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1600000005

第5章 松树林里诞生的党支部

1

寅会,是晓庄学校每天举行的晨会。古代计时法,寅时是指夜里三点到五点的时间。晓庄的寅会,是取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的意思。每次寅会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安排当天的工作,扼要讲述亟待解决的问题。

寅会结束后是武术课。晓庄学校没有体操,由武术代替。武术既可健身,也是一种防身的手段,时局不靖、社会不宁之际尤受师生欢迎。在犁宫前的操场上,全校师生都是武术指导员韩凌森的徒弟,这位膀大腰圆的山东大汉格外神气,也格外卖力。

晓庄的食堂叫作“食力厅”。在食力厅早餐后,有半小时清洁工作的时间。各处室内,以及庭院、场地、通道、厕所等等,都有分工,都须认真清理打扫。

全校师生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分为社会组、农艺组、生物组、数理化组、儿童文学组、图画组、音乐组、体育游戏组,根据燕子矶地区各中心小学和幼稚园的需要,分别进行研究探讨,编出有关教材,制定“教学做”计划。在研讨过程中,有本校的指导员指导,还经常约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指导。同学们则根据自己的分组及研讨的问题阅读图书,搜集参考材料,自己找寻答案,培养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精神。

上午,轮流担负院务工作的同学,则要进行“办公”。开始的时候,晓庄分小学师范院与幼稚师范院,后来为了便于统一领导,将两院合并,分为五部:小学指导部、幼稚园指导部、行政部、生活部和社会改造部。各部门工作由师范生轮流担任,指导员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工作能力。这是晓庄师范的一门主要课程,叫“分任院务教学做”。

下午,主要为农事活动,或进行音乐、工艺、采集标本等活动。每周星期四下午的时间有专门安排,全校师生“会朋友去”。谁是朋友?农民。师生分头行动,走访农户,与农民谈心,了解和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

每天晚上有两个小时的自修时间,用于看书,记日记,整理笔记。

2

1928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存空间十分逼仄。

晓庄是个例外。

各地“清党”中的“漏网之鱼”,有不少年轻人,来到了晓庄。

“漏网之鱼”到了晓庄,犹如蛟龙得水,马上便都找到了家的感觉。

1928年的夏天,中共晓庄党支部正式成立。从各地转来组织关系的党员有刘季平、石俊、汤藻、马名驹、叶刚、马纯仁、徐明清等人。

学校后山的小松林,是共产党员们经常聚会的地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中共组织大都受到破坏。晓庄支部是南京地区最早恢复的中共党支部之一,直属中共南京市委的领导。第一次会议选举刘季平为支部书记。

不久,又成立了共青团晓庄支部,由女学生徐明清(徐一冰)担任支部书记。

年轻的共产党员们经常讨论的是几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谁是我们的同志?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如何自立、自强,成为学生中间的表率和中坚力量?

如何进行组织发展工作?如何对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斗争?

晓庄毕竟不是世外桃源,按照当局的有关规定,必须要建立国民党基层组织。此外,晓庄也有所谓国家主义派,其头头是学校指导部主任杨效春。杨效春自视甚高,他是陶行知礼聘来的教育学指导员,公开宣称与共产主义“势不两立”。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

指导部主任杨效春是敌人还是朋友?

校长陶行知是朋友还是同志?

石俊坚持以为陶行知是革命同志。

“陶校长明确提出晓庄学校的使命:第一步要谋中国三万万四千万农民之解放,第二步要助东亚各国农民之解放,第三步要助全世界农民之解放。请问,这三个‘解放’是不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呢?”

浙江南田的叶刚持有相同看法:

“陶师有一句名言:镰刀到处无荆棘,锄头底下有自由。只要略改一字,那就是‘镰刀到处无荆棘,斧头底下有自由’。各位请注意,镰刀斧头象征着什么?”

支部书记刘季平持不同意见。1927年的刘季平理念偏激,认为陶行知信奉的是改良主义、实用主义和新马尔萨斯主义。

争论很激烈。达成的共识有两条:一,共产党人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和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有共通之处,也还有着相当的差异;二,陶行知不是共产党员,党的组织纪律十分严明,党员必须严守党的秘密,这关系着党组织的生死存亡。

