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1900000007

第7章 平凡的好人与国家的性情(6)

他是那种永远也不会巴结领导不会奉迎领导的人,同时是永远也不至于和领导发生冲突的人。他从不在背后议论领导的短长。但不管别人议论到什么程度,他都绝不会因了任何卑劣的目的去汇报。哪怕被郑重提审,我想他都不会出卖别人的。他也从不背后议论任何人的短长,所以他也未遭别人议论过。大家偶尔背后“讲究”他,那也纯粹是对他进行毫无恶意的调侃。但这种调侃绝不会太过分。对他,似乎谁都恪守着一种原则——勿使调侃变为冒犯。似乎不论谁都认为,冒犯他是绝不应该的,甚至是罪过的。尽管谁都明白,其实对他调侃过分了,他也断不至于生气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脾气。事实上他性格很倔、很耿直。有时领导也常被他顶撞得翻白眼儿,那当然往往是领导糊里八涂而又自以为是的时候。他可能是唯一使领导当众下不来台,而又不至于往心里去,不至于耿耿于怀地记恨他的知青。他天生胸无城府,里外几近透明,单纯得像个大儿童。而又一向地我行我素,无遮无掩地活在他那种不防人也不被人防的大儿童的境界里。

记不清怎么一来,我俩就友好了。那是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友好。他也只能对人这么一种友好法儿。我觉出他内心里挺敬我的,而我极欣赏他的为人处世。因我和许多人身上都有的,甚至是普通的中国人身上都有的坏毛病,他身上竟没有。

他是电锯手。我是抬木班的“二杠”,平时不在一起干活。没有大木须“归楞”时,我常被派去做锯台出料工。我觉得那是比抬大木还累的活儿,也是全木材厂人人发怵的活儿。电锯一响,出料工的肩就成了输送带,负重上跳板下跳板,休想有机会喘口长气儿。

他往往会因有意照顾我而拉闸停锯。倘连里的干部走来,问为什么停锯,他就说:“锯太热了,凉凉。”或者干脆瞪起眼来一句:“怎么啦?歇一会儿不行啊?”那时连里的干部倒往往显得没脾气了,讪讪地转一圈儿,就会识趣儿地走开……我上大学,因报到日期迫近,托运的包装箱,是他在班上替我做的。连里的干部发现了,问:“这不是公家的木板吗?”他说:“不用公家的,用你家的呀!”干部说:“那也不能上班时间做呀!”他不吭声,接着做。

干部嘟哝几句什么,也就不认真干涉了。他们大概是这么想的——如果连刘鸿飞这样的知青都容忍不了,那么恐怕也就没有不背后议论他们的知青了。

在我大学生活最受极左氛围困扰的日子里,鸿飞回上海探家。他到复旦看我,见我心情不好,关切地询问我原因。我据实相告,他便提议我应离开复旦一段日子,躲到某地去净净心。我说无处可去。他想了想,便约好一个日子,说要带我到乡下小住。结果他将我带到了朱家桥附近某村。那是他姨家。老阿婆孤身一人过寂寞的生活。每天尽量为我俩做顺口的吃。由鸿飞的姨,我对南方乡下的一些老阿婆们,至今保持着极愿亲之近之的情感。由鸿飞的老父老母,我对上海底层公众中的老人们,始终保持着深厚的敬意。

我在大学期间仅探过一次家,就是唐山地震那一年夏。鸿飞预先为我买好了五十斤精面。上海当年也控制,他大约要买数次,才能凑足五十斤。

而我连提都没提过想往家带精面一事……

我毕业分至北京后,与鸿飞多年不见。最初给他写过几封信。他没回信。他最不愿做的事之一便是写信。但我知他心里在始终思念着我,我对他也是。

1993年我到上海签名售书——猛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他那大个子,在买书的人们后面,那么一往情深地望着我。我立刻弃笔向他奔去,问他站那儿看望我多久了。

他浅浅一笑,轻描淡写地回答:“没多久,才一个多小时。”

……

今年我到上海签名售书——猛一抬头,无意间又望见了他那大个子,在买书的人们后面,那么一往情深地望着我。左边是他的妻子,右边是他的女儿。分明的,妻子女儿又陪他站在那儿默默地望我许久了……

而我当天下午便要离开上海。

中午我没去和上海作协的朋友们相聚。我的态度坚定得不容商量。我想上海作协的朋友们,是会原谅我的缺席的吧?

