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4700000019

第19章 曙光在前(6)

自然,纪彬当时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古代儒家哲学方面,特别是《论语》。1948年,我笔录他的《古代儒学哲学批判》,大量的是修改旧稿,其中有几篇论题还经过反复修改。如他在《自序》中说,此书初稿,曾印发于国立东北大学及私立尊经国专两校听讲学生。嗣后,颇有修改。总计前后,讲授四遍,更易三次,始得定稿。序后署“1948年6月10日赵纪彬识于青岛山大教授公舍”。重读这篇自序,虽已恍惚,对有些词语却还有印象,似也是我的笔录。但阅读书的内容,又非全是我的笔录,我印象最深的是《释人民》,我笔录的不知是这本书里的第几稿,我录了两次,几乎等于每次都是重写,这是《论语》全书讲到人与民,以及有关与人和民相联系的词语的解析和考证。作者自云:“《释人民》篇,分析春秋末时社会之阶级构成,指出‘人’与‘民’是当时社会之主要两大阶级;其二,《君子小人辩》篇分析‘人’之阶级内部之派别分裂,指明‘君子’与‘小人’是‘人’之阶级内部,维新与革命两大对立派别。”(《古代儒家哲学批判·自序》)

《释人民》、《君子小人辩》和《说知探源》这三篇我都笔录过。此书本名《论语新探》,1948年送交中华书局出版时,改名为《古代儒家哲学批判》,这是纪彬写作时间最长的书稿,我只知道《释人民》和《君子小人辩》这两篇,他在1948年上半年,曾反复修改了几次。这两篇文章内容是相互联系的。他是把“人”与“民”、“君子”与“小人”,在《论语》的词意内涵全部进行考辨,以识别它们在社会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发现了在春秋末期这“人”与“民”是两大对立阶级:“人”是统治者,“民”是被统治者。而“君子”与“小人”之争,则是“改革者”与“维新派”,他们“人”的内部的派别之争。《论语》中孔夫子的所有“语录”,阶级观点是相当鲜明的,他从没有把“民”当“人”过。纪彬对《论语》的新探,确实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考证和论辩,是哲学史研究的新贡献。《论语新探》不只独树一帜,极具说服力,也深受毛泽东主席的赞许。今天时髦《论语》讲座如此风行,我实为马克思主义之现实遭遇而感到悲哀。

我这一生从未尊孔,大概也是因为我本来对哲学就是一张白纸,没有负担。不过,也不能说《论语新探》就是反孔。纪彬在孔墨两学派对立的论辩中,是一种科学论断。他只是认为,孔子主张应当遵守先王之礼,所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应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但孔子也并非完全主张复古。他也曾说过:“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这无疑也是历代对先王之礼都有“损益”——即改良的主张。

孔子的这种主张,自然是历代统治者所欢迎的,因为这有所损益,都无害于它的统治。但改革却会破坏和动摇它的基础。《说知探源》是论孔门教育和知识见解的,也是和前面一篇《知能学习论》密切相关的。这也是纪彬多方取证解开的难解之谜。孔夫子是国人公认的大教育家,在他的《论语》中讲了很多学与教的传之千古的卓见,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我儿时入父亲私塾学习,虽未正式拜师,却看过同学们行拜师之礼,那是十分庄重的。一般都是父亲带来,长幼两人衣帽整齐,学生先向至圣先师的牌位行三跪九叩大礼,拜师之礼,稍有简约,只是一跪三叩首即可,这是近两千年的塾教传统。所以,孔子成为历代人的尊师,即使叛逆的贾宝玉,也要说一句:“孔子是亘古第一人,只得听他这句话。”即使在“五四”打倒孔家店之后,不少教育家,仍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超阶级的,是一视平等,“有教无类”。可《论语》中又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明确界限。这“民”连“知”的权力都没有,又哪来受教育的权力。纪彬的研究,多方面论证了他们这“无类”也同样不包括那“民”在内的。

《墨经》我当时读不大懂,也未求甚解,但墨子的为人,他的“兼爱”、“非攻”、“节用”等主张,都给我留下了好印象,或许并不是他的学说对我有什么影响,而是因为他的言行有益于当时的人民,令人钦佩。我在阅读《非攻》时,也同时看了鲁迅《故事新编》中的《非攻》这篇作品中墨子的形象,可以说他是鲁迅笔下少有的塑造得血肉丰满的“中国的脊梁”的文学形象——他吃苦耐劳、勇敢机智又谦虚质朴。小说突出地描写了他不顾安危,冒死前往楚宋,化解了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救了楚宋两国人民的故事。