陶行知校长如果知道了校内中共地下支部的存在,会作何想?有何举措?也就隔着一层窗户纸,这层窗户纸却无论如何不能捅破。

“窗户纸”始终没有人去捅破,主要不是因了这群年轻人的保密工作,而是校长陶行知有意无意的的庇护。

3

一批年轻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到来,给晓庄学校注入新鲜血液。这所特殊时期的特殊学校,充满了青春蓬勃的朝气,在联系群众、改造社会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他们的言行,对陶行知政治思想的成熟和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晓庄学校内建有公开的国民党区分部,指导员杨效春是国家主义派,在晓庄担任的职务,相当于一般学校的教导主任。

陶行知当然知道晓庄学校内有党派斗争的情况,某一天,在寅会上,陶行知慷慨激昂地说:

“蔡元培先生办北京大学是‘兼容并包’,我们晓庄学校是‘自由园地’,是搞乡村教育的试验田。各党派的政治主张不同,我不在此评判高下,你们可以自由竞争,谁讲得有道理,我就赞同谁。我们都是同志,不是同志,不会走到晓庄的旗帜底下来。我恳请我们全体师生每天都要抬起头来,多看一眼我们的校旗。”

“在全国教育会议期间,我有一个提案,请大学院呈请国民政府。这个提案就是全国划出几个实验区,使各种不同的政治主张都有一个试验的机会,哪一种主张符合社会的需要,真正能为人民谋福利,就拿过来在全国推广。我个人认为,无论什么社会制度,都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与其秘密进行,防不胜防,不如规定一个范围,让它公开实验。”

陶行知的提案未获通过,原因是不在教育会议的讨论范围之内。

陶行知先生太天真了。

此时的国民党右派已经视共产党为心腹大患。

1927年7月,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了自己的军队。

9月、10月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武装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西江月·井冈山》,一九二八年秋)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清平乐·蒋桂战争》,一九二九年初)

湖南、江西“匪焰甚炽”,蒋介石开始谋划调集大军全面“围剿”,怎么可能划出地区来实验共产主义?这不是与虎谋皮吗?

此时的陶行知,政治上远未成熟。

此时的陶行知是孙中山先生新“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孙中山逝世的时候,陶行知恭恭敬敬地撰写了一副挽联,“生为民有,死作国魂”,一直悬挂在南京的孙中山纪念馆。1929年春,在晓庄师范举行孙中山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上,陶行知发表了《定于一》的演讲,旗帜鲜明地指出,只有真正实行孙中山亲手制定的包括“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内的三民主义,中国才能得救。这种认识与国民党右派的“剿共”政策相抵触,却和共产党当时的政策相吻合。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公开如此主张,是有着相当政治风险的。

无论如何,在陶行知的这“一亩三分地”上,可以试种各式庄稼,晓庄已然成为不同政治派别的“试验田”。

其中得益最大的当然是中共晓庄支部。

在国民党统治的中心,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有这样一片能够让共产党人自由耕种的土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同类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普吕多姆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普吕多姆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张中行散文:人生卷

    张中行散文:人生卷

    张中行谈人生时能够冷静地剖视人生,直抵人的内心,犹如一盏明灯,在黑夜中指引归家的路途,读来让人顿悟人生的哲理。张中行谈人生的散文还如晨曦般带着希望,把温暖和煦的阳光洒遍大地,唤醒沉睡的生命。
  •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 安妮宝贝经典作品(全6册)

    安妮宝贝经典作品(全6册)

    本书含《八月未央》、《彼岸花》、《告别薇安》、《莲花》、《春宴》、《素年锦时》共六部作品,关于爱情、孤独、成长中的怀念和思省等主题,始终为一代代年轻人所关注,并深深引起共鸣。
  • 人生何处不离人

    人生何处不离人

    是谁撑一把油纸伞,穿过多情的雨季,寻觅江南繁华的旧梦;是谁品一盏清茶,倚栏静静地远眺,等待那朵寂寞的莲开;是谁乘一叶小舟,在明月如水的霜天,打捞匆匆流逝的华年;又是谁折一枝寒梅,书写俊逸风流的诗章?全书收录39篇清新美文,江南婉约派实力作者白落梅全新角度解读唐诗。共分成六辑,每一辑主题不同,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灵享受。在一场文化与历史的盛宴里洗涤心灵,倾注热情,修磨心性,超越美学。在新颖的唐诗与散文完美的交融里,让读者品尝文字的韵味,体悟人生的真理,探索自然的永恒。
热门推荐
  • 山河岁月

    山河岁月

    沈佩珊和喻河远,一个是落魄小姐,一个是军阀权贵,一场战争让他们相逢相知,命运也因此而捆绑在了一起。命定的分开,让两人两处相思,再见面时,却是两世为人——如果可以爱着你,直到岁月白头。
  • 隔世难宠

