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壹姐儿
你还依然认为,校园霸凌(Bulling的音译)离你家孩子很远吗?
这两天,京城妈妈圈里热议的一起事件,就发生在无数人砸锅卖铁也要买学区房去挤的名校中关村二小。
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被同学用屎尿废纸桶扣了满头,其他围观的同学哈哈大笑,可是当家长表现出自然的愤怒,并要求学校解决问题时,校长和老师的失职与漠然令人惊愕,学校方面甚至认定,这只不过是一个“过火的玩笑”。
当事家长以长文形式将经历在网上曝出后,该事件迅速在朋友圈和京城家长尤其小学家长群里发酵,在所有讨论中,类似“丫的,跟他干了”这种以暴制暴的态度和方法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既然学校无法保护孩子,那就教孩子自己保护自己!”
当“以暴制暴”的下策成为大多数家长心底无奈的第一选择时,我们再来看中关村二小事件,它究竟是玩笑,还是欺凌?它们的界限在哪里?如果这只屎盆子扣到了校长和老师的头上,校方又会如何界定事件的性质?
太多人低估了校园霸凌的伤害性与普遍性了。无论国内国外,无论男孩女孩,霸凌现象都是笼罩在校园上空的血色阴影。
有些霸凌事件直接导致了鲜活生命的凋零,比如,今年4月份,重庆彭水县桑拓中学一名初二学生就在厕所内被同学围殴致死。
还有些给受害孩子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和人格伤害,比如,今年3月,安徽黄山一名高三女生被同班的3名男同学下“春药”,可当她向学校反映此事后,3名男生并未受到应有的处罚,还正常参加了高考。
而那些看上去“轻微一点”的欺负和侮辱,更是直接被冷漠的成年人和遇事只想息事宁人的学校给忽略和掩盖了。
所以,你看到的校园霸凌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太多令人发指的恶意,还没来得及进入公众视野就已经被“摆平”了。
霸凌不是国内独有的现象,有学校的地方就有霸凌,全世界都一样。
日本做过一个关于校园霸凌行为的调查,有将近9成的小学生曾经欺负过别人或是被别人欺负。多么惊人的比例。
美国也是校园霸凌的“重灾区”。上世纪80年代开始,霸凌现象在美国校园里大肆横行,到90年代时,几乎每3个美国学生就有1人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欺凌。
后来引爆美国社会关于霸凌现象舆论的,是1999年震惊全美的科伦拜校园枪击事件。在这起事件中,持枪和爆炸物闯入学校,先是连续枪杀12名学生和1名老师,后又自杀的施暴者,就是校园霸凌的长期受害者。
最让人不安的是,这并非个案。很多花季的少年少女,不是被霸凌折磨至死,就是被逼到绝境后,直接用生命点燃复仇的火焰。而在霸凌事件中身心备受摧残,甚至留下一辈子阴影的孩子,更是多不胜数。
台湾儿童福利联盟的调查也显示,台湾的中小学生至少有6成被凌辱过,而校园霸凌已经成为了很多在校学生的梦魇。
可以说,校园霸凌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只不过,当中国首都的知名小学都还在对霸凌现象视而不见、霸凌事件的施暴者总能“法外逍遥”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早已开始把这个现象,当作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来治理了。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聚焦中小学校园霸凌行为的防治,其中,挪威心理学家Dan Olweus的研究成果是最早取得实效的。其研究理论的大规模实践结果证明,从学校、老师和学生等多个层面介入,能非常有效地降低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
目前,绝大部分的发达国家都已将“反校园霸凌”立法,并奉行“零容忍”法案,且立法标准也不断在细化,关于霸凌的界定也越来越清晰。
比如,在美国,吐口水等侮辱行为以及对他人精神上的贬低,都算霸凌,被欺负者同样也能受到法律的保护,更不用说类似被中国知名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认为不过是“一个玩笑”的扣屎盆行为了。
美国法律对于霸凌事件也是从重处罚,为打击群体犯罪,推波助澜的帮凶或是围观看热闹的人也会被“连坐”。今年年初,3名在美的中国留学生,就因烫乳头、殴打和逼吃头发等欺凌同学的行为,分别被判刑13年、6年和15年,并将在刑满后被遣返回国。
因为这些对校园霸凌零容忍的国家都认定,霸凌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带来极其严重的伤害,对社会环境的危害也相当严重。
除立法外,这些欧美发达国家的学校又是怎么做的呢?
壹姐儿一位移民澳大利亚的朋友,曾亲历了中澳两国学校在对待霸凌事件上完全迥异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下附相关文章链接)。
在国内,学校通常会避重就轻,能把自己摘干净,就绝不蹚浑水,而且绝大部分的国内学校都会认为,孩子间的“恶作剧”很正常,家长把事情闹大“不至于”,是“找事”,再加上欺凌别人的孩子也都是未成年人,口头教育一下就行。
这一点,在中关村二小的此次事件中尤为明显。
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让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施暴者的保护伞,助推着霸凌越来越没有底线。
而在澳大利亚,学校都会有明确的“反霸凌政策”,并对很多被中国学校视为“小事”的情况高度重视。
这位移民澳洲的朋友曾分享过一个小案例,在学校里,一个女孩不小心把她儿子的鼻子碰出血了(她真的不是故意的),他儿子被第一时间送到了医务室,而那个女孩也被叫进了校长室。
很快,她就收到了来自女孩家长的道歉,学校也把处理过程写在纸上,让孩子带回家。
公开、透明、不隐瞒,积极地让家长知道校方是如何处理的,这就是中国名校与澳大利亚学校的差距。
很多欧美国家也是如此。在英国,校园霸凌的施暴者,即便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也有可能遭到退学的处分,而且政府、学校、监护人责任明确,对于学生的惩戒程序都十分透明。
此外,防治学生的霸凌行为,是学校提升教学品质的基础。换句话说,一个学校需要先治理好校园霸凌现象,再来谈教学质量。
美国则通过立法,赋予学校更多对学生进行行政处罚的权力,务必保证对霸凌现象零容忍。同时,美国的学校还被要求必须采取至少以下三项措施:
一是提供畅通的校园霸凌举报渠道,老师和教职员知情不报同样也要受罚;二是凡是举报的霸凌事件都必须严格调查;三是校方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干预。
荷兰的每个学校也都会有针对霸凌的应对方案,不仅有分级评估、详细的预警通报规定,还有具体的处理流程,一旦发生霸凌事件,就会立即启动处理方案,对被欺负的孩子进行保护,并根据情节轻重,为受害方提供心理援助。
日本政府为防治霸凌事件,还专门成立了检查小组,以监督学校纵容校园暴力的行为,并为学生开通24小时求助热线。
看吧,对校园霸凌现象的重视程度,也在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如果不能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也不懂得敬畏生命,最终腐烂的是自身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