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4000000010

第10章 拒贿篇:不当之财,拒之千里(3)

蔡懋德先是一笑,双手自提袍带,幽默地说:“老弟知道吧:衣带束身,因人得气,也有清浊香臭之分。我自做官以来,这条铜带一束二十年,早有一股清香之气,近年越发沁人心脾啦!您那祖传金带,想必更有妙不可言之处吧?还是自用为好。”州官灰溜溜打道回府,归途中越想越怕,第二天便赶紧自动解职罢官了。此后,蔡懋德所到之处,贪官污吏莫不望风而逃,有小毛病的也无不自责自警,不敢继续胡来。

北宋大臣吕蒙正,三任宰相,以正直敢言、清正廉明著称,官僚士绅都知道他的脾气,无人敢给他行贿送礼捞取好处。偏偏有个官吏不信邪,非要试一试。他琢磨了许久想出一个点子,自以为无一失。原来,他家中有一件祖传家宝贝——一面青铜古镜。铜镜本是照脸用具,可这面古镜竟能照清二百里外的景物。他想把它献镜给吕蒙正,好让自己平步青云,加官进爵。但是,如果直接送到吕蒙正的府上,无疑会碰一鼻子灰,只能采取迂回战术,好让吕相爷既接受了宝镜,又不觉得是受贿。

主意想好后,他拐弯抹角来到吕蒙正弟弟吕蒙休家中,假意让蒙休鉴定古镜。吕蒙休一看古镜,连声夸赞。行贿者心中大喜,却装做不经意似地说:“这把宝镜,恐怕满朝文武只有令兄大人配得上享用!小弟我人微福薄,留着它早晚要惹祸!侯门深似海,宝镜只有在那里才最安全。”吕蒙休听懂了话中之义,却不敢代转古镜,摇头说:“家兄的脾气,想你是知道的。”那人笑道:“令兄是鉴宝行家,您带古镜去让他鉴定一下,这不难办吧?只要他老人家喜欢,这事就成了。反正我也不是送礼,只是为了让宝镜有一个好的去处。”吕蒙休答应试试看。

吕蒙休见了哥哥,委婉地说了一大堆开场白,这才引到古镜上:“那把古镜,哥哥鉴定之后就留下自己照脸使吧!”吕蒙正哈哈大笑道:“兄弟呀,你哥的这张老脸,就只有碟子那么大,干嘛要用能照方圆二百里的天大镜子呢?”在场的人一听,全笑起来。

这事传开后,人人叹服,连那位不信邪的行贿者也不得不佩服——自己好不容易想好的一个点子,被吕宰相一个笑话顷刻间化为乌有。

拒贿其实也是一门说话的艺术。如果掌握不好,就很难把礼物拒之门外。所以,官场上才有“当清官难”的说话。有一位年轻的干部,在谈论拒贿时,就觉得“拒贿之难,难于上青天”。这话听起来是在为自己开脱,但生活中也确有受贿容易拒贿难的现象。之所以拒贿难,除了受贿的领导干部的主观原因外,客观上也有不少难度。

一是贿、礼难分。贿赂是指用财物买通官员为自己办事,官员受贿达到法定数额,就会构成“受贿罪”,是要受到惩罚的,严重者的甚至要掉脑袋;而赠礼呢,则是送人财物以示尊敬、庆贺或感谢,即使官员接受了,也不能简单地定为犯罪。对领导干部来说,受人财物究竟是“受贿”还是“受礼”,有的一目了然,可以坚辞不受;有的则很难分辨,不大好办。官位再大,也是生活在礼尚往来习俗社会中,不可能与一切礼俗绝缘。别人送来的财物,是“贿”是“礼”,有时就弄不清楚。不过,针对这个问题,只要领导干部有这样一个共性认识就能轻易化解:有史以来,凡是给官员送财物的,绝大多数是行贿,而不是一般性的送礼。记住了这一点,在不明财物性质时,干脆一概拒之,即使得罪了人也在所不惜。

二是盛情难却。自古以来,人情关最难过。人家对你诚心诚意又恭恭敬敬,甚至不远千里万里登门“进贡”,那是非常不容易的。搭进钱物不说,还顾虑重重,甚至提心吊胆……这么“设身处地”地人家一想,即使你心里不愿接受,也不好拨人家的面子。于是在谢绝不了时,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因为拨不了人家的面子,拿了人家的钱财,便给自己拉仕途埋上了祸根。对此,领导干部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不妨向古人学习,向优秀领导干部学习,学习他们巧妙拒贿的方法。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这句话出自清朝张伯行的《禁止馈送檄》。意思是,如果我收取钱物一分,则我的人格就不值一文了。

