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9300000003

第3章 闪烁者(2)

球手之一是个名叫奥斯特伦的挪威人,身高六英尺八英寸。他的块头让我很吃惊。说实话,他跑不快,跳不高,动作也很慢,但他的大块头能拦住你的去路,而在他的防守范围内,他粗壮的手臂能盖任何人的帽。我们有时打四对四,有时打五对五,具体取决于谁有吃午饭的闲暇。三十一岁的我比他们大多数人要年轻几岁,也高个几英寸——奥斯特伦除外,他比所有人都要高一个头。我们用各式各样的口音在球场上挑衅对手。

“我奶奶都比你投得准。”

“你这是投球还是传球?反正我看不出来。”

“奥斯特伦,当心脑袋撞上篮筐。”

有些研究员会在午餐时间上餐馆吃饭,另一些会在自己的办公室玩电脑游戏,还有些会拿这些时间来工作——甚至好几天都忘记吃饭。萨提维克就属于后者。我玩篮球,是因为它感觉就像自我惩罚。

研究所的气氛很轻松:就算想打瞌睡都没问题。没有逼迫你工作的外力。这里的体制严格遵守达尔文主义——在这儿工作下去的权利要靠自己争取。唯一的压力就是你给自己的压力,因为人人都知道,评估每四个月就有一次,而你必须拿出像样的成果。试用研究员的流动率在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浮动。和新雇员的友谊随时都可能打水漂。

萨提维克的工作和电路有关。来到这里的第二周,我发现他坐在扫描电镜[5]旁边,跟我谈起了自己的工作。“这活儿要用到显微镜。”他解释说。我看着他调节焦距,屏幕上的画面随即发生了变化。我在读研的时候用过扫描电镜,但这一台更新,也更先进。跟我看过的魔术相差无几。

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扇窗。把样本放进真空柱底端的样品室,抽成真空,接下来就像在看另一个世界了。曾经平坦光滑的样本表面,如今却仿佛崎岖起伏的复杂地貌,与先前大相径庭。

使用扫描电镜就像在看卫星照片。你身在高高的太空里,俯视着这片精致的地貌,俯视着地球,然后你转动小小的黑色刻度盘,放大地面的景象。放大就像坠落。就好像你从轨道落下,而地面飞快地迎向你。但你坠落的速度快到现实中不可能的程度,比自由落体速度更快,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跨越难以置信的距离向下坠落。地面的景物越变越大,你觉得自己就要撞上去了,但你永远不可能撞上去,因为所有事物都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清晰,可你永远不会撞上地面。这就像那个古老的谜题:一只青蛙跳到一根圆木的中央,然后跳到剩下那一半的中央,就这样继续下去,总之永远无法到达圆木的另一头。这就是电子显微镜——朝着画面无限坠落,却永远不可能触底。

我曾将放大倍率调到14000倍,就像在用上帝的双眼去注视,从中寻找终极的、不可分割的真理。最后我得出了结论:“底”根本无处可寻。

萨提维克和我的办公室都在主办公楼的二楼,彼此只隔几道门。

萨提维克又矮又瘦,约莫四十来岁。他的皮肤是深棕色的。他的脸几乎带着孩子气,但那副小胡子已经出现了花白的迹象。以他窄小五官的排列方式而言,无论说他是墨西哥人、利比亚人、希腊人,还是西西里人,都有人相信。但只要他开口说话,所有这些可能性都会像变魔术那样消失不见。他会突然变成印度人,彻头彻尾、理所当然的印度人,而你根本无法想象其他可能。

我第一次遇见萨提维克的时候,他用双手握了握我的手,然后说:“噢,来了张新面孔。一切还顺利吗,我的朋友?欢迎来到研究。”他总是这么用“研究”这个词,就好像它是某个场所,是可以到达的目的地。我们当时站在图书馆外的大厅里。他的笑容那么灿烂,让人没法不喜欢他。

也是萨提维克告诉我说,处理液氮的时候绝对不能戴手套。“千万要记住,”他说,“因为手套会让你冻伤的。”

