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27400000006

第6章 妖魔化爱情下的人生困扰(5)

二人的这种利益模式,于阎婆,自己这种心态怕是不自知的;于阎婆惜,估计也并未发现自己的处境。但《水浒传》的作者通过二人的行为,将之展示了出来。

阎婆的这种教育方式,决定了阎婆惜的性格。我喜欢的,我就要得到;我不喜欢的,我就要去鄙视。直来直往,是她的个性。这个性,于她来说,是一种直爽,但于别人来说,却显得并不礼貌。

阎婆惜像极了一个被娇宠惯了的“公主”,可是她并没有公主的出身与命运。

她爱幻想,她喜欢美好的事物,她向往纯粹而又浪漫的爱情。但这一切,她其实负担不起。因为她的头上有两座大山,贫穷的家境与干涉她命运的母亲。

嫁给宋江,阎婆惜肯定是不愿的。这跟她的需求不符,更跟她的梦想不符。在她眼里,自己是一个“公主”,所配良人也得是高大、帅气而又浪漫的白马王子。宋江这种“黑山羊式”的家伙,怎么入得了她的眼?

但,阎婆惜没有能力摆平自己的母亲。从母女二人之间的对话以及彼此对待对方的态度,可以看出,阎婆惜是有脾气的,也常会对母亲发脾气,但她从来都摆脱不了母亲的掌控。母亲真正想要让她去做的事,她并没能力反抗。

于是,阎婆惜顺从了,她正式跟了宋江。

新生活开始后,阎婆惜应该是想过要听从于命运的。

阎婆惜自想道:“你不来采我,指望老娘一似闲常时来陪你话,相伴你耍笑,我如今却不耍!”[2]

却说宋江坐在杌子上,只指望那婆娘似比先时,先来偎倚陪话,胡乱又将就几时。[3]

可见,与宋江刚刚结合的时候,阎婆惜是对宋江好过的。这一点阎婆惜承认,宋江也承认。那时,怕是阎婆惜已经决定要认命了吧。自己既然注定要跟这个“黑家伙”过一辈子,那就过一辈子吧。而且,阎婆惜似乎也努力在让生活变得精彩,以期往浪漫的方向发展。即使这人不如自己的意,但日子总要过得红火、有情趣,才不至于辜负了青春年华。

可宋江实在不适合阎婆惜。

初时宋江夜夜与婆惜一处歇卧,向后渐渐来得慢了。却是为何?原来宋江是个好汉,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这阎婆惜水也似后生,况兼十八九岁,正在妙龄之际,因此宋江不中那婆娘意。[4]

作者介绍得很笼统,但结合上下文,却也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

初时,阎婆惜确实是对宋江好过的,宋江也接受了她的好。不过,可以想象得出,阎婆惜要的定然不是自己单方面付出的“好”,一定是希望宋江也能如她那般,对自己好。或者说,阎婆惜应该是想让宋江变得浪漫些的,但宋江这等粗鲁汉子,自然不会,也不愿、不屑去做那阎婆惜希望他去做的那种男人。于是,宋江感受到了阎婆惜“对自己的好”里所带有的压力,逐渐就“来得慢了”。阎婆惜见改变宋江无望,而自己又无法接受一个半点儿情趣也无的男人,心下自然也就懈怠了。

于是,二人各不满意,自然疏远。这不是宋江的错,也不应是阎婆惜的错,完全是那阎婆乱点鸳鸯谱,将两个本不合适的人强行安放在了一起。

阎婆惜终于发现,现实是自己所不能忍受的,妥协无望之后,自然就是失望。于阎婆惜这种“公主病”性格的人,是不会从自身去找原因的,而这失望的情绪又需要有一个人去负责,那么她定然会将之归罪到宋江身上。

此时,阎婆惜内心怕已经开始怪罪宋江了吧。

不过,她似乎有时也会感念宋江的好吧,因为宋江带来了他的同事——张文远,一个绝对合阎婆惜胃口的男人。而这男人,对阎婆惜竟然也有意。

一个久旷的干柴,一个闲置的烈火,二人直接就做了一路了。

这一段时间,阎婆惜应该是极幸福的,宋江给了她许多钱财,因此没了生存上的困扰,张文远给了她爱情和浪漫,也便没了内心的寂寞与空虚。

一个生活和情感都得到满足的女人,是没理由不幸福的。何况,她还正处在热恋当中。

然而,激情总会慢慢退去,理智必然归来。按普通人的做法,自然是内心有愧的。因宋江算是她的恩人,她却背叛了宋江。可阎婆惜不会这样,她的性格决定了她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从来不会顾及别人的想法。她永远不会想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她只会想有谁阻挡了自己追求幸福的路了。这阎婆惜的“公主病”,已经深入骨髓了。

