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27400000009

第9章 妖魔化爱情下的人生困扰(8)

这时候,潘金莲的逆反心理起了变化。不再是你不喜欢我我偏要你喜欢了,而是你不要我去爱,我偏要去爱。你们不是都想要我守妇道,一心一意跟着这“三寸钉谷树皮”吗?我偏不!

潘金莲的心已经活了,她内心的爱被重新燃起。

但如果生活无事,一切平静,这活泛的求爱之心想必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变淡吧!

可偏偏就出了事了。

西门庆来了。

他身后还站着王婆。

那时候,潘金莲比西门庆小几岁,都是二十多岁的年纪,可王婆已经年过半百了。

潘金莲从前做过丫鬟,应该会看些眼色的,但想必不够老到,否则也不会沦落到要嫁给武大郎。西门庆是破落户出身,近年暴发了一笔财富,整天跟他混在一起的是各路泼皮、商户与官衙老爷,干的就是狡猾无赖的勾当。王婆则是媒人、稳婆等最为市侩的身份集于一身。

不管是从年龄、阅历,还是从接触的社会层次上讲,潘金莲跟另外两个比都差得太多。何况,潘金莲在明,另两个在暗,他们又是处心积虑想要勾引潘金莲,恰巧这时潘金莲又活了心,哪有不得手的道理。

潘金莲上了钩了,与西门庆做了一路。

本就对自己的丈夫失望了,现今又有了如意郎君,潘金莲的心自然就不在武大郎这边了。不过,潘金莲毕竟不是阎婆惜。她虽然也爱得浓烈,爱得专注,但其实没那般邪恶。对待武大郎还是有些许愧疚之心的。不过也仅仅是些许愧疚而已,早已没了留恋和惦念了。

这时候,武大郎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在郓哥的撺掇下,竟然想亲自去捉奸了。

其实,武大郎有更好的选择。等,等他的兄弟武二回来。他自己去,并不明智。

但武大郎好像被冲昏了头脑,竟然大踏步去了。

说他被冲昏了头脑,是因为他那天很不正常。

前一天武大郎跟郓哥约定好了,明日捉奸,一个引开王婆,一个去捉奸。第二天,武大与郓哥见面。

郓哥道:“早些个,你且去卖一遭了来。他七八分来了,你只在左近处伺候。”武大云飞也似去卖了一遭回来。[9]

“飞也去卖了一遭回来。”总给人一种兴奋的急迫感,而不是愤怒与伤心。

等到真正去捉奸的时候,武大的表现是这样的:

只见武大裸起衣裳,大踏步直抢入茶房里来。[10]

武大郎竟然卷起衣裳,不像常见的报仇做派,倒像是一个人要干一番大事业的样子。他大踏步往前走,而不是跑着去踹门,也不像报仇的样子,倒像是在展示自己的勇猛。总之,武大郎完全没有惩治人的架势,反倒像极了在炫耀。

或许,这武大郎终年被人欺负,不敢吭声。这一次总算自己有了道理了。内心想对方必然会因为做了坏事而心里发虚,任从自己耀武扬威吧!

完全一副得势了的怯懦者展示自己“勇猛”的架势。

武大郎的这种举动,给潘金莲出了一道公开的选择题。是选西门庆,还是选武大郎。

潘金莲自然是选西门庆的。她本就被武松伤害到了,也早已将那伤害转移到武大郎身上,她现在对武大郎是嫌弃的。而西门庆正是她热恋初期的情郎。

于是,潘金莲侧面提醒西门庆去打武大郎。

那妇人顶住着门,慌做一团,口里便说道:“闲常时只如鸟嘴,卖弄杀好拳棒,急上场时便没些用。见个纸虎,也吓一跤!”那妇人这几句话,分明教西门庆来打武大,夺路了走。[11]

