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1000000001

第1章 皇上国难,大臣母难,难难难!(1)

八国联军逼得太后、皇上有家不可归,逃难西安,签了个大赔款的《辛丑条约》,才算平静。

袁世凯葬母:竟不许入袁氏祖坟正穴。原来那位刘氏只算庶母。袁世凯的哥哥袁世敦坚持家规。

1901年10月。

秋高气爽,北雁南飞,长城内外,早已是萧瑟西风,叶落草枯,田原茫茫了。两天前塞外卷来的寒潮,更使这片天地增厚了萎靡。新任直隶总督袁世凯坐在总督署内,心焦万分:一时望望弥漫的天空飞沙,茫茫雾幔,令他冷飕飕地颤动着身子;一时看看桌上满放着的公文卷,他猛然感到有万机当理,可又总是入手无定,而放了下来;最令他关注的,是大堂正面那堵萧墙两侧的通道,他急切地盼望着他派出去的探马能够飞速地从那里走来,告诉他“两宫銮驾的御辇已到”,让他速去见驾。

袁世凯有许多日子不曾见到“圣颜”了。有什么办法呢?八国联军逼进北京,朝廷无御敌之兵,跑吧。跑到西安去了。幸亏李中堂李鸿章大人跟洋人签订了《辛丑条约》,才算把这场战乱稳了下来。袁世凯联络了两江总督刘坤一,向西安打去“恭请两宫回銮”的电报。电报发出之后,他便急切地盼望着迎驾的这一时刻。他觉得有许多心里话,必须向老佛爷当面禀明,他要把他那颗忠心,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老佛爷。许多天来,袁世凯的生活起居都乱了,有事无事朝服齐整,一日三餐急急匆匆,分分秒秒都在敬候着圣驾的到来。可是,却不知圣驾何时才到。

刚到“不惑”之年的袁世凯,官运又是如此亨通,正是干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时候。他自己也这么想。对于袁世凯来说,得算皇恩浩荡,在他荣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之前,他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山东巡抚。镇压义和团,他为朝廷立了功,也只能算一般功劳。直隶总督这个角,外而表率群伦,内而拱卫京畿,位列各省疆吏之首,历来都是元老重臣或老佛爷亲信的人担当,哪里就轮到他袁世凯了?签订《辛丑条约》的李鸿章——大约是这个条约太伤天害理了,在条约签订不久便死了,死的时候七十九岁。李鸿章是在北洋大臣、直隶总督任上死的。他一死,朝中便议论继任人的问题。有人说可能是刘坤一,有人说可能是张之洞。结果,发表出来的竟是袁世凯。大家都吃了一惊。于是,议论又来了:有人说,李鸿章死前推荐了袁世凯;有人说,袁世凯在两宫危难时上了大贡。虽然都有理由,但却并不确切。内情人明白:李鸿章死了,荣禄病了,北洋大臣所统各军已被八国联军打得不成样子,京、津又处在帝国主义占领下,应付这个局面,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军阀,对外为帝国主义所赞赏,对内能够镇压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而袁世凯正是得天独厚,非他莫属——袁世凯手里有实力,山东又是京津近邻,他又为帝国主义所信赖。因而,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便落到他头上。

说来也巧:就在袁世凯从山东济南高升到直隶天津的时候,他的生母刘氏一病不起,求尽名医良药,还是无效,竟然仙逝了。按照本朝制度,袁世凯应该丁忧辞职,归守母丧。袁世凯想想,不能。“此日千载难逢。过了这个村就不见这个店了。”于是,他心生一计,指使山东、直隶士绅,纷纷电请政府,允许袁“夺情应变,移孝作忠”。这样的事在清朝例制上虽是少有,但在用人之计,却也竟成事实。山东、直隶人挽留袁世凯,却使袁世凯成了直隶总督,官升一级。赴任那一天,袁世凯披麻戴孝跪在刘氏的灵柩前,悲天恸地,大哭一场:“娘呀,不是儿子不孝,不是儿子不想早早送娘归西,是朝廷用人在即,儿子不得不移孝作忠。有朝一日,儿子会厚葬老娘的。”

