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3600000004

第4章 教子

“养不教,父之过。”良好的家风可以通过对子女的教育代代传承。中国文化中的教子既有严父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有贤母对于子女的教育。父亲的典型示范对于子女的成才至关重要,而在传统家庭中,由于“男主外,女主内”,母亲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孔子、孟子等圣人,陶侃、欧阳修等贤人,都主要是母亲教育出来的。教子,不仅是传承家风,也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孟母三迁。

孔子很小的时候,母亲颜征在就买来很多乐器,有时自己为儿子吹弹,有时请人为儿子演奏,有时让儿子自己玩弄。邻里乡人不解其意,颜征在对人们说:“孩子现在还不懂事,但天长日久,他就会喜欢这些乐器。做人要讲根基,办事要按规矩,无规矩不能成方圆。乐器最讲礼仪与规矩,无章法演奏不出动听的乐曲。让孩子早点懂得礼仪、音律、等级,对他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在母亲的教导下,孔子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日后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孟子的母亲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孟子小时候,家住得离墓地很近,好奇的孟子常常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后非常担心,于是把家搬到了集市旁边。不久,孟母发现孟子经常模仿商人做生意时的场景,玩买卖东西的游戏。孟母忧心忡忡地叹气道:“在这样的地方孩子是无法成才的!”孟母再一次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她发现孟子在这里总是玩一些模仿礼仪的游戏,欣慰道:“孩子在这里学会了礼仪,应该把家安置在这里!”

不义之财,非吾财也。不忠之子,非吾子也。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去市集,儿子哭着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从市集回来,看到曾子正在杀猪。妻子阻拦说:“我是骗骗小孩子的。”曾子说:“小孩一举一动都模仿父母,今天你骗他,是在教他欺骗。母子之间不再信任,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于是就把猪杀了。

田稷是齐国的相国,曾经收受贿赂。他的母亲知道了,批评他说:“不义之财,非吾财也。不忠之子,非吾子也。”于是,田稷退还财物,并上奏齐宣王请求处分。齐宣王召见田母,予以表彰,鉴于田稷知错善改,便让他继续担任相国。

做儿子孝顺,做臣子忠君。你既孝且忠,有什么对不起我呢!

三国时的王经年少家贫,做官做到二千石的职位时,他母亲对他说:“你本是贫寒人家的子弟,现在做到二千石这么大的官,可以止步了!”王经没有采纳母亲的意见。后来他担任尚书,帮助曹魏对抗司马氏,被逮捕了,流着泪辞别母亲说:“我不该不听从母亲的教导,以至有今天!”他母亲却一点愁容也没有,对他说:“做儿子孝顺,做臣子忠君。你既孝且忠,有什么对不起我呢!”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曹操非常关心儿子们的成长,他反复告诫他们:“你们小的时候,我会关心疼爱你们,但等到你们长大后,我会量才而用。我对部下不会偏心,对家人也会公正,唯才是举才能治理好国家!”

若不是这样的母亲,哪里生得出这样的儿子呢?

东晋时殷仲堪任荆州刺史,正碰上水涝歉收。他吃饭时只有少量菜肴,有时饭粒掉落在盘外席上,他也总是拾起来吃掉。他常常教育子弟说:“清贫原是士人的本分,怎么可以登上高枝而丢弃根本呢?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

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很懂礼仪,勤俭持家。湛氏整天辛勤地纺纱织布,贴补家用。她教导陶侃结要交品德高尚的朋友,努力向别人学习。每当有客人前来拜访的时候,她总是亲自去喂马,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款待客人,用最好的床铺留宿他们。当时的人赞叹说:“若不是这样的母亲,哪里生得出这样的儿子呢?”

