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5400000010

第10章 刘海粟[1]学书点滴

1980年,刘海粟先生赴港办书画展览,曾经写过“精神万古,气节千载”八个大字,船王包玉刚先生以10万港币购藏。这件事报道之后,引起强烈反响。

最近,我请海粟先生谈谈学习书法的点滴体会。他说:“天才靠勤奋,功力靠积累,肯下笨功夫,吃得大苦,耐得大寂寞者;不求捷径,已登捷径。依靠小聪明,不肯钻研,专求速成,注定是一事无成,反而弄巧成呆。在这里我不说弄巧成拙。从书法美学角度而言,拙是一种浑涵老练的境界,不怕你远看,近看,乍看,细看,反复看,与其他作品比较着看,都会给你以艺术享受。而呆是不足取的。现在五十岁左右的国画家工书者少,日本人倒肯下劲苦干。现在退休的老干部和孩子们练字的人也很多,希望是很大的。然而,哗众取宠的江湖符咒之类,也有仿效的,这就需要引导到正轨上来。”这番话饱含着一位前辈艺术家的甘苦和对后来者的热爱。作为一个天资超绝的人,海粟先生在学书上是吃过很多的苦头的。

海粟先生学书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他的母亲。她出身于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是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先生的小裔孙女,襟怀冲淡,心地善良,懂得诗词和古文,爱用蝇头小楷,一丝不苟地抄录古书。海粟排行第九,小名槃官,母亲从不溺爱幼子,到了5岁便手把着手教他描红。习字本从坊间买来,梨木刻板,用棕刷蘸红色涂上去,印于毛边纸上,比较清晰,内容则是千篇一律的“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人,可知礼也”。有什么意义呢?母亲和后来的几位师长都没有作过解释。字的写法近于柳体而不纯,明代以后,八股文做得再合乎规格,不会写馆阁字便考不上功名。20世纪之初,科举虽停,余风尚在。

刘家在乾隆时期出过兵部尚书刘纶,权势显赫,子孙便在常州聚族而居。海粟先生诞生于邻近江南运河的古老房屋“静远堂”后院,幽静的院子里有古柏一株,上面时常有黄鹂和白头翁来唱歌,树下放着几张小方桌,便是孩子们习字的所在。母亲逐日批改习作,描得仔细的用红笔画上个圈圈,个别好的可加双圈;差的打个“×”,全篇不好的画个大“×”,便责令孩子重新描过。遇到孩子不听话,她一边咳嗽,脸上泛出结核病人习见的红潮,含泪叙述亮吉先生艰苦治学的往事,有时儿女们也会随她饮泣,深受感动,他们对母亲的严厉并无反感。夜间,孩子们围着风灯温课习字,冬夏不停。

9岁,塾师刘翼昌教他临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侧重结体的摹仿,缺少力度。姑父屠寄是史学家,“五四”时期在北大教过书,还在蔡元培主管的国史编纂处修史,完成过《蒙兀儿史记》这部专著,擅长写汉碑与苏字。他看过孩子的习字本,很关切地说:“临帖要讲求从精神上懂得前人字形间架结构与运笔之妙。依样画葫芦,要临僵临死,弄得终身不能脱俗,匠气逼人,悔之晚矣。苏字肥不掩秀,逸而能收,挺劲丰润,稳中藏险,奇正舒展,全是性情流露,也可以学。每晚睡前多读帖,与古人谈心,写时要默写,写毕再和帖比较,弱点便易改正。练字忌光纸,用破笔秃笔,蘸清水写在方砖上为主,草纸为辅。古人在沙盘里练成好字,尔等吃穿不愁,莫负韶光,用心用心!”这段话很有启示性,对海粟先生的书画,均发生了影响。他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也强调活脱,不搞刻板的临摹,要求学书者多看多写多比较,逐渐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面目。

在他10岁那年,进入常州纯正书院就读。在暑期游艺会上,老师指定他表演写字,他提笔写了“逢源原委,勇智宏辩”八个大字,在场师生纷纷鼓掌称赞。海粟先生说:“小孩子一出风头,便自命不凡,看不起小朋友们。这种骄傲情绪渐有滋长,自己不知不觉,改起来难哪。要有适当鼓励,少当面夸奖!”