我看着他工作。他在充填扫描电镜的蓄液室。冰冷的烟雾溢了出来,顺着圆筒形的外壁倾泻在瓷砖地板上。

液氮没有水那样的表面张力。洒几滴在手上,它们会无害地弹开,然后顺着你的皮肤流下,甚至不会弄湿你。就像小小的水银球一样。那些液滴会迅速蒸发,在滋滋声中汽化消失。但如果你在充填蓄液室时戴着手套,液氮就会流进手套里,贴在你的皮肤上。“这么一来,”萨提维克一边倒着液氮,一边说,“你就会受重伤。”

萨提维克是最先问起我的研究领域的人。

“我也不清楚。”我告诉他。

“你怎么可能不清楚?你人在这儿,所以肯定在研究什么才对。”

“我正在努力。”

他盯着我,消化着我的话。我发现他的眼神变了——他对我的印象正在变化,正如我第一次听他开口时的感觉。我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变得不同了。

“噢,”他说,“现在我知道你是谁了。他们经常说起你。你是斯坦福毕业的那个人。”

“那是八年前的事了。”

“那篇关于退相干的著名论文是你写的。精神崩溃的那个人也是你。”

看样子,萨提维克是个直言不讳的人。

“我不觉得那算是精神崩溃。”

他点点头,或许是接受了我的说法,又或许不是。“那么,你还在研究量子理论吗?”

“我跟它一刀两断了。”

他皱起眉头。“一刀两断?但你当时的成果很惊人。”

我摇摇头。“沉浸一段时间以后,量子力学就会影响你的世界观。”

“这话什么意思?”

“我越是研究,就越没法相信。”

“没法相信量子力学?”

“不,”我说,“没法相信这个世界。”

3.

有些日子,我滴酒不沾。在那些日子,我会拿起父亲的点357,看着镜子。我对自己说,如果今天喝上哪怕一口,我就会付出代价。付出和他一样的代价。

但还有些日子,我会喝酒。在那些日子,我会在反胃感中醒来。我走进洗手间,对着马桶大吐特吐,对酒的渴望让我双手颤抖。我把脸埋在陶瓷马桶里,胆汁涌上喉头,肌肉也痉挛起来。我的胃在漫长的抽搐中变得空空荡荡。我的颅骨抽痛,双腿发颤,那股渴望也逐渐化作一头贪婪的怪物。

等到能够起身的时候,我看着洗手间的镜子,往脸上泼了些水。我什么也没对自己说。无论说什么,我都不会信的。

在那些早上,我会喝伏特加。因为伏特加没什么气味。

我把伏特加倒进一只旧保温咖啡杯。

啜饮一口,颤抖便平复了。啜饮几口,我就有了行动的力气。

这是一种平衡法。不能太多,不然有人会闻到酒味。也不能太少,否则颤抖不会消失。就像化学反应那样,我寻找着平衡点。我会喝下足够的酒,让自己能撑下去,能站稳身子,能走进研究所的大门。

我爬上楼梯,来到我的办公室。就算萨提维克发现了,他也没说过什么。

萨提维克研究电路。他用小小的0和1,用马瑟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来培育电路。这个阵列的内部逻辑是可塑的,他通过选择压力来指引芯片的设计方式。就像是发生在盒子里的进化。他通过自动化程序辨识出效率最高的电路,将其作为后续迭代的模板。用遗传算法来控制最适合任务的代码。“理想模型是不存在的,”他说,“建模多多益善。”

我完全不明白这一切是如何运作的。

萨提维克是个天才。他在印度时是个农民,二十岁那年才来到美国。他在麻省理工拿到了电子工程学位。他选择电子工程是因为他喜欢数学。之后他去了哈佛,收获了不少专利和工作邀请。他用就事论事的语气向我描述这一切,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而且任何人都做得到。“这跟聪明无关,”他说,“只是足够努力而已。”

他似乎相信就是这么回事。

我就没那么确定了。

其他研究员也会来到这儿,看着他设置在工作台周围、仿佛某种自组织数码艺术品的门阵列。他们把“优雅”这个词用了一遍又一遍。对于那些母语是数学的人来说,这是最高的赞美。而他俯下身去,专心致志地看着自己的作品,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这也是他的才能之一。专注的才能。就这么坐在那儿完成工作的才能。

“我只是个单纯的农民。”别人赞美他的研究时,他总喜欢这么说,“我喜欢翻土。”

萨提维克总有说不完的话。我们休息的时候,他就会操起那口蹩脚的英语。有时候,在跟他共度一个早上以后,我会被他说话的方式影响,用他那种蹩脚英语跟他对话。那种混杂语言拥有让我钦佩的效率,以及表达细节的能力。

“我昨天去看了牙医,”萨提维克告诉我,“她说我有一口好牙。我告诉她:‘我活了四十二年,这是我头一回来看牙医。’她觉得难以置信。”

“你从没看过牙医?”我说。

“对,从来没有。”

“这怎么可能?”

