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8900000003

第3章 谈创造羌族文字

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古老文化的民族。历史上,羌族曾经是一个大民族。传说中我国农业始祖炎帝即为姜姓,而“姜”又是羌人部落中最早从事农业的一支。姜姓部落与黄帝等部落融合以后,构成了华夏族——汉族的前身。据许多史学家称,“羌”,就是我国古代对中国整个西北部地域上的泛指。凡居住在这个地域内的人都谓之“羌人”,而在同一个地域内长期生活的人们,无论在人种血缘、主观认同、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都会表现出共同特性来。尽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自然和社会等诸多因素,出现了许多次民族的大迁徙,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但是只要曾经有过共同的漫长的生活经历,创造过共同的文化,其共性就将不同程度地永远保存下来。现在,许多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发现,每当一研究到西南各少数民族时,都会或多或少牵涉古代羌人的历史。毋庸置疑,羌族是古羌人的一支,汉族与羌族同出一源——皆为炎黄子孙。与羌族构成兄弟关系的尚有彝族、白族、藏族、哈尼族、纳西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普米族、景颇族、独龙族、怒族、土家族等等。由此可见,研究羌族的语言文字,特别是创制一种羌文,对于了解和研究整个中华民族的内部构成关系,对于探究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规律,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价值和直接利益远非为二十来万羌民所享有,而应该是整个中华民族。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和“文革”以后),国家对羌民族的研究投入许多精力,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尽管那时国家财力十分困难,但还着手羌文的创制工作,只因后来的极左路线的干扰而未能成功。这当然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时至今日,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提对羌文进行创制,应该说各方面的条件远非50年代可比。这是一项可望而可即的事业。

从国际上看,美国、日本以及俄罗斯对中国少数民族都有较全面的了解和研究,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超过了我国国内的研究水平。羌族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曾经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过巨大作用。尽管历经沧桑,饱经忧患,但这个民族尚存。羌民族的坚韧性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都是屈指可数的。对这个民族的深入研究,不仅是本民族负有的特定义务,而且是全国各民族责无旁贷的义务。否则我们有愧于我们共同的祖先,有憾于后代子孙。

从古到今,羌人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但她留给后人的“痕迹”无非九牛一毛耳,而且大多只能散见于汉族或者其他民族的典籍里,很大程度上属于“旁观者”的印象记载。由本民族自己记载的、内容比较翔实的羌族史至今尚未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几本研究羌族的著述出版之后,史学界尚无更深一层的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同时在研究西南其他少数民族时,每每涉及古羌时代,只好就此止步,成为“空白”。这客观地表明:研究西南各少数民族(包括羌族在内),在方法上不能舍近求远,舍本逐末。谁都知道,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研究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离开了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必然是浅尝辄止,难以成功的。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讲:创制羌族文字,是我国史学界、人类学界以及语言学界等方面的迫切需要,是了解炎黄子孙发展进程、打开我国古代宝库的一把“钥匙”。

创制羌族文字,从现实的实用性来讲,其意义也是非常巨大的。据统计,羌族大约有近二十来万人,约有70%以上的羌民会说会听羌话(主要分布在阿坝州境内);此外,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甘孜州的丹巴等地区也有不少会说会听羌话的人,累计起来羌话的覆盖人口不在50万以下。如果创制一种羌族文字,我国整个汉藏语系羌语支就有统一语言文字的可能,其意义则将更加深远。

羌族居民主要生活在高山峡谷。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在使用语言上存在着“十里不同音”的问题。这对于人们从事生产和建设,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尽管现在羌民中有部分人可以使用汉语,但是羌语能够准确微妙地表达民族特有的精神、思想和感情,是其他任何一种民族的语言无法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没有在一定范围内统一的语言、文字,就会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的发展进程。很久以来(可追溯到隋唐时期),羌族地区有的说羌语,有的说汉语,有的说藏语或其他语言(直到今天也是这样),再加上各个地方的方言土语,便形成了五花八门的语言。由此,带来了如下弊病:

第一,弱化了民族的凝聚力。认同感差,形成相互鄙视,各自为政,本民族成员越来越少;

第二,淡化了民族自尊心,加重了民族自卑感;

第三,放弃了对民族遗产的继承,或者对什么是本民族有价值的历史遗产产生分歧,莫衷一是。

很多世界著名的史学者都在犯疑:羌族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进行筑堰打井、石砌碉楼的民族,但为什么至今未发现过建筑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著述?以她聪明的才智、丰富的情感,羌族应是诗人辈出、文人荟萃的民族,但受限多多。这当中,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而没有统一的语言和文字肯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今天(只有在今天),如果我们能够创制羌族文字,对于振兴羌族(当然也是振兴中华的内容之一),对于极大地发挥羌族人民的才智,促进羌族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实在是一件功垂千古的伟绩!

