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人者,人恒爱之
【原文】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亦有矣!
【大意】爱人利人而得福的,是有的!厌恶人残害人而得祸的,也是有的!
兼爱,是墨家学派所倡导的“十大主题”之一。所谓“兼爱”,就是人们之间不存在血缘与等级的观念,不论是什么人,都爱别人如同爱自己,视人如己,相亲相爱。
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的一个小镇,有一个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总是按时到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不论见到谁,他总会热情地打一声招呼:早安!
小镇上一个叫米勒的年轻人,对传教士每天早晨的问候,反应很冷淡,甚至连头都不点一下。然而,面对米勒的冷漠,传教士未曾改变他的热情,每天早晨依然给这个年轻人道早安。几年以后,德国**党上台执政。传教士和镇上的犹太人,都被**党徒集中起来,送往集中营。下了火车,列队前行的时候,有一个手拿指挥棒的军官,在队列前挥舞着指挥棒,叫道:“左,右。”指向左边的将被处死,指向右边的则有生还的希望。轮到点传教士的名字了。当他无望地抬起头来,眼睛一下子与军官的眼睛相遇了。传教士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米勒虽然板着一副冷酷的面孔,但仍禁不住说了一声:早安。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到。然后,米勒果断地将指挥棒往右边一指。传教士获得了生的希望……
人是很容易被感动的,而感动一个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舍、巨大的投入。往往一句热情的问候,一个温馨的微笑,就足以唤醒一颗冷漠的心。但这需要你付出内心的真情实感。
如果说上面这个事例说明了“爱人利人而得福”,那么下面这个例子则说明“厌恶人残害人而得祸”,两者结局悬殊之大,令人扼腕深思。
越战结束后,一个士兵打完仗回到国内,从旧金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
“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请你们帮我一个忙,我要带我的一位朋友回来。”
“当然可以。”父母回答道,“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
“有些事必须告诉你们,”儿子继续说,“他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他踩着一个地雷,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无处可去,我希望他能来我们家和我们一起生活。”
“我很遗憾地听到这件事,孩子,也许我们可以帮他另找一个地方住下。”
“不,我希望他和我们住在一起。”儿子坚持。
“孩子,”父亲说,“你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这样一个残疾人将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干扰我们的生活。我想你还是赶快回家来,把这个人给忘掉,他自己会找到活路的。”
就在这个时候,儿子挂上了电话。
父母再也没有得到他们儿子的消息。几天后,他们接到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一个电话,被告知,他们的儿子从高楼上坠地而亡,警察局认为是自杀。
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在陈尸间里,他们惊愕地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墨子认为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家与家之间互相篡夺,人们之间互相残害,君臣之间不忠诚,父子之间不慈孝,兄弟之间不友爱,都是由人们之间只知自爱、不能相爱而引起的,因此他倡导兼爱。
爱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化解了冲突,创造了和谐;缓和了撞击,建立了平衡;避免了扭毁,保全了物性。当心灵有了爱,我们的生命便像是演奏家手中的六弦琴,会被弹出一支支悦耳动听的妙曲;当心灵有了爱,我们的生命便像是穿越生活之海的帆船,一阵阵狂风的袭扰,只能使高高的桅杆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一次次浪涛的洗礼,正是为航海者的引吭高歌奏响的和弦。
生活中,有些人自私自利,不知爱人,或者带有功利性地去爱人。结果往往使自己陷入绝境,又或者失去最珍爱的人。凡是不能去真正爱人的人,别人一定也不会爱你。
2.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原文】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当中。
【大意】爱别人并不是不爱自己,自己也在所爱当中。
墨子在强调爱人的同时也指出,爱别人并不是不爱自己,在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你若热心帮助别人,很有可能为自己带来幸运。这是因为,在很多时候,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等于是在帮助自己。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儿为了攒够学费,正在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一天的他此时感到非常饥饿,但是,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向下一家讨口饭吃。门铃响过之后,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了房门,站在门口,面带微笑地看着小男孩。然而,这个小男孩儿却有点不知所措了,讨口饭吃的话最后化为乞求一口水喝。
也许是女孩看出了他很饿,以及他的为难,只见她转身回屋,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儿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这时,美丽女子笑了笑,然而摇摇头,答道:“一分钱不用付。妈妈常常教导我们,施予爱心,不应该图回报。”男孩儿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儿离开了这户人家。
