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7800000006

第6章 自律(4)

“今按《须知》文册”,原来宋以来的地方官员一旦履任,即读《须知》和《赋役全书》两书。《须知》里面说了什么呢?“当官三十一事”,地方官有三十一件事,第一件是祭祀。比如皇帝去祭天坛、祭地坛,自有一套规矩仪式,使内心达到一个纯粹的感觉。所以,我们应当适当恢复某些仪式感的东西,哪怕一些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和物品都可以。有的官员之所以什么事情都敢干,因为他缺乏一个收束身心的仪式。身心如果有一个适当的方法收束一下,是会有效果的。过去古代的丁忧,借父母去世的时候就静静心,清清心理的垃圾,对很多人来说,重新出来就会意义不一样。祭奠就是清理心理垃圾的过程,有这样的作用。

仪式感是很重要的。开会的时候,大家一齐站起来敬礼,瞬间也会有庄严感。而现在的人开会的时候,抓耳挠腮的,戴帽子的,然后这样那样子的。尽管这样,当我们认真感受时,如果大家都起立,让音乐浸沁你的身心,声音一起来,一行礼,你心里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一定会有那么一点点。

我们现在社会太嘈杂了。但如果有点庄严感,有点仪式拿出来,如果每天有点这样的东西,你就可以迅速恢复身上的一点清明。但我们绝大多数人糟蹋了自己的身体,糟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思想已经被污染,身体已经被污染得无以复加。一层一层的壳包裹自己,就是回不来,健康也回不来,心思也纯正不了,5分钟都坐不住。坐在那儿一会儿就万箭穿心,一会儿就想,我这个事情下一步该怎么干啊。要么就看手机,要么就惦记你的孩子老婆,有情人的惦记情人,她现在在干吗呢,给她发个短信吧。5分钟都坐不住。他没有办法瞬间回来,斋祭就有办法恢复这些清静的常态。我正在恢复推广一种带有仪式的文化,尝试从哲学上和心理上讲明白古人某些仪礼的合理性。很多东西不懂以为是迷信,懂了之后发现很科学,或者符合美学。过去的这些东西,没人去讲这个理的时候,你就不知道是修养身心的东西。古人言之凿凿,今人不知而已。如《学记》讲,“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古人从小让孩子在祭祀中学会主敬。所以,古人如果从小丧父,缺乏严敬之教,通过祭祀就可以补充此道。所以孔孟皆能主敬,与这大有相关。

“此而不敬,非人矣。”当一个人面对祖宗,或者祭奠的时候,内心没有生起敬意的话,这个人就不是人,就差不多要败亡了。就像西门庆一样,他家里搞祭祀的时候,他也不斋戒,还嬉笑怒骂地去做别的事情。

凡遇到祭祀的时候,“务遵戒约,以求感格于神明。”你们注意这个“感格”二字,很重要。“感格”二字就是《易经》里面的咸卦主张的方法,就是跟天地交感,感格于神明。这个“神明”不是指外面有一个神仙,而是自己的精神,神而明之。神明在躬,比如说我现在看你们,看你们的表情,我就知道你们谁神明在躬。神明在躬的话,你就是“在”的,你特别清晰的时候也是“在”的,很专注的这个感觉。神明不在躬,就是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这个神明在躬,就是让你的身心马上回到“在”的状态,就是刚才讲的“瞬有养,息有存”。所以这个斋祭感格,用斋戒做平时功夫。我把它形容为日常的祭祀,可以养你的清明。就像学问之道,它是养你的公明,内在的公心和明亮。

我们来总结一下。每天做日课,这是一个日常的功夫,是一个完整的日常体系。第一你要存念,就像我们打仗首先要解决战略问题,要有全局和长久观念。你做官不是一天两天,这是很重要的。你但凡说我做三年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捞了钱了我不当官了,然后我就“下海”去。今天的中国社会你办不到。因为中央也强调,你要想当官,就别想要钱;你要想要钱,就别想要当官。在现在这个思路里面,你既想要当官,还要去捞钱,那死得最快的人就是你。所以做官自治的第一条,就是在思想认识上要布德,要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当官你是给百姓当官,思想认识要确立,这是一个念兹在兹的日课。第二,日课每天做,不要懒散,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坚持。第三,不仅每天要坚持,每天还要有总结。第四,要通过日常的仪式来保证自己。比如像祭祀,就保证自己每天清醒、清明,才能有判断、有智慧,保安全。

