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4000000010

第10章 拒贿篇:不当之财,拒之千里(3)

蔡懋德先是一笑,双手自提袍带,幽默地说:“老弟知道吧:衣带束身,因人得气,也有清浊香臭之分。我自做官以来,这条铜带一束二十年,早有一股清香之气,近年越发沁人心脾啦!您那祖传金带,想必更有妙不可言之处吧?还是自用为好。”州官灰溜溜打道回府,归途中越想越怕,第二天便赶紧自动解职罢官了。此后,蔡懋德所到之处,贪官污吏莫不望风而逃,有小毛病的也无不自责自警,不敢继续胡来。

北宋大臣吕蒙正,三任宰相,以正直敢言、清正廉明著称,官僚士绅都知道他的脾气,无人敢给他行贿送礼捞取好处。偏偏有个官吏不信邪,非要试一试。他琢磨了许久想出一个点子,自以为无一失。原来,他家中有一件祖传家宝贝——一面青铜古镜。铜镜本是照脸用具,可这面古镜竟能照清二百里外的景物。他想把它献镜给吕蒙正,好让自己平步青云,加官进爵。但是,如果直接送到吕蒙正的府上,无疑会碰一鼻子灰,只能采取迂回战术,好让吕相爷既接受了宝镜,又不觉得是受贿。

主意想好后,他拐弯抹角来到吕蒙正弟弟吕蒙休家中,假意让蒙休鉴定古镜。吕蒙休一看古镜,连声夸赞。行贿者心中大喜,却装做不经意似地说:“这把宝镜,恐怕满朝文武只有令兄大人配得上享用!小弟我人微福薄,留着它早晚要惹祸!侯门深似海,宝镜只有在那里才最安全。”吕蒙休听懂了话中之义,却不敢代转古镜,摇头说:“家兄的脾气,想你是知道的。”那人笑道:“令兄是鉴宝行家,您带古镜去让他鉴定一下,这不难办吧?只要他老人家喜欢,这事就成了。反正我也不是送礼,只是为了让宝镜有一个好的去处。”吕蒙休答应试试看。

吕蒙休见了哥哥,委婉地说了一大堆开场白,这才引到古镜上:“那把古镜,哥哥鉴定之后就留下自己照脸使吧!”吕蒙正哈哈大笑道:“兄弟呀,你哥的这张老脸,就只有碟子那么大,干嘛要用能照方圆二百里的天大镜子呢?”在场的人一听,全笑起来。

这事传开后,人人叹服,连那位不信邪的行贿者也不得不佩服——自己好不容易想好的一个点子,被吕宰相一个笑话顷刻间化为乌有。

拒贿其实也是一门说话的艺术。如果掌握不好,就很难把礼物拒之门外。所以,官场上才有“当清官难”的说话。有一位年轻的干部,在谈论拒贿时,就觉得“拒贿之难,难于上青天”。这话听起来是在为自己开脱,但生活中也确有受贿容易拒贿难的现象。之所以拒贿难,除了受贿的领导干部的主观原因外,客观上也有不少难度。

一是贿、礼难分。贿赂是指用财物买通官员为自己办事,官员受贿达到法定数额,就会构成“受贿罪”,是要受到惩罚的,严重者的甚至要掉脑袋;而赠礼呢,则是送人财物以示尊敬、庆贺或感谢,即使官员接受了,也不能简单地定为犯罪。对领导干部来说,受人财物究竟是“受贿”还是“受礼”,有的一目了然,可以坚辞不受;有的则很难分辨,不大好办。官位再大,也是生活在礼尚往来习俗社会中,不可能与一切礼俗绝缘。别人送来的财物,是“贿”是“礼”,有时就弄不清楚。不过,针对这个问题,只要领导干部有这样一个共性认识就能轻易化解:有史以来,凡是给官员送财物的,绝大多数是行贿,而不是一般性的送礼。记住了这一点,在不明财物性质时,干脆一概拒之,即使得罪了人也在所不惜。

二是盛情难却。自古以来,人情关最难过。人家对你诚心诚意又恭恭敬敬,甚至不远千里万里登门“进贡”,那是非常不容易的。搭进钱物不说,还顾虑重重,甚至提心吊胆……这么“设身处地”地人家一想,即使你心里不愿接受,也不好拨人家的面子。于是在谢绝不了时,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因为拨不了人家的面子,拿了人家的钱财,便给自己拉仕途埋上了祸根。对此,领导干部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不妨向古人学习,向优秀领导干部学习,学习他们巧妙拒贿的方法。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这句话出自清朝张伯行的《禁止馈送檄》。意思是,如果我收取钱物一分,则我的人格就不值一文了。