姑父曾将他带到苏东坡舣舟亭,如数家珍地讲起苏轼11次来到常州的情形,讲到他在做地方官时如何关心民间疾苦,兴修过水利;讲到他在诗文画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后,又讲到他的字拙中有逸,遒中有秀,雅俊冲淡,千百年来,人们摹写成风,主要是书品高,人品也高。姑父又带他去看了乾隆的“御碑亭”,很轻蔑地对孩子说:“这个皇帝沽名钓誉,字很孱弱,缺少书卷气,格调低,功力薄,偏偏无自知之明,到处乱写。把许多名人书画加上跋文,弄得遍体鳞伤。你不苦学,字立不住,地位再高,在学术上也没有立身之处。”姑父取出苏东坡写的前后《赤壁赋》帖从表面放达的苏文中解释出报国无门的悲痛,透过仙气的外衣,看到东坡的真情实感,使海粟以后热爱苏字,到上海办学时,并将原名“季芳”废弃不用,取苏赋中“渺沧海之一粟”这句话的内涵,更名“海粟”,这就都和练字有关了。

海粟的伯兄刘咸熙,同小弟弟情感最深。哥哥从日本留学回来,要到云南去谋生。临行,送了小弟弟一本宋拓的《玄秘塔帖》,与后来流行的柳字大不相同,挥泪别后,弟弟在家练了两年柳字。到他16岁,父亲强迫他与丹阳林小姐结婚,他执意不肯同房,后来找到机会,说服了父亲,带着100多块银元和这本古拓本,来到上海,准备赴日习画。父亲又不许,他和好友乌始光反复商量,从伯兄咸熙那里求得1000元,开办起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美术院校——上海图画美术院,延师招生,正式兴学。到1913年4月,经费来源断绝,无计可施,便由乌始光持《玄秘塔帖》到通运公司抵押银元400救急。海粟日夜不安,后来家中寄来款子,他立即赎回此帖,日夜观摩,爱不释手。此后每封信上他都报告伯兄“此帖无恙”,还在帖后写了动情的跋文。结尾说:“今人知刘海粟者稍多,而不知养海粟者,乃伯兄刘咸熙也。”今天知道这件事的人,只有朱屺瞻老人,已经92岁了。

1921年,刘海粟、汪亚尘、王济远、丁悚、刘雅农、江小鹣等组织了西画家第一个绘画组织“天马会”,借淮海中路原尚贤堂举办画展。在美女月份牌和仿古文人画充斥市场的上海,也算是一件新鲜事,惊动了领导过戊戌爱国变法维新活动的学者康有为,也带领女婿潘其旋等人前来参观。刘海粟的西湖写生等作品博得了康老好感,誉之为“老笔纷披”,两人相见恨晚,谈得很投机。次日刘海粟应邀到愚园路192号康宅,里面碧草如茵,假山耸翠,小溪回环,中外石刻雕像颇多,康老留他午餐,拿出很多古人遗墨给他欣赏,提出收他为弟子,要他每周星期五来听讲书法及诗词课。临别,老人将自己写的《广艺舟双楫》相赠。从此,海粟先生的书法为之一变。

康先生给他讲书法,强调苦习北碑,走苍劲浑厚的路子,不习唐以后字帖。从《石门颂》、《石门铭》入手,悬腕虚掌实指,写到横和捺的每笔结束处,微微上翘,以力度取胜,老人教法认真,不等学生来到,就叫人磨好墨等着。讲学时理论与示范并重,要学生理解要领,每天苦练。讲完一课,便抽出20分钟评改上一周的习字,指出成败原因,学生进步较快。

康先生在杭州有一所别墅,叫一天园。夏天美专放了假,他们便同去西湖之滨小住,天天坚持练书法,海粟还请老师到美专讲书法。在海粟因模特儿事件遭到军阀及反动政客围攻时,康老十分关心他的人身安全,曾一天两次到刘家,催促学生离沪避难。海粟卧病时,康老还亲自按脉开方,最近找到一张,已是历史资料了。

与海粟先生同列门墙的还有女书家萧娴,现在82岁,定居南京,以擅长篆隶闻名。

1923年,广东闹水灾,上海广肇公所请康老写对联义卖救灾。消息在各报刊出后,求书者甚多,康老年迈,来不及写,便写了几幅范本,由海粟临摹,再经康先生仔细挑选出来,由潘其旋加盖图章以应急需,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有了磨练机会而突飞猛进,也节省了老人精力。从而可以看出,当时海粟先生写的康体字,可以乱真了。

1927年康先生去崂山,海粟把老师送上海轮。想不到这次挥泪而别,竟成永诀。从1928年起,海粟先生开始跳出康体,逐渐发现自己的面目。到1931年之后,他的字和康先生的字就全然不同了。

