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27400000005

第5章 妖魔化爱情下的人生困扰(4)

有的人思维太过开阔,于这一段联想到燕青不喜欢女人,而喜欢男人。这实在是无稽之谈,将一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强扣上一个极度自私的黑帽子,内心太过阴暗了。

然而这种阴暗的人还不少,梁山就有,且在燕青身边。

那一次,跟燕青同去的是宋江的心腹小弟戴宗。燕青心底坦荡,回去后将李师师有意于己的事情直说了。

戴宗道:“如此最好!只恐兄弟心猿意马,拴缚不定。”燕青道:“大丈夫处世,若为酒色而忘其本,此与禽兽何异?燕青但有此心,死于万剑之下!”戴宗笑道:“你我都是好汉,何必说誓!”燕青道:“如何不说誓,兄长必然生疑!”戴宗道:“你当速去,善觑方便,早干了事便回,休教我久等。宿太尉的书,也等你来下。”[3]

显然,这戴宗是不信任燕青的,燕青自然也看出了这点,所以才有那赌咒发誓一事。这也是燕青忍住了的另一个原因,背后有人监视。

小人的存在,不仅证明人性的卑鄙,更衬托出真汉子的伟大。

男子汉大丈夫,一诺千金!燕青身上背负着梁山一干兄弟的命运,他自然不敢在此时谈情说爱。这背后是一种深深的责任感,这是戴宗这种人所理解不了的。

有责任感的男人,多半错不了,那种不敢担负责任的,如林冲,则常常不牢靠。

这就是燕青,一个有情有义又有担当的汉子。他吃得了苦,忍得了冤,又受得了诱惑。这样的人,自然可信。

看人,第一看人品,第二看头脑……

这方面,燕青也不差。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是那整天跟他在一起的,他的主人,卢俊义。

仔细说来,吴用虽顶着“智多星”的名头,但其实在《水浒传》中并没有显现出太多的智慧。他的诸多锦囊妙计,反倒常常让人觉得其实一般,有的甚至堪称粗鄙。在骗卢俊义这件事上,也是如此。吴用假扮成一个算命先生,说卢俊义有血光之灾,需要出门避祸,而且指明了避祸的方向。

不管是李固,还是卢俊义的妻子,都觉得这话不靠谱,只是卢俊义这傻瓜偏偏听信了,这才让吴用的计策得逞。

吴用行骗的时候,燕青是不在家的。燕青回来听说后,一语中的:

“主人在上,须听小乙愚见。这一条路去山东泰安州,正打从梁山泊边过。近年泊内是宋江一伙强人在那里打家劫舍,官兵捕盗,近他不得。主人要去烧香,等太平了去。休信夜来那个算命的胡讲。倒敢是梁山泊歹人,假装做阴阳人来煽惑,要赚主人那里落草。小乙可惜夜来不在家里,若在家时,三言两句,盘倒那先生,到敢有场好笑。”[4]

燕青不仅猜出了其中有诈,而且猜到了是梁山上的人干的,更重要的是,从他的话语中可以听出,他似乎片刻间就想好了拆穿吴用的办法,只不过吴用这人运气比较好,没碰到他罢了,否则恐怕吴用当场就有血光之灾了。这样看来,二人孰高孰低,一目了然。一个计谋轻易就被人识破的军师,实在不称职。而不在场依然能够看破吴用计策的燕青,比吴用不知高了多少。

最终,卢俊义因为自己的愚笨,落得家道败落,自己也身陷囹圄。亏得燕青杀了董超、薛霸,才救了卢俊义一命。

结果,事不凑巧,逃走的路上遇到了官兵,卢俊义又被抓走了。这时候燕青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梁山求救。他第一时间就找到了问题所在,寻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渠道。这份见识,是卢俊义等人所不能比的。

燕青最让人佩服的一点还不止这些,而是具有大格局的眼光。他有大智慧,能够从全局看待问题,且看得极准。

说吴用不够聪明不是随便说说,这是有根据的。梁山上一直想要接受招安,可是苦于没有门路。其间,他们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之一就是义释高俅,这一点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的。但吴用和宋江顶着压力,还是那么做了,他们想通过高俅的门路,让皇帝知道自己的诉求。

