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60900000002

第2章 采葑采菲(1)

第一节

解放前夕,余楠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当——至少余楠认为他是上了胡小姐的当。他们俩究竟谁亏负了谁,旁人很难说。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他们俩中间那段不清不楚的糊涂交情呢。

余楠有一点难言之苦:他的夫人宛英实在太贤惠了,他凭什么也没有理由和她离婚。他实在也不想离。因为他离开了宛英,生活上诸多不便,简直像吃奶娃娃离开了奶妈。可是世风不古,这个年头儿,还兴得一妻一妾吗!即使兴得,胡小姐又怎肯做妾?即使宛英愿意“大做小”,胡小姐也绝不肯相容啊!胡小姐选中他做丈夫,是要他做个由她独占的丈夫。

胡小姐当然不是什么“小姐”。她从前的丈夫或是离了,或是死了,反正不止一个。她深知“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所以要及时找个永久的丈夫,做正式夫人。在她的境地,这并不容易。她已到了“小姐”之称听来不是滋味的年龄。她做夫人,是要以夫人的身份,享有她靠自己的本领和资格所得不到的种种。她的条件并不苛刻,只是很微妙。比如说,她要丈夫对她一片忠诚,依头顺脑,一切听她驾驭。他却不能是草包饭桶,至少,在台面上要摆得出,够得上资格。他又不能是招人钦慕的才子,也不能太年轻,太漂亮,最好是一般女人看不上的。他又得像精明主妇雇用的老妈子,最好身无背累,心无挂牵。胡小姐觉得余楠具备她的各种条件。

胡小姐为当时一位要人(他们称为“老板”)津贴的一个综合性刊物组稿,认识了余楠。余楠留过洋,学贯中西,在一个杂牌大学教课,虽然不是名教授,也还能哄骗学生。他常在报刊尾巴上发表些散文、小品之类,也写写新诗。胡小姐曾请他为“老板”写过两次讲稿。“老板”说余楠稍有才气,旧学底子不深,笔下还通顺。他的特长是快,要什么文章,他摇笔即来。“老板”津贴的刊物后来就由他主编了。他不错失时机,以主编的身份结交了三朋四友,吹吹捧捧,抬高自己的身价。他捧得住饭碗儿,也识得风色,能钻能挤,这几年来有了点儿名气,手里看来也有点积蓄;相貌说不上漂亮,还平平正正,人也不脏不臭;个儿不高,正开始发福,还算得“中等身材”。说老实话,这种男人,胡小姐并不中意。不过难为他一片痴心,又那么老实。他有一次“发乎情”而未能“止乎礼仪”,吃了胡小姐一下清脆的耳光。他下跪求饶,说从此只把她当神仙膜拜。好在神仙可有凡心,倒不比贞烈的女人。胡小姐很宽容地任他亲昵,直到他情不自禁,才推开说:“不行,除非咱们正式结婚。”

余楠才四十岁,比胡小姐略长三四年。他结婚早,已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已先后考上北平西郊的大学,思想都很进步,除了向家里要钱,和爸爸界线划得很清。女儿十六岁,在上海一个教会女中上学,已经开始社交。宛英是容易打发的。胡小姐和她很亲近,曾多方试探,拿定她只会乖乖地随丈夫摆布,绝不捣乱牵掣,余楠可以心无挂虑地甩脱他的家庭。可是余楠虽然口口声声说要和胡小姐正式结婚,却总拖延着不离婚。胡小姐也只把他捏在手心里,并不催促。反正中选的人已经拿稳了一个,不妨再观望一番。好在余楠有他的特点,不怕给别的女人抢走。