清朝的张伯行,曾为福建和江苏巡抚,官至礼部尚书。他在任上,极力反对以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十分厌恶官场不正之风。他自己不论官多大,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从不收受他人贿礼,在老百生中间口碑极佳。康熙皇帝则称他是“天下第一清官”。

江苏有个王知县,为官平庸,无才无德,却梦想平步青云,年年升官发财。他认为,要想升官晋爵,就必须有人提携,只要找到一个好靠山,就能仕途亨通。当时,张伯行正在江苏任巡抚。王知县觉得,要想升官,得靠这个人。于是,便把目标瞄准了张巡抚。

一天,王知县专程拜访张伯行,恰逢张伯行不在家,便把随身携带的一幅画儿放在桌子上。张伯行的夫人知道丈夫的规矩,立即摆手说:“不可,我家大人是决不会收这些东西的。如果我放任你留下这些东西,他回来是要骂我的。”王知县打哈哈道:“这哪算得上什么什么礼物?不过是我画的一幅画儿,想让巡抚大人指导二三,别无他意。既然巡抚大人不在家,卑职改日再来拜望。”说完,扭头就走。张夫人听信了王知县的话,觉得收下一幅“求教”的画儿也没有什么,便没有追出去。

不多时,张伯行办完公事回到家里,听了夫人的叙述之后,想看看王知县的画技如何。他从桌子上拿起了画儿,觉得份量有点儿重,可能里面藏着什么东西!于是开始检查画轴。夫人不解地问:“你看画轴干什么?”张伯行笑了笑,说:“一看便知。”当他扭开画轴的端盖,一看大吃一惊,里面金光闪烁,将画轴在桌子上轻轻一磕,一根沉甸甸的金条落了下来。张夫人这才惊出一身冷汗。

不过,张伯行并没有说什么。不久,王知县又来拜访张伯行。张伯行说:“你的画儿画得不错,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我收下了。”王知县一听,满心欢喜,说:“巡抚大人过奖了,请今后多多指导,提携。”他把“提携”两个字咬得很重。张伯行说:“你的画儿,我是不能白收的。我赠你一幅字吧。”王知县受宠若惊,连声道谢。

张伯行打开书柜,从里面取出一幅早已准备好的字画。王知县接到手里,觉得画儿不轻,掂了掂,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明白张伯行肯定把金条放进了画轴。他的心立刻咚咚地跳起来,脸上的笑容倏然消逝。

王知县打开画卷一看,是张伯行用隶书写的“一”字诗:“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至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事,廉耻实伤;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王知县羞愧不已,匆匆忙忙地卷起了张伯行回赠的字画,灰溜溜地走了。

虽然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时代,出现几个像张伯行这样的清官,并不足以改变那个时代的腐败风气。但是,像张伯行那种出污泥而不染、拒贿于“一丝一厘”的可贵品质,也可以给世风日下的当今时代以有力的警醒。在大力反腐倡廉的今天,重读此文,更显难得的精神价值,值得我们推崇。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对于“一丝一厘”的“馈赠”,一向来者不拒,把收受礼物视为人之常情。有些掌握着实权的人物,之所以不能抵制金钱的诱惑而走向犯罪,其犯罪过程一般始于“一丝一厘”,进而得寸进尺,直到身败名裂。为什么张伯行说“取一文”就会导致自己“不值一文”呢?因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一文”就是“质”的飞跃。有道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其中就寓含着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量到质的转变过程。多吃多占和贪污腐败之间并未隔着多么大的鸿沟,何况那些善于投机钻营的人,还会使人在“不伤大节”的情况下吞食他们撒下的“金钓”呢?

一些领导干部的合法收入,其实并不少。但高薪之下,他们却依然在大肆敛财,结果锒铛入狱。例如,曾被依法处理的浙江省某地三名正局级干部:在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位置上被查办的周某,曾任省政府副秘书长、省计经委委员等职;还有一个朱某,案发时为浙江省供销社主任、党组书记;再有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罗某,曾担任过浙江日报副总编辑。这三个人中,年收入都在二三十万之间,应当属于干部中的高收入一族了。但是,高收入却填不满贪官们的欲壑。其中,周某共收受贿赂四百多万元,另有高档手表和金手饰等贵重物品;罗某违法所得三百多万元,朱某则贪污受贿总计达一千多万元。

像这样让一个“贪”字拉下水,落得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官员,并不少见。在国人呼吁惩恶肃贪、国家大兴反腐倡廉之风的今天,重温一下张伯行的《禁止馈送檄》一文,实在大有裨益。

