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1000000002

第2章 皇上国难,大臣母难,难难难!(2)

刘氏慈善,只想到这些年日月过得不顺心,想同儿子亲热亲热,见儿子冷淡,便悲伤。现在,儿子跪在面前请罪了,反又觉得心疼,忙抱起来,一边哭一边说:“孩子,你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凭你走到哪里,娘的心都随着你。你也明白,娘的日子难呀!娘常常把泪往肚里吞,只盼着你……”

“娘,你别说了,我明白。”袁世凯伏在娘怀里,仰脸望着娘的泪面说:

“娘,从今以后我再不离开你了,永远在你身边。要是外出做事了,我也把娘带着。”

刘氏揉揉泪眼,说:“别说孩子话了,娘是一时急乱了心,这才流泪。

以后,凭你到哪里,千万不能忘了养母,是她的奶水养大了你,你不能忘了她,要孝敬她。”

袁世凯说:“娘,你放心,生母、养母我都一样孝敬,我一定让两位娘都高兴。”

正是袁世凯思亲的时候,他派往项城老家安排葬母的袁乃宽回来了。这个到了暮年跟袁世凯认了本家的老管家,一回到天津就哭丧着脸跪在袁世凯面前,悲悲怆怆地喊了声“大爷”。

袁乃宽跟袁世凯续本家的时候,不仅年龄比袁世凯大几岁,按辈还得比袁世凯高两辈。只因袁乃宽是一个无名小人物,甘心退三辈称袁世凯为“大爷”。袁世凯有官有威风,以“爷”自居,总不会半悬空里再拾一个“爷”在身边,那成什么体统。也就心平气和承认这位本来应该叫爷的人称爷了。一笔写不出两个袁,一日认了本家,终生亲密无间。这袁乃宽也就成了他身边跟老用人袁振标一样身份的管家了。袁世凯葬母的事,自然由袁乃宽去操办。现在,袁乃宽这模样回来了,袁世凯知道事有蹊跷,便问:“绍明(袁乃宽也附庸风雅起了名号,叫绍明。但他只对袁世凯说是“乳名”。所以,袁世凯总爱这样直呼),怎么啦,事情不顺利?”

袁乃宽点点头,又叹声气,才说:“大爷,项城的大爷说,老太太的葬事,你没有同他商量。究竟该怎么办,还得等你回去一趟才能定。项城的大爷还说……”

“还说什么?”袁世凯急问。

袁乃宽抬起头,没有回话,只用目光朝袁的身边侍卫打量一下。袁世凯明白了,他扬了扬手,说:“你们下去吧。”侍卫、随从应了一声“是”,都退了出去。

袁乃宽揉揉眼,仿佛是在流泪了。“大爷,项城大爷火气大呀,他说……他说……”

袁乃宽口喊的“大爷”,自然是对袁世凯,而口喊的“项城大爷”,那是指的袁世凯的长兄袁世敦。袁世凯兄弟姐妹共九人,除老大袁世敦是嫡出之外,其余兄弟五人、姐妹三人均为庶出。这位嫡出的长子自诩清高,一生不做官,只守着祖业,甘当绅士,本来就对袁世凯的品行并不赞成,兄弟交往不密。袁世凯对这位长兄,也总是敬而远之。今日葬母,再勉强,也不能漫了老大的头皮,所以,才派袁乃宽先去“招呼”一声。他却不曾想到还会有什么蹊跷。便说:“说嘛,有什么好吞吞吐吐的。”

袁乃宽说:“项城大爷说,老太太葬仪,凭你怎么办,他都不管。但是,老太太的墓地,就不能依你说了算了。得……得……”

“得怎么样?”袁世凯急问。

“得项城大爷……”袁乃宽忙改口,说,“项城大爷说,得按祖制、按家规办理。”

“什么祖制,什么家规?”袁世凯拍桌站起,“难道说我不是袁氏子孙?!

