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分手了。原因是他的家人死活都不能接受他娶个比他大好几岁的女人过门,而她的父母也不赞同自己的女儿嫁到外地——何况对方还是个看起来很不靠谱的毛头小子。
可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之后的半个多月,他每天都给她打电话,不断鼓舞她的士气,提议两个人再勇敢地努力一次,还拍着胸脯说自己绝对有办法用实际行动说服双方家人。她不方便接电话的时候,他就给她发很多条短信,细致地列举两个人的甜蜜过往,企图以那些回忆唤回她的心。
但没用。她开始不回他的短信,也不太接他的电话,有时即便接了,也只是沉默,任他如何慷慨激昂、喋喋不休,最后都只丢给他一句“我们还是做好朋友吧”。
他每次听到她说这句话都会立即崩溃,之前堆砌的耐心和勇气顷刻溃散,言辞最激烈的一次,从不说脏话的他竟然爆了粗口:“谁他妈稀罕跟你做朋友?老子跟你做个鸟朋友!”
他计算着她的排班表,跑到她的城市去找她,她说她在替同事值班,不方便出来见他,让他赶紧回去。他说他只想见她一面,两个人坐下来好好说会儿话。她却说她马上要去开会了,就匆匆忙忙挂了电话。他站在陌生城市的广场上不知道该去哪儿,突然有些想哭。
他还是见到了她。过了一会儿她又打过来,问他的方位,然后说自己请了一个小时假,马上就开车赶过来。
她还是那么光彩照人,高高的个子在人群中很是扎眼。他好开心地说了句:“我就知道,其实你还是会担心我。”然后就想像从前见面时那样上前拥抱她,却被她及时摆出的拒绝手势给制止了。
在车上,他又给她做了好一会儿思想工作,希望她能回心转意,不要就此放弃。她把头靠在车窗上,长发垂在前面遮住了她的脸,他看不见她什么表情。他讲得口干舌燥,也没见她有什么反应,就上前去撩她的头发,想问她到底有没有听进去自己说的话,却发现她满脸是泪——那种隐忍克制、无声无息的悲伤,让他心里好疼。
“别再逼我了,好吗?”她故作潇洒地抽了张面巾纸,扭过头擦了擦眼泪,然后沉着嗓子继续说,“如果我们早几年遇见,我一定会义无反顾地跟你轰轰烈烈爱一场。但我现在马上就三十岁了,你知道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是什么概念吗——你根本不会懂。你是男的,还这么年轻,还有心气有热情再折腾几年,可我不行了,我真耗不起了。我家里催我赶紧结婚,已经给我安排新的相亲对象了,我要争取在年底前脱单,差不多的话,明年就成家,后年就生孩子。”
“可……感情是我们两个人的事,你干吗要被你的家人牵着鼻子走?”他情绪激动起来,瞪着眼睛认真地问。
“不,我没有被任何人牵着鼻子走。这也是我自己的人生规划,我要完成它。”她扔掉手里已被拧成细条的纸巾,斩钉截铁地说。
“你的意思是,我已经从你的人生规划里出局了,是吗?”他顿了顿,咽了下口水,喉结蠕动了一下,又接着问,“还是说……从一开始,我就不在你的规划之内?”
她转过头看着他,面无表情地说:“我们做朋友不也挺好的吗?还是可以一直陪着对方。我偶尔也会过去看你,也欢迎你来看我……总好过我们都这么为难,这么痛苦。”
面对她的答非所问,他突然哑口无言。
那天她开车把他送到了车站,简单嘱咐了几句,就急忙赶回单位了。他没有跟她道别,木讷地目送她离开。
回来后的很多天,他都保持沉默。他是那么爱她,却又在这段爱里看到那么多无奈。他像发了一场漫长的低烧,心里难过得要命。某天,他不知是“烧”醒了还是“烧”糊涂了,发了条短信给她:“嘿,我终于把你放下了,我们做朋友吧。”
她回:“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
他的心像被人掐了一下那么疼,却又故作轻松地问:“你在干吗呢?我的好朋友。”
等了好久,她才回:“我要去约会了。”
有眼泪从眼眶里跌出来。他这才后悔不该再打探她的情况。本不想再回,平复情绪后还是敲了一句“加油,你是最棒的”过去。
再没得到回复。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没有联系。直到三个多月后的一天,他突然接到她的来电。
说来也巧,那天在上班的路上,他路过一家店面,音响里正放着她唱过的一首歌,旋律和歌词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他有点儿恍惚,努力克制着漫上心头的悲伤情绪。到了单位之后,整整一个上午,他心里都不太平静,处理工作的效率也不高。
所以,当手机屏上蹦出她的名字时,他简直吓了一跳,感觉好像有类似奇迹的事情降临在自己身上。他的心怦怦乱蹦,迟疑了一下,还是摁下接听键,吐出一声生硬的“喂”。她上来就是直截了当的问候,她依旧叫他“小伙子”,语气听起来轻松又随意。他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何没有移步到楼梯间和她通话,只觉得整个身子像被黏在椅子上不能动弹。聪明的她听出了他在办公室里不太方便讲话,却没听出他努力掖藏着的慌张。她简短地问候了他各个方面,无论她问什么,他都沉着嗓子说“好”。他甚至还没来得及问候她,就鬼使神差地同意她挂了电话——而她问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感情方面有没有新的进展,他说没有,本想说得平静,却显得有些斩钉截铁。她顿了顿,说会有的,让他耐心等待。