余楠非常精明,从不在女人身上撒漫使钱。胡小姐如果谈起某个馆子有什么可口的名菜,他总说:“叫宛英给你做个尝尝。”宛英得老太太传授一手好烹调,余楠又是个精于品尝的“专家”。他当了刊物的主编,经常在家请客。这比上馆子请客便宜而效益高。他不用掏腰包,可以向“刊物”报销。客人却就此和他有了私交,好像不是“刊物”请客组稿,而是余楠私人请的,并且由他夫人亲手烹调的。胡小姐有时高兴,愿意陪他玩玩,看个电影之类。余楠总涎着脸说:“看戏不如看你。”当然,看戏只能看戏里谈情说爱,远不如依偎着胡小姐诉说衷情。不过,胡小姐偶尔请他看个戏或吃个馆子,他也并不推辞。因为他常为胡小姐修改文章,或代笔写信。胡小姐请他,也只算是应给的报酬。有一次胡小姐请他看戏,散场出来,胡小姐觉得饿了,路过一家高级西菜馆,就要进去吃晚饭。余楠觉得这番该轮到自己做东了,推说多吃了点心,胃里饱闷,吃不下东西。胡小姐说,“我刚听见你肚里咕噜噜地叫呢”,一面说,就昂首直入餐馆。余楠少不得跟进去,只是一口咬定肚里作响是有积滞,吃不进东西。他愿意陪坐,只叫一客西菜,让胡小姐独吃。胡小姐点了店里最拿手的好菜;上菜后,还只顾劝余楠也来一份。余楠坚持“干陪”,只是看着讲究的餐具,急得身上冒汗;闻着菜肴的香味,馋得口中流涎。幸喜账单未及送到他手里,胡小姐抢去自己付了。胡小姐觉得他攥着两拳头一文不花,活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听说他屡遭女人白眼,想必有缘故。不过,作为一个丈夫呢,这也不失为美德。他好比俭啬的管家婆,绝不挥霍浪费。反正她早就提出条件,结了婚,财政权归她。余楠一口答应。在他,财政权不过是管理权而已,所有权还是他的,连胡小姐本人也是他的。

时势造英雄,也造成了人间的姻缘。“老板”嘴里说:“长江天险,共产党过不了江。夹江对峙是早经历史证实的必然之势。”可是他脚下明白,早采用了“三十六计”里的“上计”。他行前为胡小姐做好安排,给她的未来丈夫弄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主任。这当然是酬报胡小姐的,只为她本人不够资格,所以给她的丈夫。余楠得知这个消息,吞下了定心丸,不复费心营求。他曾想跟一个朋友的亲戚到南美经商,可是那个朋友自己要去,照顾不到他。他又曾央求一个香港朋友为他在香港的大学里谋个教席。那个朋友不客气,说他的英语中国调儿太重,他的普通话乡音太浓,语言不通,怎么教书,还是另作打算吧。他东投西奔,没个出路。如今胡小姐可以带他到巴黎去,他这时不离婚,更待何时!

他对胡小姐说,家事早有安排。他认为乘此时机,离婚不必张扬,不用请什么律师,不用报上登什么启事,不用等法院判定多少赡养费等等,他只要和宛英讲妥,一走了之。胡小姐很讲实际,一切能省即省,她只要求出国前行个正式婚礼。余楠说,婚礼可在亲友家的客堂里举行,所谓“沙龙”结婚。胡小姐不反对“沙龙”结婚,不过一定要请名人主婚,然后出国度蜜月;“沙龙”由她找,名人也由她请。她只提出一个最起码的条件——不是索取聘礼。她要余楠置备一只像样的钻戒,一对白金的结婚戒指。余楠说,钻石小巧的不像样,大了又俗气,况且外国人已不兴得佩戴珍贵首饰,真货存在保险库里,佩戴的只是假货。至于白金戒指,余楠认为不好看,像晦暗的银子,还不如十八K的洋金。

胡小姐并不坚持,她只要一点信物。余楠不慌不忙,从抽屉深处取出一对椭圆形的田黄图章。他蘸上印泥,刻出一个阳文、一个阴文的“愿作鸳鸯不羡仙”,对胡小姐指点着读了两遍,摇头晃脑说:

“怎么样?”

