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1700000004

第4章 北京(1914~1929)(1)

举家搬迁至北京是钱学森童年最大的一件事。进城时,他还是蹒跚学步的幼童,待到15年后离开时,他已经是一个少年了。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北京都是中国城市中政治色彩最浓厚的一个。在长达3000年的时间里,它是国家的政治中心,在过去的500年里,这里是首都。1908年,就在钱学森一家进京前不久,北京70万居民中,约有1/3是清王朝的军政人员。当钱学森到达这里时,他很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街道上身着蓝布长袍的官员穿梭往来,这身装扮在当年的京城是上等人的标志,就像今日华盛顿特区满眼的灰色条纹西装。

在北京生活的15年,让钱学森得以吸纳这里积淀千年的文化,同时也目睹了古老中国现代化的动荡转型。耳濡目染京城恢宏雄伟的宫殿高墙,绚烂夺目的奇珍异宝,不可避免地在他心中打下以北京为傲的烙印,这种骄傲与他的自信合二为一,成为影响他终生人格的一部分。

亲友们已经无法准确记起钱学森初到北京时的住处位于何方,只有记忆里一个模糊的影子,仿佛是宣武门外的某个宁静的宅子。如果它像当时京城大多数中上之家的典型住宅一样,那么就应该是个北方风格的四合院,正房的窗户朝南,以便采光取暖,而厚重的北墙则负责抵御风沙。大多数家庭中没有现代化的水电管线,只能以油灯照明,煤炉取暖。只有最富有的人家才用得上自来水,其余的则要购买井水。每三五条街就有一座水铺,通常有两三间房,一口水井,持照经营的老板下面是十几个挑水夫。这些挑水夫每天推着装满两大桶水的水车走街串巷,卖水为生。当时的家庭中还没有冲水马桶,挑粪工负责清理茅房,收集起来的粪便被晒干,装袋,由骆驼驮往城外,卖做肥料。

北京的一切,无论是住宅、街道还是文物古迹,都是为了强调等级之分而设计的。城墙拱卫下的京城,越是达官显贵,便越接近内城。从外向内,依次是旗兵驻扎的满城,达官显贵居住的小皇城,以及位于京城核心的紫禁城。在这座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中,居住着皇帝一家,全盛之时,数万名太监、宫女、厨师和园丁在宫室亭台间穿梭往来,为皇室提供服务。

然而,北京的大多数房屋却与这些皇室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登高远眺,一片灰瓦仿如深沉的海洋,翘起的屋檐则是浪尖。钱学森很少有机会见到北京的阴暗面。一条污水沟穿过城中贫民和苦役聚居的地区,每当大雨倾盆而下,便会污水四溢,淹没民居。许多孩子淹死在这条臭水沟中,而它也成为散播污秽和疾病的渊薮。在典型的大杂院或黄包车库里,常常挤着二三十个苦役,只能以地为床,相拥取暖。有些家里穷到只能共穿一条裤子。

阶级意识和阶级压迫在街头表现得最为明显。富人高高地坐在轿子和马车上,平民百姓则只能步行。北京城里的男人,每6个人中就有一名黄包车夫,有些不过13周岁,另外一些则年逾古稀,因为一辈子的辛劳而弯腰驼背。这些车夫都穿着阔脚裤,足踝处打着布带或绑腿。黄包车上的铃铛不时响起,“好像一千部响起的电话”,提醒行人注意避让。有如此多的车夫充当脚力,京官们难得走一步路。乘坐黄包车一方面是为了显示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走在北京干旱季节尘土飞扬、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的土路上。“穿长袍的人不走路,”一位专栏作家这样写道,“这是京城里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像钱家这样的人家,往往雇有私人车夫,拉着他们在城里穿行。

对于钱学森这样的富家子弟来说,北京的街道和市场想必蕴藏着无穷的乐趣。耍杂技的把身体扭成各种不可思议的形状,吹糖人儿的把糖稀捏成各种动物,还有能用苇草编成各种玩具的小贩。老北京人也许宁愿躲在剧场里品茶听戏,消磨时光,但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小男孩来说,熙熙攘攘的街道和街上的各色人等,显然要有意思得多了。

钱学森想必也观察到了北京人对学问的尊崇。北京是一个属于读书人的城市。尽管在那个时代,在中国的一些省份中,99%的人还都是文盲,但在北京,甚至连苦力、杂役和黄包车夫都能阅读报纸和书籍。这个城市的高文化普及率部分归功于每3年举行一次的殿试。每隔3年,就会有一批新的学子涌至京城,接受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选拔考试。只有少数人可以鲤鱼跳龙门,剩下的许多人或是为北京所同化,或是无颜见江东父老,往往就地择一教席谋生。正因如此,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些人直接或间接地丰富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活。

