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瞬间的成功】
一个年轻人,天天梦想自己能够一夜成名,或者瞬间成功。可是,几年时间过去了,他依然没有成名,也没有成功。
于是,年轻人找到了那些曾经一夜成名,或者是瞬间成功的人,要求向他们学习,并取经。他首先找到了一个歌唱明星。歌唱明星说:“要想一夜成名,恐怕很难。”年轻人问:“你难道不是一夜成名的吗?”歌唱明星摇了摇头,说:“不是。”年轻人说:“我记得清清楚楚,你在上电视直播节目之前,谁都不知道你,可是自从你参加了直播节目之后,你的名字才被世人所知的呀!”歌唱明星说:“那是你看到的表象而已,事实上,我在背后可没少付出努力与汗水。”
年轻人不相信,他认为歌唱明星是骗他的,明明是他不想传授一夜成名的经验,并且害怕他成名之后,抢了自己的风头嘛。于是,他找到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并请求企业家给他传授经验。企业家说:“要想瞬间成功,可能不是件容易的事。”年轻人问:“你难道不是瞬间成功的吗?”企业家摇了摇头,说:“不是。”年轻人说:“我记得非常清楚,你以前跟我一样,也只是个普通的人,可是,自从你的公司上市之后,便身价倍增了,完全是一个瞬间成功的典型呀!”企业家说:“你看到的只不过是表象而已,事实上,为了这一天,我已经努力多年了。”
年轻人不相信,认为企业家在骗他,明明是他不想传授经验,却不肯承认自己瞬间成功的事实,完全是害怕他成功之后,抢了自己的风头嘛。于是,年轻人又相继找了作家、科学家、医生、教授等成名或者成功人士。但是,却没有一人能够传授他,一夜成名或者瞬间成功的经验。
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年轻人也已不再年轻。这时,他终于明白,虽然很多人的成功看似在瞬间完成,但却没有人能够依靠瞬间的力量,便能达到成功的目的。几乎所有成功都需要依靠平日的努力与积累。当他决定放弃寻找,能够一夜成名或者是瞬间成功的机会,并决心从头再来时,一切都晚了,因为他已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了。
【向谁学习】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跟着一个商人学做生意。年轻人急于成功,一进入商海,便想干出点成绩来,于是,他见别人进什么货,他也进什么货。
商人怕他吃亏,赶紧教他,说:“善于做买卖的人要进别人暂时不争不抢的货物,这样,一旦机会来了,就可以获得好几倍的利润。也就是说,只有大家都不去干的事情,你去干了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如果大家都去干那件事情,哪里还有你的份呢?”
年轻人没有听从商人的意见,结果将仅有的一点家底赔得精光。没有本钱做生意了,年轻人便跟着农夫去学种地。
因为有了前次的教训,年轻人再也不敢跟着别人走了。当他看到别人将稻子种在低处的水田里时,他就将稻子撒在高处的山丘上;当他看到别人将麦子种在高处的山丘上时,他便将麦子撒在低处的水田里。于是农夫来劝他,说:“麦子适合种在高处的旱地,水稻适宜种在低处的湿地,你违反了水稻和麦子的生长习性,怎么能获得丰收呢?如果你不懂的话,只需要看大家怎么做,你跟着怎么做就行了!”
年轻人说:“正是因为我跟着大家走,所以才经商失败,还是商人的话有道理啊!因为有了前次的教训,所以我是不会听你的话的!”结果,那年,眼望着别人都获得了丰收,而年轻人却颗粒无收。
年轻人迷惑了,前次,我不听商人的话,跟着别人走,错了;后来,我不听农夫的话,而听了商人的话,没跟别人走,也错了。我究竟是应该听商人的话不跟别人走呢,还是应该听农夫的话,跟着别人走呢?
虽然这只是一个寓言故事,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经常可以遇到或看到有着类似困惑的人。其实商人跟农夫的话都没错,他们都是自己所在行业里的成功者。对于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主要的是需要认清自己所处的领域,你处在什么领域,就要学习自己所在领域里的成功者。
【没有选择的成功】
有两个西班牙人,一个叫布兰科,一个叫奥特加。虽然他们同龄,又是邻居,但家境却相差很远。布兰科的父亲是一个富商,住别墅,开豪车。而奥特加的父亲却是一个摆地摊的,住棚屋,靠步行。
从小,布兰科的父亲就这样对儿子说:“孩子,长大后你想干什么都行,如果你想当律师,我就让我的私人律师教你当一名好律师,他可是一位为数不多的大律师;你如果想当医生,我就让我的私人医生教你医术,他可是我们这里医术最高的医生;如果你想当演员,我就将你送去最好的艺术学校学习,给你找最好的编剧和导演来给你量身定做角色,永远让你当主角;如果你想当商人,那么我就教你怎样做生意,要知道,你老爸可不是一个小商人,而是一个大商人,只要你肯学,我会将我的经商经验全都传授给你!”