难道说……”

“大爷,项城大爷说,你最好先回项城一趟,而后再起老太太灵柩。”

“什么话?!”袁世凯大怒了,“葬母我还要同谁商量。我不去,你们照准备。”

袁世凯要离开天津,然后再到项城为他的生母刘氏出殡。朝廷重臣,位高身显,正是荣宗耀祖的时候。袁世凯要让他的生母赫赫归西。袁乃宽捎来的项城“消息”,只令他心里沉了一下,很快便又平静了。“什么祖制,什么家规,袁姓有几个总督,何况总督之首?连各省督抚都不在我心目之中了,老大还会怎么样,家族还会怎么样?”袁世凯官大了,他可以蔑视祖制。所以,他不放在心上。他放在心上的事是:要离开任所了,虽然为时不过两个月,可形势日益变化,他要稳住自己的衙门,稳住自己在朝廷的阵脚。他闷坐在衙署内,分析着老佛爷的行止和宫中的风风雨雨,更思索着自己该做的巨巨细细——他还是没有更多的时间好好休息。

袁世凯得算是一个在老佛爷面前“有眼色”的人,他办出的事情一般都能令那个机灵的女人满意。就说日前迎銮时的“举哀号哭”吧,要不是他袁世凯摸透了老佛爷的心,要换了别人,还不得算个“犯天条”而杀头!可他袁世凯,竟能博得慈禧欢心。袁世凯精明,精明得透顶。他知道,大清王朝的极权掌握在满族爱新觉罗氏手中。现在,移到叶赫那拉氏手中了——叶赫那拉氏依然是满族。谁人不知,爱新觉罗氏的祖宗就有过遗训,绝不许让汉人做军机大臣。后来,曾国藩、左宗棠做了军机大臣,那并不是清王朝的祖制改了,而是太平军起义,半个中国都起了火,满族将领统治的旗营又腐败得不堪一击,为了苟延残喘,才破了祖制。即便如此,皇族还是放不下心,千方百计派八旗要员监视。曾国藩看得透彻,他在做了军机大臣建立湘军时,便力保满族塔齐布为湘军大将,自己才坐稳军机处。袁世凯不忘前事,在山东做巡抚时已经力保满族道员荫昌来“佐赞戎机”,甚得朝廷放心,现在,官至极品了,他忘不了“成功经验”,顺德迎銮那是雕虫小技,大动心思还得另想筹码。

袁世凯派人把亲信之一、刚刚做了直隶全省操防营务处督理的王士珍找到面前,亲自为他倒了茶,然后,便问他:“聘卿(王士珍字聘卿),你来说说,眼下朝廷情况,究竟与昔日有无不同?”

王士珍,直隶正定人,比袁世凯小两岁,是在北洋武备学堂时经荫昌推荐结识了袁世凯的。此人城府极深,却又不露锋芒,遇事唯唯诺诺,从无疾言厉色。袁世凯就欣赏他的这种稳重。王士珍呢,对袁世凯也颇尽得忠心,能够推心置腹。听了袁世凯的问话,先是淡淡的一笑,然后说:“宫廷中的情况,宫保自然比我看得明白。何必问我呢?”

“怎么能这样说呢?”袁世凯表现谦虚了,“形势多变,人心难测。像老佛爷那样的人,哪里是你我之辈就能看明白的。”

王士珍明白了,他知道袁世凯在揣摩慈禧的心思。王士珍同时也知道了袁世凯想干什么。便说:“老佛爷此番西安归来,猛然间便见老了。心情也有点儿反常。”

“噢?!”袁世凯故作惊讶,“我还看得不清楚。”

“人到风烛残年了,该享受的,不愿放过了。”

“你说的是修颐和园是不是?”

“不止如此。”

“还有……”

“你没看见,卖官鬻爵,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有钱的人,谁都可以买个官当当。钱多买的官也大。满街满巷在唱‘朝为大腹贾,夕便载乌纱’……”

此道袁世凯最精。世界上的生意以买官利最大,可谓一本万利。官买到手,花去的银子转眼便回来,而且厚利无边。“不谈这些了,那不是咱们该管的事。再说,卖官买官,那也是愿打愿挨的事,捐官也并非从本朝开始,我只想知道朝中人事有无变化。”

“有,大得很。”王士珍消息灵通。

“听说荣禄荣大人病了。”袁世凯不想听那漫天扯地的清谈,单刀直入。

“是的,荣大人不常到军机去了。”王士珍说,“怕不单单是因为身体不佳。”

袁世凯摇摇手,说:“那么军机呢?”不待王士珍说话,袁世凯便自答起来,“我知道,荣大人一退步,庆亲王奕劻便成了太后身边的最红的皇族大臣……”

“连他的儿子载振也身价百倍,把个官场闹得……”袁世凯又在摇手,“你看看,咱该怎么办才好呢?”

