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60900000003

第3章 采葑采菲(2)

老太太去世后,宛英很乖觉地把老太太的银行存折交给余楠说:“房契由我藏着就是了。钱,还是你管。”余楠不客气地把钱收下说:“我替你经管。”其实宛英经常出门上街,对市面很熟,也有她信得过的女友,也有她自己的道路。不过她宁愿及早把存折交给余楠,免得他将来没完没了地算计她那几个钱。

宛英料定余楠这回是要和胡小姐结婚了。据他说,“老板”报酬他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什么职位。共产党就要来了,他得趁早逃走。尽管他儿子说共产党重视知识分子,叫爸爸别慌,他只说:“我才不上这个当!”不过他说宛英该留在国内照看儿女,他自己呢,非走不可。宛英只劝他带着女儿同走,因为他偏宠女儿,女儿心上也只有爸爸,没有妈妈,从不听妈妈一句话。余楠说,得等他出国以后再设法接女儿,反正家里的生活,他会有安排。宛英明白,余楠的安排都算计在留给宛英的那所房子上。不过,她也不愁,她手里的私房逐渐增长,可以“防防荒”。两个儿子对她比对爸爸好;女儿如不能出国,早晚会出嫁。宛英厌透了厨娘生活,天天熏着油气,熏得面红体胖,看见油腻就反胃,但愿余楠跟着胡小姐快快出洋吧,她只求粗茶淡饭,过个清静日子。

可是老太太的估计究竟不错。胡小姐还是和别人结婚了。宛英的失望简直比余楠还胜几分。这会影响余楠的出国吗?她瞧余楠惶急沮丧的神情,觉得未可乐观。他连日出门,是追寻胡小姐还是去办他自己的事呢?

黄金、美钞、银元日夜猛涨,有关时局的谣言就像春天花丛里的蜜蜂那样闹哄哄的乱。宛英忍耐了几天,干脆问余楠:“楠哥,你都准备好了吗?要走,该走了。听说共产党已经过江了。”

余楠长叹一声,正色说:“走,没那么容易!得先和你离了婚才行。你准备和我离婚吗?”

宛英不便回答。

余楠说:“我没知道出洋是个骗局,骗我和你离婚的。”

宛英说:“你别管我,你自己要紧呀!”

余楠说:“可是我能扔了你吗?”

宛英默然。她料想余楠出国的事是没指望的了,那个洋官的职位是“老板”照顾胡小姐的。

她不说废话,只着急说:“可是你学校的事已经辞了。南美和香港的事也都扔了。”——余楠对宛英只说人家请他,他不愿去;宛英虽然知道真情,也只顺着他说。

余楠满面义愤,把桌子一拍说:

“有些事是不能做交易的!我讨饭也不能扔了你呀!”他觉得自己问心无愧,确实说了真话。

宛英凝视着余楠,暗暗担忧。她虽然认为自己只是家里的老妈子,她究竟还是个主妇,手下还有杏娣和张妈。如果和楠哥一起讨饭,她怎么伺候他呢?

余楠接着说:“共产党来也不怕!咱们趁早把房子卖了,就无产可共。你炒五香花生是拿手,我挎个篮子出去叫卖,小本经营,也不是资本家!再不然,做叫花子讨饭去!”

宛英忽然记起一件事。二三月间,北京有个姓丁的来信邀请余楠到北京工作。余楠当时一心打算出国,把信一扔说:“还没讨饭呢!”宛英因为儿子都在北京,她又厌恶上海,曾捡起那封信反复细看,心上不胜惋惜。这时说起“讨饭”,她记起那封信来。她说:

“你记得北京姓丁的那个人写信请你去吗?你好像没有回信。”她迟疑说:“现在吃‘回头草’,还行吗?——不过,好像过了两三个月了。那时候,北京刚解放不久——那姓丁的是谁呀?”

余楠不耐烦说:“丁宝桂是我母校的前辈同学,他只知道我的大名,根本不认识。况且那封信早已扔了,叫我往哪儿寄信呀?”