了凡的东西都特别细,特别严缜的去调理个人的身心,我只不过是把它用现代的方式讲述出来了,这是当官自治的第一个方面。

二、涵养性情为公正,解决内和外的关系

我们外在所有的,比如说你去贪了一笔钱,或者你做一件事情有一个失误,都跟你的内在判断有关系。我们很多人其实不明白内外的关系。那么我们看了凡是怎么论述内外关系的。

1.制怒免悔(制怒法)。

做决策最容易失误的是什么时候?做决策前,一定是要头脑清楚,要让情绪平复一下。所以我们愤怒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喝酒的时候,特别开心的时候,千万不要做决策或者签合同。别人要跟你签合同之前,先要跟你喝酒,别跟他喝。喝了酒之后,大家高高兴兴,称兄道弟,就什么都来了,“咔——”就签字了。或者一个项目你就给他了,或者是他给你口袋里塞了一张卡。你琢磨半天也就收了。平时觉照打开的时候,觉得不能收,喝了很多酒,左右一判断,反正也没啥事儿,你知我知,没人知道,塞口袋里去了。酒后,或者带着情绪,你的判断力就弱了。

汉朝的杨震提拔了一个官员,那个官员晚上到他家去送十斤金子给他,说:“你提拔我,我送你金子,这是报答你。”杨震说:“这个我不能要。”那人又说了:“这又没人知道。”现在我们有的人还有这种思想,就是你直接提拔的这个人,他给过你好处,你觉得他一定不会告发你,因为被揭发出来对双方都无益。但事实上,很多人到了纪委,吓得要命,他自己就都招出来了。你看,古代人也这么精呀。那官员对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没人知道。”杨震反过来说:“天也知,地也知,你也知,我也知,四个知,太可怕了,赶紧拿回去吧。”史称此为“杨震受金”。

这是个内外的关系,内和外的关系,我们要把持清楚。我把它形容为制怒免悔,是一种制怒法。就是愤怒的时候,做管理的过程中,在有任何情绪的情况下,要跟这个事情剥离。尤其是年轻干部更要学此。我们来看了凡如何论述:

忿心难释,戾气难融,古今豪杰所以不能建中和之极者,皆坐此耳。今遇有可怒可忍之事,皆当百倍忍耐。决不可乘怒用刑,乘忿发书,以贻后日之悔。

忿,容易生气,难以缓解。一个人的身上有戾气,很浊,各种怪脾气,很难打开。“古今豪杰所以不能建中和之极者,皆坐此耳。”很多英雄好汉本来能做成大事,就是这个事情解决不了。英雄豪杰呀,不能建中和之极,就是不能衷心平和,不能涵养自己。像项羽就是这样。项羽在当时来说,他只要稍微清理自己一下,天下就是他的了,就没有刘邦的份了。你看历史上,项羽这个人,就是各种情绪——力拔山兮气盖世,讲体面。这刚打了一个胜仗,就要回家去显摆。他讲过一句话,他说:大丈夫,立世扬名,当富贵要归乡。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项羽的意思就是说:有了本事了,不回老家显摆显摆,就好像买了件新衣服,你晚上穿出去谁看得见?白天穿,你看我这衣服多好看,一万多块钱一件的衣服,你看!我们好多当官的就是这样,在官场上显摆。你看我这表,两万多;你看我这眼镜,三万多。现在不敢了。表不能戴,有些人连腰带都不敢系好的了,系个十块钱的腰带。过去有一点身份的,一条腰带都是很珍贵的。包括眼镜也不敢戴好眼镜了。项羽就有这个毛病,他喜欢显摆,他身上有股戾气,崇尚武力,英雄气概。刘邦不是这样。

