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3300000009

第9章 邵梅——我的老师

九月的一天,我去看望崔光祖、邵梅夫妇,崔先生拿出一本厚厚的书稿,说是他最近刚完成的,让我看看,并希望我能写几句话,放在前面作序用。我当时很惶恐,连说不敢。

不是矫情,崔先生何许人也,我怎能僭越至此!他当过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我是他的隔了几个层次的下级。虽说他在当过两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之后已退下来了,可领导毕竟是领导,这点规矩我还是懂得的。从来都是领导给下级的书写序,哪有下级且是隔了几个层次的下级给领导写序的道理。然而,崔先生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我无话可说了。他说,这是写你邵老师的。我这才看清,书名正是《贤良妻》。

老师当年教过你作文,现在再叫你写篇作文,能不写吗?——心里这么一想,嘴上也就软了。

回到家里,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看了崔先生的书稿。这是一部长篇叙事诗,二百页,以每页二十二行计算,当在四千多行。崔先生是诗人,我是知道的,他有多部诗集出版;这部诗稿写他夫妇几十年的恩爱情感,风雨历程,也在预料之中,但我没有想到的是,那感情可真叫个热烈,就是热恋中的少年儿郎,怕也没有他的这份真挚,这份细腻与绵长。

因为是叙事诗,环境、人物我都熟悉,崔先生又长于以口语入诗,读起来也就格外亲切,格外顺畅。读着诗,不由得就想起了——不,眼前就显现了我的邵老师的身影。

一九五八年我从山东德州转回老家上学,第二年考入临晋中学。那时临中还是初中,大概是初一的下学期,或是初二的上学期,邵老师曾代过我们的语文课。她那时也就二十岁左右吧,讲课干脆利落,说话和颜悦色,深得同学们的敬爱。我不是什么优秀的学生,多少年过后,再跟邵老师说起此事,她已不太记得有我这样一个学生了。我是记得的。那个时期,临晋中学几乎没有什么女教员,语文老师里就她,还有一个叫荆鹤龄的女老师,教的是代数。她俩的关系很好(后来才知道是同学),我们去大灶吃饭的时候,常看见她俩一起蹲在小灶外面的地上吃饭。然而,没过多久,下一学期开学的时候,就不见了邵老师的身影。临晋中学是个大学校,那又是个非常年月(“大跃进”期间),教员调动是常事,我们都还是十三四岁的孩子,并不知道此中有什么原委。

看了这部诗稿才知道,邵老师一九五六年运城师范学校毕业,本想报考高等师范院校继续深造,当时晋南一带中学教员缺乏,组织上便动员她参加工作,去中学任教,她也就服从了。然而,几年后中学教员缺乏的现象有所缓解,还夹杂着一些其他原因,便如诗中所说——

经过数年如一日的努力,

她虽然已经是群众拥护、县上审定、

大会上正式表彰了的优秀中学教师,

但最终还是由于种种原因,

这原因谁也清楚,

只是没有讲清楚,

也不可能讲清楚,

永远也不会讲清楚,

把她由中学调到小学,

事先她一点儿也不知。

我毕业后,上了高中又上大学,大学毕业后,也当了中学教员,不过不是在家乡,而是在离家乡数百里外的吕梁山里。还是当教员的时候,我已开始了业余写作且薄有声名,粉碎“四人帮”不久,便由省文联推荐,当了青联委员。大概是一九七九年吧,来太原开会时,听人说邵老师在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上班,便去看望。机关事务管理局在迎泽街上,进了一个大院子,左手一座老式楼房,在二楼的一个房间里找见了邵老师。二十年不见,她老多了,头发花白,身体发福,不变的是她的神情和言语,还是那样的端庄可敬,还是那样的和颜悦色。

又过了几年,我调到省作家协会,看邵老师的次数就多了。但那时,崔先生在当过两个地市的书记之后,已是省委宣传部的部长了,究竟是去看望崔部长,还是去看望邵老师,就不好说了。至少我那小心眼里,有一半是借机看望一下部长大人。不管我的动机怎样的不纯,一去了家里,没有外人,崔先生总会朝里屋喊一声:“老邵,你的学生来了。”邵老师总是笑吟吟地出来,坐在一旁听我和崔先生谈话,紧慢插上一句,更多的时候,只是喜欢地看着我,像看着一个来自远方的本家侄子。