袁世凯耐不住了,他不在总督署呆等,要出迎了——他探知两宫回銮的路线,便率领随从匆匆赶到顺德府。直到12月15日,两宫銮驾的御辇才蹒跚而至。

当銮驾来到袁世凯等人面前,御辇缓缓落地,人们闪出一条通道时,袁世凯长跪三呼,叩请“圣安”——袁世凯有点忘情了,上次进京见驾,他还是一个声名不响的山东巡抚,几经周折才来到驾前,而说话还有时间限制;今天,这次,他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了,是圣驾前的重臣,是各省封疆大臣之首,身价自然不同寻常,心情也自然不同寻常。他满心感激老佛爷的话,一忽儿都拥到胸口,而又是在这样荒僻的田野迎驾,不是在金碧辉煌的圣殿;两宫这样的圣体,颠颠簸簸的逃难,做臣子的该是什么心情?!想着想着,袁世凯两行热泪便滚滚地流出来,那股忧伤也无法抑制,他匍匐在道旁,竟然号啕大哭起来:“老佛爷呀!万岁爷呀!呀呀呀,呀呀呀!”袁世凯这么一放声,他的随员不知就里,也就跟着放起声来。顿时间,顺德城外,哭声震天。

这一举动,吓坏了所有随驾大臣,人人的脸膛都“唰”地沉了下来——原来本朝有制,王公大臣除“国丧”必须举哀号哭之外,平日绝对不许对皇帝哭泣。哭泣了,就犯了“大不敬”之罪,犯了天条,当斩。大家都认为袁世凯这一次完了,人人替他捏一把汗。坐在御辇中的慈禧,知道面前迎驾的是新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正想问他几句无关紧要的“家常话”,忽然听得他放声大哭,脑门一下子冷了起来:“我还没有死,皇帝也没有死,为何一见面便举哀号哭起来?难道不怕我降罪?”

“袁世凯,”慈禧忍住圣怒,语气沉沉地问,“你怎么放声大哭起来了?嗯?!”

袁世凯哭出声之后,已经知道犯了不赦之罪。但为时已晚。现在,老佛爷又发出话来,而且带着盛怒,心想:降罪只在老佛爷的下一句话了。可是,袁世凯毕竟是在圣驾前走动过的人,颇知道这个女人的心绪,再加上他自己也饱藏着官场权术,知道如何随机应变,惊慌之中,倒有了转机的计谋。他仰起面来,一边涕泪纵横,一边说:“老佛爷呀,老佛爷,臣见圣容清减,痛彻于心,不觉失礼。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慈禧处在落难之中,当初为丧家之犬逃离京城时,还不知有没有回来的可能。今天,虽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有了条约,自己有幸回銮了,大臣们的功劳是当该嘉勉的。动荡之中,袁世凯还有此心,令人欣慰。于是,她转怒为喜,激动得眼圈儿也红了,叹声气说:“好孩子,咱们今天能够见面,总算上天保佑,你也不用伤心难过了。”

袁世凯谢过恩,这才爬起来。

慈禧问了他几句话,而后又对左右的近臣说:“你们都瞧见了吧,袁世凯才是一位至情至性的大忠臣呢!”

不料,袁世凯这样做竟开了个先例,人们还以为老佛爷逃难回来,喜欢的就是泪眼相迎,哭声接驾呢。于是,太后回到北京,再次临朝,文武大臣们便鼻涕一把泪两行,哭天号地,闹得金銮殿上“无丧举哀”,一片哭泣。下得朝来,一个个又都嘻嘻哈哈,耍着鬼脸。此是后话,这里不提。

直隶总督署,原本是设在天津的,八国联军打了胜仗,在天津设了“都统衙门”,统管了天津的民财大政,袁世凯衙门也被管了起来,他只好跑到直隶省的省会保定去住,只在天津设了个海关道,派唐绍仪办理所谓的洋兵撤退交涉。事情又闹腾了几个月,洋人的梦也大多圆了,到了1902年“都统衙门”撤销了,袁世凯才携着男男女女走进天津。

人是进了天津了,洋人却不准中国兵进驻天津。袁世凯傻了眼——兵是权的靠山,权是人的威风,别管头上有多大纱帽,没了靠山,也休想威风起来。袁世凯是玩了二十多年兵权的人,他深懂得这个关系。所以,从保定搬回天津之后,他不仅觉得自己威风不起来,简直像是被囚禁了,他坐在衙门里,头也懒得抬一抬,眉紧紧地锁着。唐绍仪走进总督府,一见袁世凯这模样,心里便明白了几分。他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袁大人”,便垂首立在一侧。