正是在这种环境中,钱学森被送进了幼儿园。这是北京开办的第一所幼儿园。随后,大约在7岁的时候,钱学森被专门接收天才儿童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录取。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校址本是一所王府,一条长廊串起六进院落,两边种着珍贵的花梨木和竹子。花园里遍植海棠,白色花墙和月洞门掩映其间。这里的环境十分清幽,只有孩子们的笑声和跑步声偶尔打破寂静。

钱学森的父亲任职于国民政府教育部,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考核各级学校、修订教科书、督促私塾改制、监督外国学校以及开展扫除文盲运动。成立于1909年9月19日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是中国第一批公立小学之一,最初隶属于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前身)。这所大学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之一,率先向女性敞开大门,而它的小学则同时招收男女学生。当钱家1918年来到北京之时,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是北京师范大学下属的几所实验小学之一。

这所学校的毕业文凭通常被认为是未来在政府谋得职位的敲门砖,因此竞争非常激烈。入学考试那天,成百上千名幼童从北京的四九城汇集到校门前。家境富裕的乘坐黄包车,贫寒之家则只能安步当车。所有孩子都打扮得平头正脸,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紧张地和父母一道排队等候进入考场。他们鱼贯而入,逐一接受考试小组的审核评判。

第一关是口试,问到的问题包括描述眼前的一幅画,解谜语,以及倒着数数或正确完成简单加减运算,从而表明自己的数学能力。此后会进行体检。近视的、羸弱的、色盲的孩子都不能入选。事实上,那些在考官看来太矮、太高、太胖、太瘦——甚至是太丑——的孩子,也会马上被筛掉。“那时候,被选中的孩子不仅要聪明,还得漂亮、健康,个头适中,这样当所有人都站在一起的时候,看起来才会赏心悦目,照出来的相片也会比较好看,”熟悉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历史的霍懋征如此回忆道,“申请的学生太多了,学校尽可以挑肥拣瘦。”

筛选老师的严格程度绝不在学生之下。只有全中国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考进北京师范大学,而只有少数毕业生可以留校任教。这是一群严谨而又充满奉献精神的人,常常不惜花上一整晚的时间精心准备教案和教学大纲。这个职位深受尊重,很少有人会中途另谋高就。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许多教师,都是22岁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这里,直到40年后才退休离开。

作为一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钱学森幸运地躲过了当时刻板、严酷的中国传统教育。在这里很少体罚,教师们即使生气时也不会对学生大声呵斥。这里的教育哲学是身教胜于言传。当学生走进老师的办公室时,他不仅可以坐下来说话,还会被奉上一杯清茶,就像是一个尊敬的客人一样。

但是,在其他方面,这所学校和同时期的所有中国学校一样严格。每天清晨都要检查头发、指甲和总体卫生状况。学生和老师都有严格的着装规定。孩子们需要穿上白色棉布制服和布鞋,男性教师身着黑色外套和白色长袍,女性教师上身穿着领子浆得笔挺的长袖衬衫,下面则是一条白裤。上课时,钱学森和他的同学必须像士兵一样坐得笔直,挺胸抬头,双手背在身后,不许乱动。

每天上午,学生们都要练习书法。洗净双手,将宣纸小心地铺在案上,把墨研得又黑又亮,然后就要用毛笔饱蘸浓墨,在九宫格上逐行描写。入学第一年,学生的手太小,肌肉也不够有力,因此写出来的字通常大而僵硬。但到了第二年,字体便开始变得柔和流畅,颇具架势。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学生们停止描红,开始自行临帖。在6年的时间里,一名学生被要求至少学会3500个字,这样,他们就可以读书看报了。

下午的课程安排转向探索自然。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一个延续多年的传统便是鼓励学生写“自然日记”,用玫瑰花瓣、叶子和图画代表他们还未能掌握的词句。课程内容包括地球科学、地理学、音乐和美术。此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北京的名胜古迹——长城、十三陵、北海和中山公园——实地探访。

