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1000000002

第2章 经部(1)

【四书】

《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小学即:“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大学”是成人之学,古人十五岁入学,学习伦理、政治和哲学等“穷理正心,修礼治人”的学问,实则是学习如何参与国家政治。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怎样治理国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讨厌的,不加给别人;要得众、慎得、生财、举贤。“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见贤能举,举而能先。《大学》寄托了古人内圣外王的理想。

文中所引康诰、帝典和大甲等文中的内容基本非用其本意,体现了先秦人引用他文时“断章取义”的特点。

《中庸》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公元前483~前402年)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中庸》是《四书》中哲理最深奥的一本。

《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孟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做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取名“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孟子》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五经】

《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原311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据传为孔子编定。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尚书》

《尚书》原来只叫《书》,秦汉时开始通称《尚书》,汉时因《尚书》为儒家经典而被尊为经,所以又称《书经》。于是一书三名,通用至今。但汉儒对《尚书》书名的理解却有不同。

王充《论衡·正说》篇说:《尚书》者,以为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授事相实而为名。

王充认为“尚”和“书”都可以有两种理解:其一,“尚”指上古,“书”指书籍,《尚书》就是“上古帝王之书”。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记载:“以其为上古之书,谓之《尚书》。”取的就是这种说法;其二,“尚”指在上者,指帝王,指统治者;“书”是记,指在下者之所记,也就是史官的记录。统治者的所作所为,包括他所讲的话,史官都如实地记录下来。唐孔颖达取的就是这种说法,他引三国王肃的观点“上所言,史所书,故曰《尚书》。”统治者所讲的话,史官把它记下来,这就是《尚书》。

在古代,“尚”和“上”可以通用,“书”原是动词书写记录的意思,后来引申泛指一切书写记录下来的文本书籍。至于“史”之“所书”,在古代却是有分工的。《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统治者身边的史官分左史和右史,各有明确的分工。左史专记统治者之言,右史专记统治者之事,于是形成了儒家的两部经书《春秋》和《尚书》。

无论是统治者的讲话也好,还是公文也好,都是历史,左史所记的正是上古的历史文献,《尚书》就是这些历史文献的汇编。从这个意义上说,《尚书》就是“上古之史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

《尚书》的流传与现存的本子,情况相当复杂,有《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三种。

现存的真本《尚书》是汉朝的伏生(名胜)传下来的。伏生是秦博士,这个本子是他藏在屋子的夹壁里才得以躲过秦火流传下来。据传,经孔子删订的本子原有100篇,伏生夹壁里的本子因竹简断烂,只剩28篇,后加上民间所献的一篇《泰誓》,合29篇,伏生即以此传授门徒。伏生的本子原是秦通行的篆体,但他的学生以当时通行的隶书抄录传布,于是被称为《今文尚书》,这是汉文帝时候的事。后来东汉的经学大师曾为这29篇作过注,可惜现在差不多都已散失了。

汉景帝时,鲁恭王因扩建宫殿而拆除孔子旧宅,在夹壁中得古文经传数十篇,其中就有《尚书》,比当时的通行本多了16篇,这个本子后被称为《古文尚书》。据说《古文尚书》是由孔子后人孔安国整理的。

到三国末年,魏国的王肃伪造了一部《古文尚书》,他把原先伏生的28篇分割为33篇,又新增25篇,合58篇,同时附一篇《尚书传》,著明是孔安国所作,这就是《伪古文尚书》。晋武帝时曾立博士传授门徒,其间虽曾因祸乱而散失,但失而复得,后来影响也逐渐大了起来,直至清初考据大家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后,才考证出这是一部伪书。

这就是《尚书》的流传和三个本子的大致情况。现在的通行本是今古文合编的,其中的篇目有分有合,和原来的并不完全相符。

关于《尚书》的体式,历来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孔颖达《尚书正义》的分类,分为十类“一曰典,二曰谟,三曰贡,四曰歌,五曰誓,六曰诰,七曰训,八曰命,九曰征,十曰范。”《今文尚书》中没有“歌”、“训”、“征”三类,都见于《伪古文尚书》,《夏书》有《五子之歌》和《胤征》,《商书》有《伊训》。孔颖达的这个分类概念不很清楚,所以现在一般多取刘知几《史通》所引王肃的六分法“盖《书》之所主,本于号令,所以宣王道之正义,发言于臣下。故其所载,皆典、谟、训、诰、誓、命之文。”但这样的分类又不太科学,只是着眼内容,还不是严格意义的文体分类,不很全面,然而作为传统的分类,也不妨有所了解。

就六分法而言:“典”是关于重要史实的记载,如关于尧和舜的记载;“谟”是谋划,记载臣对君的劝告或君臣的谋略;“训”是训导、训诫,记载臣下训诫开导君王的话;“诰”是告谕,是君王勉励臣民的文告和讲话;“誓”是誓言或动员令,多为军事行动前君王训诫的誓词;“命”就是命令,指君王的命令,包括嘉奖令。

《礼记》

《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周易》

《周易》又称《易经》,在我国及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周易》名列五经之首,素称“群经之首,百科之源”。中华建筑、音乐、医学、纪年等等,无不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词语。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

《周易》的起源为河图、洛书。传说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依此制定出八卦。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辞,后在春秋时期,圣人孔子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用变易、简易、不易三种看法去读。从形式和方法上看,《周易》好像是专论阴阳八卦的著作,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周易》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周易》是我国预测学、信息科学的起源与基础。

中国人善于临机决断,以不变应万变,中国哲学认为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那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人们也就有理由相信,人类可以依据自然的变化来预告人类的前景。《周易》一书正是这一文化倾向的最佳实例。