最让我感动的是几年前的一件事。

我接任《山西文学》主编后,总想把这个刊物办得更好些,然而,天不作美,就在我接任的第二年,省上就停了办刊经费,弄得我焦头烂额,整日为经费的事儿伤脑筋。我们的刊物每期都寄崔先生,崔先生看不看我不知道,邵老师是肯定看的。每次去看望,她都会说到哪篇文章好,哪篇不太好。有时还会打来电话,谈她的看法。我心想,毕竟是个老语文教师,心里惦念的还是文章。二〇〇四年夏季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邵老师来了电话,说:“你办刊物,真的就那么难吗?”

我们刊物有个栏目叫《主编信箱》,我经常在上面发些牢骚,大概她看到了什么。我以为她闲着没事,要跟我聊聊天,就漫不经心地说:

“邵老师哩,我还哄你吗?”

“我见你们刊物上有汾酒厂的画页,那就是广告吧?”

我说是的,心想,邵老师真是老了,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她接下来问,一次多少钱,我说了,她又问你想要多少,我心想,哪有这样问的,一面也就感觉到有什么好事要来了,鼓鼓劲说了一个不小的数字。电话那边吟哦片刻,说行了,你去什么什么地方找什么什么人吧。几天后,我们接到一笔广告费,比那年省财政给我们的补助还要多(省财政不给经费了,每年还给数额不等的补助)!

我不是说钱多了就怎样,我感动的是这份师生情,就像农村老人对一个不争气的孩子,他就是路上捡了块砖头,也愿意垒在你的猪圈墙上,野外捡了根干树枝,也愿意搭在你的柴火垛上。

邵老师喜欢我,除了解不脱的教员情结外,还有一点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就是她也喜爱文学,喜爱写作。以我的猜测,她年轻时该有过文学的理想,后来几十年间,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公事繁忙,家务拖累,生生地把她的这个理想压灭了。退休后,闲居无事,这压灭了的理想再度萌生。几经练习,便重操旧业,开始了这迟来的写作的喷发。

起初是我去看望他们老两口时,崔先生说,你邵老师也写了个东西,想让你看看。拿回家看了,我震惊了,一是没想到邵老师曾受过那样的苦,二是没想到她会写得这样好。那是一篇散文,写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她的一段经历,发生在山西临汾市的那场特大武斗。且看她是怎样开头的:

一个炮声隆隆的夜晚,大约是晚上十点钟的时候,我挟着一条军用被子,怀抱七个多月的小三子,加插在六七百人中间,静悄悄地坐在军分区的大餐厅里,到处黑咕隆咚,偶尔能听到窃窃私语;间或哪个墙角有一丝微弱的光,忽闪一下,很快就灭了。孩子哭着要奶吃,我吃不上饭,喝不上水,哪里还有奶水呢?怕哭出声音,只好将干瘪的奶头塞进孩子嘴里,孩子哭得仍哄不下,我只得站起来,双手抱着孩子,嘴里不停地小声哄着:“噢,噢,噢,我娃不哭……”手轻轻拍在孩子身上,明知道不顶事,但只能如此而已。我一阵一阵出汗,一阵一阵焦炙,根本迈不开一步,脚下横七竖八坐着、躺着全是人。我不停地哄着孩子:“噢,噢,噢……”

“你们还……活……”脚下一个声音,使我一愣,打了一个趔趄,接着那个声音就哭了,我能听出他是谁。他拉了一下我的手,我悄声问:“你什么时候也跑到这里的?”“唉!一言难尽……还能……见面……”我泪流满面,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孩子仍闹得不行,在我身上乱抓乱撕,口渴得烦躁,声音沙哑。他说:“我给娃找些水喝……”他蹑手蹑脚,神出鬼没地不知从什么地方端回半缸子凉水,我们三人都喝了些,好受多了。至此,炮火中分别一整天的夫妻才见了面,相依为命地紧紧依偎在一起,双方都好像靠着一座大山似的。四周静悄悄的,只有唉声叹气,不时还有些细碎的脚步移动的声音。

