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6700000001

第1章 前言(1)

老子静享着旷世孤独

面对着万古千秋的寂寞之风

谁能坚守内心的质朴与纯真

在精神上与之共舞呢

《老子》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第一章至第三十七章为《道经》,第三十八章到第八十一章为《德经》,全文共八十一章,五千余字。在形式上,《老子》采用了《诗经》韵文、短章体的形式、并有着散文化趋向、如同后世的格言警句似的表达,同时也吸取了《诗经》质朴浑厚的语言风格,与后世的对话体以及再进一步发展的散文体文章,有着较大的区别。老子(约前571年—前471年)以文学般的生动形象的手段,来谱写他的哲学著作。从整体内容上看,《老子》是以探索宇宙自然本原出发,来阐述如何治世、修身、做人、处世的一部哲学著作;其中治世为民的政治主张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他的总的政治主张就是站在广大民众的一方来劝导治世者坚守“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原则。同此前的学术思想主张相比,《老子》无不具有高妙的治政理念和崇高的道德精神指向。《老子》,不仅治政等方面特具建树,更重要的意义还可净化人心,特别是如果某个时代道德标准沦丧殆尽、人心慌不择路的大背景下,《老子》所倡导与蕴涵的精神价值、作为治世的温补性的良药,抚慰和痊愈社会良心,更显得弥足可贵。

老子一贯渲染“光而不耀”(《老子·五十八章》)的哲学理念,然而,他的哲学思想,总是闪烁着悲天悯人、济世为民、博大的人文关怀而绚烂夺目的光辉。

从宇宙观到社会观再到人生观,老子作了全方位地阐述,极其系统和完整,从整个中国历史直至清代末期的思想史、哲学史的进程来看,这种情况真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老子》虽然具有全面完整的治政理念,但是老子不是政治家,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他的哲学体系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无本之木,而是建立在可感可知的唯物的“道”的基础之上,而且可以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生实践的。这是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一件了不得的大事。老子后世的诸子百家也讲“道”,但也仅仅局限在世界观、社会观、政治观、人生观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侧面,而老子所阐述的“道”首先是世界观、宇宙观、自然观,包涵着对宇宙自然的根本看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他的哲学体系的一切,他站得更高,他的视角更宏大、更深刻。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及和比较一位思想大家,那就是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和思想进程最深刻的孔子,和老子相比,孔子无疑是后起之秀。孔子一生主要从事传道授业,他也有着自己鲜明的并承接和弘扬了前人的治政主张,他把他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中国传统文化分类而成的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科,强烈而鲜明地融合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想,传授给下一代,并周游列国而广泛地传播给社会,进一步空前活跃着当时的社会思想以及学术思想。孔子的贡献不在于哲学,孔子没有老子系统化的哲学体系,如果硬说有的话,那也仅仅是零星地体现在孔子对当时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孔子的贡献在于:他大面积地剔除了当时传统文化糟粕、把一些具有人类发展方向的文化,从统管文化的贵族手中普及到广大民众之中去。他以他的治世理念编纂了《春秋》,诠释《易》、删定《诗》等,孔子是教育家、思想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但很难说孔子是具有老子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但从孔子的很多观点和主张来看,孔子应该是大量地吸取了老子丰富的哲学营养。