袁世凯侧目望望他,指着一把太师椅,呼着唐的雅号说:“少川,坐吧。”

唐绍仪坐下之后,不知是想为袁世凯分心呢,还是为了别的,他一张口便把话扯得很远很远去了。“袁大人,京城里的事情,颇令人担忧。老佛爷西京回来,大家满以为她要励精图治,收拾这个烂摊子,可她,却大罚‘战争罪犯’,把战乱之责一股脑推给别人;对于以前主张‘招抚’拳民的王公大臣,杀头的杀头,充军的充军,监禁的监禁,革职的革职,闹得人心惶惶,怎么得了呀!”袁世凯淡淡地笑着,轻轻地摇了摇头。

“据说,老佛爷正计划开展一次各省大清党,要大开杀戒,又要大修颐和园。战事连连,民不聊生……”袁世凯站起身来,摇手阻止唐绍仪,“少川,朝中的事,老佛爷和皇上自有他们的想法,做臣子的,我们只能以圣命为是。忧虑过多,反而不好。我只想同你商量一下咱们直隶的事,天津的事。”

唐绍仪收住了话题——其实,唐绍仪何尝想谈这些。这些事袁世凯知道得比他还清楚。令袁世凯忧心的是直隶的事,天津的事,他唐绍仪也清楚。他这个没有靠山的海关道当得容易吗?不容易。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袁世凯缓缓地踱着步子,不时侧目望望坐在那里发呆的、只比自己小四岁的得力助手,半天才说:“洋人,欺人太甚了。”

唐绍仪心里一跳:“他,也会这么说?”袁世凯跟慈禧一样:怕洋人又崇洋人,投洋人又恨洋人。洋人想利用他,还是略施点恩惠的。摆出谱儿来跟洋人对着干,唐绍仪知道袁世凯不会干出来。总督署搬来天津,袁总督身边又不许有兵,唐绍仪正为此事而来。只是他摸不准袁世凯葫芦里装的什么药,才顾左右而言他。现在见袁也吐了点真情,便壮着胆子说:“袁大人,我们的手脚不能长久被洋人捆着,咱得想个办法。”

袁世凯停下脚步,但却没有说话。

袁世凯最知道兵权的作用,他能有今天,靠的也是兵权。朝中那么多王公重臣,直隶一督能给他,凭什么?还不是兵。跟同僚们争势如此,跟洋人更得如此。许多天来,他便记恨《辛丑条约》中那个“中国不得在天津驻兵”的条款,“要是我签订这个条约,我绝不接受这一条”。袁世凯也只是心里这么想,果真他去签约了,他会有什么办法呢?现在只能说现在的话了。

“少川,你说得对,咱们得想办法。”袁世凯说,“我想咱们这样办,你看行不行?”

“大人请说。”

“条约只规定天津不准驻军,并没有规定天津不准驻警。我的总督府驻在天津,我要组织警察,维持秩序。”

“好,好一个化军为警,就这么办。”唐绍仪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连连拍手。

不久,袁世凯便从他的军队中挑选出三千精锐人马,改编成一个巡警营,派段芝贵统率,堂而皇之地开进天津“维持秩序”。不久,又将巡警营扩编了几个大队、分队,分别派驻塘沽、秦皇岛、山海关以及北塘等地,还是以枪杆子来做自己的靠山。

袁世凯急急匆匆化军为警,建立武装,巩固自己在天津的地位,驻在天津的洋人早已看得明明白白。“袁世凯的戏法变得并不高明,警也是拿着枪的,也是武装。”但是,洋人却不想排斥这支武装,并且正想找一支这样的武装来代替洋兵“维持天津地方秩序”,这个不出代价的代理人由袁世凯来充当,岂不更好。所以,袁世凯的以警代军巧计也就如期实现了。

北京的事暂时平静了,天津的事暂时平静了,袁世凯的心情暂时也平静了。他想好好休息一下,虽然才是四十出头的人,这样没日没夜地忙忙碌碌,他也感到累了,而且累得腰酸背痛,眼睛也不想睁开,他想紧闭房门躺下身来,好好地睡,睡上它几天几宿。