阎婆惜觉得对宋江没有丝毫的愧疚,反而怨宋江挡了她和张文远的路。

这是阎婆惜性格上的缺陷,却也是她悲剧的根源。

她太过自我了,自我到没有任何的道德观念,甚至也没了是非观念。在她心里,怕是会以为自己很勇敢吧,敢于冲破世俗,追求纯粹的爱情。

阎婆惜确实是执迷于爱情的。《水浒传》向来是反女性的,因此常给女性赋予道德上的过错,对阎婆惜也是如此。作者行文当中,充满了对阎婆惜的鄙视与谴责,完全将她塑造成了一个薄情寡义的女人。

听得娘叫道:“你的心爱的三郎在这里。”那婆娘只道是张三郎,慌忙起来,把手掠一掠云髻,口里喃喃的骂道:“这短命,等得我苦也!老娘先打两个耳刮子着。”飞也似跑下楼来,就槅子眼里张时,堂前玻璃灯却明亮,照见是宋江,那婆娘复翻身再上楼去了,依前倒在床上。阎婆听得女儿脚步下楼来了,又听得再上楼去了。婆子又叫道:“我儿,你的三郎在这里,怎地倒走了去?”那婆惜在床上应道:“这屋里不远,他不会来!他又不瞎,如何自不上来,直等我来迎接他。没了当絮絮聒聒地!”[5]

婆惜道:“好呀!我只道吊桶落在井里,原来也有井落在吊桶里。我正要和张三两个做夫妻,单单只多你这厮,今日也撞在我手里。原来你和梁山泊强贼通同往来,送一百两金子与你。且不要慌,老娘慢慢地消遣你!”[6]

这两段对阎婆惜的描写,活脱脱地把她写成一个忘恩负义的“淫妇”嘴脸。我们之所以如此认为,是基于宋江的视角,是基于传统道德的视角。而想要真正了解阎婆惜,就要从她的视角来切入。

阎婆惜对宋江的寡义,恰恰证明了她对张文远的痴情。以宋江视角来看,阎婆惜与张文远二人的关系是奸情;但在阎婆惜心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忠贞的爱情。她想要这爱情开花、结果,所以一直在思索如何长久地跟张文远在一起。

这也是阎婆惜为何那般讨厌宋江的原因,宋江的存在让她的爱情变得不那么顺利与完美了。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阎婆惜的是非观:我喜欢的就是正确的、善良的,哪怕所有人都觉得他不是良人;我不喜欢的就是错误的、邪恶的,哪怕你曾经帮助过我。

所以,她没有任何理由去恨宋江,但她就是去恨了,而且恨得很决绝。

宋江的所作所为,在道义上可谓绝对对得起她。宋江帮阎婆惜葬了老爹,又是在阎婆惜老娘的极力撮合下才将她迎进门的。阎婆惜和宋江在一起,这中间确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逼迫,但逼迫她的是她的亲娘,而不是宋江。当她出轨后,宋江没有找她麻烦,而是不再上门,任她自由自在。

可以说,虽然通读《水浒传》之后,会认为这宋江不算什么大智大仁之人。但对于阎婆惜,尤其是在二人闹翻之前,宋江做得可以说是仁至义尽的。

但阎婆惜依然恨他。其实,她或许真正恨的不是宋江,而是恨宋江曾拿走了她的爱情吧!虽然那并不是宋江主动的意愿。

阎婆惜最大的问题在于,她不是真正的“公主”,她没有权力去决定别人的命运,因此也便没人去包容她的无理。如果她生在富贵人家,自然一切能够如己所愿,但可惜她只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家境甚至可称得上穷苦。