老子的世界观是唯物的、辩证的、发展的、运动的,但毋庸讳言,与之相矛盾,老子构筑的人类理想社会却是非常落后且倒退的。老子不排斥“功”、“名”、“利”,但老子讲的是“大功、大名、大利”,他排斥的是其中的“一己之私利、私欲”,其思想的背后,无不透露出对民众的至爱,达到“公”而“忘身”的精神境界。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这种具有高尚的“雷锋精神”似的人生价值观取向,这不得不令人赞叹和佩服!这实在是有些教人不可思议,且有些问题不能不驱动我们深究和探询。而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建设的当今时代,老子的很多观点,无不具有积极的我们迫切需要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老子在他的五千余言特别是在《老子·道经》中,始终坚持要求治国者要这样要那样、不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呢?而老子对民众的要求相对要少一些呢?从客观上讲,老子的确把握住了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许可能因为,老子当时清楚地看到,自从社会分工、且国家产生之后,治国者便从百工中分离出来,从民众中分离了出来,治国者掌握了国家机器,手握民众赋予的大权,管理着一切,甚至包括民众的生死,他们高高在上,呼风唤雨,治国者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民众的生存,关乎着社会的发展与安定,他悟出,如果治国者按社会之道、社会规律来治世,那么社会就会呈现万象更新的美景,这就是他所说的治世者按“道”办事的“无为”;如果肆意妄为,胡作非为,不按规律办事,社会就会处于危险纷乱的末日境地,这就是他所说的治世者按个人意志胡作非为的“有为”。所以,老子对治国者的要求和告诫就要多一些,从字里行间教人感受到,甚至他是苦口婆心的、叩首般的忠劝。从这一侧面来看,《老子》就是一部关于政治的哲学著作,主要阐述如何治国的总原则。至于“为人处世”、“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哲学意义,也可看成是他那些政治主张的延伸和人们进一步解读出来的结果。《老子》内涵广阔的哲学观点,均根深蒂固地影响到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甚至是深入到平常百姓的生活习俗。

老子阐述的“道”,按现在的话说,即宇宙自然的本原问题,其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的学术思想体系,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广阔无垠而绚烂无比的哲学宇宙。

人类探索“道”、探索宇宙自然及社会规律之路,是非常漫长和艰辛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和科技发展史,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千年万年来,人类历史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宇宙自然及社会规律的过程。为什么会有我们的宇宙,宇宙的密码到底是什么,它从何而来将向何而去;宇宙的中央部分与宇宙的边缘区域,各自承受的压力、重力、质量相同吗?它在自己承担浩大质量和重力的情况下,而为什么没有断裂以及分裂,如果有,而在宇宙的何处,断裂处将会是什么物质去填充;宇宙的自我修复能力到底有多强;时间和空间从何而来,时空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物质会有质量;为什么物质会永恒地运动着,谁制造了原动力;为什么会有人类及其思维,生命的密码到底是什么,等等,现今人类的科学技术还不能给予圆满的回答,人类任重而道远。从微观到光波、介子、胶子、玻色子,从宏观到宇宙的产生,星系的产生,这些万象纷呈的“道”,总是困扰着我们人类。人类每前进一步,都要凝聚人类逐渐积累的智慧和科技力量,才能迈出那么一小步,但是从地球人到宇宙人,人类终会有不断地质的飞跃。

1917年,爱因斯坦(德国,1879年—1955年)就提出了有限无界的宇宙球模型说,即广义相对论。他指出:“应把宇宙看成是一个空间尺度方面有限闭合连续区。”并在宇宙物质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在数学上建立了一个“无界而有限”、“有限而合”的“四维连续体”,即宇宙是一个封闭的“宇宙球”。人们根据这一假说猜想:宇宙极限为百亿余光年,即一颗恒星射出的光线,在一百亿余光年后还会返回出发点。这种把有限和无限结合起来的思想合乎辩证法。但这样的奇妙学说,至今人们还不能完全理解。

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英国,1942年—),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受大众瞩目的科学家,他在对宇宙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提出:宇宙有限而无界。比如在地球上,无论我们从南极走到北极,还是从北极走到南极,我们始终都不可能找到地球的边界。这就是有限而无界,宇宙也可能是如此,但宇宙很可能比三维世界的地球多了好几维。就像生活在二维世界的动物无法理解三维世界一样,生活在三维世界的我们无法理解多维的宇宙。

老子阐述的“道”,是否蕴涵了像爱因斯坦以及霍金的宇宙科学内涵呢?必须明确的是,老子是不可能站在今天的科技高峰去俯视他的“道”的,但他的“道”的内涵是如此那样地精深广博,是否有那种超凡的感性认识,这需要我们去深刻地感悟。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也不必低估了古人的伟大而超凡的智慧,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同在老子的故乡、古中国的楚地,便产生了楚辞《天问》,作者是后于老子一百余年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他以“问天”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宇宙自然的终极思考和诸多难解的疑问,这不得不令人称奇。让我们耐着性子,来品读一下《天问》的前半部分吧,屈原写到: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氾。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用现在的话翻译过来,大意是说:

“请问宇宙开始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

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明暗不分浑沌一片,谁能探究根本原因?

迷迷蒙蒙这种现象,怎么识别将它认清?

