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不是美丽,却胜过美丽,它是一种和谐,是一种艺术的产物。优雅从文化的陶冶中产生,也在文化的陶冶中发展。因此,优雅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熏陶和培养出来的。内心没有优雅的话,不能说是真正的优雅。北大本身就是一个优雅的所在,她亦教会学子如何做一个真正优雅的人。
【品位,就是品鉴一种心境】
在时下的生活中,人们总会用品位一词来定义某个人在某一方面的辨别和鉴赏能力。比如,衣服的品位、鞋子的品位、对男人女人的品位、对时尚的品位、对生活的品位,等等。这个品位体现的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心态,或者说是一种心境。
既然是能力,就不是某种东西能够轻易取代的;既然是心态、心境,就不是某种外在的东西可以轻易装饰或者掩盖的。因此,我们知道,一个人即使穿着名贵的服装也未必是有品位的,一个人即使粗衣布衫也未必是没有品位的。
看到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很有品位的绅士去北极游玩,衣服带少了,在游玩的过程中冻得够戗。一个好心的爱斯基摩人给他拿来了一张熊皮让他保暖,他问人家:“这皮衣是谁设计的?范思哲?阿玛尼?还是Boss?”爱斯基摩人连连摆手说:“阿卡达,阿卡达。”就是“不是”的意思。绅士一听这位设计师的名字从未听说过,就气愤地说:“Boss以下的品牌我从来不穿,赶快拿走!”无奈的爱斯基摩人离开了。
绅士继续顶着寒风往前走,他感觉眉毛上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这时,一位探险家经过,好心地想送给他一件羽绒服,没想到绅士一看羽绒服的品牌,气急败坏地说:“这种不入流的衣服我怎么会穿呢?这简直是在侮辱我,赶快收起你的好心吧!”探险家觉得不可思议,看绅士那么生气,也懒得再说什么,就离开了。
被冻得浑身冰冷的绅士被一只企鹅遇到了,企鹅好心邀请他去家里烤火,绅士用僵硬的手比画着问:“你有巴洛克风格的壁炉吗?”企鹅说没有,绅士闻言昂着头说:“没品位的火炉不会让我温暖,走开走开!”企鹅红着脸走了。绅士顶着寒风继续往前走,走啊走啊,最后冻死了。
这虽然是个杜撰的笑话,却真实地反映了一部分人的品位观。他们总是试图用外在的东西来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于是名牌、奢侈品成了他们的不懈追求。但让他们痛苦和难过的是,这种追求的过程本身就代价昂贵,而且用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所谓品位,总是不如想象中的牢固,往往在关键时刻露了马脚,不但没有给自己争脸,反而出了洋相。
当一个人过于在意外在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必然忽略了对内心的修炼,而一个内心缺乏修炼的人就如同外表光鲜、内在却已经糟糠的萝卜,中看并不中吃。到头来,必然会落得两手空空的下场。
当然,不可否认,外在确实是构成品位的因素之一,比如,高大的身材、俊朗的面容、得体的衣着等,但是,这些是很容易具备的,同样也是很容易失去的。只有沉淀在内心的东西,才是集合了体验、经历、年龄、知识、情感等因素的集合体,而这其中的每一个因素都是因人而异的,都是需要时间来积淀,需要智慧来打磨的,也只有这样的沉淀和打磨才能让生命的坐标变得与众不同。
很多有幸在著名学府北大度过几年青春岁月的人,都会被北大浓重的历史气息和人文气息所感染,徜徉其中,心灵仿佛洄游在历史和现实、理想和追求之间,被感动,被洗礼。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因为北大的独特品位所在。这品位不是华丽的建筑,不是宽敞的校园,不是很大的名气,不是悠久的历史,而是所有的一切汇聚成的一种精神气质。
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有“中国政治晴雨表”之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
北大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源头之一,以及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根据地之一,北大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作为中国最具精神魅力的学府,百余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他们从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来,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赴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在北大薪火相传,构成一种恒远而不具形的存在。“科学与民主”早已成为这圣地不朽的灵魂。在北大学会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感受更多的却是北大对一个人人格的熏陶,从这里走出的代代骄子无不具备“北大”特有的精神气质。