“还在家乡的时候,我直到十二年级才知道有专门看牙的医生。那以后我也没去看过牙医,因为没这个必要。牙医说我的牙齿很好,没有齿洞,但我左边的后臼齿上——那是我嚼烟草的地方——有牙渍。”

“你嚼烟草。”我努力想象萨提维克像棒球选手那样大嚼烟草,但那幅画面无论如何都不肯浮现。

“我很羞愧。我的兄弟没有一个嚼烟草的。在我的家族里,我是唯一一个。那是很多年前,我还在农场的时候养成的习惯。现在我想戒掉,”萨提维克恼火地摊开双手,“但我戒不掉。两个月前,我告诉妻子说我戒掉了,但我现在又开始嚼了,而且还没告诉她。”他露出悲伤的眼神,“我是个坏人。”

萨提维克皱起眉头。“你在笑,”他说,“你为什么要笑?”

在高科技产业,汉森就像一口重力井,像一股不断扩展的自然之力,永远在收购其他研究所,购置设备,吸收竞争对手。

汉森研究所只雇佣最优秀的人才,从不考虑国籍与出身。走进这里的咖啡室,你会看到尼日利亚人在用德语跟伊朗人对话。这是因为他们的德语都比英语——他们的另一种通用语言——要好。汉森永远求贤若渴。

波士顿研究所只是汉森旗下的研究所之一,但我们有最大的存储设施,这就意味着多余的实验设备都会送到我们这里。我们打开箱子。我们整理补给品。如果有我们的研究用得上的东西,只要在申请书上签字,它就归我们了。在大多数官僚风气浓厚的公司,繁琐的程序才是主流,而我们就像他们的对立面。

大部分日子的早上,我都会跟萨提维克一起度过。我们肩并肩站在他的工作台边,聊着天,忙碌着。我帮他布置门阵列。他工作时会说起他的女儿。到了午餐时间,我会去打篮球。打完篮球以后,我有时会为了消遣而造访“得分机器”在北大楼的实验室,看看他在忙些什么。他的工作跟有机物有关,内容是寻找不会让两栖类出现先天缺陷的化学替代品。他会用镉、汞和砷测试水样。

“得分机器”就像个萨满巫医。他研究两栖类的基因表达模式,他用畸形预言未来。我母亲肯定喜欢这种研究——既让人惊恐,又带有阴谋气息。

“如果不做点什么,”他说,“大多数两栖类都会灭绝。”他有几个装满了蝾螈和青蛙的水族箱——长着许多条腿的、长着尾巴的、又或是没长前腿的青蛙。怪物。它们跳上跳下,在水里游动,或者爬来爬去,仿佛装在长方形玻璃缸里的切尔诺贝利梦魇。

他的实验室旁边是个名叫乔伊的女子的办公室。她和我一样才来这儿不久,但我不清楚她具体是哪天来的。其他人似乎都不知道她的姓氏。有时候,乔伊会听我们聊天。她会从旁经过,用她纤巧的手抚过墙壁。她高挑,漂亮,而且是个盲人。她留着长发,颧骨很高。她的双眼如此清晰、蔚蓝而又完美,让我一开始甚至没能发现她的眼盲。

“没关系,”面对我语无伦次的致歉,她说,“这话我听到过很多次了。”她不戴墨镜,也不拿白色拐杖。“我三岁时视网膜就脱落了。”她解释说,“这算不了什么。”

“你要怎么找到自己的房间?”问这句话的人是萨提维克。直言不讳的萨提维克。

“有了耳朵和记忆,谁还需要眼睛?盲人很擅长数步数。另外,你们也不该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她露出微笑,“眼见未必为实。”

到了下午,回到主办公楼以后,我会尝试工作。

我独自待在办公室里,盯着白板。盯着空无一物的白板。我拿起记号笔,闭上眼睛。眼见未必为实。

我凭借记忆写着,我的左手熟练地写出公式。写下一连串的字母和数字,就像某种失落巫术的古代符文。我能在脑海里看到它的形状。QSR的成果。我停下笔。看到自己写下的东西时,我将记号笔狠狠摔向墙壁。办公桌上那叠笔记随之倾斜,然后掉到地上。

那天晚上,杰瑞米来到了我的办公室。

他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一杯咖啡。他看着洒落一地的纸张,还有用潦草的字迹写在白板上的公式。

“数学只是种隐喻而已,”他的声音从门口飘来,“这不是你自己常说的话吗?”

