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4600000011

第11章 李何林与王仰晨

年前被外地朋友问到去阜城门怎么走,说明时颇费了口舌。事后想起美谚中有:“纽约吗?到耶鲁大学往南就是”——退回去三四十年,或许就可以套用这句话了:“阜成门?到鲁迅博物馆往西就是”。现今呢,鲁迅对中国文化的经典意义虽称无可替代,但鲁迅学已不再是显学,鲁迅博物馆只能保留人文意义上的地标作用了。这引发我记起鲁迅的“显赫年代”里一些相关的人事,于是起意作篇短文。

题目写下来,心里又有些没底有些茫然。那时本文题目中这二人,一个是鲁迅研究的领军人物,一个是鲁迅出版的领军人物,我不属于研究或出版的圈子,只属于其中一人的生活圈子,因此对他们怀念的情愫可能多过了对事实的了解,只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了。李何林曾在写给王仰晨的一信中提到:“日文《野草》两本,对我无用,送令郎看吧。”这封信没有日期,推算是1982年所作。作此信时,李在鲁迅博物馆馆长任上,王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主任任上,句中“令郎”即我,是出版外贸公司的职员。那两本《野草》一时拣不出来,记忆中是淡绿色的封面,是日本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学人刊物。

李何林与王仰晨的过从,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近二十年间,其中前十年,是社会政治翻云覆雨的年代。“文化大革命”将文化和物质都扫荡得空空荡荡以后,是鲁迅著作出版在出版界率先苏复,是鲁迅研究在学术界率先苏复。那是特定的政治环境下的特殊现象,当整个社会像停摆的机器般沉寂的时候,人文社的鲁编室和鲁博的鲁研室像一架人力车的两个轮子,承载着中国文学的薪火前行。

李何林1975年12月被任命为鲁迅博物馆馆长兼鲁迅研究室主任。他早年由大学生物系肄业,先后参加过北伐军和南昌起义,20年代末期开始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和评论,他的重要著作《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1939年上海生活书店),率先提出“鲁迅和瞿秋白是中国现代的两大文艺思想家”之认识。就任鲁博馆长之前,他曾任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1952-1975),出版过《鲁迅的生平和杂文》、《鲁迅〈野草〉注解》等作品。在鲁迅博物馆馆长兼鲁迅研究室主任任上,负责了编辑鲁迅手稿、编写鲁迅年谱以及创办《鲁迅研究资料》等工作。

王仰晨于1971年6月从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奉调回京,在鲁迅著作编辑室组建后担任主任。他出身工人,只受过不完整的小学教育,20岁前后写过短篇小说和散文,并自行编印成集(名不可考),做过昭平版《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和大连光华书店出版部主任。就任鲁编室主任之前,他先后担任同社小说组、五四组组长和现代文学编辑部副主任,编发过茅盾和巴金的多卷本《文集》,编发过《平原枪声》和《青春之歌》等众多长篇小说。在鲁迅著作编辑室主任任上,负责了一系列鲁迅著作的编辑注释出版工作,主要包括:从24种单行本到27种单行本(征求意见本)和16种单行本、《鲁迅书信集》、《鲁迅日记》,以及1973年20卷本、大字线装10函本、1981年16卷本三种《鲁迅全集》。

我初闻李何林的名字,是在70年代前期。那次偕父亲同去琉璃厂中国书店的内部门市,他选的书中就有《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他说与作者接触未久,那书却是抗战时期就读过,历久未忘,于是我也记下了作者的名字。我初会李何林先生,是在一个冬日,应该是他从天津举家迁来北京之初,他来访父亲。那时我们住四合院,在西侧的后罩房(建筑术语好像是这样,不是很有把握)与西厢房间有一通道,迎面看见李先生从那通道间走来。他身着深色呢大衣,面白儒雅气度雍容,听清他的名字,我赶紧引了他到北房见父亲。

