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11900000010

第10章 建立人际界限:失去界限就等于放弃掌控权(5)

说到界限一词,就很容易联想到国与国间的国界线,同桌间的“三八线”,你和邻居间的墙壁这类泾渭分明的间隔线。这些界线一定要被遵守,国家之间一方越界,两国之间就会进行严正交涉,甚至会诉诸武力;同桌之一方越线,两人会吵得不可开交;邻居之间把墙壁随意打穿,那么警察马上就会敲响你家的大门,说邻居控告你入室抢劫。

我们所提到的人际界限不是这些铁面无情的界线,更像是墙上的门。你做了佳肴想和邻居分享,于是会按响门铃,邻居知道你没有坏心就会开门欢迎。门能阻挡不善的,也能迎接友好的。在小军的例子中,就是把人际界限当作了一堵密不透风的墙,无论好意坏意,只要来自他人的,统统都拒之千里。

小军不知道怎样的好意是该接受的,也不知道接受好意后应该做什么。

接受了老师的巧克力,老师是不是又会让我放学后留下来,帮她誊写上次测验的成绩?接受了小军的帮助,他会不会以此为由让我在班会课上踊跃发言呢?他们的好意是不是另有所图?把所有来自他人的好意都当成坏事后,心墙就少了一扇可以让人进入的门。若照小军的想法,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疼爱是不是一定是为了“老有所依”、“养儿防老”呢?生病时,朋友前来悉心照料,是不是抱着想要得到回报的心呢?

接受巧克力和誊写成绩,接受帮助和踊跃发言不是能使天平平衡的两组砝码,现在接受了老师的好意并不意味着老师就能强迫你誊写成绩,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你自己才是一切行为的最终决断者,自己的界限是不能被人轻易抹去的。

当我们真的想要回报对方好意时,我们不是被强迫的,而是出自真心实意的报答。比如:朋友为你带了家乡的土特产,当下你肯定不能马上报答她。但在旅行时,你看到了一枚小饰品特别适合他,那么你就会买下作为伴手礼带给他;或者他正巧在找工作,你看到了一则招聘启事很符合他的期望,那么你就会告诉他;又或者你在买面包时顺手带了一块给他。这才是健康人际界限树立的表现,你之所以对他们的友善之举做出回馈,不是因为他们模糊了你的界限,让你不得不回馈,而是认识到作为一个朋友,应该对对方投以关心,也就是说,认识到作为朋友的责任。

回避者的困境就在于,对方提出好意时忧心忡忡,不相信好意都是没有来由的,担心对方是别有所求。突破困境的方法就是将现在与将来分离开来,也就是说当下这份善意不是今后他人强迫自己的砝码。若别人真以此为要挟,那么你也能借此机会看穿他的真正为人,从而坦然地与对方划清界限。

角色困境3:“怎样才能让你关注我”——无反应者

珍妮急急忙忙地跑向蓝鸟咖啡厅,和爱丽丝的约会她已经迟到快半小时了。珍妮一眼就看到了爱丽丝,小步快跑着过去:“抱歉,爱丽(爱丽丝的昵称),来的路上发生了车祸。唉,今天天气太糟糕了,雨像是要和我作对一般,我刚出门就开始猛烈地下了起来。公交车司机也开得太快了——他估计急着回家过周末,就这样,”珍妮两只手用力地拍了一下表示两辆车相撞,“撞了!幸好我坐在中间,坐在前面的一位女士手被擦伤了,坐在后面的一位男士正好在打盹,他的头被磕出了一个大包!当时真是太危险了!”