“一丝一料,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一瓶酒、一盒烟,看似蝇头小利,但贪婪之心就是在这不断积累的小利中逐渐膨胀,一旦小利满足不了贪欲,就会变坐等收钱为伸手要钱,贪污起来不再有任何顾忌,终至铸成大错。要避免这样结局的出现,我们要向先进分子学习,把他们的模范行为做自己的镜子,照出自己的差距,克服自己的缺点;要加强党性修养,重温入党誓言,真正把自己置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地位,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时刻廉洁自律。

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

这句话出自明朝李汰的《无题》诗。识,指审察事物、判别是非的能力;真,形容准确、清楚。腐儒,指思想陈腐、不识变通的读书人。全句的意思是,我相信自己在道义和利益面前,是能够判别是非、决定行动的,黄金也不会改变我这位“腐儒”为人做事的原则。

明朝官员李汰,博学多才,却为官清正,极重操守,在金钱面前毫不动心,一直受到朝廷信任。当时,提拔官员的考试舞弊严重,选拔人才难以做到公平。朝廷知道他的为人,派他到福建去担任主考官。就在考试的头一天深夜,他正在房间里批阅公文,有人推门而入。李汰抬头一看,是一个懦弱的书生,便起身问道:“你深夜到此,有什么事吗?”书生吱吱唔唔半天,从怀里掏出一个包袱,轻轻放在李汰书桌上。李汰让他打开检查,竟是一百两白银。李汰当时就沉下脸来,厉声问道:“你为什么要送礼?”

书生回答说:“大人,我也不想这样做呀?可是……,穷人家的孩子读书不易,中举更难。听人家说,科场中不给主考送银子,学问再好也不会录取。所以,我才斗胆送大人一点见面礼。”

李汰知道书生所讲全是实情,便放缓了语气,说:“你说的是过去的情况。不过,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从今之后,我李汰是这样的主考官,任人唯才,如果无才,再多的银子也休想打动我。你把银子收好,回去准备考试,争取在考场上拿出一个好成绩吧。”书生见李汰是个清官,心中十分高兴,当即收回银子走了。

这位书生刚走,李汰还没有坐下来,又听见敲门声。开门一看,又是一个送礼的考生。考生小声说:“大人,我来这里,没有任何人看见,您但收无妨。”李汰不愿再听下去,“砰”地一声将门关上。

次日,考生们忐忑不安地前往考场,只见场屋门上高悬着一副木板,上面是主考官李汰亲题的一首诗:

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

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

考生们见状,个个欣喜若狂,考试的劲头更足了……

这首诗一开始就点破了作者自己在“义”与“利”之间能够做到不为物惑的清醒认识。一个真字,既道出了作者的见识之真,也道出了为官做人的真谛。接着,作者一句“腐儒”的自嘲,表明自己在黄金面前决不丧失原则的坚贞立场。后两句,“莫说黑夜无人知,只怕鬼神尽知晓”,既训诫了行贿者,也警醒了受贿者。全诗表达了李汰一生惠政砺己、廉洁自律、始终不违誓言的真情实意。据说,后人为纪念这件事,写了一副对联:“半夜送礼拒不纳,清廉公正,只认成绩不认钱;高悬大榜晓诸生,主考此来,专为国家选贤能。”

同类推荐
  • 社会热点面对面(三)

    社会热点面对面(三)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的《社会热点面对面》系列图书已经出版了两本。广大读者一直给与了持续的关注与讨论。今年出版社延续其“直指百姓最关注的社会热点很接地气”的风格,推出《社会热点面对面(三)》,继续对最近以来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关涉民生的社会问题、大家热议的现象作出反应,并从社会学的角度提供解释,探讨解决之道。
  •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以军事力量为依托展开的首次面对面的较量。本书以第一柏林危机的发生、发展为主线,围绕杜鲁门政府的危机决策展开研究,主要论述危机的缘起和肇始、危机全面爆发和美国的初期反应、美国应对危机政策的形成、政策的实践与危机的化解。最后通过对危机事件和美国对策的再认识,反思美国在战后诸危机中形成的危机决策机制的特点以及决策机制演化趋势。
  • 自由的基因:我们现代世界的由来

    自由的基因:我们现代世界的由来

    本书讲述了自由的故事,解释了为什么自由与其说是“西方的”、毋宁说是“英国的”独特发明。它向我们揭示了欧亚大陆西端一角的居民如何偶然间发现了国家是个人的公仆而非主人的观念。这一革命性观念创造出了财产与契约的概念,反过来又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资本主义进程。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同一种语言,同样的圣歌,同样的观念、盎格鲁-撒克逊式自由、重新发现英国、自由与财产、第一次盎格鲁圈内战、第二次盎格鲁圈内战、盎格鲁圈在全球等。
  • 埃及与中东