目前,研究羌族文化,创制羌族文字,我认为是一件带有“抢救”性质的工作,分秒耽误不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构成。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在中华大地上,曾经不知有多少个部族、部落和民族。人类的同化作用是巨大的,世界大同也是不可逆转的。但是,时至今天比较完整地保留着本民族特色的民族已经不多了。就拿满族来说,曾经何其强大,以致打下了清王朝的江山。但在汉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同化作用下,满族的语言都已经名存实亡了。这是历史的规律,我们也丝毫不为此惋惜。历史进程的滚滚洪流呈现出择优汰劣是件好事,何必为此叹息?不过历史唯物主义是尊重历史事实的,对既成的历史进行研究,以利古为今用又是一件具有时代意义的大事,这种事业本身就是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历史前进,促进人类进步。创制羌族文字,仅从片面上看,也许仅仅会得出保留一种古老文化的结论。但是根据羌民族多层次进化程度的现状,创制或者给予一个局部的语言的“统一化”的机会和条件,从客观上看来,就是给予了一次统一步伐、加快文明昌盛的机会和条件。羌族至今人数虽然不多,而且居住在汉藏两大民族之间的地域里,同时长期以来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但是她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仍然比较完好地保留着,这对于民族的研究,特别是创制一种文字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

毋庸讳言,新世纪的潮流滚滚而来,各民族的交往逐渐增多,民族同化的力量已经无时无刻不剥蚀着各民族自身的特点。这对社会的发展是件好事,对于研究者从事研究工作来讲的确带有几分危机感。以羌族现实为例,现在懂得羌族历史和说羌语的人已经逐渐减少,老一辈羌民已经逐渐离开人世。特别是羌族文化的传播者——“端公”,他们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可以传唱上古羌语,他们之中的一些佼佼者,可以称得上羌族文化的一部“活字典”,可惜这些人已经逐渐减少,健在者也是精力有限。因此,研究羌族语言和创制羌族文字迫在眉睫,千载机会就在此刻!我们恳望有关领导和专家们给予必要的重视!

(载1994年10月《羌族历史文化文集》第五期)

同类推荐
  • 游思无轨

    游思无轨

    凸凹散文集,有的是研磨历史,有的是冶炼哲理。有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多工序蒸馏,有的是对人生真谛的多层面思考。作者将身边发生的平凡故事,用质朴的文字,娓娓道来,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其中。
  • 生活不止苟且 还有诗与远方

    生活不止苟且 还有诗与远方

    叶子,一个祖国西南边陲女孩。她曾是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做着人人羡慕的清闲工作,可天性倔强的她,偏不甘心朝九晚五平静如水的生活,于是毅然辞职出走。三年间,她从南到北、自西向东,马不停蹄地游遍了大半个中国,也曾短暂跨出国门,一次又一次地用笔记下了她的旅途见闻和感情遭际。这里有义无反顾的出行、有风光旖旎的边境小城、有光怪陆离的摩登都市、有难舍难分的情感缠绵、有扑朔迷离的相识相知,以及在异国他乡的艳遇、女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一段无怨无悔的青春,忧伤、喜悦、平静、叹息,绘声绘色地娓娓道来。
  • 凯歌百代美名扬

    凯歌百代美名扬

    上个世纪的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在举世闻名的朝鲜战场五圣山战区上甘岭。由我所在的45师135团两个连队扼守仅3.7平方公里、正面宽仅2.5公里的弹丸之地(即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个山包),与以世界军界一致公认的世界最大的军事强国美国军队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展开了敌方称之为“金化攻势”、我军则称之为上甘岭战役的一场鏖战。在这场历时43天的鏖战中,敌人先后共投入兵力6万余人,参战火炮1565门,坦克120辆,飞机3000余架次。
  • 阅世新语