三件“土物”:一块土、一只土碗、一块白色土布。

陶侃赴任前,母亲湛氏准备了一个包袱,说里面有三件“土物”,叫儿子带上。来到官府后,陶侃打开包袱一看,只见里面包着一块土、一只土碗和一块白色土布。他先是一怔,后来才慢慢领悟到母亲的用意。原来,一块土,是教儿永记家乡故土;一只土碗,是教儿莫贪图荣华富贵,要保持自家本色;一块白色土布,是教儿为官要清清白白,永不忘本。

陶侃年轻时当过浔阳县吏,负责监管捕鱼。某次,陶侃利用职权拿了腌鱼回家,母亲湛氏马上叫他把鱼退回去,并且责备他说:“你身为官吏,拿官家的东西,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增加精神负担!”

王羲之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儿子王献之在家风的熏陶下,从小练习书法。王献之苦练了五年后将自己的书法作品递给父亲评定,王羲之笑而不语,随手在一个“大”字下面加了一点,然后让儿子将全部字稿拿给母亲审阅。王羲之的妻子看后,叹了口气说道:“吾儿磨尽三缸水,唯有一点似羲之。”王献之听后不由得泄气了,母亲接着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练就一手好字!”王献之听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字最终也达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北魏时的长孙道生清廉俭约,当时的人把他比作春秋时的名相晏婴。他的住宅低矮简陋,出任方镇后,族中子弟翻新了旧宅。道生返回,慨叹道:“以前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如今强敌还像游荡的鬼魂一样活动于大漠以北,我岂能安坐在华美的宅第之中!”便严厉地责备他的子弟,叫他们毁掉新宅。

只有我因当官而贫穷了,留给子孙的只有清白。

隋代郑善果身居高位,母亲崔氏仍然坚持纺纱织布,贴补家用。郑善果不忍心母亲这么辛苦,对母亲说:“儿子现在做了官、封了侯,俸禄很富足,您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自己呢?”崔氏回答道:“我原以为你知事明理,听你这么说,才明白你还需要有人来开导。按照礼法,做官所得的俸禄,应当拿出去做善事,救济需要帮助的人,以表示先人的恩惠。至于纺纱织布,那是妇人分内的事情,懒惰和安逸不符合礼法。”当时的人都称赞崔氏很懂礼。

隋朝时房彦谦任泾阳县令,家里有原来的产业,所得的俸禄全部用来周济抚恤亲友,生计日见困窘,自己却怡然自得。他曾对儿子房玄龄说:“人家都因做官得禄而富起来,只有我因当官而贫穷了,留给子孙的只有清白。”

树和果都是人家的,我们不能侵占人家的东西。

隋朝时,赵轨转任齐州别驾。赵轨住所的东邻有桑树。桑葚熟了,有的落入他家院子。赵轨派人全部拾起来归还 邻居并告诫他的众儿子说:“我不是借此邀取名誉。树和果都是人家的,我们不能侵占人家的东西。你们应引为鉴戒。”

唐代李袭誉性格严谨,喜好读书,居家以俭朴节约自处,所得到的俸禄,分赐给宗族亲戚,剩余的钱用来写书。他经常对儿孙们说:“我不喜爱钱财,因此贫穷。京城有赏赐的田地十顷,耕种可以足食;河南有桑树千棵,从事蚕桑可以足衣;我写成的书,勤攻读可以求取官职。我死后,你们努力做这三件事情,就可无求于人了。”

给你们衣食,不如给你们仁义道德。

唐代李逊任贝州刺史时,天降甘露,洒遍庭中树木。人们说:“这是刺史大人善政所致,应该报告给朝廷。”李逊很谦逊,隐匿不报。他历次担任十七种官职,所得俸禄首先用来照顾兄弟嫂侄。他对儿子说:“给你们衣食,不如给你们仁义道德,不要嫌敝陋而推辞不受。”

唐朝监察御史李畲的母亲为人清白正派。一次,李畲的禄米由差役送到家里,李母令人过数,结果多出三石。李母询问原因。差役说:“御史的禄米出库时一向不将高出斗口的部分刮平。”母亲又问应付多少车脚钱。差役说:“给御史家送禄米一向不收车脚钱。”李母很生气,命令差役送还多出的禄米,并付了车脚钱。