孔墨显学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对立和斗争,在纪彬的研究中,是属于改革派与维新派的斗争,墨家是改革派。墨子主张的“非攻”、“兼爱”、“非命”、“节用”各章,都显示出对“君子”学派保守落后的批判。纪彬认为,墨子的这些观点都有时代的进步意义。而孔孟所批判的“小人”观点,则多数是墨学见解。在我看来,墨子的学说和作为,都有重民生、重实际功利的倾向,不唱高调,对君主、君子不利于人民的思想行为,一律加以批判。不过,墨子学派虽“显学”一时,终不为后代统治者所接纳,到了汉代,就成了《史记》游侠列传里的人物,墨家学说却不再有继承人了。这是我在笔录纪彬先秦诸子研究中形成的自己的一些看法,与他的哲学论断无关。

孔墨显学的论争,实际上是在战国时代,墨子以《论语》的儒家学说为对手;而儒家学说的思孟学派则是以墨子为“小人”学派进行抨击。我虽受笔录观点的影响,但哲学问题在我难以全部入脑,我往往会从诸子言行的直观体验中接受“营养”。比如孟子,在纪彬的哲学思想评价里,地位不高,我也知道,孟子那千古“名言”:“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卷五《滕文公章句上》)按照他这种“通义”劳力者得世世当劳奴,供养治人的“劳心”主人,永远不得翻身。这绝对是毫不掩饰地为统治者服务的。但是,有时我又觉得,孟子要求“士君子”个人修养的许多想法,曾培育了后世志士仁人勇赴危难、慷慨就义的英雄气节。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又如孟子曾历数古圣先贤均“发迹”于民间,我每每为他这种“养吾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的豪情壮志所激励,想起了我心目中可称为大丈夫的关羽、岳飞、文天祥、史可法、谭嗣同的慷慨就义而心潮澎湃!也会忘掉唯物与唯心……我以为这都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传统。以我的文化思想水平,读《诸子集成》,当然很难理解他们的逻辑内涵,他们那种思辨的问题,我即使读了,也觉得枯燥而难求甚解。只不过,在笔录中,纪彬的对文献的熟悉,逻辑的严谨,思辨的清晰,文字的简洁,都不知不觉地给我后来的文字工作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两年多的“夜练”,也养成我后来只有开夜车才能出活儿的写作习惯。

这两年多,我在山大旁听,虽有“逃学”的记录,那主要是日语,我虽在上小学受奴化教育时学过一年多,如我在《求生苦旅》中所叙述的,都是“集体作弊”过关,根本没有入脑。在青岛,纪彬叫我学日语,是为了以它为工具,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因为在“五四”前后,有不少介绍马克思主义或者列宁的著作,多数是从日文转译过来的,也包括苏联的书籍,日本翻译得很快,而我国留学生也是在日本的最多。只是我的父亲虽然自学英文,文字翻译能力很强,却没有把这样的“基因”遗传给我,在后来我有机会学习的条件下,我也没有产生过学习外语的紧迫感,而且终生也没有能掌握一门外语。

不过,那两年我听的都是名师的课,即使我没有受过这门课系统的教育,但我既听了课,总在这“白纸”上有所记录。比如我听杨向奎先生的“中国通史”(可能不是这个名称)先秦史部分,至少使我了解了夏、商、周历史发展的轮廓,而且我知道杨先生是傅斯年、顾颉刚先生的学生,但他在青年时代,就表现出勇于探索和坚持求实的精神,发表了一系列先秦史的考证文章,对老师们的权威结论提出质疑,表现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科学态度。这一直贯串到他主编《文史哲》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杨先生的历史课,我只听过“一段”,但他却是我一生不忘的恩师,他逝世后我曾写过一篇纪念文章,题名《迟到的悼念》,这里不再赘述。汉乐府、南北朝陶渊明、谢灵运的诗,我似乎都听过几课,我记得都是萧涤非先生讲的,我特别喜欢背诵《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和《木兰诗》,也喜欢陶渊明的诗,却不大喜欢谢灵运,以为他诗的对仗太拘谨了。为此,我也曾听过王仲荦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本来是去寻找产生陶渊明诗的时代背景的,结果听来的却是司马氏(魏晋时期)的暴政,嵇康、阮籍的佯狂和忧思。我不记得在那两年多听过萧先生讲唐诗和杜甫。

