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9700000001

第1章 一对恋人

有一个村子,叫永和村,离京城三十里。

据说当年乾隆帝出城巡游,经过这里,见大小河汊纵横交错,山泉水竞相争流,便知此处定是水患频仍,于是敕建一寺,名湧和寺,是说百流莫争,相互融合相互交好的意思。这里原来本没有什么村名,俗称西大洼子,自此才定名为湧和村。

湧和村,湧和村,不知道叫了几辈子。然而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湧和的湧字变了,音还是那个音,却变成了永远的永,就成了“永和”。这也许是因为水早就没那么多了,也许是因为不知不觉中人们图了那认和写的方便,再说“永和”两个字也比“湧和”显得更加通俗易懂和更加吉利。若干年以后,人民公社也依附了“永和”的意思,叫永旺公社。永和村呢,就成了永旺公社旗下的一个生产大队,叫永和大队。

永和大队统管着几个自然村,又分若干个生产队,其中永和村是最大的,生产队就占了四个。因为属于城近郊区,所以从农业合作化那一天起,永和大队便按照上级的规定,以生产蔬菜为主,粮食为辅。这里所说的粮食主要是水稻,因为永和村四周的水毕竟比别处还是多了许多,同时水质也好,从燕山余脉流淌下来的山水以及从地下冒出的泉水都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永和村这个名字使用到一九六六年秋天宣告结止,改换成了永“红”村,因为一团和气是不好的,缺少了革命志向与斗争的色彩。

你看,大队干部们正在把门口的牌子摘下来,换成新牌子,上写永旺公社永红大队。

同时,也有一队小青年在执行任务,他们手拿油漆,在永和村小学的牌子上划了个大××,意思是让你自己改,把永和的和字改过来,应该叫永红村小学

这伙小青年可不得了,个个生龙活虎,年纪都在十七到二十岁之间,但领头的年龄偏大,约有二十七八岁,他光着膀子,腰里掖着一把斧头,别人在往那牌子上划××的时候他率先进了大门,在学校里转了一圈。

村里的小学校就是当年的湧和寺,一九五〇年建校的时候把台子上的泥佛用纸隔开了,然后摆上了小学生的课桌,便可以上课了。那个光膀子壮汉转了一圈之后站定,扯开嗓门儿喊道:“人哪?有带气儿的没有?”

这时一个瘦瘦的白头发老头儿从传达室里出来,他用沙哑的嗓音说:“游……游街去了。”

“游谁的街?”光膀子问。

“蒋校长……”

“怎么没看见呵?”

老头儿没言语,暾回去了。

一进门还有一尊水神,手拿赶水杖,凶眉恶眼,但已经掉了一只胳膊,光膀子把人招呼过来,他们套住绳子,喊“一、二、三”,那泥佛眼看着头往前倾,然后卟通通倒地,尘烟四起。

光膀子又抡起斧头去砸那巨大的王八驮石碑,但砸它不开,只崩出了些许碎渣,于是他一摇斧头:“走!”

“去哪?”大家问。

“福仁公墓!”

这时候,一个中等身材、年龄在二十三四岁的青年正自东面的大路上走来,他唱着歌:

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

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

无边的稻田,好像风吹海面……

他唱着唱着忽然发现从小学校里走出来的一伙人中有一个他最熟悉的身影,于是扯开嗓门喊了一声:“齐小云!”

小青年中也有三四个女的,其中一个站住了,看着从东面来的小伙子,另外两个女伴也站住了,笑着对她说:“小云,我们先头里走啦。”

那小伙子大步走到跟前一把抓住她的胳膊:“小云,你怎么也来了?”