胡小姐满面堆笑说:“还是古董吧?”

胡小姐见识过晶莹熟糯的田黄。这两块石头不过光润而已。余楠既不是世家子,又不是收藏家,他的“古董”,无非人家赠送他和宛英的结婚礼罢了。即使那两块田黄比黄金还珍贵,借花献佛的小小两块石头,也镇不住胡小姐的神仙心性呀!她满口赞赏,郑重交还余楠叫他好好收藏。她敛去笑容说,还有好多事要办,叫余楠等着吧。她忙忙辞出,临走回头一笑说:

“对了,戒指我也有现成的!”

用现在流行的话,他们俩是“谈崩了”。

胡小姐择夫很有讲究,可是她打的是如意算盘。不,她太讲求实际,打的是并不如意的算盘。她只顾要找个别的女人看不中的“保险丈夫”,忘了自己究竟是女人。她看到余楠的小气劲儿,不由得心中大怒。她想:“倒便宜!我就值这么两块石头吗?我迁就又迁就,倒成了‘大减价’的货色了!”那个洋官的职位是胡小姐手里的一张王牌,难道除了你余楠,就没人配当了!她现成有她爱恋的人,只为人家的夫人是有名的雌老虎,抱定“占着茅房不拉屎”主义,提出口号:“反正不便宜你,我怎么也不离!”胡小姐只好退而求其次,选中了余楠。多承余楠指点了她“一走了之”的离婚法和“沙龙”结婚法。她意中人的夫人尽管不同意,丈夫乘此时机一走出国,夫人虽然厉害,只怕也没法追去。反正同样不是正式的离、正式的结,何必委曲求全,白便宜你余楠呢!她在敛去笑容,叫余楠“等着吧”的时候,带些咬牙切齿的意味。他害自己白等了一两年,这会儿叫他白等几天也不伤天地。她临走回头说的一句话,实在是冷笑的口吻。她只是拿不稳她那位意中人有没有胆量担着风险,和她私奔出国。所以当时还用笑容遮着脸。

余楠哪里知道。他觉得胡小姐和他一样痴心,不然,为什么定要嫁他呢。

他“痴汉等婆娘”似的痴等着她的消息。不过也没等多久。不出十天,他就收到胡小姐的信,说她已按照他的主意,举行了一个“沙龙”婚礼,正式结婚。信到时,他们新夫妇已飞往巴黎度蜜月。行色匆匆,不及面辞,只一瓣心香,祝余楠伉俪白头偕老,不负他“愿作鸳鸯不羡仙”的心意。

第二节

这封信由后门送进厨房,宛英正在厨下安排晚饭。她认得胡小姐的笔迹,而且信封上明写着“南京胡寄”呢。胡小姐到南京去,该是为了她和余楠出国的事吧?宛英当然关心。她把这封信和一卷报刊交给杏娣,叫她送进书房去。她自己照旧和张妈忙着做晚饭的菜。

这餐晚饭余楠简直食而不知其味。他神情失常,呆呆地、机械地进食,话也不说。熏鱼做得太咸些,他也没挑剔。一晚上他只顾翻腾,又唉声叹气。余楠向来睡得死,从没理会到宛英睡得很轻,知道他每次辗转不寐的原因。第二天他默默无言地吃完早饭就出门了。宛英从字纸篓里找出那封撕碎又扭捏成一团的信——信封只撕作两半,信纸撕成了十几片。宛英耐心抚平团皱的碎片,一一拼上,仔细读了两遍。她又找出那一对田黄图章,发现已换了簇新的锦盒。

