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60900000004

第4章 采葑采菲(3)

长桌对面多半是中年的文艺干部,都穿制服。他认识办公室主任范凡,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专家黄土。年轻人都坐在沿墙椅上,不过他对面的那位女同志年纪不轻了,好像从未见过。她身材高大,也穿西装,紧紧地裹着一身灰蓝色的套服。她两指夹着一支香烟,悠然吐着烟雾。烟雾里只见她那张脸像俊俏的河马。俊,因为嘴巴比例上较河马的小,可是嘴型和鼻子眼睛都像河马,尤其眼睛,而这双眼睛又像林黛玉那样“似嗔非嗔”。也许因为她身躯大,旁边那位女同志侧着身子,好像是挤坐在她的怀抱里。余楠认识这一位是女作家江滔滔,傅今的新夫人,余楠的紧邻。她穿一件蓝底绿花的假丝绒旗袍,涂了两颊火黄胭脂。她确是坐在河马夫人的怀抱里,不是挤的。余楠忽然明白了,河马夫人准是他闻名已久的施妮娜,“南下工作”刚回来。她曾和前丈夫同在苏联,认识傅今。听说江滔滔是她的密友,傅今的婚事是她一手促成的。

马任之约略叙说文学研究社怎样从国学专修社脱胎发展,还有许多空白有待填补,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余楠一只耳朵听讲,两只眼睛四处溜达。他曾听丁宝桂说,社里最标致的还数姚小姐,尽管这几年来太辛苦,不像从前那样娇滴滴的了。余楠到图书室去过多次,从没有看见标致的小姐,难道姚小姐比“标准美人”还美?他眼光一路扫去。一个女同志眉眼略似他的胡小姐,梳着两根小辫儿,身体很丰满,只管和旁边一个粉面小生式的人交头接耳,一面遮着脸吃吃地笑,一面用肩膀撞旁边的“小生”。难道她是姚小姐吗?那边还有个穿鹅黄色毛衣的年轻姑娘,白白的圆脸,一双亮汪汪的眼睛,余楠认识她是上海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姜敏。两侧椅上挤坐着好些穿制服的。余楠不敢回过头去。他自信美人逃不过他的眼睛,可是他没有看见标致的小姐。

马任之简短地结束了他的开场白。他很实际地说,俗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文学研究社还只是蛋里没有孵出来的麻雀呢。有一位贵宾风趣地插话,说文学研究社是个“鸵鸟蛋”,或者可称“凤凰蛋”,凤凰就是大鹏鸟。

一位首长在众人笑声中起立,接着“凤凰蛋”谈了他的期望,随即转入正题,说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齐心协力,为新中国的文化做出贡献,为全人类做出贡献。他说:知识分子要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人民服务;文武两条战线同样重要,而要促使全国人民同心协力,促使全世界人民同心协力,笔杆子比枪杆子的力量更大。

余楠觉得这倒是自己从未想过的,听了大为兴奋,并觉得老共产党员确像人家说的那样,像陈年老酒,味醇而厚。他忘掉了“最标致的小姐”,正襟危坐,倾听讲话。

丁宝桂却在伤感。这间会议室是他从前常来喝茶聊天的办公室。姚謇突然倒地,就在这间屋里——就在他目前坐着的地方。那时候姚謇才五十五岁。姚太太和他同岁,看来还很年轻很漂亮呢,现在却成了残废,虽然口眼不复歪斜,半边脸究竟呆木了,手不能弹琴,一只脚也瘸了。姚小姐当年是多么娇贵的小姐呀,却没能上完大学,当了一名图书室的职员,好好一门亲事也吹了。马任之那时候不过是姚謇的助手,连个副社长都不是,现在一跃而当了社长!那时候,他和丁宝桂最谈得投机。丁宝桂常常骂共产党煽动学生闹事罢课。另两位老先生谈到政治都有顾忌,只有马任之和他一吹一唱地骂。丁宝桂听说马任之当了社长,方知他原来是个地下党员,不觉骇然,见了马任之又窘又怕,忍不住埋怨说:“任之兄,你太不够朋友了。我说话没遮拦,你也不言语一声,老让我当着和尚骂贼秃。”他说完马上后悔失言,心想糟糕,马任之尽管不拿架子,他究竟是社长了呀,怎么还把他当做姚謇的助手呢!马任之只哈哈大笑说:“共产党不怕骂。你有什么意见,尽管直说,别有顾虑。”他还邀请丁宝桂到文学研究社来当研究员。据丁宝桂了解,研究员相当于大学教授呢,他原先不过是个副教授,哪有不乐意的。马任之对他还是老样儿,有时也和他商量事情(例如聘请余楠的事)。丁宝桂渐渐忘了自己原是反共老手,而多少以元老自居了。他的好饭碗是共产党给的,他当然感激。只是想到去世的姚謇和他的寡妇孤儿,不免凄恻。

