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5000000014

第14章 中国小说古典形态的高峰与“终结”(2)

(二)寓批判于“志怪”之中——《聊斋志异》的思想艺术特色之一

鲁迅之所以把《聊斋志异》列为清代小说的“拟古派”的代表作,一方面当然因为它是文言体,而当时口语体的平话、章回小说早已十分流行;一方面它在体裁上用的是“志怪”、“传奇”,而这两种体裁都还是中国小说早期发展的形式。所谓“六朝志怪”、“唐宋传奇”。何况“《聊斋志异》问世后,风行约一百年,这期间模仿和赞颂它的非常之多”。因此:谓之“拟古派”,是非常恰当地说明了它的特点。

“志怪书”本源于“巫多说鬼”。鲁迅说:“秦汉以来,其风日盛,到六朝并没有息,所以志怪之书特多。”(《中国小说史略》)自然,到了蒲松龄的时代和蒲松龄的笔下,那人与鬼的“交通”,却是更密切地联系着现实的社会与人生。蒲松龄在《同毕怡庵绰然堂谈狐》一诗中就有过这样的透露:“人生大半不如意,放言岂必皆游戏。”这同前面引用过的《聊斋自志》的那段话,意思是一样的。即他的谈鬼说狐,大不同于早期的志怪书,他是借“放言”——志怪以寄托他对现实的“孤愤”和“不如意”的。

在《聊斋志异》中,作者寓无情鞭挞与批判于志怪艺术,其矛头所向,首先是封建官场的黑暗与罪恶——即“官虎”、“吏狼”们的贪吝、残酷、昏庸、媚上的丑恶世相。其佳作有《梦狼》、《梅女》、《续黄粱》、《促织》等。

《梦狼》写的是白翁长子白甲在外为官,做父亲的放心不下,忽得一梦,梦见到了儿子的衙门,“窥其门,见一巨狼之道”,“又入一门,见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又视墀中,白骨如山”。父子相见后,白甲“唤侍者治肴”,则又是一巨狼衔死人入,“聊充庖厨”。白翁梦醒很担心他儿子的所为,就打发小儿子去告诫。不想白甲反而嘲笑他弟弟不通仕途之道,竟厚颜无耻地教训他弟弟说:“黜陟之权,在上台不在百姓。上台喜,便是好官;爱百姓何术能令上台喜也?”遂不听告诫,第二年也确实应了他的预言,果然因贿赂上台而升官了。不料“甫离境,即遭寇”。白甲虽然想“倾装”献寇以买命,诸寇却道:“我等来,为一邑之民泄冤愤耳。”不为钱,“遂决其首”。“一冥冥中宰官过”,不忍心让他善良的爸爸“见此凶残”,遂令“前驱者”“续其头”;续头者却以为,“邪人不宜使正,以肩承颜可也”。于是,“甲虽更生,而因能自顾其背,不更齿人类矣!”这虽是志怪的画面,却富有极深刻的象征意蕴,生动而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官吏的豺狼本性。

最为惨烈而又凝注着作者大力歌赞之情的,当属《席方平》。故事写的是席父受害于财主,阳间官吏受贿,将他活活搒死。席方平冤抑难伸,魂入地狱代父伸冤。先向城隍告状,城隍因为受了财主贿赂,判他状无实据,将他逐出。席方平不服,仍然魂留阴间,逐级上告,一直告到冥王那里,不料连冥王也受了贿,根本不加审问,就先痛打了他一顿。而且为了不使席方平继续上告,这冥王就凶狠地连用火刑、锯刑,逼他屈服。席方平忍着分体之刑的剧痛,严辞拒绝,连鬼卒都不得不感叹地说:“壮哉此汉!”冥王见用刑不起作用,就欺骗利诱,表示只要他不再告状,就送他还阳,并“予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席方平伪为允诺,脱身后仍逃出鬼卒的押送,到二郎神那里告了状,连冥王在内一干受贿的阴间官吏都被治了罪,席方平父子的大冤终于得伸。尽管这篇作品的结局,也还是把希望寄托在神明公道上,但却把历来轮回迷信中伸张正义公道的阎罗世界,写得同人间封建官场一样的贪赃枉法、黑暗腐败、滥施酷刑、荼毒百姓,这却又打破了人间对阴间的迷信。