1939年,海粟先生应侨胞范小石等先生之请,到南洋举办义赈画展,历时三载,先在雅加达、万隆、泗水、马浪、三宝垄,后又被陈嘉庚先生请到新加坡、怡保、吉隆坡等地展出。他将卖画收入,陆续寄到贵阳红十字会,支援抗战。1940年,南洋沦陷,范小石等先生看到大量华侨惨遭杀害,便将海粟先生送到离雅加达不远的小镇米斯脱隐居避难,冒充古董商人,化名罗赫,借住在华侨修建的一座别墅中。直到他的真正身份被日军侦破为止,整整五个月,未出别墅一步。作伴的是20来岁的宁波工人王永庆。除去做操、看书、劈柴,每天写字,早上7时开始练苏东坡《寒食帖》,下午习黄山谷的《松风阁帖》。周围很宁静,写字时可以听到瀑泻泉声,唧唧鸟鸣。除自己练字外,还背诵文天祥的《正气歌》,教永庆练字,两人情同叔侄。过了一个月光景,范先生又送来一套《三希堂法帖》,是有正书局翻印的,质量虽然欠佳,已是十分难得了。每到下午5时许;炎威稍退,海粟先生便搬一张藤椅坐在树下读帖自娱。因为同外界交往断绝,每天有的是时间,从事临池,是以书艺渐进,而且加强了意志的锻炼,遇事变得较为镇静。

3月某日,日本侵略者正式传海粟先生到司令部问话,根据以往先例,被传讯者,百分之九十九要死在日军的手中。现在事已临危,如何平静思绪应付拷问呢?他便正襟危坐,写了两张大字。王永庆不知日军已布下暗哨,把菜刀磨得锋利,准备夜间逃走。

“还在写字,快准备走呀!”

“走不了,门外有‘狗’了!再说我一个人逃走,鬼子会以此为借口,对侨胞加以搜捕,还是听其自然吧!”

“问话”之后,海粟先生在别墅中被囚禁90天,每天以写字为最高的享受,后来才被军用飞机押送回国。

“文化大革命”中,海粟先生受到20次抄家,书画损失很多,全家被赶到小阁楼上。身处逆境,怎样随遇而安,减少身心痛苦,留下有用之身,将来好报答吾土吾民呢?他终于从破烂堆中找到一支开岔的秃笔,找到一些皱纸和废纸,更为意外的是,找到了印在《群玉堂帖》当中米南宫论学书的一段墨迹,便欣然临写,别有风情。后来,又找到《散氏盘铭》,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神品,冲淡奇古,韵浑格高。说到老人写字之乐,我概括成几句诗:“诗兴豪情两不老,灯前放笔走龙蛇。”“世间荣辱关门外,暂作超然索句人。”写米芾又跳出米襄阳。其中精品及临写的《散氏盘铭》,在香港及京沪宁等地展出,均获好评。而更大的收获还是在思想修养与保健上。

有一次,海粟先生对乒乓球名将李富荣、张燮林两位说:“为什么书画家长寿呢?人们仅知道运动员和武术家练苦功,不大注意书法家练的也是一种特殊的气功;把全身之力送到毫尖,让笔成为身上的一个器官,有触觉,有感情,换取极大的艺术享受,包括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创造,在更新,真是心情舒畅,物我俱忘,当然延年益寿啊!”

有人向中央美术学院学人李少文教授请教:刘字特征何在?

答曰:“不要讲好坏,你能写他那样的字就能活到98岁!因为气长而又旺,垂老不衰飒!”

刘字的气魄、笔力均有过人之处。但结体未下大功夫,造型上缺乏更多的创造。老年作品反刍出浓烈的颜味、雄强而欠凝蓄,未尽其才。虽高于当下许多名流,将来地位会有些提升,终不成一代天骄,总令人遗憾。有人颂之为油画家队伍里书法冠军,其实他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现在,来客成灾,求书者日众,老人多么盼望有个清静的机会来思考总结自己学书的体会,还还字债啊!

