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1100000003

第3章 古代礼制(2)

【怎样“慎独”】

这是指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是儒家倡导的一种修养方式。《礼记》曾这样提及慎独:“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在《礼记》中,也有“君子必慎其独也”的强调。到了宋代,理学家也格外注重君子慎独的修为。通俗地理解慎独,它其实是一种做人的境界。“独”就是“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没有人监督,只有你自己。此时,面对欲望、诱惑,人若仍能谨慎戒惧,遵道自律,不自欺,那么就达到了一种极高的人格境界。

【什么是“三纲领”】

《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几句话出现在大学的开篇,南宋朱熹云:“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三纲领”由此而来。其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人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明明德,前一个“明”为使动词,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亲”读作“新”,即革新、弃旧图新。《大学》在宋代之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至理学家朱熹将其概括为“三纲领”后,才成为人人皆知的“金科玉律”及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什么是“八条目”】

与“三纲领”相对应,仍出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指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这段文字有八个核心词: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熹云:“此八者,大学之条目。”“八条目”之说由此而来,并常与“三纲领”合称为“三纲八目”。其意思是:古代那些想于天下弘扬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对于“八条目”,《大学》云:“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说:“修己以安百姓。”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是八个核心词的核心。将“修身”与“治国”相结合,是儒家历来的传统。《大学》先是对其作了最为系统、精练的概括。到了宋代,朱熹又进一步作了发挥。至此,“格物致知”与“修齐治平”成为了儒家伦理的经典命题与奋进目标。

【十六字心传】

《尚书·大禹谟》载,舜在禅让之前,曾说了这样的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思是说,人心危则难安,安民必须明道,想要明道,则必须精心。可谓“明道安民”的经验总结。朱熹对舜的十六个字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认为“人心”和“道心”都属伦理范畴,“人心”即“人欲”,“道心”说的是“天理”,如果“人心”有了危机,“道心”就要蒙上尘蔽,微昧难明,因此不偏不倚地执著于“道心”,是非常必要的。在朱熹看来,这就是三王历代相传的道统秘诀。“十六字心传”一说因此而来。

【什么是“中庸”】

也称“中道”、“中行”,是儒家为人处世的标准。孔子提倡的“中庸”,是不偏不倚,不保守,也不激进。他在述及弟子的“过”与“不及”时认为,“过犹不及”。意谓激进与保守都不是最好的做事尺度。更认为“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那么何谓君子呢?“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孔子的部分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中庸的倾向与界定。《中庸》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北宋理学家程颐对其很是推崇,曾这样解释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后世的朱熹也这样认为。程朱的阐释与先贤的初衷多少有些背离,但这并不影响国人对中庸的理解。在国人心中,儒家的中庸之道,就是一种折中主义的处世态度与人生观。至于国人是否真的中庸,那就因人而异了。

【立德、立功、立言】

出自《春秋左氏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就是儒家所推崇的三种人生,即“三不朽”。具体来说,立德,指“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立功,指救危除难,建立功勋;立言,通俗来讲即著书立说,言足可传记。三不朽,是三种至圣的境界,其中,立德为上圣,如尧、舜、周公、孔子;立功为次圣,如大禹、后稷;立言为大贤,如老子、庄子、荀子、孟子、管子、孙子等。“三不朽”之所以有不朽之称,是因为圣人要受后代子孙的祭祀膜拜,即使是名以文传的先贤,也不是常人所能及。故而,“三不朽”只能是传统士大夫心中最希冀达到的人生境界,与平民的生活相距遥远。

【什么是“孔颜气象”】

“孔颜气象”是儒家倡导的一种精神。它不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磅礴抱负,也不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哲学,而仅仅是孔子和颜渊所代表的一种人格境界。颜渊,孔子的学生。他生活极其清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的就是他。他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孔子还曾请几个学生言说志向,有的学生说要当高官,有的说要治国平天下,到了曾皙,他说,我的愿望就是,在沂水中游泳,在舞雩台沐风乘凉,然后哼着歌儿惬意地回家。孔子深表赞同。在他看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果能够选择,有什么能比拥有轻松简约的生活更好的呢。由此可知,为后世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孔颜气象”,其实所指的就是一种胸怀旷达、安贫乐道的志趣。