宛英不禁又记起老太太病中对她说的话:“阿楠是‘花’的——不过他拳头捏得紧,真要有啥呢,也不会。”西洋人把女人分作“母亲型”和“娼妓型”。“花”就相当于女人的“娼妓型”。不过中国旧式女人对于男人的“花”,比西洋男人对女人的“娼妓型”更为宽容。宛英觉得“知子莫若母”。显然这回又是一场空,证实了老太太所谓“真要有啥呢,也不会”。宛英和余楠是亲上做亲。余楠的母亲和宛英的继母是亲姐妹。宛英和余楠同岁,相差几个月。一个是“楠哥”一个是“英姐”。余老太太只有这个儿子。她看中宛英性情和婉,向妹妹要来做干女儿,准备将来做儿媳妇。宛英小时候经常住在余家,和余老太太一个床上睡,常半懂不懂地说自己是“好妈妈的童养媳妇”。她长大了不肯再这么说,不过她从小就把自己看作余家的人。她和余楠结婚后连生两个儿子,人人称她好福气,她也自以为和楠哥是“天配就的好一对儿”。她初次发现楠哥对年轻女学生的倾倒,初次偷看到他的情书,初次见到他对某些女客人的自吹自卖,谈笑风生,轻飘飘的好像会给自己的谈风刮走,全不像他对家人的惯态,曾气得暗暗流泪。她的胃病就是那个时期得的。她渐渐明白自己无才无貌,配不过这位自命为“仪表堂堂”的才子,料想自己早晚会像她婆婆一样被丈夫遗弃。她听说,她公公是给一个有钱的寡妇骗走的。她不知哪个有钱的女人会骗走余楠,所以经常在侦察等待。假如余楠和她离婚,想必不会像他父亲照顾他母亲那样照顾妻子。

余楠每月给老太太的零用钱还不如一个厨娘的工钱。宛英的月钱只有老太太的一半。宛英曾发愁给丈夫遗弃了怎么办。她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她可以出去做厨娘,既有工钱,还有油水,不称意可以辞了东家换西家。如果她不爱当厨娘,还可以当细做的娘姨。她在余家不是只相当于“没工钱、白吃饭”的老妈子吗!出去帮人还可以扫扫余楠的面子。不过宛英知道这只是空想,她的娘家和她的子女绝不会答应。

余楠“花”虽“花”,始终没有遗弃她。老太太得病卧床,把日用账簿交给宛英说:“这是流水账,你拿去仔细看看,学学。”宛英仔细看了,懂了,也学了。老太太不过是代儿子给自己一份应给的管家费。宛英当然不能坏了老太太的规矩。余楠查账时觉得宛英理家和他妈妈是同一个谱儿。老太太病危,自己觉得不好了,趁神志还清,背着人叫宛英找出她的私蓄说:“这是我的私房,你藏着,防防荒,千万别给阿楠知道。”她又当着儿子的面,把房契和一个银行存折交给宛英,对儿子说:“你的留学费是从你爹爹给我的钱里提出来的,宛英的首饰,也都贴在里面了。这所房子是用你爹爹给我的钱买的。宛英服侍了我这许多年,我没什么给她,这所房子就留给她了。存折上是你孝敬我的钱,花不完的,就存上;没多少,也留给宛英了。”“留给宛英”是万无一失地留在余家,因为余楠究竟是否会“有啥”,老太太也拿不稳。

同类推荐
  • 太子妃升职记2:公主上嫁记(全集)

    太子妃升职记2:公主上嫁记(全集)

    芃芃和齐晟终于过上了幸福的退休生活,但是万万没想到,他们最得母亲真传的三女儿竟然也有一段荡气回肠的“奇葩”经历!齐晟芃芃想为最宠爱的公主择一个贤婿,却未曾想姻缘天定,自有造化……这位公主也是从未料到,她见到她未来夫君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老天爷啊,真丑!
  • 孝心不打折

    孝心不打折

    本书精选了名作家孙瑞林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中,发表的39篇故事,约十四万字。每个故事或颂扬一种人生积极的态度,或把深奥的道理,融入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之中,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其中的《孝心不打折》获得“2005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故事”优秀作品奖第一名、“首届中国故事节银奖”,并被改编成电视剧;《来自大洋彼岸的声音》获得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新故事创作)入围奖。
  • 荞麦花开