十五年后,那位美丽的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怪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丽医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与手术的执行。
经过艰辛努力,手术非常成功。当接到药费通知单的时候,她几乎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全部的积蓄。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一满杯牛奶。”
原来,这个霍华德·凯丽医生就是曾经那个她曾经帮助过的小男孩儿。治疗期间,霍华德·凯丽医生无意间发现床上躺的病人就是那位曾经帮助过他的恩人,决心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手术成功之后,在医药费通知单旁边,他签了自己的名字。
从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活中最朴素的道理:热心帮助别人,你才可能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
青年演员米歇尔刚出道时,英俊潇洒的外貌以及演技绝佳的表演天赋,使他受到许多人的欢迎,很快就成为主要角色演员。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他的目标是把自己刻在全国每一个人的心目中。所以,他需要有人为他包装和宣传以扩大名声,也就是说,他需要一个公共关系公司为他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刊登他的照片和有关他的文章,增加他的知名度。
建立这样的公司,肯定需要花费许多钱,虽然,米歇尔已经很红了,但是,这笔钱对于刚出道不久的他来说,仍然有些多。偶然的一次机会,他认识了莉莎。莉莎曾经在纽约一家最大的公共关系公司工作了好多年,她不仅熟知业务,而且也有较好的人缘。几个月前,她自己开办了一家公关公司,并希望最终能够打入有利可图的公共娱乐领域。然而,直到目前为止,比较出名的演员、歌手,甚至夜总会的表演者都不愿同她合作,她的公司主要靠一些小买卖和零售商店,经营得非常吃力。
经过一番秘谈,两人一拍即合,联合干了起来。她为米歇尔提供出头露面所需要的经费,而米歇尔则是她的代理人。事后,他们的合作达到了最佳境界。英俊有才华的米歇尔常常在电视剧中出现,而莉莎则让一些较有影响的报纸和杂志把眼睛盯在他身上。随着米歇尔名气越来越大,莉莎也出名了,越来越多的知名演员开始找她洽谈业务。而米歇尔不但不用为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花大笔的钱,而且还使自己在业务的活动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他们互相满足了对方的需要,也使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米歇尔通过莉莎获得为自己作宣传的开支;莉莎则通过歇尔作自己的代理人吸引了众多的名人。
最智慧的做人之道是:“助人亦助己”。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然而,在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如果你不善于借助别人的帮助开始起跳人生,不善于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帮助,那么,想要成功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心存孝义,大爱无声
【原文】视父兄与君若其身?犹有不慈者乎?
【大意】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自己一样,还会有不慈爱的吗?
在古代,帝王选用良才时,首先就看你是不是孝子。他们认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么会对我君王尽忠呢?此说十分有理。
现在不少人交朋友、找对象,有的厂长、经理选用部下、秘书、招工,也把“孝”字作为条件之一。因为孝敬父母的人忠心耿耿,实在可靠,在工作上会忠于职守,敬业精神强,不易出乱子。
可见,孝敬父母是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所以,中国古代是以孝道作为思想教育的中心,有德之君以孝治天下,其本人也是百姓行孝、尽孝的好榜样。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儿玩。他有时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有时躲在树荫里打个盹儿……
时光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
一天,小男孩回到树旁,一脸忧伤。树说:“和我一起玩吧!”
男孩回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钱来买玩具。”
树说:“抱歉,我没有钱……但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
男孩把苹果摘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喜出望外。树说:“和我一起玩吧!”
“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做工养家,我们要盖房子来住。你能帮我吗?”
“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来盖房子。”
男孩把树枝砍了个精光。
树再次寂寞和难过。
一个盛夏,男孩回来了,树雀跃万分。男孩说:“我越来越老了,我想去划船,悠闲一下。你能给我一条船吗?”
“用我的树干去造一条船吧。你可以开开心心地想划多远就多远。”
男孩锯下树干,造了一条船。
终于,多年以后,男孩又回来了。树说:“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现在什么也不能给你了……我惟一留下的就是枯老的根了。”树流着泪说。
“我现在只要有个地方歇一下就好了。经过了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说:“老树根是歇脚的最好的地方了。”
男孩坐了下来,树开心得热泪盈眶……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树就是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长大后,离开他们……只有当我们有求于他们或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才回家。
你可能觉得男孩对树太无情,然而我们谁又不是那般对待我们的父母的呢?