他看见姚宓坐在沿墙的后排,和王正在一起。几个年轻人可能都是对她有意思的,也坐在近处。她在做记录,正凝神听讲。忽然她眼睛一亮,好像和谁打了一个无线电,立即低头继续写她的笔记。“呀!”丁宝桂别的事糊涂,对这种事却特别灵敏,“姚小姐不是随便给人打‘无线电’的女孩子,她给谁打‘无线电’呀?”他四顾寻找。坐在面南一排的余楠一脸严肃,他当然看不见后排的人。他旁边的许彦成呆呆地注视着他的“标准美人”。俊俏的河马夫人已经停止抽烟,和女作家仍挤坐在一处。那个粉面“小生”在打瞌睡。他一路看过去,都是他还不知姓名的中青年,看来并没有出色的人物。谁呢?丁宝桂未及侦察出任何线索,首长的讲话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来宾的自由发言也完了。傅今站起来请大家别动,先让来宾退席。他通知全体人员下星期开会谈谈体会。

文学研究社就此正式成立了。

第五节

我国有句老话:“写字是‘出面宝’。”凭你的字写得怎样,人家就断定你是何等人。在新中国,“发言”是“出面宝”。人家听了你的发言,就断定你是何等人。

傅今召集的会未经精心布置,没有分组,只好仍在会议室举行。许多人济济一堂,彼此相熟的中青年或政治水平较高的干部就不发言了,专听几位专家先生发表高论。负责政治工作的范凡不肯主持这个会,只坐在一隅,洗耳旁听。

傅今坐在长桌面南的正中做主席。他是个广颡高鼻、两耳外招的大高个儿,虽然眼睛小,下巴颏儿也往里缩,他总觉得自己的耳鼻太张扬,个儿也太高,所以常带些伛背,做主席也喜欢坐着。姚宓坐在他对面做记录。她到社较早,记得快,字又写得好,记录照例是她的事。

经过一番冷场,傅今点了余楠的名。余楠显然是早有准备的。他从自己听了首长的讲话如何受到鼓舞谈起,直谈到今后要发挥一技之长,和同志们同心协力,尽量做出贡献。他谈得空洞些,却还全面,而且慷慨激昂,因为他确信自己是爱上了社会主义,好比他确信自己绝不抛弃宛英一样。可惜他乡音太重,许多人听不大懂。那位居住法国多年的朱千里接着谈。他说同意余楠先生的话,接下就谈他几十年寒窗,又谈到他的种种牢骚,海阔天空,不知扯到了哪里去,也不知谈的是什么。许彦成但愿他把时间谈完,自己得以豁免。谁知朱先生忽然咳嗽两声说:“扯得远了,就到这里吧。”大家舒了一口气。许彦成生怕傅今点他的名,只顾低着头。他觉得这种发言像小学生答课题。答得对,像余楠那样,他也觉得不好意思。答得不在点儿上,当然更可笑了。首长的话他不是没有仔细听;他还仔细想过,感慨很多。可是从何说起呢?在这个会上谈也不是场合。杜丽琳这次开会还是坐在许彦成对面,瞧他低着头不肯开口,就大大方方地接着谈了几点“粗浅的体会”,内容和余楠的相仿,只是口齿清楚,层次分明,而且简简短短。大家对这位十足的“资产阶级女性”稍稍刮目相看。许彦成看见傅今眼睛盯着他,对他频频点头,知道逃不过了。可是这一套正确的话又让杜丽琳说过一遍了,他怎么再重复呢?