    荞麦花开

    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我被鞭炮声吵闹得无法写作,就到阳台上去看,发现我们小区旁边的那块荒地上停了好多车,还有推土机……我赶紧跑下楼,一口气跑到父亲的那块荞麦花地旁,阳光下有蜜蜂和蝴蝶在那些烂漫的小白花上飞舞着,我伸了双手,想要阻挡向着荞麦花开过来的推土机,我看着那些飘扬在阳光下的白头芦苇纷纷倒下,我听见机器的轰鸣声离我越来越近……我终于被劝到了一边,因为这块地早被卖了,要开发成住宅小区的……
  • 妹妹

    妹妹

    “哥,你喝醉了。”刘齐搂着他的腰说。“我没醉,叫爸。”固固一摇一晃地说。“哥,你喝醉了,我扶你进去吧。”刘齐要去搀扶固固说。固固却摆脱刘齐说:“叫爸,我就跟你进去!”荞荞搀扶住摇摆不停的固固说:“哥,你醉了。”“我没醉,我把你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我不是爸吗?”固固说。
  • 同居后又住进来一个美女

    同居后又住进来一个美女

    在北京这个大大的城市里,每天都有NB的故事发生。一个叫香皂的放荡家伙,刚和女友同居,正欣喜若狂,岂料家里竟然又住进来一个美女,让他口水涟涟、大呼过瘾!新住进来的美女性感活泼,在经历了许多波折之后,她对香皂渐生情愫,秋波流转。同住在一间房内,这到底是幸福的来临,还是性福的考验?多情花心的香皂该和她巫山云雨放纵一番,还是坐怀不乱坚持收敛呢?他善良的女友遭人骚扰,令他头痛不已;工作又频起波折,让他措手不及。他无意中结识的那些BT朋友们,每天都发生着让人爆笑的故事。感情和性欲孰轻孰重?勤奋和沉沦哪个更为诱惑?
热门推荐
  • 恋上圣樱四少二

    恋上圣樱四少二

    一通电话,四大美女香艳回国,来到圣樱,装扮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吓死了八个老师,九十个白痴。“砰……”某停车场里,一阵巨响……四男戴着墨镜,嘴角拽拽的抿起来,若无其事的开着车,银眸中的逝过不屑,看着自己的车就这么撞过去,只是细微的吹了口气,4部单车就在这一刻,结束了它们的生命,一阵车风吹来,4女的校服裙有些摇摆,可怎么也掩饰不住生气,她们用手捂着裙角,气愤的看着四男“喂,你们干嘛撞我们的单车啊?!”4男取下墨镜,冷冷的扫过我们一眼,嫌恶的挑了挑眉,满不在意的说:“爱好”。于是,轰轰烈烈的校园爱情上演了……
  • 曾是惊鸿照影来

    曾是惊鸿照影来

    小喇叭又在闪动,不会又是那个什么一元两元吧。马小萌把正在编辑的内容点了下保存,点开了QQ,果然,又是那个网名“一元”的家伙,简直阴魂不散,愈挫愈勇啊。她正在气头上,由于前天晚上例会迟到,她被扣了五十元;同事们都说她冤,这可是新制度执行后被罚的第一人。哼,五十元都丢了还要你一元?她没好气地敲下一句话“这世界铜臭味已够重。”正准备再加一句“我讨厌任何圆角分”,还没发送过去,对方已经加了句说明“老乡,一定加我!”老乡?马小萌点开了一元的个人说明。“浙江,杭州”,呵呵,这是哪里跟哪里的老乡呢?
  • 爱上木匠