在这类题材中,值得一提的,还有一篇写得含蓄隽永、笔力深邃的小故事《促织》。《促织》的取材,是有真实历史根据的。在小说一开头,作者就交代了真实的时代背景。“宣德(明宣宗年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当时曾有流传谚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皇帝有此嗜好,自然要引得大小官吏献殷勤,为进贡促织搜刮天下,此事甚至给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清官”留下了一块黑斑。据《万历野获编》载:“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千个。”《促织》开门见山地揭示了这促织之戏给人民造成了多么深重的灾难:“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里胥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不过,蒲松龄笔下的这位主人公成名,却是一位老实的里正,不善“科”人,只苦自己。因贡不出一只善斗的促织,被官吏追责得“两股脓血流离”。后来好容易找到了一只,视如珍宝,“举家庆贺”,“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不料这促织又被儿子不小心弄死了。孩子知道闯下大祸,投井自尽了。成名夫妇先是对孩子气极,后来发现孩子尸首,又“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作者娓娓道来,但在这朴实的叙述中,却使人谛听到对封建统治的荒淫无道、虐害百姓怎样深沉的控诉呵!

《促织》虽有一个怪异的喜剧的结尾,死儿魂化为善斗的促织,使成名得以完贡。于是,成名贡县宰,县宰贡抚军,抚军贡皇帝,最后,这只促织斗遍天下贡织无敌手,还能“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起舞”。这自然给皇帝带来了很大欢乐——“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县宰也受到了“卓异”的嘉奖。这小小促织的故事蕴藏着多么深沉的血泪悲愤呵!蒲松龄的“异史氏曰”,不无感慨地讽刺说:“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异史氏曰》)生活在贫苦农村的蒲松龄,正因为亲眼目睹或感同身受,胥吏为害乡里,才能使他的“志怪”艺术,那么血肉融合在鞭挞现实的愤激呐喊里。《聊斋志异》许多小故事的取材,也是来自这种“官宰半强寇”的现实,如《公孙夏》、《韩方》、《一员官》、《潞令》、《石清虚》、《博兴女》等,往往只是几百字的篇幅,经过他的妙手点染、匠心营构,而能产生很强烈的感染力和控诉力。寓批判于志怪,在《聊斋志异》里,“志怪”主要已经是艺术的批判的形式,它不同于古代的志怪书,而是在“志怪”中曲尽现实世态的揭露。自然,蒲松龄的批判的笔锋,不只对着官吏,也对着土豪劣绅,如《成仙》、《红玉》、《商官》等,都把官绅勾结威虐百姓,也同样揭露得很有深度。