袁世凯该睡几天。这二三年,他的心机用得太多了,又是义和团,又是洋人,又是迎銮,早几天,一件大事使他受宠若惊:他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同晋为太子少保,赏双眼花翎,从此之后,他便有一顶“宫保”的桂冠罩在头上了。他匆匆进京谢恩,又忙忙碌碌应酬同僚们的祝贺,哪样事不得耗费精力。还有,他的生母刘氏遗体还躺在灵床待丧,他尤加心神不定——三个月了,当他得知朝廷破格留用而且升他北上直隶的时候,他在母亲的灵床前悲痛大哭,然后才脱去绩经,北上应命,母恩泰山般重,他时刻不敢忘。无论在北京、在保定,还是在顺德,每朝每夕,他都面朝南方,心驰天津,对着母亲的遗体默哀,擦抹不尽的汩汩泪水。

母亲刘氏,并非父亲的正室,虽然生活在大绅士的家庭,却始终过着比下人好不了多少的生活。据母亲对他说,他落地之后,由于刘氏体弱奶水很缺,只好交给婶母——袁保庆的妻子牛氏——喂养。牛氏也在此时生了个儿子,但夭折了,是在丧子的悲痛中代养着的。但是,从此之后,袁世凯便跟随这位婶母做嗣子,形影不离了。八岁时养父袁保庆到山东候补,他随养父母到济南。后来养父调任江南盐法道,袁世凯又随到南京。养父病故在南京之后,他才随养母牛氏回到原籍——河南项城。那时候,袁世凯已经十五岁了。当他见到生母刘氏时,竟怯生生地不敢认了,惹得刘氏痛哭一场。

袁世凯机灵透顶,见生母悲伤,便跪倒面前,请求惩伐罚:“娘,是儿子错了,儿子不孝,儿子不懂礼,你打吧,骂吧,儿子再也不敢了!”

同类推荐
  • 芈月式宫廷传奇

    芈月式宫廷传奇

    穿越古今,还原历史真相;纵览宫廷,探索女权政治她们皆是“芈月式”的女子,从跌宕坎坷到华丽转身,一生传奇笑对人生!
  • 大梦飞天:王永志传

    大梦飞天:王永志传

    在中国航天界,王永志院士有着敢为人先、善打硬仗的美誉,他参与领导及指挥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成功。他亲历了我国导弹、火箭及载人航天事业的风风雨雨,把人生轨迹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紧相连。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王永志成为我国把航天员送入太空的领军人。由于功勋卓著,王永志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5年被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他用一个中国科学家自强不息、拼搏不止、富于创新的精神,为飞天梦圆的中国航天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理性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事迹。
  • 名人传记丛书:伦勃朗

    名人传记丛书:伦勃朗

    名人传记丛书——伦勃朗——“文明的先知”:“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帝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留侯世家》:“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很明确,“帝师”是指皇帝的老师。本书从记叙帝师生平事迹入手,再现了帝王之师对历代帝王的教育、指导和辅佐,同时揭示了帝师以其亦师亦臣的特殊身份,对帝王决策的各种正面、负面影响之谜。展现给读者一幅亦真亦幻的历史画卷,道出一些亘古不变的历史发展规律。
热门推荐
  •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所选篇目以普及性为要,挑选可接受性强、浅近明白之作入书,又广泛借鉴了其他的权威版本。宋词和元曲的选择则是对各个时期、各种题材的作品衡量斟酌,博采众家之长。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元杂剧文学成就也很高,但我们尽量侧重选择活泼灵动、浅俗直白,并能够使欣赏者毫无间隔感的元散曲。
  • 朱颜女将,步步为王