这次武斗,场面之惨烈,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所有的武斗事件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动用了手榴弹、机枪、土坦克,用几十吨炸药把地委大楼都炸塌了。最后是中央用飞机撒传单的方式,派出野战军部队,才把事件平息下来。

再看是怎样结尾的:

后来清理地委大楼被炸现场时,在原收发室的地方,发现我小孩睡过的桌子炸得稀巴烂,小花布尿褥埋在水泥残土里。我们特意刨出来,保存好,等孩子长大,给他讲讲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一九六九年七月一日。

我所以不惮其烦地抄录这两段文字,只是想说明,邵老师的文笔是怎样的质朴从容,又是怎样的酣畅圆润。那么重大的历史事件,那么残酷的武斗场面,在她的笔下处处都是细微的写实,没有夸张地渲染恐怖,通篇都是让人喘不过气的紧张,没有刻意地描写亲情,通篇都是刻骨铭心的母子之爱、夫妻之情。原题叫《一九六九年七月一日》,我给改为《惊心动魄的一天》,发在二〇〇五年第六期的《山西文学》上。

我给她送刊物时,邵老师不安地问:“我写得行吗?别降低了刊物的标准呀。”

“放心吧,”我说,“你这学生什么本事没有,看稿子还是有眼光的!”

此后,几乎是一发而不可收,在不长的时间里,邵老师又接连写出了好几篇,全是散文,全是写她熟悉的人,经历的事,全都是那样的好,甚至可以说一篇比一篇好。计有《我苦命的母亲》《画吉祥》《他们的影子总在我脑子里时时出现》等,也都在刊物上发表了。

有的朋友看了,不知邵梅是什么人,还以为是位新近蹿红的作家,我只说是我初中时的一位语文老师,别的就不说什么了。我不愿意让人说,我是因为崔先生的地位才发了邵老师的作品。本来就是两不相干的事,何必让人说三道四呢。

是去年吧,我还鼓励邵老师快马加鞭多写几篇,趁我还有点小权,为邵老师编本书出版。现在我不敢说这样的话了,因为我也退休了,只能祈愿她老人家就这么不紧不慢地写下去,假以时日,结集成书,该不是难事。

本来想认真地评述一下崔先生的诗稿,但总是难捺这份悠长的师生之情,写着写着就写起了邵老师的事儿。邵老师看了定会慈爱地一笑,说这娃语文没学好,跑题了。当然,以我的伶牙俐齿,也可以辩解说,崔先生只写了邵老师贤良的一面,没有写出邵老师才情的一面,我作为学生心有未甘,要打抱不平啊!

就这样吧,不改了,谁叫你是我的老师,我是你的学生呢。

既已不合序文的体例,那就另起个名字,权且作为代序。

二〇〇七年十月十一日

同类推荐
  • 乐意

    乐意

    王小柔生活在天津,这让她非常亲近津派的市井气,她时常会谈到路边摊,以及摊大饼的,这都是我们中国人非常熟悉的街头场景,谁说自己不喜欢吃街边的大饼,那是很虚假的。市井除了亲切感人,还泼皮有趣,不把正经和品味当回事,嘲弄那些伪装的上等人生。她嬉笑怒骂之间,小人物的喜感与偶然间的伤感,也会自然流露。
  • 名人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名人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小人物史记Ⅱ

    小人物史记Ⅱ

    本书时《杭州日报》西湖副刊创办“倾听·人生”版的集结,它的宗旨是“以小人物的命运来反映时代的变化”,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经历。十年时间,每周一期,每期六七千字,500多个小人物敞开了心扉,他们的故事打动了更多的小人物。
  • 微笑向暖,安之若素

    微笑向暖,安之若素

    积雪草继《低眉尘世,随遇而安》之后最新温暖随笔集。世界浮躁,我们要怎样而活?书写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道尽每一个人心中的软弱、纠结、矛盾、不安和焦虑。终其一生,我们都是为了获得内心真正的安静和平和。在忙碌疲惫的生活里,依然坚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是内心最强大的人,是真正的英雄。积雪草用温暖纯净的文字告诉我们,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微笑向暖,安之若素。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 最后的圣土

    最后的圣土

    朱法元喜欢思考。不论走到哪里,见到哪里的山水景观、人文故旧,总得引发一些联想,发一番感慨。究竟孰是孰非?也想作为引玉之砖,抛出来供读者朋友们批评。
热门推荐
  • 论语通解(一)

