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1400000002

第2章 引言:为什么写这本书?(1)

有人把以赛亚先知的书递给他,他展开书卷找到一处,上面写着:“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膏我去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去宣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受压制的得自由。”

《路加福音》4:17—18(本书引用的圣经经文,采用中文新译本)

在拿撒勒的一个犹太会堂,耶稣以这些话开始了他的事工。他称自己是先知以赛亚所预言的那位“主的仆人”,是要把“正义”(赛42:1—7,新译本译为“公理”)带给世界的那一位。大多数人都知道耶稣带来的是赦罪和恩典,但鲜为人知的是,圣经教导说,若一个人真正经历耶稣基督的恩典,他一定会在世上寻求正义。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从朋友那里听到两个问题:“你这本书是为谁写的?”以及“你怎么会对正义这样的主题感兴趣呢?”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可以作为对这本书主题的介绍。

【谁应该读这本书?】

我希望四类人可以阅读此书。有很多青年基督徒会欣然回应看顾有需要者的呼召。志愿者精神是整个一代美国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突出特点。《非盈利时报》(Non Profit Times)报道说,青少年和青年人带领了“志愿者活动的高涨浪潮”。所罗蒙特(Alan Solomont)是国家与社区服务公司(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的董事会主席,他曾说:“[这一代]青年人比其他代更愿意服务他人。”[1]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青年人中的志愿者参与率显著下降,但“现在青年人成长的学校,有更多学习如何服务的课程,让青年人更早踏上社区服务之路”。[2]

我们教会青年人居多。作为牧师,我看到他们对于社会正义的兴趣,我也看到很多人避免让他们的社会关怀影响到自己的个人生活。这种关怀不会影响到他们怎样花钱,怎样从事自己的职业,以及在社区中如何选择和生活,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结交怎样的朋友。我还目睹很多人在一段时间后就失去了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热情。

他们从年青人的文化中所汲取的,不仅是一种对社会正义的情感共鸣,还包括一种消费主义。这种消费主义腐蚀了舍己的品格,也使人迟迟得不到内心的满足。如果我们要给贫穷人和被边缘化的人带来改变,我们内心必须经历一种全面的改变,但这种改变不是西方国家年青人的流行文化可以带来的。虽然很多年青人也信仰基督教,而且渴望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然而实际上这两样事并没有联系在一起。他们还没有真正明白耶稣的福音与在生活的所有方面践行正义之间有何关联,而这一关联正是我在这本书中所要建立的。

【正义和圣经】

我希望另外一类对“行义”(doing justice)这个主题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会阅读这本书。二十世纪的美国教会存在一个巨大的分歧,主流自由派教会强调社会正义,而基要派教会则强调个人救恩。社会福音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是饶申布什(Walter Rauschenbusch),他是一位德国裔浸信会牧师,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最先在纽约市边缘的地狱之厨(Hell's Kitchen)牧会。他亲身经历了该社区极度贫穷的状况,这让他开始质疑教会传统的福音事工——尽力拯救人的灵魂,而对那些将人们锁入贫困的社会制度却漠不关心。饶申布什开始同时服事人们的“灵魂和身体”,但除了这一事工转向外,他在神学上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他拒绝接受传统的圣经论和赎罪论。他教导说,耶稣不需要满足上帝的正义要求,所以他的死只是表明他是一个无私者的楷模。[3]

所以,在很多正统基督徒的头脑中,“施行正义”不可避免地要与纯正教义和灵性活力的亏损联系在一起。但是,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这位十八世纪的传道人,讲过《落在忿怒上帝手中的罪人》,坚定的加尔文主义者,几乎没有人会认为他是“自由派”。他在《向穷人行善的责任》一文中考查了圣经,并且得出结论说,“相比‘施舍给穷人’,圣经中哪里还有更强烈传达出来的命令,而且是用更迫切的方式呢?”[4]

