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6300000008

第8章 明代政治道德生活(1)

明代政治是在沿袭并损益以往朝代封建主义政治基础上的政治,由于受商品经济的发展、权贵经济的嚣张横行、皇帝权力的绝对化、严刑峻法、儒家伦理思想的内在分化等因素的影响,它是比任何以往封建朝代更复杂的政治,这决定了明代政治生活必定会有着既与以往朝代相同又与其不同的道德生活。这种道德生活可以通过明代人处理君臣之间、官员之间、官民之间的关系反映出来。

第一节 君臣关系的处理

君臣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里一种主要的社会关系,它的处理是政治道德生活的主要内容,其处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天下的安危和民众的利益。相对于以往封建朝代而言,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明朝的君臣关系要复杂得多,其处理也充满着不确定性。总体而言,明朝君臣关系的处理经历了一个由相对简单到复杂、由比较正常到扭曲的过程。

一、君臣关系的良性互动

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君臣关系是否是良性的,不能依据我们现在所提倡的道德标准来判断,否则,明朝的君臣关系在当时的良性互动就不可理解。我们说明朝君臣关系是良性的,是按照当时的价值标准来衡量的,准确地说,是按照明朝的政治意识形态(儒家的伦理思想)和明朝的法律来判断的。这就是说,明朝君臣关系处理的良性互动只能依照当时的价值标准来权衡。

应该说,明朝的皇帝和有些官员及民众在其内心是有关于评价当时君臣关系的道德标准的。明朝的某些君臣关系之所以会实现良性互动,是因为这些皇帝和大臣主要坚持了如下三个方面的道德标准:

1.都以天下大治为最高目标

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天下大治,并非只是明朝统治者尤其是皇帝单方面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而是包括明朝统治者在内的明代人的共同目标。天下得到治理,表明明代社会没有尖锐的利益矛盾,社会秩序相对良好,在此环境下,人们的生命安全就不会受到威胁,人们的利益就能够得到实现。相反,整个社会就会矛盾冲突不断,人们就可能会居无定所,生命安全随时可能会受到威胁,更不用说其利益的顺利实现了。因此,在某些明朝皇帝和臣僚们看来,天下安危绝不是朱氏一家一姓的安危,绝不只是明朝的统治是否可以持续下去的问题,而是事关天下人的安全和福利。正是因为具有对此的共同意识和统治理念,明朝皇帝和臣僚就可以进行良性互动,否则,就必定会产生摩擦。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御驾东阁与陶安及章溢等人讨论元代兴亡的原因,当陶安认为元代丧乱的根源主要在于骄侈时,他对之予以了肯定:“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明史》卷136《列传第二十四》)这意味着皇帝与大臣在如何治理天下的问题上具有共识,这是君臣关系处理好的基础。当然,明朝某些皇帝和大臣也意识到,天下的治理并非如此简单。当某年京城发生水灾时,刘定之应景帝朱祁钰之诏,从十个方面陈述他对天下治理的看法:“号令宜出大公,裁以至正,不可苟且数易。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降人散处京畿者,宜渐移之南方。郡县职以京朝官补,使迭相出入,内外无畸重。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守令牧养为先务,毋徒取干办。群臣遭丧,乞永罢起复以教孝。僧尼蠹国当严绝。富民输粟授官者,有犯宜追夺。”(《明史》卷176《列传第六十四》)不只如此,大臣们只有与皇帝同心同德地关注和思考天下治理问题,君臣关系才会有真正的良性互动。叶向高曾经向皇帝上疏天下危乱的某些征兆:“今天下必乱必危之道,盖有数端,而灾伤寇盗物怪人妖不与焉。廊庙空虚,一也。上下否隔,二也。士大夫好胜喜争,三也。多藏厚积,必有悖出之衅,四也。风声气习日趋日下,莫可挽回,五也。非陛下奋然振作,简任老成,布列朝署,取积年废弛政事一举新之,恐宗社之忧,不在敌国外患,而即在庙堂之上也。”(《明史》卷240《列传第一百二十八》)他的这些看法只是提醒皇帝注意天下所出现的某些不利于治理的现象,皇帝当然也“知其忠爱”,知道他与皇帝一样在思考同样的问题。面对天下危乱的局面,有的大臣则痛心疾首,如万历二十五年(1597),吕坤上书皇帝疏陈天下安危,其主要内容如下:“窃见元旦以来,天气昏黄,日光黯淡,占者以为乱征。今天下之势,乱象已形,而乱势未动。天下之人,乱心已萌,而乱人未倡。今日之政,皆播乱机使之动,助乱人使之倡者也……自古幸乱之民有四。一曰无聊之民。饱温无由,身家俱困,因怀逞乱之心,冀缓须臾之死。二曰无行之民。气高性悍,玩法轻生,居常爱玉帛子女而不得,及有变则淫掠是图。三曰邪说之民。白莲结社,遍及四方,教主传头,所在成聚。倘有招呼之首,此其归附之人。四曰不轨之民。乘衅蹈机,妄思雄长。惟冀目前有变,不乐天下太平。陛下约己爱人,损上益上,则四民皆赤子,否则悉为寇仇。”(《明史》卷226《列传第一百十四》)然后,吕坤具体分析了会导致天下危乱的一些因素,如“天下之苍生贫困”、“国家之财用耗竭”、“国家之防御疏略”。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防治这种危乱的根本思路,即“人心者,国家之命脉也。今日之人心,惟望陛下收之而已”。最后,他给皇帝治理天下提供了两个法宝,一是上朝理政,不可如目前一样不上朝处理政事。而“祖宗以来,有一日三朝者,有一日一朝者。陛下不视朝久,人心懈弛已极,奸邪窥伺已深,守卫官军只应故事”,皇帝对于臣僚所上章疏应该及时批答;二是不要与民争利,“惟孜孜以患贫为事。不知天下之财,止有此数,君欲富则天下贫,天下贫而君岂独富?今民生憔悴极矣,乃采办日增,诛求益广,敛万姓之怨于一言,结九重之仇于四海,臣窃痛之。使六合一家,千年如故,即宫中虚无所有,谁忍使陛下独贫?今禁城之内,不乐有君。天下之民,不乐有生”。他在密疏中还半恐吓半特意叮嘱皇帝:“惟陛下密行臣言,翻然若出圣心警悟者,则人心自悦,天意自回。苟不然者,陛下他日虽悔,将何及耶!”(《明史》卷226《列传第一百十四》)

