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8100000013

第13章 弟弟的树

王晓莉

弟弟去世的那年五月,遵照父母亲的意思,我搬进了他的房子。

房子是他单位的宿舍楼,当初建的时候,这里还属于远郊,连公共汽车都没有开通。因而单位把房子建得又大又宽敞,阳台、卫生间、卧室设计都非常合理,而客厅,简直大得可以开舞会。

除了离市区稍远,我几乎挑不出这屋子的毛病。

可是起初住在里面的时候,我一直都没有这是自己家的那种“自在”感。

我在房子的这里走走,那里转转,有点好奇,又有点碍手碍脚。很多年前,一个同事去北京,让我住在她家替她看管几个月房子。那时我也是这样的感觉。

我时时都感到,这是弟弟的家。我是在代他守护这房子,仿佛他还会回来似的。

可是,我也明明知道,弟弟是不会回来了——有谁见过从另外一个世界返回来的人呢?

而在这屋子里发生的事,也都在提醒我,弟弟不会回来了。

比如黄昏的时候,如果我站到阳台上,便总能看见弟弟的同事三三两两收工回家,他们身着清一色藏青制服,说说笑笑地进院子。那时我心里总是针刺了一样痛:弟弟本来也是应该在这一群人里走着笑着的。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就掉了队。掉到了找不到的地方。

又比如光线。这里的光线无可挑剔地明亮。每次窗帘一拉,阳光都迫不及待地涌进屋来,我待在满室阳光里,常常想:生命在这里,本来是会比在别处要滋养得更好些的。可是为什么弟弟却没有这样呢?又比如厨房里的煤气灶上方,贴着弟弟在世时写的一张字条——“注意关煤气”,后面还有大大的三个惊叹号。我每次拧煤气开关,一抬头,看见他特有的细长的笔迹,就想着这肯定是某一次弟弟做完饭又想起忘记关煤气时匆匆写下的吧。可是他自己也一定想不到:当初这样对他自己的提醒,不到几年,却变成了他对自己姐姐的悲伤提示。

虽然每一次开关煤气都会见到这字条,且都是刺目且痛的感觉,可是我竟也舍不得撕去,留了好久。

因为我私心里是觉得,弟弟留下的东西已经不多了。我整理一次家,就会清理掉一些属于弟弟的痕迹。比如灯坏了,就把老灯座子换掉;电热水器容量有点小,我们便念叨了几次,要换个大的。还有地板,也开裂了,势必也有要换掉的一天。

这样,再过若干年,他留下的东西会越来越少。他在这屋子、这世上的痕迹会越来越少。

我说不清楚,这是好还是不好。

那一年九月的一天,母亲突然打电话来,东拉西扯了很久。她提到舅舅的病,也提到她那边水管漏水,不过姐姐已经带人修好了等等家中琐事。

这本也是母女聊天的寻常内容。可是那段时间我们已很少在电话里像素常那样正常闲聊了。因为虽然距离弟弟去世已半年,一切却都像是发生在头一天。我们什么也没有忘却。悲伤在每个活着的家庭成员心中漫布。为了不互相影响,也不互相感染,家人之间除了必要的信息转告外,几乎已不闲聊了。

弟弟的去世,就这样改变了家中几乎一切事物: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氛围、亲人心理,我们脸上的表情,以及许多道不尽的生活细节。

并且这一切,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就像走夜路的旅人,裤脚被夜露沾得湿答答的极不舒适,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因此母亲在电话里那样跟我拉扯家常,显得很不寻常。而且我对母亲太了解,听着她一直期期艾艾、吞吐不定的语气,我就知道她根本没有说出她想要表达的重点。

我等着母亲要说的话。

果然母亲话锋一转,突然问我,家里……那棵金橘树现在长得还好吧?

恰好我早上看见金橘已开了花,我便随口回答她说,挺好的呀。开了花了。

母亲仿佛不相信地说,真的么?真的么?