然而,宋江和吴用对高俅百般呵护,甚至屈尊巴结,但完全无用。高俅走了之后,就没消息了,反而在皇帝那里说了梁山的坏话。

这一下,一切回到了原点。梁山的招安之路,走向了死胡同。这时候,是燕青提出去走李师师的门路,也是他亲自去办的,结果通过李师师见到了宋徽宗,接着燕青又去走了宿太尉[5]的门路。最后皇帝与宿太尉上下合意,才让梁山顺利招安。可以说,虽然梁山上是宋江和吴用一直在叫嚷着要招安,但其实真正将这件事做成的并不是这两人,而是燕青。

招安之后,梁山兄弟的心情定然各自不同。宋江、吴用、卢俊义这帮人,怕是在梦想着升官发财,名留后世吧;而鲁智深、武松这等自由惯了、对当时朝廷彻底失望的人,怕是内心会极度不爽。而燕青却比这两类人高了整整一个层次,从他最后的选择可以看出,燕青早就知道,招安并不是一条好路,只不过碍于兄弟情面,不得不那么做而已。

整个梁山一干人等,结局最好的无外乎那么几个,早早就离去的公孙胜,跟一干兄弟去干事的李俊,独自归隐的燕青,还有在凯旋途中坐化的鲁智深。

公孙胜离开是因为生性散漫,他没跟兄弟生死与共就走了;李俊离开是受了后来结拜兄弟的指点;鲁智深坐化是命运使然;只有燕青一人,是从最开始就看透了局面,自行选择离开的,这是燕青智慧的一面。

当兄弟要出门打仗,随时面临生死的时候,燕青没有走,而是选择留下来跟着他们一道去冒险。仗打完了,受功领赏的时候,燕青却独自一人默默离开了,这是燕青义气的一面。

如此有智又有义的汉子,实在让人难以不喜欢。

从这种种事迹中,也可见燕青的见识。愚以为称他为梁山第一人,怕也不为过吧。可讽刺的是,燕青在梁山只排在天罡末尾,第三十六位。

现在再来说女人择偶的第三个标准,是才华与情趣。一个男人,有人品,有智慧,但没有才华与情趣,那生活也多半枯燥无趣。

《水浒传》中,燕青出场,施耐庵先生是颇给了一番赞颂的:

不则一身好花绣,那人更兼吹的、弹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亦是说的诸路乡谈,省的诸行百艺的市语。[6]

可以说,这燕青确是一个文武全才。

于文,吹拉弹唱无所不通;于武,尤其擅长摔跤。要知道,块头不大的燕青可是打败过擎天柱任原的。

关于燕青的弹唱功夫,《水浒传》里也有体现,他曾跟李师师合奏,也曾为宋徽宗唱曲,并得到了宋徽宗的认可与赞许。要知道,李师师和宋徽宗可都是见过大场面的,对于曲艺都是个中行家。燕青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并不容易。

这是燕青的才华。

有才华、有智慧的人,未必就会让人觉得舒服,他还要有情趣才可以。这一点,燕青同样擅长。

但是李师师说些街市俊俏的话,皆是柴进回答,燕青立在边头,和哄取笑。[7]

梁山一干人等,能应对这种场面的,也就是柴进和燕青了,宋江那等粗人,是入不得李师师的眼的。

同时也体现出了燕青的好口才。一个人再优秀,不会说话,与其共处一室,一样觉得枯燥。

而燕青不是,他的口齿极为伶俐。

李妈妈道:“小哥高姓?”燕青答道:“老娘忘了,小人是张乙儿的儿子,张闲的便是,从小在外,今日方归。”原来世上姓张、姓李、姓王的最多,那虔婆思量了半晌,又是灯下,认人不仔细,猛然省起,叫道:“你不是太平桥下小张闲么?你那里去了,许多时不来?”燕青道:“小人一向不在家,不得来相望。如今服侍个山东客人,有的是家私,说不能尽。他是个燕南、河北第一个有名财主,今来此间做些买卖。一者就赏元宵,二者来京师省亲,三者就将货物在此做买卖,四者要求见娘子一面。怎敢说来宅上出入,只求同席一饮,称心满意。不是小闲卖弄,那人实有千百两金银,欲送与宅上。”那虔婆是个好利之人,爱的是金资,听的燕青这一席话,便动其心,忙叫李师师出来,与燕青厮见。[8]