正因为《周易》有着如此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春秋战国时代,它就已经被人们看做“圣人之书”。人们通过对《周易》的研究,既汲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因素,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易学。年复一年,易学研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繁衍出种种流派,《周易》一书也得到了长期流传,而且久盛不衰。

同时,《周易》在民间的流传也是绵延不绝,它已经成了指导人们生活,规范人类言行的准则,成为人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指南。长期以来,中国知识界的文化人,往往以《周易》中所体现出来的世界观去认识和解释这个多变,而又异彩纷呈的世界,而下层民间,更多的是从“易用”角度,用之卜疑断惑,寻求行动上的引导。

《春秋》

《春秋》本是记事史书的通称,但流传下来的只有鲁国的《春秋》。其编者一般认为是孔子,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西狩获麟,于是孔子有感于自己的主张不行于天下,于是取鲁国《春秋》进行加工编撰。全书纪事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共242年。后人因此称东周前期为春秋时期。其书用鲁国纪元兼记各诸侯国事,是现存最早的编年史。记事的目的是提倡道义和“礼”。而春秋本身的文字极为精简,所以后世流传有《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三传来解释原文。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墨学十论

    墨学十论

    故谓思想文化实乃一个民族进步的关键所在,只要有思想文化的活跃滋长,民族精神可以起衰继绝,民族血脉可以雄劲康健。而文化的发达,首在继承。唯有继承,始有创造。而继承的关键在乎吸收精华,剔除糟粕。
  •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

    《颜氏家训》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名的传世“家训”,颜之推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在生活、仕宦、处世、文章、修养等各个方告诫子孙,这也促使《颜氏家训》一书内容丰富,见解独特,成为家庭教育的典范。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注释,翻译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献。
  • 秦约诗文集:外三种

    秦约诗文集:外三种

    本书收入四种崇明地方名人著作。《秦约诗文集》是辑录了秦约的诗文作品;《海运奏疏》收录了沈廷扬关于开海运的多封奏疏;《求己堂诗文集》是清末崇明诗人施彦士的作品,乃合《求己堂诗集》与《求己堂文集》而成;《沈汝梅诗文集》则是辑录了民国著名教育家沈汝梅散见于地方报刊的诗文作品。四种著作并收入了辑录的相关生平传记资料。
热门推荐
  • 官宣系统有点甜!

    官宣系统有点甜!

    天降系统,不甜不要钱。苏颜夕被选为系统的宿主,天降大任,五个大陆,分别是神界,仙界,人界,鬼界,兽人界。等她闯关,只有过关才能回到现代,每个大陆都将会有一个痴心等她的人,她应该是留在那里,还是应该回现代?系统:“二郎神在发红包,是否选择领取?”苏颜夕:“领取。”系统:“恭喜宿主喜获哮天犬的崽子一枚。”苏颜夕:“……”系统:“太上老君在发红包,是否选择领取?”苏颜夕沉思了一下,太上老君在发红包,应该是好东西,“领取。”系统:“恭喜宿主喜获恐龙蛋一枚。”苏颜夕:“坑……”
  • 尘埃落定(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尘埃落定(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由李解、范冰冰、刘威、宋佳主演。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故事精彩曲折动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 千亿暖婚:老公要抱抱

    千亿暖婚:老公要抱抱

    传言,厉家四少是个禁欲男神,然而,事实却告诉慕星染,传言都是骗人的。婚前,他经常拿着尺,在两人之间衡量距离,婚后,他恨不得诏告全世界,她是他的妻,谁都觊觎不得。某天,助理前来报告:“总裁,夫人扔下离婚书,要带着小包子离家出走啦。”厉司霆:“让她把我也带上!”
  • 大丹记

    大丹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最强魔厨

    重生之最强魔厨

    当别的玩家都在杀史莱姆升级的时候,他却在新手村外采集蘑菇;当别的玩家已经杀到哥布林的时候,他还在做着馒头,屠杀野鸡;然而,当这些玩家努力了一个晚上,升到8级沾沾自喜的时候,他却靠着吃下一只蜜汁烤鸡秒升10级,还顺便拿下了新手村让万千菜鸟痛不欲生的第一只大BOSS。没有人了解的生活副职,带着完整游戏攻略重生的,还有一颗复仇之心......
  • 绝色除妖师这个妖王有点甜

    绝色除妖师这个妖王有点甜

    他,京九,作为除妖师的后代,他的资质逆天,领悟力也是惊人,九岁便甩了同龄一大圈,更是独自跑去妖物横行的西北捉回了一只作乱大妖,称之为天之骄子也不为过。但是,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他竟也会被一只大妖所救,他…不是应该对他恨之入骨才对吗?
  • 豪门危情:总裁大人轻点宠

    豪门危情:总裁大人轻点宠

    22岁那年,她背负杀人未遂罪责,被所有人不齿,当时一个男人势要娶她为妻,原本她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收获幸福,不曾想,却因此走入另外一个深渊,一时间,各种恩怨纠葛,豪门纠缠,统统离奇上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替嫁小绣娘

    重生替嫁小绣娘

    华国最年轻的刺绣大师一朝穿成农家替嫁小媳妇。新家里,婆母强悍,公公沉默,大嫂二嫂各有心思,唯一让她觉得亲切的就是她那一直带笑的新晋相公。只是后来她才发现,原来眼睛看到的是可以骗人的。
  • 青门十四侠

    青门十四侠

    本书是还珠楼主的代表作,与《蜀山剑侠传》齐名。着力记叙清初青城派剑仙的众弟子罗鹭、裘元、虞南绮、狄胜男、狄勿暴、纪异、吕灵姑、杨永、杨映雪以及纪登、陶钧、杨翊、陈太真、呼延显、尤璜、方环、司明、涂雷、颜虎等十九人修仙炼剑、行道诛邪、开创青城派的武侠故事。
  • 洞麓堂集

    洞麓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