而奥特加的父亲则总是这样对儿子说:“孩子,由于爸爸的能力有限,家境不好,给不了你太多的帮助,所以我除了能教你怎样摆地摊外,再也教不了你任何东西了。也就是说,你除了跟我去学摆地摊,其他的就是想也是白想啊!”
两个孩子都牢牢地记住了自己父亲的话。布兰科首先报考了律师,还没学几天,他就觉得律师的工作太单调,根本就不适合他的性格,他想,反正还有其他事情可以干,于是,他又转去学习医术。因为每天都要跟那些病人打交道,最需要的就是耐心,还没干多久,他又觉得医生这个职业似乎也不太适合他。于是,他想,当演员肯定最好玩,可是,不久后,他才知道,当演员真的是太辛苦了。最后,他只得跟父亲学习经商,可是,这时,他父亲的公司因为遭遇金融危机而破产了。最终,布兰科一事无成。
奥特加跟父亲摆了几天地摊后,就哭着不肯去了,因为摆地摊日晒雨淋不说,还常遭人白眼。可是,一想到除了摆地摊,再也没别的事可干,他又硬着头皮跟父亲出发了。可是,还没干几天,他又受不了了,又吵着闹着不肯去了。因为没事可干,不久他又跟着父亲出发了。
慢慢地,他竟然从摆地摊中发现,要想永远摆脱摆地摊的工作,就得认真地将地摊摆好。结果,几年后,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专卖店。30年后,他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服装集团。如今天,该集团在世界68个国家中总计拥有3691家品牌店,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成衣零售商。奥特加以250亿美元个人资产,位列《福布斯》2010年世界富豪榜第9位。
其实,人生中,选择并非越多越好,因为多了反而拿不定主意,无法坚持到底。反而是那些没有选择,只得一条路走到黑的人,最终成功了。
【学会求人】
有一位中国青年,从小父母就教育他让他学会独立。于是,他一岁的时候,便学会了走路,两岁时便坚决不再拉着父母的手,三岁便能独自去幼儿园。12岁上初中时一个人背着行李就走了,他独自去交学费,找宿舍,找床位,铺被子,虽然初来乍到环境不熟,跑了些弯路,但毕竟是自己动手完成这一切的,一点也没有依赖他人,他心里充满了自豪。
18岁时,他进了大学,同样是一个人坐上了去外省的列车,第一次走出了省门。从此,他更加独立,不但生活上,他将自己照顾得很好,在学习上,他也尽量自己去找答案。哪怕上课时没听懂,他也会利用下课时间去图书馆找资料,然后花上几倍于课堂上的时间来求证,他几乎没有给同学和老师们带来一丁点儿麻烦。看到自己的儿子这么独立,父母很高兴,并深深地为能有这么一个儿子感到自豪。
有一位美国青年,在他一岁的时候,还不会走路,于是父母将手伸过去牵着他走。在他两岁的时候,他还经常摔跤,每次摔倒之后,父母总是远远地看着,并鼓励他依靠身边的物体爬起来,如果他的身边没有任何可以借助爬起来的物体,则告诉他,可以向父母求援,让父母伸出一只手来帮助他站立起来。在他上幼儿园时,父母告诉他,他可以跟邻居家的小孩一起去。或者跟在邻居孩子父母的身后去,也可以向自己的父母求助。
上中学的时候,他的父母总是要问他跟同学们的关系怎么样,相处得是否融洽,有没有找老师问过不懂的问题。到了大学,他的父母会问他跟其他大学的同学有没有联系,认识了多少位社会知名人士。
在两位青年大学毕业即将走向社会时,那位中国青年茫然了。因为要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就必须走出校园,将自己融入社会,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求人。可是,中国的那位青年从小就养成了独立的习惯,不善于也从没求过人,甚至很少与别人交往。而美国的那位青年则运用自己的交际能力,调动自己的社会关系很快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不久又成功地说服身边的伙伴,一帮年轻人拉起杆子办起了公司。
自古,中国人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却不知在越来越先进的社会里,已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不管是个体户还是办公司,都得求人。如果你是一名求职者,你就得求别人给你一个就业的机会,让你在别人提供的平台上发挥出自己的才干。如果你是一位公司的老总,就得求人给你当帮手,帮你一起打天下,办公司。没有哪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一项事业,团队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的力量。历史上所说的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也就是一个求人的过程,用书面语来说就是交际,也叫做人与处世。天时地利永远也赶不上人和,只有学会了做人才能更好地处世,也就是说只有充分发挥好了自己的人际关系,才能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换个角度看人生】
有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上班一个月不到便跟父亲抱怨,原来,当总经理来到他们部门视察工作时,另一位和他同时参加工作的同事的手里正好拿着扫帚在扫地。望着总经理对那位新同事赞许的笑脸,这位年轻人心里很失落。他生气地对父亲说,那小子太机灵了,以前都是他在打扫卫生,偏偏今天因为别的工作将打扫卫生的事情忘了,而被那小子抢了扫把。
父亲平静地对他说,如果你每天都将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那么别人还有机会从你的手里抢走扫把吗?年轻人觉得父亲的话有道理。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几乎包揽了办公室里的卫生。
不久,年轻人又遇到了烦恼,他的策划方案一份都不被采纳,而总是采用老员工的方案。父亲还是平静地对儿子说,那是因为你还缺少老员工的经验,你只有虚心地向老员工学习,尽快获取工作经验,才能跟得上公司发展的步伐。年轻人从此潜心学习,经过一番苦练,他的策划方案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大部分都被采用了。
可是,年轻人又遇到了烦恼,因为有同事老是在主管面前打他的小报告。父亲依然平静地对他说,那是因为你还有缺点,如果你的业务过硬,而在为人处世上又能做到谦和待人,还有谁会打你的小报告呢?