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是无私的话,那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可以让我们泪流满面,那也只有父母对儿女的爱。
季羡林曾经写过一篇叫《赋得永久的悔》的文章,内容是追忆母亲对他的深爱。季羡林自从离家出外求学,就很难与母亲见上一面,以致母亲临终时,都未能见到儿子最后一面,季羡林对此一直悔恨不已。
季羡林一直为自己不能尽孝而自责。季羡林曾写道:“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季羡林曾自责道:“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永久的悔’莫过于这种天人永隔的悔恨,再也无法弥补自己的错误,再也无法献上自己的深情厚谊。”
“百善孝为先”,把孝放在一切善行之首,其用意可见一斑。自古以来,孝是中国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周朝建立礼乐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祭祀丧服”,也就是祭拜祖先以及为长辈守孝,以提倡“家”这一概念,由此才能让孝推广开来。
孔子曾教导弟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孔子把孝看得非常重,说它是“德之本”,并由此延伸出行孝才能对他人有所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一观点。
传说,春秋时期有个老菜子,对父母极其孝顺,七十岁了还会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老菜子贫穷,没有能力给父母物质上的享受,却能够逗父母开心,始终在父母身边。这样的孝才是一种真正明白父母所需的孝。
许多人把孝顺父母当成是一种负担,其实这是不对的,孝顺父母应该是一种爱,一种子女对于父母的爱,心中怀着感恩与爱去孝敬父母,那才是真正的孝。
《增广贤文》里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一个人出生在这世界,由父母抚养长大,并给予教育和爱;及至成年,父母老了,难道不应该由我们来照顾吗?一个人如果连至亲的父母都不能孝顺,不知关爱,那这个人还有什么感情可言?
4.赠人喜乐,爱心无界
【原文】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大意】看待别人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而生产的。所以仁者称赞它。
在人类大家庭里,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爱与被爱、自爱与他爱都是互相的,没有天生的高低贵贱之分。聪明人懂得,爱心是自己的事,是自己生命充实而有光彩的需要。无论是显贵一时还是默默无闻,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对爱心来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个老和尚带着个六七岁的小和尚走进一个小饭馆。饭馆的老板布施给他们每人一个饼,他们正准备坐下吃饼时,店里又进来一个人。那人穿着一件破烂的上衣,弓着背,缓慢地走向狼藉的饭桌,寻找残羹剩饭。当他拿起别人吃剩下的东西时,小和尚不解地向老和尚道:“师父,那人为什么吃别人剩下的饭菜?”
“他饿了,但是没有钱买饭菜。”老和尚小声地告诉小和尚。
“我们能给他一个烧饼吗?”小和尚怜悯地看着那个人。
“他是个有骨气的人,只吃别人不要的东西。”老和尚摇头道。
小和尚突然拿起手中的饼咬了一小口,然后跑到那人面前,把饼放在他前面的桌子上,又很快跑了回来。那人很惊讶,感激地看着小和尚,拿起了那个“吃剩的饼”开始狼吞虎咽。
看到这些,老和尚欣慰地拍了拍小和尚的头。
爱心使人善良、明智、聪慧。富有爱心,是人生的一大幸福。我们要以自己发自内心的慈悲和关爱去感召他人,我们会发现,生活到处都有爱心的足迹,爱心是没有界限的。
在一座半山腰上的寺庙,香客很多,来来往往很热闹。香客来寺庙拜佛许愿的同时,都会留下一些钱财作为“香油钱”供奉佛祖。
这天,来了一个叫花子,他参拜完佛祖之后,向着盛放“香油钱”的匣子走过去,他没有放钱,只是往里面放了一束野花。旁边的小和尚看见了刚要阻止,身旁的另一个和尚悄悄地拉了拉他的衣袖,低声对他说:“这鲜花,也是香油钱。”
小和尚对这话并不是很明白,但是也没有多说什么。到了晚上快要睡觉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白天的事,于是就拿着那束鲜花来到师父的房间,师父看着鲜花就知道是什么事情了,没有问小和尚任何话,只是看着野花面露欣赏的微笑。
小和尚刚想要开口问师父,但是看着师父的笑容,他突然了悟了:供佛不一定非要用金钱,一束野花能让人心生愉快,不也是一份虔诚的爱心吗?
