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不是天生的】
美国著名演说家、畅销书作家理查德,在一本著作中谈到过自己的一段经历。他说: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所以他很自卑,不管干什么事,都对自己没有信心。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理查德,可不是一个没有信心的人。只要你听过他的演说,无不被他的热情所感染,谁都看不出台上那个口若悬河、自信满满的人,会是一个自卑、或者说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
一位读者,同时也是理查德的忠实听众,在理查德结束演说的空隙,对他进行了一次短暂的采访。采访的主题就是关于信心的。理查德当即便陷入到了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回忆之中。在沉默了片刻之后,他说:“坦率地说,我确实曾经对自己没有信心,而且不止一次。”
理查德说:“在我第一次登上演讲台的前一夜,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我几乎一夜没睡,而且因为信心不足,第二天的演讲也糟糕透了,我竟然没有讲完,就从讲台上逃走了。幸好那是一次小范围的演讲,影响并不是太大。”
理查德又说:“我第二次登上的演讲台,比第一次要大得多,那是一次公开演讲大赛。我依然对自己没有多大的信心,但比第一次还是要好很多。至少,我没有从讲台上逃走。当然,因为信心不足,我的表现很一般,所以也没有获得任何奖项。”
理查德接着说:“第三次演讲,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舞台了,尽管我依然对自己没有信心,但明显比前两次的表现要好很多。也就是说,我渐渐地对自己有一点信心了。接下来,是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我居然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了!”
最后,理查德说:“为此,我总结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信心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
如今,理查德已经游历了全球130多个国家,写了8本畅销书,并成功地进行了上千次演说,帮助全世界达千万人成就了梦想。理查德就是这样,从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一步一步地让自己对自己有了信心,并最终走上了世界顶尖导师的宝座。
【成功的最佳时间】
在美国,有一家陶瓷公司,尽管总经理迪恩苦心经营多年,但却一直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为还有一家公司,一直在与他争抢着市场。由于两家公司的实力相当,尽管已经竞争了多年,但依然不相上下。
迪恩的心里非常明白,如果再这样持续下去,要么就是哪家公司会因坚持不住而倒下去,要么就是两家公司一起完蛋。因为这是父亲留下来的公司,迪恩不想让这份产业毁在自己的手里,可是,他又想不出能让公司走出困境的好办法。
事实上,迪恩曾经想过许多解决的办法,希望来改变这种僵持的局面。比如研发新产品。可是,每次当迪恩的新产品一上市,便迅速遭到了对方公司的围追堵截。最终的结果,不是两家公司都没有盈利,就是盈利被两家公司平分了,也就是说,利益非常有限。
因为迪恩公司具备的条件,对方公司同样具备。唯一的方法只能是以智取胜,可是,迪恩感到自己似乎已经山穷水尽了,哪里还具备这样的智慧?就在迪恩苦无良策的时候,公司里一个名叫维特的职员提出了一个方案。这让迪恩的眼前一亮,他决定一试。
迪恩将公司的管理权暂时交给了维特。维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之后,决定将新产品定在每月的20至25日推出去。结果,短短三个月,迪恩公司的产品便占去了市场的一大半,而对方公司的市场,自然就减去了许多。半年之后,迪恩成功地收购了对方公司。
维特究竟是用什么方法抢得先机,让自己的公司迅速占领市场的呢?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每月的20至25日,是对方公司回款的时间段,在这段时间里,对方公司正在忙于数钱,所以对市场的敏感度,便大大地降低了。
维特还说:“每个月到了要发薪水的那几天,我总是无心工作,只想尽快地拿到薪水,或者怎样处理这些薪水。”
一个正在忙着数钱的人,是无心工作的。尽管表面上,他正在收获,可是却也是他在工作中效率最低的时候,但是对于对手来说,却是成功的最佳时间。
【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
法国画坛巨匠莫奈,从小就喜欢画画。最初,他以木炭画为起点,很快就赢得了画坛的关注。从而也认识了著名画家布丹。从此,他便紧紧地跟随着布丹学习油画。
只要布丹一有新作问世,莫奈便会潜心研究,并进行描摹。很多时候,莫奈描摹布丹的画作,甚至比布丹的原作还要完美。由此,莫奈也因为布丹的光环,在画坛中赢得了不小的荣誉。
一天,当莫奈又准备描摹布丹的一幅新作时,被布丹拒绝了。莫奈不解地问:“老师,您难道又收了新的弟子,不愿意再带我了吗?”布丹说:“我没有收新弟子,也不是不想带你,我是怕你跟我久了,反而会害了你!”