那是他们分开后第一次通话,又偏偏发生在他格外想念她的时候。这份裹着难过的喜悦来得太突然,他把她说过的每一句话都反复咀嚼了好几遍,以至于他整个下午都心不在焉。那天他加班加到很晚,终于捱到可以走人,出门就与黑夜撞了个满怀。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跑到单位对面那排快要打烊的店铺前沿着马路慢慢走。街道上行人不多,路灯的光线也刚刚好。他几乎是心惊胆战地掏出手机,又煞有介事地回拨了她的号码,直到听到了她的声音,他才不知不觉地停下脚步。
他假装轻松地解释上午不便说太多有些抱歉,所以才又打了过去。她说下次再来他的城市时,会找他见面,两人可以再去一起走过的地方遛遛,就像朋友一样——她说这些的时候语气突然变得很严肃,态度却有点儿像请求。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在他含糊犹豫的沉默里挖出一个明确的应答。挂掉电话之前,她问他:“你怎么都不问问我过得好不好?”甚至,她就要把自己的情况说给他听了,可他却歇斯底里地冲她嚷道:“你别告诉我!”
那天之后,他一直在等她找他见面的消息,有些期待,又有些恐慌。但后来她一直没有找他,他们也再没通过电话,渐渐地,他反而收获了一种莫名的轻松和安心。
“她应该过得很好吧。”他这样告诉自己。
他依旧单身,不是没有恋爱的人选,也不是在等她回头,只是心里始终放不下她,他想以这种特殊的形式默默地爱她久一点……虽然,每次路过那些他们一起走过的地方,重睹那些本来约好要重游一遍的去处时,他心里都不大好受。
那条街上还是只有那一家烧烤摊,老板烤串的时候依旧会把那块塑料板扇得很大声,生意也一直很不错——他没告诉过她,其实他从来不吃路边烧烤,即便那两次他都陪她吃得很开心;还有那个车流量庞大的十字路口,过马路时他看似自然地握着她的手,她不声不响地望着他,他还故作严肃地叫她好好过马路——那是他们第一次肢体接触,其实当时他有些犹豫,生怕她觉得那是一种无礼的冒犯。
他也搞不懂自己为何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个垃圾箱的位置,即便它已经被市政部门换成了新的款式。每当路过,他总想往里面扔点什么——他也在心里一遍遍自责,那次她趁自己上前扔口香糖的关头,偷偷牵了一下自己另一只手的时候,为何他没反应过来立刻回握住她……
这些琐碎的小事都是构建他们爱情的细小的骨骼,它们静默且执拗地盘踞在他的城市,在她离开后,由他一力保管。记忆时常出来撒野,使他始终难以一直背对过去,不得不硬着头皮回首观望。于是他壮着胆子一遍遍走过那些特殊的地点,刚开始时眼眶还忍不住发热,后来渐渐变得面无表情。
他们终究没有做成朋友。
无数个特别想念的时刻,他都想立即打个电话过去,听听她的声音,哪怕只说一两句话。可他全都忍住了。对话框里的字敲完再删,写给她的E-mail也一封都没有发出去。他没有再跟她说过一句话,也不再给她的朋友圈点赞,就像个隐形人一样,默默地窥探着她的生活。
后来他在一个唱歌软件里,偶然发现了她的账号,发现刚分手的那段时间她翻唱过《很爱很爱你》《梦一场》《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还有一些他们在一起时共同听过的情歌……他心里原本是有些怪她的,怪她说话不算数,怪她没有遵守承诺跟他继续做朋友。可当他仔细听完那些歌,听完她那些伤心的呐喊和细微的啜泣,他突然明白了她的心。
他用新注册的账号在她唱的歌下面留言:“没事,我一个人也挺好的。等你结婚了,我就不等了。你一定要幸福,不枉我狼狈退出。”发完后觉得不妥,又赶紧删了。
嗯,有些话,有些情绪,真的只适合煨在心里。说出来又能怎样呢?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局面难以改变,说再多都毫无意义,只能徒增伤痛和羁绊。
面对一段已然走到山穷水尽的感情,能给对方的最后的疼爱,或许真的就只剩祝福和不打扰。
生活中,有很多分手后还想跟对方继续做朋友的人。但现实却是,如果不是双方都愿意分手,而是其中一人单方面终止关系,那么两人很难再成为朋友。
那些分手后还能和对方维持友谊的人,或许从来就没有认真爱过对方,压根儿就是抱着游戏的心态开始这段关系的吧——或者我们也可以说,在那段关系中,友情的成分可能一直都大于爱情的成分。
嗯,如果真的深爱过,或者心里还在爱着,面对一个听到名字就会心起波澜,再看一眼还是想拥有的人,怎么可能镇定从容地跟Ta做朋友?留着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曾经的伤痛和甜蜜吗?还是亲眼目睹Ta在今后的日子里再为别人欢喜和受伤?