西门庆很快便反应了过来,重重踢了武大郎一脚,扬长而去了。

此时潘金莲的绝情已经暴露无遗了。她再不是那个肯跟武大郎安稳过日子的人了,她的心早已远离了武大,给了西门庆了。

如果潘金莲如此对待的是自己曾经的恋人,自然没有问题。但武大郎是她的丈夫,不管是从传统道德的约定,还是从一个妻子的义务上讲,此时的潘金莲,都是一个“坏女人”了。

但她似乎是不自知的,或者说她自身应该不是如此认为的。被爱蒙蔽了双眼的潘金莲,开始启用阎婆惜的思考模式了。

能给我幸福的,就是正义与善良的,阻挡我幸福的,就是邪恶与凶残的。前者她会发自内心去认同,后者她会由衷去憎恨。

但潘金莲毕竟不是阎婆惜,她没那般自我,也没那么凶狠。阎婆惜恨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只要她看对方不爽就足够了,哪怕对方曾帮助过她。但潘金莲不是,她是需要一个理由说服自己的。

潘金莲用来说服自己的理由,是武松之前对她的伤害。她怕是觉得委屈吧,我一个貌美如花的刚烈女人,嫁到你们武家,跟了这不成器的“三寸钉谷树皮”,结果你武松却那般羞辱我,你武大郎也全不站在我这边帮我说话,反而信你那兄弟。凭什么?

这理由未必要说服得了别人,只要说服自己就够了。

一个珍惜名节的刚烈女人,如今成了抛夫而去的淫荡女人了。

武大郎因为被西门庆重重踢了一脚,卧床不起,眼看就要不行了。这时候,他又犯了另一个致命的错误。武大郎一直看不清形势,本是一个懦弱的家伙,却总去硬装强横。

以他的处境,打感情牌,去央求潘金莲,潘金莲未必就会任他去死。但他偏偏一副厉害模样,用武松去威胁对方。于是,激起了对方的杀心。

结果,在王婆的指导下,潘金莲药死了武大郎。

这女人,彻底堕入了魔道。杀人之罪,是怎么也洗不脱的。

潘金莲的悲剧在于她没看出西门庆不是她渴求的理想,而是一个陷阱。她以为他们之间是爱情,但西门庆真正想要的其实只是欲望。她为了对方不惜抛夫、杀夫,但对方真正想的不过是新鲜感,过后就将她抛弃了。

情浓,是潘金莲的优点,却也葬送了她的生命。

武松回来了,他带走了潘金莲、西门庆和王婆,将他们送到了另一个世界。

希望在那个世界中,潘金莲不再为西门庆和王婆所骗!

没有自我的人,是空有躯壳的行尸走肉;太过自我的人,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家。迷失自己,就会有别人来帮我们掌控命运;只顾自己,那被我们掌控的就会奋起反抗,从而伤害我们。要看到自己的需求,更要看到别人的需求。重视自己的意愿,也重视别人的意愿。

这世界不是我们一个人的,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喜欢的样子出现。我们也不是这世界的奴隶,完全没有反抗的能力。在这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生活才会更加美丽。

注释:

[1]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301页。

[2]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301页。

[3]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301页。

[4]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312页。

[5]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322页。

[6]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322页。

[7]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302页。

[8]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307页。

[9]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332页。

[10]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333页。

[11]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333页。

好男人像婚姻里黑色的网

生活的不如意不是我们背叛初衷的理由。

——美人联盟

常有人玩笑似的表示,施耐庵老先生似乎跟潘家有仇。因为《水浒传》中,两个“坏”女人,都姓潘。一个是潘金莲,另一个是潘巧云。

的确,《水浒传》中的反面女性角色不少,但细分下来,真正的“坏人”,却也不多。王婆算一个,但王婆的坏,有媒婆在人们眼中的固有认识在里面。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媒婆本就坏人居多。

那些年轻貌美的女性中,则以潘金莲和潘巧云最“坏”。阎婆惜也有毛病,但出于性格,她是“作”。阎婆惜的问题,跟潘金莲杀夫、潘巧云叛夫比起来,还是不一样的。

当然,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下结论说施耐庵先生就跟潘家有仇。但《水浒传》中的两个潘姓女人,确实都值得研究一番。