我说,真的呀。我早上还闻了橘花的香啊,好闻得很。

真的么?母亲又这样问。我觉得她真啰啰唆唆。

嗯。

哎呀,真好啊。金橘都开花了。母亲又这样说着,就匆匆忙忙结束了我们的通话。

我愣在那里:询问金橘树的状况,难道这是母亲给我打电话的重点么?

我跑到阳台上去看跟母亲提到的金橘树。

阳台上有我们路边挖来的野兰、太阳花,有已经养了十多年的老龟背竹,从街边农人手里买来的茂盛的红茶梅、栀子,丈夫从东北老家森林里挖来的野生红豆杉等。

以及,一棵高大的散尾葵还有我跟母亲提到的那棵边开花边在结果的金橘。

立即,我就醒悟过来,这后两种树,散尾葵、金橘,是弟弟留下的。一直把它们混在我自己带过来的植物里养。久而久之,我已忘记这是弟弟留下的了。

母亲当然与我不同。与弟弟有关的一切,一枝一节,一针一线,她完完全全都记得。

无时不在思念弟弟,却极力避免在嘴头上提到他——母亲来问花,其实是出自这样刻骨的怀念吧。

母亲对金橘开花的那种半信半疑的语气,其实也是对“连人都没了,树却还活着,还开花了,这是怎么回事”的深刻疑问吧。

弟弟去世头两年,住进这房子。为了家中有生气,他特意跑到花市去,花了半下午时间挑了这两盆植物来。

散尾葵整体丰满,每一枝叶又是那般纤细婆娑,风来的时候沙沙的像在唱歌;而金橘树,据母亲说,买来时是春节前夕,上面正挂满了累累金黄的橘果,十分地有吉祥气象。并且果实一直到第二年三月还在。而金橘开的花也非常好闻,有点类似桂花的香。清渺、有女性气。

有了这两棵常青常绿的树,阳台变得和乡间的田野一样勃勃有生气了。

在挑选植物这件事上,弟弟的眼光上乘。

——我想起有一年与一个乡村的人闲聊,那人说到人喜欢哪个季节的花,就会死于哪个季节。喜欢梅花,就将在冬天里死。而珍爱荷花之人,则必将逝于夏季。

这样的说法,有没有内在的道理与逻辑且不管,我却是一听难忘。我那时只痴想,散尾葵是春天里开花,而金橘树,则是夏季开花。那么,死于三月的弟弟,应该是喜欢散尾葵多一些吧。

可是也没法求证了。

我对这两株植物开始十分关怀。有时候浇着那两棵树,仿佛会听见弟弟用他生病之前最惯用的调侃语气在说,哎,小王啊(他一直都这样称他姐也就是我为“小王”),拜托不要把我的花养死哦。

于是愈加上心。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并不需要我的特殊照顾,它们和其他植物生活得一样顽强、一样茁壮。散尾葵已经冲到了阳台两米高的天花板,而金橘树,体积已经有一张小方桌子那么大了,果实也从秋、冬到春,连头到尾挂了足有三季。

每当这两棵树有什么生长的变化——开花了,结果了,长高五厘米了,这些我都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母亲——我知道她想要听什么。

长虫子要喷药、要记得拉开阳台窗帘叫树们见光、出差要托付邻居来家里浇水——而母亲也总是这样叮嘱我。

像两个园丁在交流花情。可是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通过树,我们在说一些别的话。一些悲伤的话。

可是悲伤里也含有着莫名的希望。

我观察着这些植物,结论如下:树们没有特别的悲伤,没有特别的欢乐。剪掉旧叶,它并不沉湎于丧失的伤感,不一阵它就将长出比旧叶更好的新叶来弥补。

树们没有特别的爱,没有特别的恨。给它换盆之后,无论是换到上好的陶瓷盆,还是叫它屈居于一个楼道处捡来的破土盆,它都视之如家。它的内在必定要经历极大的忍耐与磨合。然而它平静着,不露声色。

