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与魔术师】
美国一个叫豪森的流浪儿,每天四处乞讨或者靠在垃圾箱捡剩饭过活。有次,豪森偶遇了一位“魔术师”,从此改变了他的生活。
魔术师其实是个骗子,他天天在人群中寻找受骗对象,只要有人对他的骗术感兴趣,他便会趁机对人们下手。很快,豪森便将“魔术师”的所有骗术学到了手,并在师傅的指点下,学会了用骗术骗人。
慢慢地,豪森不但练就了一手好“魔术”,还练就了一双利眼。在人流汹涌的大街上,豪森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是自己要找的“猎物”,并能迅速地用骗术紧紧地吸引住“猎物”,直至将“猎物”身上的财物全部骗走。
豪森还能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猎物”,使用不同的骗术。比如遇上一位年轻女士,他会先向女士亮出两只空手,然后突然从手中变出一朵玫瑰花,女士一定会很惊讶,他便会趁机向女士借钱,说只要很少的钱,便能变出更多的玫瑰花;如果遇上一位男士,他会突然变出一张钞票,然后将钞票塞在男士手里,让他辨别真假,毫无疑问,那张钞票肯定是真的,于是他会告诉男士,只要出很少的钱,他便会变出更多的钞票……最后,别人身上的钱,便莫明其妙地都到了豪森的身上。
再高明的骗术也有露馅的时候,因受害者的举报,豪森与他的师傅多次被警方拘留。但一出警局他们又重操旧业,因为他们要生活。就这样,他们走入了一个怪圈,既怕被警方抓捕,又无法不干骗人的行当。
突然有一天,豪森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的灵感来自于一位杂耍艺人,他想,既然杂耍艺人能够靠杂耍博取观众一笑,他何不以魔术来赢得观众呢?
于是,豪森跟酒楼、茶厅联系,专门给客人表演魔术,然后收取一定的出场费。结果,豪森以其精彩的魔术手法赢得了无数观众。从此,豪森告别了骗子的身份,变成了有名的魔术师。
豪森还是那个豪森,在面对“猎物”时,他是一个骗子,在面对观众时,他却是一个魔术师。骗子令人不齿,魔术师却令人敬仰,是当骗子,还是当魔术师,全在于他的选择。
【无为的智慧】
汉武帝时期,满朝文武中,只有汲黯生性耿直,善于直言。他的这种性格,使忠臣乐于接近,奸臣恨之入骨。汉武帝常常被他的直言相谏弄得大为光火,所以虽然汲黯位列九卿,依然免不了遭遇降职处理。
一次,汉武帝派汲黯去视察民情。汲黯经过河南郡时,发现河南的老百姓饱受水旱灾害,灾民多达万余家,于是自作主张,凭着皇上所赐符节,命令河南郡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汉武帝很不高兴,于是把汲黯贬为荥阳令。后来,汲黯先后因对汉武帝直言相谏,或者自作主张而遭贬,比如被贬为东海太守。
在被贬期间,汲黯收集了大量民意,可如果直言相谏,汉武帝肯定会再次震怒,遭贬免职事小,无法为民作主事大,汲黯这次学乖了,居然按捺住了性子不作声。
久未听到汲黯的音讯,汉武帝竟然深感寂寞,于是派人打听。这一打听不要紧,汉武帝获得的消息是,汲黯所到之处,业绩居然获得了当地官民人等的交口称赞。
汉武帝于是赶紧将汲黯召来,问其是用了什么方法治理当地的。汲黯卖了个关子,故意说,我可什么都没做,也什么都不知道啊,在被贬期间,我每天都躺在家里养病呢。
汉武帝又找来当地郎中,果然如汲黯所说,他还真是有病在身,并且也从没插手当地的任何事务。这就奇怪了,以前派去的地方官,可从没获得过这么好的业绩啊。
这时,汲黯突然念起了老子的话:“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接着,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会不会是我歪打正着,虽然病了一场,同时也失去了扰民的机会呢?”