他平日常在图书室翻书,又常和年轻同事们下棋打球,大家觉得他平易近人,和他比较熟;又因为他爱说笑,以为他一定会“发”一个很妙的“言”。谁知他只蚊子哼哼一般,嗡嗡地自己对自己说了一串话。大家带着好意并好奇,齐声嚷:“听不见!”他急得抬头向着大家,结结巴巴吐出几句怪话来。他说:“人、人、人类从、从有历、历、历史以来,只是互相残、残、残杀,怎么能同、同、同心协、协、协力呢!谁都觉得自己的理是惟一的真、真、真理……”他说不下去,就把手心当擦脸的毛巾那样在脸上抹了一把。大家都笑起来。

杜丽琳笑着举手,请主席让她插句话。她替彦成说:“所以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思想,要用马列主义为指针,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余楠不示弱,忙也插话说,他们的重要任务是加紧学习马列主义。

施妮娜为了抽烟方便,带着江滔滔坐在长桌侧面。她这时忍耐不住,把她那双似嗔非嗔的眼睛闭了一闭,用低沉哑涩的声音,语重心长地说:

“首先是把屁股挪过来。”

余楠正坐在她近旁。他瞪着她的这个部分,肥鼓鼓地裹在西装裤子里稳稳地坐着。他竟不敢当众重复她用的名词,只好顿口无言。杜丽琳却不知轻重,笑说:

“我们万里迢迢赶回祖国,我们是整个人都投入了。”她忘了自己是一脑袋的资产阶级思想,浑身散发着资产阶级的气息呢。她的话引起会场上一段语言空白,接着是乱哄哄许多议论。傅今立刻掌握了会场,请许先生继续谈。

许彦成如梦初醒,惊跳一下,口吃都停止了,只傻乎乎地说:“忘了——哦,没有了,完了。”接着又赶忙说:“我同意大家的话。”大家又都笑了。

姚宓认真地想了一想,走笔如飞连写了好多行。许彦成不知她记录了什么,只看着她发怔。

经过这段插曲,会场活跃起来,很多人都围绕着刚才的论点阐发一句两句。丁宝桂坐在角落里,本来打定主意不说话的,这时也参加了“大合唱”。

傅今总结了这个会。他要求各研究人员本着首长讲话的精神,拟定自己的工作计划,并把自己前一段的工作写出小结。

杜丽琳随着散会的群众挤出会议室,站在门口等待许彦成,只见他还没出来,正在翻看姚宓的记录;看完后,他很有意思地一笑,把本子还给姚宓。姚宓背门而立,丽琳看不见她的脸,只看见彦成微笑着和姚宓点点头,才随着人流走向门口。

他们俩同回宿舍。丽琳装作不在意,随口问:“记录上把你的话都记上了吗?”

“都记上了。”

丽琳冷眼看着他说:“你好像很满意。”

彦成认真地说:“难为她,记得好极了。”他想着姚宓的记录,的确很满意,并没注意到丽琳的脸色和她的沉默。

丽琳看看左右没有旁人,才叹口气说:“说笑也该看看什么场合。范凡同志坐在一边听着呢,你就为了逗人笑,装起小丑来了。你什么时候学会了说话结结巴巴的呀?”

彦成委屈说:“我要是逗人笑,早不结巴了。小时候我妈妈打我,我就结巴。后来对老师也结巴。我伯父费了不少心思,我自己也下了好大功夫才纠正过来的。我又不是假装。他们笑我,我也没办法呀。”

丽琳也委屈说:“我拉你一把,帮你接上一句,你却当众给我没脸:‘忘了!没有了!完了!’”

“是完了呀。我开头说同心协力的重要。接下说,要促使全体人民同心协力,首先要彼此了解,相互同情,团结一致,不能为个人或个体的私利忘了全体的福利;因为一有私心,就看不清是非,分不出好歹,造成有史以来人类的互相残害——当然,这话也只是空话,可是,话没有错呀。”

丽琳睁大了一双美目,诧异说:“这套话,我怎么没听见呀?”

“我声音小了些,也谈得有点乱——可是你又不在听,你在看人。”

“我看人?”丽琳不怒而笑了。“倒说我看人!不知谁只顾看人,连话也不会说了。”

他们已到了家门口。两人都住嘴,免得女佣看见了以为他们吵架。

第六节

许彦成和杜丽琳结婚五年了。他们同在国外留学,一个在美国,一个却在英国,直到这番回国,才第一次成立家庭。这也许是偶然,也许并非偶然。据说,朋友的友情往往建立在相互误解的基础上。恋爱大概也是如此。

杜丽琳家在天津,是大资本家的小姐。她中学毕业后没考上天津的大学,爱面子,补习一年后再次投考,就撇开天津而考进了上海的一个教会大学。她身材高而俏,面貌秀丽,又善于修饰,长于交际,同学送了她一个“标准美人”的称号。据说追求她的人多于孔门弟子七十二。