工作关系促成了李何林与王仰晨的交往,这种交往在1971年初李还在南开大学时已经开始,南开方面的雷石榆和李霁野,北京方面的曹靖华和冯雪峰,在此前已是他们共同的老友。另如孙用、林辰、杨霁云、唐弢、钟敬文、戈宝权等一批老专家,于他们也是相知较深甚或私交不错的朋友,在后来多数都成为鲁研室和鲁编室共同的顾问,其实就王这方面说,他对李和这些老专家常是视同师长。老一辈专家以外,在鲁研室与鲁编室工作的其他学者彼此也多有了解,两个部门的人事关系,与李、王的关系是相互增进的。

1981年版《鲁迅全集》出版前的10年,是李何林与王仰晨交往密切的时期。他们在业务方面或偶有分歧(例如李主张在杂文注释之外增加题解),在思想意识方面却颇为契合。《鲁迅全集》峻工时,李何林与王仰晨分别是77岁和60岁。李离休前,曾希望王能接替他的工作。他在一封信中说,“拟调你来我室主任事,我已向国家文物局领导汇报,今天上午局人事处同志用电话告诉我馆人事干部,转告我:局领导同意调你来。/因此,今天下午我函周扬同志请他同意,一面又另函文井、君宜同志,希望他们惠允。如你社同意,我再请国家文物局通过正式手续请调(向国家出版局)。/关键可能在出版社?(1982年1月5日)”可能出乎他的意外,后来“关键”问题不是在出版社,而是王本人固辞不受,他还是更情愿在编辑位置上做事。李给王的信现存约10封,王给李的信是否还有存世,则未能确知。

后来李何林继续主持了《鲁迅年谱》和《鲁迅大辞典》的工作,继续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逝前总结自己的生平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人才,发扬了鲁迅精神,保卫了鲁迅思想。王仰晨则继续做编辑工作,先后编成瞿秋白、茅盾、巴金等人的文集、全集、译文集共计60余卷。他在1987年写过一段话:“‘夕阳’是无法挽留的。当古稀日益向我逼近的时候,‘做什么’和‘怎样做’对我来说就是念念不忘的一根鞭子。”那时他是66岁。他去世前数月也总结过自己的生平:“一生也没有做什么事,真是白过”(王得后《敬悼王仰晨先生》)。

李何林去世后,王仰晨作有《纪念李何林同志》一文,文中对故人特别称许的几处,一是早期研究现代文学的成绩,二是“四人帮”时期义无反顾地看望落难的冯雪峰,三是事业精神。王生平著文无多,无多的文章中,悼亡之作占去不少,此即其中之一,初收在《李何林先生纪念集》中,后收入他本人的纪念集(《王仰晨编辑人生》),作为后一书的编者,编书期间我脑际几次闪过这两句诗:“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相信刘禹锡的诗句断非苦吟出来,必是亲历的述说。

敬业奉献和克己奉公,在李何林与王仰晨身上表现得非常一致。他们都强调不迟到早退,不占用工作时间做私事,不因私使用公家的一个信封一张邮票。在鲁迅著作编辑出版10年间,王仰晨个人蒙受过政治委屈、遭逢过丧亲之痛,克服了疾病缠身。他作风严谨并精通业务,但很难说他具有深厚的学养,他是凭借以勤补拙、以身作则,激励鲁编室的专家团队,也依靠社会力量,艰难地完成了《鲁迅全集》的工作。在1981年4月成立的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委员会名单中,没有他的名字;同年9月,在首都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主席台上没有他的席位;在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中,他也不是理事。到这里又想到一句题外话,事隔15年以后,王仰晨与巴金二人合作编辑的26卷本《巴金全集》,获得了第二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及第2届新闻出版署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奖编辑一等奖,,他也是事后才知道,没有人通知他参加颁奖大会。

鲁迅学“独尊”的现象,对文化是悲哀,对鲁迅也未必是幸事。这种现象随着思想解放被打破被改变,是自然而然的事。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从事相关工作的那一代学者,是将鲁迅研究与鲁迅出版视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事业来对待的,而他们的工作也确实有这样的意义。李何林与王仰晨这一对战友先后在1988年和2005年辞世,这篇小文不足纪念他们,只能聊寄个人的缅怀之情。

2009年2月

同类推荐
  • 千年一叹

    千年一叹

    一个当代人心中的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第一流的美文,第一流的深度。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共分六册。其中两册是有关中国的,两册是有关世界的,两册是有关自己的。此次推出的是有关世界的,几十篇文章都是第一次发表。
  • 风筝怨