汉武帝果然是个极奇聪明的人,立即明白了汲黯的良苦用心。于是,规定地方官员一律不准扰民,真正施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打败将军的魔术师】
1945年5月的一个晚上,德军成群的轰炸机出发了,他们是受德军指挥官隆美尔之令,前去轰炸英军重要港口亚历山大港的。当到达目的地后,飞机上的仪器和地图却显示,这里并不是亚历山大港。
侦察机反复侦察地形,德军看到的地貌显示,千真万确,那里就是亚历山大港。肯定是仪器出了问题,德军的最高指挥官,有着“沙漠之狐”之称的隆美尔不再犹豫,顿时炸弹狂轰而下,几个小时之后,天亮了。仪器再次显示,搞错了,这里并不是亚历山大港。
一向自信的隆美尔亲自坐上侦察机,经过再次侦察发现,亚历山大港已经成了一片废墟。隆美尔下令继续轰炸,于是,德军对那里进行了连续8个晚上的轰炸。
当隆美尔与他的军队正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时,亚历山大港却安然无恙。英军因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供给,而保存了力量,于是趁机还击,隆美尔很快败走麦城。原来,德军轰炸的不是亚历山大港,而是一个叫做马约特湾的荒无人烟的地方,那里的地形外貌与亚历山大港极其相似。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一切都是一位名叫贾斯帕·马斯基林的魔术师的功劳。贾斯帕用六根木头支撑着一个灯泡,便变成了亚历山大港标志性的灯塔,又用帆布和支架做成了小船,还有假屋以及冒烟的火药,总之,这里看起来与真的亚历山大港没有区别。当晚,贾斯帕让亚历山大港的人们不要开灯,而马约特湾却灯火辉煌。之后,贾斯帕又用幕布画成残垣断壁,挂上亚历山大港所有的建筑,用纸皮折成被炸毁的汽车和坦克,还有碎石,杂乱地放在路面上,使其看上去很像刚刚经历过一场轰炸。一个魔术师,不费一兵一卒,一炮一弹,保住了英军的重要港口,挽救了无数生命。就这样,一个打过无数胜仗的将军,却败在了一个魔术师手下。
【萨姆苏的改变】
萨姆苏是丹麦的一个小岛,面积114平方公里,岛上有大约4000个居民。都是维京海盗的后裔。进入现代文明社会,这些人虽然早已不当海盗,但依然有着海盗的尚武习性,他们性格倔强而自负,因为不能当海盗,而岛上的自然环境又异常恶劣,所以只能当农民。
就是当农民,也不能种植水稻、小麦等秸杆作物,而只能种些像土豆、南瓜这样的地下或者伴随地面生长的作物,因为岛上风力强劲,所有秸杆作物都会被吹折或吹跑。
以前,岛上居民需要靠化石燃油或是从外地购买用燃煤生产的电能,大约每人每年产生11吨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对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有人预言,照这样下去,整个小岛将会被二氧化碳占领,而人类将很快毁灭。
首先觉醒的是环境保护家赫尔曼森,他觉得萨姆苏再不改变就来不及了。并且,在无法获得政府帮助的情况下,只能靠岛上的居民自救。赫尔曼森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他几乎每天都会走进岛上的居民家里,对他们进行劝说。
赫尔曼森带着自己的发明,这个发明能将岛上强劲的风力转化为能源,并请求岛民支持,只要大家齐心合力,将来,这里便是一个人人向往的天堂。尽管赫尔曼森费尽口舌,但却没有一个人听信他的“鬼话”。
赫尔曼森的助手实在看不过去了,于是,自告奋勇决定帮赫尔曼森一把。尽管助手下了保证书,但赫尔曼森依然半信半疑。没想到,短短半年时间,岛上的居民便对赫尔曼森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几年后,所有居民都争着抢着要加入赫尔曼森的“环保集团”。原来,赫尔曼森的助手自己掏腰包,获得了一台风力能源机的所有权,不久,这台风力能源机便为他带来了经济效益。见有利可图,岛民们不需要劝说,便自动加入了进来。
如今,岛上的田野遍布着能源风机,就连人们的屋顶上都是太阳能电池板。岛上不但再也不需要引进能源,还有大量能源输出,真正实现了生态能源岛的伟大梦想。
赫尔曼森不解地对助手说:“我真不明白,我费了大量精力和口舌,并以教授的身份都无法说服这些岛民,你是怎么做到的?”助手说:“我们不可能让人们每天早上一醒来,便思考如何拯救北极熊,人类的天性,凡事首先想到的总是自己的利益,所以,让人们心甘情愿加入环保事业的最好办法,就是要让人们觉得有利可图。”
【一件旧衬衣的提醒】
一个名叫卡尔·瑟雷安·伊坎,年过7旬的老人,成了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人物。原因是,短短几年时间,他竟然能由一个不知名者跻身世界富豪榜。更让人惊奇的是,2013年他竟然从富豪榜的第46名,以203亿美元净资产一跃进入了第10名。
这一奇迹的出现,也让人们对这个创造奇迹者,产生了浓厚兴趣。经过各大媒体记者、同行业人士,以及其他相关人士,对伊坎的创业和人生经历,进行了调查与梳理后,大家共同给他冠上了这些名称:投机家、激进投资人,甚至是“企业掠夺者”。
因为,只要是伊坎看上的投资项目,就一准能够盈利,特别是那些人们都觉得毫无希望的企业,他却能大胆收购,并迅速让企业起死回生。对此,伊坎的解释是:“大家一致的看法,常常是错误的,如果你随波逐流,成功就会远离你,所以,我买的都是不耀眼、不被人喜欢的公司,要是整个产业都失宠于大众,就更好。”
其实,只要细细梳理,就会明白,伊坎的这些所谓的秘密武器,并不是他的首创。因为,在此之前,很多世界富豪都是以这种方式,在创造财富神话。那么,伊坎究竟还有何不愿意示人,或者说,是还没来得及被人们发现的秘密武器呢?
在一次创业论坛会议上,被一位不知名的小报记者拍到了一个镜头,伊坎竟然穿着一件破旧的衬衣。那时,正值夏季,因为天气闷热,所以伊坎无意识地解开了西服纽扣,结果那件破旧的衬衣,就这样被暴光了。这一发现,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么一位世界级富翁,居然还穿着一件破旧的衬衣,再省也没必要省一件衬衣的钱吧。接下来,又有人陆续从不同场所拍到的伊坎照片上发现,他穿的每件衬衣都是破旧的。难道他偏爱穿破旧的衬衣?
终于,一位记者大胆地向伊坎提出了这个问题。人们都以为伊坎会尴尬地回避,谁知,伊坎毫不犹豫地说:“其实很简单,每当我低头看到这件旧衬衣时,我就知道,我还需要努力奋斗。”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空前提高,因为物质丰富了,不少人失去了进取之心,过起了“无忧无虑”的日子。可是,一些人却总是让自己在物质上欠缺一点,给生活留点缺遗,给未来留点希望,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迷失了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