我带鸿飞一家回到了我住的宾馆。我们从容不迫地消费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我说:“我埋单啊!”

他浅浅地一笑,十分理解我,不与我争。我叫他的女儿为“女儿”,看着“女儿”胃口好,我心情也好得没比。我问他的工作顺心不顺心,问他的收入,问他妻子的收入,问“女儿”的学习,问现在的居住情况。他对我没什么可隐瞒的,一一实告。他明白我要获得一份儿放心。

我曾对他的处境很不放心过。他的单位在郊区,市里的老父老母还需照顾,而且仅住九平方米一间的小屋,工厂经济效益也不好……我曾向上海寄过几封信,希望能经由我的帮助,使他的处境稍微改善——尽管他从未向我流露过这样的愿望。几年来,我内心里一直因帮助不了他而深怀不安。所幸此次见面,他给了我一个放心。他学会了开车,停薪留职,在为一家私营公司的老板当司机。他照例像上次见我一样,郑重其事地,语重心长地嘱咐我一些话:“你写东西一定要谨慎。你的一些文章我也看过,太尖锐了。不好。”“干你们这一行的,一不谨慎就会跌跟头的。小跟头可能难免,但千万把握住自己,别跌大跟头。”

“你这个作家的名声还不错,我常替你高兴。人没名,不必强求个名。已经有名了,就应该爱护自己的名声。这也是尊重你的那些读者,是不?”

“咱们都快老了,做人更得成熟了。这种年纪,上有老下有小的,跌不起大跟头了……”

像一位憨厚长兄,而且是从不曾离开过乡村的长兄,在对自己“混出了人样儿”的,又总难令自己完全放心的胞弟进行“谆谆教导”。仿佛不耳提面命地经常教导着,胞弟则有可能一失足被拉入什么黑帮似的……

自从我老父亲去世后,再没人以那么一种口吻跟我说话。我深为感动,诺诺连声。因为我也得回报他一个放心啊!可感动之余,内心又暗觉好笑。鸿飞这家伙他似乎忘了我俩谁年龄大些谁为兄谁为弟了!他从不与我谈文学。他谈不来文学。他无暇读什么小说,几年读一回,那八成因为是我写的。而且,八成因为他听到了有人说好,或者有人说不好。

他也从不拿我当什么作家看。仿佛在我们之间,岁月是停滞的,他仍是当年的电锯手,我仍是当年的出料工。我和他,只不过是两个情投意合的知青的关系而已。

情投意合?其实我和他之间的性格反差太大了。我们之间连共同的话题都不多。我常困惑于我们之间的那种真挚友谊,总想厘清个因由。也总满足于我们之间那一种友谊的真挚,和它实实在在的存在。“数重云外树,不隔眼中人。”有一类友谊,不问为什么,岂非更好?

最后,我想对鸿飞的老板说——聘司机,能聘到鸿飞这样的人,最称心不过了。他乃是寻常中国人中,品性极可赞的一个。他乃是寻常上海人中,品性极笃诚厚道的一个。

真的!

他的品性中,有寻常中国人又寻常又难能可贵的一面。因其难能可贵,故而可曰是一种品性的可爱魅力。若轻易辞退他这样的司机,再难找第二个。

我祈祝鸿飞一生万事如意!

清名

倘非子诚的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的学生,然细说嘛,也不过算是吧。有段时期,我在北京语言大学开“写作与欣赏”课,别的大学的学子,也有来听的;子诚便是其中的一个。他爱写散文,偶作诗,每请我看。而我,也每在课上点评之。由是,关系近好。

子诚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他已于去年本科毕业,当了京郊一名“村官”。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禁不住动员,成行。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轮多姿。树、竹、茶垄,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大叶茶装在竹篓,一元一斤;芽茶装在塑料袋里,二十元一斤。一路皆五六十岁的男女,络绎不绝。七十岁以上长者约半数,中年男子或妇女,委实不多。尽管勤劳地采茶,好手一年是可以挣下五六千元的,但年轻人还是更愿到大城市去打工。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六七八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老妪离后,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敬意油然而生。

子诚告诉我——新中国成立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或为儿子,或欲纳妾;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然知识化了的男人,比不上普通农民那么能耐得住山村的寂寞生活,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