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
一个人的品位得来大致也是如此,需要从言行举止的一点一滴做起,需要注意外在的修养,更要注意内在的修炼,知道什么是合乎礼仪规范的并能够准确无误地做到,知道什么是有失体面的并能够巧妙地避免和化解。在经历岁月的打磨后,不是变得圆滑世故,而是变得豁达智慧;在经历挫折的考验后,不是变得暴躁易怒,而是变得平和从容;在经历生命的洗礼后,不是变得独断专行,而是变得开放自由……所有的一切,都能够让身心沉浸在一种美好和愉悦中,无论做什么、说什么,得到的结果都是平心静气、开心放松,这样的人总会魅力四射,让身边的人紧紧围拢过来,散发出天然的领袖气质和影响力,成为关注的焦点。
这样的品位是内在的一种宁静、一种淡泊、一种心境,一个人有没有品位完全是个人心灵的一种流露。品位不是虚无缥缈的一种自我感觉良好,它是由表及里的综合表现,它是由内而外产生的一种韵味,它像清风拂动,像月光挥洒,最美好的感觉就是惬意。
北大用她的品位彰显了自己的地位,一个人也需要用自己的品位来彰显自己的人生态度,而这种态度最终会定位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如果去问一位男性,什么样的女性最美?答案可能会有很多,但是一定少不了一个,那就是温柔。温柔是女性最致命的武器,也是男人最欣赏的女性品质。大诗人徐志摩的经典诗句: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恰似一朵水莲花
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首诗写尽了女性的温柔、柔美、娇羞和甜蜜,被广为传诵。事实上,温柔不仅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体现便是爱心、善良,包括关心别人、善解人意,也就是理解别人、有同情心并乐于助人等品质。温柔似乎是女性永恒的美德,18世纪法国哲学家卢梭说:“妇女的第一品质,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温顺。”
温柔也是一种素质,它总是自然地流露,与人性同在,藏不住也装不出。在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女性中,日本女性素以美丽温柔著称。在日本,善于化妆和服饰的女人,往往要高出仅仅具备天生丽质的女人一筹;而日本女人由心散发出的温柔,内在修养所散发出来的女性魅力则会令每一个靠近的人如沐春风。
温柔是一种光彩,能使平凡的女孩变得出众,温柔是一种财富,拥有了一份温柔即使身无分文也会非常富有。温柔是善良,是体谅,是关怀,是和蔼,是成功时的欣喜和钦佩,是挫折时的理解和安慰。
实质上温柔是一种广博的同情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没有年轻之分,没有性别之分,它是最可贵的人类之爱的产物,拥有它的心灵是丰盈的心灵。
《北大讲座》的第十六辑,名字就叫《温柔可以改变世界》,作者列举了很多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比如,受教育、传统观念、参与政治等,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我信奉“温柔可以改变世界”,温柔不一定不坚强,不一定不自信,不一定没有个性。最后,作者用一首自己很喜欢的诗来结尾: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坚强
因而讨厌柔弱的伪装,
定有一个男人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的地方,
因而不愿意再伪装坚强。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再扮演
幼稚无知的小姑娘,
定有一个男人想摆脱
“无所不晓”的高期望。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情绪化女人”的定型,
定有一个男人可以自由地哭泣和表现柔情。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为儿女所累,