珍妮一坐下就开始不停地向好友爱丽丝描绘今天路上惊心动魄的一幕。

“你现在不是好好地坐在这吗?”但爱丽丝只是淡淡地回应了一句,似乎对珍妮路上的经历并不感兴趣。珍妮愣了一下,她本以为爱丽丝会问长问短,但她的反应过于冷漠了些。“可能我迟到得太久让她不高兴了。”珍妮想。

待珍妮点完饮料后,爱丽丝说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得到了珍妮很大的共鸣:“对!我最近也常常感觉力不从心。老板交代的任务一直觉得会出错,越这样担心越出错。我的两个孩子也说什么都不听,还一直和我唱反调。每天早上总要叫他们三四遍才起床!”说完这些,她看了看珍妮,她想从她这里听到点儿安慰。珍妮慢慢地呷了一口咖啡,说:“人生本来就有很多困难,你不喜欢就设法改变啰。”没有得到朋友的抚慰让珍妮很不好受,但她相信爱丽丝不是故意忽视她的情感请求的。

人际交往中一方对另一方情感或实际需求的漠视,在家庭中也极常见:

卡拉的公司最近有一个大项目正在进行,无法分身来照顾家庭,正巧丈夫杰弗瑞此时在休假。妻子对丈夫说:“亲爱的,我最近累垮了。公司的项目推进得十分不顺利,每个部门都来找我的麻烦。宝贝们又不听话,你看今天晚上,也不好好吃饭,把食物当玩具了,弄得整个餐桌上都是果酱。到上床的时候又一个劲说饿了,拖拖拉拉到十一点才睡。明天肯定又要错过校车了。”她顿了一顿,想听到丈夫说:“哦,亲爱的,辛苦你了。最近,小家伙们就交给我吧!”没想到杰弗瑞说:“哦,亲爱的,辛苦你了。但这有什么办法呢,度过这一段时间就好了,我相信你那个项目一定能够顺利的!”于是亲吻了卡拉,盖上被子睡着了。

如果你是卡拉,你是不是有一股火气憋着没地方发泄?丈夫敷衍的态度肯定会让卡拉感到不满:“我已经焦头烂额了,他难道不应该对孩子负责吗?”珍妮也认为爱丽丝是因为自己迟到太久而生气,没有注意到自己其实是想在情感上获得抚慰。有些人向朋友倾诉是希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一旦对方没有清楚揣摩出自己的想法,就开始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把我放在心上?他们把“懂自己”变成了对方“应该”要做的事情。但正如孟子所言:“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没有一个人能真正了解他人的想法和需求。“你必须懂我”,就是把自我界限强加在他人身上的一种表现,处在这种困境中的你需要尽快走出这种误区。

如果一直在处在上述的思维迷宫中,人际关系会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

通常越得不到想要的情感需求,我们越会变本加厉地希望获得对方的关注,最后自己筋疲力尽,对方却还是无动于衷。这是怎么一回事?

科学家研究发现,这是人体内的一项激素起的反应。1906年,英国生理学家亨利·H.戴耳在牛脑垂体后叶提取物中发现了催产素,这是一种在哺乳动物中常见的激素。杜克大学研究犬类认知专家布莱恩·海尔发现,人与狗对视时,双方的催产素水平都会上升,对视时间越长催产素增长得越高,犬类催产素平均比原来的翻了一番,主人的则是原来的三倍。催产素可以说是一种神奇的荷尔蒙,它不仅能够影响婴儿与母亲的关系,在减少社会压力、促进自闭症儿童团队合作等方面也有一定贡献。经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催产素男女均可分泌,不限性别也不限物种。此外,催产素对于人类自我情绪调节也有极强的作用。当心情愉悦,强烈感受到认同感和归属感时,催产素会由心脏大量分泌,降低体内肾上腺酮水平,肾上腺酮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荷尔蒙。但催产素的分泌不是无限量的,一旦分泌到一定量度,人就容易感到疲劳,压力荷尔蒙开始夺取主导地位。就如卡拉那样,慢慢变得劳累,心里想着:“我都这么忙了,你怎么都不来帮我?”最后只能通过抱怨、怒意来疏解。

当然,我们不能单凭简单的生物学理论来解释人际界限。面对他人的“冷漠”,我们不能自以为是地认为是对方不关心自己,事实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通常只会出现很少部分的情感交融,千万不要指望他人能够百分之百理解、迎合、满足你的需求。我们只需要把两个人内心相互交叉的一部分经营完善,就是对彼此关系最好的维系。

