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3300000008

第8章 纸醉金迷(8)

这里到胡太太的家里,路并不算远,魏太太并没有坐车子,步行地走去。下百十步坡子,走到一条伸入嘉陵江的半岛上。这里是繁华市区,一个特殊的境界,新式的欧洲建筑,三三两两间隔着树立在山冈上下,其间有花木,也有草地。房子有平房,也有楼,每扇玻璃窗透出通明的电灯光线,这光线照着,让你可以看到穿着上等西服的男子,或满脸脂粉的烫发女郎,在这一丈长三尺宽的石板坡子上来去,因为这个地方对于战都的摩登仕女是太合理想的。到热闹街市很近,一也;房屋决不拥挤,有办法美化,二也;半岛是很好的石质,随处有极坚固的防空洞,三也。唯一的缺憾只是地不平,无论上街的坡子怎样宽大,车辆不能到门口,找不到轿子的时候,就得步行。但这点缺憾倒是百分之九十几的重庆人所能忍受的。因之这半岛上拥了个真善美新村的雅号,住着一二百家有钱阶级与有闲阶级。

魏太太不但是羡慕这里,而且也羡慕这里居民的生活。她每次到这里来,就发生一种感慨,论知识,论姿色,而且论年岁,都比这里的多数妇女强几倍。然而自己就住在冷酒铺后面的吊楼上。因此,不愿到这地方来。今天来了,她倒另有一番感想,假使自己把输了的钱都来作生活用途,自也有这个境况。

她正这样想着,身后一阵嬉笑之声。回头看时,三四支电筒,闪着白光,簇拥一群男女走下来。听那些人口音,有说北方话的,有说下江话的。有人道:“今晚上我不能跳得太夜深,明天上午九点钟,我有要紧的事。”有个女子问道:“什么要紧的事,是买金子吗?”那人笑道:“买金子,九点钟才去,那才是外行呢。今天晚上就要到银行门口去排班。”那女子道:“你廖先生买金子,还用得着排班吗?我知道范宝华就在和你合作。”这句范宝华让魏太太特别注意,原来这位小姐,也是老范的熟人。这就缓缓地开步,让过他们,随在后面走。那男子道:“袁小姐几时看到老范的?”她道:“不用得遇着他,我也知道他的行动。不过他买他的金子,他发他的财,我袁三小姐并不眼热,我也不会再敲他的竹杠。”那男子哈哈一笑。

魏太太这就明白了,这个女子就是和老范拆了伙的袁三。听说她长得很漂亮,可惜看不到她的面貌。她一路想着,一路跟他们走,这倒巧了,他们所到的地点,就是胡太太家紧隔壁的一所楼房。借了他们手电光,直到胡家门口。

胡家的房子,是五六间洋式平房周围绕着细竹篱笆,屋檐下亮着雪白的电灯,照见篱笆里两棵红白碧桃花,开得像两丛彩堆。花下一片青草地毯,绿油油的。这和自己家里打开吊楼窗户就看到人家高高低低灰黑色的屋脊,真不可同日而语。她在篱笆门下叫了声胡太太。檐下的洋式门推开了,看到门里面又是灯火通明的,有人伸头问了一问。魏太太道:“我姓魏,来见胡太太,有几句话商量。”这报告完毕,胡太太早是由门里抢了出来,迎上前挽着她的手臂笑道:“这是哪阵风吹来的。请到里面坐。”她牵着魏太太由侧面的小门里进去。

魏太太由正屋窗子外经过向里看着的时候,见那里是座小客厅,灯光下坐满了的人。主人将客引到自己卧室里让座,首先就问:“吃了晚饭没有?”魏太太道:“我已经吃过饭了,你家有什么喜庆事情?”胡太太道:“什么喜庆也没有,我们是随人家热闹。隔壁刘家今夜跳舞,到他家去跳舞的人我们有一大半是相熟的,在没有跳舞之前就到我家来谈天。我怕你是来邀我去凑局面,所以我请你到房里来谈话。”

魏太太因把陶太太所托的事细细地说了。胡太太丝毫不加考虑,因道:“叫她拿来就是了。现在银楼挂牌的金价是四万到五万。我照三万一两押她的。小事,我也不要什么利钱。可是日子久不得。金子跌了价,也许不值三万,那我就倒出利息了。”