墨子提倡的兼爱是一种平等之爱,是一种抛开血缘的平等的博爱,对任何人一律平等。
首先要对自己生活周围的人富有爱心,如亲戚朋友,邻居街坊,单位同事,他们与自己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他们怀有同情和关切之心,爱邻如己能够使自己的生活环境融洽、祥和、温馨。这是兼爱的第一个层次。
其次,能够对与自己不相关的人和事产生兴趣,并乐意尽力相助,有人落水了,赶快下去抢救;有房子失火了,赶快冲进去抱出啼哭的婴儿;遇到流氓闹事,能够见义勇为,主持正义;很遥远的地方受到灾乱了,捐献一点财物表示心意,等等。在这里,爱就是一种社会公德之心。
更有境界的人,对自己所属的民族、国家,对共生于这个地球的各个种族、各个国家满怀着热情,关心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就像关心邻居发生的事一样。中国女排得了世界冠军,你能不兴高彩烈吗?中国足球输了球,你能不焦急不安吗?这是他爱的第三个层次。
大智大爱之人,不仅具有上述的三个层次,而且能够超越对具体事物的爱心而上升到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能够对漫漫历史长河给予沉静的思索和持久的注视。尽管人的生命有限,但这种大爱者将其爱心融人进绵绵不断的生命长河,因而使有限的生命获得了一种永恒的辉煌。
这是真正的生命之爱。大爱者无时无刻不体验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热流涌遍全身,体验到自己与自然、与人类的互亲和互爱。
5.善良的力量是无穷的
【原文】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
【大意】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没有了。
善良是广阔无垠、包容一切的胸怀;善良是没有得失的计较、没有对错的分辨、没有好坏的执著的一种大气;善良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美丽;善良是一种至尊、高贵的气质。生命会因为善良而闪烁瑰丽的光芒。
一名劫匪头戴蜘蛛人面罩,冲进捷克北部城镇捷克捷欣的一家商店,拔枪向店员要钱。59岁的店员马尔凯塔·瓦霍娃既没有奋起反抗,也没有给劫匪拿钱,而是不慌不忙地递给他一杯茶和一块蛋糕。
奇迹因此发生了,劫匪放下了敌意,和瓦霍娃聊了起来。他们谈得很放松,也很和谐。“我问他为什么干这个,我们就聊了起来。当时店里没有其他人,因此我猜他放松了一点。”瓦霍娃说。
瓦霍娃还对劫匪说,如果他愿意,可以跟她讲讲他的故事,还可以喝茶,吃蛋糕。劫匪居然同意了,最后离开前还没忘记道歉和道谢。
瓦霍娃的一杯茶和一块蛋糕,就这样不动声色地化险为夷。虽然劫匪曾拿枪指着她,但瓦霍娃仍愿意相信“他是个挺好的年轻人”——正是这种善意的想法拯救了瓦霍娃自己。
我国南方某市曾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名毫无经验的绑匪绑架了一个6岁的孩子。在等待赎金的过程中,他们身无分文。其中一人出去借了20块钱,买回来两个盒饭,一盒给了那个孩子,另一盒两个绑架者分而食之。获救后,孩子对警察说:“警察叔叔,放了这两个叔叔吧,他们不是坏人,他们实在太穷了。”
两个“毫无经验”的绑匪,绑架失败,却获得了被绑架者——一个6岁孩子的同情和宽恕,这一切只源于他们一个小小的善举——他们把用借来的钱买来的一个盒饭给了孩子,而他们两个成年人却分食另一个盒饭。
这听起来多少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可在一个6岁孩子的眼里,这种善意留给他的印象比绑架带给他的恐惧感要强烈得多、深刻得多。这就是善意的力量。
黎巴嫩南部城市苏尔有家很普通的理发店,店主叫法里斯。一天,店里来了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人。法里斯热情地招呼他坐下,并认真地给他剪起了头发。那人说他叫萨米,在附近的建筑工地打工。理完发的萨米精神多了,俨然跟换了个人似的。
该付钱了,萨米却说他根本没钱,身上只有一张前几天买的彩票。萨米说如果他中奖了,愿意把奖金的一半送给法里斯。法里斯笑了,他知道萨米中奖的几率微乎其微,但他还是欣然答应了。
谁也不会想到,奇迹竟然真的发生了。几天后,萨米拿着7.5万美元来补交理发费。他那张彩票竟然真的中了奖,奖金高达15万美元。
有位印度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某个人在路上发现有人中了箭,他不会关心箭从哪个方向飞来,也不会关心箭杆用什么木头做成,箭头又是什么金属,更不会在意中箭的人属于什么阶级。他不会过问这么多,只会努力去拔出那人身上的箭。”这就是善意,是人最本能、最原始的能力。正是这种善意,使人类得以一代代地传承。
古人有云:“心净生智能,行善生福气。”心就像一粒种子,生长在天地之间,喜怒哀乐的情感造就了善恶之心。有一颗充满善意的心,行为和语言就会大不一样。心怀善意的人,人生的路必将越走越宽。
特蕾莎修女一生行善,大爱无疆。
曾经,她在尼加拉瓜想要建一个仁爱传教会,但尼加拉瓜的总统丹尼尔·奥尔特加是一个独裁者,为了获得这位独裁者的同意,特蕾莎修女铁了心要见他。
见面被批准了。特蕾莎修女和随行的人被带到一间没有窗户,只有一个高耸平台的房间,平台上放着一张桌子,桌子后面坐着四个蒙着脸的男子,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一把重型机枪。
丹尼尔·奥尔特加就坐在四个男子中间。他首先对特蕾莎修女做了一番长达半个小时的激情演讲,演讲内容无外乎是他所进行的游击队战争的合法性和他恶魔般的敌人。当他终于怒发冲冠地讲述完他的一切,突然出现了死一般的寂静。房间里的空气闷得令人窒息。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危险的气息。
突然,特蕾莎修女站起身来,径直走到了高耸的平台下面。一边掏着包里的东西,一边问独裁者:“请问您有孩子吗?”
