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4800000010

第10章 精神哲学之准备——古希腊自然哲学(5)

那么,运动由何而来?无论是粒子的交换也好,事物的变化也好,都是由什么推动的呢?这是恩培多克勒十分困难的一个问题,他求助于一种外来的力量:爱和恨。前面提到阿那克西美尼用凝聚和扩散来解释气的运动,但是什么使得气扩散和聚集?恩培多克勒认为是爱使事物凝聚在一起,恨使事物相互排斥,爱和恨都是精神的力量,而不是元素。但又是谁的爱和恨呢?恩培多克勒仍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他的学说是很不完善的。而他的继任者阿那克萨戈拉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阿那克萨戈拉

结构自然观的第二个代表人物阿那克萨戈拉,生活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428年,他在各地游学后,定居雅典,然后被控告而被赶出雅典,因为他说太阳是一块燃烧的石头,这就是亵渎神灵了。但是他的学说留下来了,他有两个贡献:一个是“种子说”,一个是“努斯”的概念。

阿那克萨戈拉认为万物都是有种子的,他不同意万物都是由四种元素构成的说法,他认为构成宇宙的应有无数种元素,这些元素被他称之为种子。种子有无限多,且每一个种子都是能被感觉到的,这也是自然哲学的感觉论。但是感性的种子又都是无限小的,小到看不见的,所以只能通过理性来认识。一块金子可以感觉到,但它的粒子只能通过想像来把握,所以感性与理性在这种方式下结合起来了。任何物质我们都能感觉到,但当它的体积无限小时,只有通过理性来设想。面包包含血的种子、肉的种子,人吃了面包就能长身体,面包的种子就变成了人身体的结构。而且每一事物都包含有别的事物的种子,只是各自的比例不同而已。面包的种子在面包里占统治地位,它就成为面包。其中一种占优势的种子就显现出这种物质的特点,所以他提出“一切包含一切”。

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每一个种子都是不生不灭的一。金子的种子永远是金子,种子与种子之间、物质与物质之间是充实的,没有空隙。那么运动从哪里来呢?阿那克萨戈拉提出了“努斯”。“努斯”(nous)原来的概念就是心灵、灵魂,这个概念对西方的影响很大,今天西方语言里都有这个概念,努斯就是心灵,它是从希腊词来的。但希腊词有好几个词都可以指灵魂,我们刚刚讲的气和pneuma,其实也有灵魂的意思。赫拉克利特的火也被理解为灵魂,灵魂是“最干燥的”,灵魂也是最纯粹的火。但是努斯主要是超越于感性之上的一种理性灵魂,它体现为一种理性思维,这是专用名词,专门讲理性灵魂。在柏拉图那里也好,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也好,一提到努斯那就是思想,就是理性,所以这个词也翻译成理性。在古希腊,逻各斯(logos)译成理性,nous也译成理性,但它们的来源不一样。logos是逻辑理性,它来源于说话、语言;努斯则来源于灵魂、心灵。而灵魂是自发的,所以努斯代表一种自发的自由精神和自由的冲动,代表对感性的一种超越,不受感性束缚。理性灵魂是不受感性束缚的,所以这种理性代表理性中的另外一种含义,不是一种逻辑的含义,而是一种超越性的含义,超感性的理性那就是努斯,往上超升,接近于神,神是最高的努斯。

努斯这个概念由阿那克萨戈拉提出来,他也是把它当作神,努斯就是伟大的灵魂、精神。他认为所谓努斯置身于整个宇宙之外,以前的哲学家都是探讨整个宇宙是什么,宇宙万物怎么起源等等,但是阿那克萨戈拉这里有一种超越,就是说他第一次提出来在宇宙之外有一个神。以往的神要么就是在宇宙之中的,要么就是整个宇宙。但是唯有阿那克萨戈拉提出来,有一个纯精神的东西,跟宇宙中的物质完全不相混淆,不能混同于宇宙中的任何事物。它超然于宇宙之外,所以它是非宇宙的、非物质的、非自然的。