醉心科举,虽使蒲松龄对八股取士制度难有剥露本质的认识,但久困场屋,却又使他对考场弊端以及在科举制度钳制下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有着洞察入微和感同身受的观察与了解,再加上它又出之以“志怪”的艺术表现形式,因而,这部分作品往往都写得嬉笑怒骂、夸张揶揄、笔墨酣畅,作者的幽愤和深恶溢于言表。昏聩的考试官,是蒲松龄口诛笔伐的主要对象。在蒲松龄笔下,科举场上的试官,也同于一般的虎官狼吏,他们打着“清流”的招牌,干的同样是营私舞弊、贪污纳贿的勾当。在他们主持下的科场,只能是“黜佳才而进凡庸”。《考弊司》是用象征的手法写了阴间主考官“虚肚鬼王”的“考制”。这鬼王虽在衙门口高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招牌,但“生员初见”,却“例应割髀肉”,“若丰于贿者可赎”。这象征的阴森的气象,活画出考场的黑暗。《素秋》中的试官是“糊涂主司”,《于去恶》中则是一批“游神野鬼”,如瞎眼的师旷和爱钱成癖的和峤都被网罗进试官的行列滥竽充数。也正因为人间太多了这些不学无术的试官,才有“文章词赋,冠绝一时”的叶生(《叶生》)郁郁死后才得中举的悲剧;又使才名冠绝的贾奉雉(《贾奉雉》)屡试不中,一怒之下,把落卷中最次的文句拼凑一篇不通的文章去应考,却得高中的荒谬事件。在《司文郎》中,蒲松龄以“志怪”的奇想,写了一位盲僧居然能在被焚文章的纸灰中用鼻子嗅出文章的好坏,并产生生理上的反应。自命不凡的余杭生,当众焚了自己的文章,盲僧“逆咳数声”,急忙说:“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鬲;再焚,则作恶矣!”可经过科场,这位余杭生居然高中了。他趾高气扬地来找盲僧算账,盲僧只得感叹地说:“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于是,他叫余杭生拿各试官的文章来烧烧,他声言一定能辨别出谁是余杭生的老师。“生焚之,每一首,都言非是,至第六篇,忽向壁大呕,下气如雷,众皆粲然。僧拭目向生曰:‘此真汝师也,初不知而骤嗅,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

这讽刺何等辛辣,却又包孕着怎样的郁愤和悲哀!总之,蒲松龄的寓批判于志怪,以鞭挞官场与世相,由于作者经历丰富、观察细致、功力深厚,既能浮想联翩,涉笔成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又蕴藉深沉,含蓄隽永,余韵无穷。有的同志说,蒲松龄的“志怪”艺术,已达到了“把神话现实化”和“把现实神话化”的奇妙境界,当非过誉。

(三)借花妖狐魅以歌颂真挚的爱情

在中国小说史中从源流上来分期,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一般的说法和概括是:魏晋南北朝的“志怪”与“志人”,唐宋传奇,宋元平话,明清章回,虽不间断,却每个时代有它发展的主流。所以到了清代,尽管志怪与传奇,又出现了蒲松龄这样的达到了高峰的伟大作家,鲁迅却称之为“拟古派”。只不过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拟古”而不“泥古”,他的小说创作虽拟志怪与传奇,却又适应时代的需要,无论思想与艺术,都有独创新意的发展。在唐传奇中也有借志怪以抒写爱情的故事,如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等,但它们怎及得《聊斋志异》中所抒写的花妖狐魅的爱情那样大胆真挚,动人心弦!《聊斋志异》的诸多名篇,以描写“佳鬼佳狐”的优美爱情故事最多。如《婴宁》、《小翠》、《小谢》、《翩翩》、《晚霞》、《娇娜》、《香玉》、《葛巾》、《莲香》、《连琐》、《宦娘》、《辛十四娘》、《白秋练》、《聂小倩》、《绿衣女》、《荷花三娘子》、《巧娘》、《鲁公女》、《公孙九娘》、《鸦头》、《花姑子》、《西湖主》、《阿英》、《阿绣》、《吕无病》、《小梅》、《神女》、《素秋》、《黄英》、《竹青》、《锦瑟》等,也包括我们上面已经提到的《梅女》、《红玉》诸篇。

