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我确实没看到。”我的呼吸有些不稳,感觉到一种灵魂出窍般的怪异感,一点都不像我自己。心脏猛烈撞击我的胸膛,仿佛遭遇某种棘手状况而本能地想要逃跑。我觉得自己已变成了萨拉,蹲伏在地板底下,害怕被人抓到,害怕会被打。
罗杰狐疑地瞟了瞟我的电脑包,手提电脑至今还收在包里。显然,我这天早晨根本还没看过任何邮件,问道:“怎么这么暗,你刚刚在休息吗?”
“没,看东西太入迷,忘了。”这话说得轻巧。可实际上,我恨不能立马翻开文件夹,把后面的内容一口气读完,看看萨拉究竟有没有摆脱布朗·崔格和猎犬的追捕。
“有好东西?”罗杰把门推开了些,一脚踏进了我的办公室里。
“唉,谁知道呢。”文件夹再次变成了炸药包一般的存在。我几乎是无意识地,将手滑过去搭在上头,感觉炸弹的嘀嗒声就从我指间传来,嘀嗒、嘀嗒、嘀嗒……“我刚来的时候,顶上的灯怎么也打不开。不过呢,这鹅颈灯的氛围我还蛮喜欢的,有一种特别考究的感觉。”
“你向来喜欢这些复古的东西。”
“和你比起来,我们个个都是老古板。”我转动眼珠,尽量说得比较自然。在罗杰眼里,任何执着于道德、性别或是其他标签的人,都是老古板。我一直挺诧异,乔治·蔚达的老派作风竟没令他感到窒息。我总觉得,乔治·蔚达是个高度克己的人,固守着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业内规矩。不过,我所了解到的,也不过是他的公众形象。
或许有些别的什么原因,令罗杰在这里感到如鱼得水,不过我可不希望他过得这么舒坦。
他抿嘴一笑以示回应,“米琪的会你可别忘了,她可不喜欢有人缺席她的会议。”
尽管这话出自罗杰之口,我却并不怀疑其真实性。米切尔·李[9]是我们非虚构编辑部的主管,她是个相当务实的女人,对于能力不足或者喜欢偷懒的人,向来是毫不留情。相对的,克里斯·辛格带领的文学编辑部,其氛围就随意得多。他们会一起喝个小酒,碰到场地和主题都不错的新书发布会,就到会场上去转转,有时候,甚至还会一起去度假。他们昨晚邀请我一块儿去玩,不过我没答应。我不想让米琪觉得,我是个骑驴找马的人。现阶段,我得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当前这个位置。
我再次看向桌上的文件夹,思索着它可能的出处。这内容虽是虚构的,读来却令人感觉十分真实。关于布朗·霍恩·崔格那间小木屋的描述,挂在屋后的猪肉和自制腊肠的种种细节,萨拉的默伦琴血统,还有外祖母这个词,文中用的也是切罗基语Aginisi,都为兰德和萨拉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真实得甚至有些可怕。我感到有些似曾相识,不知是因为这故事的主题触动了我某些尘封的记忆,还是作者的叙事口吻或风格,让我想起了我曾听过的某段悠远的旋律。我伸手去够,满以为触手可及,结果却什么也触不着。这份若即若离的感受,连同稿件本身的归属之谜,都在折磨着我。作者姓名不详,没有页眉页脚,信封上的回信地址已被撕毁,邮戳也已经褪色,几乎看不清了,连投稿信也不见了踪影。不过就算曾经有过,应该也早已丢失了。
这份书稿究竟是个什么来头?
这些问题搅得我心神不宁,仿佛是从长满苔藓的岩石背后,以及幽幽的深谷中传来的声音,就像我们小的时候,偷偷溜出去,聚在旧谷仓旁玩“狐狸和母鸡”或者“安蒂来了”的游戏时一样——
安蒂,安蒂,她来了……
妹妹们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开来,不过她们明朗的笑声,笼上了一层光影交错的迷雾,在愧疚的阴影中渐渐暗淡下去。
我将信封放进办公桌抽屉里,耳边的低语终于停了下来。我已经决定好了。的确,我满可以把它藏在编辑部会议要用的书稿和摘要里,第一个抵达会议室,将它悄悄放回废稿堆,然后平静地走开。即便事后乔治·蔚达注意到它位置不对,也没人知道这事和我有关。
没有人……除了暗中将它放到我桌上的那个人。不过,就算那人真要揭穿我,他又要如何自证清白呢?