宛英是余楠所谓“脑袋里空空的”,所以什么细事都藏得住。她说她记得信封上印就的是“北平国学专修社”几个红字,上面用墨笔划掉,旁边写的是“鹅鹁子胡同文学研究社”。

余楠知道宛英的记性可靠。他想了一想,灵机一动,笑道:“我打个电报问问。”

他草拟了电报稿子,立刻出去发电报。

宛英拼凑上撕毁的草稿。头上一行涂改得看不清了,下面几行是“……信,谅早达。兹定于下月底摒挡行李,举家北上”。他准是冒充早已写了回信。宛英惊讶自己的丈夫竟是个撒谎精。

电报没有退回,但杳无回音。不到月底,上海已经解放。她越等越着急,余楠却越等越放心,把事情一一办理停当。将近下月底,余楠又发一个电报,说三天后乘哪一趟火车动身。

宛英着急说:“他们不请你了呢?”

余楠说:“他们就该来电或来信阻止我们呀。”

宛英坐在火车上还直不放心。可是到了北京,不但丁先生亲自来接,社里还派了两人同来照料,宿舍里也已留下房子。宛英如在梦中,对楠哥增添了钦佩,同时也增添了几分鄙薄。

第三节

北京一解放,长年躲在角落里的北平国学专修社面貌大改。原先只是一个冷冷清清的破摊子,设在鹅鹁子胡同“东方晒图厂”大院内东侧一溜平房里。中间的门旁,挂着个“北平国学专修社”的长牌子,半旧不新,白底黑字,字体很秀逸,还是已故社长姚謇的亲笔。这里是办公室和图书室。后边还有空屋,有几间屋里堆放着些旧书,都是姚謇为了照顾随校内迁的同事,重价收购的。姚謇的助手马任之夫妇和三两个专修生住在另几间空屋里。

姚謇是一所名牌大学的中文系教授。北平沦陷前夕,学校内迁,姚謇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没去后方。他辞去教职,当了北平国学专修社的社长。这个社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好像姚謇辞职前早已存在。反正大院里整片房屋都是姚家的祖产。姚謇当时居住一宅精致的四合院连带一个小小的花园,这还是他的家产。此外,他家仅存的房产只有这个大院了。有人称姚謇为地道的败家子,偌大一份田地房屋,陆陆续续都卖光了。有人说他是地道的书呆子,家产全落在账房手里,三钱不值两钱地出卖,都由账房中饱私肥了。这个大院里的房子抵押给一个企业家做晒图厂,单留下东侧一带房子做“北平国学专修社”的社址。

社里只寥寥几人:社长姚謇,他的助手马任之和马任之的夫人王正,两三个“专修生”,还有姚謇请来当顾问的两三位老先生,都是沦陷区伪大学里的中文教师,其中一位就是丁宝桂。社的名义是“专修国学”,主要工作是标点并注释古籍;当时注释标点的是《史记》。姚謇不过是挂名的社长,什么也不管。马任之有个“八十老母”在不知哪里的“家乡”,经常回乡探亲。王正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是个足不出户的病包儿,可是事情全由她管。她负责指点那三两个“专修生”的工作,并派他们到各图书馆去“借书”、“查书”,或“到书店买书”。至于工作的成绩和进度,并无人过问。顾问先生们每月只领些车马费,每天至多来社半天;来了也不过坐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姚謇也常来聊天。

胜利前夕,姚謇心脏病猝发,倒下就没气了。姚太太是女洋学生的老前辈,弹得一手好钢琴。他们夫妇婚姻美满,只是结婚后足足十五年才生得一个宝贝女儿。姚太太怀孕期间血压陡高,女儿是剖腹生的,虽然母女平安,姚太太的血压始终没有下降。姚謇突然去世,姚太太闻讯立即中风瘫痪了,那是一九四五年夏至前夕的事。他们的女儿姚宓生日小,还不足二十岁,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正当第二学期将要大考的时候。她由账房把她家住房作抵押,筹了一笔款子,把母亲送入德国医院抢救,同时为父亲办了丧事。

