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点就破”的奥秘
早在初中的时候,大家都学过有关“压强”的知识,都知道这样的常识:如果一个力被分散作用到一个较大面积上,压强就较小;如果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较小的面积上,压强就比较大。
建筑工人在墙上开洞装上窗户的时候,一面用砖砌成的墙,本来是挺结实的,在上面开洞并不太容易。通常的做法是先将力量集中到一点,先敲开一块砖,这块砖被敲开后,它的上、下、左、右4块砖就容易敲了,然后逐渐向外扩张,一个窗户的地方就留出来了。只有把力气用在一个点上,而且这个点越小,起到的作用就会越大。建筑工人先敲开一块砖,也就是先找一个突破口。
其实,在人生的路上,我们同样需要运用“一点突破”的道理,将自己的力量集中于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个人即使再优秀的不可能做到样样精通,因此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经常考虑怎么完善自己要做的这一件事。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地把精力集中于一个点上,就能取得惊人的成功。
很多人将很多精力白白浪费在许多无谓的事情上,因为他们没有聚焦。他们经常在彩虹下游移,错过了许多季节,到头来他们的事业和生活如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们不明白,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独领风骚的人,必定是专心致志于一事的人。伟大的人从不把精力浪费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中,也不愚蠢地分散自己的专长。
有人认为,在21世纪里,人们已经不仅仅是在用心,而是开始用肝、用肺了。假如你还不用心,那就会有相当大的危机发生。所以说,人生做无论做什么成绩都不好,这是因为你的态度不够专注,没有专心致志地去了解你要做的事情。时刻都要记住:只有集中一点才能突破。
被誉为摘取了数学皇冠上明珠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用自己所有的精力专注于一项事业的人。
陈景润,福建闽侯人,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他在圆内整点、球内整点、华林问题、三维除数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他的《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的论文达到了世界新水平。特别是在人们公认的,称之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他的关于(1+2)简化证明的论文,轰动了国内外数学界,为我国争得了荣誉。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里。父亲希望这个孩子的降生能给家中带来“滋润”的日子,因此给他起了个吉利的名字。
陈景润从少年时期就酷爱数学,数学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他不善言谈,不喜欢交际,在那些穿着整齐,欢声笑语的同学面前,总是自惭形秽。只有在上课和做作业的时候,他才把自己并列到全班几十个同学之中,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同学们才对他刮目相看。
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一个猜想:凡是大于2的偶数一定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比如4=2+2,6=3+3,8=3+5……哥氏本人虽然对许多偶数进行了验证,都说明是确实的,但他本人却无法进行逻辑证明。他写信向著名的数学大师欧拉请教,欧拉花了多年的精力,到死也没有证明出来。从此这道世界难题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人能攻下来,因此,它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自从听了这个故事后,哥德巴赫猜想就时常萦绕在陈景润的脑海中。他常想:我要把这颗明珠摘下来!他暗暗下了决心,从此更加发愤学习数学,把自己的精力全放到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上,有时简直到了如痴如迷的程度。有一天,妈妈把米倒在锅里,添好水让他看着,然后就上街买菜去了。陈景润头也不抬地答应了妈妈,却照样看书。他的思路完全沉浸在功课之中,饭糊了也没闻到。等妈妈从菜场回来,一锅米饭有一半已烧成黑炭。陈景润不仅学习刻苦,还利用余时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他成了班里有名的读书迷,同学们亲切地送他一个昵称——“booker”。
正是因为陈景润将自己的精力全都集中到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上,他少年时代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终于成功地摘下了歌德巴赫猜想这个璀璨的明珠。
人的一生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件事都去尝试,更不可能在许多方面取得成功。只有像陈景润一样专注于一个专业,朝着一个目标做深、做精,才更容易做出成绩、取得成功。所以,当你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之后,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这样一步一步,才离成功的大门越来越近。
只有把自己的力量集中一点上,才能够产生最大的力量,才能够穿透最坚硬的壁垒。精通一种行业的人可以发家致富,样样略知的人却不能养活自己。
“娃哈哈”可以说是中国最有名气的饮料企业了。中国整整几代的孩子都是喝着“娃哈哈”成长起来的。“娃哈哈”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和它能够把自己的力量集中到一点上是分不开的。
1998年,“娃哈哈”的掌门人宗庆后用20万元办起了营养液灌装厂,生产自己的产品。然而在当时,中国市场已经有38种营养液,各霸一方,竞争激烈,销售大战烽烟四起,后来者望而生畏。群雄四起,哪里才是踏入市场的门径呢?