指尖划过古旧的黄铜拉手,我开始反思,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傻事。这份书稿少说也有二十年历史了,它成稿的时候,我还只是个门外汉。如今,它既没出版,也没有被某个作家遗忘在壁橱里,或者叫人当垃圾扔掉。没准,这五十多页就是仅剩的全部书稿了。
将它抛诸脑后其实才是合理的。物归原处,不再浪费时间去阅读后续的内容。事实上,这应该是唯一合乎情理的做法。
不过,离会议开始还有一两个小时,足以让我仔细考虑清楚,没准我过会儿就自己想通了。
也不一定。
这天上午,我快速浏览着要在下周一例会上提出的非虚构类选题策划摘要,然而,兰德与萨拉的形象却怎么也挥之不去。时间到了,我整理好资料准备离开,将那件秘密的“违禁品”留在了办公室里。我从文件筐下摸出钥匙,锁好抽屉,向会议室走去。
进到会议室,废稿堆似乎显得比上次更加庞大了。它沐浴在秋日上午的阳光里,似有些不满地看着我特意选了离它最远的位置。我当然很想仔细打量,看有没有哪个地方因为抽走了一个宽九英寸长十二英寸的信封而高低不平。但我忍住了,以防被人发现端倪。如果幕后之人就在附近,我便要让他或她以为我压根没有注意到桌上的惊喜,或者我并没有把它打开。如果这只是个玩笑,那我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会议刚开始五分钟,我就意识到了,在我分心去读《守护故事的人》时,我已经把整件事全搞砸了,彻彻底底地搞砸了。今天早晨,米琪通过邮件,把她想在下周例会提出的选题方案的相关资料,都发给了大家。内容包括书籍摘要、策划文件,附件里还有试读样章。由于我在系统崩溃之前没有查收邮件,而邮件系统直到现在仍处在崩溃状态,这些内容我统统错过了。
显然,米琪的选题提案就是今天会议的首要议题。她希望每个人都能熟悉这个故事——一位在战后与日本姑娘坠入爱河的士兵的回忆录。我们要在会上集思广益,共同研究故事卖点,准备一套完整的陈述方案,用来在下周例会上发表。到时候,营销部、发行部以及其他部门的员工都会想尽办法,给我们的方案挑刺。我却一点头绪也没有。和其他人不同的是,我连米琪提供的资料都没带来。我感觉自己像个傻瓜一样呆坐在这里,我还知道,这个感觉很快就会成为现实。
没过多久,米琪就发现了,我拿过来的文件里边,并没有她最后传来的那些资料。“你没收到邮件吗?”她的表情介乎于惊讶和恼怒之间,但应该更倾向于后者。
“是的,实在抱歉。我看资料入了迷,还没打开邮箱,系统就崩溃了。等系统恢复正常,我一定马上看完那些资料,为周一的例会做好准备,我保证。”除了这些,我又还能说些什么?
米琪将双唇紧紧抿成一条线,似乎想要提醒大家,谁的利益才是最为优先的。我这样的表现很危险,让自己显得过于急功近利——只一门心思搜寻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却不怎么出力协助他人,尤其是,那个人的职位还比我高。不过话说回来,我过去这一周的表现,米琪也全看在了眼里。她知道我是个尽职尽责的人。
“行了,情况就是这样了。”她戴着一副过时的黑框眼镜,透过厚厚的镜片直勾勾地看着大家。“我很想推一推这个故事,而且是花大力气主推。我希望大家都能出力,不是把它列为本周的任务之一,而是当成首要任务来看待。我希望大家达成一致,拿出一份潜在市场营销方案,一份小六位数的报价,以及有关包装和发行的可行方案,我要拿去给作家的经纪人过目。”
会议桌对面,罗杰仰靠着座椅,身体略往后倾,抬起一只手臂搭在了椅背上。他对这个选题抱持着怀疑的态度,而且表现得毫无遮拦。有意思。
然而米琪根本没看他那边,而是将视线锁定在同坐在桌子那头的三位女编辑身上。真有意思。“我知道,你们起初可能会觉得这故事有点老套——士兵在前线遇见真爱,最终冲破阻碍相依相守。但是,这个故事非常独特,而且,看好它的出版社也并非我们一家。我听经纪人说了,未来几周还会有好几拨人向她提出合作意向。在我看来,我们能吸引作家的优势就在于,我们的机构更为精简,工作效率更高,处理事务也比较灵活。如果交由我们来做,只需要九个月就能成功出版,而且会以最一流的水准完成。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说服乔治·蔚达,让他相信这个选题值得跟进,而且应该花大力气去做。”
“很简单,看他侄女下周要提什么选题,我们搭个顺风车就行。”罗杰以一种随意的语气建议道,“想办法去跟她套近乎吧,他向来吃这一套。她总有能耐左右他的决定。”是我的幻觉吗?罗杰说完以后好像(不屑地)撇了撇嘴角?乔治·蔚达十分欣赏侄女的才能,并且希望有朝一日,能把蔚达出版社交到她的手里,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我不同意。我觉得还是应该从这本书本身的内容出发。”希拉里·韦基奥斩钉截铁地说道,她的声音干脆利落,同她的外形如出一辙——直顺的发型,完美的唇妆,没猜错的话,应该是二号身材[10]。我们在咖啡柜旁边聊过几次,我挺喜欢她的。“这个提案非常精彩,完全如你先前所说,更可贵的是,它虽然是纪实回忆,但读起来像小说一样。我觉得,可以把它往《奔腾年代》[11]以及《杜鲁门传》[12]这类作品上靠。只要能让他相信,这本书同样具有类似的潜力,相信他也不会有什么理由会反对。”她说完点点头,对自己的说法表示满意。