【什么是“修齐治平”】

“修齐治平”,儒家的个人理想。修即“修身”,齐即“齐家”,治即“治国”,平即“平天下”。出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儒家以“修身”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形成古代伦理政治哲学的整个体系。这样,儒家的道德论便更加系统化、理论化,更能适应宗法等级制度统治的需要。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此句出自《孟子·尽心上》。穷,指在仕途上不得志;达,指在朝廷居于高位。意思是说,一个人若有幸参与朝政,就应以天下为己任,让民众受惠,这是积极的人生;若不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那么退而修身,洁身自好,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儒家入世的主要方式是参政,称“学而优则仕”,“治国平天下”,但即使是学富五车的孔子、孟子,从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孔子周游列国,碰壁无数;孟子则以布衣终老。人生阅历的丰富,让这些先哲们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孔子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又云: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提出“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则是对我们正文的精练概括,是对孔子人生观的补充。“兼善”(也作“兼济”)是进,“独善”属退,进退有据,人生设计虽不同,然均不离儒家圣贤之道。

【什么是“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的意思是:自身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这是古代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这句话本来出自《庄子》,后来成为儒家的主要思想。因为自宋以来,随着儒释道三教合流,理学出现,随之开始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

孔子言论中处处体现着“内圣外王”的思想。在“内圣”方面,孔子主张“为仁由己”,要“克己复礼”,一个人能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仁人,关键在于自己。正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在“外王”方面,儒家以“修己”为起点,而以“治人”为终点。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在孔子的思想中,内圣和外王是相互统一的,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只有内心的不断修养,才能成为“仁人”“君子”,达到内圣,然后才能安邦治国,达到外王的目的。同样,外王实现了,内圣才能最终完成。

孔子“内圣外王”政治思想中,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直接统一。儒家无不讲道德,也无不谈政治,认为政治只有以道德为指导,才有正确的方向;道德只有落实到政治中,才能产生普遍的影响。没有道德作指导的政治,乃是霸道和暴政,这样的政治是不得人心的,也是难以长久的。

【什么是“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由儒家礼教对妇女提出的规范要求。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周代父权制婚姻家庭建立、男女尊卑界限明确之后,于是有了要求妇女“从父”、“从夫”、“从子”,服从男性的“三从”道德规范。而“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是女性实践“三从”时需要具备的礼仪、修养和操作技术。总而言之,“三从四德”要求妇女既要贤淑顺从,又要高尚能干。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儒家经典《仪礼》,在讨论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易》则有妇女要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并有夫死妇女要殉夫以及限制改嫁等要求。“四德”最早见于《周礼》:“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最初是为了对宫廷妇女进行教导,与“三从”连称后,即成了标准“三从四德”。具体来说,三从,“未嫁从父”要求没有出嫁的女子听从父亲的话,不违父命,还要在父亲危难时挺身而出;“既嫁从夫”要求为人妻的妇女要跟随、服从丈夫,视丈夫为“天”,凡事都要敬重;夫死从子,夫死后,“从子”就是“从夫”的延伸,她不但要守节不嫁,还要抚养儿子成人,对成为一家之长的儿子遵从,大事由儿子做主。四德,“妇德”的核心是“贞顺”,即坚守节操,对丈夫忠诚,对所有族人要谦恭有礼;“妇言”是对妇女在言辞方面的规定,要求善于应对,说话得体,有一定的智慧和修养;“妇容”要求妇女质朴端庄,按时沐浴,服饰整洁。遇乱要从容镇定,居丧要悲哀有节等。概括来说,“三从”的教戒劝誉、“四德”的提倡培训和“七出”条规的威吓惩罚交互作用,逐渐规训出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妇女之“美德”。随着时代的变迁,父权对妇女的控制逐渐让位于夫权,夫家的利益更加重要,对妇女的种种规范愈加繁琐详细。