姚太太从医院出来,虽然知觉已经回复,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神志也不像原先灵敏了。大家认为留得性命,已是大幸,最好也只是个长病人了。姚太太北京没有什么亲人,有个庶出的妹妹嫁在天津,家境并不宽裕,和姚家很少来往。姚宓的未婚夫大学毕业,正待出国深造。他主张把病人托付给天津的姨妈照管,姚宓和他结了婚一同出国。可是姚宓不但唾弃这个办法,连未婚夫也唾弃了。她自作主张,重价延请了几位有名的中医大夫,牛黄、犀角、珠粉等昂贵药物不惜工本,还请了最有名的针灸师、按摩师内外兼施,同时诊治。也真是皇天不负苦心人,姚太太神志复原,口眼也差不多正常了,而且渐渐能一瘸一拐下地行走。可是她们家的四合院连小小的花园终究卖掉了,账房已经辞走,家里的用人也先后散去。母女搬进专修社后面的一处空屋去居住。姚宓还在原先的大学里,不当大学生而当了图书馆的一名小职员,薪水补贴家用,雇街坊上一位大娘早来晚归照看病人。好在大院东侧有旁门,出入方便。

这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马任之却一去无踪。专修生已走了一个。社长去世后并无人代理,专修社若有若无。王正照旧带领着一两个专修生工作,并派遣他们到各处图书馆和书店去“借书”、“查书”或“买书”。丁宝桂等几位老先生还照常来闲坐聊天,不过车马费不是按月送了。

北京解放后,马任之立即出现了。不仅出现,还出头露面,当了社长。不过这个社不仅仅专修国学了,社里人员研究中外古今的文学,许多是专家和有名的学者。

马任之久闻余楠的大名,并知道他和丁宝桂是先后同学。据丁先生说,这余楠是个神童,没上高中就考取大学,大学毕业就出国留学。马任之对这种天才不大了解,不过听说他没有逃跑,还留在上海。他出于“统战”的原则,不拘一格收罗人才,就托丁宝桂写信邀请。余楠究竟什么时候写了回信,也许王正记得清楚,反正马任之并不追究,丁宝桂自认健忘,还心虚抱歉呢。

那时候社里人才济济。海外归来投奔光明的许彦成和杜丽琳夫妇是英国和美国留学的。在法国居住多年的朱千里是法国文学专家。副社长傅今是俄罗斯文学专家。他的新夫人江滔滔是女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奔流的心》,不久就要脱稿。还有许多解放区来的文艺干部,还有转业军人,还有大学毕业分配到社里来研究文学的男女毕业生。专修社的人员已经从七八人增至七八十人。

不出半年,专修社的房屋也修葺一新,整片厂房都收来改为研究室和宿舍。马任之夫妇搬出大院,迁入分配给他们的新居。姚太太母女搬到宿舍西尽头的一个独院去住。只有姚謇家藏的书还占着图书室旁边的一大间屋子,因为姚太太母女的新居没地方安放这一屋子书,姚宓只拿走了她有用的一小部分。姚宓已调到文学研究社,专管图书。

“北平国学专修社”的招牌已经卸下,因为全不合用了。社名暂称“文学研究社”,不挂牌,因为还未确定名称。

第四节

旧国学专修社的办公室已布置成一间很漂亮的会议室。一九四九年十月中旬,文学研究社就在这间会议室举行了成立大会。

大院里停放着一辆辆小汽车,贵宾陆续到会,最后到了一辆最大最新的车,首长都到了,正待正式开会。

余楠打算早些到场,可是他却是到会最迟的一个。他特地做了一套蓝布制服,穿上了左照右照,总觉得不顺眼。恰好他女儿从外边赶回来,看见了大惊小怪说:

“哟,爸爸,你活像猪八戒变的黄胖和尚了!”

余楠生气地说:“和尚穿制服吗?”

宛英说,她熨的新西装挂在衣架上呢,领带也熨了。

余楠发狠说,这套西装太新,他不想穿西装,尤其不要新熨的。

余楠的女儿单名一个“照”字。她已经进了本市的中学,走读。这时她是出了门忙又赶回来的。她解释说:

“我刚出去,看见‘标准美人’去开会。她穿的是西装。不识货的看着很朴素,藏蓝的裙子,白色长袖的上衣,披一件毛茸茸的灰色短毛衣,那衣料和剪裁可讲究,可漂亮呢!我忙着回来看看爸爸怎么打扮。”她说完没头没脑地急忙走了。

“标准美人”是回国投奔光明的许彦成夫人杜丽琳,据说她原是什么大学的校花,绰号“标准美人”。她是余照目前最倾慕的人。

余楠听了“黄胖和尚”之称很不乐意。经女儿这么一说,越觉得这套制服不合适,他来不及追问许彦成是否穿西装,忙着换了一套半旧的西服,不及选择合适的领带,匆匆系上一条就赶到会场,只见会场已经人满,各占一席,正待坐下。