一头雾水的总统回答:“有。”
“有多少个?”
“七个。”
特蕾莎修女从包里拿出了七块显灵圣牌,一一亲吻过后,高举着双手把它们递到平台前。奥尔特加仔细观察过每一块圣牌后,越过平台的桌子从特蕾莎修女的手中接过了这份小礼物。
“那么您有妻子吗?”
“那当然!”
她又拿出一块显灵圣牌,亲吻后,往上递过去。“现在这块是给您的。”特蕾莎修女分完了她的显灵圣牌,“您需要它!但是请您一定要挂在脖子上,就像这样……”
特蕾莎修女指了指独裁者脖子上的一根线,然后用手势告诉他这块显灵圣牌应该挂的位置。
现场气氛一下子就得到了缓和。接着,特蕾莎修女给了这位独裁者另外一个礼物:她愿意提供五位修女去为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贫民窟的贫民服务!
第二天,她就接到通知,总统已允许特蕾莎修女在尼加拉瓜建立第一个仁爱传教会。
善意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带人进入崇高的境界。
善良是人生的灯塔,它不仅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也给人们、给世界带来了光亮。只有经历过善良的人,才能悟透善良的含义,“吃亏是福”在这时也有了清晰的注脚。
我们苦苦地追逐财富,却不知道善良才是这个世间最为珍贵的宝物,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也只有善良才是我们心灵真正的归宿。善良,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即便是罪孽深重者,穿过灵魂的缝隙,也总能寻到一丝善的光芒。当我们自以为失败,甚至一无所有时,至少还有时间和未来;当我们自以为贫穷,甚至一文不值时,至少还有微笑和善良。
6.爱你的敌人不吃亏
【原文】大人之爱小人也,薄于小人之爱大人也;其利小人也,厚于小人之利大人也。
【大意】君子爱小人,胜过小人爱君子;君子施利给小人,胜过小人施利给君子。
人都是血肉之躯,必然会有着喜、怒、哀、乐等情绪,当某事或某人侵犯了自己的尊严,以及使自己受到损失之时,怨恨是难以避免的。然而,生活的智者,则有一种能包容万物的胸襟,不但能容人,还能容言、容事。古往今来,每一位快乐的传播者,都拥有博大的胸怀与襟怀坦荡的度量。要做到容忍仇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拥有一颗爱心!
乔治·华盛顿便是用一颗宽宏大量的心,逐步坐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
在美国独立以前,弗吉尼亚殖民地议会选举,都是在亚历山大里亚举行的,而作为当地驻军长官的乔治·华盛顿,自然也参加了选举的活动。
当选举步步筛选到最后时,在候选人名单上,只剩下两个人相互竞争了,由于地利人和的因素,大多数人都支持华盛顿推荐的那名候选人,只有一名叫威廉·宾的人坚决反对。在大家的激烈推荐之下,威廉·宾与华盛顿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争吵之中,华盛顿因一时失言,说了一句冒犯对方的话,这使得本来脾气暴躁的威廉·宾怒不可遏,一拳便将华盛顿打倒在地。
华盛顿的朋友们一看这阵势,立刻都围了上来,纷纷高声叫喊着要揍威廉·宾。而在另一边,当驻守在亚历山大里亚的华盛顿部下,听说自己的司令官被殴打时,便马上带着枪冲了过来,一时间,气氛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华盛顿一声令下,威廉·宾就会被打成肉泥。然而,当时的华盛顿却十分冷静,他只说了一句:“这不关你们的事。”
就这样,在华盛顿的容忍之下,事态才没有被扩大。
第二天一早,心有余悸的威廉·宾,便收到了华盛顿派人送来的一张便条,便条上要他立即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去。这时,威廉·宾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华盛顿为了昨天的事,而约自己去决斗,自己这一去势必会有危险,但是,如果不去那岂不是太没面子了。
思来想去以后,富有骑士精神的威廉·宾还是决定要去,还毫不畏惧地拿了一把手枪,只身前往。
一路上,威廉·宾都在想如何对付华盛顿,然而,当他到达那家小酒店以后,自己看见的一切却大出意料:他只看见华盛顿一张真诚的笑脸,还有一桌丰盛的酒菜。这简直让威廉·宾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正当威廉·宾发愣之时,耳边已经响起了华盛顿的声音。“威廉·宾先生,”华盛顿热诚地说,“犯错误乃是人之常情,纠正错误则是件光荣的事,我相信,昨天的确是我不对,不过,你在某种程度上,也已经得到满足了,如果你认为我们到此可以和解的话,请现在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
听完华盛顿的这些话,威廉·宾已经感动得几乎要落泪了,回过神后的他,连忙将自己的手伸给了华盛顿,并一脸歉意地说道:“华盛顿先生,也请你原谅我昨天的鲁莽与无礼!”