“噢,年轻气盛时的我。满口这种单纯的宣言。”

“你现在不想再宣言了?”

“我已经失去那种胃口了。”

他拍拍肚皮。“你失去的东西,我得到了,对吧?”

这话让我露出微笑。他的体型并不臃肿,只是不再像过去那样瘦削了。“考虑到我们的上下级关系,”我说,“这话确实适合用在我们身上。或许我们也是隐喻。”

他举起咖啡杯,装模作样地敬了个礼。“你还是这么机智。”

“你是说疯狂吧。”

他摇摇头。“不,斯图亚特才是疯子。但你确实很引人注目。我们都知道。在你来学校之前,我可从没见过哪个学生会跟教授争论。”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你驳倒了教授。”

“有意思,我的记忆里可不是这么回事。”

“噢,好好回想一下吧,你确实赢了。”他抿了口咖啡,“只不过花了好几年而已。”

杰瑞米走进房间,落脚时努力避开那些纸张。

同类推荐
  • 非礼

    非礼

    招生面包车开到这个叫柴胡沟的村子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个村上有一个叫范惠敏的女孩子,因为她没有在我们的招生名单上。说实话,我们的招生名单有点像《林海雪原》里栾平手里的秘密联络图,上面写满了驿马镇初级中学没有考上高中的几乎所有学生的名字。我们知道拿着这个名单有点不地道,就像一个偷窥者,随时准备着把一个人的隐私公之于众。但我们没有办法。因为许多招生单位都带着这个“联络图”。据给我们提供“联络图”的熊校长说,为从县招生办弄出它,颇费了周折。
  • 爱情西街

    爱情西街

    描写了当下都市底层女性生活,主要关注都市底层女性的婚姻爱情,以及她们在快速发展的都市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苦恼,写出了她们的困惑、无奈和迷茫,写出了她们女性的柔情、母性的善良,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小说的情绪中大都流淌着淡淡的忧伤,作者用灰色的幽默,把一些都市小人物的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不管她们遭遇了多少挫折,走过什么样的弯路,最终向善的心始终没有改变,向着阳光生长的力量没有减弱。小说情节曲折跌宕,催人泪下。
  • 地海传奇4:地海孤儿

    地海传奇4:地海孤儿

    曾经是峨团陵墓第一女祭司的恬娜,如今已是孀居的中年妇人,她与遭受虐待、身负火伤的孤儿瑟鲁相遇,收其为养女,两人相依为命,克服艰困生活中的种种危机;地海最强大的法师格得,多年之后再度出现在恬娜面前,却已力量尽失,成为一个平凡人。地海世界的一切都已改变,过去深信不疑的力量与真理,从此不再相同,昔日主角们的命运,又将遭逢何种转变……
  • 天真易得

    天真易得

    漂亮女孩儿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被朋友接受呢?很多很多,多到她们根本承受不起。聪明漂亮的萨拉·朗被人发现受重击致死,带着球棒的那个男人首先就受到怀疑。但当曾经的警察,新晋私人侦探乔治娅·戴维斯受雇于嫌疑人的姐姐调查这件事情时,她发现案件另有隐情且真相异常黑暗。看来这些在芝加哥北部生活且出身不错的漂亮女学生很清楚她们的天真无邪对于心猿意马的商人们值多少钱。这些姑娘买得起普拉达,却没有意识到这笔买卖她们根本负担不起。
  • 性格演员