爱情要比友情自私、功利得多。友情或许可以君子之交淡如水,冰雪消融释前嫌,但爱情很难——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分手后不能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也不能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
其实啊,很多想要终止恋爱关系的人,之所以在分手后表明“我们还可以做朋友”,只是为了安慰、稳住对方,以求脱身——那不过是一句客套话,一种缓兵之计。
可依然爱着的一方,通常会对这句客套话深信不疑,抱着复合的巨大幻想,将计就计地打着朋友的幌子,继续在对方的生活里存在,然后时不时制造一些出格的言行,却忘了自己的身份已今时不同往日,最后闹得两人之间更加尴尬。
往“更现实”的方向想,有些人之所以想跟对方继续做朋友,是觉得自己在这个人身上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白白扔掉实在可惜,便想以别的形式把这种关系“废物利用”起来,没准儿以后有什么事情需要对方帮忙——正所谓“恋爱不成求其次”。
也不可否认,有的人想得更简单:给自己留个备胎,留个随时欢迎自己“回家串门”的炮友。
况且,和前任做朋友哪有想象得那么简单,不仅会影响到自己新恋情的发展,还可能会莫名其妙地被对方的幸福伤害到——当“嫉妒心”和“占有欲”轮番上阵,保证能让你产生一种“我好像还爱着Ta”的幻觉;就算你能摆正心态管住自己,没准儿对方又在暗自失落:“这货竟能如此淡定,一点儿都不吃醋,看来之前对我的爱都是假的”——友谊的小船可能说翻就翻了,到头来也是白折腾。
就算你们熬过这些“关卡”,或者一方开始了新恋情,打算来段清清爽爽的纯友谊,可,现任(们)同意了吗?
是的,在这种情况下,“和前任做朋友”就不单只是你们两个人之间的事了,同时还需要现任(们)的理解和支持。即便能达成三方(四方)合议,在交往中也需谨言慎行,且要多多关照现任心情,否则只会弄巧成拙——也千万别瞒着现任和前任继续交往,相信我,“现任”永远是一支强劲的FBI后备军,天生自带识别前任和第三者的敏锐技能,一旦被发现,有嘴说不清,后果更惨烈。
从这个角度说,如果所有人都能打消“跟前任做朋友”的念头,跟旧爱老死不相往来,那这个世界无疑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当然,也确实有曾经真心相爱的人,分手后仍维持着朋友关系。他们往往有很深的感情基础(比如相恋时间很长,或者一起组建过家庭、生育过子女),处理感情的心态也比较成熟,在一起时没有出现过背叛等伤害指数高、精神影响大的“情节”,只是因为“腻了”而达成共识,和平分手——再或者,他们分手的年头比较长,有一个漫长、干净的“绝缘”过程,都已经彻底放下了,且重逢时彼此对现在的生活都很满意,这种情况下两人比较容易产生纯粹的友谊。
是的,不做朋友是因为放不下,能做朋友反倒是因为真的放下了。
偶遇旧爱,最令人难过的不是视而不见、相对无言,而是对方竟然云淡风轻、潇洒自如地跟你打了个招呼——于是,你终于明白,自己在对方心里真的什么也不是了。你心心念念的一场爱,原来不过是一丝不可说不可辩的悲哀。
难道这样就好受了吗?他日再相见,你真的有把握,自己和对方都能坦然相对吗?
所以,甩人就甩干净,别再给对方留下希望;被甩就滚得越远越好,别给自己犯贱的机会。
再见生绊,不如不见。
一别两宽,各自安好。
若不能再度拥抱,我宁愿独自掌灯。
你就那么缺朋友吗?
与其绞尽脑汁想把前男友变成朋友,不如多花些时间把朋友发展成现男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