从那以后,威廉·宾便成为了华盛顿坚定的拥护者!
没有人能赢得全世界的喜爱,你当然会有敌人,总会有人表现出对你的不满,和你暗暗较劲,甚至背后中伤你。然而,也正是这样的人让你不得不警惕,躲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陷阱,迫使你不断地增长智慧和才干。你应该为你拥有一个强大的敌人而骄傲,你的敌人越强,说明你也在越来越强大。
优胜劣汰是谁也无法逃避的自然法则,公正而又残酷。不可否认的是,这其中总会有很多人被自己的对手打败,甚至葬送了前途。正是为了避免这种可悲的结局,我们才更应该努力强化自己,勇于竞争,这样才能战胜敌人、超越对手。
有人曾这样说过,懂你的敌人可能正是你最好的老师,你可以讨厌他,但必须向他学习。
有时候,仇敌会对你更好些,朋友反倒对你更坏些。从来,只有在和别人的角逐和较量中,我们才会收起所有的懒散和借口,全力以赴地对待别人的挑衅,从而表现出超常规的毅力和智慧,甚至达到自己都难以相信的境界,这些都离不开对手的存在,是我们的敌人让我们发挥出无限的潜能来。
敌人并不可怕,没有敌人才更可怕。
因为,朋友却往往会出于善意的保护,为你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的美丽谎言,让你躺在自己的缺点上沾沾自喜,意识不到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和问题。而只有敌人才能激发出你最大的潜能,让你投入全部的精力去跟他一争高低,也许,正是他的存在才让你变得优秀起来。
看看你身边的敌人,往往从他的身上,你才能真切感受到自己的水平,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动物学家对生活在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尽管河两岸羚羊的生存环境和食物储量都是一样的,但东岸羚羊繁殖能力远远强于西岸的,不仅如此,东岸羚羊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羚羊每分钟要快13米。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动物学家继续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原来东岸羚羊的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羚羊为了不被狼吃掉,每天都要全力奔跑逃命,而西岸的羚羊则不存在狼群的威胁,过着悠游自在的日子。
动物学家随机把两岸的羚羊对换,结果放在东岸的西岸羚羊大多数被狼吃掉了,而放在西岸的东岸羚羊非但没死掉,繁殖反而更加壮大。
生活在挪威的渔民为了赚个好价钱,常常费尽周折从深海里捕捞出沙丁鱼,可往往还没等把沙丁鱼运送回海岸,它就已经口吐白沫,奄奄一息了。要知道,死了的沙丁鱼是不值钱的,为此,渔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但都没有成功。
然而,有一条渔船却总能带回活的沙丁鱼上岸,船主为此卖出的价钱要比别人高出几倍。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船主究竟用了怎样的方法。
后来,船主慷慨地告诉了人们其中的奥秘。原来,方法很简单,他在沙丁鱼槽里放进了鲇鱼。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当鱼槽里同时放有沙丁鱼和鲇鱼时,鲇鱼出于天性就会不断地追逐沙丁鱼。在鲇鱼的追逐下,沙丁鱼拼命游动,激发了内部的活力,从而才活了下来。
适应天敌,战胜天敌,才能让你不断挑战新的自我,才能让你不断地进步。这个道理适用于所有的生物链,号称高等动物的人类也不例外。翻开历史的长卷,细细体味,你将会发现,其实大部分人的聪明才智、光辉成就、乃至不朽英明,都离不开对手的打击和压迫。
你所面对的敌人越强大,你源于内心的压力就会越大,这样你的成长才会越迅速。
假如把人生比作是风云变幻的大海,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行驶在海面上的航船,从起点到终点,我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航线在前进,并没有一条固定的路线供我们选择。我们必须承受的来自敌人的种种磨难,就如同是我们承载的货物一样,这些“货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船身的负荷,但同时也增强了船只抵御惊涛骇浪的能力。
7.保持不求回报的清净心
【原文】爱人非为誉也,其类在逆旅。
【大意】爱人并非为了名誉,正像旅店一样,是为了利人。
一个人要求名求利,立功立德,首先必须要从不求名利做起,不能自恃有德。假如处处表现自己的有德,唯恐失去自己的“善”名,那实际上就已失去了“德”名。
墨子认为,有爱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观,它不是一种具体形状的实质,人有爱心并不是为了获取别人的感激、帮助或者别的什么东西,虽然这些在你付出爱心后会随之而来,有些人以金钱来衡量爱心,但金钱并不是万能之物,真正的爱心是发于真诚,救人于危难之中。
做善事是应该的,不要刻意去做好事追求名声,也就是不为名声而故意去做好事,这样才能安心,心平则气和。为了做好人而做好事,为了求得人家的表扬,为了让人家叫我们好人而做善事,那就不算善事了。
你总是期待别人为你做些什么吗?或是,经常质疑自己付出那么多,为何却没有人愿意为你付出吗?