中间一条长桌是几张长桌拼成的,铺着白桌布,上面放着热水瓶、茶杯茶碟和烟灰缸。沿墙四面排着一大圈椅子,都坐满了人。长桌四面都坐满了。面南的一排显然是贵宾、领导和首长的位子,还有空座。余楠惶急中看见傅今在这一排的尽头向他招手,把自己的位子让给他,自己坐在最尽头的空椅上。余楠不及推让,感激不尽地随着大众坐下。他看见丁宝桂就在近旁,坐在长桌侧面,下首就是许彦成。他还是平常装束,西装的裤子,对襟的短袄,不中不西,随随便便。“标准美人”披着“嘉宝式”的长发坐在长桌的那一侧面,和许彦成遥遥相对。

社长马任之站起来宣布开会。全室肃然。余楠觉得对面沿墙许多人的目光都射着他,浑身不自在,生怕自己坐错了位子。他伸头看看他这一排上还有什么熟人,只见那位法国文学专家朱千里坐在面南席上那一尽头,也穿着西装。他才放下心来——不仅放了心,也打落了长期怀在肚里的一个鬼胎。看来马任之并没有看破他捣鬼,当初很豪爽地欢迎他,并不是敷衍,而确是把他看作头面人物的。他舒了一口气,一面听社长讲话,一面观看四周的同事。

同类推荐
  • 百花村小学

    百花村小学

    我看了看窗户外边,天麻麻亮了,赶忙爬起,脸都没洗,就朝灶房跑。赛虎立即从房檐下站起,围着我转了三圈,扭腰杆,摇尾巴,尽心竭力给我骚情。我拍了下它的脑袋,蹲下身子,把脸贴在它脸上,一种毛绒绒的温乎传到我脸上,很温馨。我和赛虎亲热了一会儿,说:我去厨房给你拿吃的,吃得饱饱的,今天可要给老子壮脸!我跑到灶房,拿起头天晚上留下的两个窝窝头,三个不大不小的红苕,给自己留了一个窝头,剩下的全喂给赛虎。
  • 地狱的第19层

    地狱的第19层

    大四女生春雨从荒村死里逃生,精神崩溃后又奇迹般康复。自从她收到了一条“你知道地狱的第19层是什么?”的手机短信后,便莫名地陷入一个极度的恐怖、无法摆脱的地狱游戏之中。她的好友、同学在收到同样神秘短信后,接连遭遇不幸,在各自不同的游戏阶段相继GAMEOVER。于是,春雨决定亲自揭开来自地狱的秘密。美术系年轻英俊的的教师高玄闯进了她的生活,二人结伴去千年洞窟寻找暗藏谜底的壁画。当春雨内心深处对继父的仇恨快要将她的生命夺去时,高玄深沉炽热的爱却唤醒了她的梦魇。不过,地狱游戏背后的始作俑者却远远不止这么简单。
  • 推理门徒之恋曲1990

    推理门徒之恋曲1990

    一幅被盗的油画“就是这个了?”周帆回头问道。作为这次事件的委托人,西城最著名的画商王安意只能无奈地点头:“你要求看的昨晚录像就是这个了。”他语气中透着笃定,没有一点受害者的样子。王安意今年五十三岁,在中国,这个年龄算是已经步入老年人的范畴了,可如果不看他花白的头发,任谁都只会认为他只有四十岁左右。王安意是西城公认的最成功的商人之一,名下的洗砚阁在世界各地都有分管,每年的营业额说出来就足以让人对眼前的老人肃然起敬。
  • 被湮灭的亲情

    被湮灭的亲情

    夜幕降临的时候,A市刑警总队大队长周明远和他的助手陆阳刚走出办公大楼,手机响了,他本能地预感到,一定又出了什么大事。老周今天可是连一口气都没喘过来。刚破获了A市理工大学教授被毒杀的恶性案件,卷宗上的手温还没退呢。电话是西城区消防支队李挺支队长打过来的。他说,两天前,十里堡一个废弃的仓库发生了一起火灾事故,造成一人死亡,死者为男性,年纪大约六十五岁左右。让人奇怪的是,死者的状况虽然如大多数死于火灾的殉难者一样,表情痛苦,面目狰狞,可死者仰面倒卧在仓库中央,没有一点企图逃生的迹象。
  • 灯下黑(第二册)