燕青的机智、口齿伶俐,于这段体现得最为明显。这样的一个人,与其在一起,想要无趣怕也难。

燕青最大的优势就是知人性、懂人心,他知道别人要什么,也知道怎么去投其所好。

像燕青这样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都能给他所爱的人以幸福。知人性、懂人心的人会哄人开心,却也会骗人。这就需要有一个好的人品去支撑,燕青恰恰有这样的人品。

由此可见,李师师选择了燕青,确实是明智的。

《水浒传》是公认的“反女性”的书,施耐庵老先生也确实没有如大家的意,没让这互有好感的一对璧人成为神仙眷侣。在书中,燕青与李师师“忽悠”完宋徽宗之后,就再也没有见面。

然而,不管是名著也好,大众书籍也罢,都有两面性:一面是作者眼中的故事,另一面是读者眼中的故事。在作者眼中,这一对璧人最终擦肩而过,但在读者心中,他们早已结合在了一起。这是人们对美好的祝愿,也是人们对爱情的尊重。

不管是现代改编的电视剧,还是千百年来的民间传说,燕青和李师师早已经在一起了,他们彼此爱慕,生活幸福。这就是爱情的力量。

这力量的背后,是李师师个人的智慧和见识在支撑的。同样是《水浒传》,同样是彼此有意,潘金莲和西门庆、潘巧云和裴如海、阎婆惜和张文远,可是从来都没有接受过任何祝福的。

差别就在于身处其中的人。

这是李师师的成功之处,也是李师师的魅力所在。

即使是在传说中,聪明的女人一样能得到幸福。

聪明的女人有两种,一种看得透事,另一种看得透人。前者干练,后者通达。干练者常事业有成,通达者多幸福美满。不同的是,干练者未必通达,通达者往往一样干练。

注释:

[1]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821页。

[2]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828页。

[3]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049页。

[4]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809页。

[5]太尉是三公之一,正二品,比宰相、枢密使要低一级。

[6]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808页。

[7]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947页。

[8]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942页。

美人也怕公主病

人与人从来都极为相似,却也从来都截然不同。

——美人联盟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人生。

人与人从来都极为相似,却也从来都截然不同。

莫泊桑先生在他的小说《项链》里,写了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女人——玛格丽特。在介绍她的身世时,莫泊桑说:“世上的漂亮动人的女人,每每像是由于命运的差错似的,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

其实,在《水浒传》里,也有一个相似的女人——阎婆惜。

她们的容貌、出身、性格,都极为相似。但人生的结局迥然不同。《项链》中的玛格丽特虽最终也没能过上自己梦想中的生活,但也依靠自己的双手还清了债务。而《水浒传》中的阎婆惜,却身首异处,成了刀下亡魂。

于她们来说,或许都会觉得命运是不公的吧。只是一个于不公之中,得见了些许的光亮,一个则彻底走向了黑暗。

也许,阎婆惜直到临死的那一刻,也不明白,命运为何会如此对她。但命运若也能如人一般会思考,怕是会给出另一个答案吧!

“我曾为你敞开心扉,但你亲手将它关闭。怎生如今又来怪我?”

的确,阎婆惜有其不幸处,但若说她的不幸完全是命运使然,确实不尽公允。

阎婆惜本可以不死的,但她的诸多不当行为,生生将自己送到了利刃之下。

喝下孟婆汤之前,回首在阳世的一生,阎婆惜会恨谁呢?宋江自然排在第一位,除此之外,她可能还会恨她的母亲吧。虽然,外人看来,她母亲对她确实不错。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份恨极为无理,我却以为,从阎婆惜的角度看,这恨其实也未必就全无理由。

阎婆确实对这女儿极好,但那好似乎并没有给女儿带来什么真正的益处,反而让阎婆惜陷入了痛苦。

归根结底,这母女二人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只知自己的感受,却看不到别人的所需所求。