【什么是“七出”】

“七出”是对妇女而设的惩罚性规条。出,指驱逐、遗弃。“七出”即七条休妻的理由。七条分别是,不顺父母、无子、淫、恶疾、嫉妒、多口舌、盗窃。“不顺父母”被放在首位与尊崇孝德的时代背景有关,在“四德”中,几乎每条都与侍奉孝顺公婆的修养有关。不顺公婆的媳妇,扰乱家庭尊卑秩序,有违孝德妇道,这在尊崇孝德的时代是十分严重的错误,因此被放在了“七出”的首位。例如东汉人姜诗的妻子在婆婆面前骂一条狗,即被丈夫认为不孝,因此被休,姜诗则被誉为孝子。“无子”在“七出”之条中,对被休的妇人而言,最是无辜。在父权制家庭中,婚姻的目的是“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按照父系传承的原则,只有儿子才是延续香火的后代。因此,妇女不得不担起“无子”的“罪名”。淫,指妇女有放纵淫乱的行为,被认为是妇女道德品行最大恶德。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妻子对夫保守贞操,不得与家族内外的男子有染。

历代对犯淫妇女的处罚都很严厉,如清代江西临川孔氏支族家规写道:“妇与人私,断令改嫁;其妇不嫁,革饼逐出,生子不得名登团拜;凡族中婚姻喜庆之类,俱不得与;不得派行称呼。”在湖南一些地方,妇人犯淫要被绑在竹木板上沉塘底淹死。恶疾,古人认为妇人恶疾,不能事宗庙,因此出之。恶疾是何种疾病,有不同的说法,东汉何休认为,喑、聋、盲、疠、秃、跛、佝为恶疾;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是烈性传染病。“疠”,即麻风病。后来精神方面的疾病也被视为恶疾。嫉妒,针对的是那些对丈夫纳妾不满,敢于表现在语言和行动上的正妻。因为有悖“妇德”中的柔顺之德、贤惠之道,所以也要出之。多口舌,是“四德”对“妇言”的要求。父权制家庭忌讳妇人多言,主要是怕会离间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导致家庭不和。盗窃,不是指在外盗窃他人财物,而是“私假(借)”、“私与(给)”财物给外人。古时候的妇女没有独立的财产权,积攒财物,存私房钱都是不允许的,即使娘家的馈赠也要交给婆婆。这一条的设置是为了更大程度地维护夫权家族的财产利益。

从今天的眼光看,“七出”的用意不言自明:巩固父权、夫权家族秩序,维护父权、夫权家族的利益。为此,不惜压制、惩罚妇女乃至使其屈从牺牲。

同类推荐
  • 幼学琼林(中华国学经典)

    幼学琼林(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开心学国学(习俗卷)

    开心学国学(习俗卷)

    本册主要从中国古代礼制、节日礼俗、婚葬礼俗、日常生活礼俗、交际礼俗、华夏图腾及符号、民俗信仰、禁忌风俗八个方面来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习俗知识。不仅如此,在介绍日常礼俗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俗语,这些更加增强了本书的趣味性。相信本书将会在普及国学知识等方面,给广大的读者带来帮助和指导。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山海图”流行于世。《山海经》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其内容涉猎甚广,从天文、地理、传说、神话、宗教,到种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不经。
  • 诗集传附录纂疏

    诗集传附录纂疏

    本书收录现存元代诗经类文献。在文献整理中,选择一个好的底本,旁搜现寻各种版本进行校勘、标点,同时撰写成各个著述的内容提要,对该著述作者、著作内容、特点及在《诗经》研究史上的地位,做全面的介绍。本套丛书是收录现存元代经部文献的大型丛书,有助于推进元代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等不同专门史的研究。
热门推荐
  • 六十种曲怀香记

    六十种曲怀香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Rise of Germany, 1939-1941

    The Rise of Germany, 1939-1941

    The Second World War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flicts in history, but for seven decad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ar has remained mostly fixed, framed by the accounts of participants and an early generation of historians. James Holland, one of the leading young historians of World War II, has spent over a decade conducting new research, interviewing survivors, and exploring archives that have never before been so accessible to unearth forgotten memoirs, letters, and official records. In The Rise of Germany, Holland draws on this research to reconsider the strategy, tactics, and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the war. The Rise of Germany is a masterful book that redefin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opening years of World War II. Beginning with the lead-up to the outbreak of war in 1939 and ending in the middle of 1941 on the eve of Operation Barbarossa, the Nazi invasion of Russia, The Rise of Germany is a landmark history of the war on land, in the air, and at sea.
  • 《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

