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6700000002

第2章 无舟无楫神游(1)

据说庄子到了“方外”,进入了“无何有之乡”。

“方外”在哪里?“无何有之乡”有些什么?

所谓“方外”,就是天地和尘世之外。中国古人以上为天,以下为地,以天地四方构成的空间为“方”。换句话说,“方”也就是人类借以居住、生息的空间,亦即天地与尘世。天地与尘世之外就是方外,天地与尘世之内就是方内。

所谓“无何有之乡”,也就是方外。在庄子看来,方外与方内是根本不同的。方外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方内是宇宙之流、万物之表。按照中国古人的理解,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庄子认为,四方上下是无有边际的,古往今来是没有穷尽的,宇宙在空间上是无穷的,在时间上是无终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它的原本面貌并不是世人所见到的这个样子。世人见到的只是宇宙变化的一个瞬间,只是无垠宇宙的一个角落,这也就是与人类生息相关的方内。而跨出这个角落,越出这个瞬间,来到方外,这一切事物就全都没有了。与方内相比,那就是一无所有,所以称为“无何有之乡”。

1.大梦初醒后

既然方外一无所有,那么游于方外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到那里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得不到。

庄子可不这么看,他认为游于方外不但有意义,而且对人来说,这是一次升华。因为这里虽然什么也没有,但却有方内一切事物的根,有方内一切形象的本。只有来到方外,只有站在方外,才能看清方内人世的本来面目,才能洞彻方内人世的来龙去脉,才能跳出人世的纷扰,才能回归人的本性,只有来到方外,只有站在方外,才能看清方内人世的本来面目,才能洞彻方内人世的来龙去脉,才能跳出人世的纷扰,才能回归人的本性。就像大梦醒后才知大梦一样。

为了说明这种思想,庄子在《齐物论》(本书所列篇名,不做注解的,都出自《庄子》)中讲述了一个故事。他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瞿鹊子的人请教朋友长梧子说:“我听孔老夫子说:‘有人认为圣人不从事琐事,不追求利益,不回避祸害,不喜欢妄求,不探索道理,无所谓也就是有所谓,有所谓也就是无所谓,而闲游于尘世之外。这是无稽之谈。’我认为他说得不对,这正是圣人体悟到妙道的表现嘛!为什么不可能呢?你认为谁的看法对呢?”

长梧子说:“像这样的事情连黄帝听了都会迷惑不解,孔丘那就更不用说了。不过你也想得过分简单了一些,听了这么几句话,就以为这是圣人体悟到妙道的表现,就好像见到了鸡蛋就想让它与公鸡一样报晓,见到了弹丸就想吃到用它打下的鸟肉一样。其实比你听到的这些更为稀奇的事情还有的是呢,我来给你胡说一通,你也就胡乱听听,你看怎么样?

“要说起圣人,那可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们倚靠着日月,挟持着宇宙,把它们吻合为一体;摆脱琐事纷扰,把贵贱视为同一。众人忙忙碌碌,圣人无知昏愚,糅合万年的变化,把它团弄成一个没有差别的一。万物都是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涵,融为一体。

“既然没有差别,既然都是一体,你怎么知道喜欢活着不是一种迷惑呢?你怎么知道厌恶死亡不是一种忘归呢?

“一个戍守艾地边关的将士有一个女儿,名叫丽姬。当晋国攻下艾地将她俘获的时候,她哭得泪沾满襟。可是后来她被带到王宫,与君王同床共寝,吃那美味馔肴,悔不该当初被俘的时候那样哭泣。你怎么知道死了的人不会后悔当初求生之心切呢?

“一个人晚上梦见饮酒作乐,愉悦欢快,而到天明起床后却可能得忍饥挨饿,受苦悲泣;一个人晚上梦见忍饥挨饿,受苦悲泣,而到天明起床后却可能骑马打猎,享受快乐。所以说,一切都没有一个准性。一个人正在做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有的时候,梦中还在解梦,除了一般的梦外还有一种大梦,只有在大醒之后才能知此大梦,不过愚蠢的人在做大梦的时候却自以为是醒着,自以为自己很明白。等到梦醒之后才知道是在做梦。