同类推荐
  • 预言传奇:“通神”占卜术

    预言传奇:“通神”占卜术

    常见的解释说占卜是藉由超自然方法来探究事物的神秘学活动。但没有人确切知道这个神秘学活动究竟源自何时,说不定在人类的祖先刀耕火种的时候就懂得了通过石头的裂纹来预测今天是否能捕到猎物。但毫无疑问,占卜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汉语中占卜的占是指蓍占,什么是蓍,别看字难,其实它就是常见的锯齿草的学名,蓍占就是用这种草的茎来捣腾。卜是指龟卜,用火烧龟壳,看它出现的裂纹形状,来预测吉凶福祸。殷墟伪甲骨文就是龟卜存在的直接考古证据。当然,远古时代的中国可不止这两种占卜方法,还可以用周易、梅花易数来立卦占卜,也可以弄点小动物——鸡、鸟来算算。
  • 秒杀时代

    秒杀时代

    “人比黄花瘦”本来蜷缩着身体,怀里抱着一岁的孩子在论坛里打盹。她被一阵哭声吵醒,不明就里,睁开眼跟着哭了起来。她最怕听见人哭,无论来自哪个方向的哭声,都能像鱼钩一样勾起她内心深处的伤痛。她跟着哭了一会儿,才抹去泪眼,朝这边望去。她看见几个人围着“骑在树上的鱼”。“骑在树上的鱼”低着头,还坐在地上低声抽泣。她抱着孩子往前挪了挪屁股,又挪了挪屁股,拨开围观的人,把细长的胳膊伸过去,放在他的肩膀上。她在他肩上拍了几下。她说,不哭不哭,等有了钱,什么难事都可以解决了。
  • 迷离

    迷离

    第二天上班,苏细柳脚步虚浮,像喝醉了酒,好不容易才走到医院。拐过楼梯,在科室门口,她猛一抬头,心顿时剧烈跳动起来,只见一只硕大的蝴蝶,蓝色又似乎是黑色,和她昨夜梦到的简直一模一样,趴在玻璃上,一动不动,宛如一只标本。苏细柳瞬间就石化了,心空成一片。楼道两头的窗户都开着,这时候一阵狂风穿堂而过,这只奇怪的蝴蝶忽然不见了。她感觉有些头晕目眩,似乎消失了的不是蝴蝶,而是她自己。苏细柳思量,到底自己是这只蝴蝶,还是这只蝴蝶是她自己?一时之间,却找不到答案。走进护办室,大白天不知道谁却开着灯,灯光白花花的,像流水一般,所有的桌椅用具仿佛全都漂浮在水面,摇着,晃着,让人头晕目眩……
  • 汝河笔记

    汝河笔记

    不久,李大君在村里办了一个阅览室,订了十来份报纸,又订了十来种杂志。他带回的书,很多都发黄了,是他多年前读过的书。来阅览室人并不多,来了,也就看几眼便走。李大君每天都坐在那里,有时看一本书,有时什么也不看,安静得像入定的老僧。村里人还发现,李大君还保持着小时候的一个习惯,喜欢在月光下散步,嘴里自言自语。李天宇的儿子读高中了,和爷爷最有话头,有时候还会争得脸红脖子粗。李天宇问,“你和爷爷都说点什么呀?”儿子说,“我们讨论国家大事,你不懂的。”李天宇哼了一声,说,“都活到这个年龄了,还在操心不着边际的事,真是榆木脑袋。”
  • 穿堂风

    穿堂风

    一月弯的深夜,王子丹脱掉上衣,倚着父亲的墓碑坐下,用力抵着,直到父亲的名字以浮雕的形式出现在他白皙“臃肿”的背上。然后,他把胳膊别到背后,用手指抚写父亲的名字,王舟。之墓,两个字每次都会跟着父亲的名字出现在他手指最容易摸到的地方,但他极少去抚写它。他只写父亲的名字。就像小时候和父亲常做的那样——睡前,父亲在他光溜溜的脊背上用手指写字让他猜。写得最多的是他俩的名字。王舟。王子丹。或王舟的儿子王子丹,王子丹的父亲王舟。父亲有时写得很慢,有时写得很快。不管快慢,王子丹都能猜对,猜对字的王子丹会在父亲的笑容里骄傲地睡去。
热门推荐
  • 托尔斯泰经典儿童故事集