2.都以减轻民众负担为出发点

君臣关系的良性互动,还表现在皇帝和大臣均以民众利益为政治活动的出发点。皇帝和臣僚们都意识到,必须心系民众,为民众利益的实现创造条件,减轻民众的负担。在明代前期,民众的负担相对较轻,但是后来越来越重。嘉靖四十一年(1562),御史林润上疏分析了造成民众负担越来越重的原因,并提出了减轻民众负担的思路,他说:“天下之事,极弊而大可虑者,莫甚于宗藩禄廪。天下岁供京师粮四百万石,而诸府禄米凡八百五十三万石。以山西言,存留百五十二万石,而宗禄三百十二万;以河南言,存留八十四万三千石,而宗禄百九十二万。是二省之粮,借令全输,不足供禄米之半,况吏禄、军饷皆出其中乎?故自郡王以上,犹得厚享,将军以下,多不能自存,饥寒困辱,势所必至,常号呼道路,聚诟有司。守土之臣,每惧生变。夫赋不可增,而宗室日益蕃衍,可不为寒心。宜令大臣科道集议于朝,且谕诸王以势穷弊极,不得不通变之意。令户部会计赋额,以十年为率,通计兵荒蠲免、存留及王府增封之数。共陈善后良策,断自宸衷,以垂万世不易之规。”(《明史》卷82《志第五十八》)林润的建议“下部复议”以后,明世宗朱厚熜及大臣们都加以认可,并改定了宗藩条例,规定:郡王、将军七分折钞,中尉六分折钞,郡县主、郡县乡君及仪宾八分折钞,他冒滥者多所裁减。宗藩诸王对此没有异议,并心甘情愿地“奏辞岁禄,少者五百石,多者至二千石”。