莫奈听不懂老师的话,依然执着地说:“老师,您是画坛大师,难道我跟着大师还会有错?”布丹知道自己如果再说什么,莫奈也是听不进去的,于是,他将莫奈带到了一片森林里。
来到森林,布丹指着一棵参天大树对莫奈说:“你说,这棵树大吗?”莫奈围着那棵树跑了几圈,然后望着那直插云天的树干,说:“大,这棵树真大!”布丹接着说:“那么,你再看看树的脚下,是不是光秃秃的一片,什么也没有?”
莫奈望了一眼树下的土地,确实什么也没有,哪怕是一棵草也没有。因为那棵树太大了,大得将脚下土地上的阳光雨露全遮盖住了,这里不但长不出树来,就连小草也无法生存。这时,布丹才语重心长地说:“大树底下是长不出大树来的,你再看看那一棵树,如果假以时日,它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的。”顺着布丹的手指,莫奈看到了一处开阔的土地上,一棵并不太大,但却长势喜人的树,正在迎风招展。
莫奈恍然大悟,从此离开了老师布丹,开始独闯画坛。最终,莫奈创造了印象画派,并成了享誉全球的画坛大师。
在大自然的规律面前,大树底下是长不出大树来的。而在人生之中,如果只知道循规蹈矩地跟在别人的身后行走,也是永远无法创造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伟业来的。
【受用一生的侥幸】
美国有一家五金公司,总裁名叫史蒂文。在开办公司之前,史蒂文是一位短跑运动员。虽然他对短跑运动非常狂热,但他深深知道,自己并不适合当一名短跑运动员。
无论是体质、技巧,还是毅力,他都不具备。在一次短跑比赛中,史蒂文非常清楚地知道,在8名选手中,他肯定会跑最后一名。因为在平时的训练中,他从没跑过其中任何一位,他的成绩一直是最糟糕的。
平时训练的成绩差点,不会有太多人知道,这次可是正式比赛,在大庭广众下,如果还是跑在最后,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难堪的事啊!经过反复考虑,史蒂文觉得,与其在大家面前丢脸,还不如早早地退出比赛。
史蒂文的父亲得知史蒂文的想法后,非常惊讶。他说: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没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果。如果你连坚持下去的勇气都没有,那才是真正的失败!
在父亲的劝导下,史蒂文才勉强参加了比赛,但在他的心里,他依然认为这次比赛,肯定会是一败涂地的结果。可是,奇迹出现了,那次比赛,史蒂文竟然莫名其妙地拿到了第一名。当他站在领奖台上,拿捧金牌时,依然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原因是这样的:那天开始比赛时,史蒂文才知道,有一位选手因为突患急病到不了位,还有一位选手在开车出家门不远时,与一辆车子发生了碰撞并产生了纠纷,被警察带走了。也就是说,有两位缺席了。比赛还没开始,史蒂文就算表现得最差,他的名次也能排在第6位了。
比赛中途,一位选手因犯规,被裁判罚出了局。这时,史蒂文最少也能排到第5名了。说也奇怪,史蒂文那天的状态居然奇佳,有两位实力很强的选手,竟然莫名其妙地被史蒂文超过了。这时,史蒂文已排在了第3位。
就在快接近终点线时,冲在史蒂文前面的两位选手因为实力相当,又急于取胜,居然重重地撞在了一起,在他们倒下去的时候,史蒂文已冲到了终点线!这次成功,可以说,完全是侥幸,但又不完全是侥幸,如果没有史蒂文的坚持,如果他早早地退出了比赛,就不可能有这次的成功。
虽然史蒂文后来退出了运动生涯,再也没参加过比赛,但那次奇迹般地获得冠军的比赛,却让他受益了一生。史蒂文将那件事完全运用到了商场上。在商场中,不管对手的实力多么强大,哪怕是一场注定失败的谈判,史蒂文也没有轻易放弃过。因为他始终相信,人生总是充满变数,没有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果。史蒂文的这一理念,在他今后的商场生涯中,让很多注定要失败的事,成功了。
【最好的休息】
在美国,有两个边陲小镇,虽然紧紧相连,但却一个富裕,一个贫穷。造成富裕与贫穷的原因,并不是地理环境等因素,因为它们的地理环境几乎完全相同,而是两镇的人民,一边勤劳,一边懒惰。富裕小镇的人民自然是勤劳的,而贫穷小镇的人民也自然是懒惰的。
一家开在两镇之间的医院,几乎每天都在接诊穷镇的病人,而富镇的病人却不多。更让人惊奇的是,穷镇人患的竟然多是失眠症,医生说,其主要原因,是穷镇人休息得太少了。可是,真实的情况却是这样的:穷镇人除了每天不足2个小时间的工作之外,其他时间都在休息,不是闲聊就是睡大觉,难道他们的休息时间还不够多吗?而富镇人,每天最少要工作10个小时,除购物、做饭等时间之外,也就只剩下8个小时的睡觉时间了,为什么他们就没有患上失眠症呢?难道天天睡大觉的人,也会失眠吗?