崔玄暐是唐朝宰相,以清白著称。刚踏上仕途时,母亲卢氏就告诫他:“我的姨兄曾说:‘儿子一辈的人做官,有人说生活贫困,是好消息。如果钱财过多,穿好衣服,骑名马,是坏消息。’我很赞成这句话。常常看到亲戚里有人做官,带回大量钱财,父母只知欢喜,却不问从何而来。如果确实是从俸禄里面省出来的,也是好事;如果来路不正,有违天理,这和做强盗有何区别?即使没有大过错,难道能够无愧于心?”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年幼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靠辛勤劳动,将他抚养长大。欧阳修长大后问母亲,是什么样的决心和力量能够让她在困境中坚持下来。母亲深情地说:“你父亲死后,我能守寡抚孤,是因为我了解你父亲的高尚品德。我爱他,也爱你,决心把你培养成像他那样的人。为了你,再大的苦我也能吃。你父亲去世前对我说:‘我不能看孩子长大了,希望你今后把我的话告诉孩子:人不要贪财图利,生活上不要过分追求享受,要孝敬长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是你父亲的遗言,望你好好勉励自己。”欧阳修听到这里,流着泪着对母亲表示:“我一定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假如以后你被流放,我会跟你一起去的。

北宋名相王旦病重后,请杨亿撰写遗表,并告诫子弟:“我家盛名清德,应致力于俭朴,保守门风,不许太奢侈,不要厚葬。”遗表呈上后,宋真宗为之感叹,便前往王旦的府第,赐给五千两银子。王旦上奏辞谢,文稿末尾写着:“财物对臣没有什么用处,现在想要散发施予,为百姓排忧解难!”

北宋年间,朝廷任命刘安世做谏官。接任以前,他对母亲说:“去朝廷做谏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或许还会招来祸事,如果以母亲年老为借口,现在推辞还来得及。”母亲答道:“谏官是皇帝身边直言的臣子。你有幸得到了这个职位,理应舍生取义去报答恩典。假如以后你被流放,我会跟你一起去的。”刘安世含泪答应了母亲,上任后忠于职守,得到百姓称赞。

私事怎么能用国家的钱?

北宋名臣范仲淹家风清廉俭朴、乐善好施。一次,范仲淹让次子范纯仁自苏州运麦至四川。范纯仁回来时碰见熟人石曼卿,得知他逢亲之丧,无钱运柩返乡,便将一船的麦子全部送给了他,助其还乡。范纯仁回到家中,没敢提及此事。范仲淹问他是否遇见好友,范纯仁回答说:“路过丹阳时,碰到了石曼卿,他因亲人丧事,没钱运柩回乡,而被困在那里。”范仲淹立刻问道:“为什么不把船上的麦子送给他呢?”范纯仁答道:“我已经送给他了。”范仲淹听后,对儿子的做法非常满意。

司马光的夫人去世了,宋神宗派人送了一些钱给他。他说:“私事怎么能用国家的钱?”让儿子把钱退回去。但儿子觉得应该借点钱,把母亲的丧事办得风光点,司马光没有同意。最后,父子把家里仅有的一块三顷的土地典当了出去,这才简单地办理了丧事。

已经碎了,急有何用?

北宋陈省华有三个儿子,老大和老三都中了状元,老二也是进士及第。陈省华的善于教子连司马光都赞叹不已:“天下皆以陈公教子为法,以陈氏世家为荣。”陈家有一匹烈马,经常踢人。一天,这匹马不见了,陈省华责问仆人,仆人说是尧咨少爷卖了。陈省华马上叫来儿子:“你是朝中重臣,怎能把不能制服的烈马转手易人呢?”说着,赶紧命人去追回马,并退还卖马钱。

宋朝有一个叫吕文靖的人有四个儿子。有一天,他对夫人说:“咱们的儿子中不知道哪个是宰相之才,我要考验他们一下。”于是,当四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耍的时候,吕文靖吩咐一个小丫鬟,故意将玉器掉落地上摔碎。这时,有三个孩子急忙去报告夫人,只有老二公著没动。吕文靖问公著:“你为什么一点不着急呢?”公著回答:“已经碎了,急有何用?”吕文靖告诉夫人:“公著将来可当宰相。”后来,公著果然官至宰相。

我一日不离开参知政事这个官位,你就不要期望做官!