说起来,潘巧云也算是个苦命的。她年纪轻轻就没了丈夫,成了寡居的女人。

不过命运并没有完全抛弃她,很快她就又组成了一个家庭,她嫁给了杨雄。

在大众眼中,杨雄是不错的。他有一个不坏的工作,也有一身尚可的本事,而且似乎是个懂得顾家的,也知道疼老婆。这杨雄还很讲义气,认了漂泊的石秀做兄弟,并让他住到自己家里。

但在潘巧云眼中,杨雄的表现似乎并不够好。

之所以如此,是在于二人的认知与需求差异。

杨雄要做的是一个世俗的好人,潘巧云要的,则是一个有情趣的丈夫。

这两者,差异很大。

世俗的好人,常常会按照社会的要求去照顾家庭,而不是按照家人的要求。于是,就产生了偏差。一个觉得自己给出了全部,一个觉得什么都没有得到。

潘巧云就是此类。

杨雄确实有个不错的工作,算得上体面,也有足够的收入。但潘巧云在意的其实并不是钱,当然,最准确的表达是,潘巧云的终极目的不是钱。

在杨雄眼中,自己能够拿钱回家就足够了,便完成了一个男人、一个丈夫的义务。于是,他的目标是拿更多的钱回家。

但潘巧云在意的是,我们有钱了之后,还要有点什么。在潘巧云眼里,钱财够用就可以了,接下来就该去享受生活了。她有着钱以外的追求,然而杨雄没有。

这时,矛盾就产生了。杨雄以为自己做到了最好,给了妻子最大的幸福,旁观者觉得这杨雄真是个好人,懂得为家庭付出。但在潘巧云眼里,丈夫是有些呆板与木讷的。他只知道去干事业,从来不管家庭。不是杨雄没有管过,而是方向不对。

在杨雄眼里,自己经常出差,是为了家在奋斗。在潘巧云眼里,杨雄一个月中有半个月不在家,就是冷落自己的表现。

因此,虽然杨雄一直在努力,虽然人人都觉得杨雄是个好人,但潘巧云并没有得到满足。因为杨雄走错了方向。

杨雄不仅在对家的态度上走错了方向,在对老婆的态度上,也是一样。

从《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出,杨雄其实是挺在意潘巧云的,也算得上是一个听话的丈夫。杨雄信任潘巧云,也会努力去满足潘巧云的愿望,会听从她的意见。但这些,其实并不是潘巧云要的。

杨雄依然在做一个世俗的好丈夫,他注定能得到周围众人的认可,却无法让潘巧云满意。

杨雄对老婆的爱,本质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听话的机器,是一个清扫障碍的工具,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情趣的人。

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善良、厚道、老实,你提出什么要求,他们都会去满足,但他就是无趣,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很枯燥。他们是好人,但他们真的不吸引人。

杨雄就是这样一个家伙。

潘巧云要的是生活的品质,这品质不仅有足够的钱财,更有精神上的互动与交流。而杨雄偏偏不懂这些,杨雄更像是一个机器。让他做事可以,让他给人带来快乐,他是不行的。

于是,便出现了偏差。

在别人眼里,潘巧云有一个优秀的丈夫,但潘巧云并不这样认为,她会觉得,自己守着一个榆木疙瘩。

这种情况下的潘巧云,一定是苦闷的。人人都以为她幸福,但其实她并不满意。而这不满意又是无法言说的。

想想看,如果潘巧云跟别人抱怨,说对丈夫不如意,旁观者会怎么说?肯定说她不知足,这么好的丈夫都不懂珍惜,实在是太过矫情了。

其实,不是潘巧云本身矫情,而是认知偏差决定的。这杨雄,是个标准的世俗好人。

在这一点上,连一向以精细著称的石秀,也是一样的看法。他觉得这“浪荡”的嫂子配不上自己的哥哥。其实,根本的问题在于,杨雄与石秀不懂女人。

石秀和杨雄完全是以男性视角在看待问题。他们不管面对谁,奉行的都是对待好兄弟的那一套。他们不知道,人与人的需求是有差异的。他们尤其不知道,男人和女人的需求差异更大。

这种认知差异,是潘巧云不幸福的深层原因。

她要的是一个懂情趣的情郎,而杨雄只能做一个好哥们儿。杨雄这类人,是典型的男人中的好男人,于女人来说,喜欢他的怕不多,尤其是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