    《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

    本书系学界第一部对鲁迅300多万字文库全部译作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作者以宏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专业知识,在中外文化语境中考察鲁迅译作的选材特征、译介策略和翻译方法,揭示了鲁迅译作在现代翻译史上的重大价值,具有鲜明的学术创新性和理论意义。本书对鲁迅早期翻译的20多万字深奥难懂的文言译作的阐释尤可见出作者的功力,它对于广大青年学子阅读理解鲁迅译作中的宝贵遗产将有所裨益。
  • Where Eagles Nest

    Where Eagles Nest

    Lynn needs her guardian's permission to marry--and his stepson, Paul Loukas, would never let that happen. Still, Lynn craves freedom. And with her options limited, she marries Paul in a desperate bid to gain her freedom.Years ago, Paul was in love with Lynn. And he can still deny her nothing--except the freedom she needs. His kisses fill her with desire, and soon Lynn begins to wonder whether the freedom her heart longs for is the freedom to leave--or stay.
  • 致命视觉

    致命视觉

    "你有没有留意过,在公众场合被一个陌生人呆呆地注视着?仿若霎那失神。那不是真的走神儿,而是有东西,正透过那个陌生人的眼睛,静静地看着你......"
  • 摄大乘讲疏

    摄大乘讲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痛婚之宝贝你被捕了

    痛婚之宝贝你被捕了

    (已完结),当婚姻成为卡在喉咙里的那根刺,吐不出也咽不下,该如何承受这痛?**“表姐,其实姐夫真正爱的人是我!原本不想告诉你的,怕你伤心,可我已经怀孕了!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求你成全我们吧!”女孩水眸含泪,泫然欲泣,好像受伤害受委屈的人是她。“……”林惜瞠大清眸,简直不敢相信这次的小三竟然换成了她的表妹!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六年来,在背叛和屈辱中度过的婚姻,令她痛苦疲惫不堪。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她隐忍至今,却想不到,小三也可以同样高喊口号——我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千疮百孔的婚姻犹如爬满虱子的华丽长袍,她毅然撕裂它,决然转身--这个男人送给你,附赠酗酒的公公刻薄的婆婆还有冰窖般的大房子,只有女儿我带走!义无反顾地冲出残破的围城,她带着孩子该如何立足如何生存?**那双深邃似海璀璨如星的黑瞳,敛尽峰芒之后依然慑人心魄。回忆的伤太重,让她至今无法复原,无法对视那双曾给予她无数悸动的眼眸。爱情破灭,婚姻失败,这世间所有美好都似乎离她远去!她还敢再奢望幸福吗?面对男子在她危难时的扶持和关怀,冷切的心慢慢回温。“听说过魔鬼和神灯的故事吗?”男子魅惑的眼在迷离的灯火处睇着她,似笑非笑。“……”“林惜,我是那只被装在神灯里的魔鬼,而你……”男子吐字如魅:“就是我盼了几千年又恨了几千年的渔夫!”*****年少时的痴狂,无论对错已成追忆!为何还苦苦纠缠不休?蓦然回首,谁还在那抹温暖的灯火阑珊处等她?今生今世不离不弃?--------请看离婚女人如何凤凰涅槃,蜕变重生的故事!新坑开挖,每天更新,绝不断更,如若断更,第二天补上两更,亲们请收藏跟读,谢谢哦!感谢可爱的读者,花开谁相依为烟茫建的读者群,群号:186169057,验证信息是烟茫任何一部作品的名字,欢迎大家踊跃加群!O(∩_∩)O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宝贝儿,你被捕了!》
  •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亲吻我的彼得潘:明瞳

    亲吻我的彼得潘:明瞳

    七落,寒冬生。嗜好极多。最讨厌的事情是没有存在感,思维呈现跳跃式,喜欢不断地反省自我。在喧闹的吵嚷之市中,希望能够保持从容与淡静,不去模仿别人,也不愿复制自己,崇尚柏拉图式人生。
  • 王爷好神秘

    王爷好神秘

    “贱人,他不是本王的子嗣,休拿他来污蔑本王。”宁王冷漠的道。“什么?孩子不是你的?是谁的?”凌若若傻眼了“你心里清楚。荡妇!”他吐完这句话,头也不回的走了。天啊,儿子不是他的,会是谁的?她一定要找出孩子他爹。若是他敢做不敢当,哼,那他就死定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