坐、看海。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

我到希腊才明白,悠闲,首先是摆脱历史的重压。由此产生对比,我们中国人悠闲不起来,不是物质条件不够,而是脑子里课题太多、使命太重。

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集合在一起,才是他们有关人的完整理想。我不止一次看到出土的古希腊哲人、贤者的全身雕像,大多是须发茂密,肌肉发达,身上只披一幅布,以别针和腰带固定,上身有一半袒露,赤着脚,偶尔有鞋,除了忧郁深思的眼神,其他与运动员没有太大的差别。

别的文明多多少少也有这两方面的提倡,但做起来常常顾此失彼,或追慕盲目之勇,或沉迷萎衰之学,很少两相熔铸。因此,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人类坐标。

相比之下,中华文明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把太多的精力投注在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上,既缺少个体健全的标志,也缺少这方面的赛场。只有一些孤独的个人,在林泉之间悄悄强健,又悄悄衰老。

再过一千年,我们今天的文明也会有人来如此瞻仰吗?除非遭遇巨大灾祸。

今天文明的最高原则是方便,使天下的一切变得易于把握和理解,这种方便原则与伟大原则处处相悖,人类不可能为了伟大而舍弃方便。因此,这些古迹的魅力,永远不会被新的东西替代。

但是正因为如此,人类和古迹会遇到双向的悲伤:人类因无所敬仰而浅薄,古迹则因身后空虚而孤单。

同类推荐
  • 穿越时光的优雅

    穿越时光的优雅

    《穿越时光的优雅》是写给姑娘们最靠谱的修心书。她们最终的成功和美丽,只不过因为她们比普通人更努力。站在百年岁月的这头,望着那些璀璨如星辉的名字,忍不住泪湿双眼。她们是我们的梦想,她们是得到过一切的传奇。从一个开始到另一个开始,从一个过程到另一个过程,命运宠爱时,她们精彩把控人生,每一次选择都是深思熟虑后的笃定。面对人生冷遇时,在属于她们的人生战场上,一直扬眉浅笑坚持下去。从青春到而立之年,再到韶华不在,忍了许多,也懂了许多。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能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能够掌控自己前进方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 世上没有灰姑娘

    世上没有灰姑娘

    本书从一些女性的真实案例出发,以精致和不精致为两个维度,选取大量事例告诉女性朋友们,精致女人的生活和不精致女人的生活分别是什么样,以及怎样成为一个女人爱,男人也爱的精致女人。无论什么样的女人,即便是灰姑娘,在得到水晶鞋后,也能变得精致起来,赢得王子的芳心。本书从自我认知、细节打造、创意生发、一人生活和伴侣相随的五个角度全面带领女性加入精致生活的行列,使她们的生活脱离平庸乏味,走向五彩纷呈。女人的精彩需由自己做主,需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 柔石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柔石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凄惨寒切的秋夜,时候已经在十一点钟以后了。繁华的沪埠的S字路上,人们是一个个地少去了他们的影子。晚间有西风,微微地;但一种新秋的凉意,却正如刚磨快的钢刀,加到为夏汗所流的疲乏了的皮肤上,已不禁要凛凛然作战了。何况地面还要滑倒了两脚;水门汀的地面,受着下午四时的一阵小雨的洗涤之后,竟如关外久经严冬的厚冰到阳春二三月而将开冻的样子。空间虽然有着沐浴后的清净呵,但凄惨寒切的秋夜,终成一个凄惨寒切的秋夜呀!在街灯的指挥之下,所谓人间的美丽,恰如战后的残景,一切似被恐吓到变出死色的脸来。
  • 有朋·有书

    有朋·有书

    本书分为有朋自远方来、一生与书为伴两部分,内容包括:初识庐山、中国的世纪、企鹅与麦肯森、东方书店的山田、剑桥与潘仕勋、圣智陈锦煌、又一个大伟、做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推动者、胜利的回忆与纪念、天津与世界零距离、关于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思考等。
  • 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

    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

    从先秦时代《诗经》里征人思妇的反复歌咏,到现代诗人余光中的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乡愁一直是古今游子吟唱不尽的主题。绵延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便也产生了难以计数的怀乡思归的优秀诗篇。本书作者便是从这浩如烟海的怀乡诗词中,精心选择出了三百首加以评析。通过作者详尽的分析,使我们对这些古代诗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热门推荐
  • 下堂弃后