宋朝人张浚的母亲计氏,一直教导儿子按照他父亲的品行做事。后来张浚在朝廷里做官,目睹奸臣秦桧贻误国家,想去劝谏皇帝。可是一想到年迈的母亲,就怕获罪之后牵连她,所以很忧愁。母亲计氏见了,再三追问。张浚把心中的顾虑告诉了母亲,计氏说:“你父亲曾说‘情愿因为谏忠言忍受酷刑,也不愿有负圣恩’!”张浚听后羞愧至极,明知会被贬谪流放,依然决定将奏章呈送皇帝。

元朝时,参知政事张雄飞的长子张师野担任东宫警卫。有一天,有人请求让张师野做荆南总管。张雄飞坚决劝止,对张师野说:“今日有人要提升你做官。你在太子手下担任随从的日子也很久了,本来做官也是应该的,可是我正担任执政,提拔你,别人会认为我对自己的儿子偏爱照顾。所以,我一日不离开参知政事这个官位,你就不要期望做官!”

读书人要自立,时刻不忘为追求正义而奋斗。

明朝著名谏臣杨继盛因弹劾权臣严嵩,被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写下了《谕妻谕儿卷》教育儿子。在做人方面,要向父母学习,做一个正直的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交友方面,要与“老成忠厚,肯读书,肯学好”的君子肝胆相交,远离唯利是图的小人;在治学方面,要先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后择良师学习经世致用的学问。在他的教育下,他的两个儿子成长为正直忠厚的君子,为世人所称赞。

高愈是明朝名臣高攀龙的从孙,他继承了祖上的清廉家风,晚岁生活极度贫困。某年,连续喝粥七日,还带着儿子登临远眺,精神上依然逍遥自足。他曾经说:“读书人要自立,时刻不忘为追求正义而奋斗。”

读书中举做官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

康熙初年,广西罗城县令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全省唯一“卓异”,升任合州知州。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一直舍不得吃的咸鸭,乃割下一半作为礼品让儿子带回老家,因此人称“半鸭知县”。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给堂弟郑墨的家信中讲到爱子之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但要有原则,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不可使其成为刻薄急躁的人。”在另一封书信中又谆谆告诫道:“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能因他是你侄子就姑息、放纵、怜惜。”郑板桥还在信中写道:“读书中举做官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以竹入联:“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他教育儿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

一是不送子弟学校读书;二是家里人不许坐公车;三是不要靠父母,自己闯路子。

乾隆时期,内阁典籍尹均生性俭朴,他的儿子尹壮图任内阁学士。两人都喜欢喝豆汤,每月一定要煮多次,并喊来儿孙辈一起喝,说:“这是家乡口味,你们即使将来富贵了,也不要忘本。”见父子经常同乘一车去上朝,刘墉感叹道:“尹舍人可以称得上以清白遗子孙了。”

新中国成立后,滕代远历任铁道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但他严于律己,始终保持优良的家风。滕代远有五个儿子,他对孩子们要求非常严格,坚持“干部子弟不能搞特殊”的原则,并定了三条家规:一是不送子弟学校读书;二是家里人不许坐公车;三是不要靠父母,自己闯路子。

革命者的遗产不是金钱,而是革命精神。

在对待子女花钱的问题上,朱德非常严格,他曾经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不要小看给孩子钱的问题。如果不注意,钱给得多了,实际上是害了他们。他们都有工作、有收入,能够生活就可以了。他们不知道过去的苦难,钱给多了,可没有任何好处。”“革命者的遗产不是金钱,而是革命精神。”这是朱德教育子孙后代的又一句名言。他在病重期间,曾多次对孩子们说:“我是无产阶级,用的东西都是公家的,我死后一切都上交国家。”他在病危的时候,嘱咐妻子康克清,把他自实行工资制以来的全部存款共计两万多元,作为党费,全部交给组织。