这一结果,让医生们始终不得其解。有一位医生决定深入两个小镇一探究竟。医生每天吃住在两个小镇,在经过长时间的调查之后,医生发现,穷镇人之所以休息得不够,很可能是因为劳动得太少的缘故。于是,建议穷镇人也跟富镇人一样,每天工作至少10个小时,只给自己8个小时间的睡眠时间。结果,这一方案马上便让问题迎刃而解,穷镇再也没人患过失眠症了。不仅如此,因为工作时间延长了,穷镇也慢慢地变得富裕起来了。
医生是这样解释的:休息的时间越多,不等于休息的质量越好。特别是当身体还没感觉到疲乏时,就去休息,质量就会明显下降。反之,当一个人有了疲乏感时,再去休息,哪怕休息的时间并不长,但休息的质量却相当高。
【不被吃掉的秘诀】
在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的时候,有一家民营企业,虽历经30年风雨,但却依然青春焕发、生机盎然,被人誉为中小企业的“常青树”。这位企业家,究竟有何不倒的秘诀?人们纷纷前来取经。企业家倒是慷慨得很,说:“我的秘诀就是不断地更新。”
众人听得有些糊涂,于是再问:“更新,怎么个更新法?”企业家说:“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将一个项目做到最好时,马上撤掉,再换一个新的项目上去。”有人说:“既然好不容易将一个项目做到了最好,那就是应该想办法守住才对呀,为何要撤掉呢?”
企业家说:“当一个项目已经做到了最好,那么接下来它就会进入一个冬眠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走下坡路,这个时候,就是想守也是守不住的,不如另找项目,再做打算。很多人,就是因为舍不得将一个已经做到最好的项目丢掉,而选择坚守,结果最终让企业走向了灭亡。”
为了便于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企业家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俗话说,蛇鼠一窝,蛇吃鼠半年,鼠也会吃蛇半年。每年农历的三月至九月,是蛇最活跃的半年时间,所以也是蛇吃老鼠的时候。而另外半年,因为蛇要冬眠,所以老鼠又开始吃蛇了。既然大家都住在一个洞穴里,又是相互以对方为食,按照这个逻辑,如果不是蛇将老鼠吃光,就是老鼠将蛇吃光。可是,为什么它们都没有被对方吃光呢?”
众人不明其意,纷纷摇头。企业家接着说:“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有一部分老鼠和蛇新挖了洞穴,让对方找不到自己,所以延续了种群。大多数老鼠和蛇,只知道居住在对方的洞穴里,以对方为食的道理,可是却只有少部分的老鼠与蛇,才会在食物最丰盛的时候,去为自己掘一个暂新的洞穴,最终避免了被别人吃掉的命运。”
最后,企业家说:“其实,我们做企业与蛇鼠的故事是一个道理,大家都在争抢一个市场,难免不争个你死我活,但是总有一部分人,在那里不断地进行更新,所以才让市场得以继续繁荣下去。”
听到这里,众人才猛然惊醒,原来这才是秘诀之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