    风筝怨

    《风筝怨》从余光中先生千首诗歌中精选了100首,经过诗人的亲自审定。这本书出版于余先生90寿诞之时,是对诗人寿庆的一次隆重献礼。本书收录的相当数量的诗歌以前从未在大陆地区出版过,这次我们将其结集出版,也是为了让更多内地的诗友和文学爱好者一睹其风采。余先生为这部书籍的出版写了序言,我们也予以了完整收录。
  • 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

    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

    本书讲述易堂诸子孜孜于“求友”,以他人丰富自己的人生;我则经由学术/“读人”,也以关于人的了解丰富我的生活。在写作了本书后,易堂诸子在我,已非漠不相关的异代人,他们由故纸中走出,径直走入了我的世界。
  • 阿光和阿光们

    阿光和阿光们

    “……始创于一八六五年的百年老字号‘茂芝堂’,秉承‘药为百病之茶,茶为百病之药’(见《本草拾遗》)的古训,以创制‘茂芝堂’甘和茶、午时茶而闻名遐迩。其‘解暑清热,消滞祛湿’等药效,使身处湿热气候的广东人民受益于百年。不断发展创新,‘茂芝堂’业已发展成集药茶、饮用茶的生产、销售、科研于一体的国有企业……”这里述的,是引一段茶叶包装上的说明文字;却不是为着打什么商业广告,而是想叙说一段埋藏在我心中多年的关于我的同辈人的故事。
  • 心光:尚之年古诗词楹联集

    心光:尚之年古诗词楹联集

    之年先生耗时数年,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对祖国山川之美和人杰地灵的巴蜀大地,寄予了无限的深情,并以诗词这种特殊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期盼祖国繁荣强盛的心愿。同时,之年先生对亲情、友情和爱情也作了独特的细致的描绘。
热门推荐
  • 月林师观禅师语录

    月林师观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出轨年代

    出轨年代

    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学校长金戈在帮助朋友安排孩子上学一事中与医生辛仪相识。才貌过人的辛仪有着与金戈共同的文学爱好,一个开博客,一个写小说,从交谈中得知,辛仪竟是金戈小说的一位忠实读者,两人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与此同时,妻子曲文红不满领导性骚扰决定请病假到市委党校会计师培训班学习,认识了同学曲斌并互相产生好感。金戈、曲文红夫妇一方面面对这段婚外情怦然心动,但另一方面又深感违背家庭的内疚,割舍不掉夫妻情分和亲子之情,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本书展现了现实社会人们的纠结、无奈和茫然。
  • 精神

    精神

    王海波写了篇小说,题目就叫《精神》。小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县楚剧团很不景气,要死不活。当家小生吴生瑞每天夜里去地下赌场,端坐赌场一角。那赌场既寂静又喧闹,赌客们都在掷骰子,押单双。当某一赌客押中了骰点,将大把大把的现钞耙入怀中,吴生瑞会适时地大喝一声“精神”。那些端茶的,放码的,出门跑腿买烟的小子们也一并齐声唱和:“精神!”赢钱的赌客一高兴,就会抽出一张(或两张,最多时能有三张)百元大钞,头也不回地从肩上往后一伸,也跟着朗声说道,精神!吴生瑞早将钱接过,再续一句大哥精神。一晚上,这种时候总会出现几次,这要看赌客的高兴劲儿和运气。
  • 大博学者的二次元

    大博学者的二次元

    神赋予了他全知,也给了他所有的二次元,甚至赋予了他无上的地位与能力。倘若所有二次元世界都真实存在于同一个宇宙当中,那会是怎样的世界?当命运的大潮汐再度来临,所有生命和物种都在追求着生命层次的进化,邪恶势力却也开始苏醒!生存?进化?毁灭?作为全知且公正的化身,沐云该如何抉择和引导?(注:本书慢热,是一本二次元向的种田文,主修生命层次,管它内力,真气,查克拉还是什么修练体系,全部都只是为了提升生命层次)(沐云:全知不等于全能,但是全知可以近乎全能)(沐云:说实话,我只想当幕后的咸鱼大BOSS,无奈队友都是弱鸡啊...)群:1072906387
  • 尼玛!医神你不要这么冷