    论语通解(一)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论语》一书的心得的总结。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论语》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全面涵养一个人的灵魂、修养、品味、境界、见识,可以全面提高一个人的洞察力、理解力、判断力、忍耐力和处置力。作者通过通俗的语言,以讲座的方式呈现,语言生动,说理明晰,让读者轻松了解《论语》的真正内涵,同时把古人的思想与智慧应用在当下的生活和工作中。
  • 翰苑

    翰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余生暖阳入你心

    余生暖阳入你心

    (绝世甜文+独宠)帝都有位冷阎王,冷冽毒辣,杀人如麻!他为整个帝都最高贵的统治者!传闻!帝少三米之内,不可有一女!违者!死!帝都有位小白兔,活泼可爱,单纯无害!她为整个帝都最有勇气的小姑娘!传闻!云落三米之内,必有帝少!她对他一见钟情,从此穷追不舍!却在要放弃时,被某男狠狠锁入怀中!不让逃脱!帝都人人皆知,帝少有了小娇妻,从此君王不早朝,开始花式宠妻!打不得,骂不得!只得抱在怀里宠着,惯着,爱着!对于帝晏城来说:世间万物,都不及她一颦一笑!云落微微一笑:城城,余生请多指教!(这是宠妻之路的开启,让我们拭目以待!)
  • 庐隐作品集(三)(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庐隐作品集(三)(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北方的天气真冷,现在虽是初春的时序,然而寒风吹到脸上,仍是尖利如割,十二点多钟,火车蜿蜒的进了前门的站台,我们从长方式的甬道里出来,看见马路两旁还有许多积雪,虽然已被黄黑色的尘土点污了,而在淡阳的光浑下,几自闪烁着白光。屋脊上的残雪薄冰,已经被日光晒化了,一滴一滴的往下淌水。背阴的墙角下,偶尔还挂着几条冰箸,西北风抖峭的吹着。我们雇了一辆马车坐上,把车窗闭得紧紧的,立刻觉得暖过气来。马展开它的铁蹄,向前途驰去,但是土道上满是泥泞,所以车轮很迟慢的转动着。街上的一切很逼真的打入我们的眼帘
  •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目鬼话

    灵目鬼话

    一个死了三天的老太太,她的头颅却莫名出现在我家门前,是鬼魂作怪,还是人为……
  • 诸天最强祖师

    诸天最强祖师

    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横批:与世同君。穿越了,元浩也有一个系统,掌门至尊系统。 但元浩压力山大,系统主线任务:太元宗成为诸天第一宗门。 元浩看看身后的一间茅草屋,哭着喊道:系统好可怕,我要卸载。
  • 重生初中之逆天学霸

    重生初中之逆天学霸

    这辈子受尽谴责,众叛亲离,如果有下辈子,我萧鲤必将百倍偿还。
  • 废柴皇妃逆九天

    废柴皇妃逆九天

    “我是占卜师,能回望过去。”带着塔罗牌莫名其妙的穿越过来,她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恶毒女配,毒害龙裔,谋杀皇后,她臭名昭著;宫墙深深的后宫,圣母玛利亚一样的皇后,无数恶毒的炮灰。皇家恩怨牵扯不休,后宫争斗一人不留。她一个被判了满门抄斩的女配,该如何逆袭保命?云淡风轻,她莞尔一笑,一切尽在掌握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兽之爪

    神兽之爪

    西肋副警督晚上八点多钏才回到自己家里。“王先生已经来过好几次了。”听到迎候在门口的妻子秋子的这句话后,西肋这才想起自己和王仁铭约好当天晚上两家人一起搓圈麻将的事。西肋住在神户市北町文化住宅的一楼,而楼上的住户便是这位名叫王仁铭的中国人。据说王仁铭是在新加坡华侨对外贸易买方办事处里供职。王仁铭——修长的身材,宽阔的眉宇,尖尖的下巴。虽然已经36岁,但平日里总是嬉嬉哈哈,脸上常常飘荡着一股孩子气。小两口真可谓天造地配的一对,其日本人妻子真沙子也是,虽然早就过了豆蔻年华,却同样的活泼开朗天真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