这刘邦绝对是一个头脑特别清楚,不会被各种情绪带走的人。有一次两军对垒,射了一箭,射在了他的胸上。他赶快一转身,就抱住脚了,告诉别人是射脚上了。因为射在胸口这个地方是有生命危险的,他要给敌军、给周围的人看,我没事儿。第二天他穿上衣服很疼,还忍着,还去督战。刘邦绝对是一个为了大事克服自己小情绪的人。当年在行军的过程当中,发现一堆将军在那里老是议论,一看刘邦走过来了,都不说话了。刘邦心想:这咋回事儿呢?他就问张良。张良说:这几个人搞不好要叛变。你想想,平时你最讨厌谁?刘邦想了想说,我平时最讨厌雍齿。张良又说,好,给雍齿封侯,先对他好,这样大家见你最讨厌的人都得到封侯了,就不会反叛了。刘邦就放下了自己的恩怨,封雍齿为什邡侯。

刘邦能丢掉自己的情绪,这个戾气他能丢掉。古往今来,你看那些个负气的英雄,过于关注气概和面子这些个东西的,都没有好下场的。真能做成大事的,像刘邦、朱元璋这些人,胸中都能海涵宇宙、包罗天下。有包容天下的胸怀,才能这样。所以要消灭这个戾气,要有中和之气。

“今遇有可怒可忍之事,皆当百倍忍耐。”遇到各种事情要先忍字当头,“决不可乘怒用刑,乘忿发书,以贻后日之悔”。乘怒用刑,就是审讯犯人时先是呵斥,“招,快招!”你不招,就认定你是干吗干吗了,往死里打,把人给打死了。结果后来有可能发现他是个清白的。在生活中,有人对自己孩子都会是这样,一生气,“啪”一个耳光就下去了。这一打,就打出了父子两人一辈子的隔阂,就打出一条河来了。这一打,如果他真的有错误,你像我小时候,我犯错我爸打我,我想起来基本上没有被冤枉的,所以他打我,我不记仇。但我听很多人讲过,父母打自己,是冤枉自己了。一打之后,在心理上就永远不原谅自己的父母。有好多这样的人。人受冤枉被惩罚的话,不容易原谅。

在执行公务的时候,尤其要防止这样。我们做决定“乘怒用刑,乘忿发书”,判决就这么一下,以后可能会后悔得不得了。所以这调理内外,第一要调理的是怒气。二程讲过一段话:“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唯怒为甚。第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恶,而于道亦思过半矣。”这是二程《定性书》里面的一段话,就是讲制怒。作为一个人来说,容易爆发出来,而难以制住它的,以怒为甚,就是发脾气最不好控制了。“腾——”,火就起来了。

其实我不太相信个性。比如你说个性强,那是当你碰见很弱的人时,你表现出你的强。但是在更强的人的面前,你就不敢表现你的强了。你的个性在哪儿?别跟人提个性,个性是一种惰性,是一种习性,是一种借口。真正在修行人的面前没有个性。你这个怒气“腾”就起来了,你就是没有修养。你别跟我找理由,说你过去当了多大的官。好汉不提当年勇。所以个性的东西,有时候很害人的。人容易发作而难控制的,以怒为最上。二程教一个方法给我们。就是观怒法。就是在发怒的时候,在旁边打开一双眼睛看着自己的怒,看着它。情绪一起来就看着情绪。这是个特别重要的东西,你掌握了这个东西,一辈子不会有太大的危险。我们经常的危险,就在于自己情绪失控时作决策,做决定。

经过一定的训练,人是能够看到自己的情绪起来的。先深呼吸。吸气到肚子里,呼气再呼出来,在小腹的那个地方,丹田的那个地方,在转换呼吸的时候可以长一点。

在呼吸的时候,你冒出的念头,你看着它。有想法你能看见它。在有事没事的时候,用这个方法,在办公室里面,对自己的身体也很好。听课讲课之前也是这样。深呼吸时吸气到丹田里,呼气,肚子瘪了,全身舒展。自然的绵长的深呼吸要形成习惯。然后出现任何念头都看着它。这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当你有怒气的时候,要能于怒时第观其怒,“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看着这个怒,要马上忘记这个怒,要去观这怒气的源头。“于道亦思过半矣”,这样你就接近道的状态。

好多人因为长期的工作习惯,包括坐姿都不对,那样很容易疲倦。很多人的气色也不好。怎么养精神是很重要的。所以自治的一个方法,就是看怒,看着你的念头,看怒,这是第一个。涵养性情为公正的制怒法。