“杨朋……快吓死我了……”叫齐小云的姑娘说,脸色煞白煞白,像遇到了救星。

“谁叫你来的?昨天他们找我,让我参加我都不参加。”叫杨朋的小伙子说。

“我们七队出四个,我不想来,可是几个姐妹说搭伴儿,非让我来……”叫小云的姑娘很委屈,简直要哭。

“他们这叫破四旧……”叫杨朋的小伙子撇撇嘴,表示了他的不屑与不赞同。

“你知道,他们逮着什么砸什么,人家屋里的立柜,大镜子,还有长条案,全砸,街门上的门环子也给砸瘪了……还有,你没看见,在小学校……”齐小云快说不下去了,“吓得我连看也不敢看,光在一边躲着……她们还说我胆小。”

“回家吧。”杨朋说。

“你收工啦?”齐小云说,脸上逐渐露出了喜色。

他俩一面走,齐小云又说:“那个叫李旺的,可真凶,你看他光着膀子,到哪儿都抡斧头,还砸人家墙,问里面藏了元宝没有……”

杨朋说:“他呀,我们二队的,平常一个调皮捣蛋鬼。”

他俩说着,又追上前面那伙小青年了,只见他们正和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呛呛。

那老男人说:“我也是贫农。”

那个光膀子叫李旺的指着一个小青年手里的单子:“你是贫农这上面怎有你的名字?”

老男人说:“往上写我,那是恨我!”

杨朋小声对齐小云说:“这人叫孙大发子,听老人说他过去当过伪军,还做过日本工头儿,也给地主看过青,当过打手。”

齐小云说:“怪不得。”

这时候从老男人的院子里出来两个小青年,其中一个手提一只掸瓶,说:“也没什么东西,就这掸瓶还像四旧。”

光膀子李旺问:“几个呀?”

小青年说:“找了半天就这一个。”

“那个前几年就摔了。”叫孙大发子的人说。他从小青年手里拿过那只掸瓶,“不就这个吗?来,我自己来。”说着,他把那掸瓶往墙上轻轻一磕,掸瓶碎了,碎成若干片。

“有点儿功夫没有?”他歪着头问众人。

李旺倒也不管他有没有功夫,只说:“这就对了,你是贫农也应该自我革命嘛。”

孙大发子说:“你们还进来不进来了?不放心就再进来,看看还有什么应该砸的,贫下中农带头革命嘛。”

李旺不再理他,但他转头看见了杨朋和齐小云,于是朝齐小云瞪起了眼睛:“你是叫齐小云不是?不许半路逃跑!”

杨朋接话:“太阳快落山了,该收工了。”

李旺说:“你算干嘛的?又没跟你说。”

杨朋说:“我也没跟你说。”

李旺说:“革命还讲收工不收工?”

杨朋说:“你不讲我们讲,我们得回家吃饭了。”

齐小云又害怕了,躲在杨朋身后。

李旺上前一步,“杨朋,你要怎地?”

杨朋也上前一步,“你要怎地?”

从西边过来了一伙游行队伍,是本村小学校的小学生们,他们打着五颜六色的小纸旗,呼着口号,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也把杨朋和李旺可能发生的一场架搅散了。

永和村小学的蒋校长走在最前面,他头戴纸糊大尖帽子,上写“蒋介石的孝子贤孙”,手里还打着小白旗,上面也写的是“蒋介石的孝子贤孙”,他一面走一面喊,喊的也是“我是蒋介石的孝子贤孙!”他的身边站了一个青年教师和几个小男生,他们每人手里都捏了一根树棍儿,只要蒋校长该喊不喊,他们就照腿上抽他一棍儿。

李旺蹿过去,把余怒发泄在蒋校长身上,他掐住蒋校长的脖子,“你叫什么?”

蒋校长回答:“我叫蒋根元。”

“蒋介石是你什么人?”

“是我孝子贤孙。”

“喊!”

于是蒋校长喊了一句:“蒋介石是我孝子贤孙!”

大家都乐了,同时蒋校长腿上也挨了两棍儿,说:“喊错了,重喊!”

于是蒋校长更正过来,重喊:“我是蒋介石的孝子贤孙!”

李旺他们走了,往西去了。杨朋问:“天都快黑了他们还去哪儿?”