    下堂弃后

    简介:我,殷霜,一个美丽的女人。而仅就在他的眼里,我只是一件廉价的礼物。原想着,这辈子就当一具躯壳这般得活着,可是,他突出起来的温柔,莫名的宠溺,让我逐渐在自己的战场上失守。繁华过境,才蓦然发现,所谓的宠爱,亦只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对于他,我的价值莫过于他政治棋盘上的一粒棋子,利用殆尽,一纸废后的诏书就是我的下场,而他,依旧可以左拥右抱,风花雪月。摸着腹中的小生命,我决定永远的逃离,不要责怪我的懦弱,因为我深知他对这个孩子的态度——他不会要我为他生的子嗣。多情终被无情弃,看来我还是高估了自己,原来,在爱情的戏里,我没有演技……==========
  • 重生之腹黑天使

    重生之腹黑天使

    临死前,钟然才看清那些人的真面目。父亲被他们陷害入狱了,奶奶的骨灰被他们撒进了湖里,自己的病也是因为他们下毒造成的,老公跟后妈的女儿在一起了,一直看做是闺蜜的女人原来一直都在利用自己,保姆在她的牛奶里下药,司机亲自参与了一场车祸差点让她毙命…带着强烈的怨气和仇恨,她重生了,重生在一切都还没有发生之前。既然上天给她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那么这一次她不会再是那个善良好欺负的丑胖子,她会阻止所有悲剧发生,会把她们上一世欠她的债一一讨伐回来。我回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 北使录

    北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虐世妃舞

    虐世妃舞

    2019年4月起,开始续更,绝不断更!他爱她入骨,却设计让她失去皇后之位;他护她心切,却冷淡拒绝相认;他因她弃位,却又因她再次夺位;她为他穿越而来,却屡屡被他伤害;她爱他情切,却无法表达;她舍弃生命,只愿为他重生。一场穿越而来的爱恋,因失忆纠结迷茫;一场违心的宫斗,终因两世情缘结束。
  • 情路相逢囧者胜

    情路相逢囧者胜

    如果男友和你姐姐闪婚了,你会:A.打死不去,不愿面对,B.约上现任,盛装前往,C.把持不住,前去抢亲,D.送上花圈……她是最雷奇葩女,前男友结婚她送上花圈,深夜开车给老板买来生活用品……他是温雅俊秀洁癖男,第一次见她弄脏价格XX的名牌西装,第二次见面弄脏他家洁白的床单……他们说:情路相逢,囧者胜!
  • 实用涉外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涉外文书写作大全

    涉外文书概述涉外文书,是在涉外活动、涉外工作中制作和使用的各类文体(文书)的总称。涉外文书,是涉外活动中用于发布和贯彻执行国家的对外政策,执行法律,证明身份,叙述事实,申述立场或观点,表示态度,交涉问题,传递信息,建立友谊与合作。
  • 古代女吏日常

    古代女吏日常

    女牢小狱卒顾莲生今生的目标是:好好活着,做个好姐姐,不长蛀牙……呃是游泳技术好一些,别像前生落水出事。却没想到穿越也能麻烦缠身,龙凤胎弟弟出现在凶案现场,一个不像好人的锦衣卫指挥使满肚子坏水,亲爹渣的不能再渣……顾莲生握紧拳头,决心向着大顺朝第一女吏的目标前进!作者开了新文暂定名《闻香识鬼》依然走的悬疑道路,同时加了点灵异在内,一如既往的重口味。欢迎围观做客指正。
  • 情定法意瑞

    情定法意瑞

    本书是一部电影文学作品集,收入作者近年创作发表的文学剧本4篇。内容包括《情定法意瑞》、《寻找世界密码》、《节振国》、《青山绿水进小区》。4篇文学剧本故事生动,可读性强,对广大文学爱好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厉少威武:狂宠小保姆

    厉少威武:狂宠小保姆

    他是厉氏总裁,也是有名的高冷王老五,而她是保姆的女儿,也是被继母欺侮的灰姑娘;他对她势在必得,她却心系他人。为了救自己的母亲,她成为了他的私有情人,当一颗心逐渐沦陷,她又该何去何从……
  • 许我一世纵容

    许我一世纵容

    两个应该敌对的笨蛋相爱了,却是次次错过。我喜欢你,你不能爱我。你爱我,我无可奈何只能利用你。你带着你的野心高飞,折了翅膀的我遥望,一如既往地对你自卑。我是固执的白痴,你是傲娇的黑马。混蛋!我逆了时间的洪流来到你身边,你就不能纵容我的小脾气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