亲密OR疏远:太近不行,太远也不行

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和他的同事们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恒河猴实验。实验者把8只刚刚出生的小猴子放在互相隔离的笼子中单独观察,每只笼子都互不相影响。每个笼子里事先放置了两只假猴子来替代小猴子的母亲。两只假母亲一只是用铁丝做成的,另一只是外层裹了一圈棉布的木头猴子。8只猴子被分成两组,第一组是铁丝妈妈胸前放置一只奶瓶,只要小猴子吸吮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奶水,而木头妈妈胸前没有奶瓶;第二组正好相反,用棉布包裹着的木头妈妈胸前挂着奶瓶,而铁丝妈妈则没有。

实验者已经构想好了实验结果,但没有想到结果拥有那么大的极端性。

在第二组,小猴子自始至终都黏在木头妈妈的身上,对于铁丝妈妈不理不睬。在第一组,铁丝妈妈喂养的小猴子同样表现出了对木头妈妈的钟爱,他们一开始会在铁丝妈妈周围转悠,过了几天后大部分时间都趴在了木头妈妈身上,只在感到饥渴时才回到铁丝妈妈身边。

实验者最后统计数据时发现,在两组猴子食量同样大、身体特征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由铁丝妈妈喂养的小猴子缺少接触安抚,因而造成心理紧张,导致经常腹泻。

这个实验有力地证实了英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这一理论因解释了抚养者对幼儿个体发展的影响广为人知。哈洛用恒河猴的例子向我们证明了幼儿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来自母亲的关爱。所以人在最没有安全感的幼儿时期,父母首先的职责就是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提供一个温馨、被爱包裹着的安全环境,那么孩子也会逐渐形成信任他人、与人亲近的积极反应,父母也更易在这层依恋关系上给孩子建立界限,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父母觉得筋疲力尽:明明已经和孩子建立了亲密联系,为何孩子有时候还会有消极的表现呢?

“小宝,收拾收拾东西,我们要洗澡啰。”小宝爸爸已经打开了浴室的热风机,也给小宝的浴缸里放满了热乎乎的洗澡水。万事俱备,只欠小宝了。

但小宝坐在游戏垫上正在专心致志地搭积木,没有理爸爸。“小宝!”小宝爸爸走到了小宝身旁,蹲下来对小宝说,“我们去洗澡吧!来。”

“不要。”小宝一把推开了准备抱自己的爸爸,继续搭积木。小宝爸爸对小宝的“不要”已经见怪不怪了,今天吃晚饭前小宝也一直说“不要”。

“洗澡水已经准备好了,晚点去洗的话只能洗冷水澡了!”看小宝不做声,爸爸又接着说,“不洗澡,就不会香香,会变臭哦!”“我不要香香!我喜欢臭臭!”

小宝爸爸无可奈何地看着小宝,又继续说:“小虫子最喜欢臭臭了。今天你和小虫子睡啰?”“那我就和小虫子睡!”无论小宝爸爸怎么威逼利诱,小宝已经陷入了“我就是不要洗澡”的死循环中。

其实,这是幼儿的普遍反应,许多孩子在1—3岁时会非常集中地说“不”和“不要”。孩子们的消极反应恰巧反映他们已经和父母间形成了依恋关系,而“不”和“不要”等消极反应的出现,说明他们已经开始觉察到了与他人的不同。

奥地利心理学家、动力心理学派客体关系理论的奠基人玛格丽特·马勒将孩子个体的心理诞生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0—2个月是自闭期,2—6个月是共生期,6个月—2岁是个体化分离时期;其中个体化分离时期有三个亚型,第一亚型是6—10个月的孵化期,第二亚型是10—16个月的实践期,第三亚型是16—24个月的整合期。