“他们说去福仁公墓。”齐小云长吁出一口气,然后说,“杨朋,你送我回家吧,我一个人不敢走。”

杨朋用手往南一指,“你回什么家?就回这个家吧。”

齐小云脸红了,说:“我不。”

杨朋说:“不什么不,吃完了饭我马上送你回去。”

于是齐小云跟在杨朋后面,但却与杨朋保持着约两米的距离。

杨朋住在永和村南街,家里有父母,还有两个妹妹,她们见齐小云来了,非常高兴,杨朋母亲刚刚把饭做好,于是把菜重又倒回锅里放了二回油翻炒了一下,又把那一直舍不得吃的粉条子加到菜里去。杨朋的两个妹妹一个上中学一个上小学,母亲又指使她们把那碟子碗筷再重新擦洗一回。

齐小云不经常来,她住在辛屯,辛屯距永和村三里远,她每天要去队里出勤干活儿,哪有那么多富余时间?即便有时间,一个没过门儿的大姑娘总往公婆家跑也让人家笑话。

杨朋和齐小云站到院子里,看杨朋家的房。

杨朋家一共住了四间房,但这四间全是土坯房,从上至下没一块砖。房顶也因为年年只用花桔泥抹了,因此厚得几乎让下面支撑不住,前檐檩和窗户已经开始变形。快秋天了,房顶上长出高高的谷草,里面可以藏兔子,甚至可以藏黄鼠狼。

杨朋说:“别看了,越看越烦。”

齐小云小声说:“我妈最揪心的就是你家这房子。”

杨朋说:“你和你妈说,烦是烦,但用不着揪心,我杨朋有能力、有信心在很短的时间内盖新房。”

齐小云说:“很短的时间?多短?”

杨朋说:“争取,能多短就多短。”

他们又走进四间房中最东边的一间,这间房是空的,没人住。

杨朋说:“你别看这间房,先后住过两户人呢。”

齐小云说:“我知道,一开始是你管叫二九哥二九嫂的一家,后来是崔老师。”

杨朋说:“对。二九哥一家搬走了就是崔老师,崔老师也搬走一年多了。”

齐小云问:“你说崔老师又调回中学教书了,哪个中学?”

杨朋说:“不知道,一直也没消息。另外他搬走的时候还放在我这儿好几本书呢,他说来取也不来取。”

齐小云在用手触摸这房的墙皮,她忽然叫道:“杨朋,这墙一碰就掉面儿!”

杨朋说:“碱了。你甭忙,到时候四间房一起盖,这间就是咱俩的新房!”

两个人光顾说,却没有理会西面屋里来人了,杨朋的大妹过来叫道:“哥,小云姐的爸来了。”

齐小云的父亲是个工人,他的一条腿有点瘸,女儿天黑了还没有回家老两口都不放心,于是当爸的骑了一辆自行车,大约只用一只脚蹬劲,来找小云了。

此时杨朋的父亲也正好回家来吃饭,他在马棚喂牲口,是白班儿,吃完饭就不去了。

“我就知道在你这儿!”齐小云父亲进门便说。

“知道在我这儿,你还来找?”杨朋父亲笑着打趣说。

“外头不是挺乱嘛,云她妈不放心。”老齐头说。

“你就放心?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老杨头撇撇嘴说。

老齐头说自己吃过饭了,但杨朋母亲还是让女儿去打酒,又另腌了个萝卜条子,于是老齐头也不再客气,等酒打回来,便和杨朋的父亲老哥俩就着那萝卜条子和粉条子啧儿咋儿地喝起酒来。杨朋端着饭碗地上站着就吃了,杨朋母亲让小云坐到炕里去,小云不肯,但两个妹妹更热情,连劝带拉,老齐头也说:“来吧闺女,挨着爸。你现在还算客人,等将来这炕里就轮不上你喽。”这么一说,小云只好挨着父亲慢慢地吃了半碗儿饭。

“你们先等会儿。”老杨头晃晃手里的筷子,他平时不喝酒,因为没有那富余钱买酒,现在两盅酒下肚,他脸上有了些颜色。

杨朋和小云吃完了想出去,现在只好站下来,听老杨头说。

老杨头说:“听我说说,说说我们老哥俩,也就是我和你爸。”他指指小云。

老齐头其实也不经酒,脸也红了,他深深点头,说:“同意,同意。”

于是老杨头用筷子点老齐头的鼻子尖儿:“他住辛屯,我住永和村,我们俩怎恁熟呢?你们说?”

老齐头“嗐”了一声:“孩子们哪知道?你就说吧。”

老杨头说:“别看他人五人六儿的……”

老齐头说:“我怎么人五人六儿的了?”

