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200000003

第3章 成功之道 (3)

1914年郭沫若赴日本留学。为了考取官费学校,他除了努力学习日文之外,还“拼命地补习科学”,“考入高等之后,科学方面是高等数学,如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微分、积分,以及物理、化学、动植物学的讲习和实验”。在高等学校三年毕业之后,升入九州帝国大学的医科,学习了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医化学、病理学、药物学、细菌学、精神病理学等基础学问,还学习了内外儿妇、皮肤花柳、耳鼻咽喉、眼科齿科,乃至卫生学、法医学等临床学问。郭沫若“在医科开始的两年很感觉兴趣,那时所学的可以说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人体的秘密在眼前和手底开发了”。他“自己解剖过八个尸体,也观察过无数片的显微镜片”,进行过细菌实习、医化学和生理实习这些“引人入胜的东西”。1923年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毕业,取得了医学士学位。

然而,郭沫若“虽然大学是毕了业,也得了医学士的学位”,但因17岁时重伤寒所带来的生理上的限制,两耳重听这种“耳朵的毛病限制”,使他“不能掌握听诊器,辨别微妙的心音和肺音的各种差别”,“医道学而未成”,他“不曾行过医”,“也没有意思行医”。 但事实上,这段学医经历,并非如郭沫若自己所说的“走错了路”,正如他后来所言,“虽然我并没有行医,也没有继续研究医学,我却懂得了近代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科学方法之外,我也接近了近代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科学。尤其辩证唯物论给了我精神上的启蒙,我从学习着使用这个钥匙,才认真把人生和学问上的无门关参破了。”

在日本实验医学传统的熏陶下,学医阶段所掌握的这些科学知识为郭沫若日后翻译《生命之科学》这部科学巨著打下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郭沫若自己也说“虽然我并没有行医,但我觉得我的医学知识比文学知识更有根底。” “我并不失悔我学错了医。我学过医,使我知道了人体和生物的秘密。我学过医,使我知道了近代科学方法的门径。这些,对于我从事文艺写作,学术研究,乃至政治活动,也不能说是毫无裨补。”对他从事翻译也何尝不是如此呢?

郭沫若在《生命之科学》译者弁言中指出,《生命之科学》“原作者之志趣是想把生物学和与生物学有关联的各种近代的智识作一综合化。但这个综合化是以大众化为其目标,以文学化为其手段的。”“这部书在科学智识上的渊博与正确,在文字构成上的流丽与巧妙,是从来以大众为对象的科学书籍所罕见。译者自己是专门研究过近代医学的人,同时对于文学也有莫大的嗜好,所以便起了这个野心,以一人的力量来这译这部巨制。”

同样,郭沫若翻译《美术考古学发现史》《隋唐燕乐调研究》《艺术作品的真实性》等著作,也得益于考古学研究的知识准备。在《美术考古学发现史》译者序中,郭沫若提道去年(1930年)年初我在研究中国的古代社会的时候,我感觉到要处理这个问题,关于考古学上的准备智识是不可缺少,我便选读了这部书。但我所谈的是日本滨田青陵博士的译本。滨田博士是斯道的专家,他所移译的书我相信一定是很有价值。结果和所预期的相符,我由这部书得到的教益真是不少,适逢其会我从前的一位友人新开了一家书铺,他写信来要我的稿件,我便起心翻译这部书。