当然它也有它的本性,那就是说,这个努斯是运动的来源,是精神的。精神的就是自发性、自动性,就是能动性,它要推动什么。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他的灵魂所推动的,那么宇宙就是由宇宙之外的一种努斯、精神推动的,所以努斯是运动的来源。这是第一次真正地把运动的来源问题提出来,并加以解决。当然赫拉克利特提出来,火来源于物质世界内部,从感性的角度他也可以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但他那个解决是不彻底的。我们知道火的燃烧是有条件的,必须要有燃料,没有燃料,烧光了就熄灭了,不能完全自动。但是精神上的东西就是完全自动的,神就是完全自动的。当然人的精神也要有燃料,人要吃饱肚子才能思想。但是神就可以没有限制,它超出整个宇宙之外,成为万物的动力,不与整个宇宙相混合,它是独立的、无限的。这个“无限”已经不再是“无定形”的意思了,它是无限的神,没有边界、无边无际,它就有这个意思了。它在宇宙之外能推动宇宙,那不是无限的是什么呢?宇宙本身就是无限的,努斯更是无限的。努斯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具有能动性,主动地支配一切有灵魂之物。比如说人,人是有灵魂的,努斯能支配一切有灵魂的东西。努斯本身就是最大的灵魂,一切有灵魂的东西就包括人类。

努斯能支配一切有灵魂的东西,当然更能支配一切没有灵魂的东西,所以它能造成整个宇宙的“漩涡运动”。这也是阿那克萨戈拉提出来的一个说法,就是整个宇宙处于一个漩涡状态,在漩涡中旋转。整个宇宙是一个漩涡,那么在这个漩涡里面有一定的秩序,各个不同的种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就构成了万物。那么这个比例是由谁造成的呢?就是由努斯“安排好”的。所以他讲一切都由努斯“安排有序”,因为它是能动的,哪个地方秩序不满意,它就调整一下,把它安排得有序。

所以,努斯的提出是很重要的,它第一次把精神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作了区分。在此之前区分是不严格的。人们都谈到灵魂,阿那克西美尼也好,毕达哥拉斯也好,赫拉克利特也好,但都把灵魂看成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是物质的碎片;赫拉克利特认为,灵魂是一种火;阿那克西美尼认为,灵魂是一种气,最稀薄的气、最轻的气,或者最干燥的火等等。这都是用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来解释精神上的东西。唯有阿那克萨戈拉把精神上的东西和物质上的东西一刀两断,精神就是精神,绝不能混淆于物质,它的特点就是能动性,能推动万物。所以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解决运动问题,在阿那克萨戈拉之后成了西方哲学史上的一种惯例。凡是西方哲学在谈到运动来源问题的时候,没有办法就追溯到精神的东西。就连马克思也讲,“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发展了”。为什么被唯心主义所发展?从阿那克萨戈拉开始,就把能动的东西规定为精神性的一种自由、一种自动性。如果是上帝就是上帝的自由意志,如果是人就是人的自由意志。凡是运动都是由人的自由意志发生出来的,整个宇宙的运动虽然看起来是一种机械运动,好像万物在那里一个推动一个,但它的“第一推动”肯定是精神性的东西,不再由别的东西所推动而推动别的东西,包括牛顿都要提出“第一推动力”、上帝的第一推动来解释万物的运动。

努斯这个概念主要有下面几个意思:第一是精神性;第二是理性,是人的一种认识能力,超越感性之上来认识更高层次的本质这样一种能力;第三个层次,它具有意志,能支配一切;第四,它是第一推动者,是一切运动的来源;第五是它有目的性,把世界安排得有序;第六是努斯有大小,大的努斯就是最高的神,在宇宙之外,小的努斯就是人,人的努斯就是对神的模仿,人心和神是相通的,人心也类似于上帝。