    爱上木匠

    杏子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农村女孩。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后跟随打工大潮南下,与同村同学美子在一个工厂打工,因各方面表现突出,在工厂里受到领导的关注与器重。一次跟美子去了她老公的建筑工地上,认识了美子老公的同事,一个木匠秦爱绍。很快他就走进了杏子的内心,木匠的音容笑貌开始影响她,打动她,折磨她,从木匠身上发出的任何一个信息都堪比电流,这暗流涌动的精神物质,用空气、温度与想象在向她传递着,她该怎么办?找一个内心喜欢的家境贫寒的木匠,过着平凡的底层生活,还是应允穷追不舍的厂长侄子,与富二代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以此来满足她在老乡以及家乡人谈论中的虚荣?
  • 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

    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火拼篮球

    火拼篮球

    这是一部讲述一名非常热爱篮球但不会打的少年在教练你教导和他自己努力下成为了一名一流的篮球选手的故事
  • 山林红霞

    山林红霞

    他们的结论是,此剧不是出自草台班子之手,就是制作成本大大的被打了折扣,否则,不至于这么“业余”。在下一集的片头上,他们在编剧的一屏上看到了刘国良的名字,但排在最后。他的前面,还排着一溜兼着导演或制片什么的“编剧”们。估计混得也挺惨。这剧,也只能在半夜里播了,齐盈盈打了个哈欠,说,“黄金时间里拿不出手。”“唉,不管怎么说,最后总算是拍出来了。”廖小宁有些感慨。“拍了还不如不拍。”齐盈盈又打了个哈欠,“不看了,越看越生气。”
  • 纯情妖王耍无赖:狼女暴走

    纯情妖王耍无赖:狼女暴走

    【本故事纯属虚构】不要用你那大眼睛温情的看着我,不要用你那迷人的笑容迷惑我,没用的!风流过后不认账,门儿都没有!焰修抱着唯一的证据——儿子,看着气急败坏的灵蓉:“孩子他妈,做狼要厚道,把我吃干抹尽就得负责!”神马,该死的焰修,竟敢倒打一耙,在人界将她吃干抹尽不说,回到狼界居然还抱着贼溜溜的小娃要她负责,可恶!可恶!本文乃是《(完)六宫粉黛无颜色:狼女玩转天下》的下部,上部为【人间卷】,下部是【狼界卷】引用一个亲的评论:“老子和宝宝都很腹黑,不过他们虽然腹黑,但是他们都挺可爱的,两个人都想绝对的占有女主,老子想占女主,那是因为女主是他最爱的女人。宝宝还想娶女主娘亲,,真搞笑。不过本书就是因为这对搞笑又腹黑的父子俩才更有意思。”
  • 我们微笑着说

    我们微笑着说

    『你在第一眼爱上一个人,恰好那个人也爱上你。这样的人,真的只要一个就够了』如果不是注定要分离,她怎会明白,有些梦的代价,需要经过怎样漫长的路。他们说,初恋的美是因为赋予了对方你心目中最完美的理想,可时过境迁,她总是不停地想起他,短暂地遗忘他,然后发现,他就是心目中最完美的理想,是她年复一日的梦想。于是,她把这段冗长而仓惶的时光载体记入其中,希望它成为无人提及的独家记忆,有一天,那些痛过的、心酸过的,都可以微笑着说出来。
  • 如此星辰如此夜

    如此星辰如此夜

    “人生一世,总会有一个人一直牵动着你的心,而你,就是那个人。”“污泥掩风华,侧目定情愫。”为何她的心,丢了又回,回了又丢,却始终都是一个方向,一个人?为何一次次的蓝蝶飞舞,她始终都是看着他那个方向?他被整个世界称为异族,但是为何在她眼中,他却是她的亿万星辰。一切的答案,都逃不过一个字。
  • 不叛逆的18岁:青春期的男孩怎么教

    不叛逆的18岁:青春期的男孩怎么教

    青春期是男孩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逐渐成熟的生理、初步建立的思想、初露萌芽的情感,向男孩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面对这一切,即将18岁的男孩,既新奇又迷惑,既向往又恐慌,因此有了很多的叛逆行为。家长为此身心疲惫,在“管”与“不管”之间摇摆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