    性格演员

    《性格演员》是“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系列丛书之一。丛书共分六个板块:悬念推理系列、幽默讽刺系列、惊悚恐怖系列、言情伦理系列、古今传奇系列、社会写真系列。并按系列逐年推出若干部作品集。本书为“言情伦理系列”。《性格演员》共分,至真·纯情、诺言·痴情、沉默·隐睛、禁忌·苦情等四个板块。其中包括《镶在身体里的定情物》、《三张失物招领启事》、《血泊中的泪水》、《一个女儿几个娘》、《遗嘱背后的故事》等文章。
热门推荐
  • 腹黑王爷之单纯王妃

    腹黑王爷之单纯王妃

    她,黑暗里行走的杀手,却一不小心翻了船,被男友亲手杀死,她恨,却无能为力。一朝穿越,既然上天给她再来一次的机会,那就好好活着。可是这个俊美的如同妖孽的男人是谁?为什么一直跟着她,还要她负责。
  • 智慧绝学(天书悟语)

    智慧绝学(天书悟语)

    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周览古今成败得失之林,蔑不由此。何以明之?昔者桀、纣愚而汤、武智;六国愚而秦智;楚愚而汉智;隋愚而唐智;宋愚而元智;元愚而圣祖智。举大则细可见。
  • 拆拆爱

    拆拆爱

    宁毁十座庙,不拆一桩亲的时代已经过去,拆爱师就应运而生了。他们从雇主处取得报酬,以“拆爱”为最终目的。良心拆爱师白素素与黑心拆爱师的鸡血对决,看谁能拆了谁的爱!
  • 高适集

    高适集

    《高适集》主要内容:高适是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边塞诗的创作,开拓了诗歌的广阔视野,尤其表现了那种长期戎边浴血苦战中昂扬向上的精神。高适的边塞诗有的抒发保国安边的豪情,有的歌颂边塞将士的英勇,有的更是多方面地描绘了边疆奇特风光及当地的生活习俗。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高适是盛唐诗人中较突出的一个,他以极大的同情写出戍卒所遭受的苦难境遇,表现久戍思归的哀怨。
  • 维摩经义疏

    维摩经义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原罪之末日的审判

    原罪之末日的审判

    一场突如其来的末日,看似小说般的末日爆发,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主角作为一名普通学生,没有逆天的能力,却被逼迫走上求生之路,在一条漫无边际的生死线上,只追求着一个目标:活着。夏国内阁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救灾和调查之中,当灾难背后的隐情逐渐明朗之时,真相却远远不是我想的那样。
  • 校园之恋爱复仇记

    校园之恋爱复仇记

    主要是女主顾雨宁,夜若喃两女主的复仇,,,,,第一次写
  • 闪婚行动(上)

    闪婚行动(上)

    虞游游报复裴毅的方法很简单:嫁给他哥。你觉得好玩吗?虞游游一顿饭的工夫,目光全都流连在了斜对面的裴毅身上,见他吃得正欢,本着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的原则,她毫不犹豫地抄起筷子夹一筷子沙拉坏心地放在裴毅盘子里,一本正经地对裴毅说:“小毅多吃点儿。” 裴毅握叉的手紧了紧,差点没忍住摔东西,原本俊逸的面上带了些许狰狞,几乎是咬牙切齿,声音带着冷笑和讽刺:“多谢了,嫂子。”对面这个该死的女人明知道他有洁癖,偏偏这样,是有多恨他?虞游游不在意地点点头,继续忙着和自己盘子里的牛肉做斗争。
  • 岭南叶家

    岭南叶家

    第一次写网文,想学个有趣的故事。下面就是我要写的故事了,一个医生的故事,这个医生三观很正,有梦想,有技术,当然故事的背景不大就是发生在岭南的一个小县城了,这个县城叫兴宁县。岭南自古被称之为蛮夷之地,毒障遍布,但是就在这个地方有个历史悠久的小县城,县叫兴宁县,县里有个医馆,馆主叫叶良丞,故事的主角是他儿子叫叶天一。
  • 前夫别说话

    前夫别说话

    作为游戏小白一只的封琪琪貌似面临着被前夫与小三套路、门派被几大门派围殴、门徒在野外被开红的窘迫局面。甚至被嘲讽让她滚出这游戏。而这时,混迹网游界的老鸟,身为封琪琪十几年的闺蜜柳楠退游又回来了,说是给她找回场子。还有她那前夫,现实中还是她琴行的学生。同时阴差阳错还是闺蜜的男神,出现的频率可以说是阴魂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