清朝的张伯行,曾为福建和江苏巡抚,官至礼部尚书。他在任上,极力反对以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十分厌恶官场不正之风。他自己不论官多大,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从不收受他人贿礼,在老百生中间口碑极佳。康熙皇帝则称他是“天下第一清官”。

江苏有个王知县,为官平庸,无才无德,却梦想平步青云,年年升官发财。他认为,要想升官晋爵,就必须有人提携,只要找到一个好靠山,就能仕途亨通。当时,张伯行正在江苏任巡抚。王知县觉得,要想升官,得靠这个人。于是,便把目标瞄准了张巡抚。

一天,王知县专程拜访张伯行,恰逢张伯行不在家,便把随身携带的一幅画儿放在桌子上。张伯行的夫人知道丈夫的规矩,立即摆手说:“不可,我家大人是决不会收这些东西的。如果我放任你留下这些东西,他回来是要骂我的。”王知县打哈哈道:“这哪算得上什么什么礼物?不过是我画的一幅画儿,想让巡抚大人指导二三,别无他意。既然巡抚大人不在家,卑职改日再来拜望。”说完,扭头就走。张夫人听信了王知县的话,觉得收下一幅“求教”的画儿也没有什么,便没有追出去。

不多时,张伯行办完公事回到家里,听了夫人的叙述之后,想看看王知县的画技如何。他从桌子上拿起了画儿,觉得份量有点儿重,可能里面藏着什么东西!于是开始检查画轴。夫人不解地问:“你看画轴干什么?”张伯行笑了笑,说:“一看便知。”当他扭开画轴的端盖,一看大吃一惊,里面金光闪烁,将画轴在桌子上轻轻一磕,一根沉甸甸的金条落了下来。张夫人这才惊出一身冷汗。

不过,张伯行并没有说什么。不久,王知县又来拜访张伯行。张伯行说:“你的画儿画得不错,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我收下了。”王知县一听,满心欢喜,说:“巡抚大人过奖了,请今后多多指导,提携。”他把“提携”两个字咬得很重。张伯行说:“你的画儿,我是不能白收的。我赠你一幅字吧。”王知县受宠若惊,连声道谢。

张伯行打开书柜,从里面取出一幅早已准备好的字画。王知县接到手里,觉得画儿不轻,掂了掂,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明白张伯行肯定把金条放进了画轴。他的心立刻咚咚地跳起来,脸上的笑容倏然消逝。

王知县打开画卷一看,是张伯行用隶书写的“一”字诗:“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至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事,廉耻实伤;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王知县羞愧不已,匆匆忙忙地卷起了张伯行回赠的字画,灰溜溜地走了。

虽然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时代,出现几个像张伯行这样的清官,并不足以改变那个时代的腐败风气。但是,像张伯行那种出污泥而不染、拒贿于“一丝一厘”的可贵品质,也可以给世风日下的当今时代以有力的警醒。在大力反腐倡廉的今天,重读此文,更显难得的精神价值,值得我们推崇。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对于“一丝一厘”的“馈赠”,一向来者不拒,把收受礼物视为人之常情。有些掌握着实权的人物,之所以不能抵制金钱的诱惑而走向犯罪,其犯罪过程一般始于“一丝一厘”,进而得寸进尺,直到身败名裂。为什么张伯行说“取一文”就会导致自己“不值一文”呢?因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一文”就是“质”的飞跃。有道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其中就寓含着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量到质的转变过程。多吃多占和贪污腐败之间并未隔着多么大的鸿沟,何况那些善于投机钻营的人,还会使人在“不伤大节”的情况下吞食他们撒下的“金钓”呢?

一些领导干部的合法收入,其实并不少。但高薪之下,他们却依然在大肆敛财,结果锒铛入狱。例如,曾被依法处理的浙江省某地三名正局级干部:在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位置上被查办的周某,曾任省政府副秘书长、省计经委委员等职;还有一个朱某,案发时为浙江省供销社主任、党组书记;再有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罗某,曾担任过浙江日报副总编辑。这三个人中,年收入都在二三十万之间,应当属于干部中的高收入一族了。但是,高收入却填不满贪官们的欲壑。其中,周某共收受贿赂四百多万元,另有高档手表和金手饰等贵重物品;罗某违法所得三百多万元,朱某则贪污受贿总计达一千多万元。