定有一个男人没有享受为人之父的全部滋味。
只要有一个女人得不到有意义的工作和平等的薪金,
定有一个男人不得不担起对另一个人的全部责任。
只要有一个女人想弄懂汽车的构造而得不到帮助,
定有一个男人想享受烹饪的乐趣却得不到满足。
只要有一个女人向自身的解放迈进一步,
定有一个男人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
这首诗所说的不仅是女人的解放,而且是两性的解放。改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就改变了社会,最终也就改变了世界。在这里,作者用温柔指代了女性。当然,不可否认,女性自身的柔美使得温柔的气质表现得更加突出,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温柔并非是女性的专属名词,用温柔一词来形容男性,是一种赞美而不是嘲讽。
英国就业问题专家最近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男性职员若想升职,必须表现自己温柔的一面,因为如今的老板已经注意到,女性的似水柔情对提高工作质量比男子的凛凛威风更加有效。专家们将在写字楼内飞黄腾达的要点归纳为沟通、同情、投入和效率。他们说“替再大的公司工作也不需要发达的肌肉”。或许专家的说法还有待时间的验证,但是,很多无可辩驳的事实则已经证明,在工作和生活中,温柔总是比粗暴更能沁入人的内心,更能拨动心灵的琴弦,而粗暴得到的更多是逆反、对抗,乃至恶语相向、大打出手。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了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北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则小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温暖胜于严寒,温情往往比冷酷更能打动人心。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启发了自我反省,使人的行为变为了自觉。这一点可以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得到爱和尊重,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欣赏,得到社会积极与肯定的评价。在人际交往中,温情正好能够满足对方的情感需要,激发对方的情感,使对方有所感而主动和你拉近距离,从而达到相融的程度。
具体而言,温柔体现或者对应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体贴。
无论是男性对女性,还是女性对男性,体贴都是心灵最好的慰藉,尤其是在遭遇挫折不顺的时候,受伤的心不需要说教、后悔,只需要温柔的安慰和体贴,让它感受到感情的交流和人性的美好,以及来自对方的尊重和爱护就足够了。
2.细心。
细心也可以叫做认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个有心人必定是一个认真的人,而且认真是做成一件事情最起码的素质要求。老子也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现代人都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要想注意并做好这些细节,就必须得有细心、认真的素养和品质。
细心还表现在:你需要记住自己每天应该完成的任务,记住同学、朋友托你办的事情,要记住同学、朋友的生日和他们喜欢吃的食物,要记住他们是什么时候成为你的同学和朋友的……心细最好别表现在嘴上,那样会让人以为你碎嘴唠叨,你只需要默默地记住,默默地在适当的时候表示一下,就能很好地拉近彼此的距离,给自己营造一个舒适的空间。
3.主动。
温柔的人总是主动去做事情,主动为别人着想,主动付出爱心,因为他们的善良使得他们总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或者总是替对方多想,然后主动关心、安慰对方,或者替对方开心。这种主动使得温柔像拂面的春风,让人舒服和惬意。
4.理解。
理解并不一定是感同身受,也不一定是毫无来由,一定是在感情纽带的紧密联系下的主动付出。有时候未必弄清楚了事情的缘由,有时候未必搞懂了对方在说什么,有时候未必知道对方的目的是什么,但是,理解就能够让对方获得力量的支持。
5.大度。