老杨头又用筷子指他鼻子尖儿:“其实他也跟咱一样,起根儿也是农民。那年修苏联展览馆,我赶大车,他搬砖、活沙灰,都是社里派去的,只不过呢,他听了苏联专家的话,留下了,我没听,后来他就转成了工人。”

老齐头揭短说:“谁叫你没听呢?你那叫目光短浅。”

老杨头说:“说那没用的,我可是三个,你才一个。”他放下筷子,用手一胡噜。

“三个也轰着,五个也赶着,还不是全过来了?”老齐头说。

“那倒也是。”老杨头说,“人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

老齐头用筷子也点着老杨头说:“哎,记不记得你那会儿尽偷馒头?”

老杨头说:“哪会儿?”

老齐头说:“修苏联展览舘。”

老杨头说:“记得,那大白馒头,哪儿见过呀?有时候就偷偷往回拿一个两个的,揣在我这棉袄怀里,孩子们吃得那个香呵!”

老齐头又说:“记不记得我还跟苏联专家照了相?”

老杨头说:“记得。叫我照我没照,我不留下当工人照什么相?”

老齐头说:“那专家叫什么基洛夫,那大个儿的鼻子!那张相片也不知弄哪儿去了。”

老杨头说:“你也不冤了,这辈子跟洋人照过相。”

杨朋插进话来:“叔,那不值得炫耀,苏联现在是‘苏修’,修了。”

“管它修不修,倒酒!”老齐头十分的痛快,他向杨朋发命令说,“今儿个我得让我这没过门儿的女婿给我倒酒,我喝着香!”

杨朋赶快给老齐头倒上酒,示意小云也给老杨头倒酒。两个人更不好意思离开,只站在那儿听。

“等等,你刚才说什么?”老杨头说,“这女婿有叫过门儿的吗?你那宝贝女儿才叫过门儿!”

老齐头指指杨朋:“女婿过了门儿,我保证当儿子看。”

“美得你,”老杨头说,“我要有两个,保证过给你一个。”

杨朋母亲说话了:“依我说呀,你们还是说点正格的吧。孩子都老大不小的了,杨朋说话就二十四了,小云也快二十二了!”

老杨头说:“老伙计,你同意不同意?咱们十一就把孩子的事办了。”

“没问题!”老齐头不假思索,但他忽然打了个停,说,“房!对了,你那房!”

老杨头说:“看是不是?又提房了,这房是说盖就盖的吗?再说你别看这土坯房,冬暖夏凉,也不漏雨,房顶有草根抓住了,多大的雨也冲不下土来。”

杨朋母亲却有些泄气,忧伤地说:“唉,谁叫做老人的没本事呢?只可怜了两个孩子,好了多少年了?回生产队干活儿又多少年了?”

“这丫头胆小,”老齐头岔开了话题,车轱辘话,又翻回来了,“除了你这儿,她不可能去别处……”

“你是工人老大哥,”老杨头也跟着岔开了话题,关于房子,早扔到脖子后头去了,“国家没给你安个电话?你打个电话问问不就行了?”

“我要有电话,你这儿没有也不管用。”老齐头说,“当年他们当干部的可是说得叮当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全他妈吹牛皮不上税!”老杨头骂起来,然后问,“你们城里乱没乱?”

“乱!”老齐头说,“破四旧立四新嘛。”

杨朋母亲嘟囔着往出走,瞪了老伴一眼:“一说正经的就岔开,没心眼子的也跟着……”

老齐头听见了,说:“嫂子,你放心,我这闺女早晚是你的,我第一只求她别挨打受气,第二我们老两口万一有一天到你这门上讨口饭吃你别拦着就行了!”

“瞧您这话说的,瞧您这话说的……”杨朋母亲顿时满脸乐开了花。

“你这是酒话。”老杨头指着老齐头的脑袋说。

“我这可不是酒话,”老齐头说,“你明天要是把房子盖上我明天就让闺女过来。”

齐小云走过去劝道:“爸,您别喝了。”

杨朋说:“叔,盖房不是什么难事,今年一年,顶多过年再一年,就行了。”

老杨头斥儿子:“你他妈站着说话不腰疼。”

老齐头说:“真的吗?好小子,有种!”