    灯下黑(第二册)

    尸家客栈、白蛇传说、冥婚、情蛊、龙穴、人脸花、桃木钉、凶路、绣花鞋、闯王宝藏、右眼皮跳……《灯下黑》,又名《中国异闻录》,是“悬疑怪才”羊行屮继《泰国异闻录》畅销10万册后的全新作品,讲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异闻、怪事。那些你原本以为天经地义的事,也许并不像你认识的那样……“异途行者”南晓楼、月无华再度启程,揭秘华夏文明古老的异闻、怪事!
热门推荐
  • 怕老婆故事

    怕老婆故事

    本书汇集的怕老婆故事,有古代代表性作品,更多的是描写当代人的怕老婆故事,具有现代怕老婆色彩。作品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市民、官员、群众、干部、知识分子、穷人富人,老才青都有。怕的行为,离奇古怪;怕的动机,五花八门。
  • 嫡女宛秋

    嫡女宛秋

    前一世的她为世家嫡女,身世显赫,却遭身边亲近之人陷害,遭自己的夫君唾弃,最后葬身火海。醒来发现自己竟然回到十一岁那年,一切都没有变,变的只是体内的灵魂,重生之后的她是否依旧会按着命运的轨迹行走?是否依旧会爱上那个命定的魔障?这一次的棋盘将由自己来执子围杀,害过她的人她一个也不会放过!
  • 静地乐土

    静地乐土

    这是一方古老的土地,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西汉置县取名汾阳,隋改静乐称用至今。这是一方英雄的土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1000多名烈士为国捐躯。这是一方希望的土地,每一眼不屈的老窑洞,每一块苍凉的梯田,都见证着生生不息的岁月轮回。
  • 弗洛伊德6: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

    弗洛伊德6: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

    此卷包括三篇论文。《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发表于1905年,该文深入探讨了诙谐的技巧、目的、动机、心理起因及其与梦、潜意识的关系。《精神分析中潜意识的注释》发表于1912年,该文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潜意识的含义及其在精神分析中的地位和意义。《论潜意识》发表于1915年,是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一篇重要论文,也是他论述心理学基本理论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之一。
  • 宜都记

    宜都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彼得原理:方法、实务、案例

    彼得原理:方法、实务、案例

    这是一本管理学普及读物。本书通过10大原则49个方法为你解决管理中90%的问题,为在不胜任职位上痛苦挣扎的人开出获得快乐的处方,为滞留在企业底层郁郁不得志的人指点晋升的捷径,为管理者提供知人善任的方法,是所有中层必读书。
  • The Gold Bag

    The Gold Ba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与帝为谋

    与帝为谋

    一朝穿越,被迫入宫,却意外获得帝王欣赏,与之为谋,帝王授她大权,宠冠后宫,是为让她扫除后宫中的女人,迎他所心爱的女人入宫为后,而她只求功成之日能够放她出宫,全家平安。圣旨下,居然是立她为后,而她长跪奉天殿外,只为离宫。当她转入皇城的长巷,离开宫门的那一刹那,却听到身后有人叫她的名字:林絮。而非,赵云岫……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后宫权谋,后宫里的那些女人像是斗场里的困兽,相互撕咬,用尽手段,而一切不过是困兽之斗,谁生谁死,早有人操控。
  • 楚辞(精装典藏本)

    楚辞(精装典藏本)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 东海侠影

    东海侠影

    明朝万历十六年春,东瀛倭寇得悉戚继光将军谢世,以小野知秋为首的倭贼,立即抢占了钱塘江入海口的大洋山岛。“……东瀛倭寇雌伏二十年后,此次卷土重来,必定更加凶残。半个月前,小野知秋带人袭击了苏州‘惊雷堂’,抢走了大量的火器炸药。‘惊雷堂’的镇堂之宝‘大地惊雷’,全部落入了倭寇的手中……”一位六十出头的老者,眼里精光四射,颔下一部花白胡子微微颤动着。老者话未落定,“潮韵山庄”庄主许啸天霍地站了起来:“东瀛倭寇屡犯我东南沿海,视人命如草芥,人神共愤。我辈学武,崇尚‘侠义’二字,岂能让外邦强盗恣意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