    朱颜女将,步步为王

    沈慕晗,她是绝色淡然,温软呆萌的闺中小姐,也是正直无私,敢爱敢恨的一代女将!一双可以透视的水眸,一身磅礴的元气!世人皆说:她剑快如麻,气势逼人,比男儿更加勇猛果敢!而他,苏沐泽,冷冽孤傲,俊美如神,是从黑暗鲜血中走出的帝王,也是启皇国执掌生死的将师!命运,将他们紧绑,却又无情将他们分开。因至亲的反对,她绝情离去,嫁做他人妇。一句“我愿与君绝”令他大病一场,失去记忆。不料,新婚之夜,她竟发现自己已身怀六甲!再相见,她已是绝情绝爱,统领百军的大将军。而他是掌管百事,位极人臣的丞相。乍一想!她还是一个奶娃娃的母亲!她的孩子不能没有爹!某日,她拍响了丞相府的大门...
  • 谋略天下之女配要翻身

    谋略天下之女配要翻身

    人人都说穿越好,到了那边能自带女主光环,可也有例外…顾向汝只是个长相普通的大学生,因为梦,写了一部小说,哭着哭着穿越到了自己写的小说小说中顾向汝是顾丞相最疼爱的女儿,和最不受宠的妹妹顾小小,不死不休!无奈,她的妹妹才是自带光环的女主角,而自己只是个要死翘翘的女配角!为了保命只好投靠了顾小小本想就此虚度一生,为什么自己那个早死的初恋是男主角?为了自己未了结的爱情,只好和自己女主角斗智斗勇斗感情阴谋诡计、风起云涌、波谲云诡…引出一个藏在小说里的秘密…最后被伤透心之后,浪迹天涯…卖卤肉、开饭店、开学校、办医院…闻名天下惹来腹黑皇帝、专情王爷、风流武林盟主、脾气不定的邪教教主等各方寻觅
  • 修仙之仙道魔途

    修仙之仙道魔途

    皇族弃儿,巧遇魔兽抚养成人,一朝沦落佣兵,陷害之下,逆天运气不死,锻造狂天魔功!别人修炼元气,他修炼玄气!别人只能掌握武技剑技刀法其中之一,他却能全部领悟,莫欺少年穷,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待少年崛起之日,便是禽兽家族湮灭之时!
  • 大道至繁

    大道至繁

    鸿蒙苍穹,万千宇宙,究竟何为大道?道究竟浩瀚还是渺茫,极简还是至繁?且看我宿小羽万法一身,将这三界力挽狂澜!
  • 画继补遗

    画继补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百变宿主谁来降

    快穿之百变宿主谁来降

    (本文又名我的宿主是大佬)排雷:新手,不按时更新,有点坑。校园位面......1314:宿主你从哪里弄来的剑?月枝清咬着颗糖歪了歪头:“唔......充话费送的。”古代位面......1314:宿主你从哪整来的雷电炸药?月枝清扔的正欢的回答道:“天道那糟老头送的。”盗墓位面......1314:宿主,你你拿的这是机甲?月枝清摸了摸刚到手的黑卡:“对啊,卖了还值不少钱呢。”人鱼位面......1314:宿主,你哪来的灰机?月枝清漫不经心的走上去:“定外卖送的。”......1314:明明这种话,它是不可能相信的,可是事实摆在眼前,它不得不信,并且在看到自家宿主是多么牛掰的时候,抱上大腿。大佬求带灰!!!
  • 世界经典科幻故事

    世界经典科幻故事

    本书精选了包括法国著名科幻作家、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和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威尔斯等人的名篇佳作,无论是所选作家、作品,还是涉及不同领域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普遍性;并且这些科幻作品多数表达了作者对未知的世界、宇宙空间、外星生物等人类尚未探索的种种事物的合理幻想以及向往。
  • 捡了一书斋

    捡了一书斋

    “恭喜成为第四十八位书斋斋主!”“你需要在半年内还清200万!”“恭喜,你已经开启暗目!”“恭喜,你已经成功学习了《阴阳学习》”书斋可以通往两界。而两界之间在书斋内都可以看见书斋附近的场景。于文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过于文只知道自己欠了一屁股的债。
  • 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父教缺失是中国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实问题,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导致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对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和骁勇精神的培养,影响了孩子自信、独立、坚韧、勇敢、果断、豪爽等性格品质的养成。实践证明,“父教”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一部难得的家庭教育原创之作,也是一部纪实随笔集,是东子第一次全面分析孩子的成长经历与读者分享。本书在详细记述作者引领孩子快乐成长的同时,感受着 做父亲(家长)的幸福,淳朴的情感、质朴的文字让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