魏太太笑道:“我虽不买金子,可是这好处我晓得,金子只有往上涨,哪有向下落的道理。”胡太太道:“照你这样说,有金子的人都不肯向外卖出了。你是好朋友,我也不必瞒着你。我现在作一笔生意,请你看几样东西。”说着,她把玻璃窗上的幔布先给掩盖起来,然后找开穿衣橱,取出白铁小箱子来。她将背对了窗户,捧着白铁小箱子朝了电灯,然后向魏太太招了两招手。

魏太太会意走了过去。她将小铁箱的锁打开,掀开盖来,黄光外射,让魏太太吃了一惊。里面有四只金镯子,两串金链子,十几枚金戒指。因道:“这都是你收买的吗?”胡太太笑道:“若是我收买的,我就不给你看了。明天早上,我就送进银楼。”

魏太太道:“你怕金子会跌价,所以趁这个机会卖了它。我劝你可别作这种傻事。”胡太太将小箱子锁好,依然送到衣橱子里去。笑道:“我并不傻,我是替人家代劳的。我有两家亲戚,住在歌乐山。他们看到金子能卖到四万几一两,黄金储蓄呢?可只要两万元一两。于是他们脑筋一转,有了办法,决定把金子拿到银楼去换现钱。这笔现钱分文不动,拿去买黄金储蓄券。六个月到期,凭了储蓄券去兑现金。那么现在卖掉一两金子,六个月之后,就变成二两金子了。这样现成的好买卖,为什么不做。他们有了这个动议,惊动了两家太太小姐们,连老妈子也在其中凑热闹,各把首饰拿出来,带到城里来换。他们知道我们认识一家银楼,托我去和他们换掉,而且还托我们胡先生到银行里去买储蓄券。所以今天晚上我这衣橱子倒成了交易所了。”

魏太太道:“也许这里面有一大半是你的吧?”胡太太将衣袖子向上一卷,露出了右手臂上套着的金镯子,笑道:“我的还在这里。假使我有那富余钱的话,就买了黄金储蓄券了,哪里还会等着今日。”魏太太嘻嘻地望着她笑道:“也许你早就买得可观了。”胡太太也只笑了一笑。

魏太太道:“这几个月来,也偶然听到有人说买金子,买黄金储蓄券,真正干得起劲的人,也还不多,为什么这个礼拜以来到处都听着是买金子的声音?”胡太太点点头道:“这个我有点研究,可以告诉你,第一是黄金的黑市,涨到了五万上下,现在花二万元买一张储蓄券,六个月兑现,对本对利,比在银行里存大一分的比期,(川地商家习惯半月一交割,十五或三十一日必须结帐。故每月三十一及十五谓之比期。银行因此习惯而有半月存款之例谓之比期存款。普通半月存款亦谓之比期存款。但依存款之日起息,半月一结,则不必固定十五日或三十一日。)还要合算。你拿十万元到银行里存大一分,到七个月头,利上加利,才有十九万几,还不到对本对利呢。这不是买黄金储蓄券更合算吗?所以黄金黑市越涨价买黄金储蓄券的人越多。第二是官价和黑市相差一半,政府卖黄金也好,卖黄金储蓄券也好,那都吃亏太大了。非把官价提高不可。提高多少现在虽不知道,但是总不会和黑市相差一半。等到黄金官价定高了,兑现的日子就不能对本对利了。据报上登载,就在这几日财政部要宣布新官价。大家要抢便宜,所以这几日买黄金的人发了狂,这些买三两五两黄金储蓄券的算什么?那些买黄金期货的,一买几千两,也雪片似的向四行送着支票,那才是吓人呢。第三,还有个原因,说政府看到卖黄金是太吃亏,要不卖了,因此要想发财的人更是着急。”

魏太太笑道:“你说这话,我算明白了。既是卖黄金吃亏,政府又何必卖,马上就可以停止,还等什么?”胡太太道:“为的是法币要回笼。”魏太太道:“什么叫法币回笼?”胡太太道:“法币发得太多了。这叫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钱不值钱,东西要涨价,这叫法币贬值。政府不愿法币贬值和东西涨价,要把市面上的法币收回去,这就叫回笼。让法币回笼的办法很多,不一定是出卖黄金。譬如抽税,发公债票,抛售物资都可以。”

魏太太走近一步,将手拍了她肩膀道:“真有你的,你也没有学过经济,怎么晓得这样多?”胡太太笑道:“这还用得着学呀!我们家里每天晚上来些摆龙门阵的客人,无非就谈的是这些。听过三回五回,也许你还不明白。等着你听到二三十回,甚至五六十回,难道你还不明白吗?”魏太太道:“那么你们府上贵客满堂,也许又是在开经济座谈会了。”胡太太道:“那倒不是。他们今天都是到刘家去跳舞的,时间未到,先到我家来坐坐。我不是说了,这些人我们认识一大半吗?”