很多人以为自己付出了许多,别人理应也为我们付出,只是就算人们给了回馈,却还是达不到他们所预期的,于是从他们嘴里听见的,总还是那一句:“人心现实。”
真的是人心现实,还是我们贪图太多?仔细想想,别人又应当为我们做些什么呢?
星云大师在《舍得》里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个朋友向星云大师抱怨,他说:“为什么我这样对人,人们却这么对我?”
他抱怨了一整个下午,让人感觉他好像背负了天大的委屈,事实上并非如此。
他说:“那天他跟我说需要帮忙,我放下了妻子小孩去帮他,哪里知道,前些日子我希望他帮我,他却说老婆有事情要他去做,拒绝了我。你说气不气人?”
他说:“你知道吗?我努力打拼,就是希望公司能好起来,一切考虑都是为了公司,公司好了大家都好,但是他们连一点小牺牲都舍不得,你说,这样对不对?”
“唉,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却没有人愿意为我付出?”最后他万分感慨地说。
“付出,不要追问收获。”星云大师说。
因为其他的事无法给予任何评论,毕竟我们不了解他的朋友当时的情况,何况老婆与朋友什么才是好选择,聪明如你,我们都有各自坚持的选择,这没有标准的答案,一切只是个人核心价值的取舍不同而已,没有什么对或不对的问题。
又好像公司一样,成就一个公司不是一个人的事,所有人同在一艘船上,谁也不希望船沉。我们应该相信,每个人都尽了全心在努力,没有谁牺牲太多谁牺牲太少的问题,如果你付出多一点,你唯一需要做的期待是能品尝到更多的甜果就好。你觉得呢?
人与人的交往互动要少一点计较心态,把心中的框去除,不要把别人的心也框进你的心室里,别忘了这两颗心有着不同的血液细胞,是绝对独立的个体,很难有真正的融合,若是太勉强,一旦发生排斥现象,会发生不可收拾的意外——例如好朋友最终老死不相往来。
有位热心助人的朋友曾说:“每当别人说:‘真不好意思麻烦你了,如果你以后需要帮忙的话,我一定义不容辞。’这反而让我更不好意思,其实能付出,代表着我有能力,有余裕,一切都是充足的,开心都来不及了,哪里还会想着麻烦?开心,就是他们给我的最好收获。”
多棒的知足心,更进一步想想,在这个功利社会里,真正能取悦自己的人,始终还是你自己!所以,希望看见回馈收获,想得到别人付出的心意,其实不必等待,看见他们开心满足,知道自己有多余的能力付出,这不正是最好的回馈收获?