3.都认同儒家所提出的关于处理君臣关系的道德要求

由于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成了以后封建朝代的社会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被强调并加以实践,因此,古代中国人都认同儒家关于处理君臣关系的道德要求。这种道德要求是多层面的,虽然其核心内容是“君礼臣忠”,但是,其君臣关系上的政治伦理却可以分为积极意义上的与消极意义上的两种。如臣子对皇帝应该以道事君、以道辅主,且要做到“从道不从君”,但是,另一方面,臣子不应该背叛皇帝,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明太祖朱元璋经常与其侍臣讨论应该如何对待大臣的道德问题,刘基说:“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未尝轻折辱之,所以存大臣之体。”詹同指出:“古者刑不上大夫。以励廉耻也。必如是,君臣恩礼始两尽。”朱元璋对此“深然之”(《明史》卷95《志第七十一》)。这表明,明朝皇帝和臣子们对处理君臣关系的道德要求是有共识的。这种共识是君臣关系良性互动的基础,后来的“廷杖”之所以会使大臣们敢怒而不敢言甚至变态地承受,就是因为明朝皇帝违背了这种共识。

除了明朝皇帝和臣子们在共同目标、减轻民众负担和儒家关于君臣关系的道德要求方面达成一致之外,君臣关系要真正实现良性互动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这就是健全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切都按照制度行事,这有利于君臣关系的良性互动。如果明朝皇帝不按照制度给予某个臣子特殊照顾,法外开恩,其他的臣子就会感觉不公平。因此,健全制度就成了明朝皇帝和臣子们的共同愿望。众所周知,同任何以往封建朝代一样,明朝处理君臣关系的制度,并非是双向的,而只是单向的,只是对臣子们的行为进行规范,而且,它是否健全也是由明朝皇帝所决定的。如在明代经济处于恢复时期,明朝统治者就对地方官员制定了这样一条制度:凡“招诱户口有增,开田有成”的官员都予以不同程度的褒奖或者擢升,“若田不开辟,民不加多”,就必须对没能完成其职位所定指标“核其罪”,进行惩罚。的确,明朝的制度在其制定时就是存在缺陷的,这就需要加以弥补。如明朝政府曾经对治农官的政绩考核制度过于苛严,逼迫他们去做与其职位不相称的事情,结果他们的本职工作可能就没有做好,治农官觉得自己很委屈,意见特别大。针对这种情况,姚文灏于弘治九年(1496)上疏,提出了完善这种制度的要求,其理由是:“浙西水事与三时务农之功相表里,非其它土木之役必待农隙而为,故各府治农官虽终岁勤动,尚不能举其职。近年以来,例以闲官目之,或差遣勘事,或委令捕盗,职既不专,事难为效。乞今后府县治农官俱照推官例,不许别差,专一治水与农。庶责任有归,而偷惰无所容矣。”(《明孝宗实录》卷115)这一建议被明朝统治者所接纳,并对治农官的政绩考核制度予以了完善。

君臣关系要实现真正的良性互动,在君与臣双方中,主导方和主动方都是皇帝。皇帝即使不是发自内心,也至少需要作出一种公正和友好的姿态,臣子们才会更容易进行相应的互动。在这一方面,明朝某些皇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对臣子们的态度:

第一,甄别平反。这表面上看是皇帝对于过去所发生的事情重新进行审视,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在其道德意义上,它不只是对臣子作个交代,更为重要的是表明皇帝对臣子们所抱的态度。甄别平反既是对当前现实社会生活中所处理不当的事情或者错误予以反正,如针对因严刑峻法所造成的冤假错案等情况,宣宗朱瞻基“乃敕三法司:‘朕体上帝好生之心,惟刑是恤。令尔等详复天下重狱,而犯者远在千万里外,需次当决,岂能无冤?’因遣官审录之”(《明史》卷94《志第七十》),又是对过去所出现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如宪宗朱见深“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明史》卷14《本纪第十四》)。