温柔的人即使知道事情的真相,也绝不会用极端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一定会用最美好的想法来“度”对方的心思,也总是愿意将对方的优点不断地放大,将对方的缺点无限地缩小,总是能够给对方足够的保护和理解,总是能够将善的一面更多地留给自己,也留给对方。不计较金钱和宽容的人非常容易引起对方的好感,他们会觉得和你在一起不累、踏实、很轻松,不会觉得你死板、不通世故。
【优雅在心也在行】
人们总会用优雅来形容一个优秀的人,优秀的人一般都会具备这样几点特征:长得不见得很漂亮,但是言谈举止很有风度,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穿着不见得很光鲜,但是一定很得体,凸显自己的风格;说话不见得高深莫测,却每一句都能够说进人心里……
也就是说,优雅是一个综合因素,是一种很多因素融为一体的和谐。优雅从文化的陶冶中产生,也在文化的陶冶中发展。
受命筹建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的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金曼女士就认为,之所以北大在中国高校中第一个建立歌剧研究院,是因为:“‘歌剧选择了北大的同时,北大也选择了歌剧。’歌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机械与声光电技术于一体,因而培养歌剧人才应该是专业而又多方面的。”金曼老师解释道,“再者,歌剧优秀人才在人文精神方面需要得到熏陶和滋养,以此看,还有哪个大学比北京大学更胜任呢?”并且,北大培养的人才是“歌剧的”,高起点的,是能推动中国歌剧走向国际舞台的。而对于北大来说,选择歌剧正如乔羽先生所说的是一个“目光如炬”的决定,“歌剧研究院将会为北大增添一抹色彩”。
百余年的悠久历史和浓重的人文气息、文化氛围是北大的特征和最吸引人的地方,这也是北大在众多高校中独树一帜的根本原因。在人文精神方面,北大独领风骚,而且这种人文精神实实在在地滋养了在她的怀抱中读书的每一个人,即使只是走过路过,也会被那种优雅的气度所深深吸引,深深迷醉。
和北大的优雅一样,一个人的优雅也是具有强大魅力和感染力的,这是一个人适应社会、融入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人们都喜欢和优雅的人交往,因为会让自己获益良多,哪怕仅仅是感受一下,也是一种享受。但是,要想成为一个优雅的人,关键在于自己的学识修养,而不在于长相、外表,因为,优雅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学识和修养的体现,而不是金钱的炫耀。
有一句名言:“一夜之间可以出一个暴发户,但三代也不一定能培养出一位绅士。”是的,绅士不是一夜之间造就的。同样,一个人的优雅也是模仿不来、着急不得的事,它不同于时髦,时髦可以追、可以赶,可以花大钱去“入流”。优雅却是一种恒久的时尚,它是一种文化和素养的积累,是修养和知识的沉淀。从一个人优雅的举止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文化教养,让人赏心悦目。
那么,如何才能变得优雅呢?
第一,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知识的积累和内心的修炼。优雅的根只有深扎在文化知识的沃土里,才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迷人的芳香。因为一个优雅的人,必定是一个心灵纯净的人,而吸收知识是净化心灵最好的办法,而吸取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阅读。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读书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感悟,精神得到升华,变得睿智、从容而平和;读书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也可以提高品位,提高认识事物的境界……这样的人就会将知识内化为一种自身的气质散发出来,让周围的人也感受到愉悦。
第二,要善良而大度。善良的人才会有爱心,才会看到别人的困苦,也才愿意将自己的力量传递给对方;大度的人总是面带笑容的,心灵也因为大度而宁静平和,因此总是一副笑脸迎人,显得不急不躁。也因此,柔和的表情才会从眼底闪现,最终充满整个脸部,当对方看到这样的一张充满温情和关爱的脸庞时,自然也就受到了感染,从而柔化自己的面部肌肉。
第三,要有品位。前文中我们说过,品位是一种心境,它不是华丽的外表、时尚的穿着、俊美的长相,而是内在修养的体现。这种修养是集合了知识、能力、想象、经历、体验、感悟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气质。当一个人懂得穿着打扮,懂得色彩搭配,懂得心灵与外形的协调,知道什么年龄穿什么样的衣服,在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谓之得体,那么,在体现品位的同时,优雅精致的生活细节也就得到完美的呈现了。