    隔世难宠

    “夏齐峰,你还我妹妹!”“小南,我知道你恨我,但那是意外。”“意外?你到现在还不肯承认死你的错?意外为什么死的不是你?”
  • 她惊艳全球

    她惊艳全球

    她是来自异界的智囊首脑,才智过人,技术高端,穿到一个被花心男劈腿的女人身上,全世界都等着看她被抛弃后的笑话,她偏不让那些人得逞,下一刻超级富豪向她求婚,惊艳全球,“嫁给我吧,条件任你开!”她只有一个要求,“帮我打那些人的脸!”
  • 世界商之道

    世界商之道

    一个资源小国,战后从废墟中重建,如今商品充塞优选,独占美国大半市场,一度把美国公司逼到绝境,欧亚各国的情况亦无二致,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债国和经济援助国。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品质的商道。日本人有一种“求道精神”,茶道、花道、剑道、柔道、空手道、书道、装道、琴道……从一技一艺到百艺百能各具流派,“技”和“美”各臻最高境界,“质”和“善”各达最高领域。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佛说八佛名号经

    佛说八佛名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说说,你听听:Toastmaster演讲精选

    我说说,你听听:Toastmaster演讲精选

    本书是作者演讲稿的汇集,大多针对生活中有趣的见闻有感而发,比如男女之间吃什么的”随便”话题,比如《那些年我不明白的事》从成人的角度讲述了懵懂的时候,小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作者的演讲稿小处着笔,却立意深刻,小小的论点却能有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在里面。每一篇独立短篇都可以视为是优秀的散文随笔,视野独特,文笔幽默,令人不忍卒读。
  • 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亘古流传的奇事,战火纷飞的往事,感天动地的情事,震古烁今的大事。要想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了解人类这几千年历程的事件而又不有所遗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编者选取了十四个关键词,围绕这些关键词,选取了108个有代表性的历史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不能够代表人类历史的全部,但至少为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窥豹一斑的可能。
  • 异大陆修仙记

    异大陆修仙记

    这是个魔法和斗气并存的大陆,增强自身实力的方法,要么学习魔法成为圣法师,要么学习斗气成为斗圣。 他是大陆上最强大帝国的皇子,天赋极高的他却被人陷害无法学习斗气和魔法。她是一个来自异大陆的小女孩,从小也无法学习斗气和魔法。 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看他们怎么打破枷锁一步步走向成仙之路。“我活这么久本来就是逆天之事,既然上天都可以违逆,何况其他。”“我们修炼的目的只是为了不受天地的约束,最终破碎虚空、永生不灭。”
  • 一品仵作

    一品仵作

    【一句话简介】这是一个法医学家兼微表情心理学家,在为父报仇、寻找真凶的道路上,最后找到了真爱的故事。***听起来有点简单,但其实有点曲折。好吧,还是看正经简介吧***开棺验尸、查内情、慰亡灵、让死人开口说话——这是仵作该干的事。暮青干了。西北从军、救主帅、杀敌首、翻朝堂、覆盛京、倾权谋——这不是仵作该干的事。暮青也干了。但是,她觉得,这些都不是她想干的。她这辈子最想干的事,是剖活人。剖一剖世间欺她负她的小人。剖一剖嘴皮子一张就想翻覆公理的贵人大佬。剖一剖御座之上的千面帝君,步惜欢。可是,她剖得了死人,剖得了活人,剖得了这铁血王朝,却如何剖解此生真情?待山河裂,烽烟起,她一袭烈衣卷入千军万马,“我求一生完整的感情,不欺,不弃。欺我者,我永弃!”风雷动,四海惊,天下倾,属于她一生的传奇,此刻,开启——***【悬疑版简介】大兴元隆年间,帝君昏聩,五胡犯边。暮青南下汴河,寻杀父元凶,选行宫男妃,刺大兴帝君!男妃行事成迷,帝君身手奇诡,杀父元凶究竟何人?行军途中内奸暗藏,大漠地宫机关深诡,议和使节半路身亡,盛京惊现真假勒丹王……是谁以天下为局谱一手乱世的棋,是谁以刀刃为弦奏一首盛世的曲?自边关至盛京,自民间至朝堂,且看一出扑朔迷离的大戏,且听一曲女仵作的盛世传奇。***声明:1.本文作者非专业人士,文中涉及法医和心理学内容皆参考资料而来,有夸张之处,请勿考据深究。2.本文作者唯一的优点是话痨,凡读者留言,无事必回。如遇不可抗力因素(生病、请假等),以上优点也可以当做没有。3.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