白天光明夜晚黑暗,究竟它是为何而然?

阴阳参合而生宇宙,哪是本体哪是演变?

天的体制传为九重,有谁曾去环绕量度?

这是多么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筑?

天体杼轴系在哪里?天极转动设在哪里?

八柱撑天对着何方?东南为何缺损不齐?

平面上的九天边际,抵达何处联属何方?

边边相交隅角很多,又有谁能知其数量?

天在哪里与地交会?黄道怎样十二等分?

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在天如何置陈?

太阳是从旸谷出来,止宿则在蒙汜之地。

打从天亮直到天黑,所走之路究竟几何?

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

月中黑点那是何物,是否兔子腹中藏身?”

从文学的角度去看屈原的诗歌,好像采用了十足的浪漫主义手法创作的,而从现代科技的角度去审视,屈原不是在凭空想象,却是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对宇宙自然进行着实实在在描写和思考,看不出有多少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屈原对宇宙本原的这些终极思考和疑问,难道没有着像爱因斯坦、霍金等现代人对天地宇宙、日月星辰的同样深度的拷问吗?古人同今人,在这方面有着何其惊人地相似!屈原的那些疑问,毫无幼稚成分,就和我们今天对宇宙的疑问如出一辙,没有多少太大的区别,科学成分颇多。不可否认,只不过老子、屈原等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在没有精、尖、高的科技力量为基础的条件下,仅仅处在一种感性、感悟的初级认识阶段罢了,但是我们不能决然地武断地否认古人曾经有过的超时代的终极思考和深悟。在不发达的古代,人类离自然反而是那么贴近;在科技、文化、物质发达的今天,人类离自然却反而是那么疏远,人类对大自然的贴身感受可能将变得越来越迟钝和麻木!人类这种严重脱离大自然的现象,是否也终将会被大自然所拷问?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必须警醒:聪明的人类,我们不要让我们人类变成大自然的天敌,不要让我们自己变成我们自己的天敌!

然而,我们还是不得不说,至少,当时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绚烂、瑰丽而神秘的楚文化孕育了《老子》,这和当时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的中原文化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老子阐述的“道”,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文学意味十分浓厚;而从哲学的视角去看,老子确实在以客观、冷静、公正的态度,阐释了他的宇宙观、自然观、世界观,并以此为基础,生发了他的社会观、政治观、人生观,哲学意味又十分强烈。

同类推荐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本书第一编是“现实主义原则的特点”。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章中,著者认为,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是从许多非常相近的文艺创作经验中抽取出来的对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基本实践原则,这就是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
  • 王阳明心学课:修炼强大的自己

    王阳明心学课:修炼强大的自己

    面对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生活,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也越发孤独。其实幸福只是一个过程,但很多人却把幸福当成了结果。人一旦把幸福当成结果,就如唐僧取经一样,内心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得到幸福真经。所以,要获得幸福,需从修心开始,王阳明的心学便是教我们如何修炼内心的,我们也可以把王阳明的心学看作是一堂恢复我们丧失已久的良知的修行课。他的心学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洒脱,对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 罗素哲学概论

    罗素哲学概论

    罗素哲学的丰富性,几乎触及人类生活的一切问题;其体系之完备涵盖了真理观、认识论、逻辑思想、伦理学、社会科学、文化教育等等。本书以凝练的语言介绍了影响人类思想进程的伟大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哲学思想与充满激情的生命实践。全书共分六章,依次介绍了罗素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逻辑原子论和实在论,罗素的道德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以及罗素哲学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本书论述了罗素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理论核心及影响,行文间更彰显其“哲学应该为正义事业服务”的实践精神,对罗素哲学的各个观点做了精辟的分析研究。
  •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儒家的处世之术早已成为世人可循的经验,千百年来,《论语》《孟子》更成为世人的必读经典。本书概括了儒学中众多精华的内容,分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贫而乐,富而好礼”“德不孤,必有邻”等章节。这些穿越时空的真知灼见,对我们的人生规划和为人处世都有着极其实用的指导意义。若能认真阅读,仔细参悟,当可为自己的修身立命找到一个可靠的解决途径。
热门推荐
  • 马化腾的资本