王士珍心中一跳,这才转过神来。原来袁世凯关心的并不是朝中事,国家事,而是他自己的事。奕劻主持军机,袁世凯自然最先知道,他何须问自己的下属。王士珍心里责怪自己,怨自己不该唠唠叨叨东拉西扯,口里却说:“宫保既然诸事看得清楚,何不自己慷慨一番,让那位庆亲王也喜欢喜欢。”

袁世凯笑了。第二天,袁世凯便叫他的幕僚杨士琦给奕劻送去十万两银票。奕劻看着这份沉甸甸的大礼,心里乐滋滋的,口里还是说:“这怎么行呢?我怎敢当得起如此大礼?”

杨士琦会说话,他说:“这不过是见面礼,宫保说孝敬王爷的日子长着呢。”

奕劻并不是见钱眼不红的人,十万雪花银早已弄得他心中奇痒了。于是,便推就说:“太难为慰亭(袁世凯字慰亭)了,我如果一定不收,他会怪我不讲交情的。”说着,便把那张银票塞进自己的袖管里。

十万雪花银买通了一条路,从此之后,袁对这位王爷更亲密起来了,不仅年节、婚寿有礼,连王爷的守门用人也常常少不了一份礼品。王府的大门,从此之后自然随时都向袁世凯敞着。

朝廷的事安排周到了,自己衙门的事也都做了吩咐,袁世凯这才静下心,转过神要为老娘出殡忙活了。亡人入土为安,长期停在灵堂上也不是个办法。于是,袁世凯把管家袁振标、袁乃宽,账房先生符殿青,身边的贴身随员申明善、申明法、何殿祥和马其昌以及医官刘斗夫、王仲琴等通通找到面前,和他们商量如何出殡的事。

“狗,”袁世凯呼着大跟班申明善的乳名说,“咱们要送老太太归西了,得办得体面一点。你看呢?”

精明能干的申明善,这事想了许多日子,心里早已有了谱。“老爷,这事就交给我们吧,老太太活着的时候,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要对得起她老人家。”

袁世凯一边点头,一边对老用人袁振标说:“老伙(袁氏家人对男用人一律称“老伙”,对女用人称“干”,张氏称张干,李氏称李干),送老太太的灵车你都安排好了吗?”

袁振标说:“安排好了。只是尚未装饰,还有纸幡之类,也得三天才能糊好。”

“我不是让你抓紧点嘛,怎么这样慢慢腾腾?”显然,袁世凯有点心急。

“老爷,”袁振标在袁世凯耳边窃窃私语了几句,然后说,“这是我和大总管乃宽和明善、殿青一起商量好的。老爷如觉得不妥,还请老爷示下。”

——原来这些管家、用人都对世俗十分透亮,这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又是太子少保显赫的人物出大殡,怎么能不惊动四方上下呢?衙门内设一个灵堂,衙门外扬起白幡,谁不得来吊丧。荣宗耀祖又来了大笔金银。袁振标说的,便是在总督府内为老太太设祭三天,恭承各界惠吊。袁世凯自然不会有异议,只是不动声色地说:“务必一切从俭、从简,我还是官职在身的人,皇恩未报,不敢声张,只觉得老太太一生艰难,想让老人家走得称心些罢了。”他又说:“咱们是江淮故土养大的人,不同于北方,更不能与京城相比,一切都按照项城习俗办理,以见咱们不忘桑梓。”