从明中叶以来已出现的向传统挑战反程朱理学的启蒙思潮,它们在文艺上表现出来的一个很突出的方面,就是激烈地反对封建礼教,热情歌赞青年男女相互自由选择的爱情与婚姻。姑且不说市民文艺的崛起,在平话中对封建礼教的冲击,尽管“三言”、“二拍”这两部“话本”总集里的作品,思想十分复杂,但它们对男女情爱的露骨的描写,对贞操观念所持的轻蔑态度,确实是表现了封建伦理道德正面临黄宗羲所说的“天崩地解”的时代。“情”与“礼”的冲突,构成了文艺的非常突出的主题。冯梦龙在《序山歌》中曾说:“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这在当时,也是文坛的时尚。就以明代文学的浪漫思潮的代表人物汤显祖对“情”的观点来看:“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牡丹亭题词》)不也鲜明地道出了至情与理学是绝难相容的命题么!而这一思潮在小说创作中结出的累累硕果,却是延续到清代小说表现得更为绚丽多彩。《聊斋志异》可以说是文言小说的代表。虽名之以“拟传奇”,但它所展现的情的境界,却是唐宋传奇难于与之比拟的。在一定意义上说,蒲松龄的写情之笔,真可称之为文言体的“人情小说”。鲁迅称赞它“多言狐鬼,款款多情”,特别是由于它的故事情节和艺术描写都洋溢着浓郁的人情味,而使“款款多情”的花妖狐魅,不只具有美艳多姿的外形,还给人以“和易可亲,忘为异类”的迷人的魅力。所以,《聊斋志异》虽借托“志怪”,却写出了血肉人生的真情至性,而并没有象征主义文学的那种神秘色彩。花妖狐魅和人恋爱,虽也有奇异曲折,但她们在爱情和精神上却表现了大胆热烈的追求,而且蒲松龄的浪漫主义的创作艺术,也有助于他写那些花妖狐魅的女主人公们,可以无拘束地打破封建礼教的规范,不受封建伦理的束缚,而显示出更真更美的人情与爱情,升华出诗一样的艺术境界。

同类推荐
  • 玻璃城堡

    玻璃城堡

    泰坦尼克号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船沉了。寂寞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花是寂寞花,芬芳却是热烈的,初恋之殇,热恋之变,婚姻鸟散,红杏逸墙,哦,爱是一条长长的河,漾起了多少清凄美动人的漩涡,孤独是岛,寂寞是花,美丽的永远是故事。婚姻这座玻璃城堡,无疑是容易破碎的,但它的产生并不仅仅是为了破碎。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本书吸取了当今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卓有成效地将其运用到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研究会”的考察中,分别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几方面对“文学研究会”的制度体系进行了探讨,为文学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些为传统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审美研究所忽视的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拓宽与加深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具有启示意义。
  • 王火文集·第五卷:东方阴影 禅悟 雪祭

    王火文集·第五卷:东方阴影 禅悟 雪祭

    《王火文集·第五卷》中三个故事都深深刻下了抗日战争的印迹。这是我们民族不应也是不能忘记的历史,作者在故事中进行了文学艺术化的反映——不论是普通平民的日常生活(《雪祭》),抑或是出家希望求得解脱(《禅悟》),甚至是新的世纪以后到东瀛的留学,都可看出近八十年前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的创伤伤口还隐隐作痛,更可看出作者并非出于个人情绪的痛苦记忆和深刻反思一直在持续。这样的反思对中华民族来说永远不会过时,对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民族来说也是如此。尽管这三部作品的创作时期距今已久,但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我国古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其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中,名家辈出,成就斐然。那些丰富的散文作品,无疑是前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古文观止》这一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选本,共辑有自先秦至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22篇。选择上轻重得宜,取舍有据,并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分为十二卷,每卷篇目匀称。篇幅适中,将几千年间名家巨擘所著的智慧结晶悉数囊括其中,概括而精当地铺展出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重点反映了汉文及唐宋八大家文的独特风格及突出成就,可谓是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这部雅瑟编著的《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从一般性的背景介绍,到字句梳理与注释解读。
热门推荐
  • An Essay Towards a New Theory of Vision

    An Essay Towards a New Theory of Vis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刚经新异录