2.觉照免役(清源法)。

左右或以冷言中我,或以缓语赞人,其情态百端,一切皆当洞照。至于当官行事,凡吏书之言,决不可听,则我为彼役矣。

在调理自己内外情绪的过程中,了凡认为,左右或以冷言中我,或以缓语赞人,其情态百端,一切皆当洞照。洞照就是觉照,就是我刚才给你们的这个方法。闭上眼睛,呼吸,有个念头出来,看着它。我教会了你们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平时没事的时候,做一会儿,对我们身体会有好处。就是它这个觉照打开了。了凡这个方法他时时在用。他举人事的例子,我们来看。他说,平时左右部下,“或以冷言中我”,悄悄地说你的坏话。“或以缓语赞人”,或以缓缓的语言,不那么露骨的。这个缓语,古人讲有些人通这个道,小人就通这个道,叫缓语赞人。就是不是那么很急的露骨的话,什么部长啦,你多么英明呀。不那么露骨,他拍马屁拍到你最舒服的地方,正合适,你很受用。

同类推荐
  • 政德:刘余莉精解《群书治要》

    政德:刘余莉精解《群书治要》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建设无疑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也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与中国传统“为政以德”思想一脉相承。本书从治国宝典《群书治要》中选取历代圣贤的政德实践智慧,由中央党校教授按“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三个体系,结合党政工作之需,进行精要解析。以古论今、古为今用,旨在帮助领导干部深入认识政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升综合素质,成就新作为。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本书用大开大合的笔法将复杂多变的世界全景呈现出来,并从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对以上这段历史加以回顾和剖析,将其中所隐含的背后规律一一展现,使读者能够了解当今世界格局形成的由来以及未来的走向。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为未来的中国找出一些启示。正如江晓原先生所说:“理解今日的世界格局,是为了开创明日属于中国的新格局。”
  •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本书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语言风格入手,辑录了十八大以来至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富有特色的引文引言,共70个词条,对其语源、语义、理论价值以及社会反响等,进行简明扼要的阐释,以期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一个新颖的、可读性强的、“接地气”的读本。
  • 全球公民社会引论

    全球公民社会引论

    本书不仅要说明国家虽然受到来自全球公民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但其程度却是相当有限的,这种状态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即使是在全球公民社会与全球资本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国家在可以预见的历史中不会消亡;不仅要说明在今天仍显赢弱的全球公民社会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它必将成为与国家和资本相平等的全球治理的三大基础设施之一;本书更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未来的全球政治中,全球公民社会、全球资本将成为与国家相平等的治理主体,但这仅仅是否定了目前存在的国家作为“唯一的”(only)治理主体的地位,而不是要否定国家作为“主导性的”(primary)治理主体的地位,国家虽然不再是“家长”,但它应该拥有“兄长”的身份。
  •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样的一个政党革命、改革与建设的历史,堪称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宝库,它传递出的智慧与感悟必将是厚重而深刻的。白云涛编著的这本《中共党史珍闻录》完整系统地回顾了党的历史,全书主要包括:中共中央从上海秘迁瑞金始末;瞿秋白与《多余的话》风波;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争夺人才的较量;中共“理论家”陈伯达政治沉浮记等内容。《中共党史珍闻录》从框架结构设计到内容材料选取再到语言表达,群众都竭力突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是当前鲜见的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的最基本、最权威的党史读物。
热门推荐
  • 创世残诀

    创世残诀

    一个被沙尘暴卷入异世,全身经脉被封印的俊朗少年,一本挨打换来的<创世残诀>,一只自食心头血签订契约的萌宠,充满艰辛的寻亲之旅,困苦艰难的创世之路由此展开……
  • 绝品剑帝

    绝品剑帝

    剑帝之道,乃破阴阳,掌轮回,习无上剑技。巅峰之位,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俯瞰众生。世家少年,一剑破碎山河,一剑怒卷风雷,刺破废材之名。在世俗中蜕变,玩弄权术、阴谋,一幕幕杀机不断上演。江湖之中,抛洒热血,与兄弟红颜共舞天下。只愿:以后在我的传说里有兄弟红颜,在兄弟红颜的传说里也有我的影子!剑帝交流群:260245499.欢迎大家加入。
  • 灵媒