张闻天的儿子张虹生填写学生登记表时见许多同学在“家庭出生”一栏里填了“革干”或“革军”,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填,就去问爸爸。张闻天说:“你就填‘职员’吧。不管是工厂里的工人、种地的农民,还是政府的工作人员,大家都是干革命的,只是分工不同。”

一遇动摇,立即坚持。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刚刚经过三年自然灾害,处于经济恢复期。国家号召大办农业,万里响应号召,将长子万伯翱送往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劳动锻炼。万伯翱成为首都干部子弟下乡支援农村建设第一人。从不题字的万里在厚厚的笔记本上,为儿子写了两行字:“一遇动摇,立即坚持。”

刘伯承的长子刘太行回忆说:“那时南京刚解放,父亲是南京市长。有一天,他带着我们去参观中山陵。到了那里,看到通知说因故不能接待参观者。父亲正要带着我们回家,负责的干部赶来了,说可以带领着参观,可是父亲还是坚持服从规定,拒绝了邀请。回家的路上,父亲给我们讲:‘爸爸虽然是个高级干部,但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也应该按规定办事,不能搞特殊化。’”

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

“文化大革命”期间,陈云被下放到江西。由于厨师生病,陈云长女陈伟力临时到江西为他做了十个月的饭。陈云对女儿说:“你在这里十个月,是为了照顾我,没有给国家做事,就不能拿国家的工资,回去后,要把工资退给单位。”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四岁丧父,在祖母、伯父、母亲的扶持和教育下,刻苦学艺,敬重并学习祖父、父亲的为人处事,从艺术和家风上均继承祖风,将梅派艺术发扬光大,成为中国现代京剧史上改革创新的先锋。在日寇侵我山河、气焰嚣张的岁月里,他蓄须明志,息影舞台,艰难度日,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令后人感佩景仰。经常有人向他请教培养子女的经验,梅先生总是淡淡地说:“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他从不疾言厉色并绝不打骂孩子。“把孩子吓傻了,就更听不懂了。耐心地讲解,总能让孩子明白的。”梅兰芳一生严于律己,他将表演艺术和梅家谦虚谨慎、俭朴随和、乐善助人的纯朴家风传给了子孙后代。

我不知道你给我的钱是不是干净,将来会不会要退赔……

当代文学大师、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的母亲年近百岁,每次到儿子的本命年,她都要亲手为儿子做红腰带,并绣上“马年大吉”四个字。冯骥才感动不已,他说:“正是因为我在家里获得了这样美好的爱,知道了爱是什么滋味,我才希望把爱传递给别人。”

有报纸曾经刊登过一位公务员读者的来信,其中有这样的话:“多年前,老母就把我给的零花钱全部存了下来,一分也舍不得花。有次去看生病的二姨,她连二十元钱也掏不出。在我的追问下,她说:‘听说很多当官的都很贪,我不知道你给我的钱是不是干净,将来会不会要退赔……’母亲的话至今都让我不堪回味。我用白纸黑字将它记下来,是为自警,亦当与同事同僚共勉。”

同类推荐
  • 35岁之前要掌握的16条成功法则

    35岁之前要掌握的16条成功法则

    一个没有掌握成功法则的人,好比盲目航行的船,在“东碰西撞”后,收获的必然是失败。本书是35岁之前成功的“导航图”,一旦有了正确指引,即使远航的路再艰辛、再黑暗,也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在本书里,我们收集了大量中外成功人士的例子,并对他们的成功经验加以分析研究,从而总结出了取得成功的十六条黄金法则。遵照这些法则,一步一步完善自我,你就会逐渐实现你的成功之梦。
  • 低调做人的哲学