这也是很多人的通病。我们常见社会上很多被剩下的“好人”,于是,常为他们感叹,为什么这么一个好人总是单身。原因很简单,这种人只懂如何做朋友,不懂得该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伴侣。当我们将之当成朋友的时候,发现他各方面都极为妥帖。可是如果跟他做情侣后,就会了解到,其实这个人有一个致命的毛病,那就是无趣。真的很无趣。

于是,这类人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身边人为他抱不平,但跟他有过亲密接触的人又都会远离他。如果以一种暧昧身份与其接触,然后发现他并不是自己寻找的那个,从而远离后,就会招致品评,人们会觉得这个人太过挑剔了,这么好的人都看不上。

其实,就是角度差异造成的认知差异。

所以,潘巧云必然是苦闷的。

但其实,这份苦闷,是人生的常态,即使如今的社会中,身处此类苦闷中的人,也比比皆是,这些苦闷者,有女人也有男人。归根结底在于传统文化笼罩下的人们,并不懂得去表达爱与经营爱。一句话,太多的人不懂爱情。

在古代社会,此类情况尤其严重。没有爆发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人们选择了隐忍。

但潘巧云不想忍。

这完全没有问题。

问题出在潘巧云并没有相应的实力,或者说没有足够的智力。

聪明的人,在面对这种苦闷的时候,会去努力改变自己的另一半。他不懂情趣,就教他情趣。

潘巧云没有教,而是选择了背叛与逃离。

从她做出这一选择的那一刻起,她就注定要受到道德上的指责与批判。

潘巧云越轨的对象是裴如海,一个真正的“花和尚”。

同类推荐
  • 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陈祖芬在她写的小说里要成立爱与快乐研究所,简称L&J。孔庆东教授说,这部小说是她的原形毕露,如果不是看到她的名字,一定以为是又一个少年作家新鲜出炉。他会对北大有关人士讲,要注意这个人,少年班招生时,如果差50分,也招来。张颐武教授说,是这个时代,提供了寻找优雅、寻找纯真的机会。那天席间轮到抽签游戏了,季羡林先生抽到的是:“看见你知道什么是美丽”。汤一介先生抽到的是;“仁者寿”。王蒙夫人瑞芳抽到的是:“你坐上了爱情幸运号”。陈祖芬抽到的是:“这也好那也好,因为你是青春宝”。
  • 边走边想

    边走边想

    《陈世旭散文选集》主要收录了陈世旭的60多篇作品,包括:“森林”、“河谷”、“三清山”、“李白墓碑”、“园博园”、“洞经音乐”、“ 常山高士”、“人生的资产与负债”、“像鱼那样生活”、“学会遗忘”、“文学天地”、“古怪一族”、“自律四戒”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较高的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 薄命是红颜

    薄命是红颜

    历史似乎只是由男人写就的,女人们偶尔参与其中,身影也往往被夹在了缝隙中成了—枚标本或书签。《薄命是红颜》选取了近20位历史上的女 名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 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 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
  • 毒战:中国禁毒英雄实录

    毒战:中国禁毒英雄实录

    他们是影视歌明星,为了禁毒事业,他们毅然投入到禁毒宣传中,充当禁毒形象大使,他们进戒毒所、入乡村、到社区,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撒播爱与温暖;他们是缉毒警,他们或卧底,或直面毒贩,在与毒贩的斗争中,舍生忘死,惩恶扬善,铁肩担道义;他们是禁毒志愿者或社区工作者,他们鞭鞑邪恶,感化迷途浪子,医者仁心,用爱坚守……他们的身上究竟有怎样的传奇故事?他们为了无毒中国梦进行着怎样的抗争?一切尽在《与魔共舞》,它将为您独家揭秘!
热门推荐
  • 错嫁逃妃:重生嫡女要休夫