袁振标答应着,便同袁乃宽、符殿青等人退了出去。

果然,第二天总督府衙门内便搭起了灵棚,灵棚正面摆着祭桌,祭桌上摆放着祭品,祭品上有用五颜六色材料装饰的山水人物、飞禽走兽,中间饰有一道龙门,桌前放着大大小小的白布孝垫。祭桌后挂竹帘,竹帘上镶着一个大大的“灵”字,两旁便是隔扇。灵字上边是一个匾额,上书“陟屺兴悲”四个大字。灵棚正门上也悬一块匾额,上书“恭承惠吊”四个大字。衙门外,扬起白幡,设上鼓乐哀队,出出进进的眷属和闲杂用人,一律白衣素裹……显赫的一座衙门,顷刻间便梨花盛开,一片雪海。

袁世凯是红极朝野的人物,许多人想巴结但苦于无门,今天总督府高搭灵棚,出起大殡,怎么不来!于是,先官方后群体,最后是平民百姓,如潮涌,前浪后浪,足足热闹了七天,这才宣告“拆倒灵棚”。账房先生符殿青收了收账,大大超过了日前袁世凯孝敬庆亲王奕劻的那笔银两。“老爷,请你过过目。”符殿青把账单放在袁世凯面前,便立在一侧。

袁世凯只侧了一下目,便看清了收礼总数。他故意偏过脸去,说:“不看了吧,由你们收拾着好了。”停了停,又说:“只是,这份礼单务必好好收存。亲朋好友,同僚至交,人家对老太太这番深情厚谊,咱是该当永远铭记在心的,并且要加倍的补偿。”

符殿青连声应着:“是,是,是。”忙将礼单收下,后退着走出去。两天后,灵车装着刘氏的灵柩,孝子孝妇以及管家用人和卫队坐着另备的送丧车队,浩浩荡荡地从天津开出来,开向河南省的项城。

项城,河南省东南部一个偏僻的小县,属于豫皖之间淮阳山脉,是淮河流域一片较为贫困的地区。袁世凯的祖籍袁寨,却是一个比较富裕的村镇。袁氏家族的“保”字辈已经没有人了,只剩下“世”字辈支撑门楣。袁世凯的大哥袁世敦,成了家族中的“大当家”。

同类推荐
  •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说到胡适与鲁迅,两大对峙的奇峰,他们有着太多的相同:一样的出生于文化丰厚之地,一样的来自于文脉世家,一样的青春年少便出门求学,最终又一样的漂洋过海留学深造,甚至一样的被守寡的母亲以同样的“母病速归”的谎言诓骗回家,娶了一个同样的没有文化的小脚太太。这太多的相同背后,又有着太多的不同:一个求学金陵,一个求学上海。在金陵的学校,鲁迅过的是比绍兴还要保守、传统的封闭生活。而在上海求学的胡适,则被开放、摩登的殖民文化所陶醉,如鱼得水,如浴春风,用他自己的话说:“自打进入上海后,我几乎没有一天不读报纸。”成山成堆的报纸杂志,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开阔了胡适的心胸,拓展了他的视野,让他看到了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文化大潮。
  •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谈起春秋五霸,首推齐桓公。就政治、经济、军事而言,在七十多个诸侯中,齐桓公并不出类拔萃。他用财无度,好酒,好猎,好女人。然而他有一最大优点:爱惜人才。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一旦认准了,破格提拔,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在贤相管仲等人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荣登霸主宝座。然而,齐桓公的结局并不好。作为一个堂堂霸主,竟被活活饿死。始作俑者,是他生前最宠爱的三个大臣。这个中的滋味,很耐人寻味。在众多的诸侯中,齐恒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本书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
  • 东坡诗话

    东坡诗话

    本文围绕一代文豪苏东坡的一生展开论述,夹有诗词的点缀,把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里面有耳熟能详的关于苏东坡的轶事,通俗易懂。
  • 李佩甫评传

    李佩甫评传

    该书将李佩甫置放于一个漫长的人生过程来观察、分析,细致描绘出一个作家的成长史,从出生到下乡,从回城到进工厂,从初学乍练的写作到日趋成熟……作者提炼出李佩甫文字生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并对应着他的具体创作,绘制出他写作过程中起承转合的发展图谱。作者贴合着对作家和作品的理解与把握,理性与感性融和,文字舒展从容。
  • 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中小学教师大有作勾。”这是温家宝总理对广大教师和免费师范生说的话。古今中外,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许多烛照千秋的杰出人物,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颖超,科学家钱伟长,文学家鲁迅,教育家蔡元培等,都曾在三尺讲台留下自己的身影。中小学教学经历能够成为奋发求索、拼搏进取的动力源泉;中小学讲坛能够为有志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教中小学也能出大师,平凡的岗位成就不平几的人生!
热门推荐
  • 东林列传