在古代史方面,我还听过一位先生的选修课,即丁山先生的“古史考辨”,课程是不是这个名称,我记不清了,我印象里是这个内容。讲的是甲骨文的考辨,往往一堂课只讲一个字。因为我没有看过真甲骨文,即使丁先生在黑板上勾画出来,我也看不懂。所谓甲骨文,就是刻在龟背和牛骨上的文字,名曰“卜辞”,这是商代的习俗,做什么事都要占卜,即用火灼龟甲或牛骨以视吉凶,并把占卜的人和事铭刻在甲骨文上,即是“卜辞”,也该是商代文化的一部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曾出现过几位研究甲骨文青铜器的专家,对卜辞的研究很有成就,也有分歧。我只在纪彬著作中看到他引用郭沫若先生的《青铜时代》时翻过这本书,却没有读过。丁山先生也可能有关于商代考古的著作,我也没读过,我听丁先生讲甲骨文,多处批评郭著的解释是猜想,是妄断。往往为了一个词、一个字,他引各家说法,说出自己意见,就是一堂课,我虽不想弄懂甲骨文,却很喜欢他的论辩。听丁先生课的人不多,最多不过五六个学生,而丁先生并不在乎听课的人有多少,他仍是认真地讲下去。可惜我重回山大上中文系时,文史已经分家,我再也没有听过他讲课。但先生细高的身材,一口半南半北的普通话,激辩时动情的脸,仍深深留在我的记忆里。

当然,在两年的时间里,我听过课的老师,不只这几位。只是1951年我又重回山大中文系成为正式的学生,多位先生也成为我的业师,那已是另一个时代,那受教育的条件,也自然大不一样了。我前面说过,我来青岛以前,虽看过一些书,却等于没受过教育,接受过一点新文学的影响,却不了解文艺战线,等于一张白纸。我听过课的每位先生,都在这张白纸上留下了文字,这就是我在特殊条件下受到的启蒙教育,它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直到我的晚年,从《人民日报》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任职,以致最后承担国家重大课题《中华艺术通史》的编撰,我写总序时,也还是从五十年前的“旁听”记忆中追寻到文史的线索,受益大焉!

四、我的读书生活

读书,是我自幼的爱好,但那时漫无目的,只是抓到什么读什么,而且能读到的,喜欢读的,也都是“侠义派小说”,随后又失学、失父教,看书,只能是半瓶子醋,留在脑子里的不过是些“行侠仗义”的空想,既不能立报国的大志,也没有增加任何有用的文化科学知识。对于侠义派小说,鲁迅的评价是:“大旨在揄扬勇侠,赞美粗豪,然又必不背于忠义。”像我读过的《七侠五义》、《三侠剑》、《雍正剑侠图》、《五女七贞》、《蜀山剑侠传》、《峨眉剑侠传》等,大部分是赞美清代康乾盛世的,实际上是在为清朝腐败末世粉饰太平,让老百姓和孩子们从小就仿效侠士,效忠王朝。我的幼年时代虽已没有了皇上,但忠义关公,却给予我长时间的影响。如前所说,哪怕是有了共产主义信念,对《三国演义》的评价,在我思想上仍有少年时感情上的遗留。

石家庄图书馆的一年多,使我接触了新文艺,但读的书也很驳杂,既有鲁迅、茅盾、老舍、曹禺的作品,也有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如张恨水、刘云若的小说。因为自己的愚昧,尚未觉悟到接受“五四”革命精神的启蒙。顶多是得到了点同情弱者、憎恶黑暗的启示。抗战胜利后,我亲眼目睹了北平进步学生运动的蓬勃发展,并看到他们遭到军警镇压和报刊歪曲的报道,更加强了我对这个“国民政府”的反感。去青岛后,才开始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结束了我思想上的混沌状态,点燃了我向往革命的热情,并使我渴望成为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战士。

同类推荐
  • 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

    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

    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是多元化发展,不能一味地以欧洲为中心,就像我们评论一个作家是否伟大时,不能以他是否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为标准一样,西方殖民主义者硬说黑非洲没有历史、没有文化,企图轻轻一笔,把非洲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勾销掉,这当然是痴心妄想。由俞灏东、杨秀琴、俞任远合理变化组的《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辑录了非洲大陆上最富盛名的文学家的作品并加以评析,为你娓娓道来非洲大陆的文明历程。《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一套五册,并向全国各高校内部发行。
  • 这个世界上什么人都有

    这个世界上什么人都有

    如果你是个耿直善良的女孩子,眼看着男朋友和绿茶婊玩暧昧,恨不得与小三撕逼同归于尽;如果你是个纯爱主义者,坚持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却被周围人朝三暮四的恋爱方式,还有无关群众投来的轻蔑眼神各应得无言以对;如果你是个勇敢率真的梦想家,一面踏过现实中的森森白骨,一面高举着心中的明月,一面追求着内心的那团火,一面又害怕自己被异化;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有一点趣味,有一点狗血,还有一点与众不同;请翻开本书。
  • 解放海口(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海口(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描述了解放战争中,为解放海南,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纪录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夜莺与玫瑰