二十年留学流亡生活:郭沫若翻译的经济动因

1914年,郭沫若抱着学本领报效国家的宏伟志愿踏上了赴日本留学的漫漫长路。出发时长兄给他的钱只能满足半年的需要。郭沫若为了能够在半年之内考取官费学校,不得不拼命学习。半年后,郭沫若如愿以偿,通过了日本第一高等学校特设预科第三部的入学考试,开始了正式的留日学习生活。留学期间,与安娜相识,有了自己的家庭。养家糊口便成了学习之外的又一重担。1917年8月,在第一个儿子要出生之前,“为面包问题所迫”,“曾向泰戈尔求过点物质的帮助”,他从泰戈尔等英译本《新月集》《园丁集》《吉檀伽利》三部诗集里选译的作品,辑了一部《太戈尔诗选》,用英汉对照,并加解释,“想寄回上海来卖点钱”,写信向国内的两大书店——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求售,但郭沫若当时“在中国没有人知道固不用说,就是太戈尔也是没有人知道的。因此在两家大书店的门上碰了钉子。”1918年暑假,他又译了一部《海涅诗选》,同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1918年9月,郭沫若携妻带幼从冈山到福冈时,从驻东京的留学生管理处预支来的八、九两个月的96元官费,在支出了搬家费、旅费和8月份一家人的生活费用以后,已经所剩无几了。去办理入学手续时,郭沫若手头只剩下因重新调整留学生的官费而增加的24元补贴和长兄郭开文特意从北京汇来恭贺入学的70元。然而,第一学期的学费就得交纳40元,还必须购买价格昂贵的医学教科书和德文原版参考书。每月的房租加上一家三口的生活费用支出,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郭沫若身上,使得他喘不过气来。到福冈时,家庭经济上的极端拮据每每使他窘态百出,就连一部分学习上必不可缺的参考书也被他好几次典当又赎回。郭沫若当时的生活窘境可见一斑。

1920年3月次子博生出生后,郭沫若一家四口都靠郭沫若的助学金过活,经常买五分钱烤红薯当“全家的中饭”,只有逢到“临时有了稿费收入或者刚刚领回助学金”,才偶尔“从箱崎车站买回一种叫‘驿便当’的饭盒”,那就算“一顿佳肴盛餐”了。郭沫若虽然常常向家乡的父母求助,然而乐山的老家本来就不很富裕,即使尽了最大的努力,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郭沫若的贫困生活,因此,依靠写作和翻译赚取稿费以维持生计,便成了此时郭沫若从事翻译活动的动因之一。

1923年4月,郭沫若拿到医学士学位后携家人起程回国。因拒绝了重庆一家英国人办的医院的高薪聘请,带着家人到上海后一直没有固定的职业。后来郭沫若被指派为学艺社的人所创办的私立大学筹备委员会成员,并预定为该大学的未来教授。因学校未开学而闲着的郭沫若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决心翻译《资本论》。他定了一个五年译完的计划,要求商务印书馆出版,希望在翻译期间由商务印书馆每月供给他若干生活费。这个想法得到了学艺社的朋友们的赞成,然而,在商务印书馆的编审会上却没有得到通过。这样一来,计划也就只好是计划了。

翻译《资本论》的计划既归失败,郭沫若开始向商务印书馆卖稿,过着卖文的生活。除了创作之外,他陆续地卖了不少译文,屠格涅夫的《新时代》、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霍普特曼的《异端》、约翰?沁孤的戏曲集、高尔斯华绥的《争斗》等都是在这前后一二年间先先后后化成了面包。

1924年4月,郭沫若为了解生活上的燃眉之急,开始翻译《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他“埋头五十多天,从清晨工作到深夜,终于译完了全书。他将这部20万字的译稿寄给了商务印书馆。谁知出版商只答应出书后抽版税,不同意预支稿酬,靠译书解燃眉之急的想法落空了。郭沫若只得将日文原书送到当铺,当了五毛钱,救了一次急”

我现在深觉得曾经做过一次卖笑生涯的人真正是不容易改邪归正的呢。在日本住了半年以上,除译书糊口而外,偶尔瘾发,前前后后也做过将近二三十万字的文章。郭沫若:《〈小品三章〉序》,《郭沫若集外序跋集》。

郭沫若在《孤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中说:“穷得没办法了,做小说没有心绪,而且也没有时间。我只好把这剩下的一本《新的一代》的德译本来翻译。我从七月初头译起,译到昨天晚上才译完了,整整译了四十天。”

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起初有创造社的资助,经济上还算过得去,但到了1929年2月,由于创造社被封闭,该社每月供给的一百元生活费从此断绝。他为了“顾及到生活”,“对于古代的研究不能再专搞下去了”,不得不将“力量又移到了别种文字的写作和翻译”上来。

1931年8月,所译小说《战争与和平》第一分册(上)由上海文艺书局出版。郭沫若当时“生活十分窘促,上海的一家书店托人向我交涉,要我翻译这部书,我主要的为要解决生活,也就答应了”。由于“书店要急于出版,我是边译边寄,书店也就是边印边出”。待“译到了将近一半的光景,书店因为营业困难,不能继续出版”,“就把译笔停止了下来”。