魏太太道:“跳舞还有时间不时间,反正是大家趁热闹。”胡太太道:“自然是这样的,不过人马未曾到齐,大家就得等上一等,尤其是几位女明星没有到,大家必须等着。”魏太太道:“是哪几位女明星呢?舞台上和电影上的女明星我很少看到她们的本来面目。”胡太太挽着她的手道:“你随我来吧,也许她们来了。”她随着女主人走出门时,隔壁那客室里的欢笑声,已经停止。那边洋楼里,留声机用扩大器放着音乐片子,响声由窗子缝里和门缝里传播了出来。胡太太笑道:“他们已经开始了。你看,很有趣的。”

魏太太关于摩登的事,什么都玩过,就是不会跳舞。这原因第一是由于她没有朋友引带学习,第二是她参加的社交,是不大高贵的场合,没有跳舞的机会。心里倒也想着,重庆城里半公开的跳舞,到底是怎么一种场面?这时有了这样一个机会,自也愿意去见识。顺便看看范宝华那个离婚夫人,长得是怎么漂亮。心里如此,随着胡太太,已走进了刘家。

这屋子倒是纯欧化式的,进了大门,就是个门廊,壁上的衣架帽钩,悬挂了不少的帽子和杂物。门廊过去,一条宽甬道,左边一所小客厅,已是坐满了人的。左边有个垂花门的大敞厅,家具全搬空了,只屋子角上,留有一张小圆桌,桌子放了一架留声机,旁边堆了二三十张话片。一位穿西服的少年,弯了腰在那里伺候话匣子。那头屋角,有个扩大器安在墙上。全屋电灯通明,照着七八对男女,在光滑的地板上溜着。在垂花门外面,乱摆着大小椅子,不舞的人,男女夹杂坐在那里。

胡太太带她进来了,随便地向人点着头,不知道谁是主人,也没有人来招呼。两人自走向那小客厅里去。一个头发梳得乌油淋淋的西服少年,迎向前对胡太太脚底下望着,笑道:“怎么穿便鞋来的?”胡太太笑道:“我今天没有工夫。”那人笑道:“为什么不来?今天有几张很好的音乐片子呢。”说着,将右手扬起来,中指按住了大拇指,对胡太太脸上遥遥地一弹,拍的一声响,自走开了。魏太太看她脸上时,略带微笑,并没有对这人感到失态。

这小客室里,只有一套沙发,四个锦垫,人都坐满了。两人走进去,复又退出来。这时,一段音乐片子放完,舞伴放开了手,分别向舞厅四周站着。魏太太心想,就是这么个局面,这会有什么很大的乐趣吗?说到男人,那还罢了,搂抱着女人那总是占便宜的事。说到女人,让男人抱着跳舞,这也会有趣味?跳完了,连个好好休息的地方都没有。

她以一个外行的资格,站在那垂花门边,向舞场上的几位女宾身上打量着。其中有个瓜子脸的女人,后脑披着十来股纽丝卷烫发,穿件大红银点子的旗袍,胸前高挺了两个乳峰,十分惹人注意。正好有个西装男子,将她向一位穿制服的人介绍着,称她是袁三小姐。她伸出手来和那人握着。远处兀自看到手指上银光一闪,这无须说,正是她手上戴了一只钻石戒指了。魏太太这就知道她是范宝华的离婚夫人。这样的全身繁华,可知老范在她身上花了多少钱。

再看看其他的女宾,虽不是个个都像袁三那样华丽,可是穿的衣服,全是很时髦的,戴金镯子那太不稀奇,手指上圈着钻石戒指的,就还有三位。尤其是各位女宾穿的皮鞋,漏花帮子的,绊带式的,嵌花条的,重庆鞋店玻璃窗里的样品,这里全有。袁三穿的是双朱红绊带式的高跟鞋子,套在白色丝袜上,那颜色像她那件红色银点旗袍,非常地刺激人的视官。魏太太很敏感地看了看自己身上这件五成旧的花绸衣服,红不红,灰不灰,白又不白。穿的这双皮鞋又是满帮子,好像军人穿的黄皮鞋。这和人家打比,未免太相形见绌了。