钱学森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度过了几年愉快的时光。他是模范学生,课业上永远超出同学一筹,而且是老师眼中的宠儿。他的老师发现他的过人天资之后,特意安排他跳了一级。在同班同学的记忆中,钱学森是个极为聪颖的小男孩,叠的纸飞机比谁飞得都快都高。“他叠得非常精细,非常小心,让机身严格对称,折痕又光又平。这样,当纸飞机掷出时,就可以很稳定地飞很远,”多年以后,钱学森的朋友张维这样回忆道,“从这个小游戏中就能看出,尽管年纪还小,要做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已经习惯于周密思索,用科学的办法达成目的。”

钱学森的学校生活十分规律。放学时,钱家的黄包车已经等在门口,钱学森爬上车,跪坐在座位上,脸朝后望着同学们远去。回到家中,他的教育仍要继续。在钱学森的少年时代,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父亲而非母亲。钱家治从来不硬性向儿子头脑中灌输常识,与之相反,他喜欢激发儿子的好奇心,鼓励钱学森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钱学森的兴趣在父亲的鼓励下全面发展。他是一个业余标本制作家,自己做的乌鸦和麻雀标本足以开个小型展览。夏日来临时,钱学森会捕捉蝴蝶,收集岩石和化石标本。他学钢琴、小提琴、水彩画。他的房间里堆满自然科学和数学书籍。钱家治在花钱给儿子买书上面毫不吝啬,“我的父亲是我第一个老师,”70年后,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撰文写道,“他为我打开了一个艺术、音乐和文学的新世界。”

钱学森的父亲说过,捕捉昆虫是理解生物学的开始,寻找化石和岩石碎片则可小窥地理学的门径,学习绘画有助于理解美的概念。钱学森热爱绘画。多年后,他告诉自己的儿子钱永刚,如果没能成为一名科学家的话,他很可能会当一个画家。

时光流逝,钱学森在中西合璧的氛围中慢慢长大。这种氛围令他勇于提问,寻找答案,甚至敢于挑战权威。不过,尽管经常提出问题,钱学森却不是那种叛逆的人。天性平和的他大多数时间在家中度过,宁可读书学习,也不愿与邻近的小孩子一道玩耍。“再没有比他更乖的儿子了。”钱学森的一个亲戚特别强调说。

钱学森10岁时转到了几条街以外的另一所学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是男女合校,但从五年级开始,便按照性别分班。女孩子们留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有志继续就读的男孩子则要转入北京第一实验小学。

升入高年级并非自动。钱学森班上的学生需要接受另一轮比入学考试难得多的考试。此外,他们还要同校外的其他申请者竞争。全北京大约有1600名学生前来参加考试,争夺160个名额。然而,钱学森却是例外。他的学习成绩十分突出,以至于老师将他作为保送生之一,无需考试,直接进入高年级。钱学森的老师为他下了“学业上、身体上和精神上都出类拔萃”的评语。

1921年,与其他100多名男孩一道,钱学森步入新的学校。主教学楼是一栋三层高的青砖小楼,与北京师范大学正好隔街相望。

扶着红色的旋转楼梯栏杆拾级而上,一眼可见长长的一条走廊,一侧是教室,另一侧则是一排平开的玻璃窗。秋风拂过,举目望向窗外,街上的黄包车夫和行人尽收眼底,远处,是北京师范大学灰色的屋瓦和砖楼。

教室又大又宽敞,设备相当齐全:黑板闪闪发亮,课桌十分舒服,明亮的阳光打在一排排书架上。两年沉重的学业和激烈的竞争等在前面,在那之后,钱学森还将接受另外几轮考试——初中入学考试,高中入学考试,大学入学考试。

尽管从钱学森幼年起,中国就在试图改革教育体制,但钱学森受到的教育基本上仍墨守成规。与他父亲上学时差不多,学校里强调的还是死记硬背,相信权威,把考试和通过考试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历史久远的东西往往不会轻易屈从于变革的压力。

同类推荐
  • 隆美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隆美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隆美尔是纳粹德国军队公认的天才战术大师,在北非的戈壁沙漠中成就其一世英名。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像一只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蒙骗对手时,又似一只狡猾的狐狸。
  •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清官与廉吏大体同义,其要旨在一个“廉”字。“廉”原指物体露出棱角,朱熹集注《论语》时说:“廉,谓棱角峭厉。”以之比喻人的禀性方正刚直。“廉”又作收敛解,引申为逊让、节俭,进而引申为不苟取、不贪求。故古时将有节操、不苟取之人称作“廉士”;将清廉守正的官吏称作“廉吏”。我们案头的这本周庆苾先生精心撰构的《中国清官廉事》一书,陈列先秦至明清一百多位清官的懿言嘉行,读来直觉清风拂面,深感天地毕竟有正气。
  •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 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