第四,要有沉静内敛的个性。遇事慌张急躁是大忌,这样的人无论怎么样都无法让人把他和优雅联系起来。虽然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不是沉不住气,而是积极调整心态,正视事实,迅速走出低谷,用笑脸来迎接新的一天。当然,他不会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更不会怨天尤人。
第五,要注意分寸。懂得在什么地方注意什么礼仪,只有先礼貌了才可能举止优雅。优雅又有一种矜持的味道,所以为人处世不可过分热心。多思而寡言,三思而后动。要把“请”“对不起”“谢谢”等字眼经常挂在嘴边。接电话第一句的“喂”可以用“您好”代替。
第六,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氛围。不能太市侩,也不用刻意追求贵族化。房间里多放点诗书便有香气。而无论住在怎样的环境里,都要与人为善。修身养性,在学习之外拥有自己的世界,你会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健康,健康是优雅的另一个基础,病态的美永远都是病态的,尽管很美,但也只是一种美,不能给人任何积极、正面的影响。健康则不一样,一个健康、活力四射的人,仅凭这一点就能给人一种朝气,而这是最能感染人的东西,因为健康是每个人内心最真切的渴望。当然,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保持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这是一个人优雅的基础。
当然,优雅是发自内心的,但是一些形体方面的锻炼或者外表方面的修饰也是有助于优雅的修炼的。例如:
站一定要挺,抬头挺胸收腹,给人一种气宇轩昂的感觉。
坐一定要雅,上身要正,臀部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腿可以并笼向左或向右侧放,也可以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两腿自然下垂。但切记不能两腿叉开,腿也不能跷到椅子上。
走在路上就把路当成你的T台,要走得旁若无人,目不斜视,走出自己的气势,不要急步流星,也不要走得生怕踩了路上的蚂蚁,要不快不慢,稳稳当当。
穿着不一定必须是名牌,但是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年龄、身材,要穿出自己的个性,一件衣服穿在人家身上很好,但不一定就适合你穿。
相信自己是最美丽、最优秀的。自信不要摆在嘴上,做人一定要谦虚,聪明的人一直都是在夸别人的。要放在心里,从心里往外地散发,表现在脸上。
众所周知,“风格塑造人”。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品格。也就是说,一个人外在的行为举止是其内在本性的表现。它反映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情感世界,这些经过长时期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而养成的个人的行为方式,乃一个人本身性格、气质和禀性的综合反映。
【关注容貌不如培养气质】
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课题研究发现,在集体主义和重视社会趋同性的东方社会,高中生更关心容貌和外在形象,而在美国这样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国家,审美存在多元化,容貌并没有成为高中生们特别关注的自身特性。
调查显示,中、日、韩三国的报告中“自己非常关心和比较关心容貌”的高中生都超过了一半,其中中国68.5%、日本66%、韩国83.2%,而美国仅为33.4%。
关注容貌并没有错,错的是不能只关注容貌。因为,过于关注容貌,必然就会忽略了对自身性格和气质的塑造,这是得不偿失的。
当整容、整形蔚然成风的时候,你就会深切地感受到人们的审美取向在发生着怎样深刻而畸形的变化。因为一个人的外貌一方面是天生的;另一方面又是可以轻松改变的。这看起来是个悖论,但事实的确如此。
谁都知道外貌是天生的,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无可争议,也无可辩驳。但是,当整容整形兴起的时候,当人们的眼光过多地关注于外貌的时候,外貌的改变又变得那么随心所欲、肆无忌惮。这被很多年轻人所推崇。虽然,追求美无可厚非,但是过于注重修饰的美,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心理及性格上的某种缺陷。