从表面上看,阎婆硬要将女儿嫁给宋江,是要给女儿找一个好归宿。但从阎婆的言行来看,她真正的目的,其实是给自己找一个好归宿。阎婆把女儿嫁给宋江,说是报答宋江的资助之恩,其实是在捆绑他,她在意的根本不是宋江的人品与恩情,而是宋江的钱财。女儿于她来说,更像是一个工具。有了女儿,就可以绑住宋江,绑住了宋江,就有花不完的金银。

其实,这么说也未必完全精当,阎婆对自己的女儿也是有疼爱的。

婆子道:“我儿,爷娘手里从小儿惯了你性儿,别人面上须使不得。”[1]

若无疼爱,阎婆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阎婆惜也不会是那般的性格。正是因为从小被宠惯了,阎婆惜做事才从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

但阎婆疼爱女儿,不等于就不会将女儿当成是一个工具。

归根结底,还在于阎婆从未将自己的女儿视为一个大写的“人”。

这就像有的人养宠物。他可能自己节衣缩食,却给宠物买最高档的食物;他可能自己的衣服都懒得洗,却坚持每天给宠物洗澡……他爱这宠物吗?自然爱。

阎婆惜,更像是阎婆养的一个宠物。阎婆帮女儿争取的,从来都是自己想要的。她似乎没想过,阎婆惜是否会喜欢她的安排。

阎婆娇宠阎婆惜,却也会干涉她、控制她……阎婆会给阎婆惜自己所能给的一切,但前提是阎婆惜要听从安排。

同类推荐
  • 突然就不想回去了

    突然就不想回去了

    我们只活一次,唯一的一次机会,所以,必须在我喜欢的地方生活,必须成为最喜欢的自己。一个人,一张机票,一个行李箱,能抵达很多遥远的地方,而未必能诚恳地生活。对我而言,我并非在旅行,而是在生活。我从来都不勇敢,我只是没有能力过我不想过的生活。我非常清楚,对于我感到不快乐或者没兴趣的事,我总是搞砸。所以,我必须快乐,我必须得到我自己真正想要的,我必须在自己喜欢的地方生活,我做不到除此之外其他一切。我还年轻,依然对这个世界怀抱幻想。
  • 披风

    披风

    《披风》是苏忠近作的汇编,多为短句、短章,无冗词,无赘语,简约是他的基本风貌。有时深情绵缈,飘逸着记忆的风烟;有时关涉现世,聚结着日常的烦忧。山晴雪,雨离别,枝乱颤,都是他的所见、所感,美言词,深邃而别有意蕴。
  •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是文学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词盛行于唐宋,而现代诗歌则是随着白话文的兴起而开始发展的。诗歌没有散文那种细腻淡然,也没有小说的迭宕起伏,但它却以最简炼的语言囊括了最丰富的情感。诗境富有大胆的想象,诗意具有悠远的意味,还有力求避实就虚的空灵。文字优美、富有韵律,常给人以“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的美感。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读这亦真亦幻,似远似近的诗歌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编者,走入诗歌鉴赏的艺术大堂……
  • 趣谈写作

    趣谈写作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愿你25岁的人生同我一样精彩

    愿你25岁的人生同我一样精彩

    本书记录了作者从留学、创业、爱情、追梦到最后敢于面对生活一切苦难豁达潇洒的心路历程。从中也穿插了了一些澳洲风土人情的介绍,相信从中你也能对当地文化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当你跨越欧亚大陆,来到陌生的异国他乡,才知道留学梦并不是五彩缤纷的。
热门推荐
  • 小鹿斑比

    小鹿斑比

    《小鹿斑比》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只小鹿成长的故事,是一部充满爱与温馨的童话。童话从小鹿蹒跚学步讲起,讲述了它与森林里的小伙伴们经历季节迭换,在一点点了解外部世界的同时,心灵和情感也在不断地受到洗礼和冲击,对动物自己、大自然和屠杀他们的人类进行着艰难的认识和思考。作者笔触极其细腻,字里行间流淌着充满伤感的观察,通过对朋友之爱,亲人之爱,动物与大自然之爱的描述,必将触动读者心中那一方最温柔的角落。
  • 意凌云