“没有公主的命,却得了公主的病”。

阎婆惜是有追求的,她追求浪漫的爱情,虽然那爱情是建立在伤害宋江的基础之上的。

她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了。

就在这时,宋江一时的疏忽,让阎婆惜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由于大意,宋江将自己的文件袋落在了阎婆惜那里。文件袋里有晁盖写给宋江的信,那时候晁盖已经是梁山的匪徒了。官吏勾结土匪,那可是死罪。

此时,阎婆惜的性格问题暴露无遗。她觉得抓住了宋江的把柄,自己终于可以摆脱这个“障碍物”了,她跟宋江提了三个条件。

第一,跟宋江解除婚约,并让宋江保证以后不来纠缠自己;

第二,宋江送给她的房子、首饰等不得讨回,要悉数送给她;

第三,晁盖信中提到的一百根金条,要归她阎婆惜所有。

完全没了恩情,有的只是敲诈。

阎婆惜,确实眼里只有自己,全无他人,哪怕是曾经的恩人、曾经的枕边人。她太过自我了,自我到不去掩饰自己的喜好,也完全不掩饰自己的厌恶。

在她看来,这是应该的,但在别人眼里,这样的行为并不受欢迎。阎婆惜始终认为,自己喜欢的就要去追求,对方接收到自己所表达的喜欢后就要给予热烈的回应;她也觉得自己厌恶就要去鄙视,对方就应该坦然接受。

她从未想过,别人也有需求,也需要被理解……这些,在阎婆惜眼里都看不到,因为它们是别人的,阎婆惜只在乎自己的。

正因此,她才跟宋江提了他无法承受的条件。阎婆惜是不管宋江是否能够承受的,她只知道自己需要这些东西。对她来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就足够了,因为她天然地认为,自己需要的,别人就必须要给。

这是阎婆惜悲剧的根源所在。

实际上,宋江并没有接受晁盖赠送的一百根金条,自然无法给阎婆惜。他答应会变卖家产,但阎婆惜不答应。阎婆惜很着急,她立时就想得到金条;宋江也很着急,他想马上拿回文件袋。

两个时间紧迫的人无法达成共识的时候,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宋江来抢了。

结果宋江没抢到文件袋,却抢到了刀。

人在急红了眼的时候,往往是无法全面思考的。宋江那时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文件袋上,应该没想过用刀杀人,但阎婆惜一声喊,“黑三郎杀人也”[7],提醒了宋江,结果宋江就将她杀了。

如果阎婆惜能够换位思考,懂得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她是不应该喊这一声的。

宋江在本地人脉很广,名气也大,还是衙门的人。对于这种人来说,杀个人是死不了的,但与匪徒勾结,却是死罪。两害相权,宋江必然会选择杀人。

可是,如果懂得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那就不是阎婆惜了。所以,可以说,是阎婆惜“提醒”宋江杀死了自己。

果然,拿回了文件袋之后,宋江的紧张感全没了,他是不在乎一条人命的,因为他有能力摆平。

但从此,阎婆惜再无机会了。

于这阎婆惜,实在不好下一个结论。说她因爱情而死,有理;说她因贪婪而死,却也说得通;说她死于自己的愚蠢,怕也有人会同意。

但根源,还在于她的性格。她太过于自我了,没有权力去支撑的自我,是不牢靠的。阎婆惜就死于这不牢靠。

人还是要现实些、通融些,不要总想着自己,也要想想别人。在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时候,也要想想可以给予对方什么。如果一味索取,丝毫都不给予,早晚是要出问题的。

一个貌美如花的年轻女人,追求幸福、浪漫的爱情,错了吗?自然没有错!但在自己无力负担的情况下,强行要求本不必负责任的人来帮自己负担,就有错了。

阎婆惜,错就错在没有认清这一点。

当向对方强势要求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分量,可以促使对方向自己妥协。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受到伤害的必然是自己。

女人想要做“公主”是没错的,但前提是找到可以无限容忍自己的“王子”。如果眼前的不是那“王子”,最好还是收敛些。或者可以像《项链》中的玛格丽特那般,用双手去创造出另一种平淡来。不切实际地索取,蛮不讲理地要求,从来不会得到真正想要的,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对一些人来说,承认他人的存在是一种修养;对一些人来说,承认他人的存在却是一种痛苦。但不管如何,他人总是切实存在的,对于这份存在,要去尊重而不要去驱使。驱使的结果必然是伤害自己。

注释:

[1]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65页。

[2]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66页。

[3]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68页。

[4]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61页。

[5]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63页。

[6]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71页。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人世间的夫妻,并不都是般配的,总会或多或少有遗憾!