和饶申布什的论证不同,爱德华兹认为,你不必改变圣经中关于救恩的经典教义才能去服事穷人。恰恰相反,这样的事工正是直接出于这种历史性的福音教导。他看到帮助穷人和经典圣经教义这两者密不可分。今天这一组合相对少见,然而原本不该如此。我的这本书是为那些还没有看到爱德华兹之所见的人而写的,也就是说,当圣灵教导我们理解基督为我们做了什么时,这必然导致我们活出全新的生命,其中包括施行正义和同情穷人。[5]

我希望这本书还会适合那些年青一代的福音派基督徒阅读。他们“扩展了他们的事工”,使之包括促进社会正义,而不只是传福音。[6]他们中有很多人不仅转离了一些陈旧的事工方式,也转离了一些传统福音派的教义,如耶稣的代赎和因信称义,在他们看来这些都太“个人主义”了。[7]这些人一般认为,如果教会要更多参与社会正义,那么神学重点上的改变——或者说是神学教义的彻底改变——是必需的。这本书篇幅有限,我们不能进入这些关于代赎和称义的辩论当中。但是,这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显明,这样一种教义的“再造”(reengineering)不仅是错误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正确理解传统福音派的教义,应该能引导人进入一种在世上施行正义的生命中。

还有第四类人会对这本书感兴趣。最近出现了很多指责宗教的书籍和博客——用希钦斯(Christopher Hitchens)的话说,就是“宗教毒害了一切”。[8]在他们看来,宗教(特别是基督教会)是地球上一股推动不义和暴力的力量。对于这些人而言,说有人因相信圣经中的上帝而委身于正义,这种思想是荒唐的。但是,我们将会看到,圣经从头到尾都是一本致力于世上正义的书。而且圣经不仅向人发出要关切正义的直白呼召,它还为我们提供了正义的人生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动机、指引、内在的喜乐和力量。

我已经列出四类读者群,他们乍看起来差别很大,但其实不然。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没有看到,圣经中耶稣的福音必然有力地促使人产生对世上正义的渴求。对人类生活各方面的正义之关切,既不是圣经信息的一个虚假的附属物,也不是一个矛盾体。

同类推荐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稿是针对我国著名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思想和著作,进行全方位解读分析的社科读本。作者将哲学通俗化的一种尝试,试图跟着冯友兰先生的思路,以中国哲学问题为核心,来讲哲学。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

    1850年,时年62岁的大叔完成了一生中最后的巨著《附录与补遗》,这部著作给大叔带来了世界性声誉,结束了他几十年的不得志和默默无闻。《人生的智慧》即摘自此书,但其实也独立成书。在阿图尔·叔本华著的《人生的智慧(典藏版)西方经典文库系列》中,大叔放弃他一贯坚持的唯意志论的悲观哲学,而采用优雅的文体、简洁的笔触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在书中,大叔完全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诸如成功、金钱、名利、健康,以及为人处世、接物待人等应遵循的原则。这些问题与我们日常生活最为接近,因而很适合大众阅读。大叔采用平易近人的论述方式,用深刻的思想利剑刺穿那繁杂纷纭、百口莫辩的复杂世俗和人间世惰,使问题变得清晰、简明、透彻。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 哲学的慰藉(译林人文精选)

    哲学的慰藉(译林人文精选)

    《哲学的慰藉》既是一部论述哲学和神学问题的经典名著,也是文学史上的伟大篇章,以散文与诗歌交替的形式描述作者在狱中绝境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涉及命运与天命、上帝的预知与自由意志、上帝的永恒性与时间等重大问题。
  •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

    本书堪称当代国外学术界少见的博学之作。它把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这些重要主题置于现代性这一概念的总体框架中加以考察,可以说确立了现代性美学研究的基本方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从美学角度分析了现代性的五个基本概念: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对其来源、演变过程直至目前的状况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列举了丰富实例。作者还提出美学现代性应被理解成一个包含三重辩证对立的危机概念:即对立于传统;对立于资产阶级文明的现代性;对立于美学现代性自身。
热门推荐
  • 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

    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衣配良缘

    衣配良缘

    一不小心穿越回到唐朝,给古人设计衣服,妆扮形象,做得有声有色!没想到异性缘如此好,嫁进豪门不错,可是豪门深似海,嫁给皇帝也不错,可是宫斗的生活太累,这三个人中之龙的男子都对得她很好,究竟该是何去何从?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重生之凤倾九天