树们只是生长、生存、生活。除此,它什么也不稀罕。什么也不能够干扰它。

树们是生命大平静的典范。

在花开又花谢的过程里,像树们一样,我们也逐渐地克服着失去亲人带来的忧郁、烦躁与伤感,渐渐把心底如许的褶皱,一点点熨到平整与平静,渐渐把弟弟的离世看作是每个家庭都必定要经历的悲伤。——这一点小小的认识,差不多花了五年的时间。

我也渐渐把这儿当作自己的舒适的家。外出散步、晒太阳,与弟弟的同事邻居相处,养弟弟留下的花。

做这一切,都不再有隔阂。也像树一样,我教导自己在生命的大波折里寻找真实的平静。

春分日那天,天气晴好。于是想起给家里的植物剪枝、松土、施肥,把小盆栽换到大盆,又把大盆的太阳花移到小盆中。这样足倒腾了一下午。

站在阳台的一角细细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突然发现,这样一大片绿色的植物群里,还是散尾葵、金橘树,长得最好。好到我不由不相信:即使哪一天我们都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树还会照旧活着。

这个世上,树比人要活得长呀。我想。

这是弟弟留下来的树。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笨拙的土豆》)

同类推荐
  •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本书主要探讨汉晋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庄学全面复兴的背景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状况。回答了以下问题:汉魏之际庄学复兴有何表现?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汉晋文学以怎样的方式接受《庄子》?汉晋各时期的《庄子》接受有何特点?汉晋文学主要接受了《庄子》的哪些方面?有何表现?《庄子》强烈的生命精神及由此生发的诗性精神是汉晋士人和文学对其进行选择接受时的一个主要兴奋点。本书以此为中心,对汉晋文学与《庄子》在生命意识、理想人生境界的建构及叙述方式上的深层联系进行了专题研究。
  • 独坐

    独坐

    汪老被誉为最有人情味的作家。他的散文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喜欢,皆因从他的文字中可以找到面对生活的雅趣,可以安抚疲惫的心灵。汪老生前最爱一人独坐沙发上东想西想,他的许多文章由此构思而来。因此,此书取名《独坐》。本书分为四部分:忆旧、遐想、闲说、文谈。全新的选本,独特的插图,为书营造了最美的气场。
  • 雪野茫茫俄罗斯:勃留索夫抒情诗选

    雪野茫茫俄罗斯:勃留索夫抒情诗选

    本书是俄罗斯象征主义诗歌盟主勃留索夫的诗歌精选,译者按年代从勃留索夫的诗集(含未出版诗集)中选译(共141首),分为十辑。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生活中,勃留索夫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被誉为“青铜和大理石”铸就的诗人。在诗坛上,勃留索夫还以诗歌理论家著称。
  • 死亡征战: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纪实

    死亡征战: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纪实

    2014年春天到2015年春天,埃博拉在西非肆虐。几内亚一位富商在中几友好医院死亡,参加葬礼的20多人相继死亡,接诊的医生和护士也遭传染死亡,由此揭开埃博拉在几内亚与塞拉利昂等国大肆泛滥的序幕。受到世界卫生组织邀请的中国,三天内组织救援队出发,带着全世界只有极少几个国家才有的P3检测设备,带着最顶尖的专家与极为缜密的专业防治流程,来到塞拉利昂,经受住了西方挑战者的考验,也经受住了埃博拉的考验,不仅将埃博拉感染者的死亡率降低了22%,还治愈了一些感染者,并且将先进的防治理念留在了非洲人民中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也是一次彰显大国担当的征战。
  • 陶渊明搜神传奇

    陶渊明搜神传奇

    《陶渊明搜神传奇》写的是隐居九江的陶渊明,不畏艰险,远足西安县(今武宁),搜神探奇,并以武陵崖为原型,写出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作品以西安古县美丽的山水为背景,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娓娓道来,仿佛是一幅疏淡别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
热门推荐
  • 妖娆至尊:魔主,你别跑!