大家嘻嘻哈哈,杨朋母亲再次让老齐头吃饭,老齐头不吃,然后叫道:“闺女,咱该走喽,你妈在家不定怎着急哪!”

杨朋说:“叔,今天不是星期六嘛,您明天休息,我爸是白班儿,吃完饭也没事了,您和我爸接着聊,我送小云回去。然后再把自行车给您骑回来。”

老齐头痛快地答应:“也行!我们老哥俩就再聊一会儿!”

杨朋母亲叮嘱道:“你带着她骑慢点儿,黑灯瞎火的。”

杨朋说:“您放心吧!”

实际杨朋这一路根本没有骑,两人边走边说话儿,回来的时候杨朋倒是骑得飞一般。

同类推荐
  • 罗伦萨的狗(外一篇)

    罗伦萨的狗(外一篇)

    到底我有没有唱歌,我不记得了。只记得那是一间隔音很差的屋子,男生和他的哥们眼睛里满是梦想的闪光。我的故事结束了。我望着陆医生。陆医生似乎意犹未尽,顿了一下说:“放心,我会治好你的——”他没有说完,我已经站在他身边,吻了他的脸颊。“夕阳真好啊。”我离开时,陆医生依然错愕地看着我。过几天,过几天就去佛罗伦萨。突然,我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看见一只夕阳下的狗,对着一棵树,扬起了金色的腿。
  • 刘乞子当了我的哥

    刘乞子当了我的哥

    当我开始以“四厘子”的身份步入拉炭行列的时候,拥有“八年光荣历史”的刘乞子则正准备告别他的行乞生涯。那年,他在河曲县城关公社讨吃的路上,偶然碰到了一个走方医生。那走方医生很能吹打。他问他母亲那种病能否治愈?那医生拍着胸脯说保证药到病除。得病乱求医。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用其身上背着的所有小米,换来了一个方头。照此回去吃了几服,哎!还真是神奇,他母亲的病居然渐渐地好了起来。半年后,便和好人一样样的了。
  • 无国界战争

    无国界战争

    老K是个代号,代表着传奇与罪恶!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和容颜。他以狐狸的狡猾、豺狼的秉性、野豹的敏捷、老鼠的敏感,逃脱了一次次追捕,令各国警方挠头叹息。然而,当他进入中国境内,他的命运将大逆转,因为,有个人已经关注他研究他多年了!此人将不惜一切代价,将老K绳之以法。
  •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详略得当,有着都德一贯的委婉、曲折、富于暗示性的风格,主题开掘很深。小学生小弗郎兹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阿梅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
  • 千言万语

    千言万语

    很久她们没有言语。江边修缮得真是漂亮极了,刘冬好长时间没有来这里玩过,岸边新垒了石级,斜栽了柳树,到底是秋天了,柳树有点残败,虽说仍旧是绿枝萦绕,已经没了精神气,萎靡不振地摆动着,石台上幸亏还有几株桂花,正是茂盛的时节,风一吹过,便有扑鼻的香气,浓郁得有了微熏的感觉。对岸建了排排整齐的楼房,硕大的广告牌矗立在江边,霓虹灯耀眼地闪烁着。江上不时驶来灯火通明的一艘游轮,看得见在甲板上欢歌笑语的人群,令人向往的热闹。
热门推荐
  • 国民女配是夫人

    国民女配是夫人

    仅仅一年,她从无人知晓的平面模特成为当红新晋小花,虽然公司资源很好,但作为新人的她不断出演各大影视的女配,成名之路也太过顺风顺水,不禁让人猜测她背后是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或背景。终于,人称“国民女配”的她第一次担任电影女主,但是就在电影即将上映前,隐藏的身份被公开,一夜间被全网黑,电影被埋没,之后更是黑料频出,面临被封杀的风险,他在这时宣布订婚。当真相被揭晓,国民女配变成总裁夫人!原来黑幕竟是总裁大人!
  • 后勤