    阅世新语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等方面。是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请你原谅我

    请你原谅我

    一对水火不容的母女;两个性格迥异的男人;一场无关风花雪月的彻骨伤痛。你憎恨过自己的母亲吗?仇恨隐匿在心里,不见刀光剑影,没有血肉横飞,却像病毒一样布满全身,侵入脊髓。你敢直视自己人性中的阴暗吗?那些角落里爬满的虫子,腐烂的花草,生了苔藓的石块,以及根植在内心的不安、惶恐、逃避、惊惧、甚至杀戮。准备好了吗?来体验这场文字制造的海啸。
热门推荐
  • 高道李真果

    高道李真果

    《高道李真果》是一部传记体小说,塑造了一个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李真果,他遍读圣贤经典,问道玄门绝学,精练各派武术,集武功、丹道、道家医术绝学于一身。本书以社会性质截然不同的几个时代为背景,通过传主所经历的清朝末年、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初期等历史巨大变迁,讲述大道士李真果穿越百年、历经艰辛磨难的传奇人生,彰显其爱国爱教、悬壶济世的美德,全面而真实生动地反映他“忧以天下,乐以天下”、载道行道的修真之旅和中华民族精神及人格风范。
  • 千秋家国梦

    千秋家国梦

    本书是作家曾纪鑫近几年来思考地域文化、历史名人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大文化散文著作。全书由15篇各自独立的文章组成,但强烈的优患意识与炽热的爱乡爱国之心始终是本书的主调。作者以地处中华腹心位置的荆楚地区为标本,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一桩桩历史事件的风云变幻、一处处历史名胜的兴衰荣枯起笔,毅然穿透那重重的历史帷幕,犀利的笔触直指现实社会那一个个令人尴尬的沉重话题。其中,《走出古隆中》、《古城荆州》等文热切地呼唤改革,希望人们冲决封建网罗,摒弃小农意识,以跃身现代文明的大潮中去中流击水。
  • On the First Principles of Government

    On the First Principles of Governm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智慧说话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说话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说话术》讲述的是教你怎么巧用智慧去说话。
  • 玫瑰志

    玫瑰志

    书中的珀斯生就是舒稳、安逸的,与幸运儿相同,是受阿兰贝尔所眷顾的一份子,关于这类人并没有太多话题,仅是不断重复讲述的故事中的某个角色,而她却有份绝妙之处教人为其着迷吸引,为了在美突发的心中的愿想,她经由爱情、抉择、生存,最后因一桩抢劫越狱事件名声大噪,此君名字很快随玫瑰花喻,在西部间流传。故事以美国旧西部臭名昭著的女强盗珀尔.哈特PearlHart的经历为蓝本改编。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环境知识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环境知识

    进入工业时代以后,人类社会迅速发展。我们在享受自身创造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在无奈地品尝自身行为造成分的环境问题所带来的恶果。保护环境、拯救地球已经刻不容缓!
  • 温室大棚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温室大棚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本书深入介绍了科学种植、生产加工等新工艺、新技术,切实帮助广大农民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引导农民朋友们脱贫致富,轻轻松松奔向致富之路。
  • 葫芦村鬼影

    葫芦村鬼影

    葫芦村出大事了,北山坡的坟茔地里闹鬼了!这可急坏了村主任刘长海。前几天,葫芦村刚被评上精神文明村,而且正在招商引资,市里的一家矿泉水厂厂长已经看好了西山腰的一股泉眼,本月中旬就要来人实地考察。如果闹鬼的事被他们知道了,非打退堂鼓不可,刘长海的这顶乌纱帽弄不好也得被镇长撸下来。闹鬼可不是小小不然的事,是直接关系到葫芦村经济发展的大事情。为此,长海的牙床肿了,嗓子也哑了,赶忙跑到治保主任郭全那儿去商量对策。
  • 樱花盛开的季节

    樱花盛开的季节

    花开花落会有时,看樱花普出的三段恋曲:樱花序,樱花烙,樱花辿
  • 雾都孤儿(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雾都孤儿(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