但是阿那克萨戈拉的神作为一个人格神并不成熟,他只是“安排有序”,但这里的“秩序”还是自然界的规律。他并没有后来苏格拉底讲的善的目的,或美的目的,还是用物质本身的关系来说明万物,他只把“动力源”放在了精神上面,但运动本身仍然被理解为机械的。这方面的缺点我们下次讲苏格拉底的时候要讲到。

(三)德谟克利特

最后我们讲一下德谟克利特,他是第三个环节,就是结构自然观的成型阶段。德谟克利特生活在公元前460年到公元前370年,是比较晚辈的。他提出的“原子和虚空”这一对概念很重要,也就是说,在他以前,阿那克萨戈拉也好、恩培多克勒也好,都有一种“化一为多、寓一于多”的做法,即把一化成多,但是每个多里又蕴含了一,是这样一个思路。

德谟克利特推进了这个思路,他引进了非存在、虚空,虚空就是非存在。所以他是真正地打碎了“一”,把“一”打碎成了“多”。他引进了虚空,那么“一”就有了真正的裂缝,有了裂缝就必然要解体,所以他真正打碎了不可分离的一。但是打碎之后,每个碎片仍然是不可分的,那就是原子。原子(ατομ)这个词就是“不可分”的意思。原子数量是无限的,体积是最小的,是看不见的,只能用理性把握;但是所有感性事物都是由它所造成的,所以它又能反映在感性上。每个原子内部都是充实的,但是它们都在虚空中作直线运动,这就给运动让出了位置。如果完全是充实的,没有虚空,那运动就没有余地了。必须要有空间才能动,捆得紧紧的怎么动呢?原子在虚空中作直线运动,必须承认虚空的存在,否则不能解释运动。所以德谟克利特提出一个命题:存在并不比非存在更加实在,充实并不比虚空更加实在。也就是说非存在也是存在着的,虚空也是存在着的。世界上存在有两类事物:一类是存在,存在是原子,一类是非存在、虚空,这样,运动如何可能的问题就解决了。

但是运动的来源问题并没有解决。运动是可能的,但运动是如何来的呢?原子和原子在作直线运动的过程中有一种碰,你碰我,我碰你,从而形成一种漩涡运动。但是运动只发生于原子之间的传递,我把运动传给你,你又传给他,但最终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万物都是由原子的排列组合以及位置的不同,才显出了各种不同的差别,但原子和原子之间没有更多的差别。当然也有一些看不见的细微差别。有的原子大一点儿,有的小一点儿,有的形状和另外的原子的形状可能不同,有的原子可能带有钩子,有的原子可能光滑一些,比如黑色就是原子比较粗糙,白色就是原子比较光滑。还有的是原子有钩子,互相钩连就形成了金属,有的是圆溜溜的,就形成了气和水等等,它们用这种方式,如大小、形状及运动的方向等等来加以区别。那么产生和消灭就是原子的聚集和分散,宇宙中除了原子和虚空以外什么也没有,灵魂也不过是一种更精细的原子而已。这是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德谟克利特是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机械论的唯物主义,万物完全遵守着机械的必然性。但也正是遵守这种必然性,所以整个世界是一个最大的偶然性,它的动力的来源无法解释。如果要解释最初的运动,解释所传递的运动最终来自何方,那就只能做一个偶然的解释:世界恰好是运动的,他只能这样解释。所以这种必然性反而成了偶然性。

这样的一种机械论实际上使德谟克利特陷入了一种极其痛苦的状态。如何解释机械的自然观和我们所看到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的差别?这两种解释如何能调和?认识论上,究竟是遵守自己的理性呢,还是相信自己的感官?这两方面导向认识论上的冲突和自我分裂。为什么会导致这种分裂呢?因为德谟克利特把一切归结为原子的运动,而且这种运动是被动的、机械的,那么这里就丧失了一种主体性的东西,不能用主体性的东西把感性和理性统一起来。感性和理性相分裂,被动的感性和能动的理性相背离。我要探讨宇宙的真理,但看到的都是感性的世界,感性世界就是对理性真理的一种遮蔽。感性世界不能设想它是用原子构成的,我感到一种红色,一种味道,这些未必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在自相矛盾当中,他采取了极端的行动,就是自己刺瞎了自己的双眼:我不看了!我不相信感性的东西,感性是遮蔽真理的,我只想通过理性来发现一些本质规律。