    妖娆至尊:魔主,你别跑!

    她,是世界秘密组织的终极武器,是基因改造后集各家所长的鬼才,但人人敬畏的她,背后却承受着只有自己明白的悲伤和痛苦。一朝得以解脱,她成为灵攸大陆被家族驱逐的小“公子”,难得清闲,可她强者的灵魂真的甘于在这落魄的小山村度过一生?身体里的那个东西是什么鬼?一朝风云骤起,群雄争霸!一袭红衣,妖娆祸世;一袭白衣,神圣谪仙……仙?人?魔?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她?且看她如何在这强者如云的异世大陆名扬四海!(本文1v1,双强联手,宠文爽文,欢迎跳坑~)
  • 神武幽冥

    神武幽冥

    少年江尘自海外而来,踏入了浩瀚人间,见到了许多惊艳离奇!南方的广阔海域,古老的龙族乱天动地;北方苍茫林界,万妖入世,争天下繁华;遥远年代的鬼神破土而出,无人能逃……这世界人人都不平凡,有人坐拥天下,征战万里疆土,有人凭借机遇登高天阙,更有人天资绝代打遍天下,一战成仙……而江尘身上流着神的血液,烙印佛门金色圣光,无畏无惧将天下格局冲击的支离破碎……
  • 杀出天际

    杀出天际

    世界末日仅存的幸存者狼狈渡日。相互猜忌,争斗和妥协成为生存游戏的内容。是孤军奋战还是抱团取暖!抉择在自己的手中。原始的野性可以战胜一切人类自以为信的哲学。活着!每个人都需要活着!等待时间的救赎!
  • 玄牝之门赋注释

    玄牝之门赋注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妈妈讲给女儿的悄悄话

    妈妈讲给女儿的悄悄话

    一本充满母女亲情和智慧的教子经典,一些妈妈必须告诉女儿的成长经验。培养最杰出的女生,造就最优秀的女性。本书是关于女儿品行、教养、学识、美丽和处世等最深情的诉说,是妈妈送给女儿最珍贵的人生礼物。妈妈对女儿说的话即使再平淡无奇、漫不经心,也往往会让女儿备受感动、深受启发,甚至可以左右她的一生。由此可见,如果妈妈慎重地、系统地、全面地、详细地告诉女儿成为一个优秀女人的方方面面,那么必会让女儿铭记一生,受益一生。本书编者通过对各种家教书籍的精心阅读和对生活细心观察,尽量使笔锋触及到了女儿成长的方方面面,而且做了比较独到的论述,相信会让那些望女成风的母亲大获裨益。
  • 焚桑记

    焚桑记

    焚天本想杀了秦有桑,一念之慈让秦有桑逃过一劫,却把自己推进了他的坑里。秦有桑一腔深情全给了黑夜里的她。却爱上了焚天。QQ群名:焚桑记553498344
  • 星星在长眠

    星星在长眠

    青涩时我曾许下愿望让星星告诉你,我喜欢你。可那个星星睡着了。如果星星在长眠,等不到它告诉你我喜欢你……那我就……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破解日食与月食(趣味科学馆丛书)

    破解日食与月食(趣味科学馆丛书)

    “趣味科学馆”丛书,是一套自然科学类读物。丛书包罗科学的多个领域,涉及“信息化”、“绿色革命”、“发明、“生态资源”、“航天”、“军事”、“日食、月食”等当下热门关键词,有引领读者关注热点、提升其认识水平的现实价值。刘芳主编的《破解日食与月食之谜》为丛书之一。《破解日食与月食之谜》内容涉及日食与月食的各个侧面,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排列组合。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甲壳狂潮

    甲壳狂潮

    一夕之间虫灾天降,身为没有无敌异能、没有超凡的功法的普通人,面对鲜血和死亡,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又该何去何从?(新书《喋血深空之我是空降兵》已上传,求收藏推荐支援!)