结语

“翻译工作很重要而且很费力”,不是仅仅懂一点外文,会使用词典就能够胜任的。那些带有投机性质的译书家们,“只看书名可受社会的欢迎,便急急忙忙抱着一本字典死翻,买本新书来译。有的连字意的针对从字典上也还甄别不出来,这如何能期望他们译得不错呢?”他们顶多是一些靠翻译来获取名利的译士罢了。

郭沫若曾向翻译界推荐过苏联的翻译经验:“苏联译一首中国诗时,懂得中文的人先把意思译出来,然后再让懂得诗的人把它加以诗化。一首诗的翻译分两步走,固然可以完成好,而文学家兼翻译家的郭沫若则把这两道工序一人一次完成了。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殿堂里的巨匠,郭沫若东西方文化视野之开阔,古今中外学识之渊博,精通外文语种之多,翻译成就之伟大,是现代文学家、翻译家难以比肩的。

同类推荐
  •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享有“世界上最好的传记作家”美誉的斯蒂芬·茨威格所著的一部传记合集,里面呈现了12个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搜寻到的人类历史中曾经星光灿烂的时刻:巴尔沃亚到不朽的事业里寻求庇护、亨德尔的精神复活、鲁日有如神助般在一夜之间创作出了《马赛曲》、古稀之年的歌德如情窦初开的少年疯狂热恋十几岁的少女未果的哀歌、决定滑铁卢一役战果的一分钟……看命运之手是如何巧妙地选中了这12个人,又是如何将这改变人类历史的使命投诸其身。这些历史时刻像耀眼的星光在夜空闪现,将漆黑的夜空瞬间照亮,驱散了人类幽暗的长夜。
  • 金岗山麓的追忆

    金岗山麓的追忆

    经过一年多的征稿、搜集、访谈和整理,将文化部丹江“五七”干校部分文化名人的访谈等汇编成册。
  • 王阳明传:心学大师修炼记

    王阳明传:心学大师修炼记

    书香门第奇葩子,龙场觉悟终得道。平定宁王、讨伐两广,且看一代圣贤的传奇人生。阳明者,姓王,名守仁。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最著名的一代圣贤。就让我们翻开这本书,看看这样一位文韬武略、拯救大明的“古今完人”传奇却又极其充满坎坷的一生。
  •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谈起春秋五霸,首推齐桓公。就政治、经济、军事而言,在七十多个诸侯中,齐桓公并不出类拔萃。他用财无度,好酒,好猎,好女人。然而他有一最大优点:爱惜人才。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一旦认准了,破格提拔,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在贤相管仲等人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荣登霸主宝座。然而,齐桓公的结局并不好。作为一个堂堂霸主,竟被活活饿死。始作俑者,是他生前最宠爱的三个大臣。这个中的滋味,很耐人寻味。在众多的诸侯中,齐恒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本书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
  •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清官与廉吏大体同义,其要旨在一个“廉”字。“廉”原指物体露出棱角,朱熹集注《论语》时说:“廉,谓棱角峭厉。”以之比喻人的禀性方正刚直。“廉”又作收敛解,引申为逊让、节俭,进而引申为不苟取、不贪求。故古时将有节操、不苟取之人称作“廉士”;将清廉守正的官吏称作“廉吏”。我们案头的这本周庆苾先生精心撰构的《中国清官廉事》一书,陈列先秦至明清一百多位清官的懿言嘉行,读来直觉清风拂面,深感天地毕竟有正气。
热门推荐
  • 藏冰

    藏冰

    【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人间不平,侠义在心】天南山,五峰掌,有位剑道权威,袖手望人间变换,事事沧桑。大辽原,万里江,有位刀中圣者,探手写军书笔墨,惯享天光。隆中困,卧仙岗,有位御笔书生,抬手作传世神曲,尽抒胸狂。昀芒客,少龙凰,有位痴情浪子,试手舞元轻碎剑,醉赏天唐。洗花海,医庐中,有位薄裙妙女,出手济黎民庶苦,无意权掌。待来日海灾尽覆百州,刀戈云起十国,雪城终于太古,冰山深葬穹庐,少年横剑出山,死铭父志,信马吟啸江湖。
  • 烈火猴心