——美人联盟

如果没有输掉那场战争,她老年时候应该是母慈子孝、儿孙满堂吧!那时,她或许会经常给自己的孙辈讲述自己当年的英勇事迹。

但这世上少有如果,她也便无法拥有一个安稳而又快乐的老年生活,而是早早就丢了性命。

不过,或许她也会感谢上天能早些带走自己吧,这样就可以在九泉之下跟自己的父母、亲人团圆了,而不是继续挨那无趣的生活。

我们相信,扈三娘的生活确然是无趣的。

从有趣到无趣的转折点,是那场战争——梁山三打祝家庄。

在那场战争之前,扈三娘是快乐而又耀眼的。虽然书中没有介绍,但可以想见,扈三娘的童年必然相较同龄女孩更为幸福。她的出身很好,父亲是扈家庄的庄主,家财雄厚,算是富甲一方的土豪。这种大户人家的小姐,必然是衣食无忧的。

同类推荐
  • 侏儒与国王

    侏儒与国王

    身处风暴中心的侏儒,洞悉宫廷暗室深藏的秘密。三个国君的非常人生,六幕命悬一线的生死传奇。悲壮而滑稽的戏仿,大胆而淋漓的颠覆。生杀予夺间,谁是操纵命运的那只隐形之手?苍凉瑰丽的蒙太奇画面,直击灵魂深处的犀利拷问,丰富浓稠的叙事容量,炉火纯青的写作技巧,为你呈现一个叫做侏儒的生物,在大时代中的行走笔记。如同看一部李安、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充满光影的变幻,和敲打心灵的思考的低音。
  •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为丛书之一,对当前文学症候作了深入的分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十三位评论家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们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无疑,这套规模相当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丛书,不仅仅是这些批评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当今文坛批评界的最高水准,同时它又以不同的个人风格闪烁着这些批评家们独立的睿智光芒。
  • 最后一个匈奴(上)

    最后一个匈奴(上)

    这是一部高原的史诗,陕北这块曾经让匈奴民族留下深深足迹的土地上,在二十世纪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主人公一家三代人,背负着历史的重负繁衍生息,艰难生存。他们见证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坎坷命运,也见证了红色革命的火种在此保存并形成燎原之势的历史。
  • 全民自黑的英国

    全民自黑的英国

    其实是一本全面的英国文化观察笔记!畅销科普巨著《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成名作。真正的英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比尔·布莱森用幽默、犀利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全面真实的英国。本书获得了英国本土读者的高度认可——2003年世界读书日,在一场BBC发起的全民调查中,本书被评为“尤其能代表英国的图书”。翻开本书,从英国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读懂一个真实的英国。
  • 书院门

    书院门

    本书以长安知名文化街区书院门为发生地,描写了安徽人小灵通来古城创业,在古城收藏圈里摸爬滚打的故事。同时围绕古城的文化保护,收藏品真伪的鉴定,佛教的人文关怀展开的有关人性、人欲和信仰的故事。反映了目前我国收藏领域里一些特有的现象。
热门推荐
  •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马克思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马克思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马克思从中学时代起,就立志将毕生献给全人类。他刻苦学习社会和自然的各门学问,成为一个思想深刻,学识渊博的人。大学毕业后他投身于革命活动,和恩格斯一起共同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并领导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高音

    高音

    我要对你说的是我的朋友左敬棠的故事。他已经死了,三十刚出头就死了。短命死去的人总是有故事的,是不?左敬棠死之前在我们襄南市寂寂无名。他死之后却出了大名。左敬棠的死作为一个带有几分传奇色彩的段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流传于襄南市的大街小巷、茶楼酒肆,既丰富了市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让人听了感慨万千,不胜唏嘘。 其实,左敬棠临死前不过是在唱歌。稍微有点特别的是当时已是夜深人静。这歌唱的不是时候。这不奇怪,在南郊的市精神病医院,各类刁钻古怪的疯狂多了去了。疯人集中的地方嘛。 既然有异于常态,就一定要被制止。
  • 荒原纪事