    低调做人的哲学

    低调做人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哲学。一个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不管名有多显、位有多高、财有多丰,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社会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低调”这一哲学思想的启示。清代著名商人胡雪岩就曾这样告诫他的儿子:“树大招风,低调做人。”可见,低调做人不单是普通人的处世原则,更是成功者的做人训条。古人亦有云:“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生活需要低调,为人处世更不可不“低调”,低调代表着成熟和理性。低调的人,往往是人群中的不凡之人,也是最后的强者。唯有低调的人才能够在现如今的世态纷扰之中坚持淡定从容的志趣,以平和乐观的心态来面对风云莫测的人生。
  • 福布斯财富故事会

    福布斯财富故事会

    本书汲取了多年排名前列的成功人士在创业、管理、营销、投资、谈判、决策、战略、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一一道来,渗透着和凝练成一条条切实可行的经典法则,既有指导读者如何走向成功的方法,又有警醒读者如何避免重蹈覆辙的技巧。
  • 谋人谋职谋事业

    谋人谋职谋事业

    一个有着敏锐眼光的人,一个凡事善于琢磨的人,一个行动果断的人,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定能从平庸中脱颖而出,成大事、创大业。《谋人谋职谋事业》从识人、用人、管人、谋人、谋职五个不同角度告诉读者如何从一个普通平凡的人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 提高文章写作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文章写作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怎样提高学生的文章写作能力呢?这个问题很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无数的语文教师同时也困扰着许多学生家长。文章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非常重要,本书为学生讲述了很多写作方面的技巧、方法。如“创新带来陌生化效果”、“写作的主题要创新”、“写作的思路要创新”、“叙述的技巧”、“开头引人入胜,结尾耐人回味”、“语言要富有表现力”等。希望能对学生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热门推荐
  • 法显传

    法显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栖云真人王志谨盘山语录

    栖云真人王志谨盘山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剑气回肠荡九州

    剑气回肠荡九州

    九州大地之上,门派林立,帮会横行,更有各大家族垄断经济、政权,几个性格迥异的少年被命运卷入层层纷争之中,失本我却不失真我。康庄大道享富贵,死后冥途饮黄泉,仗剑笑看生与死,把酒言欢是与非。
  • 梦回大明十二年

    梦回大明十二年

    一个是大明王朝的孤傲王爷,有着一腔抱负,却始终活在烟鬼父亲的阴影中。一个是都市生活中白领剩女,终日忙碌在相亲途中,有朝一日穿回大明,却成为了宫女中最低等的都人。一个是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书生,从来命运不曾垂青于他,那便安心的在书斋中过这一世么?是什么际遇让他们的命运交汇在一起。一起梦回这大明十二年……
  • 净土生无生论注

    净土生无生论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雅颂

    风雅颂

    本书是一本长篇小说,小说对懦弱担忧无限意淫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刻画得丰满、深刻,情节高潮叠加,文字平实而又辛辣、精准到位,时时可让人感觉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压抑和痛苦,让人不忍释卷。
  • 燕家有恶女