    后勤

    舒平很快就要从天河高中调到县教育局了,这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舒平只是天河高中的一名后勤人员,大家一般称呼这类人员为师傅,舒平当然就是舒师傅。舒平初中毕业去参军,从部队转业后,被安置在了天河高中。因为文化程度不高,他当不了老师,在学校只适合干后勤工作。他烧过开水炉,做过门卫,当过收发员,现在又负责办公用品的保管,同时兼任学校的水电工。一干快二十年了。天河高中地处山区,那些年富力强的老师,特别是大学毕业刚来不久的年轻老师,都削尖了脑袋往城里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很正常。
  • 人间(中)

    人间(中)

    “《谁是我》中,我发现我不是我,我质问谁才是我?我历尽艰辛终于找到自我,我却痛苦逃避真实的我。兰陵王面具神秘依旧,又是谁躲在蓝衣社的背后?我携带密令,远赴美国,却遭致命阴谋,被判终身监禁。肖申克州立监狱,我已死为幽灵,又复活为英雄。人间的传奇正在继续……”
  • 学山诗话

    学山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1944年初,在苏德战场北翼,苏军在粉碎德军重新恢复对列宁格勒包围封锁的企图之后,开始准备对当面之敌发起进攻,以彻底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解放列宁格勒州,为下一步解放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创造条件。苏军最高统帅部的战略企图是: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同时实施突击,首先粉碎德军第18集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以积极行动牵制德军第16集团军的基本兵力和北方集团军群的战役预备队;尔后,3个方面军分别向纳尔瓦、普斯科夫和伊德里察方向发展进攻,击溃德军第16集团军,完全解放列宁格勒州,为把法西斯德军从波罗的海沿岸驱逐出去创造条件。
  • 你的起点我的终点

    你的起点我的终点

    简介:韩若曦,,提及其名,人人骇之,家庭背景,让人望而生畏,其爸名下拥有数百间酒吧迪厅,身价已达百亿之上,从小就被宠爱过头的她,由一个开朗的可爱女生变成一个冷漠的少女,从自己最在乎的两个人倒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刻。。。她注定要一辈子活在内疚里。。。。原本两个不同国度的人,拥有的确是同一种悲,性格相似的他们,是如何走进了彼此的世界,却又经历了怎样的刻骨铭心,生离死别的痛,他们之间,会因为另一个人的出现而越走越远?还是会牵紧彼此的手一直走下去?。。。。你的起点,我的终点。。。。。。
  • 不焦虑的女人

    不焦虑的女人

    人生道路不平,其实是心不平。得失心、是非心、分别心、荣辱心……任何一种存有妄念的心,都会让我们焦虑,而所有的焦虑,其源头都是因为执著。最智慧的女人并不是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事业、婚姻、家庭上,而是应该时刻观照自己的心,斩断焦虑的源流,让身心处于喜悦和饱满之中,这种女性也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世上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更重要,安放好自己的心,让生命在平静祥和中焕发出光彩,这样的智慧女人,怎不令人爱?这本书,写给所有身处焦虑之中的女性。作者以清凉的文字,还你一颗清净的心。
  • 太子追妻计

    太子追妻计

    一场痛彻心扉的爱恨情仇,一场心甘情愿的飞蛾扑火,一场爱到疯狂的非他不可,风云变幻,江山为棋,天下做局,谁是背后的执棋手用尽千般算计,谁才是赢家?
  • 最强无败大反派

    最强无败大反派

    小白脸才做男主角,真男人只做大反派,一句话,就是要狂拽酷霸吊。意外穿越到大陆,无论谁都想要的主角梦被秦明撞见,什么?主角,就是那种圣母,小白,美女倒贴的那个,滚吧,什么玩意,要做,就做大反派,干掉所有主角,最后在光辉中把主角踩在脚底下,让整个世界陷入黑暗。哈哈哈。
  • 每天都是你的代表作

    每天都是你的代表作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是我们所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生命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按排今天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环境,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境。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尽管我们可能收获成功,也可能遭遇失败,但只要每一天都地得充实,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失色,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生活的每一天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每天给自己一点希望和信心;每天给自己一个目标和理想;每天付诸一份切实的行动;每天就都会获得一份精神的充实和心灵宁静。 每天早晨醒来,你都是全新而特别的,让我们伴着清晨的朝阳迎向新的挑战,让此后的每一天都成为你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