    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着称于世。《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传奇的一生。
  •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帝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留侯世家》:“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很明确,“帝师”是指皇帝的老师。本书从记叙帝师生平事迹入手,再现了帝王之师对历代帝王的教育、指导和辅佐,同时揭示了帝师以其亦师亦臣的特殊身份,对帝王决策的各种正面、负面影响之谜。展现给读者一幅亦真亦幻的历史画卷,道出一些亘古不变的历史发展规律。
热门推荐
  • I Want to Go to School 为了那渴望的目光

    I Want to Go to School 为了那渴望的目光

    《为了渴望的目光》在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真实感人实例的基础上,对中国希望工程的20年历程进行了全景式扫描和总结,深刻地展现了希望工程20年来的丰硕成果。
  • 老婆精分后病床是我家

    老婆精分后病床是我家

    这是一个逗比男人与多重人格女精神病的爱情。初见,染柒柒救了东方夜袭,回眸一笑,如黑夜里最灿烂的烟火,“下次要小心,可不是每一次都会那么幸运的遇见我!”下一秒,她便被爆炸吞没了,他的初恋还没开始就夭折了,时隔六年,再次重逢。萝莉版小媳妇哭的泣不成声,“我砸下去的时候,明明是个QQ,怎么就变成了迈巴赫?”东方夜袭心疼的搂着新娶的小媳妇,“都怪车标的形状太像了,不怪你,就算是迈巴赫咱也能赔得起。”女王陛下版的小媳妇,指着他怒声质问,“暖床的,你连洗脚水的温度都掌握不好,你还活着干什么?”他幽怨道,“你忘了,我床暖的好。”妈妈版的小媳妇,撸猫一样的抚摸着他的头发,一脸慈爱的问道,“崽崽,妈妈熬的汤好喝吗?”东方夜袭看了一眼碗里的红参鹿茸汤,他一点也不肾亏好吗?咬了咬牙,笑的格外灿烂,“妈妈,好喝,晚上太黑了,你能哄我睡觉吗?”只是后来,他怎么就把最心爱的女人逼疯了?东方夜袭抱着失控的染柒柒,“柒柒不怕,我陪着你一起疯好不好?陪着你毁了这个世界。”
  • 魔尊愤怒了妖界公主快逃跑

    魔尊愤怒了妖界公主快逃跑

    在校园里,每天都发生着有趣的事。让我们去看看吧!
  • 红楼梦(白话本)

    红楼梦(白话本)

    《红楼梦》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作品透过贾宝玉、林黛玉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揭露和批判了以宁荣二府为代表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罪恶,预言了封建统治必然灭亡的趋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文笔细腻,语言风趣,人物众多,各有其貌,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为研究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 云千城

    云千城

    故事从一个扑朔迷离的上元节开始,即将要登临后位的云千城被人一把从九重宫阙上拽了下来!然后,发配往边关,与披甲人为奴。然后,就……遇到了攻气十足的锦衣卫大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落剑相依

    花落剑相依

    花弄月身世坎坷,幸得盖世武学秘籍,遭遇各色江湖浪子,征服绝色女侠,荡尽世间不平。青龙剑号称江湖第一神剑,一出世便引发腥风血雨!玄武刀,千年不传神兵,一刀斩尽天下利器!当两柄绝世神兵的主人傲然相遇之时,是否能惊起无穷涟漪!
  • 中国绳子之谜

    中国绳子之谜

    钟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偌大的房间里,所有的东西都被倒置了——衣柜、书橱、电脑台、沙发等一些大型家具,甚至连电视机、电脑、台灯等家电也被整个儿倒了过来。墙壁上的海报和一些油画也头朝下的挂在墙上;茶杯和碗都被倒扣在茶几的背面,就连书也被一本本倒置着塞在书橱里。整个房间乱糟糟的,一片狼籍。这一切仿佛是神的作品,所有东西都被倒了过来,又或许是哪个魔鬼对人类开的一个玩笑。无论如何,这都不像是个正常人会做的,钟旭宁可相信这一切是因为时空扭曲而造成的。
  • 拉蒂亚斯物语

    拉蒂亚斯物语

    一个在血泪中挣扎的奇幻世界。或许每个人都有着一份独一无二的才能,但只有在经过淬炼后才能散发光芒。
  • 逐爱

    逐爱

    是夜,一切秘密便从此刻开始。他说“爱情就像放风筝,爱的多的那个人就是被放出去的风筝,不知道放风筝的人什么时候会松开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