像这样让一个“贪”字拉下水,落得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官员,并不少见。在国人呼吁惩恶肃贪、国家大兴反腐倡廉之风的今天,重温一下张伯行的《禁止馈送檄》一文,实在大有裨益。

“一丝一料,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一瓶酒、一盒烟,看似蝇头小利,但贪婪之心就是在这不断积累的小利中逐渐膨胀,一旦小利满足不了贪欲,就会变坐等收钱为伸手要钱,贪污起来不再有任何顾忌,终至铸成大错。要避免这样结局的出现,我们要向先进分子学习,把他们的模范行为做自己的镜子,照出自己的差距,克服自己的缺点;要加强党性修养,重温入党誓言,真正把自己置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地位,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时刻廉洁自律。

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

这句话出自明朝李汰的《无题》诗。识,指审察事物、判别是非的能力;真,形容准确、清楚。腐儒,指思想陈腐、不识变通的读书人。全句的意思是,我相信自己在道义和利益面前,是能够判别是非、决定行动的,黄金也不会改变我这位“腐儒”为人做事的原则。

明朝官员李汰,博学多才,却为官清正,极重操守,在金钱面前毫不动心,一直受到朝廷信任。当时,提拔官员的考试舞弊严重,选拔人才难以做到公平。朝廷知道他的为人,派他到福建去担任主考官。就在考试的头一天深夜,他正在房间里批阅公文,有人推门而入。李汰抬头一看,是一个懦弱的书生,便起身问道:“你深夜到此,有什么事吗?”书生吱吱唔唔半天,从怀里掏出一个包袱,轻轻放在李汰书桌上。李汰让他打开检查,竟是一百两白银。李汰当时就沉下脸来,厉声问道:“你为什么要送礼?”

书生回答说:“大人,我也不想这样做呀?可是……,穷人家的孩子读书不易,中举更难。听人家说,科场中不给主考送银子,学问再好也不会录取。所以,我才斗胆送大人一点见面礼。”

李汰知道书生所讲全是实情,便放缓了语气,说:“你说的是过去的情况。不过,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从今之后,我李汰是这样的主考官,任人唯才,如果无才,再多的银子也休想打动我。你把银子收好,回去准备考试,争取在考场上拿出一个好成绩吧。”书生见李汰是个清官,心中十分高兴,当即收回银子走了。

这位书生刚走,李汰还没有坐下来,又听见敲门声。开门一看,又是一个送礼的考生。考生小声说:“大人,我来这里,没有任何人看见,您但收无妨。”李汰不愿再听下去,“砰”地一声将门关上。

次日,考生们忐忑不安地前往考场,只见场屋门上高悬着一副木板,上面是主考官李汰亲题的一首诗:

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

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

考生们见状,个个欣喜若狂,考试的劲头更足了……

这首诗一开始就点破了作者自己在“义”与“利”之间能够做到不为物惑的清醒认识。一个真字,既道出了作者的见识之真,也道出了为官做人的真谛。接着,作者一句“腐儒”的自嘲,表明自己在黄金面前决不丧失原则的坚贞立场。后两句,“莫说黑夜无人知,只怕鬼神尽知晓”,既训诫了行贿者,也警醒了受贿者。全诗表达了李汰一生惠政砺己、廉洁自律、始终不违誓言的真情实意。据说,后人为纪念这件事,写了一副对联:“半夜送礼拒不纳,清廉公正,只认成绩不认钱;高悬大榜晓诸生,主考此来,专为国家选贤能。”

同类推荐
  •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所谓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在入党前固然要端正入党动机,入党后更要不断端正入党动机。端正入党动机需要每个共产党员一生的不懈努力。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端正入党动机是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首要问题;正确入党动机是成为合格党员的第一个关口;错误入党动机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现阶段影响入党动机的环境因素分析。等等。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广大入党积极分子、新老共产党员以及党的各级干部。本书有助于大家思考“我为什么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应当做什么、如何做”这些问题,也就是说,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合格党员。
  • 践行“三严三实”学习读本

    践行“三严三实”学习读本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做到“六查”常年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承诺很好,关键在践诺,如何践诺,用“三严三实”践诺“做焦裕禄式好干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把焦裕禄作为立身立行立言立德的标杆和榜样,带头学深悟透、深查细照、笃行实改,在教育实践活动每个环节、每个方面都示范到一要查修身严不严。严以修身,就是要向焦裕禄那样,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要把焦裕禄作为自己修身的榜样,当做自己言行的镜子,时刻对照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真正提高自身修养……
  •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中美两国之间尽管有些纠葛,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中国威胁不了美国,美国不应该把中国当作威胁自己的对手。
  • 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