1998年10月,宗庆后偶然看到一条新闻:“全国3.5亿儿童和小学生中有1/3的人营养不良,仅浙江省8岁至12岁的儿童中就有47%的人营养不良……就是说有一半的儿童需要补充营养。“这则消息令宗庆后眼睛一亮,一种商业设想立即浮现在脑海中:“国内38种营养液都属成人产品,我们与其生产第39种这样的营养液,不如去生产一种儿童用的营养液。”
宗庆后立即到浙江医科大学营养学系找到了系主任朱寿民,恭恭敬敬向他请教,诚诚恳恳与他合作。朱教授带领助手制出理想的配方。杭州胡庆余堂是制造保健品的百年老店,那里人才济济。技师张宏辉制药操作技高一筹。宗庆后三顾茅庐,把他请过来,请他帮助自己研制这种饮料。
为了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宗庆后还很注意给饮料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宗庆后留意到源自一首新疆民歌的“娃哈哈”三字,他一下子就被这三个字吸引住了,他的理由有三条:第一,“娃哈哈”三字中的元音a,是孩子最早最易发的音,极易模仿,且发音响亮,音韵和谐,容易记忆,因而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第二,从字面上看,“哈哈”是各种肤色的人表达欢笑喜悦之词。
第三,同名儿歌以其特有的欢乐明快音调和浓郁的民族色彩,唱遍了天山内外和大江南北,把这样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与产品商标联系起来,能有助于人们熟悉它、想起它、记住它,从而提高它的知名度。
就这样,中国国内第一种专给儿童生产的饮料——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终于投入批量生产了。
开他对市场科学、缜密的分析。其中,正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阶段,独生子女个个成了“小皇帝”。父母、长辈的溺爱使得小孩偏食、挑食,从而造成普遍的营养不良。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以传统的天然食品为原料,通过调节人体机能,增强儿童食欲,从而使儿童从丰富的食物中摄取各种营养,且不含任何激素,无副作用。这样的产品,加上独特的市场推广和销售策略,投放市场后终于获得了成功。
宗庆后将自己的力量集中到“儿童专用饮料”这一个点上,集中力量,获得了突破,终于获得了成功。
练武术的人都知道,要想获得最大的打击效果,就要把力量只有集中到一点上,只有这样,击出去的拳头才有力量。做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只有将自己的力量集中到一点上,才能够获得突破。
因此,与其百事平平,不如一事精通。将力量集中到一点上,就能够获得突破,而分散精力,注定会失败。
2.水滴石穿,功在专一
大家一定会注意到在庙宇或者年代比较久远的房檐前,地面上的石块通常都有一个个的小坑,这都是从房檐上的滴下的水留下的痕迹。
乐圣贝多芬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最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
水是世上最柔软的东西,却能够杂坚硬的石头上留下痕迹,不仅是因为滴水积年累月连续不断地滴,更重要的是,这些水滴都是坚持滴在一个地方,“石穿”是水滴连续不断滴于一点的结果。如果不是这样,恐怕柔弱的水滴永远都不可能穿石。同样,我们在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也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决不能见异思迁。
水滴石穿,关键在于“专一”,“专一””能出力量,“专一”能出智慧;“专一”能出奇迹。追求人生的辉煌,只要始终如一,不骄不躁,永不气馁,矢志不移,有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念,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其实所谓的“专一”,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可以说,人们熟悉这个词就像熟悉自己的名字一样。然而,熟悉并不等于理解。从更深刻的涵义上讲,专注乃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就是这种精神和境界的反映。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特别是在遭受挫折、遇到诱惑的时候,他们能够不为所动、勇往直前,直到最后成功。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就不可能集中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干什么事情都只能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缺乏专注的精神,即使立下凌云壮志,也决不会有所收获。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坚持一个目标,坚持下去就会像柔弱的水一样,做出自己的成绩,反之,如果不能够坚持专一的目标,就会以一事无成。
“小猫钓鱼”的故事大家大概都不会陌生吧?小猫和猫妈妈一起去钓鱼。小猫看见蝴蝶飞来了,它就去抓蝴蝶,看见蜻蜓飞来了,它就去抓蜻蜓。结果,什么都没有抓到,鱼也没有钓到。猫妈妈就说:“做事情要一心一意地做。你一会抓蝴蝶,一会儿抓蜻蜓,怎么能抓到鱼呢!”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就专心钓起鱼来。一会儿,蝴蝶飞来了,蜻蜓飞来了,但小猫学着猫妈妈的样子,专心钓鱼,再也不分心了。不久小猫就钓到了一条大鱼。
如果做事情三心二意,就会像小猫一样一事无成,只有坚持一个目标,坚持到底,才能够钓到大鱼,取得好的成绩,事实上,很多的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与大家分享一下这样一个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瞄准一个点,持之以恒地走下去。而成功者则往往是瞄准了这个点,并坚持走到了最后。这个点有时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机遇,有时是从脑中一闪而过的灵感,有时是恶劣环境中长期形成的生活积累。是的,只要能瞄准一个点,就能敲开成功的大门,哪怕力量微小,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有一天,老太太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金盏花。老人想:金盏花,除了金黄色,就是棕色,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她对8个儿女讲了她的想法,但遭到一致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种子遗传学,专家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的年纪了,怎么可能?老太太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了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金黄色的,老太太挑选了一朵颜色比较淡的花,任其自然生长,以取得最好的种子。第二年她又把它们栽种下去,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淡的种子栽种……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太太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一晃20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特别灿烂,它不是近于白色,也不是像白色,而是如银似雪的纯白。她包好这纯白金盏花的种子,寄给了那家20年前悬赏的机构。她甚至不知道那则启事还是否有效。等待的时间长达一年,因为人们要用那些种子验证。终于,园艺所所长打电话给老太太说:“我们看到了你种的花,它确是雪白的。因为年代久远,资金不能兑现,你还有什么要求吗?”老太太对着听筒小声说:“只想问一问,你们可还要黑色的金盏花?我能种出来……”黑色的金盏花至今还没有种出来,因为老太太不久就去世了。
无数的例子都向我们展示了“盯住一点”是成功的要点,也是成才的起点。“专心”方可“致志”。真正的成功者,他一生做成功的事,实际上就一件事而已。从青少年开始,立志学做一事,学会了、做熟了,有了一门专长,就能凭一技之长从事特定职业,为大众服务,换取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如果把这份职业上的事坚持做下去,做专了,精通了,就是这个行业的专家;再坚持把这个行业的事做久了,做强了,做大了,对社会有独特的贡献,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这就是成功的事业。一旦选定了自己的目标,就不要随意改变,坚持数十年,乃至一生,不懈努力,必有大成。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有坚持不断的坚持对于一个目标竞相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够最终取得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