后来,年轻人被提拔成了新部门的主管,而原主管则无法接受一下子与他平起平坐的年轻人,于是处处与他为难。年轻人又遇到了烦恼。父亲还是平静地告诉他,不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还要学习管理知识,只有将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对手才没有机会还击。年轻人又照做了。
再后来,年轻人被提拔成了经理,整个公司只有两位经理,理所当然地,他与另一位经理又发生了矛盾。结果又遇到了新的烦恼。父亲再次说话了,你难道没有觉得你烦恼的对象在悄悄地改变吗?首先是新同事,然后是老员工,后来是部门主管,再后来又是经理。要进步就有竞争,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新的对手,从另一面看,不是证明了你的进步吗?年轻人豁然开朗,从此不再烦恼,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
是的,人生总是喜忧参半,从阴暗的角度看到的是烦恼,从光明的角度看到的则是进步!
【瞄准一个点】
在自然界,不管气候多么恶劣,都有生物在顽强地生存着。气温高达60—80摄氏度的撒哈拉沙漠就是这样。因为一连几个月不下雨,干燥的沙漠在阳光的炙烤下气温越来越高,就是极能耐高温的蛇也得小心翼翼,不然就有被烤熟的危险。白天,在高温期间,蛇只能躲在沙子里,因为沙子的覆盖能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还可伺机扑捉猎物,它的猎物都是些耐旱的小动物,有蜥蜴、甲虫,还有一些小型飞鸟。如果必须走动时,蛇就将身子卷成之字形迅速前进,这样可以避免皮肤长时间与炙热的沙子接触,蛇就是以这种方式顽强地在沙漠里生存了下来。
可是,令生物学家不解的是,有一种类似于麻雀大小的鸟,它的生命力比蛇更强。因为鸟儿要到沙地上找食物,所以也不可避免地成了蛇的猎物。鸟儿不但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对付来自沙子底下蛇的侵袭,如果它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战胜这一切。
美国生物学家克林莱斯有幸拍到了一组这样的精彩镜头。当鸟儿扑扇着翅膀刚刚停在沙地上准备找吃的时,潜伏在沙子里的蛇猛地张开大口窜了出来。眼看鸟儿就要成为蛇的裹腹之物,可是,顷刻间,鸟便从劣势转为了优势。克林莱斯惊奇地发现,鸟儿在用自己的爪子一下又一下地拍击着蛇的头部,尽管鸟儿的力量有限,它的爪子对蛇的拍击似乎构不成什么威胁,并且,蛇依然对鸟儿穷追不舍,但鸟儿并没有停止拍击行动。鸟儿一边躲闪着蛇的血盆大口,一边用爪子拍击着蛇的头部,其准确程度分毫不差。就在鸟儿拍击了1000多下时,蛇终于无力地瘫软在了沙地上,再也别想爬起来。蛇口脱险的鸟儿停在沙地上从容地找到一些甲虫类的食物后,才扑扇着翅膀慢慢地飞走了。
鸟儿和蛇的力量对比是悬殊的,它甚至还没有一只麻雀飞得高,生物学家惟一能解释的答案就是,鸟儿在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后,终于掌握了一套对付蛇的办法,那就是瞄准一个点,持之以恒地用爪子击打蛇的头部。鸟儿以自己坚忍不拔的抵抗方式赢得了这次力量悬殊的胜利。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没有瞄准一个点,持之以恒地走下去。而成功者则瞄准了这个点,并坚持走到了最后。这个点有时是从脑中一闪而过的灵感,或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机遇,也是恶劣的环境中,长期以来的生活积累。是的,只要能瞄准了一个点,就能敲开成功的大门,哪怕力量微小,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