同类推荐
  • 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

    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

    这里记载的是一个尘封百年的最原始的西藏,直到今天也鲜有曝光的珍贵纪录。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来不需要神话和传奇的铺衬,她圣洁,充满神喻,同时,拥有万千变化。如果不是100年前一个人的真实历险,并在民国以寥寥几十册自印本的形式面世,我们至今不会了解到这段惊心动魄又叹为观止的藏地亲历。
  •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老而又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这里,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悲凉;这里,更是自古中原进入西城的门户……
  •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礼教本身就是祸乱之源!墨子雄辩滔滔地向儒家阵营发起攻击。他是思想家,更是行动派。本书以墨子及墨家思想的核心主张为线索,勾勒出了墨子及其学派的思想和实践活动的轮廓:墨子出身于庶民阶级,却主张封建礼教本身就是动乱的根源;墨子雄辩滔滔,以“兼爱”为武器向儒家阵营发动猛烈攻击,反覆冲撞层层壁垒,批判封建礼教支持者言行不一、矛盾可笑;墨家不是只会辩论,他们同样重视身体力行,墨子提出“非攻”主张,也亲自带领门徒为实践信念而奔走于各国,用行动证明,在那样的乱世中,墨家的主张确实有其合理性,也深具价值。
  • 古罗马神话(上)

    古罗马神话(上)

    罗马神话是世界文化遗产,通过罗马文学输入欧洲,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文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罗马神话丰富了文学艺术,卓越的文学艺术又反过来给古代神话以新的生命。西方文化正是在神话和文学艺术互相推动促进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 实用对联大全

    实用对联大全

    《实用对联大全》在编辑过程中既注重实用性,又要照顾到全面性。《实用对联大全》对不同类别不同行业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场合等等进行分门别类地梳理和编辑,让读者各取所需、各用其能;同时针对部分对联还进行了赏析和说明,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这些对联带给我们的乐趣和精神享受。
热门推荐
  • 暗夜迷城

    暗夜迷城

    青春校园,懵懂无知的少年,那时的我们还可以为了爱情毫无理由的高兴着,难过着。可一入社会,面对现实让多少人无奈,理想让多少人付出又毫无收获。没有童话故事里王子与公主浪漫的爱情,也没有小说里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桥段,我们生而平凡,必须在残酷的成人世界拼命挣扎。这是一本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女孩的成长故事,从偏僻的小山村来到灯火璀璨,车水马龙的大城市,面对生活,面对爱情,面对事业,还有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究竟会做出怎样的抉择。有的人走错了一步就耽搁了最美好的青春,有的人选对了人生又是另外一番美好。想要的东西很贵很多,想去的地方很远很美好,若果你也有梦想,那就一定要努力实现。致那些漂泊在外,一直努力拼搏的女孩子们……
  • 双面夏娃

    双面夏娃

    醒来后,看着身边熟睡的亚兰,高峰的心里感到十分的懊恼,因为他还没有谈过恋爱,他还没有体验过许多美好的情感,但他却在酒醉后稀里糊涂地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就在高峰烦闷的时候,亚兰醒了,她从他的后面拥抱住他,然后在他耳边温柔地说:“亲爱的,做我的男朋友吧。”听了她的话,情感上一直是一片空白的高峰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摆脱亚兰了。
  • 心尖宝贝别跑快回来

    心尖宝贝别跑快回来

    那年他千方百计伤害她,逼迫她而那个他缺保护她,守护她,爱上她“你给不了她幸福,那就放开她啊,我来守护啊”“呵,谁让她爱的是我不是你呢”“对不起,我不爱你了”“对不起,收养的债也算还清了”“对不起,不爱了,不爱了”n年后“穆总,谢谢当年不惜之恩,林某感谢不近”
  • 闪婚契约:酷少请止步

    闪婚契约:酷少请止步

    她是医大一院的实习主任,因为年纪轻而不被认可,又被男朋友劈腿,一气之下报了军医。他在军区服兵役,因为在作战中受伤,回到谢家疗养。他在军区遇见了她,托人把她召回,安置到自己身边。她与他并肩作战,本是契约成婚,却暗生情愫。“你是欠扁吗?”她问。“以你的体格数据分析,落拳力度估计还不如按摩的力道。”他答。
  • 南越第一妃

    南越第一妃

    这是一部根据史实改编的爱情传奇小说,它以汉武帝平定南越为背景,演义出一段樛太后和安国少季之间牺牲小我爱情,樛氏远嫁给南越国王子赵婴齐,后成为南越国太后。讴歌为国家统一大业做出丰功伟绩的历史人物,弘扬纯洁无私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今天维护国家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积极的意义。
  • 无良小丑后