人和人之间只有互相付出,才能看见一段段美丽的交往故事,不要去想收获的事,只想着体贴人心就好,能将心比心更好,所以,星云大师说:“利他,是不求回报与回馈的清净心。”
我们不要把布施出的人情总挂在嘴上,那样会显得你小气。做足了人情,给够了面子,你该坐享其成,但千万不要夸大其词,最好不夸功,甚至可以不认账。你不认账,并不等于朋友不清楚。你记着我的好处,我记着你的好处,将来怎么办你我心里有数。张扬除了让别人称赞一句“这个人很能干”,只能给你带来一些不利,首先得罪了请你办事的朋友,他会觉得你是在众人面前贬低他;其次你会让听的朋友讨厌,人家也会想:这朋友怎么这样,以后我可不求他,说不定将来也会说出去。
管好自己的嘴巴,事情已经过去了,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总有一天,真正的朋友会好好回报。如果对方无意回报,即使你每天对他说一百遍,也无益处。
延伸阅读:
墨子的“兼爱”与孔子的“仁爱”
“仁爱”和“兼爱”分别是儒墨两家的代表性理论和核心范畴。从总体意义上来看,儒家的“仁爱”是一种有次序的差等之爱,即要求以对父母兄弟之爱为中点,层层外推,逐渐扩充到对宗族、国家和社会的爱,其中“亲亲”之爱最真实、最浓厚,即“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而墨家的兼爱则是一种爱所有人的无差等之爱,要求人们抛却血缘和等级差别的观念,爱人如己。用墨子的话说就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以此达到“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的良好的局面。
“樊尺问仁,子曰:爱人。”以爱人作为仁的基本核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就人和物的关系而言,前者比后者重要;二是就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言,应当互相尊重和亲爱。这就组成普遍的社会道德原则:肯定了人的社会价值和尊严。孔子强调“仁爱”,对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产生过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我们民族的“尊老爱幼”、“雪中送炭”、“济困扶弱”、“成人之美”等等都是儒家仁爱思想的成果。
孔子推崇“仁爱”的首要心理动因是“报恩心”和“同情心”,报恩心主要指孝道,孝就是爱父母,这是人最真实、最基本的情感,是其他一切情感的基础。因为人一出生首先享受到的就是父母的怀抱之爱,个人最基本的利益是父母给的,不孝就会心不安。个人的一部分利益又是社会和他人给的,只不过父母给我们的利益多,而他人给我们的利益少罢了。这样,如果能爱父母,便能推而广之爱其他人,如果不能爱父母,那又怎么去爱那些给我们的利益少于父母的人呢?所以孝乃为仁爱的根本。
关于为仁的方法,孔子推崇“忠恕”之道。即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孔子的同情心理论。孔子认为只要及人,以同情心待人,便可达到仁的境界。孔子的仁爱是层层外推之爱,是植根于人的本性的,是人心自然而然萌发出来的。但是,同样自然的是,别人对我的爱总要少于父母对我的爱,所以爱父母总要胜于爱其他人,爱是有差等的。“仁爱”的第二个心理基础是完善自我品德之心。孔子认为“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与核心,所以,为了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实现为人之本,就必须实行仁。可见,孔子仁爱的心理动因,无非两种感情,一种是源于个人需要的感情,是为了完善自我道德,满足自我道德需要。一种源于个人非道德需要的感情,人所以有爱人之心,一方面是因为他有报恩心,他懂得个人利益是他人给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同情心,能够推己及人。
墨子的兼爱是为了消除当时“国之与国相攻,家之与家相篡,人之与人相贼”的混乱局面。他说:“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墨子·兼爱》)。那么,用什么来作为兼爱的保证呢?墨子认为博爱无私,没有亲疏远近、贫贱贵贱的天是兼爱的保证。天有意志,人顺之得赏,违之得罚,天志是衡量人间善恶的惟一标准和最高依据。而儒家不仅关注天,更重视人,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即道德意识的苏醒和自觉,贯穿着道德的主体精神。儒家的仁爱除了以天作为外在的保证之外,还有内在的保证,更有一套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的环环相推的可循之路。可以说,儒家的仁爱是天道、人道的相融合,内在与超越的相统一。而在这点上,墨子显然是有欠缺的,他只注重人的超越层面和现实性的探讨,而忽视了对人的内在本性的探究。
因此,儒家的仁爱易转化为现实去推行,而墨家的兼爱作为一种博爱,虽然是对仁爱的超越,但在血缘关系起重要作用的中国传统家族社会,就难免流于空想。
墨子则提出“兼爱”来针对孔子的仁爱,主张“天下人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墨子·兼爱上》)。墨子又把爱和仁义看作有共同内涵。“兼即仁矣,义矣”(《墨子·兼爱下》)。“兼以易别”(《墨子·兼爱下》),否定爱有亲疏尊卑的现实性差别。这就使墨子的人道原则和孔子的人道原则呈现出差异:具有为“爱有差等”所压抑的博爱、平等的因素,散发出强烈的平民气息。墨子的“兼爱”,直接冲击了儒家的“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的“仁爱”。可以说,儒墨对立本质是:人道原则和理性原则的结合与分野。从“爱有差等”和“爱无差等”这角度来说,显然墨家的“兼爱”比儒家的“仁”更体现出博爱。其兼爱观,也突出了互助互利的精神,是应予以褒扬和发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