    金刚经新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米塞斯评传

    米塞斯评传

    米塞斯评传关于米塞斯的传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米塞斯自己撰写的早年回忆录;另一种是他人写的米塞斯传记,其中包括其夫人在其去世后写的回忆录和许古斯曼的详实巨作,当然也包括本书。本书全面而简明地介绍了米塞斯的一生,主要包括其经济学思想和其影响。柯兹纳作为米塞斯的学生和一名极富影响力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他追溯了米塞斯一生的关键时刻和重要事件,解释了其对经济理论的核心贡献,并评价了米塞斯对20世纪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影响。篇幅虽小,但要言不烦,这只有深刻把握米塞斯和奥地利学派思想的大家才能做到。
  • 冷傲总裁:霸宠娱乐圈甜妻

    冷傲总裁:霸宠娱乐圈甜妻

    “顾瑾辰,救我!”被人欺负的时候,宋颂脱口而出的是他的名字。顾瑾辰抱着浑身狼狈不堪的女孩儿,凌冽的眼神看向屋里瑟瑟发抖的导演和一众演员,淡淡的吐出两个字,“封杀!”“老公,你来探班吗?”宋颂抱着手机趴在床上,嘟着嘴撒娇。“老公,我的行李你收拾好了没啊?”某个女人插着腰站在卧室门口声音娇憨。“老公,他们说你总有一天会厌倦,然后踹了我,是吗?”可怜巴巴的星星眼眨呀眨,萌翻一票人。“乖,不哭,不会的。”
  • 独孤求走

    独孤求走

    本书内容包括:想象;楼梯拐弯处;五月乡野的速写;橘花又飘香;奶;断章;失恋;际遇与碰撞等。
  •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从中外历史上众多的名将中选择了十几位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力图将这些著名将领的人生经历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谜题掀开其神秘的面纱,给读者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在写作风格上,《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也力求通俗易懂、精准生动,注重其中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以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需要。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全真、立体的《中外历史名将之谜》能够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
  • Desired (Book #5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Desired (Book #5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TURNED is a book to rival TWILIGHT and VAMPIRE DIARIES, and one that will have you wanting to keep reading until the very last page! If you are into adventure, love and vampires this book is the one for you!
  • 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下)

    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下)

    “中外民间故事杂谈”包括上下两册,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下册收录了尼西情舞的由来、佛教圣地的传说、天津城也叫算盘城、石林彝族火把节的传说、春节的由来、中秋节的由来、泼水节的由来、“爱鸟周”的由来、贴“囍”字的由来、生日祝寿的由来、“压岁钱”的由来、献哈达的由来、比萨饼的由来。
  • 海贼之海军黄猿

    海贼之海军黄猿

    好友的书《有金手指就是爽》都市文,有兴趣的可以支持一下。谢谢大家了!“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大哥你为何无故发此感叹?"海岚问道“你看前面那个果实,像不像我儿子手中的玩物……”“大哥你要是想抢,我们可以按照我们以前的那种做法,直接让他拿过来就是,毕竟这种好东西,留在那种人渣手中也是一种浪费不过话虽如此,我们真的要抢天龙人吗?”海岚说道“所以我才说是富贵险中求嘛??(???????)?”欢迎加入书友群,群聊号码:527621264
  • 艺伎回忆录(章子怡、巩俐等主演奥斯卡获奖影片)

    艺伎回忆录(章子怡、巩俐等主演奥斯卡获奖影片)

    章子怡、巩俐、杨紫琼、渡边谦、桃井薰主演奥斯卡获奖影片《艺伎回忆录》原著小说。讲述了:从渔家孤女千代到京都名艺伎小百合,她的命运,如同漂浮在潺潺流水上的片片落花,永远无法预知未来的方向。优雅而精致的艺馆是富人声色犬马的天堂,却也是小百合每天要直面风刀霜剑的地方。男人们或贪婪或深邃的目光,织成了一张她赖以生存又难以挣脱的网;“妈妈”、初桃、南瓜……女人们或落井下石或慨然相助的双手,撑起一方危机四伏的舞台,纵然如履薄冰,小百合也满含微笑,盛装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