“除了一般的梦外还有一种大梦,只有在大醒之后才能知此大梦,不过愚蠢的人在做大梦的时候却自以为是醒着,自以为自己很明白。生活在世上的人们大都是这个样子,什么君王呀,什么奴仆呀,真是不开窍。这些都是在做梦。孔丘是在做梦,你也是在做梦,我说你在做梦,这也是在做梦。我说的这些话,听起来很荒诞,也可能在一万年之后会遇到一位大圣人能理解它,不过那是很难得的呀,就好像是早上与晚上相遇那么难。

“如果你听不懂我的话,我可以再给你打个比方。比如我与你辩论,你胜了我,我输给了你。即使是这样,难道你就真是正确吗?难道我就真是错了吗?又比如我胜了你,你输给了我。即使这样,难道我就真是正确吗?难道你就真是错了吗?或许确实有一个人对,有一个人错;或许两个人都对,或许两个人都错。这一切你与我都是无法知道的,因为人本来就是糊里糊涂的。不仅是你与我糊涂,世上没有不糊涂的。这个事情谁也说不清楚,谁也无法确定。假如请一个人来评判,他也无法评判。因为假如他认为你正确,那么他就与你的意见一致。既然与你的意见一致,他的意见怎么能算数呢?假如他认为我正确,那么他就与我的意见一致。既然与我的意见一致,他的意见怎么能算数呢?假如他与你我的意见都不一致,那么他就是另有一种独自的第三种意见了。既然另有一种意见,那怎么能够评判我们的意见呢?他要评判我们的意见,首先就要确定他的意见是否正确,这样一来他的意见也就像我们的意见一样,陷入未知正确与否的处境,无法用它衡量我们的意见谁对谁错。假如他与你我的意见都一致,既然与你我的意见都一致,那怎么能评判我们的意见呢?我们的意见还处在未知正确与否的处境,而他的意见与我们的相同,也就与我们的意见一样陷入了不知正确与否的境地,因此也就不能用来评判我们的意见了。由此可见,你我与第三者都无法判定谁的意见正确。以此相推,可见是没有人能判断人间是非的了,难道还用再请出第四个人来吗?有鉴于此,所以古代的圣人劝告人们将自己的精神与天然的分际弥合在一起。

古代的圣人劝告人们将自己的精神与天然的分际弥合在一起。

“什么是与天然的分际弥合在一起?那就是将正确的东西也看做不正确,将这样的东西也看做不是这样。假如正确的东西果真是正确的,那么,正确与不正确的区别也是无法判定的;假如这样的东西果然是这样的,那么,这样的东西与非这样的东西之间,界限也是难以判定的。用语言去判别它们,与不去判别它们没有什么区别。既然如此,那也就用不着去判别它们了。它们有区别就让它们自然而然地有区别好了,它们没区别就让它们自然而然地没区别好了,与它们的天然区别及天然的无区别吻合在一起,任随它们有区别和无区别,让我们在这种境界中度过自己的一生吧。忘掉年月的流逝吧!忘掉道义的操守吧!在什么物件也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的境界里翱翔,在什么物件也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的境界里安居。这就是圣人的境界,这就是圣人说的与天然的分际弥合在一起。”我们之所以将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引述于此,是因为它比较系统地表达了庄子神游的精神境界。把它概述一下,大体有以下几层意思:

其一是,圣人的精神遨游于方外。在庄子看来,方外与方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在方内,天地万物各有其形,各有其性,千差万别,各不相同,而在方外,既无天地,也无万物,既无形象,也无性别,上下不分,先后无别,浑然一体,没有分界。按照现代人的话说,就是既没有空间上的分野,也没有时间上的差别。正因为这样,所以长梧子说,圣人把日月和宇宙吻合在了一起,把万年的变化团弄成了一个没有差别的一。“一”是什么?是什么也没有,是无。因为当一切一切都归于一体、没有任何差别的时候,也就只剩下混混沌沌的一片了,现实世界上人们称之为物的各种东西也就消失了。

平常的梦是一场小梦,而人的一生是一场大梦。不仅人的一生是一场梦,而且整个人世的存在也是一场梦,与个人的一生相比,它不过是一场更大的梦。只要有一件东西存在,它就会与不是这件东西的东西形成差别,从而也就会破坏故事中所说的“一”。有鉴于此,所以庄子将这种万物混一的境界称为“无何有之乡”,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没有的地方。