    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学术界有关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提出来近代民族主义的几种类型,以及与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社会“三大思潮”的关系;下篇具体全面地探讨了社会巨变对民族精神的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概念的形成、国民性弱点的反省、传统民族精神的弘扬与重铸、新民族精神的形成、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反抗侵略对民族精神的提振,以及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构建与升华。作者对近代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考察与探讨,对引导民族主义的健康发展,对深化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与文化领域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丛书,分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卷,共8卷,近400万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热门推荐
  • 王家岭的诉说

    王家岭的诉说

    “这是一起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的极其严重的责任事故”。这是一部直赴灾难现场,用事实的真实追踪描述还原灾难的内情文学报告,是超越了新闻报道的直观表层描述之后的事实和理性思考与追问。《王家岭的诉说》是一部典型的灾难文学作品。赵瑜率队,五作家察访祸灾真相;矿工诉说,众难友揭秘国字煤田。深度解答网民疑团,王家岭上生死实录;严格拷问矿主良知,黄河赤子气贯全书。
  • 农家弃妇

    农家弃妇

    上一刻颁奖台上意气风发,下一刻古代砖瓦房外凄风苦雨。沈月还没有感慨完,就被周围蜂拥而来的人群给吓傻了。“就是这个女人,真是丢脸啊,昨天才嫁过来,今天就听到诊断说是怀了两个月的身孕了。”“天哪,这是什么情况,两个月的身孕。这沈家父亲沈三好歹曾经也是一个教书先生,怎么会教出这么一个品德败坏的女儿啊。”“哎呀,媳妇啊,你刚嫁过来,你是不知道啊,这个沈清的父亲虽然说以前是一个教书先生。但是你可知道,那是什么样的教书先生,那可是曾经偷盗过的教书先生啊。你说,这样的父亲能教出什么样的女儿来。呀,真真是作孽啊,父亲偷东西,女儿偷人啊。”丫丫的,真是姑奶奶不发威,你还当我是林黛玉。沈清愤怒了,后果不堪设想。原本以为是一场倒霉催的穿越,结果意外发现竟然也是自己理想发挥的一个好地方。从此之后,上山,下田,做生意,做美食,开创荷花村。沈清在古代混得风生水起,一派滋润。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无虐无小三,发家致富奔小康。大家放心跳坑吧,坑品有保证。
  • 寻找英雄

    寻找英雄

    洪常青、阿庆嫂、李侠、严伟才、高老忠、赵虎、张嘎等等著名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早已为人所熟知。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根据生活中的原型人物创造的。那么,这些英雄人物的原型又是谁呢?他们当年是怎样战斗的?至今尚存的原型人物(也是英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的命运如何?这是为大家所关心的。《寻找英雄》作者,经过长期。深入的采访,掌握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极大的热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还附有实地拍摄的原型照片,让读者一睹英雄的风采,从中获得裨益和启迪。
  • 杂烩饭摊

    杂烩饭摊

    从前有条街,街上开着店,店里有个怪厨子,怪厨子做饭很好吃。从前有条街,街上开着店,店里有个怪厨子,怪厨子做饭没菜单。从前有条街,街上开着店,店里有个怪厨子,怪厨子喜欢听故事。从前有条街,街上开着店,店里有个怪厨子,怪厨子自己有故事。从前有条街,街上开着店,店里有个怪厨子,怪厨子开店讲故事......
  • 愿你能若初见

    愿你能若初见

    重生后的布甜怀着大梦想,一心想要缠上路北。本文1V1,身心干净,请放心入坑。
  • 词谑

    词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超强修神

    都市超强修神

    叱咤仙界的一代天骄回归花花都市,开启了自己的妖孽人生,起死回生的医术、惊爆眼球的商业才华、横绝天下的功夫,他是无所不能的都市主宰,是活在凡尘俗世的人间神话。
  • 平胡录

    平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遇见完美男神

    重生之遇见完美男神

    被贴有远嫁女、职场白骨精等标签的丁思瑶行驶在高速路时横遭车祸,不可思议的是,半年后的她竟然重生了,重生后的她被人重新贴上了学霸、海归、大长腿、大美女等头衔重生前,丈夫的移情别恋令她对爱情失去信心,重生后,帅酷专一的总裁大叔宠她入骨…
  • 佛说瞻婆比丘经

    佛说瞻婆比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