    托尔斯泰经典儿童故事集

    这部书选取了托尔斯泰经典启蒙读物中的故事和寓言,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儿童读物,这里面有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有经他改编过的印度寓言、有他亲身经历过的小故事、也有他编创的儿童故事。这部选集的写作风格轻松愉快,偶尔来点幽默,但他从不傲为人师。这些奇妙的故事显示了托尔斯泰对儿童独特的创造力和道德识别力的充分尊重和欣赏,也体现出他在开拓教育事业上的尽心尽力。其中的故事《高加索俘虏》被拍成过精彩的电影。
  • 绝宠逃妻:毒手俏公主

    绝宠逃妻:毒手俏公主

    同名同姓,是因为前世的缘分没尽。七次回眸,穿越七次成为花月公主,独特的际遇引她命中注定的人。他,天下第一聪明人,生得一副令女子羡慕的面孔。世人皆图利己,而将她百般刁难,只有他为她屡屡舍生忘死。然而心思背离,即便是玡也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做出了那样的决定。她的眼里容不得沙子,他错了就要他付出代价……且看他们心计对上阴谋,上演一出追逐与被追逐的好戏……
  • 高铁群侠传

    高铁群侠传

    饱尝酸甜苦辣,历经生死造化,走出国门靠谁?中国高铁群侠
  • 影响你一生的情感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影响你一生的情感故事(智慧背囊16本)

    人是感情的动物,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生活中悠悠不老的主题。很多时候,美好的情感,真挚的回忆,会影响人的一生。它像一杯陈年佳酿,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却愈久弥香。试问,你曾有过多少美好的回忆?试问,有多少真情实感曾深深地影响着你的现在、过去和未来?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令人难以释怀的情感故事,以心灵感悟来进行引导,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回味,有所感动……
  • 重生大宋做权臣

    重生大宋做权臣

    农妇……山泉……有片田…………其实一开始张宝的要求并不高……
  • 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不可否认,在人格修养、商业道德、管理模式、决策定位、合作共赢等许多方面,中国企业家都还很不完善,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些“硬伤”并非不可挽救的。一方面,西方久已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学习榜样。另一方面,中国现有的成功企业在“西方管理思想中国化”方面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一书,正是荟萃了这些方面的精华,为迷茫失措中的中国创业者准备了对症下药的良方。
  • 官制:为政选拔吏制

    官制:为政选拔吏制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由统一而进入分裂的时代,是社会转变的时代,也是经济、文化发展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君主虽然运用礼法、刑德、赏罚和诛杀来控制群臣;群臣虽然在名分上还是按等级划分,还是拥有不同的特权,但他们已经不再是以贵族身份来行使权力,而是以君主臣仆的资格来进行治理。因此,各个政权对官制进行某些变革,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而正是这些变革,使我国的官僚制度从简单走向完善。
  • 九鼎帝业

    九鼎帝业

    帝体存亡,朝代更迭,夏皇铸鼎,永镇神州。剑铳双修,天生异象,九国纷争,周皇衰微。九鼎之秘,天帝化仙,剑战帝路,铳狙邪魔,仙道征途,且看今朝!
  • 有一种爱谁敢言说

    有一种爱谁敢言说

    青春言情界“治愈系天后”无处可逃暖心之作,埋藏在青春年华里的青涩爱情!年轻的时候,她不知该怎样去崇拜他,于是选择背叛。得到名利、梦想以及她所憧憬的一切,可是心底隐痛从不曾终止,直到再相见……隔了一段被背叛的旧爱,所有遗忘、阴谋、报复、伤害都发生得理所当然。只是,在那一刹,已是情动。我们总在分手时心动,在岁月中铭记。我们总是宁可拥抱伤痕,也要拒绝遗忘。我的旧爱,你将永远不会知道,你便是我终生缄默,不敢言说,唯一的爱。
  • 可惜时光太短,你的背影那么长

    可惜时光太短,你的背影那么长

    初三毕业那年,离中考还剩将近一个月。半夜里我家的楼里不知哪户着了火,迅速地蔓延了整座楼,我爸妈把我从睡梦里叫醒,拉着我逃出去。消防员来扑了很久才扑灭,可也几乎烧空了。没有人承担责任,只能说是意外,我家的积蓄根本不够买一间新房子。于是我被塞进一个平日并不熟的亲戚家借住,父母则分别住在单位或是朋友那里。从那时起,我们的家,就像散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