    荒原纪事

    一场关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较量,讲述了触目惊心的民间疾苦荒原的乡亲再也无法忍受家园被严重污染,要以和平示威方式表达心声,但随即遭遇野蛮阻拦。被激怒的农民失去控制,将一场和平示威演变成暴力冲突。几个领头人被迫逃离荒原,其他参与者包括主人公宁伽,都遭到疯狂的报复。宁伽出来后奔走呼号,踏破铁鞋寻觅失踪朋友,路上见证了更多的悲哀和不幸……
  • 走出非洲(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

    走出非洲(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

    《走出非洲》是丹麦国宝级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的一部自传小说,她曾获安徒生奖和彭托皮丹奖,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后来该小说被搬上银幕,由美国知名电影导演西德尼?波拉克执导,好莱坞著名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罗伯特·雷德福等人主演,讲述了凯伦为了得到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而远嫁肯尼亚,后来跟英国探险家邓尼斯产生感情的故事,该片在1986年荣获第43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第5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7项大奖。
  • 人在江湖

    人在江湖

    第二天进了办公室,郝春生见秦晴憔悴的样子,真恨不得替她去杀了那个男人。“你为什么不离婚?”“是我自己选择的,我当初的做法对他也不公平。到了这份上,我也有责任。”那是郝春生跟了秦晴七年第一次见她流眼泪,可他却没有一点安慰她的办法。
  • 哈佛家训(黄金版)

    哈佛家训(黄金版)

    《哈佛家训(黄金版)》通过讲述一个个真实生动、富含哲胖的名人故事,启迪孩子的智慧,引发孩子的思考,激励孩子以坚韧的毅力、乐观的心态上挑战未来,赢得成功。如果此书是灯,希望能照亮青少年前行的路。如果此书是路,希望能引领青少年走向理想之路。
  • 传奇正盛之路

    传奇正盛之路

    这是属于精灵谢伊的传奇之路,他将用自己的经历成就传奇。PS:精灵,代表着这本小说我想写一个经历了从中世纪到工业时代的经历,想讲述一个偶尔想到的故事,中二少年,我想要走完这个路。
  • 花与火的杀意

    花与火的杀意

    罗丝的母亲在她年幼的时候因意外死去,十三年后,英日混血儿罗丝重返母亲国日本,想探寻母亲死亡的真相。初到神户,罗丝隔壁的独居老妇人便被杀害,随着警方的介入,一起埋藏多年的悬案渐渐浮出水面。是谋杀还是意外?是爱情还是阴谋?这一切的矛头竟指向父亲……
  • 玄谭全集

    玄谭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世小帝师

    绝世小帝师

    她是世间最平凡的女子,也是世间最美丽的女子,她有着无与伦比的睿智和卓然脱俗的气质,谈笑间的低眉浅笑,抵过了世间所有的女子。她,保留了前世的部分记忆,有着无人可及的阅历六岁为太子太傅,手持先帝御赐的戒尺,亲手为天宇王朝培养了两代盛世明君。帝王、神相、才子、名臣……最为出色的男子都在为之魂牵梦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抹生命的延续不知道像谁,典型的魔神转世,天纵奇才,年仅三岁,已经超过母亲当年的风范,世间所有的毒物和动物都对他心生恐惧,人称小小“鬼见愁”为了维护自己的母亲,不惜一切代价,立于巅峰,睥睨万物。当最初和至今相碰撞,该做怎样的抉择?天流:无论上天入地,我也要追到你,并不是为了索要情债,而是,为了能够留你在世间多过一日,即使短暂,也能让我回忆永恒!引用某位读者的书评,看得相得透彻呢:每一个独立人的内心是孤独的,能够坐享百年孤独的人确是最需要理解的人。若是有绝世风采,那更得耐得住寂寞。小小帝师的奇遇需要承载几多忧愁,几多责任。小小身躯蕴涵的能量非常人能及,也就是这样的先天优势带来的困扰。真的只有一颗执着之心吗?毕竟是韶华之时,恐怕如此的通透之人也会被蒙蔽。我所看到的是一颗玲珑心啊!有时睿智,有时恍惚,有时灵动,有时彷徨,有时执着,这才是一个鲜活的人,一个真实的人。少年的才华传递的是风采,很难抵御啊!。。。。————————————————————————本文和月儿的《爱上花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当成是续篇来看,也可以独立,并不矛盾:)这是我的圈子,可以来看看http://m.wkkk.net/175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