高考结束后,不少学生放弃了父母做好的外出旅游的计划,而是到整形医院做双眼皮、隆鼻、颌面整形手术。他们认为,当今社会光读书成绩好是不够的,还要有良好的形象。一些考上大学的学生,也把整形当做进入大学的一种准备,准备整形后在新学校、新环境更好地生活和学习。有许多人自己本身长得不错,但还是希望能更美一些,他们声称除了优异的成绩,拥有美的外形,到外面找工作更有把握。
根据某美容整形中心专家总结,目前学生整形美容者有三类人:第一种是随大流型,他们大多事先没有此类想法,听说或看到身边一些同学做了整形后效果不错,就盲目追随。第二种是心理压抑型,这些学生可能容貌上有些缺陷,常被人议论,自己又比较在乎,因此一旦有了机会,便乐得花钱解除压力,增强自信心。第三种为自主型,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在冲动下选择“动刀子”美容的,他们会说:“我早就想这样了。”这种学生通常比较有主见,同时对自身容貌要求比较高,观念也较超前,只要有了钱,不管父母是否赞成,都会想法实现“夙愿”。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但是当这种追求是因为并不健康的心理和虚荣的想法,那就要审慎对待了。
不可否认,尽管时下整容整形成风,但还是有很多人坚持自然美,因为那是一种天然雕饰、经历岁月打磨的美,美得自然得体,毫无人为造作的痕迹。大自然的美也正是因为她的自然天成,人工园林虽然也巧夺天工,但总是少了一种天然的美,而多了很多人为的痕迹。对一个人而言,最美的不是容貌,而是气质。如果一个人长相很俊美,但是没有同情心,出口成“脏”,那他的容貌也会因此变得丑陋;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容貌一般,但是气质高雅,举止得体,善待他人,那他的美就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持久恒香的美,容貌的不佳也早就被气质所弥补了。
塞万提斯说:“美有两种,灵魂的美和肉体的美。聪明、纯洁、正直、慷慨、彬彬有礼都是灵魂的美,相貌丑的人也可以具备。如果不以貌取人,往往对相貌丑的也会倾心爱慕。”
培根说:“有些老年人显得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北大的美自然也不仅是古朴的建筑、未名湖畔的波光,而是包含这一切的一种“兼容并蓄”的人文气质。这种气质是独一无二的,生活学习在其中的莘莘学子,也会被这种气质所熏陶和感染,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怀。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思思被人称为北大校花,但是她自己不喜欢这种称呼,“我不喜欢别人这样叫我,说实话北大美女挺多的,其实好看的女孩一样可以有内涵呀!”李妈妈说,如果“校花”和“才女”两个形容词让她选,她更希望女儿是“才女”:“毕竟美貌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退的,而才学却可以越累积越厚。”
和李思思一样,很多北大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情怀,比如,未名湖畔的徜徉,亭台轩榭的畅谈,百年讲堂的激昂,古朴教室里的忧思,四合小院里的探访,身边走过的华发老人,如同街坊的学术泰斗,等等,这一切都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受着北大的历史和文化,感悟着北大的精神和内涵,然后学习、体会、理解、实践。于是,这种气质就在性格中扎下根来,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
比如,北大的一些女孩子穿着很典雅,甚至旗袍裹身,但是漫步在北大校园里,却显得那样和谐、融入,丝毫不觉得惊诧,因为她们就是一幅风景画,不过是谁做了背景,谁又做了点缀而已。
还比如,北大的学子普遍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这种思想和胸怀使得他们在看待问题时往往高人一头、高瞻远瞩,体现了学识之外的见识和情怀。
北大学生的浪漫也是很出名的,这种浪漫在未名湖的映衬下,显得韵味十足、意蕴非凡。他们会把这种浪漫当做生活的一部分,并不觉得是浪费时间,也因此陶冶了性情,使他们变得从容而沉静,有一种大将之风。
可是,谁又敢说北大的学生、老师个个都是大美之人呢?显然不是。他们的美不过是因为气质的高雅罢了,当气质成为一个人的表征的时候,容貌就已经被忽略了,所以,长得是不是好看又有什么关系呢?何必为这些无所谓的事情挂怀呢?