    埃及与中东

    本书主要论述了埃及自1952年7月成立共和国以业国内局势及其国际关系发展的历史过程,特别是通过对纳赛尔、萨达特和穆巴拉克三位总统执政时期埃及对外政策的特点和变化的分析研究,介绍了埃及在当代中东的政治发展和社会变革中所具有的影响力,以及它与该地区一些主要国家的关系演变。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埃及中东政策的演变过程和客观依据。
  • 世界秩序

    世界秩序

    近一年多来,乌克兰乱局,卢布危机,日元欧元暴跌,美军撤出阿富汗;而同一时间中国也频繁出手——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美洲运河开凿,一带一路高调推进,亚投行创建…… 世界格局迎来大洗牌。在全球事务上,各个地区和国家奉行着各自的秩序规则,结果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混乱和无序。 基辛格认为,地区秩序观之间的冲突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问题。
热门推荐
  • sms舍子花(三)

    sms舍子花(三)

    被岁月消磨的棕色外皮,束缚不住逃离的木质纤维,在表面上形成了张牙舞爪的小小树林。这个树林所包裹着的老旧的石英钟,如同随时都会告离人世的老人一般,发出朽木拉车的残破之声。空洞的机械声,在房间之中回响着,既没有古贺水素,也没有古贺紫衣。幽静的房间之中,只有崇宗,蓦然地站着,与这台尚能发出声音的古旧机械做伴。狭小的屋子,将他的身形剪得瘦削,屋顶下是看不穿的黑,地砖上铺着浸透人心的寒。角落里,堆放在地上的杯面盒,搭建成了一座小山。在小山的周边,还有一次性的罐头,用作速食品拌料的酱菜。
  • 格萨尔王传:藏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格萨尔王传:藏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悠久,气势磅礴,流传广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本译本以华甲同志的青海贵德分章本为底本,分为在天国里、投生下界、纳妃称王、降伏妖魔和征服霍尔五章,语言简练优美,富有生命力。
  • 现在十方千五百佛名并杂佛同号

    现在十方千五百佛名并杂佛同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学就会做烧菜

    一学就会做烧菜

    本书精选了近百种烧菜的做法,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是家庭主妇和“主男”的必读教材,同时也是饮食男女应该了解的上选读本。自学自做家常菜,自品自尝美食坊!方法通俗易学,材料简单朴素,快速享受烧菜的香味。
  • 暮色潇潇春意暖

    暮色潇潇春意暖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终身幸福就这样被捆绑指定。她是丞相家的二小姐,他是将军家的公子,传言他傻她丑,皆不安天命,不信命运,各自追寻,却又阴错阳差,重逢宫廷。彼时他已非当日那痴傻公子,而她是女官,他高高在上冷眼嘲笑,她举步维艰如履薄冰。大婚之夜,他独自饮酒求醉,她陪新娘坐一夜哭一夜,他却一剑刺穿她的心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畅行天下的女人社交书

    畅行天下的女人社交书

    拥有好人缘的女性,不仅修养佳、EQ好,外貌不重要,人情世故占第一。社交是一门艺术,需要每一位女性从外在修饰到内在涵养,从知己到了解他人心思、博得人心,进而赢得信任及好感。
  • 微风旋起的叶子

    微风旋起的叶子

    一次次的温馨,一瞬间的甜蜜,我能带给你此时的甜蜜,却无法给你幸福的以后。那么,就这样吧,你要勇敢追求你的幸福,加油,加油!
  • 安塔拉传奇(第九部)

    安塔拉传奇(第九部)

    安塔拉(525—615)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之一,被尊为阿拉伯古代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骑士。《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齐名的民间故事。由于主人公是阿拉伯族王与黑奴所生,所以被百姓视为私生子。他一生重要的活动就是向堂姝阿卜莱求婚,但因出身门第而屡遭磨难。与此同时,安塔拉武功超群,一生屡屡拯救本部族于危难之中,成为游牧民族的理想英雄。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在铁马金戈、血火交织的浓郁氛围中,突出了安塔拉的勇敢和冒险意识,集中体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 白话聊斋(中)

    白话聊斋(中)

    本书是节选《聊斋志异》中的白话文。书中人物大多是花妖狐魅,蒲松龄以他超凡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构筑起一个亦真亦幻、亦人亦鬼的幽冥世界。它是人间社会的真实投影,揭示了人世辛酸悲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偃蹇惨痛的生活经历,是理想社会的梦幻体现。
  • 职工科学健身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职工科学健身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