当年当地,农村人都是文盲,连皇历也看不懂的。她丈夫有超强记忆,一部皇历倒背如流。“说春”就是按照皇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但一般告诉,则不能算是“说春”。“说春人”之“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她的丈夫嗓子也好。还有另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秀。“说”得兴浓,别人随意指点什么,竟能就什么唱出一套套合辙押韵的掌故来,百指而难不倒,像是现今的“RAP歌手”。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在他自己,是一种个人价值体现的满足。所谓与人乐,其乐无穷。

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都将小米收回了吧!……

工作组长了解到那一情况,愕然,继而肃然。对其丈夫谆谆教诲了几句,亲自送回家,并对当年的阿婆好言安抚……

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媳妇改嫁,带着孙子远走高飞,早已断了音讯。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村里了……”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老村的鳏寡孤独高龄老人,保障后者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负责任。只是,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副县长,明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酒色财赌黑,五毒俱全,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我一时失语,良久才问出一句话是:“黑指什么?”

“就是黑恶势力呀。”

我又失语,不想再问什么,只默默听子诚在说:“阿婆知道后,竟连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她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了,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而已。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可……这……难道就没有人认为应该告诉老人家,她完全不必那样做吗?……”方才仿佛被割掉了舌的我,终于又能说出话来。而且,说得激动。

“许多人都这么劝过的,可老人家她听不进去啊。”子诚的话,却说得异常平静。不待我再说什么,问什么,子诚的一句话,使我顿时又失语了。

他说:“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我,极愕。“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的样子,就靠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有人说,那是因为她岁数大脏器都老化了,所以不觉得多么疼了……他们的说法有道理吗?……”

“我……不太清楚……”我的确不太清楚。我心愀然。进而,怆然。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

同类推荐
  • 国学新声(第三辑)

    国学新声(第三辑)

    本书是山西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所主编的关于国学研究的专业性研究,收集了这一年来国学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是一本关于国学研究、学术动态、学人风范等方面风貌的集中展示,体现了国学研究的新动态,新思想、新发现,是一本集学术、文化、传承于一体的著作。
  •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本书采录唐、五代139位作家的诗歌作品326首,其中五代作家3人,作品3首。本书中作家的排列,先以其主要活动年代归某一历史朝代。在同一朝代中,以生年先后为序。生年无考者,则以其主要活动年代量情插入。同一作家的作品收录两篇以上者,尽可能按有关总集或个人别集的顺序排列。无名氏的作品则依其在有关总集中的位置加以处理。本书每一篇作品均在时代及作者前列出两个字的概括话,用以概括所写内容,另有内容、特色、注释、赏的等栏目。对典故和难懂的字句,一部分在注释栏目中加以解释,另一部分随文串解;以赏析为重点,一作品一赏析。
  • 心生愉悦

    心生愉悦

    本书是一本行吟散文集。这些年来,作者走过很多地方。作者一路走一路看,活泼泼地借景抒情,表达着自己即时的感受,然而文字时常浸着诗意。
  • 欲望的语言实践

    欲望的语言实践

    本书收录了《锁链的叙述——评麦城的诗》、《苦难的立场与策略——关于阎连科小说的一种解读》、《从突围到沦陷:“独语”的叙述——评<受活>》等共18篇文章。
  •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

    这个世界,在你没有成功之前,没有人愿意听你的故事。而我要讲的,恰恰是很多人成功之前最想分享却又最不愿启齿的故事。感谢这些朋友的信任,把这些故事讲给我听。同样,也感谢打开这本书的每一个你。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而你总会不一样。我不是你的心灵鸡汤,我是你的梦想同路人。
热门推荐
  • 鲍里斯来营救(我的怪物第1部)

    鲍里斯来营救(我的怪物第1部)

    这本书的章节很短,是5-9岁孩子的理想读物。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告诉了大家好人最终会赢的道理。你的孩子一定会喜欢这个故事。鲍比有个特别的朋友,别告诉别人哦,因为他是个怪物!他叫鲍里斯,一身红毛,两只金角。鲍里斯会帮助鲍比驱除噩梦,他还跟鲍比去了学校。他很看不惯杰克欺负他的朋友鲍比,而杰克不知道,鲍里斯正在想办法让他当众出丑……
  • Ancient Law