    灵媒

    17岁的灵媒艾米莉·钱伯斯有一个烦恼,事实上,有好几个烦恼。她能见到死去的人,这给她的社交生活带来不便,但这好像还不够,她还必须与一个逃跑的魔鬼和一个有着神秘过去的英俊鬼魂斗争。还有她的出生问题。她是在父亲去世后整整一年(是的,一年)后出生的,也没有英国上流小姐们雪白的皮肤,艾米莉和分配给她的那个死去的男孩一样,是个谜。从死去的那天起,雅克·蒲福的灵魂便无法穿越;他是被杀害的。两者也许有什么关联,也许没有。他只知道,他被冥界的管理者派给了一个叫艾米莉的女孩。她能看到他,还能触摸他。她释放了一个变形的魔鬼,它混进了人间。在它对伦敦造成破坏之前,他们必须联手将它送回冥界。
  • 云端的次元漫步

    云端的次元漫步

    这些精彩的世界,真的是很有趣啊,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拥有了系统穿越一个又一个的动漫世界。 奥,自己还在 系统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修炼者,这下子,我的春天终于来了哈哈哈哈哈哈! …… 柳千城在经历过不同寻常的第一次任务出击后,经过修炼而成为了灵纹阵师,而随着临行前Z23的加入,下一场冒险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 —— 第一卷——《重装机兵2r》 第二卷——《漆黑的子弹》
  • 大魏能臣

    大魏能臣

    萧逸,字无愁,命犯贪狼,犹如一颗美丽的流星般划过东汉末年历史的天空,搅动漫天风云……曹操曰:“吾得无愁,天下无愁!”刘备曰:“有萧逸在,中原无我立锥之地!孙权曰:“萧逸不死,孤心不安!司马懿曰:“吾若不取,则天下归萧逸矣!”有诗为证:卧龙凤雏隐荆襄,俊美幼麟是周郎,萧墙之内伏冢虎;天意茫茫属萧郎!
  • 猎爱弟皇

    猎爱弟皇

    那一年,他十二岁,她十七岁。他是被发配冷宫的九皇子,她穿越成为冷宫的宫女与他相伴。她将他环住,心疼地说:“小音别怕,姐姐带你离开这个鬼地方!”*那一年,他十七岁,她二十二。他已经坐上紫晖国的皇座,她爱的人却因为‘天下’离她而去。他紧紧地将她抱在怀里,眼神凌厉:“姐姐别怕,小音打下天下送给你!”*当男孩成长为男人,却发现自己心爱的“晴儿姐姐”却将眼光放置在别的男人身上。猎爱,终于开始!*【易昭水】桃花公子,青岚国三皇子,作为人质被困在紫晖,名满天下的才子。【寒墨夕】雪湮圣者,雪灵石原来的主人,冷酷,强大【乐乐】苏晴柔的奴仆,具有异常的恢复能力,忠心,单纯【七夜】女主的师兄,一个有着狼一样眼睛的男人。*
  • 指头画说

    指头画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秋起浅灵来

    重生之秋起浅灵来

    前世的她一出生便被人算计,和皇家公主调换身份,虽然享受了十二年受尽万千宠爱的生活,但最后被人揭穿身份,惨死自家地牢。这一世重生于胞妹身体,低调回归,手握神秘灵术,定要将前世害她之人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 妆点江山

    妆点江山

    父亲威逼,母亲出家,丈夫不爱,姐姐早亡,本以为太子登基她就拥有了全世界,没想到因一场皇位之争,太子被废,慕容家也受到牵连。但那又怎样,是我的我终究要夺回来,不是我的,我争取夺过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南斗文星高

    南斗文星高

    罗孚先生长期在香港文化界服务,与香港大多数知名作家过从甚密并对许多著名作家在香港的行止了解甚多。本书即是作者用独特流丽的文笔对当代著名作家在香港的活动情况和他熟悉的香港本土作家们作了精彩描述,他们当中有鲁迅、巴金、萧红、叶灵凤、聂绀弩;还有有香港文坛的拓荒者、早年的健笔,如曹聚仁、三苏、侣伦、刘以鬯,也有仍为当今读者熟知的作家金庸、梁羽生、董桥,还有女作家小思、西西、亦舒、林燕妮、钟晓阳等。作者饱满而风格化的笔触,着重展示了与香港有着密切关系的作家们创作和人生的精彩之处,并将他们的人格文品融合在一起,巧妙地插入他们的趣闻轶事,令人读来如见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