其二是,立于方外观人间,生死寿夭、苦乐悲欢、是非荣辱、高低贵贱没有什么区别。在庄子看来,人间的一切都受着空间与时间的局限,生死寿夭、苦乐悲欢、是非荣辱、高低贵贱都是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的产物,只有在它所处的时间和空间中才有意义。而从方外的角度观人间,就空间而言它就变得很渺小,小到了几乎什么也没有的程度,就时间而言它就变得很短暂,短到了连眨一下眼睛的工夫都没有。既然人间的空间和时间细微到了几乎不存在的程度,生死寿夭、苦乐悲欢、是非荣辱、高低贵贱的意义岂不是也就等于零?立于方外观人间,就像用人的眼睛观看细菌的世界一样,什么东西都看不到,更谈不上这些东西的生死及悲欢了。正因为这样,所以长梧子说丽姬的愁苦本来并不是愁苦,梦中的欢悦本来并不是欢悦,梦中的饥饿本来并不是饥饿,白天的享乐本来并不是享乐,它们都是不真实的,都是一场梦。不同的是,平常的梦是一场小梦,而人的一生是一场大梦。不仅人的一生是一场梦,而且整个人世的存在也是一场梦,与个人的一生相比,它不过是一场更大的梦。

其三是,将生死寿夭、苦乐悲欢、是非荣辱、高低贵贱放在心上是愚人的悲哀。在庄子看来,既然人间的生死寿夭、苦乐悲欢、是非荣辱、高低贵贱没有区别,是虚幻不实的,是梦,人们就应该把它们看淡一些,身处其中而心处其外,不去辨识,不去执着,来了就让它们自然而然地来好了,去了就让它们自然而然地去好了。可是人们却往往做不到,结果是自寻烦恼,等到事情过去了,才醒悟过来,才悔不该当初。有鉴于此,所以长梧子说丽姬得到了君王的宠爱才体悟到被俘时不该哭泣,人们只有死后才能体会到追求生存的错误。

其四是,圣人将自己与天然的分际弥合在一起,不以人间琐事扰其心,所以活得安闲、自在。在庄子的学说中,所谓与天然分际弥合在一起,包含两层意思:

视区别为同一,视荣辱为一体,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庄子认为,要达到这样的精神境界就必须进行修养。一层是立于方外而藐视人间事物的区分,将事物之间的区别视之为无;另一层是处于事物的区分之中而顺其自然,不执于心,化有为无。这也就是长梧子所说的,把正确的东西也看作不正确,把这样的东西也看作不是这样,用不着去判别它们,它们有区别就让它们自然而然地有区别好了,它们没区别就让它们自然而然地没区别好了,任随它们有区别和无区别。庄子认为,在这种境界中度过自己的一生,忘掉年月的流逝,忘掉道义的操守,在什么物件也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的境界里翱翔,在什么物件也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的境界里安居,就会活得自在,就成了人们常说的活神仙。

同类推荐
  •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道德进步是如何发生的?社会是如何摒弃那些长期沿袭的不道德习俗的?在《荣誉法则》一书里,奎迈·安东尼·阿皮亚探讨了一个长期受到忽视的改革动力。阿皮亚审视了以往道德革命的实例,并且对当代反对残忍习俗的运动作出描述,揭示了一个道理,即理性、道德或者宗教都不足以推进社会的改革。只有在不道德习俗与荣誉发生冲突之后,不道德习俗才会最终消亡。阿皮亚拥有讲述故事的天赋,以及哲学家的严谨态度,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探讨了与道德相关的问题。从满人废止中国古以有之的缠足习俗,到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在伦敦与废奴运动领袖们的会晤,《荣誉法则》一书揭示了道德革命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儒家的处世之术早已成为世人可循的经验,千百年来,《论语》《孟子》更成为世人的必读经典。本书概括了儒学中众多精华的内容,分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贫而乐,富而好礼”“德不孤,必有邻”等章节。这些穿越时空的真知灼见,对我们的人生规划和为人处世都有着极其实用的指导意义。若能认真阅读,仔细参悟,当可为自己的修身立命找到一个可靠的解决途径。
  • 哲学的慰藉(译林人文精选)

    哲学的慰藉(译林人文精选)

    《哲学的慰藉》既是一部论述哲学和神学问题的经典名著,也是文学史上的伟大篇章,以散文与诗歌交替的形式描述作者在狱中绝境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涉及命运与天命、上帝的预知与自由意志、上帝的永恒性与时间等重大问题。
  • 论语通解二(精装)

    论语通解二(精装)