在2—6个月的共生期阶段,孩子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身体,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慢慢地与父母建立起了非常深的依恋关系,因而他们在这时仍会觉得自己和父母(尤其是妈妈)是一体的,想拿远处的皮球时会推推爸爸妈妈示意他们拿过来,爸爸妈妈走开了又会变得躁动不安。6个月开始,孩子逐渐认识到了自己和父母、父母和陌生人的不同,因此孩子展现出了想变得独立化的愿望,也就是从“非我”中找到“我”。在以后的一段时期里,他会开始不断地说否定词,以示和父母的不同,彰显个体的独立性,有意识地与父母划上界限。

孵化期的孩子开始努力探索周围世界,起初他们探索的对象是和自己最亲近的母亲,一段时间后,他们开始不满足于此,开始学习挣脱母亲的怀抱进入练习期。这时母亲的忍痛割爱就十分重要,因为孩子们以自身的行动开始探索起了地理意义上的界限,开始学会爬行的孩子觉得什么都不怕,什么都能做。最后来到了小宝所在的这个时期:整合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十分矛盾,一方面他们已经发现自己能够独立了;另一方面,他们通过探索,知道世界太大了,这让他们感到孤独和不安,于是会更加依赖于父母,但一旦父母表现出相互融合的行为,他们又马上会以自己的方式(比如拒绝父母的任何要求)建立起和父母的界限。这时的父母就需要仔细聆听孩子的“不”,并让他们体会到说“不”的重要性,树立起孩子的界限感;同时也应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人的界限,让孩子体会到别人对他们的拒绝也是合情合理的。

蒙帝·罗伯特在驯马时用的就是类似的招,用或亲密或疏远的态度和野马建立了一种不太近又不太远的距离,最终让马驯服地进入了马群。

同类推荐
  • 单独中的洞见

    单独中的洞见

    这是一本来自灵魂的内省之书。全书分十二卷,共有一千三百多条经典哲言随笔,涵盖了对人性、生命、关系、欲望、死亡、孤独、精神等多维层面的感悟精髓,透彻又富有哲理性,独到又饱含现实意义。以独立性开端,以格言体书写,或一针见血,或一语道破。为你开启一扇走进世界本质的大门,让你于纷乱表象之下找到真谛,于单独中洞见过去,看清未来!
  • 淡定

    淡定

    每个人在命运面前都是那般渺小,面对沧海桑田的巨变,谁都无能为,既不能掌控,更不能预知祸福,既然如此不如保持一种淡定的心态,积极面对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切,只有这样才会少点烦恼,多点幸福。不管我们是谁,扮演着怎样的人生角色,都避免不了遭受各种各样的不幸。父母的离去,婚姻的破裂,事业上的失败,疾病的困扰……命运就是这样,在给予我们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也会夹杂着凄风苦雨。人生充满变数,不要去过分地苛求,不要有太多的奢望。在最失意的时候,要学会冷静,等时间来消除消极的情绪。在最得意的时候,要学会内敛和谦虚,修身养性才能有所作为。
  • 左右成败的十种关键思维

    左右成败的十种关键思维

    你是一个不甘平庸,渴望成功的人吗?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你是否有失去方向的感觉?你是否正在为面对的困难而犹豫不决?你是否渴望有一种力量能支撑你走到成功的尽头,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成功没有定式,优秀可以复制。从思维入手,你可以找到改变自己人生和命运的终极力量!本书将为您揭开通往成功之路的十大必备思维:正面思维、行动思维、速度思维、结果思维、财富思维、多赢思维、换位思维、创新思维、成人思维和升级思维。这里没有空泛枯燥的大道理,却有浅显易懂而又意义深刻的故事。在这里你将有一种与良师益友进行心与心交流的感觉,下面就进入你的思维之旅吧!
  • 富足一生的资本

    富足一生的资本

    《富足一生的资本》是马登励志教育系列图书之一,在马登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列举了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典案例,从自身体会出发,由细节入手,从个人素质、生活习惯、生存环境、生活观念等方面探讨了一个人成功所要具备的资本。这本书是渴望成功的年轻人的灯塔,指引着这些年轻人向着成功的方向远航。
  • 心若没有栖息,到哪儿都是流浪

