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0月,正是秋色怡人的季节,但时局的动荡不安,让国人难有闲适的心情欣赏美丽的秋色,尽管大自然的四季变幻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忙碌不安的人们却无暇顾及四季的风景了。
黄励正在紧张地奔波着,欣赏春夏秋冬的雅趣早已不在她生活的范围之内,她被党组织秘密安排前往上海,她将从那里转道苏联,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黄励从武汉坐船奔赴到上海时,立刻被上级组织安排进一家旅馆等待启程的时间。
第一批赴苏学员全部集结在上海。在漫长的等待与周折之后,在苏联驻上海领事协助下,学生们躲过北洋军阀的警务盘查,终于登上了开往苏联的货轮。
黄励这才知道同行的有数十位男女青年,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按着组织的要求,在离开上海之前,他们彼此不能相互介绍认识。
苏联是红色政权的摇篮,十月革命爆发后,莫斯科成了世界革命的中心,每个有志的热血青年都希望踏上那方红色的土地,感受与中国不一样的红色文化。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1920年至1922年以《晨报》记者的身份赴苏联考察,写下了我国最早的报告文学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首次向国内介绍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并记录了聆听列宁演讲和庆祝十月革命节的盛况,同时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中国的有志青年,对苏联的了解或许来自瞿秋白发表于红色报刊的文章。
货轮驶出了上海黄浦江,靠近日本海时,同学们终于从船舱里走出来,他们奔到甲板上,向着茫茫大海欢呼。
许多同学是第一次见到大海,波涛汹涌的海浪让他们异常激动,有人带头唱起了《国际歌》。
众同学齐声合唱:“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
正当大家唱到兴头上时,货轮剧烈颠簸起来,日本海的风浪让货轮如喝多了酒的醉汉无节制地发起疯来。好几个同学出现了头晕恶心的现象,他们难以让身体挺直了。
黄励顿感身体不适,一种要呕吐的感觉让她的肠胃不停地打架,天悬地转,她觉得自己就要吐出来了。但她不停地在心里提醒自己,你不能倒下,更不能让呕吐摧毁自己……
黄励是个不愿意把痛苦和不幸传递给别人的人,她觉得一个人的情绪是很容易被另一个人传染的。于是她转移话题,将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到读书上。
苏联文学在青年中相当流行,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都有作品被译介到国内。
黄励就问:“你们看没看过高尔基的《海燕》啊?”
有人说看过,有人说没看过。
河南籍的同学杨放之说话时,神情略显拘紧。
这时,货轮再度颠簸起来,海面上的风浪一浪高过一浪,大海仿佛要跟十几个年轻人较劲一样,他们的喊声叫声呕吐声都让大海幸灾乐祸,而大海越是幸灾乐祸,它的恶作剧也就玩得越大。
黄励望着神秘的大海,那起起伏伏的神秘波浪让她内心有一种不服输之感,于是触景生情,她高声朗诵起高尔基的《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的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的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
黄励突然停下来,用目光望着同学们,建议道:“如果有同学会背诵的话,跟我一道朗诵好不好呀?”同学们相互望望,他们已经被海浪折腾得筋疲力尽了,哪里还有力气朗诵啊。就在黄励的倡议无人应和时,有个叫杨放之的男生忽然高声朗诵起来,他带着浓浓的河南腔,诗句刚一出口,引得黄励直想笑,但她还是忍住没笑出来,尊重别人是一种修养,黄励提醒着自己。
杨放之用河南腔朗诵的《海燕》,别具风格,引得同学们都笑了,大家的情绪开始被鼓动起来。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黑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杨放之正吟诵在兴头上,有位河南籍的同学哇一声吐了,污浊的气味立刻在船上弥漫起来。
黄励急忙奔了过去。
杨放之也停止了朗诵,奔过去帮助同学。
黄励为呕吐的同学拍着后背,她让杨放之去找淡水。
杨放之听话地走开了,好不容易才找来了淡水。
黄励与杨放之一起让呕吐的同学喝了淡水……经过一番折腾,呕吐的同学胃肠终于稳定了。
黄励将呕吐的同学安排睡下,便开始打扫污物。
黄励的一举一动都被杨放之看在了眼里,这个叫黄励的女生,刚见面时就给了他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她特别爱笑,笑中又含有一种清傲,那是超凡脱俗的清傲,让人初见面时有一种紧张感,可真正与她相处时,又觉得她处处在为别人着想,是个热情爽快乐于助人的人。在杨放之看来,这样的女子是比较难遇到的。
杨放之心里忽然怦怦跳了数下,就像刚见黄励第一面时的紧张一样,暗想如果这样的女子能成为人生的革命伴侣该有多好!