团队中另外三名编辑也纷纷出言附和,整张桌上,只剩下我还没有发表过意见。
果然,米琪接着便转向了我这边。我虽盼着她不要这样,但该来的还是来了,我也并不感到惊奇。“你有什么想法吗?不用说,你肯定碰到过许多类似的状况,毕竟你进入出版业也这么多年了,又曾经在大型出版社里待过。”我不太清楚她说这话的真正意图——米琪究竟是在称赞我经验丰富,还是在明褒暗贬,讽刺我虽然曾在大公司里工作,却犯了今天这样的低级错误。
我调整坐姿,身体微向前倾,“我认为,这部作品最值得强调的卖点,在于它所衍生出来的社会价值——这个故事不单是一对男女陷入爱河的罗曼史,更是战后那个历史阶段的一个缩影。那是一个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我的年代。然而,即便是在如此伟大的时代背景下,个人身上也同样背负着存在于每个时代的——爱与恨、嫉妒与无私。对于他们而言,如果选择违反军规,跨越文化偏见而结合,这样的生活肯定不会是顺风顺水的。他们势必要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即便他们之后一起来到了美国。”
我脑海中的某段记忆突然被唤醒了。这种历史背景下的个人命运,使我想到自己多年以前在我还没有当编辑时的一段经历。“我记得自己曾经采访过一位来自日本神户的女士,那是好多年前新闻学课上的一次作业。她在战后和一名美国士兵结婚,然后来到了佐治亚州。一天,她在牙医诊所准备固定牙齿的时候,意外发现她已经怀有身孕。然而那位牙医对她说,她最好尽快去做流产,因为不同种族相结合会带来遗传问题。她的孩子生出来绝对不会是正常的。这样的话竟然出自一个医学专业人士之口——你能想象得到吗?”
坐在对面的希拉里瞪大眼睛,摇了摇头,她显然感到触目惊心,同时又被这故事所深深吸引,这种反应和我第一次听到这故事时简直一模一样。
“那个牙医还主动帮她联系了做流产手术的人。她甚至连去往黑诊所的车都已经安排好了。直到最后关头,她实在憋不住,把整件事情告诉给了一位亚特兰大的社会名流——她当时在他家做家事。得知真相之后,她勃然大怒,驱车赶到牙医诊所里,冲着他的鼻梁狠狠砸了一拳,又写信将事情原委投给了地方报社。可谁想,当地的妇女协会却极力想把她从镇上赶出去。从那以后,她成了一名社会活动家。”
桌子对面,罗杰挠了挠头,似乎十分困惑,“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不是觉得这个故事不够精彩,只不过……”他转了转手腕,好像在说,“说重点,简。”
“我的意思是,牙医的故事虽然占用了大概一两分钟时间,但在此过程中,大家都听得十分入迷。没有人出言打断我。”这种事情在编辑部会议上其实并不常见,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是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相发言,像陷在电涌里上蹿下跳的弹珠那样,噼里啪拉说个不停,“这个故事的卖点在于,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某种共鸣。我们总是关心故事中人性的层面,这个主题是永不过时的。除此之外,我们也很在意历史轨道中的岔路口,那些如今看来觉得不可思议,却被上一代人认为是合情合理的社会习俗。我们都会认为,若是自己身处同样的处境,绝对不会容忍那种事情。可是如今,当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先后离开人世,而他们的故事还有许多未曾诉说时,这样一个关于那个时代的故事将极具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正是作品能够畅销的核心。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故事更打动人呢,让你既难以置信,却又不得不去相信,因为它们是真实发生的历史。”
米琪紧闭的双唇突然呼出一口气,吹过她的笔端,“很好,我喜欢这个思路。你尽快把策划方案看完,有什么其他想法,也一起反馈给我。”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