    心若没有栖息,到哪儿都是流浪

    这是一本让人重获归属感、安全感的心灵修炼手册。它从大多数年轻人的现状出发,介绍了静心安心之道,谈生活,论人生,话工作,说家庭,字句如珠,点醒了都市中迷茫不安的年轻人,教他们懂得:对于每个人来说,无论身处何地,处境如何,如果心不再漂泊,哪里都是我们的家。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为自己的心找到归宿,心安,到哪里都不再孤单。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永远心安地活着,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淡定从容,平安喜乐。
热门推荐
  • 好医生

    好医生

    二十年前保罗·法默决心医治这个世界,今天,他仍然相信自己能够。一在海地的地图上,三号公路看上去像是一条主干道,事实上,它是横穿整个中央高原最宽的路。各种超载的卡车嘶喘着闷闷的引擎,颠簸在坎坷不平的路上,扬起阵阵尘土,而更多的驴子和行人步履沉重地跋涉在这条路上,其中包括一些求医的病人。他们向C村走去,那里有“赞米拉散特”,在海地的克里奥语中就是“健康伙伴”的意思。在这样一片光秃秃的开阔地,一群水泥建筑半隐于热带绿阴中,像一些靠山的堡垒。
  • 骑士的赞歌

    骑士的赞歌

    迪恩是一名穷苦出身的孩子,但是他有远大的梦想,就是想成为一名的骑士。骑上神骏的大马,奔腾在乡间的道路上,不远处的村庄中,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在等他……
  • 洞真太上仓元上录

    洞真太上仓元上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音之都的特殊能力者们

    音之都的特殊能力者们

    平行世界的25°空间,一场由乐能爆发的战争,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 新闯王

    新闯王

    你们的穿越都是为将为相,我的穿越却成了流民,命运何其不公?本想置身事外,但人和事推动着猪脚,一步步无奈加入到这改朝换代的历史洪流之中.主角也不是全能人物,敌人也不是猪一样的愚蠢.没有一帆风顺,只有不断跌倒爬起.这是一个斗智斗勇,忠诚与背叛纠结的热血传奇故事,给大家一个全新思路和全新感觉的明末天下。
  • 代理人

    代理人

    七岁,我以为我会和普通的孩子一样长大,工作,成家,但是因为误碰了一个葫芦,而放出了那个东西,改变了我的一生。
  • 与校草的公车之吻

    与校草的公车之吻

    哇,好帅!呜,双唇就这样相撞了,还是在公交车上,众目睽睽,丢人啊!恨意就在这时熊熊燃烧着!刘致远:我们打赌,赌你一个月后会接受我!林思烟:不可能,那只是个奇迹!刘致远:我就是你的奇迹!
  • 狱风之古乐

    狱风之古乐

    古乐却浑然不知这惊天大阴谋,现在的古乐,还在宿舍睡觉呢,虽然在睡觉,但是他的心里比谁都清楚,该来的还是会来的,这王家,我一定要亲手灭了你……
  • 西点精英训练课

    西点精英训练课

    西点军校不只是“美国军事将领的摇篮”,更确切地说,它是“美国精英的摇篮”。本书的主要分析并总结了西点军校成功的秘诀,而且做了分门别类,以课程的形式将西点的成功经验和影响呈现给每一位读者,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西点军校的课堂,实实在在地学好每节课,过一次“就读”世界名校的瘾。
  • 几乎是春天

    几乎是春天

    冷冰冰的玻璃窗外,冬天正在离去。湿漉漉的不成形的雪花落到花坛的黑土上,落到街灯照耀下潮湿的马路上,落到匆匆来往的行人身上。远处,在大片松林后面,大海白浪滔滔。波罗的海一连三天风大浪高。我用眼睛的余光瞥见,离我五米远处坐着一个男人,他装作不看我,这有点过分……以前,我不喜欢他这样的人,他们既不爽快,又很能纠缠。他们的出现,意味着必然会有所求,而且必然被拒绝。我知道他要找我说事,但是不会打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