    重生之凤倾九天

    初见,她女扮男装迎风而立,清隽雅致,潇洒恣意。后来,她舞一曲惊鸿惊煞世人,倾世容颜配一袭白纱云袖轻扬,遗世独立,人人称赞,“沉湘有女顾红妆,惊才绝艳世无双。他许他一世安宁,她许他白头偕老,最后却是誓言皆负,她心如死水毫无波澜,死后重生却变为她人,接近他,利用他,不过是为了查出何人要置她于死地,但依旧在他身上失了心丢了魂。他说,我不怕死,我只是怕即便我死了,也无法护她周全。她说,我愿倾覆一生,只换与他生死相依,情深不负。
  • 茶话人生

    茶话人生

    茶, 是中国的特产,中国人喜欢喝茶。中国喝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俗语说“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中最重要的七件物品,茶就位列其中,由此可见国人对茶的看重。茶,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从日常饮食到养生保健、从品茶论道到以茶修身,茶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虽然日本也有茶道,但茶的真髓,从骨子里散发着中华文明的味道。
  • 独克宗13号(上)

    独克宗13号(上)

    那个女人独自站在月光广场,单薄得像一张纸。我一脸肃穆,挟裹着一阵冷风靠近她,像奔赴一个战场。她瘦小而紧凑,似乎被周围看不见的空气挤压得伸展不开手脚,偏偏戴一副巨大的眼镜,剩下三分之一张脸在月光下随镜片闪着古怪的光。15分钟以前,这个女人给我打来一个飘渺无边的电话:你是扎布的女朋友吗?我在月光广场,想请你过来。我问,你是谁?她说,你来就知道了。她又说,我知道你会来的,我只想看见你一个人来。6年有余,已经没有人再以这种称谓跟我提及扎布。
  • 农家懒妻

    农家懒妻

    简介;穿越?村姑?本以为一切都已经结束,却没有想到自己还能再次睁开眼睛,还面对另一个人的人生,懒得生虫泼辣彪悍是她的代名词,相公一枚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小豆丁一颗,跟留守儿童无异,婆婆拿她当贼防,这样的人生是怎样的‘精彩’。家徒四壁的屋子,摇摇欲坠的桌子,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茅草屋顶,真想双眼一闭永不再醒来。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既然死不了那就好好活,吃饱穿暖是首要,良田千亩是必要,相公可要可不要,只是为什么这个男人身上总有让她一探究竟的神秘感?还有他为毛总是望自己身边凑?这是一个穿越女和一个不平凡相公的故事。
  • 太古吞噬诀

    太古吞噬诀

    (玄幻经典,每日万更)我有一眼,能让神魔颤栗!我有一剑,可叫血漫九天!
  • 陈万水名单

    陈万水名单

    姐姐凤玉的身后是弟弟映冰。两人一前一后,都在爬。后半夜那场雨,只是淋湿了地皮,路面恰好软滑,适宜爬行。但是,只爬了五六米,映冰就埋下头,没动静了。凤玉也停下来,把脸歪在手背上喘着气。几分钟后,凤玉想起自己是姐姐,就咬咬牙再度爬起来。她用脚尖敲敲地,映冰却毫无反应。她想,坏了,映冰的丝断了,先是爸爸的丝断了,再是弟弟的丝断了,看样子男人的丝才是丝,说断就断。她打算先回家给妈妈说一声,然后再出来。这时映冰抬起头对她一笑,笑容里沾了几片泥巴。两人重新向前爬,显得颇有信心。他们知道苜蓿地并不远,爬出巷道,向北一拐就到了。
  • 许多张脸,许多种情绪

    许多张脸,许多种情绪

    《许多张脸,许多种情绪》内容有“好的时候非常好”、与中国有关的、不曾苟且、重读韩素音、焚烧舞台的演员、新井一二三眼中的八十年代、读董小记、香的文化史、谈笔记、岭南故纸寒香、活埋八卦里、管风琴,书生活等。本书为戴新伟先生近年文化随笔文字的结集,系“独立阅读书系”第三辑之一。
  • 学行

    学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