    无良小丑后

    “——丑人,就要多作怪!”这是云无言从懂事起就树立的人生信条。“这么个小丑怪,居然投胎到相府,还真是好命!”奶娘憎恶地瞧着怀里正在使劲儿吸允的小东西,犹不解气,两指在粉嫩嫩小胳膊上狠狠一掐,熟悉青痕立现。小小的云无言长牙了,照着那紫黑葡萄咬下去,死活不放,生生咬出血来。奶娘痛的哭天喊地,一脸委屈,还是不得不卷铺盖走人。就算是丑八怪,也是云府里的小姐,容不得她一个下人欺侮。“丑八怪,不许到花园来——”云无忧,云相唯一的儿子,偏又生的好,自幼被众人宠上天。“呸。”被推倒在地的云无言死死盯着她这个骄纵蛮横的二哥,冷不防站起来,死命撞过去。“呜呜…爹爹…”云无忧抽抽噎噎向老爹告状,抬起擦破皮的胳膊,一脸的可怜兮兮。“除非你杀了我——”否则她便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云无言无所畏惧地冲她老爹吼道,大不了就是一个死。“无双,这个丑怪真是你妹妹么?”素来风雅的二皇子皇甫肆用玉扇挡住那张丑颜,毫不客气地道。天下人都知道他最讨厌的,就是一切丑陋的东西。“二皇子,如果要你天天对着我这张丑面孔,一定很有趣。”云无言忽然一脸兴味地道,只是看起来比往日更丑了三分。“…...”皇甫肆遍体生寒,对方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小丫头,他心头却隐隐生出不安。三年后,云无言成了二皇子的正妃,一时轰动整个京城。“无言,我愿意把这江山连同自己的真心双手奉送。”只求,能换得你心......新登基的大业皇朝皇帝,俊美脸孔第一次出现惶恐表情,藏在袖中的双手已经出汗。“那就让我看看你的真心——”雪亮匕首丢在皇帝面前,云无言面无表情地道。特此说明:本文女主冷血黑暗,但也不会强到变态,顶着一张丑脸横行到底,坚决不虐女主。男主冷血腹黑,自私自利,后来栽到女主身上,后期会把她宠上天。推荐色自己的v文——千金小混混十岁小父王冷清书生热娘子好友区:陌上柳絮《妖娆娘亲你好狂》苏蜜《陛下的圈宠》懒离婚《咱家后宫缺俊男》迷糊蛋《王妃十岁》
  • 别人家的主神

    别人家的主神

    多元宇宙泛华夏意志:“苏恒领导下的主神空间是积极的,有意义的,为人民服务的!”蓝白社:“有了苏恒的加入,我们在各大时间线上对各种收容物的保护能力将有极大的提升!”时空管理局:“我们已经与苏恒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打击非法穿越,无证重生!”……苏恒挠了挠头,表示只想要张推荐票。
  • 重逢:赖定宝宝他妈咪(全本)

    重逢:赖定宝宝他妈咪(全本)

    六年前,是他打开了她的心扉,学会了去爱。亦是他,让她紧闭了心房。六年后,再次相遇时,他对她已是陌生人,她现在的生活很平静很幸福,容不得他来打扰!六年前,她的死,带给他的是懊悔与伤痛!六年后,那一场宴会上她带给了他惊喜,却在转身后让他抓狂。该死的女人,竟然敢给他嫁人!!!他发誓,不管用什么手段,也要把她绑回身边!且看,冷酷狂妄的大总裁如何化身为无赖来追求所爱?已对他免疫的冰美人是如何奴役大总裁?这场无赖与冰美人,夹杂着情敌的几人爱情角逐究竟会如何?且锁定《重逢:赖定宝宝他妈咪》。炎炎新坑:妖孽横生:魅上嗜血僵尸http://m.wkkk.net/a/209087/幻情文,喜欢滴亲可以看看!
  • 安界

    安界

    这是一个生于安乐,死于安乐,没有战争,只有着和平的世界...
  • 后妃佳人传

    后妃佳人传

    情之一字,谓之奈何?是相守,是相随。亦是毁灭,是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