    Ancient La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名家经典散文选: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林总今天超酸的

    林总今天超酸的

    五年前的“惊鸿一瞥”,让林总只对她一个有感觉。五年后,林总从天而降截胡她的婚。“你怎么还是那么讨厌!”他眉梢微挑:“你确定你心里对我的感觉是讨厌?”“难道不明显吗?”他看了眼她的举动:“你这副上赶着扑-倒我的样子,确实是‘讨厌’我讨厌得很明显!”“……”
  • 点石成金

    点石成金

    神中之神分出自己一小片心灵,使它如野花一般芬芳,月色一般柔和,微风一般清新。给它斟上一杯喜悦,说:“喝吧,把过去的一切忘个干净!”给它斟上…杯烦恼,说:“喝吧,尝一尝什么叫欢乐的生命!” 赋予它那来自天国的睿智,把正义的路子挑定。赋予它能洞察一切奥秘的聪明。赋予它在梦境中才流露的和理想结伴的情感。为它穿上天使们用彩虹和流霞织成的激情的锦衣。给它蒙上怀疑的阴影一一光的幽灵。
  • 经济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超值金版)

    经济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超值金版)

    让我们生活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掌握每件事情背后隐藏的经济学知识,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俗话说,人人都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名言是经济学家智慧的浓缩,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是饱含着深刻的哲理。由牧之和赵凡禹编著的《经济学经典名言的智慧》汇集最经典的经济学名言,《经济学经典名言的智慧》涵盖经济学的各个领域,能让你快速领略经济学的智慧。
  • 圣空的永夜

    圣空的永夜

    这是一本没有大纲的书,除了圣空十字军和永夜军团这些名词之外所有的设定和故事线都是在前文的基础上衍化的。无数小地图,随机传送开局。现故事线三十六魔物(一百多章节后内容),取自《虫奉行》月岛仁兵卫,《火影》自来也,《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志贺春树,《加勒比海盗》飞翔的荷兰人号,章鱼船长,《游戏王》武藤游戏,《百变小樱魔术卡》樱......还有《X的天使》等三十六魔物,其余人物也有借用.....
  • 食色

    食色

    前身依傍着瘦龙河,周围又有古槐苍柏葱茏环绕,这宁阳城看上去真是一片很好的景致。这里地处东三省通向山海关里的交通要道,旧时便已是人烟稠密车马如流的商业重镇。多少年来,湖广商客去关外收山货、药材,东北老客进关里做丝绸、茶叶生意,这里也都是必经之路。渐渐地,一座小城就成了一年四季车船如梭川流不息的水陆两运码头。城里也烟花浮靡一派繁华,成为四方商贾云集三教九流混杂之地。六条街上更是买卖铺面茶楼客栈栉比鳞次,每到夜晚人声乐声中一片灯红酒绿。
  • 快穿:撮合男女主CP

    快穿:撮合男女主CP

    她黎弦,只不过是在家里睡了一觉,可是谁能告诉她,她是怎么到这黑漆漆的地方来的?“宿主,只需要你在小说的每个界面中完成书中人下的任务完成,完成一定的任务便可回家还会赠一心愿。”一个机器系统说道。“完成任务就可以回家还有赠品,这是真的吗?”黎弦有些怀疑。“是的,宿主,只要完成一定的任务便可回家。”系统再一次的说。“那出发吧,Let'sgo.”黎弦有些开心的说。只是为什么每个界面都能碰见同一个死皮赖脸的家伙,谁能告诉她这是怎么一回事。“姑娘,上床一坐可否?”某男问。黎弦则是一脸黑脸看着某男。
  • 汤姆·索亚历险记(青少版名著)

    汤姆·索亚历险记(青少版名著)

    一个最顽皮男孩惊险百出的成长历险记。本书是一部懵懵少年的成长之歌,海阔天空的梦想的惊险、跌宕的故事情节间闪烁着光芒。正义的伸张、情感的力量,深深打动着孩子们的心。三个顽皮的男孩鼓足勇气划着木筏离开家,到孤岛去露营。流尚不息的河水刻录着男孩们的成长足迹。男孩们飞扬的勇气与雄心,与他们曲折惊险的寻宝历险,共同构成了这部默、紧张、扣人心弦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