    意凌云

    浩瀚的宇宙中,地球不是唯一的生命星球,人类并非唯一的智慧生物。星空为棋盘,星辰做棋子,佳人素手研墨,书生引毫做弓,誓与深谙此道的上古大能们手谈一局!
  • 流光石转

    流光石转

    “吱呀”一声,门扉开启迎面扑来的是潮湿、腐朽的空气还有黑寂的空间。黑暗阻碍人的视线,即使站在门口也看不清。她在黑暗中摸索,似乎有什么绿光在不远处,她伸手摸去,“啊!”被利器划伤的尖锐痛感传来。“好痛!”绿光变得强烈起来,她定睛一看,绿光中央刻着“楚夕”两个字。她再次伸手,柔和的绿光像是抚平受伤的手,尖锐的痛减轻了,但这时玉石却发出灼热的温度。而玉石上的血诡异的燃烧了起来。接着她看见玉在无限地扩大,以雷霆万钧之势把她吸进去……
  • 告别演出

    告别演出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一等宫女

    一等宫女

    八岁时,她沦为宫女,禀着一日为宫女,终身是宫女的宫女守则,在这个不见硝烟却充满阴谋诡计的后宫努力活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最终,她站在了后宫的最高点,不是皇后,却拥有皇后的实权,不是妃嫔,却能独宠后宫。她的名字叫荀真。推荐某梦的完结文:《贵妇难当》《世族嫡女》
  • 世界名人名言金典:人生忠告

    世界名人名言金典:人生忠告

    这些名言警句是名家巨人心灵的直接体现,是智慧的结晶和思想的精髓,是人间智慧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人生的奥秘,生命的明灯,是铀,是核,必将引爆璀璨的生命火花!
  • 守财农妃千千岁

    守财农妃千千岁

    周小王爷要娶妻,牛果果梗着脖子颇有骨气的说:"你死心吧,就算你是皇帝,我也不会嫁给你的,何况你只是个王爷。"小王爷眨眨眼,有点遗憾的看着她:“聘礼有庭院一座,丫鬟四十,每季锦衣二十套,月银十万两,各类首饰…可惜你……”牛果果早扑上去,笑的一脸谄媚,“哎呦相公谈钱可就见外了!”“有些人刚才不是还说皇帝都不嫁,何况我只是个王爷……”“相公一定是听错了!我说的是,能嫁给你这个王爷,给个皇帝我都不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歧路天涯

    歧路天涯

    一个个冬天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远,当发觉这个冬天迈着蹒跚的脚步再次寻找我时,我刚从澳洲回来,时差还没完全倒过来。懒懒地躺在旅行社办公室的沙发上,看着窗外法桐枯黄的叶子,想起多年前那个冬天和二姐见面的情形,那些场景在我脑子里无数遍回放。心里顿时灰暗下去,我并非多愁善感,从小到大都不是,被老师同学戏称为“木头姐”。甚至当发现相恋多年准备谈婚论嫁的男友和我闺密搞上时,也只是哭了一夜,宣泄一通后,果断将他们踢出我的生活,从此绝口不提。但唯独对二姐我无法冷静,她的忧郁连同她皮肤下的青筋,总是能快速汇成一条忧伤之河,流向我内心的隐秘之处。
  • 金眼睛:看中国

    金眼睛:看中国

    秋天的华山是美丽的。我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名山秀水,但是能像华山这样的山还不多见。他最具阳刚之气,那高耸入云犹如一排排天墙横在你面前的巨石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又异常的壮丽,说其壮是因为那略带纹路的岩石,就像男人结实的背膀;说其丽是因为白色的巨石总会有葱葱绿色植被相伴,白绿相间,在蓝色天空的衬托下,构成一幅天然的画卷,令人折服。
  • 剑侠儿女志

    剑侠儿女志

    一个穿越到古代的现代人,还被仇家废掉了下身,该如何在这个举目无亲的陌生世界生存?谨以此文,怀念回不去的剑三80年代。Ps:变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