    夜莺与玫瑰

    王尔德记叙的是生命里的美丽与哀愁——平凡生活里的爱,精神世界中的美,以及这两者的毁灭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痛苦,突出了神性的救赎与归宿。王尔德不再重复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一百年的陈词滥调,也不表达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美好愿望,只用一种淡然超脱的口吻来讲述悲剧,借助人物交错的视角与眼光让读者听见渔人长长的叹息,夜莺最后命若游丝的歌声,小矮人哀哀的哭泣和他的心破裂的声音。他以不完美的童话反复叩问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矛盾与悖论、影射现实社会的困顿与复杂,以曲折的方式展现他对艺术、爱情及人生完美而纯粹的追求。
  • 如果你正年轻,且孤单

    如果你正年轻,且孤单

    如果你正年轻,且孤独。你总是期待有生之年时时精彩,生命长途遍布花树。于是所有的不辞辛劳、义无反顾,仿佛都有了意义。但来时的航船已远逝于迷津,旧地重游,青春落幕,人也换了面目。你我不忍苛责自己的单纯,所以无数的人总是一声唏嘘。我明白过往的遗憾已是东海逝波,唯有舍弃不该有的执念,才能与这世界好好相处。孤独是一枚陪你我成长的果实。吞下它。天高云淡,波峰浪谷,雪虐风餐,似锦前程,都需你我独自上路,不慌张,慢慢走,别回头。
热门推荐
  • 职场人生之千变万化

    职场人生之千变万化

    什么是职场?什么是人生,让我告诉大家如何掌控只属于自己的职场人生。
  • 网游之幻想年代

    网游之幻想年代

    一个意外,他成了精神分裂。一次错手,他进了网游。一个误会,他成了废柴。一本邪书,改变了他跟整块大陆的历史。宅男亡灵,恋父刺客,蛮力精灵,闷棍法师,乌鸦骑士,龙战牧师……看我怎样玩转世界,一切尽在本书!总之,这是一个得了精神分裂的人在女儿(?)的帮助下在游戏内外大肆泡妞的故事。(天音:疑?故事怎么成这样了?)
  • 魔君恋

    魔君恋

    夜幕漆黑,天色暗沉,空中无星,只有一轮暗月散发出冰冷诡谲的光芒。北山山顶,冷风呼啸,吹动的树木刷刷而响。轰隆一声,一道雷声凭空炸响,这天愈发的暗了。悬崖边上,一名十四五岁的少女毫无生气的躺在那里,身上衣服破碎,脸上道道血痕,看不清容貌,显然受了极重的伤,生死不知。她的身边站了一男一女,一个穿着红色大衣,一个裹着黑色大氅,女子容貌冷艳,一脸跋扈,而男子却是带着斗笠,遮挡了容貌。
  • 异世情缘之傲娇九尾狐

    异世情缘之傲娇九尾狐

    某宝宝拍胸激动呐喊:”我乃天山九尾天狐!千古至今至此一只!奈何一朝被坑坠入凡间,捉鬼,拿妖,降魔,除怪,契仙兽,收徒弟,没有本宝宝收不了的妖!“某男眼睛轻轻一瞟,魅惑的嗓音磁性而慵懒微微低问:”是么??“某宝宝蹲坑画圈圈去。愤愤不平ing..某变态男除外。
  • 伤寒医诀串解

    伤寒医诀串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嘘,我们的小秘密

    嘘,我们的小秘密

    一觉醒来,林轻语发现自己变成了男人,她,欣喜若狂。同样一觉醒来,苏逸安发现自己变成了一棵大树,他,痛不欲生。而更痛苦的是,有一个男孩子每天都会跑来对着他的“肚脐眼”——树洞说话,将那些隐秘的小激动、小不安、小阴暗,轻声细语,说给他听……
  • ON THE SACRED DISEASE

    ON THE SACRED DISEA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脉确

    脉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真妖孽游花都

    修真妖孽游花都

    万丈深渊摔不死,这就是大难不死。承接逆天传承,这就是必有后福。
  • 重生之阖家吉祥

    重生之阖家吉祥

    叶知夏重生了!十几年的时光倒带重来,这一次,那些不圆满的,就让它圆满留有遗憾的,就要好好去完成。重生不止改变自己,还要改造家人!狂虐渣宰,远离小白莲,痛击绿茶女表!从此,做一个有理想,有报复,有文化,有钱的大好青年!嗯?再加一条?好吧,她会努力做合格的苏太太!宣誓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