    烈火猴心

    六星灭天、七星灭世、无法无天!唐僧八戒的离奇背叛,漫天妖魔的无尽追杀,是遮天阴谋还是命中注定的轮回之劫?纷乱的天庭,光怪陆离的三界争斗,扑朔迷离的灭世真言,是阴谋还是阳谋?曾经的西游神话,往昔的师徒降妖同盟,还能不能再续前缘,共赴磨难?
  • 懂礼仪到哪里都受欢迎

    懂礼仪到哪里都受欢迎

    礼仪是生活的需要,是工作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需要。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交往层面的拓宽,社会文明礼仪规范愈加显示出其特有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尤其对年轻人而言,缺乏礼仪修养,必然会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效果。
  • 玄灵罚世

    玄灵罚世

    异世强者独孤傲天因偶得一柄魔剑,被一个绝世强者的后裔设计;
  • 娑婆边际

    娑婆边际

    一场逃亡,将我引向了一条未知之路。我本应属于这个世界,生命如鲜花一样绽放,血肉和万物一同腐朽,骨骼像化石一般沉寂。然而,命运却将我放逐到了充满未知的边际。亿万年前,宇宙脱胎于混沌,规则和逻辑随之产生。世界就像一座斑斓的鱼缸,孕育和承载着盒子里的众生。鱼缸外又是怎样的世界?没有人到过那里,哪怕是诸神最虔诚的使徒。那是灵魂的禁区,一切的真相之地。顺从着那缥缈的指引,我从泥泞中爬起,点燃微弱的烛光,在寒冷中独行。以羁绊取暖,以期望作伴。越过边际,明白了一切,看穿了所有,包括这谜一样的世界,众生的意义,以及冷酷的上帝。
  • 我家王妃可倾国

    我家王妃可倾国

    沈清如穿越了!穿到了一个刚生了小包子,难产死的妹子身上!妹子身份不简单,正经的侯府千金。可惜没斗过白莲花,只好跑到乡下避难。沈清如觉得挺好。每日挣挣钱、养养包子,无聊的还有人送上门求虐。美满啊......某一日包子他爹找上门来,于是沈清如的任务升级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品妖男来亲亲

    极品妖男来亲亲

    18岁生日流落街头,有家归不得!这就算了,可是!谁来告诉她,看见一株植物离奇的开花过程后就穿了?!这是什么鬼道理?呃……熊猫?国宝?!她没有看错吧!……呵呵,乐呵呵的把国宝级的国宝纳为己有……囧。原来在古代熊猫多多,一点都不国宝!再囧。原来这只熊猫是一只中等级的妖,连人形都没法变!鄙视之!抱着熊猫一起睡觉,一起洗澡,一起吃饭……直到某一天,国宝躺在床上,摇身一变,一位绝色美男慵懒地躺在她面前,魅惑的朝她微笑:我就是你的亲亲国宝……
  • 鹰隼突击:空中武器

    鹰隼突击:空中武器

    本书从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直升机、运输机、侦察机、预警机、反潜机、加油机九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每种飞机的用途和它们的代表机型。书中介绍的每一种战机都具有鲜明特色,力求让喜爱现代军事的读者获得视觉和阅读的双重享受。同时,本书也加入了与之相关的一些趣闻阅读和知识链接,详细介绍军用飞机漫长的发展史,同时详细解读隐身技术、变后掠翼技术、矢力推量技术等现代军用飞机的高端技术,目的是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旨在让青少年走进科学殿堂,探索航空知识。
  • 长目电禅师语录

    长目电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浮生

    灵浮生

    “疯子”、“怪人”、“神经病”这三个词语几乎是伴随着沈云今整个童年。一个金融学博士,毕业后每天除了诵经就是打坐,这谁顶得住呢?母亲气得病倒,沈云今便在母亲榻前为她祈福,摇头晃脑之时,再睁眼,世界没了!吓地昏迷了七天七夜,再睁眼,沈云今变成了真正的通灵巫师。“我一定是睡得太狠了,竟然出现了幻觉。”当这些东西真正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沈沉今当然是接受无能啊,可谁知一股寒气直顶脑门。“云今,等了你这么久,我们才得以重逢,你怎能弃我而去?”……高冷蛇精女主沈云今×看似纯情实则老得不行的男主司夜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