(原载《文化娱乐》1983年第3期)

注释:

[1]刘海粟(1896—1994),原名刘槃,字季芳,号海翁,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中国书画家,艺术教育家。参与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国画《九溪十八涧》在比利时获“独立百年纪念展”奖。1949年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1981年意大利国家艺术学院聘为院士并颁授奖章。

同类推荐
  •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生活魔术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生活魔术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和魔术初级爱好者量身打造的魔术全集。通过轻松活泼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一个个奇妙、有趣的生活魔术展现在青少年面前。本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选取了生活中简单易学的小魔术,通过直观的图解和明白简洁的语言,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更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魔术高手,成为朋友中受欢迎的开心果。
  • 中国当代舞台美术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当代舞台美术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舞台美术应属于相对偏远的学科,却又有悠久的历史。曹禺先生指出,“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戏剧”,通俗地对其作了艺术定位,又辩证地建构了与戏剧舞台的关系。本书以不同的学术视角,对当代舞台美术的创造,进行了整体性的剖析、读解,折映了当代舞台美术的生命状态、生存空间和未来前景。全书基于作者的创作实践,有论有述,史论并举,对当代戏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中国艺术经典2

    中国艺术经典2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

    由于山陕、河北两地人民在语言、美学风格等方面有差异,到北京和河北演出的山陕梆子必然发生河北化,这成为河北梆子诞生的基础。河北化的山陕梆子即河北梆子。在乾隆盛世,歌舞升平,物阜民丰,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之所好,全国各地的戏曲班子纷纷进京献艺,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乾隆三十九年以前,山陕梆子在北京戏坛并无太大的影响,直至著名的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演出,才使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河北梆子》适合大众阅读。
  •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的教育电影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电影现象,具有与常规电影不同的特色。首先,从电影艺术形式来看,教育电影多是以科教片、社教片为其主要的存在形态。其次,从作为社会机构的电影业角度看,教育电影除了作为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手段得到推行外,也担负着对社会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从而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权力话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当密切的结合及共谋关系,并且进而决定了教育影业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可以说,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历史是此期电影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与同期其他电影样式互相影响、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社会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热门推荐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本书分为所罗门、管仲、范蠡等部分。
  • 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穿越异界开直播

    穿越异界开直播

    这是一个蓝星人在异界吃吃喝喝,游山玩水的直播故事...(狗头警告)
  • 逆修

    逆修

    被毁灭了所有的王诩在地狱般的地方生存下来后,重生的他冷血,淡然,整个世界没有他在意的东西。他所要做的就是完成他爹死去时的那句话,站在巅峰!可是他的命,却有那么多的人想来拿,他的命,他能留住几时?他的路,又能走到那一步?
  • 自由在落日中

    自由在落日中

    本书记录了作者在英国的二十个月中的所闻所见所感所想,从作者的视角出发,从多个侧面讲述海外的生活,挖掘在海外生活过程中作者自己心灵的变化。介绍异国的风土人情和意识形态的同时,更努力去剖析现象后的本质,寻找偶然中的必然。
  • 蛇

    在睡着的时候,我再次被噩梦惊醒:神秘的丛林深处,狂乱的杀人巨蟒如影相随。我拼命奔跑,却双腿僵硬,迈不开步,巨大的蟒蛇毫不费力地将我紧紧缠住,越缠越紧,我听到了自己血管破裂的声音……我满心的怨恨在恐惧之后被激发了出来。凭什么,凭什么它和它的同类这样纠缠我,让我寝食难安。我要亲手杀了它。我剧烈地喘着气,我不知道是恨林天明还是恨那些蛇,我只有一个念头,杀死那些蛇,让它们不再纠缠我,杀死那些蛇,让林天明泡不成药酒。恐惧和怨恨使我一阵接一阵地昏眩。
  • 阎瑝驾到

    阎瑝驾到

    我叫阎瑝,一个孤儿,被爷爷收养,也就跟着爷爷姓了阎。原以为我的人生将普普通通,和一般人无二,直到一通电话的到来。爷爷突然的病逝,村里十七人的暴毙,一夜之后,又是怪事连连,被卷入其中的我,在不知不觉中,渐渐的看到了真相……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十卷)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十卷)

    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
  • 九幽册

    九幽册

    深具仙术的陆小超小时候无意中丢失了一次魂魄,在其姑奶奶的帮助下找了回来,魂魄归体时意外带回了一丝鬼气,后竟无意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仙气。其姑奶奶决定传授陆小超一些法诀,送给了陆小超一本名为九幽册的书籍。殊不知此书来历非凡,机缘巧合让陆小超探明书的真身,从此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 阴阳眼与鬼道专家

    阴阳眼与鬼道专家

    孔子飘来:老子曰,看文就得讲礼貌。老子飘来:NO,NO孔子曰的不对,不但要讲礼貌,还要有点表示。恶魔曰:鸡蛋就别送我了,我家里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