    尼玛!医神你不要这么冷

    我宁愿留在你方圆几里,至少能感受你的悲喜,在你需要我的时候就能陪你。我在你不要的世界里,何苦不找个人来代替,可惜我谁劝都不听……这其实是一个阴沉医生老师带着一个迷糊医学生的故事。
  • The Island Pharisees

    The Island Pharise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田园医女娉婷传

    田园医女娉婷传

    女医生重生古代农家俏萝莉,秀雅娉婷,冰雪聪明。奈何家中贫困,她在家做牛做马,机缘巧合之下,她得了随身空间,利用空间发家致富,斗极品亲戚,医好傻妹妹,带着妹妹分家做生意赚银子,置地买房,念书院,建马场,开医馆,姐妹俩的日子过的风生水起,金银财宝滚滚来,美男纷纷来求亲,好吧,那姐抛绣球择相公吧,那帅哥谁?抢到绣球了!他,国公府嫡子,丰神俊朗,腹黑冷酷,文武双全,乃敌军闻风丧胆的旷世名将,他对她说,我以真心宠她,爱她,娶她,从此一生一世一双人……他,大楚太子,霸气慵懒,浅浅一笑间,杀人于无形,他踏上鲜血和白骨筑就的帝王宝座,回眸间只有她的倾城一笑才能暖他的心……他,楼兰太子,一颦一笑,风姿若仙,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本想与她再续前缘,奈何她有空间在手,追求她的情路何其坎坷?他,或侯府公子,或神秘身份……他,他……爱!或被爱!几段宿世情缘,她又该何去何从?本文一对一!古代温馨种田文,甜宠、赚钱、过日子!偶尔斗斗极品炮灰!某抽风精彩片段:“启禀主公,刚才夫人让凝香搜集一兜的鸟粪往裴世子的脑袋上砸上去了。”鬼三下跪着禀报给某男听。“倒是娉婷的作风,就我说,娉婷这么做还不够心狠,这样吧,你们几个去多找些鸟粪,马粪,然后一股脑儿扔去归伯侯府,不把归伯侯府给弄个臭气熏天,都别给我回来。”某男闻言非但不生气,还宠溺的含笑道。妈呀,要怎么样才算心狠?鬼三无语望天。但是再怎么样无语,也得按照主公的吩咐去做。某男心道:我的媳妇儿做什么都是好的,你要用鸟粪对付渣男,我做你相公的怎么好落后,就用个鸟粪还便宜了那一家子。这样吧,咱再加个马粪还凑合吧。希望归伯侯府好好享受府内臭气熏天的“美好”氛围!
  • 创世雷修

    创世雷修

    “方夕,我要用一生之命,百世轮回下诅咒,咒你永生永世万难缠身,生生世世食汝血肉!!”孤煞孤苦冷冷冷,斩师绝亲恨恨恨,身死道消惨惨惨!时不命兮,天不亏我!神界溃,仙界崩,天道毁,以之为代价,逆世倒转时空七百年。故事,从此开始……————已经签约,各位看官可放心收藏!群号:258736451。喜欢唠叨热闹,将心比心、虚位以待!
  • 婚宠不好惹:误撞男神101次

    婚宠不好惹:误撞男神101次

    他是权势遮天的商业帝王,惹他的人,非死即残,然而这样可怕的男人,身边却养着一只时刻爱惹事小丫头。“夜哥哥,求安慰!”苏绵绵一脸求安慰的表情。某男人低沉的嗓音,嘴角邪佞的勾了起来,“丫头,你想我怎么安慰你?”
  • 社区体育工作实用手册

    社区体育工作实用手册

    近年来,东城区的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推动社区体育理念传播领域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实践,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以奥林匹克命名的社区——东四奥林匹克社区,率先提出了“体育生活化”的理念,被北京市推荐参加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区”的创建。东城区将奥林匹克社区建设经验和体育生活化建设经验有机整合成效显著,有效地引导了人们把体育健身作为基本生活方式,推进了体育进家庭、进单位、进学校,使群众更好地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真正把奥林匹克精神传承工作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