    马化腾的资本

    腾讯公司1998年成立,在创始人马化腾的带领下,公司实力由弱变强,员工人数由少变多,公司业务由结构单一化到生态多元化,腾讯公司从一个当初整天吃不饱的“小企鹅”发展到如今的“企鹅帝国”,堪称中国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经典神话。本书所讲述的既是马化腾历经时间沉淀的商业智慧和人生感悟,更是马化腾驰骋商场多年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精华。
  • 深海边缘

    深海边缘

    她的降生,终究是不凡,即使再危险,她的母亲,父亲与朋友,都不会离开她,不是吗?待看她再身边人的羽翼下,在这个小岛,快乐,无忧的过着童年;但一切,似乎不是那么安静平和,她的身世之谜,也渐渐揭开......
  • 阴阳餐厅

    阴阳餐厅

    一座传说中的黎明之城,搅得这片大地风起云涌,风云变色。一间历史中的阴阳餐厅,迫得五大家族浮出水面,再战一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怎知,黄雀之上,仍有雄鹰俯视。谁会笑到最后,谁又能成为赢家?
  • 娇女千变之俊俏美男怀里抱

    娇女千变之俊俏美男怀里抱

    很久以前冲动开的,没想到审核通过了,但是最近没什么灵感,十几天高考后会开始尝试快穿文,这本就先放着了。花芷棠一不小心来到异世后,开启了奋斗之路。更多详情,后续再补
  • 落魄格格凤凰命

    落魄格格凤凰命

    她,出生皇家,生母却是不起眼的小主,本应受封为公主却因母妃身份成了云国的格格。用计平乱后宫、得到太后庇护,背后神秘的身份,她最终成为公主,母妃也在皇上驾崩之后受封为梅太妃。成年后,她远嫁燕国和亲,后宫艰险,她步步为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智者预言

    智者预言

    本书着重讲智者的方法,汉易京房研究系南京大学原天文系主任卢央教授撰文。宋易陈抟,邵雍研究原中国周易研究会会长唐明邦教授撰文。作者之《四库全书》中选录历史上“占事有验”的六十位人物的事例,分易占二十七人,相占六人,星占十五人,异术十二人,他们全是正史所记载的事例 ,颇为可信,不仅有事迹,而且有正宗的方法,对预测的学爱好者,均有参考的价值。
  • 未央流年

    未央流年

    她是乱世之中颠沛流离的女子,一朝没入宫籍,原以为再也没有出头之日。然而乱世之中风云骤变,如果不想成为旁人垫脚的石子,就只能拔出利剑,守护自身。那一年杏花微雨,她含笑如春风拂柳,他青衣高冠,风姿卓越。然而岁月流年,这场你死我活的争斗里,如何能人生若只如初见呢。
  • 他的小确幸

    他的小确幸

    【已完结!】面瘫,高冷,是S国上下对萧九阎的评价。而要官熙来说,这个男人,除了以上几点,还变态爱欺负人。官熙觉得她这辈子最倒霉的就是顶着一张和顾文溪一模一样的脸,替顾文溪嫁给了萧九阎。她想着两年后把婚给离了就行,哪知道这男人宠她无节制!官熙说:“九爷,我……我们应该可以离婚吧。”“嗯?”男人危险地眯眸。官熙秒怂:“九爷,请务必让我一直当您的太太。”他的这个小太太,就是个傻的!【1V1,高甜宠文】
  • 婚内危情

    婚内危情

    【深情至宠】结婚一年多以来,老公从来不碰我,却喜欢流连在外拈花惹草。直到有一天推开房门,发现床上滚在一起的竟然是我的……真是士可杀不可辱,我对他心已死,只求离婚得到解脱。而他却掐着我的喉咙,恶毒地吼:“我还没玩够你,想离婚下辈子!”我撕心裂肺地哭着跑出了家门,另一个成熟有魅力的男人,闯入了我的生活。他看似高冷却对我异常温柔呵护,我渐渐开始沉溺于其中……明明知道自己还顶着已婚的头衔,却一步步开始触碰……(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针对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从中外成功的家教中,精心萃取了让孩子从小爱上学习的有效方法,总结出培养孩子爱学、乐学、善学的91个妙招。这些妙招,招招受家长欢迎,招招让孩子受益。可以说,本身是一本通俗简明、易学活用的家教方法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