她正是这样惭愧着,偏是好几位女宾都把眼光向自己看来。她心想,这必是人家笑我落伍,我还老站在这里作什么。于是低声向胡太太道:“我们走吧。”胡太太也看出了她局促不安的样子,以为她不会跳舞的人对于这种场合,不大习惯。便点点头引了她出去。

转身只走了两步,后面有人叫道:“怎么走呢?胡太太。”她们回过头看时,是位穿西服,嘴唇上留有半圈短胡子的人。胡太太笑道:“我是陪这位魏太太来观光的,刘先生自己没有跳舞?”他笑道:“你若下场子我可以奉陪。魏太太初次来,我没有招待,那太对不起,请到楼下去坐坐。我熬有一点真咖啡,是重庆不大容易得着的,喝杯咖啡走吧。”说着,向魏太太笑着点头。她明白了这是主人,人家所请的客人,都是珠光宝气的太太小姐,自己这副形象,怎好意思加入人家的舞群,便笑道:“对不起!刘先生,我今天有事,改日再来拜访刘太太吧。”那主人有的是凑热闹的女宾,却也不怎样挽留,笑着送到门廊下就止步了。

同类推荐
  • 顾漫经典言情合集

    顾漫经典言情合集

    顾漫的小说成了言情小说界的一缕清风,讲的都是都是简简单单的爱情故事。本套装包括《微微一笑很倾城》《何以笙箫默》《杉杉来吃》《骄阳似我》。
  • 三一年

    三一年

    瘸子一开始不叫瘸子。瘸子是在一颗子弹射进他大腿根儿之后,才叫瘸子的。那是深夜。下雪。日本料亭的门旁立着一个小灯笼。灯泡在风雪中摇晃着一坨昏黄的光亮,像一颗半熟的蛋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在水里稀释消失。雪下得太大了,甚至分辨不出对面走过来的人的脸。当汽车驶近料亭,灯光映出从车里下来的那人的半只右耳朵时,隐藏在料亭和烟馆胡同里的瘸子在雪里浮现,他把手从衣服里举起来,衣服下盖着一支镜面匣子,他把满膛的子弹都射在灯光下的那个身体上。然后他扔掉枪开始跑,好像跑了很久,但却没有跑出长长的大同街道。
  • 跳魔名曰不知道

    跳魔名曰不知道

    《冰珀封冻术》简直是本微缩东方鬼怪故事集。现实与传说交织,罪与罚的激荡,光怪陆离的终极解密尽在七人团的话语之中,恶魔就在身边,究竟是人心的妖魔,还是妖怪的江湖?“弹簧腿杰克”的历史真相为何?现实案件又有怎样的隐秘?蘑菇小屋内一老一少,你问我答;一壶清茶,抽丝剥茧。
  • 红顶商人:胡雪岩

    红顶商人:胡雪岩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丛书之一,介绍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人生故事。《红顶商人:胡雪岩》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病毒纪元

    病毒纪元

    “201X年,只以人类为宿主SX病毒在世界范围爆发,人类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最优秀的医学家也无法破解病毒致死之谜。全球人口锐减,原有社会结构彻底瓦解。迫不得已,人类建起全封闭的囚室,龟缩其中,病毒纪元开启。是超级病毒,还是神明的意志?人类究竟能否主宰自己的命运?人类和病毒的战争仍未完结。”
热门推荐
  • 动动就健康

    动动就健康

    本书精选了88种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并按照不同时间、地点等分类将所有的小动作配以清晰的指导步骤和插图,让你一目了然,真正做到动动就健康。本书还精心提供了近二百个不可不知的生活小常识,涉及到我们日常的方方面面,让你快意享受更舒适、更幸福的人生。
  • 老骥琐谈

    老骥琐谈

    仲冬时节,良金同志送来他的书稿——《老骥琐谈》。书稿收集了作者四十篇散文随笔。其中有赞赏故乡的风土人情,有异地他乡的旅行札记,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生感悟。读罢掩卷之后,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心田。
  • 自己拯救自己