这样一种矛盾必须要有一种强烈的主体精神,才能把感性和理性统一起来,这是在他的后继者比如说希腊化时代的伊壁鸠鲁那里才达到的,他是德谟克利特学说的继承人,也是古代原子论的代表。但伊壁鸠鲁解决这个问题,他是凭借一种人生哲学,一种“自我意识的哲学”,而在德谟克利特这里,这个矛盾无法说明。他无法解决运动到底来自何方,机械论使他无法解决运动的问题,所以他的哲学实际上处于一种未完成状态。为什么未完成?因为它缺乏一种“精神哲学”的内涵。要发展到伊壁鸠鲁那样的完成状态的东西,就必须把精神的东西纳入进来,但这时还早得很,不具备条件。

所以他的哲学恰恰预示着哲学向下一个阶段的过渡,就是古希腊的精神哲学。这在德谟克利特那里已经有所暗示,比如他有这样的话,“和自己的心进行斗争是很难堪的,但这种胜利标志着一个深思熟虑的人”,要跟自己的精神作斗争,跟自己的心作斗争,当然很困难,但战胜自己的话,就表明你的思想已经成熟了。这样的话预示了一个努斯精神、理性精神奋力超越感性世界的时代已经到来了,这是我们下一讲要讲的——古希腊的精神哲学。

同类推荐
  • 荣耀之重:暨其他演讲

    荣耀之重:暨其他演讲

    该书收录C.S.路易斯1939至1956年间的9篇著名演讲稿。这些演讲稿之论题,与现代中国思想密切相关。如,《荣耀之重》谈德性伦理的古今之别:今人以为最高德性乃“无私”,古人以为最高德性乃仁爱;《战时求学》一文谈的则是,保家卫国与大学求学两不相妨;《我为何不是和平主义者》谈和平主义之纰缪;《高下转换》一文则针对现代哲学之主流:还原主义(reductionism),等等。
  •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学院:荀子的人定胜天》主要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并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荀子,名况,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
  • 浪漫主义的根源(人文与社会译丛)

    浪漫主义的根源(人文与社会译丛)

    《浪漫主义的根源》以赛亚·伯林1965年关于浪漫主义的梅隆系列讲座的BBC录音结集而成,自浪漫主义定义问题始,中经浪漫主义之滥觞、成长和壮大的过程,至浪漫主义的巨大影响终。结构了然,思维缜密,处处闪耀着天才洞见的火花,伴以伯林特有的雄浑酣畅的即兴风格,是一曲令人魂销神醉的思想咏叹调。
  • 问题的哲学:人生的困惑及其破解理路的探索

    问题的哲学:人生的困惑及其破解理路的探索

    人生在世,不得不面对由生活及周围世界引发的问题。本书运用逻辑和历史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就问题发生发展的规律、问题与人们思维的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主客观条件和方法论等从哲学层面进行了新的探索,目的在于为解除人生的困惑提供哲学的帮助。本书认为,问题观是一种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哲学是实践哲学、反思哲学、批判哲学;生活是问题之源,当代中国正处在问题的“多发期”,面临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本书不仅探讨了问题与时代、认识、评价的关系,而且还研究了问题与生活、文化、能力乃至人生等多方面的关系,努力在哲学层面上为人们提供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南和钥匙,强化问题意识,增进问题理性,达致问题自觉,从而提升人生的自由。
热门推荐
  • 双城记

    双城记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经典世界名著之一,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奇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为了爱而自我牺牲,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 君如戏