    错嫁逃妃:重生嫡女要休夫

    南郡慕容家尊贵嫡女有着万里挑一的美貌,可桃花运却实在不怎么样。某女怒吼她要的良人死哪儿去了?某男指指自己,宠溺的将她按进自己怀中,轻声哄道:“发傻了吧,我在这儿呢?”白天的一副生人勿近的臭脸去哪儿了?半夜跃进她窗户,落尽水池中拥着她说的可是另外一番话了。“嘘,小声点。虽然我很了解你兴奋异常的心境。可是总要慢慢来是不是。”某男张狂的一张好看的脸异常吸引人捏。“喂,把你爪子给我拿开。”她气结,居然魅惑了自己夫君的儿子,可是有些不靠谱。虽然这男的长得的确好看,多金,身份也不错,比她聪明。某女垂首拽着衣角,红着脸颊道:“奴家还未准备好呢。”
  • 萌妻想逃:恶魔老公求放过

    萌妻想逃:恶魔老公求放过

    他宠她、爱她,恨不得把她捧在手心害怕融化;她厌他、拧他,恨不得把绿帽子戴到他头上。千辛万苦终于她把恶魔惹怒,被逼到床上的角落。“康沐,你……你想干什么!”她上依旧逞强,蜷缩的身体却开始打颤。“我想干什么?”他平静的眸子带着淡淡的冷笑:“我帮你舒舒筋骨。”“不要……”她想逃,却被狠狠的按住,低声哀鸣:“老公,求放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 崩坏星河

    崩坏星河

    随着星际殖民时代的开启,人类终于将文明核心价值观散布到了广袤的星河之中。粉碎星球的战舰巨炮为漆黑寒冷的宇宙点燃了正能量之火,大炮射程之内,遍地真理!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周游列国,行侠仗义的故事。这是一个遍赏群芳,绝不负责的故事。读者群:老群崩坏星河虫卵孵化井145108957新群:崩坏星河482605483
  • 武印乾坤

    武印乾坤

    大千世界,神乎其神。世间修炼,无穷无尽,皆为踏足巅峰。诸神天明,唯江河在奔腾;浩荡劫难,独陵天霸世界!荒域少年江陵,为觅真正的自我,报血仇,寻真爱,以杀意启程,征服群雄,争霸大陆,在这个你死我亡的时代亡命挣扎。为亲情,他可不顾生命;为爱情,他能放弃世界!他,只是一个人,不是神,但在这诸天浩劫的地域,他却能一步一步的走向傲视群雄,群芳环绕的人生……
  • 巨星来了

    巨星来了

    今天媳妇让我看《大魔王又出手了》,我说不好看,当时她就跟我吵了起来。后来我就想:我一个大男人,为什么要和一个女人计较,更何况还是自己的媳妇!我当时就道歉了,表示会继续看《大魔王又出手了》。道完歉,媳妇很高兴,她手里的菜刀放下了,她妹妹抓着我头发的手松开了,她哥手里的砖头放下了,她弟弟手里的铁楸也放下了,丈母娘手里的擀面杖也扔了,老丈人拿出手机:“棺材还是退了吧。”**新书《大魔王又出手了》已开。
  • 铁冠图全传

    铁冠图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月里花儿香

    六月里花儿香

    导师打电话来说,定在“六一”早晨八点在教研室举行分组答辩。肖爱民翻了个身说:“电话都摘了,手机都关了,她怎么又能打进来的?”“打到隔壁。”“混蛋,他们怎么不采取统一行动,这……才八点过十分嘛。”“老虎给女朋友打电话约吃饭,打完顺手就搁上了。”“六一……还让不让过儿童节了。这种灭绝师太!太过分了!”“水桶”乐了,说:“痛心啊,如此摧残祖国花朵!待我等将这灭绝师太告上法庭,让她麻烦缠身,让她跟法官答辩去。”
  • Mansfield Park

    Mansfield Par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剩女的一百个提醒

    剩女的一百个提醒

    剩女划分为几个等级:25~27岁为初级剩客。这些人还有勇气继续为寻找伴侣而奋斗,故称剩斗士;28~31岁为中级剩客,别号“必剩客”;32~36岁为高级剩客,被尊称为“斗战剩佛”;到了36岁往上,那就是特级剩客。当尊为“齐天大剩”。剩女已然成为了不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被谈论的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