    自己拯救自己

    《自己拯救自己》一书最初的创作只是为了配合斯迈尔斯的演讲。1856年前后,斯迈尔斯经常到利兹市去作演讲,对象是一群困苦无助的年轻人。讲座地点是个简陋、空旷的大房子,本来是用于治疗霍乱的临时病房。在演讲中,斯迈尔斯尽力让这群迷茫的年轻人明白:人生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自身的努力,比如勤奋、学习、自律和自制。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培养正直、诚实的品质,并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些演讲的效果之好,远远超出了斯迈尔斯的预期。于是他开始将演讲内容整理城文字,按照斯迈尔斯自己的说法,“毕竟,书籍要比口头语言流传更广”。他把书名定为《自己拯救自己》,他觉得,“再也没有比这一名称更切合主题的了”。
  • 老爸啊老爸

    老爸啊老爸

    老爸79岁了,体弱多病,哮喘、心脏病、高度近视,走路都得拄着拐杖。经过艰难的跋涉,他把生命的力量耗尽了。我把脸贴在他的脸上,听到他微弱的声音:“……我的退休金又涨了……我不租房子了,我也不用保姆了……我去养老院……一个月能攒1000元……”听了这话,我万箭穿心。妈妈永远地走了,我、我丈夫、我弟弟和弟妹都十分悲痛。告别仪式结束后,弟弟找到我,说不能让老爸自己单过,让老爸搬到他家。弟弟说老爸不去,让我说服老爸。我觉得弟弟的想法入情入理,老爸79岁了,体弱多病,哮喘、心脏病、高度近视,走路都得拄着拐杖。
  • 既见君子

    既见君子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黄帝阴符经》。张魁明吹洞箫,以民间盲艺人之身跃为中国第一流的演奏家,这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并不稀奇。在此之前,新中国已发现了创作《二泉映月》的瞎子阿炳。1950年岁末,政府要请阿炳去北京表演,但那时他已天天吐血,濒于死亡,他惋惜地对来接他的人说:“谢谢共产党,我恐怕去不了了。”张魁明的际遇则要好得多,不但到北京表演了,还进入中南海,得到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三公的接见。两年后,又应邀为毛主席做了表演。
  • 重生又见重生

    重生又见重生

    重生一回,自命不凡,结果却是父亲劈腿,父母离异。未婚夫接近自己不过是为了他们家的水果、翡翠、药材,妹妹更是为了报复自己,怀上了未婚夫的孩子。最后,她更是死在了亲生妹妹的手上。若能重来,她只愿父母安康和乐,妹妹乖巧懂事,全家平淡幸福~!
  • 陈思和文集:新文学整体观

    陈思和文集:新文学整体观

    全书分为《中国新文学整体观》《新文学整体观续编》《我们的学科》三辑,收录了作者198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新文学史研究的专题文章。作者打破一元化视角的研究方式,重构现当代文学史。其研究另辟蹊径,见解独到,曾在学界产生过很大影响。这是一部难得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佳作,也是一部出类拔萃的高校中国新文学史教材。
  • 寂寞的安慰

    寂寞的安慰

    北京的四月啊,春机盎然。那时候的章子怡可能就是在学校门口表演的小短剧中的一个小女生,仅此而已。如果她还算够用功的话。有一个男生从墙内扯出来一根塑料水管,沿着矮矮的墙头,然后他顺着水管爬了过来,还有一个女生在声嘶力竭地哭着。我在愣了足足有十分钟之后才发现,这是在伪造一个滴着雨水的屋檐的镜头。算不上太夸张,女生继续忘我地哭着,嘴巴里念念有词。管不了那么多了,我继续眨巴着眼睛看她,有些嫉妒,很真实的嫉妒。
  • 送郢州郎使君

    送郢州郎使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火蝴蝶

    火蝴蝶

    蒙氏兄弟是一对富有传奇色彩的双胞胎兄弟。哥哥蒙蓝性格古怪,为人低调,深沉睿智,但才华横溢,富有正义感,从小跟随作为首席法医官的父亲学习法医技术,自修了法医昆虫学、法医毒物学、法庭人类学、法证学和司法精神病学等学科;弟弟蒙橙却是个阳光少年,玩世不恭、吊儿郎当,由于俊美的外表而成为当红的偶像艺人。在这个亚洲最大的法医博物馆,兄弟俩从小就互换身份体验对方的生活,所以每当他们交换身份时,惊险的故事就会随之而来。千奇百怪的尸体、支离破碎的四肢、腐烂不堪的脏器,当蒙氏兄弟剖开骇人的尸体,骤然间,他们看到了那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