    本书是已经出版的《论语通解(一)》一书的姊妹篇,续集,内容包括作者第十四讲至二十四将的内容。本书作者以亲和力的语言和轻松的讲座方式呈现给读者。作者通过自己对《论语》经典著作的深刻地理解和切身地体悟,结合当前读者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进行了通俗地讲解和阐释。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助攻攻略

    快穿之助攻攻略

    这是一个把乱七八糟的世界集于一身的助攻系统,恩好吧其实就是个助攻系统,带着史上最不走心的宿主,一起成长的故事........
  • 中国企业的活法

    中国企业的活法

    一生创办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只手让日本的旗帜性企业——日航成功复活。从一无所有到功成名就,讲述稻盛和夫牛仔式发家的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人生历程。结合IBM、万科、联想、华为等国内外著名大企业真实而又经典的经营案例“现身说法”,如太子奶、三鹿等企业由盛而衰的反面案例,为中小企业家学习经营提供最佳范本。借稻盛和夫2011年提出“中国中小企业要靠自己”的契机,以稻盛和夫的经营思想为纬线,以他的人生及创业历程为经线,帮助中小企业家突破经营困局。
  • 重生之霉女的逆袭

    重生之霉女的逆袭

    一场车祸,一段奇缘。一个倒霉女重生之后.....最终麻雀变凤凰,收获好姻缘。
  • 欧先生你老婆太能打了

    欧先生你老婆太能打了

    他是权贵子弟,话少,能打,长得还帅。她天赋异禀,财大气粗,家里有矿。竟沦落到要被长辈包办婚姻!两人齐齐表示:不约不约,我们不约。于是在相亲当天齐齐跑路,结果双双被家里扫地出门,被迫同居。原本分明是互相嫌弃,斗智斗勇的画风和剧情。欧律:“你离我远点儿!”简璃:“好嘞!”婚后,画风怎么就成了大型虐狗现场和大型真香现场了?简璃:“不是说让我离你远点儿?”【轻松爽文,独宠双洁,男强女强,无小三无误会】【群号:787280927】
  • 斗天神主

    斗天神主

    十年前绝世天才被废,十年后,一次机缘,他回来了!身怀龙王血脉,开启最强龙眼。十年前,他叱咤风云,十年后,他依然震天撼地。
  • 我十八

    我十八

    她是来自海边的渔村女孩,只身闯荡京城的北漂一员;他是官宦世家长大的翩翩公子,重点高中的理科学霸。他们都是十八岁,可是她,却成了他们家的小阿姨。他们之间的故事,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 爱尔兰古诗选编

    爱尔兰古诗选编

    在英语进入爱尔兰之前,古爱尔兰语——盖尔语——的诗歌已经兴盛,并影响了后世的爱尔兰文学。爱尔兰古诗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发展出了严格的格律。诗歌讲究对仗押韵,每行多为七音节和五音节,和中国古诗有相通之处。此书选译的爱尔兰古诗包含有多个主题——神话、信仰、自然、爱情等——可供读者一览早期爱尔兰诗歌的风貌。
  • Aucassin and Nicolete

    Aucassin and Nicole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茶商

    大茶商

    民国初年,湘鄂交界之地的南北镇匪患丛生,曾经名震全国的泰和合茶庄惨遭山匪洗劫,一夜之间由盛转衰。在这次变故中,鹤峰容美镇人张六佬因救了泰和合老板卢次伦的女儿卢玉莲而备受赏识,被招为婿。入赘卢家不久,泰和合茶庄倒闭,张六佬带着卢玉莲来到鹤峰自立门户,在他的努力下,宜红茶起死回生,重新打通英俄市场。然而正在张六佬春风得意之际 ,茶庄又遇到新的变故。英国人无理压价,日本间谍为取得宜红茶制作秘方“玉茗图”不择手段……一场保护“玉茗图”的爱 国战争就此打响。
  • 我的粉丝男友

    我的粉丝男友

    “枫逸oppa,企业家,制作人,歌曲,演技……感觉就没有你不会的东西啊!”“那是,我可是天才。”“那么,你到底是什么身份啊?”“我?我一直以来就是你们的粉丝,从未改变,也从未离开啊!”“这么说,你不是我们的男朋友咯?”“好吧,我说错了,我是你们的粉丝男友。”(更新有节操,普群书群号:956419219,全订群:788280543,欢迎各位书友朋友们来聊天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