追求美,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美,美的真谛是什么,只有明了这些,才能够不亵渎美,才可能走对方向,拥有美也就是可能的事情了。否则,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不但不可能拥有美,还可能因为对美的亵渎而让心灵遭受巨大的折磨。
【艺术修养是魅力源泉】
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和从事艺术的人接触,很容易被对方身上的某种东西所吸引。那种东西往往是无法具体来描述和形容的,是一种谈吐,是一种习惯动作,是一种想法,是一种穿着……总之,会让人觉得对方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实际上,这种魅力就是艺术修养。对很多普通人而言,艺术修养不是从事艺术的人所独有的,只要有所涉猎和坚持,就能够让自己也拥有某方面的艺术修养,而这种修养会让你的气质变得与众不同,散发出个性魅力。
张乐(化名)是北大中文系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很是着迷,尤其是唐诗宋词更是颇有研究。为了表达唐诗宋词的韵味,他开始学习书法,而且几年坚持下来,俨然成了学生中的书法家。一些活动的海报、通知等都会请他来写。他也为此赢得了很多同学的另眼相看。
对张乐来说,自从学习书法后,自己的心态平和了很多,一开始总是急着想写得有模有样,像个书法家那样挥毫泼墨,可是几次下来他就发现这是不现实的。书法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的坚持性,只有坚持不懈,才可能有所成就。认识到这一点后,张乐沉静下来临摹字帖,每天坚持练习,渐渐地字也写得越来越好。更让他惊奇的是,以前急脾气的自己现在遇事反而冷静了很多。这一点变化也让同宿舍的同学感触很多,有的同学带着羡慕又嫉妒的表情戏谑他是“书法家”,看到他多了很多参与活动的机会,也是羡慕不已。
尤其是对现在的学生来说,长期用电脑,用水笔写字,连怎么拿毛笔都不知道,更别说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了。而张乐的书法不但在学校比赛中屡次得奖,也让老师和同学青睐有加。
张乐的事情在很多人身边都有发生,比如,有的孩子从小就学音乐、舞蹈或者画画,但是很多人因为缺乏兴趣,或者学业压力慢慢都放弃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没有几个。而一旦坚持下来了,在别人面前展示出来,就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关注。
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学习的压力固然很重,但是对艺术修养的培养同样不应减少或者放弃。这一方面是对孩子身心的调养,让孩子得到放松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孩子的鉴赏能力和品位,有助于孩子自身气质的塑造和提升,而这一点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去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
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同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心理状态、道德观、艺术趣味、审美能力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欣赏者就不可能领会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不可能接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就不可能产生兴趣,以致产生学习的热情。认识到艺术作品的美,是产生兴趣和动力的前提。
第二,培养审美趣味,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趣味,就要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比如,扩大接触艺术的门类,不见得要懂,要精通,首先要做到接触、感受,这本身就是一个熏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一方面要多读多看;另一方面要多请教专家,深刻剖析艺术的美,这样才能做到真切、深刻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第三,长期的艺术熏陶。有这样的艺术大环境自然更好,没有也没关系,更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坚持住,不轻易放弃,日久天长自然会有所获。比如,学习书法,就得数十年,乃至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练习,才可能写得好。当然,写得好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在不断研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字的神韵及不同书法家的心思、妙处,然后再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就可以通过一幅作品了解一个现实,这是很具有穿透力和思想性的。也就是说,无论接触哪门或者哪几门艺术,重要的都是要长期坚持,得到长久的熏陶才能感染某种气质。
第四,增加生活情趣,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注重艺术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这样,在群体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情味,更能够和群体融合在一起。
第五,回归大自然。欣赏艺术,心境最重要。如果没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心境,即使是天才,天天面对电脑,自然也难以发现身边的美景,灵感也难觅踪影。相反,如果爬爬山、散散步、钓钓鱼,看看山间的野花,感受拂面的微风,就能够在让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从大自然中找到灵感。因为大自然是最美的,一切自然的东西都是最美的。最美的风景不是高楼,而是溪水及岸边的野花、青草。
第六,深刻认识现实社会生活。艺术具有认识价值。任何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都能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会历史,能成功地再现生活。提高艺术修养,有助于全面地欣赏艺术作品,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
当然,作为人类文化精华,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丰富的思想营养,自然要多多吸取。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反映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信念,展现着一种向上的力量,汲取这种力量就是对自己的最好补充。另外,艺术作品是通过人物形象来感染读者和观众的,因而对思想的熏陶作用也是更富有效果的。
第七,留意身边的细节,靠点滴来积累。生活的真实就在于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存在的,尽管可能看起来很神奇,但这就是生活的美。所以,留意身边的细节,就很容易发现很多美的瞬间。把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收集起来,汇聚在头脑中,融化在思想中,就变成了一种灵感,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你的眼前。
第八,保有一颗童心。当孩子把太阳画成是绿色的时候,很多大人就会纠正孩子的“错误”,而作为大人,自然是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的。可事实是,孩子的想象力就是比大人丰富,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充满着探索的欲望,所以他们总能发现很多被人所忽略的东西。所以,保持一颗童心,就可以保持极大的好奇心,自然也就留住了发现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