此时,黄励并不知道杨放之的所思所想,但她发现这个男生对自己有好感,他总是跟着她干这干那,简直就是随叫随到。
货轮上的活动空间十分有限,偶尔同学们可以站在甲板上观海听涛。黄励不仅结识了河南籍同学杨放之,还有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的学生,张闻天、王明、沈泽民、王稼祥、张琴秋等,张国焘和李立三也同船前往苏联参加会议。
杨放之总是找机会与黄励交谈,他们交谈的话题颇多,共产主义、马克思和列宁、中国革命……有一次彼此都谈到了自己的家事。
黄励很奇怪自己怎么跟眼前这个男生说了如此多的话,可她还是忍不住跟他继续打开了话匣子。
黄励说:“其实,我的家境并不好,家里很穷的,我七岁的时候爸爸生病去世了,母亲和姐姐为了供我上学,去帮人做鞭炮、洗衣服,我考上了长沙衡粹女子职业学校,学了一门缝纫手艺,毕业后当了一名小学教员,业余时间帮人做衣服,生活算是有了保障。”
“……可我不甘于过这样的日子,逢年过节看到满大街乞讨的穷人,我觉得自己真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但我又能做什么呢?母亲要我早点嫁人,说女人嫁了人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可她不知道,连年的战乱,社会腐朽、民不聊生,谁又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呢?”
“有一天我去了屈原祠,望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我决定重新上学去。可我没钱,只好去向舅舅求情。舅舅比我家的日子过得殷实,父亲去世后,一直是舅舅接济我们一家人。想不到舅舅真答应了我的请求,供我上了中华大学。”
黄励的推心置腹让杨放之感到了她内心的坦诚,于是也讲起了自己的家事。杨放之说:“我是1908年11月24日出生的,我的老家在河南省济源县(今济源市)合河村,家境在当地算是殷实的,有田一百二十亩,大牲畜两头,家里雇有长工一人。”
黄励打断他的话,笑道:“我1905年出生,大你三岁,你要喊我姐姐喽。你家里有一百二十亩田地,那就是地主喽。”
杨放之笑笑说:“我家里虽然有田地,但在我看来,这个社会不合理,太黑暗,我要寻求真理,要为贫穷祖国的富强而奋斗。为了这个目的,我什么都愿意舍弃。我先在村私塾上学,不久转入庙街蚕桑学校,后来又到济源县第一高小读书。应该说我的父亲是个开明地主,他听说我要去苏联学习的时候,特意写下四句话交给我:‘未来不迎,物来顺应。当事不杂,事过不恋’。”
黄励听罢,便将四句话解读了一遍:“未来不迎,就是说人生无常,不要对未来作过多的打算;物来顺应,万事万物要顺其自然;当事不杂,正在进行的事情不能杂乱;事过不恋,过去的事情不再后悔。……你说我的理解对吗?”
杨放之笑说:“中华大学的文科才女,哪有不对之理呀?”
“那你继续说吧,我很想听。湖南与河南,一个南方一个北方,我想多听听北方才子的故事。”黄励催促道。
杨放之打趣说:“那你就是北方的佳人了。”
黄励急忙打断他的话:“什么才子佳人,都是老套的称谓。在我们这个队伍里,只能称同志。哎,我想听听你的革命故事。”
杨放之说:“好,那我就接着讲吧,只要你喜欢听就行。”
黄励催促道:“赶快讲吧,我喜欢听。”
杨放之继续讲了起来:“1921年夏天,我考入开封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那里,我接触到《向导》《新青年》等刊物,深受影响,积极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中去。1925年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倾向革命的我加入了国民党左派阵营。我的老师和同学中有人加入了国民党后又参加了共产党。”一阵大浪拍在货轮上,货轮摇晃了一下,黄励差点摔倒,杨放之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她。
黄励笑道:“经历了大风浪的人,将来一定不会怕困难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杨放之欣赏道:“我就喜欢你的乐观情绪,总是乐呵呵的。好了,我讲完了,应该继续你的故事了。你说说,你为什么选择了共产党?”
黄励直言说:“我觉得共产主义的理想就是我人生追求的目标,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与人平等相处,没有压迫没有剥削……”
未等黄励说完,杨放之抢过话说:“还有一点我补充,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黄励嗔怪地笑道:“你干嘛反应这么快呀?你以为我不会说这几句话吗?”
黄励的语气分明在撒娇,杨放之心里暖暖的,他感觉这个女生的心已经在悄悄靠近自己了。
从上海到海参崴,海上航行十分颠簸,突发的海上风浪和货轮上条件的艰苦,好多同学都出现了呕吐晕船的现象,黄励自然不例外,可她稍有好转,便起身去帮助和照顾别的同学了。
杨放之大为感动,便忍不住说:“你也好好休息一下吧,海上的日子还长着呢,这才刚刚开始,如果你身体透支了,该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黄励故意反问道:“那你说应该怎么办呢?我身边最近的人是谁呢?难道他不帮助我吗?”
杨放之一下子明白黄励的意思了,惊喜地拉住她的手说:“你身边最近的人就是我吧?我猜对了吗?”
黄励笑道:“聪明的脑袋,你真猜对了。”
爱在两个年轻人的心里悄悄生根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爱还会发芽开花结果……他们的爱基于彼此的理想,坚信共产主义,为共产主义的事业奋斗终生。
颠簸航行一周后,货轮停泊在苏联远东港口城市海参崴,简单的休整之后,同学们改乘西伯利亚列车奔赴遥远的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