    燕家有恶女

    兄台,听说过燕家堡吗,没听过燕家堡你还算江湖中人?什么,你不混江湖?那你总见过的燕形标记的茶馆、酒楼、当铺,听过燕家小姐的传闻。燕家小姐,出生克死了娘亲,满月就送到了尼姑庵。十二岁第一次回家,逼死了继母,逼疯了幼弟,逼走了父亲。十七岁嫁给指腹为婚的飞鱼山庄少庄主,才三天就红杏出墙被休回家。从此,纵横商场,游戏江湖,抢得美少年无数,连当今皇上最宠的七皇子都躲不过。若是你连这些惊世骇俗的事儿都没听过,真是白做了几年人,问问别人,谁不知道燕家有恶女。。晚上更,一周断更一天。。场景一:她斜睨父亲的盛怒,抱紧怀里吓得失神的少年,“你真不认弟弟当儿子了?”“住口。这贱种不是我的儿子。”“你不要我要。以后,他就是我的夫君了。”“你可知道夫君是什么?”燕傲天问那个在尼姑庵里住了十二年的女儿。“不就是要一辈子在一起,全心全意爱他宠他对他好。”她坦然说。…“好,罢了,”看到她沉静的眸子,燕傲天觉得自己老了,“以后你就留在家里继承家业吧。你的名字,就叫燕惊鸿。”“惊鸿?”她邪气一笑,“父亲大人,你的名字取晚了。我自取了名字,叫笑悠。我先是燕笑悠,再是你的女儿燕惊鸿!”。。场景二:“你就是我要嫁的夫君于修朗吗?娶我可不代表娶了燕家堡。”“好。”他微笑,眸中印着她的容颜。…“修朗,你等我一年,北方的生意出了一点问题。”“好。”他仍是微笑,淡淡地,掩着些许寂寞。…“修,你再等我一年,南方水患,有许多商铺受损。”“好。”他淡淡微笑,忍下心中的不舍。…一年复一年,她十七岁,在外地查帐时,听说他纳妾的消息。于是,一身嫁衣到了飞鱼山庄门口,三日夫妻换得一纸休书。“于修朗,你是我第一个男人,也是我唯一能容忍跟别人分享的男人。从此,你管你的飞鱼山庄,我管我的燕家堡。我们只言商,不言情。”。。场景三:“我知道燕家堡是朝廷控制江湖的工具,父亲让我继承燕家堡自然让我继承所谓的职责。”她低笑,不掩饰眼中的算计。“不过,这是我家祖宗定下的狗屁誓言,跟我有什么关系。你要我做的,只要有利可图,我当然会做。你想扶持谁,我会帮忙稳固他的势力,你需要钱财赈灾,我就是抢也会给你,你要掌握邻国的动静,我连皇帝床上的话都能一字不漏的传给你。我要的是通商的自由和便利,还有,别打你家小七的主意,我定下他了,绝不让他去当什么皇帝。”皇帝震惊,指着她说不出话来。。
  • 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史》以专题的形式、科学的方法、清晰的条理、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内涵。它把学术性和通俗性生动地结合起来,使读者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也能以古鉴今,对自己的行动有所启示,是一部不可超越的中国文化史经典读物,也是一部中国文化的说明书。
  • 战神记

    战神记

    面对人性诡策,丛林规则之残酷,身处杀性中的少年不得面临着一次次选择:放弃还是相信,生中待死还是生中搏生?
  • 空间重生之黑暗女王

    空间重生之黑暗女王

    这是一个大变态遇到一个小变态,结果两人更变态顺便带动了一群人变态,以末世里杀丧尸为主要任务,没事折磨渣男渣女为乐趣,。一次意外,重生到一个娘早死,爹不爱,继母想方设法要将其赶出家门,继妹暗地里和有婚约的未婚夫早已同床共枕的同名同姓的可悲女孩身上。没事,变态最爱的就是收拾自己不喜欢的人了。神器在手,空间出现!斗渣女,整渣男,虐继母来一杀一!来百灭百!不亦乐乎之时,阴沟里翻了船……你怎么没经过我同意就抱我呢?没经过我同意就亲我呢?更重要的是没经过我同意咋能在我肚子里种个球呢!【情节一】“今日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大地上已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为妻我久在樊笼里,何时能复得返自然?”夜晚非琮回家,苏叶满脸委屈的说道。“说人话。”非琮平淡的睨了一眼。“嗷,今天的衣服还没洗,吃饭的碗已经给你泡在水池里了。拖把在卫生间里,记得把地板拖好在睡觉。”【情节二】“所谓学医,要有实事求是的性格,谨慎小心的工作态度,孜孜不倦的求学历程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苏叶很是一本正经。“你个变态,到底想干什么?”苏安澜故作坚定,阴鸷的目光射向对面的女子。苏叶拿着解剖刀淡然一笑道。“没什么,就是好久没有人体解剖了,手痒试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