    东林列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火爆王爷无情妃

    火爆王爷无情妃

    本文有军事,有阴谋,有激烈的打斗和争夺场面!喜欢的话就留个爪印,收藏了吧!................好友的文.......................吧吧啦甜心的文:总裁的末婚妻超好看,无敌~静舒的强文:穿越医女代嫁
  • 笑了

    笑了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星空奇旅

    星空奇旅

    18岁的文松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宇航员,参加了国家的远程航行计划。飞往目的地的途中却被吸入类似虫洞的神秘天体。醒来后他发现自己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人们不仅能够使用一种叫做“灵气”的神秘力量,而且还发展出了和地球极为相似的文化。为了找到回到地球的方法,文松只能慢慢探索这个陌生的世界……
  • 三生三世胭脂扣

    三生三世胭脂扣

    前尘往事不过大梦一场,不如梨花仙酿般清甜。
  • 玉栖述雅

    玉栖述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夺爱天使

    夺爱天使

    她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他,原以为青梅竹马便是永远,可世事没有不变。多年之后再相遇,他们默契装作不相识。她想要挣脱这段错过的情缘,他却恶狠狠的质问:颜海若,你早就已经是我的人,再做一次又如何?被他用尽心思留在身边,人前无情人后温柔,斗嘴斗心斗枕边。当她再次沦陷时才知,他的好,都是隐藏的恨,于是她逃离。蓦然回首时,她才大悟,从来从来,在他恨的背后,全都是隐藏最深最深的爱。擦干为爱而流的泪,我要做夺爱的天使,可最深爱我的人啊,你还在不在?
  • 祸国毒妃之兵临城下

    祸国毒妃之兵临城下

    她,本是无忧无虑的小公主,一场变故,为救亲人性命,她摇身百变,成为众所周知的小疯子。一路向南追寻解药,机缘巧合下,她追到了手握军权又桀骜不驯的战场修罗。心怀鬼胎要以身相许,却毫不留情被拒,最终又如何成功入主?解药到手她再无后顾之忧,开启了斗剩女、迎宫妇、助朋友、养小孩、喂小萌的贤妻良母模式。可当她把一颗真心奉上,却迎来了灭顶之灾,怎样的伤痛让她哭喊着。“此生遇见你是我犯的不可饶恕之错,若早知此生会有如此结果,我宁愿永远轮回于畜生道或灰飞烟灭,也不愿在世为人。”血染衣裳泪千行,血白相侵的丧服衬托女子绝望的面容,那飞落悬崖的身躯如纸般轻薄。夕阳崖边,沉默许久的男子只留下一句:“回城。”从此,分道扬镳?城墙之上,她如寒冬过界,他却如置春风,满眼柔光。身为大庆隐藏的皇子,他从小立志要亲手夺下他父亲的权位,以祭奠他母亲的在天之灵。为此,他算计、他筹谋。却算漏了一个人……儿时的羁绊?出乎意料的相逢?还是那动人一舞?他的心里从此有了一抹靓丽的色彩。大战前夕,他成为祸首,却有口难言。默默的守候,终于等到了心上人回来的一天,可是……铮亮的匕首抵住喉头,耳边是心上人的低语:“我回来了。”
  • 管理的戒律、经营的戒律、营销的戒律(全集)

    管理的戒律、经营的戒律、营销的戒律(全集)

    本书汇集了最经典的管理学、经营学和营销学定律,这些定律囊括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员管理的授权、沟通、分享,创新管理,危机管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等,通俗易懂,简单实用。这些著名的思想精华和智慧,帮助读者更快抵达事业成功的彼岸。
  • 你眼里星光璀璨

    你眼里星光璀璨

    林妧是季星野初中起就喜欢的人,是他放在心尖上爱的人,这份喜欢一直延续到高中,大学,以及未来。(1V1,校园,机车男孩VS汉服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