    君如戏

    一代君王,一代民间戏子,本不该相遇,却因亡国之仇,纠缠不清。步步为营,只为报仇雪恨。然君王那一眼,纵是颠覆繁尘,为一人倾覆。纵使君王有意,戏子无情……【慎入,耽美】
  • 重生之庶女倾城

    重生之庶女倾城

    重活一世,南筱绡一直在逃避着前世的一切,但命运捉弄,即便她在如何躲,依旧躲不过。某男扶墙,脸上挂起一抹贱笑,“美人儿,你说前世你是我的什么?”南筱绡蜜笑,前世贵妃,今世宰辅,终究有一件是她能够逃避的。
  • 第三异类

    第三异类

    宇宙里,总会有些秘密的,或许是人的,或许是文明的,也或许是某种异类的。
  • 悟空,为师来了!

    悟空,为师来了!

    【爆笑/修仙/系统流+玄幻流/宠/女追男/欢喜冤家】你好,我是唐笙,妖事屋女主人为您服务——什么?你找我大徒弟悟空?不行不行,他只服务我一人——二徒弟八戒?他可是大明星,请他出马那得六位数起步!——三徒弟沙僧?啧啧啧,他乃是个暴力狂,你这小身板禁不住——咳咳,你说我那四徒弟小白龙呀?人家是官二代哟,惹不起惹不起——嗯?你说我们不务正业?哪有!俺们妖事屋可是世界顶尖的灵异事件处理所!至于服务啥的嘛,嘿嘿,那是副业,俺们只卖艺不卖身!(~ ̄▽ ̄)~
  • 马丁·伊德(下)

    马丁·伊德(下)

    《马丁·伊德》以十九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年间的历史风云为背景,通过露辛达一家四代人的命运,尤其是对露辛达追求与失落、沉浮和哀乐以及漫长的痛苦经历的细腻描述,从一个侧面勾勒出新兴澳大利亚的崛起和老牌英帝国的衰落。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
  • 南少的逆袭宠妻

    南少的逆袭宠妻

    他是高高在上的王者,而她却是从云巅之上跌落下来的人,本已有定数,却要忤逆,哈哈。本是不相干的两个人,却互生情愫,之后的结果如何呢?但经历的却不只这两人
  •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人的一生,充满了种种变数,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我们可能很努力,但收获寥寥;我们可能很执著,但前途茫茫;我们可能很用情,但总被情伤;我们可能很真诚,但总被雨打风吹去。世界很精彩,世界很无奈。有人因此颓唐,有人因此慌张。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心态问题。改变内心的纠结,关键在于改变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因此,本书汇集了胡适、冯友兰、梁漱溟、季羡林、南怀瑾、林语堂等数十位国学大师的慧心妙语,用他们的人生经验为我们当下的人提鉴对生命的认识、对自我的肯定、对欲望的清洗、对幸福的珍惜。将人生感悟、生活经历、智慧心得与读者共同分享,在喧嚣的社会中,为自己找寻一个人生的方向。
  • 习惯解析

    习惯解析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为此,我们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巨人,其中有科技精英、文坛泰斗、艺术巨匠、政治领袖、军事将帅、思想圣哲、财富巨商、体坛英豪、影视名人、探索英雄等,汇编了这套《世界名人名言金典》。这些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那年盛夏是心动

    那年盛夏是心动

    蓦然回首,再忆往昔,是初遇?是心动……一次你以为的初遇:悬崖上的遇见,注定了再见。“你只会是我的。”“没那么简单。”再遇,是一个绝对的乌龙。也使她遇见了两只小包子,时池:“wow^棺材脸和小白花怎么能造出这么可爱的小包子啊!”知道真相后:“麻麻麻麻,我要看奥特曼打小怪兽!”“麻麻不要!香芋要看美少女战士!”时池哭笑不得,他再一次说:“你只能是我的。有什么难的?”时池痴痴地看着那张脸,身边围着两个粉雕玉琢的孩子。是啊,有什么难的?我们就注定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